时间:2022-03-30 13:10: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这十天的培训学习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习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习、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下面就把教师培训的有关情况总结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不能把学生作为接纳知识的容器,而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潜能达到极限努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其“跳一跳摘桃子”。另统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预设性,那就是教师事先写好教案,教学方式过于固定化,模式化,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
2、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成为学生潜质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心理的咨询者、健康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者。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有一碗水,应给学生一桶水,教给学生学会取水的本领。培养创造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在新课改中应恰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一个正,到目前为止,应具备八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但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应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扬强不弱。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其发明创造。
4、做新课改中的师。
首先、要转换师生关系。
新课改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要面带笑容,目光要平视学生。
其次、要争当“严师”。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序、严而有度、严而有情。
第三、要争当“特师”。
即课堂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基本功要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学生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四、要争当名师。
要成为名师,必须搞科研,是自己的教学有理论支配。
5教师应具备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
作为教师应具备广博德知识,做到横亘古今,贯通中外,这样才能在讲课时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左右逢源。还应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生动幽默的讲课艺术。因为兴趣在哪里,学生的注意就在哪里。还应具备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6、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师如下心理素质。
(1)、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轻过程、轻能力轻方法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学科之间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
以上就是我培训之后有关理论知识方面的总结。由于水平有限可能说的不太清楚不太透彻,和抱歉。
下面在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下面就把骨干教师培训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不能把学生作为接纳知识的容器,而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潜能达到极限努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其“跳一跳摘桃子”。另外传统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预设性,那就是教师事先写好教案,教学方式过于固定化,模式化,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
2、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成为学生潜质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心理的咨询者、健康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有一碗水,应给学生一桶水,教给学生学会取水的本领。培养创造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在新课改中应恰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一个正常人,到目前为止,应具备八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但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应善待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扬强不弱。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其发明创造。
4、做新课改中的新教师。
首先、要转换师生关系。
新课改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要面带笑容,目光要平视学生。
其次、要争当“严师”。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序、严而有度、严而有情。
第三、要争当“特师”。
即课堂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基本功要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学生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四、要争当名师。
要成为名师,必须搞科研,是自己的教学有理论支配。
5教师应具备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
作为教师应具备广博德知识,做到横亘古今,贯通中外,这样才能在讲课时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左右逢源。还应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生动幽默的讲课艺术。因为兴趣在哪里,学生的注意就在哪里。还应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6、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师如下心理素质。
(1)、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轻过程、轻能力轻方法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学科之间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
以上就是我培训之后有关理论知识方面的粗浅总结。由于水平有限可能说的不太清楚不太透彻,和抱歉。
下面在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在培训中,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沟通、碰撞,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
1、理论上,自己的教学缺乏足够的理论作指导,教学中有随心所欲的现象,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2、实践上,在培训期间听了六节高中课,两节初中课。初中的师大附中马艳辉老师的课对我启发很大。他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艺术、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都较好。特别是学生回答后的及时点拨正是我所缺少的。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一、引言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推行11年了,课程改革在政策必要支持、学校有效推动和教师积极参与等多方形式的合力作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关键的是解决认识问题,必须认真总结反思,正视问题与困难,消除观望心态,激发不断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对此,余文森教授曾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一文中总结和概括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三维目标的确立与教学目标的虚化。由于人们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其次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由于人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经验,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第三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教师使命的缺失。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却忽视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最后是教学方式多样化与教学过程形式化。
随着新课改实施,各中小学课堂中的氛围有了明显的变化。在以前课堂上,教师按照指定的教学目标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学生"洗耳恭听"认真做笔记;而现在"死气沉沉"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在课堂上愿意表现自己,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无可厚非是新课改一个积极的成效,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内向、被动,课堂就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试问在如此压抑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如何活跃起来,更别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了。现在实施新课改让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在充满灵动活泼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很容易被激发,表达和沟通的能力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在这种"活"、"动"的课堂情境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和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也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这些新理念,所以在工作中也就无法将其付诸实践并融会贯通了。
二、课改推进的重要力量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其理论的贯彻还是政策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实施,都离不开教师这一中心环节。教师是否在内心深处接受新课改,赞同新理念并且进一步付诸实践,直接影响着这次教育改革的成败。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课改所持不同理念和拥有不同专业知识技能的三类教师,而这三类教师多多少少需要做出适当改变来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
首先,是中老年教师。这类教师对新课改大多数持抵制排斥甚至反对的态度。无可厚非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将来的一段时间,这类教师的深厚教学经验及其对于传统课堂的掌控能力,是相当对应试教育"胃口"的。但是在新的时代,新的教学方式被提出和呼吁,对于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传统教学被否定和摈弃。随着综合学科、选修内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逐渐进入课堂,这些长期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巴的教师很难适应新内容,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难免对新课改心生抵触。另外,此次课程改革,一改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与时俱进,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一些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教师由于长期教授着固定不变的单一学科,没有掌握和及时更新学习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因此也就缺乏实施新课改的专业知识技能。别说是新的教学内容,就连其他的课堂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设备,中老年老师都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如此一来就无法迎合新时代学生的"口味"。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以前的师生关系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教师对学生的"指点迷津",是心生胆怯的学生对教师的"唯唯诺诺",学生缺乏自主性,师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如果教师总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发号师令,让学生按部就班,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意识,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驰。不可否认,现阶段仍然有一小部分年长的教师抵触、排斥甚至反对新课改的政策及实施,这与他们的自身利益是分不开的,他们害怕自己的地位动摇,害怕无法适应新的课堂教学。然而,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一线工作者必须带头贯彻实施,争做"领头羊",为推动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是新时代的年轻教师。这类教师大多数都支持新课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付诸实践。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广博和前卫的知识和观念,并对于国家的政策法规及新课程改革理念都具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教学经验和课堂反应能力,因而缺乏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无法很好的预设课堂教学和预测课堂反应,因而很难将新课改理念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要建立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师生之间对立的关系,就需要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不断交流与对话。这种对话关系让学生不再胆怯,老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强制教学。对话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方法。从精神的角度说,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和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可以说,新课改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不合理设计和有效地控制对话,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那么,这些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并没有改变课堂的气氛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至于第三类教师,就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中立者或者说中间力量,顾名思义,也就是对教育改革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而是持观望、中立态度的那部分教师。这些教师之所以对新课程改革持中立态度,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教育改革同自己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其结果既不会使自己受益,也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无须表态。学校管理层的下达的命令和通知则是他们的风向标,任务来临时应付检查,之后则游离于"传统"与"改革"之间。这类教师能够转变态度,接受和支持新课改并付诸实践,另外,他们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拥有专业知识,是推进课改的有利部队。三、结语
1.教材选择多样化,地方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实验首先就是改变了过去全国使用同一版教材的局面,要求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高考也命题也不再依据某本教材,而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种版本的教材争相出炉。现在全国普通高中教材的版本不下于十种。新课程要求每个学校不能只选择一种版本的教材,而是要选择多种版本的教材。广东省在教材选择上就遵循版本不少于三个的原则。而广东省的各个地区选用的版本也不尽相同,都是由各地区相应的教材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教材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投票决定的。必修部分统一要求,选修部分各校参照《广东省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自行决定。我们考察的两所学校选用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粤教版。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某一学科上,虽然学校选定了某版的教材,但是他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参考指定的教材,而是采取“一本教材为主,多版教材为辅”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每位老师手里都有两三本,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参考。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建议学校在进入新课程之前,应该让我们的任课教师提前拿到多种版本的教材,提前熟悉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总结不同版本教材的区别和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课程设置灵活化,学生拥有选择权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改革后的高中课程由八个学习领域、十二门科目和若干个模块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按照国家的要求,高中学校必须开足开齐8个领域的必修课,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努力开设多样化、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各学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变通,灵活的执行国家的要求。首先,选修课程必修化,由地方或学校代替学生选课,统一上课,采用的这种所谓“配餐制”。这也是现在我国新课程实验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我省刚刚出台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选修Ⅰ的内容一是所有学校必须开设,学生按要求必须进行选择的内容。这实际上就是规定了这些内容的必修的。我们考察的深圳、济南两地的学校基本上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只不过有的是省里规定的,有的是市里统一的,还有的是学校自己选择的。几乎没有学校能达到让学生开放式的选课,上课实行“走班制”。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牵制,以及学校自身资源的限制,采取这种做法也是符合实际的。要真正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学校活动课程化,为了达到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至少获得6学分的要求,很多学校都灵活的将学校活动课程化,例如将运动会、文化节、科技节等学校活动课程化,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学分。这样做,既能加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又完成了国家对开设校本课程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再次,研究性学习灵活化,国家规定研究性学习是15个学分,如果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可能效果不会太好,更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所以大部分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灵活话,既有集中授课,又有分散研究;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个别指导。有的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开学初用几个课时,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选择题目和导师,学生们课后研究,教师进行指导,期末再利用几个课时验收成果。或者是在放假前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假期里进行实践研究,开学来进行验收展示。总之,以上这些都是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的一些做法,对我校以后实施新课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师拥有选择权
新课程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更加个性化。教师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的新的课堂教模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到深圳实验学校和山师大附中的课堂,分别听了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十余节课。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下,任课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程实验的成功与否。无论教材编排,还是课程设置怎么改革,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授课方式不变革,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空谈。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实验教师在短时间内接受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是我们进行新课程培训的最重要的任务。
4.学生评价多元化,学校拥有选择权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改进传统的校内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是大势所趋。在考察中发现,虽然所有学校都采取了综合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各学校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学分认定上。由于国家规定学分认定权在学校,所以每所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出本校的学分认定标准。以深圳实验学校为例,他们将学分认定分为考试和评价两个部分,其中考试成绩占60%,评价成绩占40%。考试成绩又分为平时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成绩又分为个人评价(10%)、同学评价(5%)、家长评价(5%)、和教师评价(20%)。最后他们规定只要学生的学分达到1.7分,就认为这个模块通过考核,给2学分。同时,他们还按照国家的要求给学生建立了成长手册和成绩手册。因为虽然学生学分认定、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理念很好,但是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际操作起来相当复杂,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评价标准,对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是课改中多数人较为困惑的问题。
二、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验,虽然广东和山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他们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上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实验的初期阶段。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领导机制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政府行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行动到位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是落实新课改的组织保证。我校已经成立了由符校长直接领导的新课程改革委员会,并指定了具体分管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的副校长。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形成运行有序、功能完善的课改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为新课改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2.积极做好课改宣传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支持,因为新课改不仅仅涉及到学校的问题,同时也直接涉及到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为了让学生家长能了解新课改,认同新课改,最后达到支持新课改的目的,学校要在进入新课改之前,必须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学校的标语、墙报等形式,广泛的宣传动员,营造课改的社会氛围。二是,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以“家长学校”为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传授课改新理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学制定课改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我省出台的《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我校的新课程实验方案,明确我校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内容,对学校的新课程实施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同时,还要制定各种计划和方案,包括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学分认定方案、学生成长手册制定方案、选修课设置方案、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等各种方案,使新课程有效实施有章可循,保证新课程实验在整体框架内稳步、有序的推进。
4.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解决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新课改的发展方向,我们有必要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立项研究,以保障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建议学校选择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实验教师成立专门的课题组,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对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5.精心组织教师培训
导致农村教育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1.经费短缺
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一费制”后,农村义务教育遭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虽然国家已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从实际来看,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少得可怜。
目前农村小学公用经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这些与课程改革配套的设备不能到位,则无法正常开展课改实验。
而且,新课改使用的教材是彩色版的,增大了印刷成本,每本教材的售价比过去高出了2元,全部课程下来就多了几十元。因此,许多地方只好强行让出版社印了一部分黑白版的教材。但实际上,新教材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版式、颜色的设计都非常有必要,它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限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办法享受到新教材的真正好处。
经费的紧张,致使很多学校面临两难局面:保证了学校运转所需的杂费,就无法按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搞课改;但保证了教材和课程改革,又无法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开支,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谈。
2.教学设备
新课改对教具、仪器等辅助教材的要求很高,新教材在编排上不仅十分注重情境教学,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这就需要大量现代化的学具和教具,但有些学校无钱购买与新课程配套的音像设备、音像资料、挂图,教师上课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条件上。
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一般除了中心小学和希望小学能做到“两机一幕”进教室外,其他村小都无法达到这一条件,更谈不上信息技术课。如教学中必须用到的投影片,一个年级需800元,加上其它的配套教具,至少也得10000多元,这对于连危房都没钱改造的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缺少了配套教具和学具的农村课改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硬件条件的不足,已使农村课程改革处于尴尬的境地。
3.师资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制约新课改实施的瓶颈。
(1)数量短缺、质量难以保证。在不少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因长期得不到补充,只好聘用代课教师,农村有的小学、初中师生比甚至超过1∶35。在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自然村子中,教师们全部包班上课,缺乏时间和精力交流合作、搞课改。新课改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科学课、地方和学校课程,规定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而当前农村学校严重缺少新学科急需的专任教师。
(2)观念和态度。教师观念和态度也是影响当前农村课改深入进行的一大因素。一些教师认为此次课改只是搞形式,是听课、评课时搬弄一些新名词而已。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课堂空洞平淡。
许多教师称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自己将待岗或高职低聘,因此,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农村学校还有一部分教师是由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转正的,面对新课改,他们的观念和行动明显受到了基础薄弱的制约。
课改设计预防农村教育边缘化
1.理念设计
此次课程改革是在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它的诸多理念如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信息技术及其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改中的专家引领等,要求教师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创造多种适合各类学习者需要的教学模式,建构起信息丰富、便于获取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大量供学生选择的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硬、软设备等教学设施。然而,农村学校的现实条件与此相差还比较远。
新课改从教学形式上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对于校舍、师资严重不足的乡村学校来说,很难做到新课改倡导的“上下互动”、“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如果不注意这些现实情况,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很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2.课改实验区的布局
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尤其是东部大城市和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第一批国家级38个课改实验区中,只有6个设在县,占整个实验区的15.79%。而这些在县级的实验学校大多又在县城,真正设在乡村的课改实验学校寥寥无几。课改实验区的布局在结构上不合理,与农村人口区域所占的面积及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极大的反差。
在目前这种结构下的实验区如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总结的课改实验经验,是否适合在广大农村学校推广?比较而言,城市学生是新课改的直接受益者、优势群体,率先享受“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信息素养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许多新型的课程资源与优质教学。
新课改应该避免呈现出一种城市主导农村、大城市辐射小城镇的发展态势。如果一定要求乡村学校推行对他们来说高难度的教学,可能会使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这不符合国家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
3.教学内容
课改教材的城市化倾向,是农村学校课改面临的又一难题。教材是课改的重要载体,是广大教师把握课改精神的重要凭据之一。但其编写却主要集中在教育较发达的几个省市,编写专家也来自大学及中心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实了解甚少。这些致使教材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育现实,有时甚至将农村素材改编成了城市素材。
虽然新课改倡导教材多样化,但在多样化的教材中,没有一套是为农村教育编写的。目前“大多数新教材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反映不够、城市化倾向明显,严重影响新课程在这些地区的实施”。
例如,新课改数学教材中有互联网、证券知识等内容,农村教师从未接触过,农村学生也很难理解。数学教材用地板砖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但农村的家庭中很少有铺地板砖的,学生对此难以理解。
因此,在关注都市化、国际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土化、民族化的需要。
几项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新课改是对农村教育是挑战、也是发展契机,现在需要尽快全方位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村学校在新课改中的行动能力。
1.经费投入
在建立“以县为主”体制的同时,应建立规范的、责任分明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将城市与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分开统计,向社会公开。
针对当前农村新课改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国家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给予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课改专项经费”支持、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等方式,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科的整合提供保障条件。“课改专项经费”须专款专用,教育督导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实行督导。
2.师资培训
新课改实施后,各地教育部门组织过一些培训,但能参加省一级培训的教师数量很少。其培训模式为:省(一级培训)——市——县——乡——村(校长)——全校的教师。这种培训是从上到下、宝塔形的,培训质量和内容很有可能层层流失。
为此,可由县(市、区)教育局牵头,建立城乡学校流动制,建立城区重点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都要选派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传递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帮助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可选出优秀课改教师组成“课改讲师团”,区域性推进课改经验,送课改下乡,开展教研活动,开讲座、上公开课等,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村教师进行最大限度的培训。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可用行政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教师评优表先、晋升职称,要把在薄弱学校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予以优先考虑。
3.因地制宜
关键词:认识新课改;小组建设;自主探究
一、我对新课程 改革中“新”的理解
1、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新课程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3、新课程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
4、运用了“情境、建构”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模式,学习情境的创设应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探究学习的载体和催化剂。然后才决定教师的教学模式,情境与教学的关系首先表现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具有一定情绪色彩,能够模拟这种过程的自然和社会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情绪支持。而不管是学习模式还是教学模式,都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情境、建构课堂教学其核心在于课堂情境的系列设计。学生的知识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接触和加工情境获取信息而建构起来的。
二、实施新课改――班级小组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一步:分组,把班上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分组,我班一共分成了9个成长小组,每组6人,剩余两个同学为机动人员,分组时主要需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1、男女比例问题,我规定小组中异性人数不得少于2人。2、成绩因素,把班上学生从第一名开始,每9个同学为一段,分别编号为:A、B、C、D、E、F 共6段,同段内的同学不能在同一组。3、学生自己意愿,在满足以上2点的条件下,学生可以自由组合。4、班主任微调,个别太过于集中的小组要经行调整。
第二步:选组长、组员分工。组长由组员推荐产生,小组内组员的职务有:1、纪律委员1名,负责小组内的纪律;2、课代表每个学科一名(高一学科多有兼职的),负责收发本小组内的作业;3、中心发言人1名,负责本小组的发言;4、记录员1名,负责纪律本小组的记录工作如发言提纲,展示汇报,各类总结等;5、操作员1名,负责各类动手操作。
第四步:培训,对各小组组长进行培训,告知他们该如何开展小组工作,如何建设小组及培训组员。
第五步:考核及评价,确定考核及评价制度,每周通报,表扬优秀小组,同时找后进小组谈话。我的做法是制作了一个考核表:
组长:记录人本周得分:小组排名:
常规方面得分其他
两操室晚自习课堂手抄报月考活动其他
组员1
组员1
组员1
组员1
组员1
组员1
本周总结:(一定要写明本周内小组同学的亮点、贡献)
小组互助:(写明本周内小组内的互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