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23:45: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宪法演讲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为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培育法制思维,推进法制教育普及,根据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活动主题
本次“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的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活动时间
11月28日—12月10日
活动内容与形式
1.11月28日邀请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我校法制副校长)在学校报告大厅为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
2.在12月3日周一升旗仪式上安排学生宣读宪法演讲稿,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内容,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周一班会课期间开展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主题班会。
3.12月4日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通过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收看“晨读宪法”直播视频,全体师生同步跟读,进一步加大宪法宣传力度。
4.12月6日前后组织“宪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试题竞赛,对我国宪法有更全面的认识;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点击普法网“宪法小卫士”活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宪法知识挑战。
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我校把“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作为“七五普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细化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2.注重实效。紧紧围绕宪法日活动主题,组织好学习宣传宪法活动,做好宪法知识竞赛,开展有针对性地法制宣传,使宣传学习接地气、有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3.认真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把握舆论导向,并留存活动图片等材料。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共同阅读2021优秀教师演讲稿题目,请您阅读!
优秀教师演讲稿题目1尊敬的老师们:
九月的天空飘溢着金秋收获的气息。教师节踏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而来。对我们每一个中学生来说。从顽皮孩童到青涩少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您永远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代表我们初一(#)班全体同学向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贺。
经历多少季节的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您就是那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您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您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通宵达旦,但却不曾有任何怨言。您用友爱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您用真知指引我们走出了黑暗。
老师,没有诱人的权利,没有令人羡慕的家财,但是你们有一颗真诚的心,你们用朴实无华的本质指导我们,用沉稳扎实的教学方式吸引我们,用亲切和蔼的态度打动我们。你们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再过几年、十几年,当我们手捧奖杯、证书,当我们建功立业,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是你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引导我们追求各自的理想之光。祝你们节日愉快,健康快乐!
优秀教师演讲稿题目2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感谢您!
在这收获喜悦和幸福的季节里,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我们国家的教师节。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日子,此时此刻,无论用什么方式、也难以表达我对我们老师的感恩之心!敬爱的老师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只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感谢您!
记得那年我们初入校园时,同学们年幼的心灵几乎是一片空白。
转眼间几年飞过,如今我们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年来、是老师您手把手地教会了我们写字、演题、绘画、唱歌,自然、科技、打球和做操;几年来,同学们在您为我们开启的知识殿堂里汲取营养、茁壮成长。在阳光下,教我们如何搏击风雨、怎样正确面对人生;在风雨中,又是您激励我们勇于战胜挫折、将来报效祖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您就像勤劳的园丁一样默默无闻地在我们稚嫩的心田里挥汗如雨、耕耘播种。有劳动、就有收获,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在您辛勤劳作的土地上一定会硕果累累、桃李飘香。
敬爱的老师啊,在教师节这个神圣特殊的日子里,即使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对您的感激之情。为了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深情寄托,在新学年里,我们将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百倍的求知热情、空前的刻苦精神完成学业,用我们拳拳的感恩之心、拿出自己优异的各科成绩向老师、向学校、向祖国献上厚礼。敬爱的老师啊,您辛苦了,我们真诚地感谢您!
优秀教师演讲稿题目3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展开这十年来的从教画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每日踏晨曦,伴晚霞,以黑板为田,粉笔为犁,耕耘着,快乐着,平凡着,幸福着。尽管有时犁柄磨破了手指,汗水浸透了衣裳。
记不清,多少个夜晚,与孤灯相伴,伏案备课批改。
记不清,多少个冬日,迎着清冷的晨风,走在无人的路上,为孩子们去班级点火取暖。
记不清,多少个假日,放弃辅导自己孩子的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
为了工作,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因为当我看到孩子们在镇统考和各项活动中连连夺冠的时,当我得知我所教班级被申报市优秀班集体时,一种幸福与自豪的感觉就会浸透全身,在工作中遇到的委屈与难过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求索的路上,有得必有失。__年我的左上肢开始经常出现失灵现象,特别是一熬夜备课,出现失灵的频率就越高,走遍了哈市的几家大医院都治不了,后来家人听说沈阳有一位老中医治愈了很多我这种情况的病人,都摧我赶快去沈阳求医,可即将进行毕业考试,面对着渴求知识的五十双眼睛,我说服了家人,一直拖到放假才去往沈阳看病。大夫说我是工作过度劳累造成的神经问题导致局部癫痫,必须注意休息。
自己的病痛只要自己咬牙扛着也就过去了,可是多年来,每每想起自己的孩子和母亲,就感觉亏欠她们的太多,太多。为了不打破我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的规律,我将两岁半的儿子送进了幼儿园,每天早早将孩子和一袋奶、一个面包一起送到幼儿园就急匆匆的赶往学校。一天幼儿园阿姨打电话来说孩子烧的厉害要我马上送孩子去医院,这时班级的一个叫宋子涵的孩子得了急性肠炎,疼的直冒冷汗,为了不耽误学生的病情,我给年迈的妈妈打电话帮忙去看孩子,自己骑车送学生去医院,到了医院医生说要先到四楼做个b超,这时学生已经疼的站不起来了,我就把他抱到四楼,在路过三楼病房的时候清晰地听到我的孩子在和姥姥哭着要妈妈,当时我的内心十分痛苦,一边是自己生病的孩子,一边是父母来不及照料生了急病的学生。当学生检查完打上吊瓶疼痛停止后,我赶去看自己的孩子,这时孩子已经在我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我清晰的看到孩子小脸上的泪痕,我心里说:“孩子,别怪妈妈,妈妈是老师。你有姥姥照料,可是妈妈的学生生了急病,他们父母来不及啊。”
__年我的母亲得了结肠癌,需手术治疗和护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我白天坚持工作,晚上去医院照顾母亲。经历了十几个不眠之夜后,母亲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而同样作为教师的母亲,在她最虚弱,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仍然用她嘶哑的嗓音嘱咐我说:“回去吧!不要耽误了孩子们的课。”我心里在流泪,我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责任,我爱我的班级我的学生,我也爱我的母亲我的儿子,可是在艰难的选择面前,我选择了前者。对不起,妈妈!对不起,儿子!我一定会加倍补偿的。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我愿在平凡的执着中,把蓬勃的青春坚守成双鬓染霜;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我愿在无怨无悔的奉献中,摘下自己的翅膀,送给孩子翱翔。
优秀教师演讲稿题目4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
大家好!
金秋送爽,佳果飘香,在这喜庆祥和的完美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第25个教师节。能在这样一个个性的日子里,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情绪也个性激动。在那里我用最纯真、最真挚、最热烈的心,祝教职员工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选取教师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记得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天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我明白了教好书,是我的天职,育好人,才是我追求的目标!
回想四年前,我刚从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到__这片民风淳朴的热土时,我担任了音乐教学工作,虽然没有教具辅助教学,但工作的热情让我充分利用声音这一最好的最方便的乐器,从最简单的基本音符开始教,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放松心境,陶冶情操,让愉快的歌声环绕在校园上空。其次,每年我还承担了音乐特长生辅导的工作,无论是平时辅导还是带学生外出参加专业考试,我都感受到了沉重的职责感和使命感,使我常常彻夜无眠。日语骂人的话
应对教学中的种种困难和沉重的压力,我犹豫过,也彷徨过,但每当看到学生童真的笑颜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我所有艰苦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每当听到高一级的艺术学校里,有我手把手辅导的特长生时,我也变得更加自信!
因此,在这四年的教学事件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孩子们的情感是真挚的!孩子们的天空是浩瀚的!老师始终是他们的模仿的榜样!老师始终是他们尊敬的楷模!老师始终是他们成才的基石!老师永远是他们人生的明灯!
教师是伟大的,可我并不是一个伟人!我只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船工,无论春秋冬夏,无论烈日风暴,我——不能后退!我只能在这块溪流上把我的学生一个又一个地送往彼岸!我只能在自己这方土地上一次又一次地耕耘我的人生!美句美段摘抄大全
教师其实是平凡的,普通的,就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他也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栗。教师不是伟人,不能像伟人一样成为偶像,受人敬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流芳千古;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样光芒四射,妇孺皆知……相比之下,我们教师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耗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了,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然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此刻或是将来,无论是在物质贫乏的时代还是物欲横流的岁月,始终都有数不清的教师们在无怨无悔的坚守着这个岗位,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来捍卫着这个职业的神圣!也正是他们,坚定了我热爱这个职业的决心。
四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自毕业后选取教师这一职业,我在时刻的雕刻下已消失了昔日那分明的棱角,溶解了往日几许青春的冲动。此刻我逐渐明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真正含义,教师这一职业实为一种奉献,一种牺牲,奉献我们的青春,牺牲我们伟大的志向。然而这四年我也懂得什么是职责和使命。
为人师,需要我们用真心去爱孩子们,需要我们用宽大的心胸去原谅孩子们的错误,需要我们用细心去发现孩子的需求,选取做一名教师,我无怨无悔。
最后我再次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谢谢大家!
优秀教师演讲稿题目5当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注视孩子们纯洁的眼睛,应对一百多个渴望知识的心,我感到自我无比神圣,我为我所做的选择感到骄傲和自豪。
大家好!
今天是五月十八日,“5.18,我十八”,“5.18,我要发”。在这样一个具有美好象征意义日子,我们隆重集会,为高三的同学们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高三的全体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祝福!向多年来为你们健康成长付出心血的家长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八岁,风华正茂,每一代人的十八岁都充满着憧憬和追求。革命战争年代,黄火青、董振、潘文郁、杨威、王之瑜等五中学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投笔从戎,英勇奋斗,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壮美乐章。和平年代,刘道玉、文有仁、蓝光、安文彬、焦世举、陈刚等一批又一批五中学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人生辉煌。今天的中国,和平安宁,改革开放,政通人和,走向富强,同学们生逢其时,时代为我们施展抱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
今天,同学们在这里庄严宣誓,告诉世人,也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已经站在人生新的起点。我们为理想奋斗,承担起应当的责任,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和师长放心。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一、树立崇高理想。理想是人生不朽的乐章,是个人前进的巨大动能。实现理想,应该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要不断追求真知、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同学们要树立这样的理念,进步是真正的成功,把过程做好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当前,高三的同学们就是要倍加珍惜中学时代的光阴,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不言放弃,圆梦理想。
二、增强责任意识。十八岁是同学们成长的里程碑。当我们举起右手,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就意味着从此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根据国家的法律,当我们步入成人的行列,宪法就赋予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同时法定了相应的公民义务;民法承认我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同时也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同学们至少应当从现在起,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
三、注重品德修养。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牢记胡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把品德修养作为个人的立世之基。有这样一个比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极品,文化素质低下是瑕疵品,品德低劣是废弃品甚至是危险品。文化素质的高低具有相对性,在我们襄阳五中,即便是在考试中成绩后进一点的学生,应当说文化素质也是不错的,只要同学们注重品德修养和身心锻炼,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国家的极品。同学们要努力践行忠雅诚健,我希望忠雅诚健是母校赠予每个同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通过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形式,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成人宣誓仪式活动。
目的使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加深对“成人”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保卫先烈们打下的江山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的动力;使学生认识到18岁已“成人”,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四有”公民,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以及作为明天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捍卫者和建设者应具备较高的道德文明和科学文化素质。
【活动时间】
4月5日清明节下午。
【活动地点】
纪念碑或烈士纪念墓地。
【参加人员】
一个班级(或全校)16岁一18岁全体同学。校长、校团委书记、班主任、校记者站记者、家长代表。
【活动准备】
扫墓工具,录音机及磁带,白花若干及两束鲜花,团旗1面,手持扬声器2把,演讲稿,宣誓誓词,故事稿,讲话稿,合唱歌曲。
【活动程序】
列队来到纪念碑(或墓地)前,面向纪念碑。
男女主持人走到队伍前致献词:
男: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女: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国**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天。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合: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奏哀乐,全体默哀3分钟。)
男:松涛阵阵,那仿佛是先烈们发出了欣慰的微笑。先烈们,如果你们在天有灵,就请你们看一看你们的鲜血浇灌出的美丽的鲜花吧!
(合唱《五月的鲜花》,同时学生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束。)
女: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
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女: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
(同学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
男:前辈流血牺牲,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气,欣赏这美丽的鲜花吗?
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难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强盛、美丽。
男:如果说昨天我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但今天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肩上也担负了沉重的担子,因为,我们已18岁了。
(学生演讲《国家·民族·责任》)
女:18岁,像鲜花一般美好,像黄金一般珍贵。
男:18岁不单单是人生旅途的一个站点,更是一个转折点。
女:18岁我们的肩上将挑起:
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担。
女:18岁我们的双手将托起:
男:21世纪希望的太阳。
女:历史将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找们这一代人,
男:今天,我们以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名义承诺。——
合:请听我们的宣誓:18岁成人仪式誓词:在此正式成人之际,我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名义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捍卫神圣宪法,维护法律尊严,履行公民义务,承担社会道义,国家昌盛为先,人民利益至上,热心公益,奉献社会,无愧祖国培育,勤勉自励,奋发有为,不负长辈厚望,以我壮志激情,创造崭新未来,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
(宣读18岁成人仪式誓词。由校团委书记领誓,全体同学宣誓。)
女:虽然我们已经成人,但我们的肩膀还是有些稚嫩。
男:我们还应像蜜蜂一样,在知识中汲取力量。
女:我们能有今天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精心的培养。
男:下面请校长讲话。
(校长就18岁成人意识和成人仪式谈谈健康成长的几大要素和对学生的要求)
女: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未来的希望,当然,也是家长的希望。下面我们请家长委员会代表讲话。
(家长代表谈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
男:先辈们,你们祈盼的幼鸟翼已日渐丰满,
女:我们将把重担挑上逐渐成熟的肩,
男: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建设,
女:21世纪在向我们召唤,
合:我们将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创明大,
法官是法治的核心要素,法律必须依靠法官来公正有效地适用。在西方人眼里,法官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role,或称之为作用):通过法科的训练,旨在改善司法决策(judicialdecision-making)的质量,格外独立于司法委员会(judicialcommittee),拥有相当的自由而凭借其品质(merit)去审理案件。[4]司法独立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5]而其核心是“裁判者在进行司法裁判过程中,只能服从法律的要求及其良心的命令,而不受任何来自法院内部或者外部的影响、干预或控制”。[6]也就是说,司法独立的核心要素是法官独立,下文的论述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参照英美法系国家,“最高法院于下级法院之法官如无行为不当得继续任职,并于规定期间领受酬金,该项酬金于继续任期之内不得减少”。[7]以此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忠诚于法律。我们在赞许这种制度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官个人的独立(或者说独立于组织和上级)必须以法官自身素养的提高为前提。倘若法官自身水平有限,其独立程度就是错案的程度了。考虑法官的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演绎公正善良艺术的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profession)不仅仅是一种从事的工作,它更要求诀窍、经验以及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波斯纳在讨论法律职业时指出“法律总是被理解为是一种既是学得的也是博学的活动,进入法律业总是受到这种或那种限制。(英文learned同时具有学得和博学两种含义——译者注)”[8]这种技能包括法律职业语言(行话)、法律职业思维模式及司法技术(解释技术、推理技术、文书写作技术等等)。这些职业技能与以学历为标准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然而,“在文化水平上,现有的法官确实与理想状态的法官相距甚远。尽管很多法官已经以各种方式获得大专甚至大学本科文凭,但是,除了少数通过自学高考获得学历的法官外,绝大多数法官自己都不把这种学历当回事,他∕她们公开称自己是水货。”[9]我们不难发现,学历成为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一个基础。即使不能断言学历与职业水平有正比关系,也不能忽视我国法官的低学历现状。
另一方面,独立行使校正正义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伦理道德,包括法治信仰(权利本位观念、程序正当观念、规则至上观念等等)和行业职业道德。法官的职业道德应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成文法(《法官法》)的规定,法官行业内部规则和章程,习惯和经验。前两者都可以用制度来约束,至于后者,国民的心理习惯还是官本位的权力思想,而法官所要求的是一种权利本位的人权思想。习惯的差距亦是一大障碍。
我们发现法官在司法独立中面临的两大问题:法科教育和习惯经验。后者必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度,其基础是自身修养,其手段又回到法科教育上来。在法官的层面上,要改善现状,实现司法独立,势必要求法科教育先行。
二、民众的法素质司法独立的意义
民众,在这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自然人,以区别特殊职业身份的法律职业群体。公民在现代法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别于臣民,不再是统治的对象。“民犹水也,法治赖之。成法治于民,败法治于民。”[10]
“法是表明理性和正义的概念。它不是人为设定的,更不能人为地加以改变,它高于和优于人类制定的法律。”[11]公民的法素质在这个意义上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和正义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社会的理性和正义的价值取向,将推动司法独立制度建设。
首先,民众是司法的直接承受者,就绝大多数案件而言,公民或以个人身份,或以利益代表的身份参加诉讼。那么司法公正直接影响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出现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败,其中必有一方当事人受到了非正义的对待。那么司法独立的推动力量不仅仅是权力当局,还包括普通市民。
其次,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又是一个监督者。在民主国家里,公民充分享有对国家机关监督的权利,并体现为一种舆论监督。此时,公民不是以个人的名义,而是以一种群体的力量来保证司法权的独立运作。
我们在进行上述讨论时,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公民具备一定的法素质。而公民法素质的培养,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三、再论法律教育
通过上述两部分的论证,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在法官的层面上,法科教育起着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的手段;在民众的层面上,法科教育又是启发人民心智、演绎法律精神的方法。由此,我们断言: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人文基础应该立足于法律教育。
笔者认为,法律教育应该包含两个层面,即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法匠”,培养懂司法技术的专门人才,这一点是最基础最本原的一点。“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12]职业教育的成果是法律职业主义(judicialprofessionalism)的产生。只有产生一个严谨的、相互认同并尊重的职业共同体,行业内部约束才能形成,行业对外力量才得以加强。法治社会缺乏了主体条件的保障,即使司法独立,也未必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正义。
法律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意思是“法律教育是现代民主政治之下公民的基础教育,是培养现代民主政治的因子的教育,是国本教育。”[13]作为人文教育,法律教育培养的是司法独立的社会基础,是一个以全民为外延的法治土壤。当然,这里的教育不是“法学院式”的教育,而是一种普法教育,其目的在于树立法制观念,形成法治思潮。
四、简短的结论
司法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赖社会自身的力量。国家的意志
经济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呼唤和参与,都将是司法独立进程的推动力量,如果把制度改革视为硬件的话,那么以法律教育为核心的人文建设亦是必不可少的软件基础。后者的作用虽未及前者立竿见影,但决不可忽视。
[1]所谓传统的,主要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的基督教时期及传统的中国。
[2][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1页
[3]张晋藩、杨堪、林中著:《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1页
[4]引自演讲稿AnAmericanLawProfessorinChina:CommentsontheFutureofRuleofLaw,byJeffreyE.Thomas
[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2页
[6]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7]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项
[8][美]波斯纳著,苏力译:《超越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9]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页
[10]范忠信:《信法为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11]梁治平:《法·法律·法治》,《读书》1987年第6期
[12]方流芳著:《中国法学教育观察》,载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13]同注[10],第151页
一、法官的职业素养对司法独立的意义
法官是法治的核心要素,法律必须依靠法官来公正有效地适用。在西方人眼里,法官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role,或称之为作用):通过法科的训练,旨在改善司法决策(judicialdecision-making)的质量,格外独立于司法委员会(judicialcommittee),拥有相当的自由而凭借其品质(merit)去审理案件。[4]司法独立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5]而其核心是“裁判者在进行司法裁判过程中,只能服从法律的要求及其良心的命令,而不受任何来自法院内部或者外部的影响、干预或控制”。[6]也就是说,司法独立的核心要素是法官独立,下文的论述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参照英美法系国家,“最高法院于下级法院之法官如无行为不当得继续任职,并于规定期间领受酬金,该项酬金于继续任期之内不得减少”。[7]以此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忠诚于法律。我们在赞许这种制度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官个人的独立(或者说独立于组织和上级)必须以法官自身素养的提高为前提。倘若法官自身水平有限,其独立程度就是错案的程度了。考虑法官的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演绎公正善良艺术的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profession)不仅仅是一种从事的工作,它更要求诀窍、经验以及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波斯纳在讨论法律职业时指出“法律总是被理解为是一种既是学得的也是博学的活动,进入法律业总是受到这种或那种限制。(英文learned同时具有学得和博学两种含义——译者注)”[8]这种技能包括法律职业语言(行话)、法律职业思维模式及司法技术(解释技术、推理技术、文书写作技术等等)。这些职业技能与以学历为标准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然而,“在文化水平上,现有的法官确实与理想状态的法官相距甚远。尽管很多法官已经以各种方式获得大专甚至大学本科文凭,但是,除了少数通过自学高考获得学历的法官外,绝大多数法官自己都不把这种学历当回事,他∕她们公开称自己是水货。”[9]我们不难发现,学历成为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一个基础。即使不能断言学历与职业水平有正比关系,也不能忽视我国法官的低学历现状。
另一方面,独立行使校正正义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伦理道德,包括法治信仰(权利本位观念、程序正当观念、规则至上观念等等)和行业职业道德。法官的职业道德应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成文法(《法官法》)的规定,法官行业内部规则和章程,习惯和经验。前两者都可以用制度来约束,至于后者,国民的心理习惯还是官本位的权力思想,而法官所要求的是一种权利本位的人权思想。习惯的差距亦是一大障碍。
我们发现法官在司法独立中面临的两大问题:法科教育和习惯经验。后者必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度,其基础是自身修养,其手段又回到法科教育上来。在法官的层面上,要改善现状,实现司法独立,势必要求法科教育先行。
二、民众的法素质司法独立的意义
民众,在这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自然人,以区别特殊职业身份的法律职业群体。公民在现代法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别于臣民,不再是统治的对象。“民犹水也,法治赖之。成法治于民,败法治于民。”[10]
“法是表明理性和正义的概念。它不是人为设定的,更不能人为地加以改变,它高于和优于人类制定的法律。”[11]公民的法素质在这个意义上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和正义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社会的理性和正义的价值取向,将推动司法独立制度建设。
首先,民众是司法的直接承受者,就绝大多数案件而言,公民或以个人身份,或以利益代表的身份参加诉讼。那么司法公正直接影响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出现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败,其中必有一方当事人受到了非正义的对待。那么司法独立的推动力量不仅仅是权力当局,还包括普通市民。
其次,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又是一个监督者。在民主国家里,公民充分享有对国家机关监督的权利,并体现为一种舆论监督。此时,公民不是以个人的名义,而是以一种群体的力量来保证司法权的独立运作。
我们在进行上述讨论时,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公民具备一定的法素质。而公民法素质的培养,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三、再论法律教育
通过上述两部分的论证,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在法官的层面上,法科教育起着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的手段;在民众的层面上,法科教育又是启发人民心智、演绎法律精神的方法。由此,我们断言: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人文基础应该立足于法律教育。
笔者认为,法律教育应该包含两个层面,即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法匠”,培养懂司法技术的专门人才,这一点是最基础最本原的一点。“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12]职业教育的成果是法律职业主义(judicialprofessionalism)的产生。只有产生一个严谨的、相互认同并尊重的职业共同体,行业内部约束才能形成,行业对外力量才得以加强。法治社会缺乏了主体条件的保障,即使司法独立,也未必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正义。
法律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意思是“法律教育是现代民主政治之下公民的基础教育,是培养现代民主政治的因子的教育,是国本教育。”[13]作为人文教育,法律教育培养的是司法独立的社会基础,是一个以全民为外延的法治土壤。当然,这里的教育不是“法学院式”的教育,而是一种普法教育,其目的在于树立法制观念,形成法治思潮。
四、简短的结论
司法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赖社会自身的力量。国家的意志
经济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呼唤和参与,都将是司法独立进程的推动力量,如果把制度改革视为硬件的话,那么以法律教育为核心的人文建设亦是必不可少的软件基础。后者的作用虽未及前者立竿见影,但决不可忽视。
[1]所谓传统的,主要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的基督教时期及传统的中国。
[2][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1页
[3]张晋藩、杨堪、林中著:《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1页
[4]引自演讲稿AnAmericanLawProfessorinChina:CommentsontheFutureofRuleofLaw,byJeffreyE.Thomas
[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2页
[6]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7]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项
[8][美]波斯纳著,苏力译:《超越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9]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页
[10]范忠信:《信法为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11]梁治平:《法·法律·法治》,《读书》1987年第6期
作者:[美]鲁斯克著
译者:王英、郑德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问题专家之一,曾经做过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的市长,现为独立的城市政策问题顾问,出版过多部有关城市与郊区问题的著作。本书作者将问题分析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应用详细的人口调查分析来证明大部分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是“弹性的”,即城市在区域政府的管理下能使其郊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拥有较低的贫困和犯罪率、较好的教育体系和财政预期。
乐活世界(揭秘全球购物中心)
作者:香港理工国际出版社主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3月
本书辑录了近30间世界各大城市最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Shoppinq Mall设计方案,作为记录当代全球超级购物中心设计成就的坚实见证。全书以ShoppingMall的建筑设计为核心,将“乐活”概念贯穿其中,图文并茂,向您展示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建筑是什么:关于当今中国建筑的思考
作者:季元振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本书对近年建筑及房地产业的业内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反思当今中国建筑界,推及房地产,指出业内存在的重重弊端,呼吁建筑师应更多地关注诸如住房,学校、医院、工厂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而不是过分追求创意,造型的炫彩而忽视了实用功能。当今中国民生问题还解决得不好,华丽的大型建筑带来的不菲造价更使民生问题加剧。本书对年轻人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也提出了诸多建议。
建筑环境设计:写给建筑师的设备设计
作者:[日]伊藤真人著
译者:周有芒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建筑计划、结构计划及设备计划是建筑设计的3个主要支柱。设备计划涉及的课题范围很广,从地球环境到室内环境,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书作者伊藤真人长期在竹中工务店工作,参与过很多大项目,精通空调、给水排水和电气各个领域的工作。本书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的一本力作,融入了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成就。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会了解到建筑设备计划的很多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应用研究能力。
世界住宅图鉴(最新修订版)
作者:《世界摄影图鉴》编辑部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住宅是最平凡不过的事物,但是却承载着异常厚重的寄托。政治、经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材科技术,建筑师和房主人的个性气质,全部都要在住宅中得到反映。不过分地说,住宅是我们托付生命的事物。本书从世界范围内精选了268位殿堂级大师的400座住宅,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实用参考价值。赏析文字对最精彩之处做了切要的解说,帮助理解作品的神髓。
弗菜彻建筑史
作者:[英]丹,克鲁克香克主编
译者:郑时龄,支文军等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弗莱彻建筑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学术价值的建筑通史之一,被誉为“建筑师的‘圣经’”。本书以大量实证资料为基础,概括出从史前时期到国际时尚每一个建筑文化时期建筑的最主要特征、讨论形式与发展机制,同时将建筑置于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之中,运用比较法讨论了每种风格的建筑在平面、墙体、门窗、屋顶、柱式、线脚和装饰特点等方面与其他时期或其他风格的异同,以加深对风格特征及其源流的认识。
丹下健三与新陈代谢运动-日本现代城市乌托邦
作者:[美]林中杰著
译者:韩晓哗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新陈代谢主义立足于城市的现代主义模式的对立面,创造了诸如人工土地,海上文明和代谢循环这些富有野心的设计概念,而这些概念都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社会变革思想。作为第一本有关新陈代谢运动的都市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长篇批判性著作,本书将新陈代谢主义置于日本大规模城市重建,经济腾飞奇迹和社会政治再定位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阐述。
光辉城市
作者:[法]柯布西耶著
译者:金秋野、王又佳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本书法文版1933年著就,1964年重印,英文版于1993年出版。作为城市规划界公认的第二位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光辉城市》是柯布西耶一生建筑思想之结晶,闪耀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光辉。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思想以大工业为背景,同时试图对工业化本身的弊病进行克服,强调建筑与自然对立中的相互包容和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文化总容器的艺术之美。今天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了他理论的影响。
建筑师的大脑:神经科学,创造性和建筑学
作者:[美]哈利・弗朗西斯,茅尔格里夫著
译者:张新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理论有实际的生物学基础吗?建筑师拥有很特别的大脑吗?当今的神经科学为建筑学提供了设计思路的新基础吗?本书研究建筑师和设计师是如何看待现象世界的。作者简要介绍了过去50年里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思潮,这些思潮是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方面的认知表现形式。这本书呈现了一些不朽的建筑思想在神经科学方面令人惊讶的确证,以及从建筑经验的多感知本质到模糊性和隐喻性相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必然关系。
欧洲建筑纲要
作者:[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
译者:殷凌云、张渝杰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以接触的建筑物为中心,讲述了建筑的故事。自1942年问世以来,这部著作成为有关欧洲建筑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佩夫斯纳生前曾多次修订,使此书与时俱新,保持生机。时至今日,它并未随着作者的离世而失色,仍然是学习西方建筑史的经典读物。
建筑之梦: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著述精选
作者:[美]赖特著
译者:于潼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有关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书籍浩如烟海,其中很多都是他所做文章和演讲稿的选本――从作品全集,到有关某些主题的文集和选集,前者让人望而却步,后者则关注范围较窄,或者选材较泛。本书所选十五篇文章来自赖特
最有影响力、最发人深省、最具持久魅力和可读性的著作,它们是赖特于1900年至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文章,就像他当时的建筑作品一样,在欧洲和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影响了现代运动的发展历程。
西方建筑史:从远古到后现代(原书第2版)
作者:[美]马文・特拉亨伯格,伊莎贝尔・海曼著
译者:王贵祥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作者清晰地解释了从远古到21世纪那些塑造了人类建成环境的形式、材料以及技术的剧烈变化。行文深刻。准确而不失生动,书中既有对长期历史倾向的讨论,也有对标志性建筑以及重要建筑主题的深入分析――比如新石器时代纪念性建筑的诞生、古典柱式的发明、19世纪建筑师所面对的现代性问题以及21世纪建筑充满复杂性的挑战。那些塑造了建筑功能,形式及其所象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也得到了深刻的详尽分析。
鲍姆施拉格-埃伯勒(BE)
作者:贾倍思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鲍姆施拉格和埃伯勒的作品近十年来不断出现在国际著名的建筑刊物上,而且获得了不少的建筑奖项,特别是在生态节能建筑方面的成就格外引人瞩目。事务所成立以来,作品从最初的奥地利西部山区的经济住宅,到现今的遍布欧洲各地的大型项目,涉猎广泛,近些年还参与北京的一些建设项目。本书介绍了该事务所的建筑思想和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及近10年来的设计作品,分析结合中国建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课题,作者对每个作品都加以点评。
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
作者:[美]伊维塔・泽鲁巴维尔著
译者:胡缠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刘瑜作序推荐。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作者:[美]安东尼・刘易斯著
译者:何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看官员的诽谤诉讼如何扼住媒体的喉咙,百年老店《纽约时报》面临倒闭之险,奋而告上美国最高法院j看联邦大法官如何甄别宪法真义,力挽狂澜,力挺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铸就言论自由史上的里程碑。《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一册在手,纵览美国两百余年言论自由的司法斗争史,五味翻陈。
高难度谈话
作者:[美]道格拉斯・斯通等著
译者:王甜甜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