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护实训总结

基护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3 12:39: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护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基护实训总结

篇(1)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篇(2)

【关键词】 三位一体;角色;基础护理操作;教学模式;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0-02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我院是一所10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接受本科、大专、中专实习护生百余人,全院有32个护理单元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通过建立由护生分别从护士、病人、教师三位一体替换角色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来科学地、规范地、有效地训练和评价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和教学质量,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江苏南通体臣卫生学校2003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87名,均为女生,平均年龄19.8岁,在校学习4年,第5年进入临床实习。对87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准备阶段 成立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教学模式小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护生按实纲要求进入临床实习,并对实习护生统一运用临床操作教学评价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然后对实验组的护生及参加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三位一体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1]教学模式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标准,将基础护理操作分操作前、中、后三个阶段,将标准告知实验组护生,实习开始时,将6名学生分成一大组,(共42名)要求3名学生相对固定为1个小组,将护理操作中与患者沟通的具体话语、动作、表情及方式等进行记录,越详细越好,每周以大组为单位将记录交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进行批阅筛选出有代表性问题的记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由学生自行反思纠正,然后带教老师进行分析指导,找出存在问题,并在实施每项操作前进行讲解,临床教学老师协助做好实习护生的三种角色的互换,指导学生进行运用标准评价,衡量自身临床操作能力。

1.2.2 分析及反馈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质量 评价指标:制定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带教老师考评学生综合技能考核标准、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达标等评价指标。

2 结 果

两组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护士的综合考核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在病人满意度、带教老师考评学生综合技能、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2、表3。

3 讨 论

3.1 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操作实训标准有利于临床教学的规范性,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护理的操作实训标准,为临床教学老师提供标准依据,统一规范地训练实习生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基础护理操作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项目,是基础护理学和专科学相结合的操作内容,基础掌握得好与坏,决定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一个优秀及合格的护士,首先必须掌握练就基础护理操作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加上更为高深的理论指导才能成为合格的专科护士和专家护士。通过标准实训,训练护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新护士。

3.2 三位一体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有利于实习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以被教育者的身份,处于接受学习的地位。我们通过互换角色的基础护理操作实训,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作为病人、作为护士、作为教师三者在实际基础护理操作中的体验,使之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患者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增强临床技能[2]。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训练,对以后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显得尤为重要[3]。作为护士如何在操作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操作训练的情景对话的设计,使其更加体会到实际护理工作中的病人的感受及自己更需要改进的方面,作为带教老师角色应当更注重评价操作的效果和难易点,更好地学会评价总结。

3.3 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护理实训标准评价,有利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式实践教学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做好护理实景记录,每周检查1次,针对护理实习中的记录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指出学生与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同时,学生将护患沟通中遇到的困惑反馈给带教老师,请老师予以指导,改变了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合作意识的方法,从而锻炼了学习评判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敬业精神[5]。通过教师和学生评价来不断地改进临床教学的方法、带教的质量及教师素质方面的提高和改进,有针对性地探索临床带教的新方法,同时,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进步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的工作热情[6],从更人文化的角度来进行临床带教工作,从而使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季诚,王晓薇.的教学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23-25.

[2] 舒复平,王娟.互动沟通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带教中的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3):332-333.

[3] 杨德兴.略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31-33.

[4] 边志辉,江岚.互动式实践在卫生学兵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9,7(1):16-17.

篇(3)

【关键词】静脉输液; 三查七对

【中图分类号】R8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11-01众所周知,由我国护理前辈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三查七对”制度和程序在全国推广沿用至今,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而这一制度的实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大家都知道“三查七对”制度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但真正落实到位,是很不容易,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为了解我校护生在实训课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笔者于2011年11月对我校2010级高护专业10个班级574名护生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已学完输液操作2010级护理专业574名高专护生为对象,其中男34名,女生540名,年龄18~21岁。

1.2 考核方法: 依据静脉输液操作考核标准,每名护生按指定的输液卡片为病人输液体1瓶(未加药的),以检查“三查七对”的落实情况。“三查七对”即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采取现场查看并提问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药物质量和有效期,并混入一些错误的药物、过期的药物、药液中有絮状物等,检验考核者能否检查出,全部回答正确为合格。

2 研究结果

2.1 输液过程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见表 1)

3 讨论

3.1 “三查七对”落实中存在问题

3.1.1 护生基础不扎实: “三查七对”制度是给药原则的重点内容,考核时发现每位护生都能脱口而出,不会实际操作中应用,不是漏掉查对内容,就是查对内容不完善;不能融会贯通。

3.1.2 依赖心理强: 在考核时有些护生图省事、方便,不检查药物的质量、有效期,认为老师准备用物没有问题,严重违反了操作规程。如果输液的第一次拿错了液体,又未进行查对,差错的发生就难避免。

3.1.3 护生对“三查七对”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生不能充分认识到“三查七对”的任何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损害,如换错液体、用错药,可能会导致死亡,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对策

4.1 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上要将“三查七对 ”的内涵讲深讲透,在调查中发现护生无论是背诵还是默写“三查七对”的内容都非常熟练,但在护理技能训练和考核中,往往不会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讲授口服给药、各种注射、输液等,将“三查七对”的内涵讲深讲透。漏掉任何一次查对,或对每次查对漏掉任何一项内容,都有可能出现事故或差错,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1]。

4.2 加强实训练习: 在实训中开展临床情景模拟,架起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为了强化护生将“三查七对”这一重要查对制度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教师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不仅仅进行各种技能操作的讲授,同时设置各种情境,请同学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角色参与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将操作前、中、后三个查对环节融入到相应的护理操作程序中[2]。并且要求护生练习时要进行情境模拟,将“三查七对”贯穿其中,由扮演患者的同学进行监督。反复训练,养成查对习惯,从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4.3 实训中设计“陷阱”: 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陷阱”,如加入一些错误的药物、过期的药物等,以检查护生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如出现查对不严,或漏掉某一环节,设想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大家共同分析原因,进行总结,以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从调查中发现,护生最容易出错的是操作中和操作后的查对。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内科护理 实训教学 实训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研究在对《内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围绕促进健康这一护理的根本任务,将改革着眼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构建基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以期提高护生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强化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内科护理实训课现况调查

1.1对象与方法

本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的调研对象以江苏省南通卫生高职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大四的学生,以及该校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教师为对象,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如表1。

1.2结果

我校内科护理任课教师共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教2名,发放调查问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随机抽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1.3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92%学生愿意开展,并且73%的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实训课内容应该以内科疾病护理为主。而100%的内科护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77.8%的认为该以内科疾病的护理为主。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的难点排在前三位的是:无现有的,适合本校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没有现成的可供内科护理实训课使用的教材、开展实训课的实训室及教师资源紧张。

因此,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是十分必要的,但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编写实训课可用的教材及解决实训课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制订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而内科护理实训方案就是关于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具体计划,包括实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步骤、评价方法、具体要求等。通过方案的制订,加强内科护理实训教学的规范性、计划性、可实施性、可评价性。

2.1内科护理实训目标

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制订方案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系到实训课的内容选择、实训方案、评价方法。按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内科护理教学目标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从护士职业成长来说,今天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成长为一名临床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护士。而护理人才的成长有其阶段性、复杂性、实践性。我认为阶段性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护生的在校教育、临床见习、临床工作。可以说,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是贯穿整个护士职业生涯的,但每个阶段又有侧重点。护生在校期间,就内科护理学这门课来讲,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基本专科技能、了解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以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促进专科技能掌握和应用、在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搭建平台。而这一切都是以护士核心能力[1][2]培养为中心,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成就明天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内科护理实训内容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从事内科护理教学的人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等作为内科护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少有人将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作为内护实训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内科护理学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护理内科病人”,培养护生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的护理、骨穿的护理”、“心电监护、管道氧的操作使用”等诊疗技术不仅内科护理中用得到,外科护理中同样用得到;至于“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血糖监测仪的使用、内科护理病人病情监测、咳嗽咳痰的护理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等技术是具有内科护理特色的、体现内科护理技能的项目。所以,内科护理实训内容应该以后者为主,即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一些症状体征的护理、内科病人病情监测及内科护理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2.3内科护理实训方法

首先,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用什么样的实训方法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呢?无论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是护士核心能力,都有其共同点,都是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要想获得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除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还要像做临床工作一样去学习、训练。内科护理实训方法总体来说是模拟训练,具体包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仿真教学、标准化病人等。

其次,每次实训课都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训练、课后反思三部分。每次实训课前教师提前把实训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请学生做好理论知识、实训用物、分组准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训练满意结果的必备条件。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讨论、讲评,没有反复的训练就没有技能的成熟,讨论是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讲评的目的是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课后,让学生反思、总结本次实训课,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2.4内科护理实训教材编写

内科护理实训教材不仅是实验内容的体现,更是内科护理实训目标、方法的体现,含有内科护理实训方案的指导思想。目前内科护理实训教材多以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及内科护理技术的护理为主,很少有以疾病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因此,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迫切需要一本能提升护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实训教材,内容以疾病护理为主,在疾病护理中运用一些内科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应该在护理内科病人中得到训练,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实训项目。因此,我和几位内护教师一起编写了《内科护理实训指导》。

2.5评价方法

参照内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目标,结果评价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理论考试,很多研究证明内科护理实训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内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4]。另一方面是技能抽考,关于内科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技能及内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情况。同时,效果评价要关注教师和学生对内科护理实训课的体验,及时了解并设法解决学生及教师在内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常见问题。

3.讨论

关于内科护理实训的研究从未终止,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必须理清以下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开展内科护理实训?开展内科护理实训课应该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即获得日后护理内科病人的能力,或提升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对于在校护生应该夯实理论基础、掌握专科护理技术、了解内科护理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内科护理实训课“练”什么?应该突出内科护理专业特色,即护理内科病人需要的技能,如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护理内科病人所需的内科护理技术、内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三,内科护理实训课怎么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显然是后者,方案是有序、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广泛推广的必备条件,更是不断提升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四,内科护理实训效果如何评价?结合实训课开展目的采用理论和技能双项考核方法,再按各自比例综合成内科护理这门课的成绩。

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对护理人才培养有宏观认识。同时知晓,自己所任的这门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既知道学生在这门课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又知道这门课应达到的技术、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内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训课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还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

[2]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3]张莉,裴琦,赖桂荣等.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结合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06-108.

篇(5)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情境模拟;教学应用;体会

《护理学基础》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护理教学和培养护理人才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笔者回顾性总结了情境模拟方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情境资源准备 首先建立护理情境实训中心,包括急诊护理(注射室、输液室、换药室、抢救室、观察室)、入院护理(住院处、处置室)、模拟病区(护士站、ICU、输液配置中心、治疗室、普通病房、老年病房、儿科病房、骨科病房、妇产科病房等)、手术室(更衣室、刷手消毒间、手术间)。其中模拟病房设施包括病床、床上用物、床旁设施及模拟病人等。

1.2情境资料准备 实践教学改革后,我们利用假期的时间和临床护理专家一起精心编写了情境模拟实训手册,其中在每个操作之前都加入了临床病例,主要选择了学生较熟悉的典型病例。

1.3情境设计准备 在情境模拟实训手册给出病例的基础上让学生增加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以充实病例,并让扮演护士、患者、家属、医生等角色的同学提前一起预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及小组讨论分析,按照教学病例要求学生设计相关台词和模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结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给予一定的修改和指导,鼓励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实施方法 实验对象为2008年级三年制护理高职学生30名,以宿舍6人为单位分成一组,共5组同学进行情境模拟训练。以《口腔护理》实验为例,让学生提前预习内容并观看实验的录像,单位完成实训手册中的角色分配,台词对白,上课后老师示教操作,再由宿舍为小组完成情境病例,结束后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再请同学继续完善相关情境病例的内容。

2 教学体会

2.1调动护生的积极性 传统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由教师边讲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最后再回示教。这种模式停留在训练护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护生更多的是处于被动接受所教技能的状态,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情境教学则突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使教学角色发生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以护生参与为主设计护理病例与情境,通过查阅资料、构思剧情,设计台词及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克服了学习上的懒惰思想,使学生由以往的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目前,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较差。而护理是服务性的行业,专业的特点是与人交往,融洽的护患关系才能顺利开展护理工作。传统教学法面对教具、模型,学生很难与其进行正常交流与沟通。情境教学法则通过面对真人操作,能够帮助护生进入临床护士角色,通过“护患”交流,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并使护生能更准确地体现爱伤观念和护士的职责,并且在完成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与才能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景教学法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紧密结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2]。

2.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大专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往往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情境实验教学法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病例的编写,台词的设计和剧本的创作,当中有角色分配和台词的设计等,光靠一个同学的努力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同学们相互协商,集思广益,才能完成。所以情境模拟实验教学法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体现,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当中与护士、医生之间密切配合,体现医疗团队的意识。

2.4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传统教学的模式都只是让学生扮演护士与模型交流,而情境模拟实验教学则再现了医院的场景和人员角色,能够让护生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心理,尤其是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活动,体会到不同的言行在病人心理上所引起的不同感受,深刻领悟整体护理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更好的为他们服务。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的真人真做引起了学生对“病人”的重视,以至全身心地投入护士角色中,使学生感受并研究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亲自体会“受伤”的重要性,建立了爱伤观念,形成对他人的移情。

3 讨论

情境模拟实验教学比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施情境模拟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值得思考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1调整见习时间 护生接触临床较少,在病例编写过程中困难较大,同时在角色扮演中不能理解角色的心理。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把原集中暑假见习改为随堂见习和分段见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会与患者交流。

3.2提高教学水平 对护理教师而言,情境模拟实验教学是较大的挑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因此就需要护理专业老师深入临床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并将临床最新的医学知识教给学生。

3.3改进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是学生在模型上考核操作,只有教师评价。而情境实验教学方法实施后,操作考核方式改进为一人扮演护士,一人扮演患者,这种操作考核方式考核的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还有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爱伤观念,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护理专业实训技能操作流程的设计构建和实施,解决护理实训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教师通过引入——提问——解答——评价,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流程及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分步消化、积极思考和自我决策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

关键词 :护理 实训技能 操作流程 构建

护理实训教学是提高职校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变革。这种转变对护理实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就必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改进实验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而真正发挥护理教育依托临床、服务临床、提高临床的作用。从笔者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一直沿用 “演示-练习-指导”的填鸭式教学,实训教学方式呆板,实训课堂气氛不活跃,操作内容繁杂,看似简单实际难做;护生实训操作成绩不理想;护生实习过程中因操作不过关而导致实习单位不满及病人不满意;护理专业毕业生招工考试操作不理想等。护理专业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构建,可以拓展护理操作实训模式和方法,使护理实训教学更好地贴近临床工作,使护生获得切实有用的实践技能。

一、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

项目教学是笔者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构建需要确立教学项目的内容,在项目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的设计与整合。

1.立足临床,确立教学项目内容

在确立教学项目内容时,要事先经过大量市场调研,收集各类资料,以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实用的操作内容为参照,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工作的现代服务型技术人才。

2.整理资料,确定流程教学情景

进行系统的流程操作,需以病例及实训情景为导向,在此之前进行各种临床资料的收集,如典型的临床案例、仿真的实训场景等。

3.结合实际,设计操作流程

护理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要体现实用性、教学性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和目前护理工作实际的要求,对实训教学内容、模式进行改革,重新筛选操作步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制定完善实践教学流程,改革实践实训操作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真实体验工作流程,有利于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4.整合教材,设计操作流程的模块

《护理专业技能实训》一书中,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护基、内、外、妇、儿等各科。依据项目教学的方法,对教材所有的操作项目进行分类整合,任课教师有目的地按照分类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操作流程。可把教材分成如下五大类操作:生活护理,如备用床准备、麻醉床准备、卧床病人床单更换、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特殊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及绘制,体温计的消毒;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包括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基本操作;诊疗技术,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周围静脉输液方法;各种置管病人的护理,包括鼻饲病人护理、灌肠操作、女病人导尿、氧气吸入、吸痰护理。

二、技能实训操作流程实施——再造三阶段七步走

1.课前

下达任务书,小组分工合作。作为课前作业,我们采取实时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案例,基于仿真实训室配合。任务书要求各小组根据老师所定的护理操作项目,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事先完成该操作的简易操作流程方案。此法我们用于测量血压、口腔护理等护理实训操作教学。各组人员可能学习程度不同,但可共同构成不同的护理操作流程方案。教师在此之前只是提出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程序与分工建议、评价标准,明确集中学习时间。各小组在原先指定的“小老师”牵头下,自制操作流程、成员分工和课前操作练习时间安排表。

2.课中

(1)实训案例引出、实训场景导入。此环节通过视频或仿真实训室便捷地将学生带入实训场景,在自然融入中凝聚注意力,形成联想空间,促进联想思维,获得感性认知。教师根据实训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逐步地实训(反应),如本案例中的病人得了什么病,你觉得此病应有哪些症状,需要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或护理操作,这样的护理操作在这种病人身上实施时应注意什么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操作。

(2)学生角色扮演参与式示教(刺激)。案例视频场景观摩后教师示教,在教师示教过程中强调学生角色扮演性参与,特别是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创造角色多维场景空间,使学生得到角色、情感、操作、态度的初始体验。检验学生通过视频观摩获得的感性认知度,在角色体验中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维,激励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测量血压操作中,每组请出一位同学配合教师示教的真人操作,人选由学生自主选定,在操作中扮演病人角色,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学生合作式回示。示教后采用学生合作式回示,在学生回示过程中,学生互助,并在教师引导与指正下共同完成。在实训初始阶段营造轻松活跃的信息反馈和质量监控空间,有效检验前两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使教师能够及时自我纠正示教缺失,调整教学;规范学生操作,避免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茫然甚至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练习。营造身临其境和轻松活跃的实训氛围,使学生自然融入其中,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在角色、情感、操作、态度体验中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领悟医患关系及与不同角色交流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软技能。如在部分操作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内注射、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中,请同学一对一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进行真人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护生之间真人练习,体验“病人”与“护士”的感受。老师与同学共同点评,不仅可矫正护生错误操作,也可强化正确操作,充分体现护理教学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4)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负责制式小组合作练习(强化)。实训以小组为单位、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负责、团队合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答疑。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练习,营造互学、互助、互带、互纠,比学赶帮和谐并进的氛围,以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小组合作练习中设置技能操作指导“小教师”的目的在于:起到师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教师指导与监督不到位情况下的有效练习;团队协作精神及担当精神和责任感的良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此外,在开放实验室中起到很好的技能操作练习指导作用。流程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训流程进行自主练习,强调让学生通过自我训练获得有关的实训技能。学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的步调,并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后

(1)“小教师”负责制下的操作流程概括(评价)。在此阶段,学生已通过上一阶段的自主实训,能对第一阶段的内容进行自我解答。传统的操作流程以繁杂、难记为特征,学生很难掌握与记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已操作练习的基础上,以“小教师”为主,进行操作流程的再次总结、概括与改进,并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流程的自我优劣评比。此项评比作为学生平时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评价与改进,确定比较优异的操作流程为“范本”。“小教师”负责制下的操作流程概括,增加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增强了学生对操作的记忆,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小组技能操作PK式小结。(评价)终末小结采取小组技能操作PK的方式,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挑选小组中比较突出的成员参加全校性的技能操作比赛。此环节的作用在于创造竞技氛围,且有效地起到终末信息反馈、质量监控与评估作用;促进前五个环节技能练习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和外在学习动力,将学生参与性调动到极点的作用;培养团队精神、竞技能力和磨炼竞技心智作用;有效地实训小结。

在这整个操作教学流程过程中,教师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引入——提问——解答——评价。学生的实训基本程序是:接受刺激——反应(自主实训)——强化——记忆(掌握)。通过流程教学实训,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流程及各环节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人才紧缺,但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并未降低,“复合型、高素质”是新要求:当今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素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具有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其中对于技能的要求更不可少,“一针见血”成了鉴定护士技能高低的代名词。若护士技能较差,往往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或事故。我们的学生应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现阶段的护理工作。

护理专业技能实训操作流程的设计与构建,让学生在重理论的基础上,轻松地掌握技能,使中职护理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重理论,又不能轻实践,在“做中想”,在“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临床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189-02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职护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旨在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情景教学法是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设置一定的情景,直观、形象、生动的让护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2]。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护生到临床实习后普遍反映对部分急救技能掌握不牢,实际工作能力不强,急救意识颇弱,针对以上情况,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变旧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先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从我院2008级6个护理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人,对照组51人。2组学生均为大专生,高中毕业后入校,年龄、成绩相近,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由同一老师授课,课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比为1:1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选用同一教材既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

1.2方法

1.2.1 对照组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大部分内容如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创伤、中暑、淹溺、急性中毒等章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示教操作技术,组织护生观看电教片,指导护生实训。

1.2.2实验组在同样的章节采取情景模拟教学的新方法,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护生特点,精心设计一个简要的急救情景,提出1-2个问题,课前一周给护生,并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任务小组进行讨论。例如:在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这一章节,设计的情景为 “假如你是一名护理,星期天下午和家人到小公园去游玩,一位玩麻将的老人突然拍桌站了起来,喊道 ‘胡了!’,随即昏倒在地。 棋友A:快来人啊,有人昏倒啦!这时你会怎么办,并结合你已经学过的急救知识说明你的理由。”通过情景的设置,使护生身临其境 ,感受到 “病人” 的危急情况,置身于情景中进行讨论、分析。

1.2.3理论课中,4个任务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模拟情景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结合情景展开分析、推理,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步步推进,将章节内容知识讲授给护生。

1.2.4实践课中,结合情景、分角色扮演、利用模型设备将正确急救技术示教给护生。并在护生的操作练习中给予讲解、指导。

1.2.5在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和急救技术两个章节,实训课后要求护生在4个任务组中自行相应章节急救技术情景剧的编排,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演比赛,由4名护生和教师共同担任评委,综合表演护生的急救技能、沟通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及情景剧编排表演情况打分,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

1.3评价方法

1.3.1课程结束,两组同学均给予相同难度的技能考核和理论闭卷测试,技能考核每人考两项,必考项目为现场心肺复苏术,另一项考核前随机抽签决定考核内容;理论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题库抽题,其他教师进行监考;试卷由同教研室所有教师流水线批改。

1.3.2以自制的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观指标,以综合成绩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客观指标。

2 结果

2.1主观指标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统一发放自制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问卷表,发放46份,统一收回有效问卷46份,无无效问卷,有效收回率100% 。结果见表1。

表1观察组46名学生对情景教学方法的评价表

评价内容 是(%) 否(%) 不确定(%)

喜欢该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急救意识

加深了理解记忆

激发了创新精神

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了急救心理素质与动手能力

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 46(100)

46(100)

44(95.7)

46(100)

37(80.4)

45(97.8)

45(97.8)

46(100)

43(93.5) 0 (0)

0 (0)

0 (0)

0 (0)

4(8.7)

1(2.2)

1(2.2)

0 (0)

1(2.2) 0 (0)

0 (0)

2(4.3)

0 (0)

5(10.9)

0 (0)

0 (0)

0 (0)

2(4.3)

2.2客观指标

综合成绩由技能考核成绩和理论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技能考核成绩占综合成绩的40%,理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

表22组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综合成绩比较

组别 例数 综合成绩 ( )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46

51

79.13±10.26

71.35±12.52

3.34

3 讨论

3.1传统的教学过程理论学习和技术能力实训过程结合不够紧密,给学生带来的感官认识不强,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开阔思维。通过创设模拟临床情境 ,促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在没有增加真实病人痛苦及危险的前提下训练学生正确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 完整迅速的临床思维、 组成高效协调的抢救小组以及面对突发事件及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3,4]。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教育中真正实现了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 ,突出了高职护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了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验组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00 %的护生喜欢该教学方法、认为该教学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护生学习急救护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急救心理素质与动手能力,95.7%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增强了急救意识。

3.2 情景教学有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启发性。结合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步步推进,将授课内容以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护生,通过师生间的沟通、同学间的协作,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培养了护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形成了护生勇于发言,乐于发言的教学氛围。

3.3情景教学有助于增强实训技能教学吸引力,提高了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结合情景的技能示教使护生身临其境,体会到了急救护理学“急、忙、杂”的护理工作特点,熟悉了接诊、分诊、处理的护理工作流程,树立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工作理念;护生结合急救技术情景剧的表演,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护生的想象力、培养了护生的创造力,扩大了护生与急救实践的接触面, 这样既能通过模拟的急救场面让护生感受紧张的急救气氛,又能充分利用护生旺盛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课变得生动而有趣。

参考文献

[1] 崔静,肖继红.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0:80―81.

[2] 王燕萍,艾学云.情景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06,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