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08:43: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发言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会计 会计信息化 标准体系
引言
当今世界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作用重大。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化,唯有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提升会计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其职能。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已成为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依据会计学、系统学和管理学,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会计处理流程和各项业务流程,建立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型”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实时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应用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高度共享的会计信息的过程[1]。
其基本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使会计信息收集、提供、处理、比较便捷而高效;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高度共享;能够实时、主动的采集和处理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标准只有建立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才能取得效果。标准化的建设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产生
贸易壁垒,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标准化就谈不上实现会计信息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首先要建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是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化的前提,也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2]。
会计信息化标准是由权威机构制定(认可)并批准,普遍适用于会计信息化活动的各项规则。它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重复性事物制定统一的规范,形成全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该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各类会计信息化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它是指导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整个会计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1.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起步较晚。2009年4月12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指导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明确了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任务、要求等,制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出了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的组织机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但直到2011年12月23日,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宣告正式成立。基于此,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3]。
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研究的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内容不全面,多数研究者常常着眼于会计信息化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缺乏统筹考虑。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已不能满足当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甚至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2.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统一标准下的信息,能够被更快捷地共享、汇总和可比。信息技术必须依靠统一的标准来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并提高效率,使信息达到高度的共享和有效的利用,以利决策者作出正确、及时的决策[5]。制定全国性的普遍适应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提高会计信息的流转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节约社会成本;另一方面,为不同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为国际化投融资提供了便利。
目前财务软件公司及其商品化会计软件众多。软件缺乏统一标准、软件之间没有接口,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在我国会计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做指导,会计信息方面出现了不同的会计信息分类标准,会计师事务所有自己的审计导向型技术标准;证券交易所基于信息监管者的角度执行自己的技术标准,甚至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执行的分类标准也有所不同。
要建设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加强各软件开发商的协调,开发和推广全行业,甚至全社会通用的财务软件。其次,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主导会计信息化工作,推广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才能使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少走弯路,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制约因素
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对会计信息化认识有待提高、会计信息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缺乏高端会计信息化人才等。要实现会计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政府、软件开发商、应用企业共同努力,克服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
1.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不能简单的把会计电算化等同于会计信息化,我国会计信息化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到会计信息化的提出,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会计电算化可以看着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会计信息化可以看着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以计算机替代会计人员手工制单、记账和出具报表,它的实施将广大会计人员从烦琐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一般来说,只要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运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的财务处理系统,就可以认定该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是将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实务的有机结合,相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为更高层次的系统,是一个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它立足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生成的规范性,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操作。而会计信息化更多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共享性和增值性,侧重于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要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化理念,会计信息化以会计目标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向各级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时提供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可靠强调会计信息必须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准确无误的决策;有用要求既能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有用信息,又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有用信息,还要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有用信息。
2.会计账务系统与各业务处理系统尚未对接。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还局限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实现共享,不能发挥协同管理作用。
首先,要完成财务系统与自身各业务子系统的衔接。比如:财务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薪金发放系统、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等的有效衔接,这样不仅会减少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上来。同时也会减少业务出错率。
其次,要利用网络技术,积极拓展诸如“银企互联”等社会平台的建设,实现无现金报账、电子转账等基于网上银行支付业务的开展,使财务结算更加便捷,资金的监控更加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推进网上报账、网上报税、网上实时汇缴各项收入,实现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采用网上预约报销、网上提交报销内容、生成打印报销单、自动生成报销凭证,完成报销业务工作流程。
3.缺乏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也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对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熟练的使用、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尽快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4]。
(1)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信息化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数字信息更容易被泄密、窃取或篡改,舞弊的隐蔽性更大。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品行,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合法安全。
(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多数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日常操作,往往除了熟悉财务软件操作之外,对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等专业知识掌握甚少;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财务会计知识又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应对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
同时,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网络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地利用会计网络处理相关会计业务。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涵盖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比较、数据使用过程的整体。需要各岗位之间的协作、沟通和交流,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网络处理技术,就可能造成某些工作难以及时对接,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
4.区域和行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都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会计信息化工作在短期内不可能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而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渐进性特点又决定了会计领域实现全面信息化的长期性。由此看来,现代会计信息化理论将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相互并存。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技术应用的不平衡。从区域来讲,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行业来讲,通讯、金融等行业的应用较快,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一般企业,国有制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民营企业。
三、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
我国学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都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开展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达成了一些共识,取得了一些成果。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化标准大致包含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会计信息化安全性标准、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等。这些标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6]。
其结构见图1。
图1 构成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架构
(一)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
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事关全局性事项的标准,具体包括基础、管理、技术和工作四类事项标准。会计信息化基础标准是参照目前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该标准是制定其他标准的依据和基础。
全局性的基础事项具体包括由建设总体规划形成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指南,由资源基础数据形成的会计信息化资源数据元标准,由专业术语形成的会计信息化术语标准等。这些标准是该领域中的通用条款,是其他标准的共同基础,对会计信息化标准工作建设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全局性的管理事项主要包括在会计信息化建设领域广泛适用的会计信息化文档管理标准等,用于规范文档的格式、内容、种类等,以确保文档的一致;规范文档的修改权限、审核权限等,以确保文档的安全。
全局性的技术事项主要指XBRL技术规范,包含基础、公式、版本等技术规范。是XBRL账簿和财务报告标准的技术基础,统驭账簿和财务报告标准体系中的其他标准。
全局性的工作事项主要包括基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控制评价、成熟度评价以及评价方式、评价程序、评价原则等指标形成的会计信息化评价标准和基于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形成的会计信息化安全监理标准。
(二)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
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资源本身。主要包括会计信息资源元素和元素关系标准两类。一是会计信息资源元素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资源的标签、名称、含义、来源、数据结构、数据格式、数据类型等。二是会计信息资源元素关系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资源元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计算、引用、格式排列等关系。
(三)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会计信息技术标准用于规范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应用所涉及的事项,包括管理事项、技术事项和工作事项。它依托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立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技术事项标准主要包括基于会计信息采集、处理、存储、服务而形成的信息交换标准,基于软件编程规则约定形成的会计软件编程标准,基于软件测试规范形成的会计软件测试标准,基于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形成的信息系统概念建模、逻辑建模、物理建模标准,以及信息挖掘标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信息系统嵌入内部控制标准、信息系统集成标准等。
管理事项标准主要包括规范用户名、角色、权限的会计信息使用标准,规范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基本性能标准,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质量、内部控制、维护服务、评估、选型、实施标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标准、会计信息化管理标准等。
工作事项标准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计算机辅助审计准则,信息系统操作、维护、审查标准和信息系统开发工程监理准则等。
(四)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
该标准是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安全有关的基础、技术和管理事项的标准。其中,基础事项标准包括信息安全术语,系统互联的模型、框架和结构等;技术事项标准用于规范与信息安全技术有关的密码技术、物理安全技术、密钥等的内容;管理事项标准用于规范与安全有关的各项管理内容。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具体包括通用的信息安全基础、技术、管理标准和会计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用户安全等标准。
会计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标准内容包含会计信息平台相关的软件,设备、线路等硬件以及环境安全等。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和系统安全标准用于规范会计信息平台采用的漏洞扫描、入侵检测、防火墙、防病毒等技术。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标准内容包含对会计信息进行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会计信息系统用户安全标准用于规范用户账户、权限和登录方式等方面的标准。
(五)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
会计信息化产业标准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业务资格和质量控制标准。它是规范从事会计信息化业务的相关部门及其在市场上相互关系。会计信息化业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挖掘、生成、审计、交换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工程的监理、审计业务,以及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会计信息安全的保障、信息网络的构建等业务。会计信息化业务资格标准内容包含规范人力、财力、物力和管理条件等会计信息化标准。会计信息化业务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会计信息化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与评价,规范会计信息化业务的质量目标和责任。
(六)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
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是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化人才相关的标准,分为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具体包括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及方向、职业技能、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审定、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认定等标准;工作标准主要指规范会计岗位的资格、职权、内容、要求的会计信息化岗位标准。
四、结语
本文基于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标准化理论,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架构,以增加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完备性和实用性,希望推进与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庄明来.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R].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大会发言稿,2012.
[3]路媛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现状评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168-169.
[4]张继德.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2007(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