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教育总结

数学教育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2 20:07: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教育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教育总结

篇(1)

一、主要工作回顾

1、倡导学习之风

本学期,数学组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读课标、读教材、读理论以促进教师自觉将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指导教学改革活动。

2、狠抓常规教学管理

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务必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差生。分管行政加强了全册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撰写的指导、检查和修改督促工作。数学组的常规教学资料从规范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教研室的集体视导中也得到了较高评价。下期拟针对其中的不足,进一步给老师们提出完善要求。

3、继续组织好双周一次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数学组业务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不管是教材分析、理论学习、观摩教学、业务竞赛均围绕目标展开,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面仍一如既往,延续了我组教研之风的优秀传统。

4、继续完善素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强化质量意识。

重视教学质量分析,鼓励教师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争取每次测试后,都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纵横比较。如试题的难易度、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明确改进的方向。毕业会考及三年级监控考试及其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较好,班级与班级差异不再明显。

5、研究实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从而树立研究课堂、改造课堂、把握课堂、享受课堂,向每节随堂课要效率和质量的意识,本期我们开展了全体50岁以下教师参与的校际随堂赛课、展示课活动。本次活动参与面广,历时较长,成效较高。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全体教师作为评委,发放评分表,统一计算平均分的形式决出成绩。此项举措在提高了活动本身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得到较好评价。为将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赛课活动后,又单独针对此次赛课活动举行了诊断分析会,分析会上也是人人发言,坦诚相谏,邓老师的引领更为分析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大胆走出校门,扩大学校影响。

本期得到学校和教研室提供给的两次外宣机会,一次是参加在山西长治举办的第三届“杏星杯”教学艺术大赛,一次是5月30日长生学区的课堂展示。两次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我在参与这两次活动的同时,总是不时时机地向兄弟学校、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宣传我们的数学组,我们的弹小,也算是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一位长生小学的张主任对我们数学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印象是“实在有效,不摆花架子”,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侧面肯定。

二、主要经验

常规管理一定要“细”,体现“人性化”。比如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意见要实,语气要委婉,督促落实一定要勤,要严。这样做好做实一年或一学期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是几年的轻松管理。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

1、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老师对自己的丰富经验及心得少于总结或是论文缺少生命活力。在下学期我们将更进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故事、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篇(2)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我县教育局组织了这次暑期继续教育培训,这次培训打破了以往的学习模式,使我们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听课、评课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成为我业务提高的好助手。虽然这次培训,由于特殊原因由刚开始的集中培训改为线上培训,但是老师们对这次培训都赞不绝口,而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与交流中,使得本次培训获得圆满成功,我也从这次培训中受益匪浅。  

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主角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参加培训,使我对教学研究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要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这次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经过学习,使我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执教的第二次我要着重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必须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同时也让我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我还要和学生一样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因为学习和学会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我们老师务必做的事!学习是永久的主题!我相信,透过这次培训,我将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篇(3)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创设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以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曼德勒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反之,毫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心情才能愉快,才能萌发创造力.常言道:“乐思方有思泉涌.”学生无拘无束,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和研究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具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

2.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5分钟也好,40分钟也罢,如果这些时间老师还是窃为已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的话,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只有让学生不过分依赖老师,学生才会有自由的创新环境,才能闪出创新能力的火种.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50-01

近年来,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在渐入知识经济时长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口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必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一)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的理念要创新

“一切变革无疑是思想创新的产物”。我们追求课程改革,培养创新精神也无疑是对陈旧理念的一次洗礼,而这一次革新的践行者应是教师,那么教师的理念革新便迫在眉睫。简而言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回顾以往教育模式的弊病:以往的教学模式要求缺乏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致使一般平庸者生搬硬套、循规蹈矩,还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部分“撞钟和尚”和“南郭先生”,装腔作势、蒙混度日误人之弟,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强调“言必称师”、“以六经为准绳”、“师道尊严”,做学生的只有像奴才一样顺从,如此种种毒瘤束缚着教师的大脑,怎么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

根除弊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确定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种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的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生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情景化教学模式

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不断地、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当然教学生活也不例外.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得不在意的地步.由于高中数学课程理论性、逻辑性强,对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产生了一定压力.如何有效地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中教学中,并对其适合、有效地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是指在高中教学课堂中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让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的每一环节,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这二者的有效结合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高中数学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先进技术为教学提供最前沿的教学资源

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即知识共享.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它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广大师生提供前沿的教学资源.例如高中数学课程相关优秀课件、教案等等.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它的网络支持能够将原始的老师利用语言讲述的内容转化为图片、视频,这些都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不再乏味.通过这些新奇的事物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之中.

3.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点

这一点不难理解,以我们最熟知的多媒体为例就能说明问题.以为高中数学老师在讲授函数问题的时候,画图像总是不可避免的.有了多媒体支撑,老师不在疲于用粉笔一遍一遍的画,而在讲授各图像对比之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更加从容.

4.化繁为简,大大增强课堂的教学容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这部分时间中用于在黑板上书写、画图像、展示教具等等占据大部分时间而信息技术与可课堂教学结合,老师利用提前转备好的课件,运用图、文、声、像简化教学步骤,减少课堂板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指现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精心的设计、合理的规划创设出一个吸引学生、符合数学教学主题的情境.通过创设轻松、有趣的情境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积极参与.

(一)关于情境的创设有几点建议

第一,设置有趣味的情境.前文也提到高中数学理论性很强,如果学生在学习伊始没有兴趣的引领很容易造成后期学习的动力不足.所以,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创设有争论性的情境.这一点在高中数学教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有一种解法,这一情景的创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这种情景一般应用于解题的过程中.第三,创设探索式的情境.这一点旨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室里被动听老师讲,一切都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问题、回答问题,每名学生都有关于特定问题的不同见解.

(二)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对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考验.教师必须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要求,把握所学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结合教材所学内容,结合教学环境创设出一个合理的情境;另外,重要的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的是,这几者的结合必须合理,虽然这个情境式虚拟的,但必须能够吸引学生.这个情境的创设不是生搬硬套,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很重要,同时作为老师不能忘记的是要明确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明确问题,那整整一节课会成为学生哄闹的场所,达不到学习的任何目的.

3.分组合作

这是组织情景式教学的一种手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分组合作能确保每名同学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大有益处的.

4.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是请学生代表进行总结,但不论是哪种方式归纳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而言,少了归纳总结会感觉对所学课程有不知所终的感觉,也会对情景式课堂产生不重视的效果,认为课堂只是玩闹的场所,与学习无关而这与我们的初衷是相违的.而最直观的展示出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将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

5.强化训练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复习的重要性,高中数学的学习更是需要强化训练.高中数学课堂在学习之后,学生们很容产生一种“我学会”的错觉,数学的学习在于强化训练.在情景式课堂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具有代表性的练习会对学有助益.

篇(6)

关键词:教育;小学数学;智慧共生资源;教育模式

一、共生的含义以及智慧共生在数学教学模式上的应用

共生原本是指自然界中的两种不同生物相互依赖,从而更好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种生存模式。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菌类,任意一种之中或者任意两种之间都可能会产生共生关系。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会常用到共生关系来获取互利,比如在稻田中养螃蟹,一方面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稻田的威胁,另一方面还可销售螃蟹获取额外利润。共生关系是比寄生关系更加高级的一种生物生存模式。

基于共生的概念,教师与学生智慧由共生而来。如今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新课改要求现在的学校与教师,不仅要培育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在同时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人为本增加学生的智慧,使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共生。而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具有严谨的思维性、逻辑性,是增加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智慧的重要学科。因此以数学为切入点,江苏省小学数学教材引入智慧共生理念,进行了数学教学模式新探索。

二、智慧共生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纷纷进行创新和改革。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加学生的智慧,营造一个智慧型课堂,首先要求课堂上要有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因此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下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有如下要求:

1.深刻研究教材

新版的江苏省小学数学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度改革,各方面都充分配合了师生智慧共生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之前,应该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度的研究,使书中的知识以及透出的智慧思想融会贯通。再把从书中理解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充分备课。将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以不同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智慧。

2.灵活教学渗透智慧思想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以渗透智慧思想为中心进行知识教育。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动作、语言不宜过于死板,需要灵活运用一切教学资源,以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板书、画图、习题讲解、新知识的接受。与此同时,应该将多媒体引入课堂,通过课件和视频进行教学。对于一些教学重点难点适当地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谈论,在交流和讨论中创造出一种智慧交流的氛围,做到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的搬到课堂上去,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培养出充满智慧的学生。

三、智慧共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要求

为了创造出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之后,学生在自身方面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等进行相应改进,使之更好地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师生智慧共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各方面能力。

1.培养对数学的热爱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思维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对学习数学没有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生应该逐步建立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中提高学习热情,增加智慧。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数学所必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在课堂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学习研究,同时,在自主学习中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在思考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智慧。

3.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

数学不同于其他小学学科,课堂内容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涉及的公式和定理众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养成善于归纳、分析和总结的好习惯。归纳课堂所学知识属于哪个数学知识范畴;分析课堂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在对自己没懂、没透的知识进行重点突破;总结自己在每一阶段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难和使用的解决办法,总结自己在学习数学上的优点和不足。在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智慧。

随着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相信智慧共生教学模式会更好地完善和发展,逐渐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走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逐渐创造出适合于每个孩子的数学教育。江苏省数学教材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开了先河,相信在此之后,各省市的教材中都应该适当地引入智慧共生的理念进行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甲.浅谈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反面行为的智慧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9).

篇(7)

【摘 要】步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教育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走向开放式教学模型。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的新一代人才。在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培养学生构建模型思想,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利用模型让学生理清数学的内涵与形式,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 数学模型;小学数学;模型思想

当今社会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渴求度越来越高,教育部门也意识到需要从小培养学生们思维创新模型,才能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受到社会和国家共同关注,新课改以后数学作为重要学科,教师们投入巨大心血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分析、总结提出,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具有现实使用价值。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学习数学模型思想培养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模型思想。

1.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利用有关符号或者数学语言,对某种用详细的语言描述出事物,通过总结特征或者观察数据间关系,然后进行统计和归纳,建立简单明了的数学结构。但是其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不能用来套用所有数学中的关系,只能反应结构相似部分数学关系。

而数学模型构建,是一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思想,它是通过对数学模型深入研究,并不断抽象、概括的过程。只有真正认识到数学模型的意义,才能用数学模型思想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思想建设。具有提高教育意义,同时具有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

2.小学数学教材中重要繁荣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

2.1学生表格思维的运用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很重要,学生上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方法才是教学重点。将与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事物进行举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例如: 有甲乙两杯果汁,甲杯中的果汁倒20ml到乙杯中,这时甲乙杯中各有100ml果汁,求原来甲乙两个杯子中的果汁有多少?

利用表格模型简化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简单明了看清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模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难建立。学生能够解出这一道问题意义并不大,但是从角度长远来看,学生们学会把复杂的文字通过自己理解以后,提炼重点信息,然后进行整合,这对学生今后处理任何问题都是一种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以旧换新模型

其实所有数学公式都只是一种数学模型,仅仅是一种新知识的构建方式, 只是把已有的数学模型进行逐级增加难度。例如,多位数乘法这一知识点,以往教学模型,只是在“一个数乘一个数”的基础上逐级增加,新型思维模型的后,教学内容可以加深难度。

“小明家新装修房子,装潢工人需要给墙刷油漆,每平方米需要120元,刷5平方米要多少钱呢?”

首先学生需要把文字用公式的方式套用出来得出120*5=?

然后学生考虑如何才能得出结论?教师此时引导学生,“一个数乘一个数”运算大家都会,这其中一个数变成三位数应该怎样运算。让学生学会转换思维,用已经学过知识点来得到新结论的数学模型思维。但是教师必须把握教材中各知识点要素,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的结构模型区进行新思维的开发,从而能够使学生利用已经了解知识模型应对更多类型不变但是难度增加的问题。

2.3利用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创设)丰富有趣的情景(境),引导学生思路紧跟教师教学内容展开,“小熊原有120元人民币,这个月奖金199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先给小熊2张100元钞(200元),小熊找还1元。”其实就是简单多位数的加减法。通过整个题目列出的算式,不仅让学生明白计算事理,在生活中他们能够实践,本质上就是一个建立思维模型的过程。把情境抽象变成数学问题:小熊原有120元,收入199元;现共有多少元?

用数学算式来表示:120+199=120+200-1=319。

总结其中的算理,概括出速算的法则。利用生活原型构建数学模型是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方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创造一个现实情境,学生通过这一例题被老师引导出数学模型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

2.4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自己动手实践

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是学生小学阶段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质,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使其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利用情感教材,在教学中利用这一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模型思维的培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是非常好的学习模型。例如,在教受乘法口诀时,可以在提示部分简单的乘法口诀,后面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寻规律,总结出剩余部分的惩罚口诀。即锻炼学生的推导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构建模型思维奠定基础。

3.结束语

通过模型思维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随着时代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模型思维教学是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必经道路。本文总结出于小学教育数学模型思想几个方面,但是依然还有很多教学方式需要靠所有教育事业工作者一起深入研究。通过大家的力量,才能够研究出有效的培养学生进行模型思维方法。使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更快的掌握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思维模型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时绘绘.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5.(1).140-141

[2]高向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8).172-172

[3]李伯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