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2 20:07: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2-02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初中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汉语语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1 文言文教学压力重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通俗易懂,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是第一次才接触到文言文课文,很多学生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不仅提不起兴趣,而且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学习进度毫无进展举步维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当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现行文言文教育模式的缺失点,从教学源头出发,才能改善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从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领悟文言文的魅力。

1.1文言文教学过于格式化,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不足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授课模式过于单一、格式化,教师通常在授课前会叮嘱学生进行全文阅读,使其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标注读音,了解文中注释的字词大意,以及文章的大致结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句句落实”词意句意,把握文章大意。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词句的工具,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对古文的理解也只能局限理解词句,应付考试的表面阶段,对于文言文中包含的人生思想、历史借鉴则完全没有领悟。传统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片面以为文言学习无用

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不同于口语白话文随着时展而存在诸多变迁,学习文言,不仅要学汉字,克服枯燥、困惑的情绪,而且还要学书面的人造古汉语,所以学习困难。比如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两句:“杨意不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得意”省略为“杨意”,“钟子期”省略为“钟期”,还引用了司马相如和伯牙鼓琴两个典故。这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很多学生甚至感到学习文言文无用。但是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之一,其传承性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确立的思想是引导学生理解古今汉语的关联性,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

1.3文言文词汇积累贫乏,学生认知范围狭窄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阶段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为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智力发育趋于成熟。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是由于初中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对学习文言文的学习不甚了解,深入学习的思想没有形成,平时上课也是以记笔记为主,几乎没有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正确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言文教学的长效发展。

2 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整理归纳常见字词的词义和用法。比较区分而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零散的知识点化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注重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其本质依然是语言。凡是语言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在阅读和理解时讲究正确断句,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范读为主,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领悟文言文魅力。文言文阅读的方式有很多:默读、吟读、齐读等。

2.2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文言文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予渔是古训,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适用。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用教。”即强调了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文言文教学,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文言文的阻碍,教会其正确领悟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教学目的。翻译文言文时,可以创设语境,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结合进行教学。

2.3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文言文中涉及诸多虚词,而且在不同语义下用法差异很大,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感悟不同虚词“之、而、以、为”的用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和理解记忆。

3 展现闻言魅力,弘扬传统文化

新课程标准自2003年实行以来,受到了各级学校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性质和奠基作用,决定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地位的重要性。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饶春荣.浅议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134.

[2]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2(5),9(5):111.

[3]黄玉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1:182.

[4]马建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10.

篇(2)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3)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文言文语感 诵读 揣摩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3-0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尤其要注重语感的培养,因为语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言文的语义感知、内容把握、情感体会的效果,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言篇目都是优秀文化遗产的经典,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注重对文言字词句的意思的死记硬背,内容情感的直接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语感的耐心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一做文言题目就错、一看到文言文就害怕的后果。那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初中学生语文语感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不能清晰地感受“语感”

由于小学没有系统的文言文教学,学生缺乏一定的文言基础积累,在文言文学习中不清楚语感是什么。少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渐渐认识到了语感,但没有意识到语感的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许多学生在做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时,也回答不出理由,只是“凭感觉”。

2. 不知道如何提高语感

许多学生认为“语感”是一种天赋,自己本身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再努力也白费力。因此,学生们学习文言文很被动,只知道被老师强迫着机械地死记硬背,忙于应付考试,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感到很茫然。

3. 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离我们现代很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很单一、枯燥。许多老师只重视词义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思想内容的硬塞,缺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情景的生动性,时间一长,学生渐渐失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感。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策略

1. 多诵读

许多教师认为读文言文的课文,会耽误上课的时间。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语感也会一点一点积累。当然读也要注意方法,先标出不会读的字的拼音,接着教师先示范朗读或播放录音范读,提醒学生注意顿句、重音、语速、情感等,再请一两个学生朗读,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和还需改进的地方,然后可以请学生整体朗读、自由朗读、小组内读。文章读熟之后进行背诵,可以开展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后,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会有所增强。

2. 多揣摩

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交给学生学习文言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多练习、多揣摩,形成自己的语感。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义、特殊句式,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倒装句等。每讲完一课就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上总结一下本课以及前面学过的课文涉及到的知识点,如实词“盗、窥、走、牺牲、妻子”等古今差异,虚词“之、而、以、其”等常用用法及例句都记录下来,以一带十、以一带面,不厌其烦,多次重复,循序渐进,并督促平时早读课拿出来多读、多背诵,时间一长,学生自然掌握重点词的意思,读到没学过的句子也能明白大体意思。这就是初步的语感能力。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句子的翻译方法,常用的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要“一字一字抠,一句一句译”。 本人借鉴古文翻译方法口诀重点如下:首览全篇,掌握大意;由段到句,从句到词;照顾前文,联系后句;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品味词句,理解文章。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往往会被教师忽略,而这恰恰是前面读与译的升华,更是最终目的,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至关重要。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经历、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品味,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情感,学习其独特的写作方法。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抓住“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作者在此写其他花又有何用意?引领学生反复品味描写莲花的句子和写、牡丹的句子,让学生自己体味文章表达的中心,揣摩写作特色,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新的知识点,明白写物的文章原来是在写人,表现人物原来还可以用衬托的手法,多练习以后语感就会水到渠成。

3. 多手段

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05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会面临一个客观问题,那便是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度较低。在当前语义环境下,学生已经适应运用白话文进行交流沟通,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需要突破自己已知的语言环境,去适应文言文的语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纳程度较低,学习热情缺乏的状态成为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阻碍。如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文言文教学课堂的参与感,成为了文言文课堂教学需要考虑的重点。合作学习基于其轻松性、宽容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将主要通过介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来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合作学习。

一、 小组分工

合作学习施行的前提是分小组,将全班同学按照互补性与相似性等原则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3到5人组成,因为在3到5人之间,能够保证组内每位成员都能够有接触学习任务与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可以避免组内一些人“无所事事”的状况发生。合作学习最常见的组织形式便是小组分工,也就是说将小组内所有的成员作为任务完成的主体,教师先照常进行课文教学,然后安排所有的小组根据老师的课堂讲述总结出学习重点与难点,并一起将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记忆。之后教师便进行课堂检测,每位学生都需要参与检测,最后将每个人的检测结果作为其所在小组的最终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在强烈集体归属感的带动下,学生会竭尽自己所能为小组赢得荣誉,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推动效果。比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重要的字词,记住其字词释义,然后进行随堂小测验,根据学生对字词解释的接近性来判定成绩,然后公布每个小组的最终得分以及小组内成员的贡献分值。

二、 小组竞赛

小组竞赛是合作学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后,由小组寻找另一个小组作为自己的竞赛对手,然后教师为每组竞赛组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在经过各小组讨论探究后,进入比拼环节,拿到相同学习任务的小组各自选派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与老师进行报告,然后由其他小组代表以及老师决定出表现较好的一方作为胜出小组。通过小组间的相互竞争,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投身其中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于战胜文言文学习困难的信心。比如,以《爱莲说》为例,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爱莲说》的文体是什么?这种写作文体有什么特点?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举例说明。还可以举办一场文章背诵比赛,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记忆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切块拼接

篇(5)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43—01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内涵,增强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整合一些做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法进行探究。

一、课前预习,以学促教

由于文言文距离现代时间较长,且文中繁体字、通假字、生僻字等较多,较现代文章,初中生学习困难相对较多,因此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通常是以硬性灌输为主,辅以死记硬背。对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自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解决文言文阅读中的障碍。同时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注重合作学习,采用小组讨论法解决问题,学生间彼此分享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点,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讨论结束后,教师发挥其主导地位,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尚未解决问题或者难点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究的能力,又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通过诵读培养语感,从古至今都是文言学习的关键之一。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能够渐渐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慢慢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并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一般文言文的诵读包括三种方式:默念诵读、大声朗读和边读边译。通常初步预习时多建议学生采用默念诵读的方式,在默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的大意,留心生字生词,之后查字典解决疑惑。大声朗读即在默念诵读的基础上平整自信的朗读课文,贯穿通篇文章,从整体角度细致了解文章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纠正字音,引导学生断句以便更好地掌握文章含义。边读边译即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精读,充分调动自学能力,彻底了解文章具体内容,圈画课文重难点,诵读结束后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三、灵活翻译,融会贯通

文言文教学老师一字一句的翻译,学生一字不漏的笔记,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也黯然失色。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敢于放手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学会使用工具书,试着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教师只需对个别生字难词、重难点点拨答疑,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翻译出来的文章才记得深刻、学得牢实。古汉语作品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师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借助一定的工具去探索,这样才能真正获益。譬如替换、保留、增加、删减、调整等等,有的可以直译,有时需要意译。只要学生坚持不懈,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有计划有系统地积累知识。比如“以”、“之”“而”“其”“者”、“也”等虚词;比如重要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逐步做好归纳整理工作,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内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翻译阅读能力。

四、授之以渔,触类旁通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最终落脚点是教给方法。教师本着“授渔”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在具体的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老师的讲解要突出重点,切忌贪多求全。对一些浅显的文言文,教师只需有重点地讲解和点拨,学生就能大致疏通文意,即使开始有些不懂的地方,但经过日积月累,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最怕的是教师完全代替学生,这样,学生永远都无法自己真正“懂’。其次,文言文教学,不能仅限于学生能否看懂所学的文言文,而要看他们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知识迁移的训练方法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主题相近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通过古今对比,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最后,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忌动口不动手。学习文言文,摘抄相当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所学到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制成卡片,随时增补,形成系统,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回归课文,欣赏背诵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原意为“美好的语言”,传承至今它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走进这种语言文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途径。文言文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古诗的诵读和积累,初中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都对起始阶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重点是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帮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如何帮助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尽快完成文言文入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是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中学生文言文入门阶段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传统国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充实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理论。

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给其他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理论经验、启发指导。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探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样本学生,筛选出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验中阶段性的研究重点;制订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来检验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的效果,依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对研究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根据样本学生按照问卷调查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发言人、记录人,明确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的角色。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同步的研究学案开展学习,学案中应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选择对应的学法,同时在学案上记录学习中生成的难点问题。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前期调查问卷中的困难点进行抽样比较,注意反馈问题的集中点,通过作业设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观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达成性。3.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设计思路的体现,贯穿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并将学法延伸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学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养成属于学生个人的文言文思维模式。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它不仅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而且是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有益摸索,从课堂引导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依托课内文言文教学篇目,延伸学习内容,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浅易文言文,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篇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确定样本小组并作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篇目,指导学生设计教案和学案。由合作小组推举的代表来实施课外文言文篇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借助学案完成课堂教学。教师从反映、接受、理解、配合等方面记录课堂效果,并将样本班级和普通班级、样本班级实验前后、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比对,分析七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变化程度。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学习交流,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实验,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夯实基础。经过对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探索实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必然带动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引领七年级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浩瀚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一、让学生产生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才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兴趣、信心、方法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具备了浓厚的兴趣和充足的信心,学生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掌握了正确、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意利用教材的情感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深入发掘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很有益处。还要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讲故事,开展简单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理解课文内容。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同学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熟了,意思自然就理解了。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背诵是最头疼的事。其实,掌握一定的方法,背诵就不难了。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首先应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同作者有关的材料做一些介绍,让学生对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扫除时代隔膜,使学生在诵读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范读可以帮学生正音正字,同时利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是学生通过齐读或个别朗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给予纠正。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了解、要求通过语气语调体现出来。如此以来,学生对乏味的文言文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例如,教学《醉翁亭记》这样的名篇,笔者就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骈句整齐、琅琅上口的特点,领略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能熟记得迅速、全面、准确而牢固。显而易见,背诵确实是学习文言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三、让学生鉴赏感悟

文言文在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中蕴育了大量的底蕴,富含极多的词汇、典故,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库,更是我们语言学习的根源处,学习语文最注重的就是语感和文学寓意的培养,而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美读是使学生感受文章的主旨、感知作者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激起情感流动的重要鉴赏手段。所以说语文就是天堂,学习语文文言文更是在欢乐中与古人对话,思想在不断的活跃,审美情趣不断的增长,这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与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领略华夏几千年盛大文化的风采。再如,教苏轼的诗词,对苏轼的几次被贬,抱负得不到施展,人生不得志的经历做简要介绍,然后简评:“尽管苏轼屡遭打击,但在挫折打击面前,他永远是个乐天派。”从诗词中感受苏轼乐观豪迈、豁达进取的人格魅力。学习文言文,鉴赏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鉴赏获得真善美,获得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建设我们强盛的国家。

四、让学生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