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建筑

农村建筑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7 02:26: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建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建筑

篇(1)

关键词:农村建筑;节能;对策

【分类号】:TU201.5

引言

在我国农村地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建筑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主要是在城市开展,在广大农村,建筑节能则不受重视,造成建筑的能耗比较大,形成了很大的能源资源上的浪费。为此,必须在农村建筑节能上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最终实现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缓解能源供应的压力。

1我国农村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我国13亿人口,其中8亿人居住在农村,做好农村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对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

1.1建筑规划布局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筑多为个人建造筑,随意性强,建筑以独院布置为主,院中呈现农副业生产等现象。目前有些新建建筑随意占用农田,随意沿道路建设,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出现不衔接现象;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根据自身投资条件来随意决定,在原有村庄基础上无序蔓延。农村建筑整体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不能形成组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态;无法统筹安排新旧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村村镇中绿化配置杂乱无序,大多在自家的宅基届边划分基地区域。居住、生产、休闲等各种用地分散,使用不方便。环境卫生条件差,资源不能共享,土地浪费,利用率低。

1.2 建筑设计

房屋在建设的过程中,受各种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建筑呈点状布置,平面形式单一,户型种类少,以正屋三间房、五间房为主,各功能都集聚其中,分区不明确,“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不到位,空间干扰较大;房间比例不合适,所有房间基本上都是单项采光(朝向自家院落),窗户面积小,通风、采光都不满足使用要求;住房层高较高。

1.3 建筑构造

农村住宅由于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多农村地区的建筑材料仍然采用的是普通的粘土砖,屋顶多是坡屋顶,构造非常简单,多由平瓦、旺砖和檩条等构成,建筑无保温措施,外墙导热系数大,散热快;能耗高,舒适度差;建筑门窗大都采用木窗和铝合金窗、3mm单层玻璃。铝合金散热快,保温效果很差,木质窗框耐久性差,容易走形,密封不好,。屋顶面积成为能量“进出”的通道,对建筑保温非常不利,建筑整体保温效果很差。建筑现状究其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农户的建筑节能意识薄弱,对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没有形成成熟的构造、施工经验。

2提高农村建筑节能效果的对策

面对我国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应用现代节能技术,才能推动农村建筑节能效果的持续提升。

2.1合理利用阳光

合理利用阳光就是指减少夏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增加冬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四季自然采光充足。我国处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南向自然采光为主,建筑布置时应尽量这个基本原则,尽可能设置南向采光窗,窗户大小要适宜。窗户面积过大对于建筑保温不利,夏季太阳光会过多地直射进入室内,形成室内高温,冬季会过多通过窗户进行热交换。窗户面积过小影响室内采光,需要人工照明来补充室内照度以解决室内过暗的状况。在一些东西向的建筑中这些现象尤其明显。建筑在设计时应综合各种因素解决好采光与遮阳问题,从而改善室内环境,减少冷热耗能量,减少人工照明。

2.2改善建筑通风能力

建筑通风一般指保证室内舒适感的通风和室外内空气卫生条件的通风。在农村建筑中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各种生活习惯的影响,建筑在部分是南向开窗,根本形不成穿堂风。室内空气不流通,换气速度慢,就无法保证室内的舒适感和空气的洁净度,通过通风设备进行通风换气则会损耗大量电能。在新建建筑中为保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通风能力,可增设北向通风窗或屋顶出气孔。合理利用风环境设计,引导风进入居住区,尽量少用采暖通风设备。

2.3 提高建筑隔热保温能力

隔热保温能力的提高主要指选择传热系数低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墙体、屋顶、门窗的热阻,通过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尽量减少室内外传热。新型墙体材料是近年来生产的用于承重和非承重墙体,用以替代传统的既毁耕地耗能又高的粘土实心砖和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不仅要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还应能满足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档次建筑的需要,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农村建筑一般为1---3层,砖混结构,适用于新农村房屋建筑的新型墙体材料,可以多采用多孔砖、空心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夹心聚苯板和填充保温材料的夹心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黏土实心砖。屋顶鼓励坡屋顶,平屋顶屋面做保温隔热屋面。据测算,农村建筑屋内能量的近一半是从门窗部位流失出去的,其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比非常之大。为此,必须对农村建筑门窗的基本形式结构进行彻底的改变,才能有效减少能量的流失。应着力推广多腔式塑钢门窗,其拥有导热系数较低、隔热性能较好等优势,同铝材或钢材门窗相比,在保温隔热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优势;同使用木质材料门窗的建筑相比,屋内甚至可以提高5度左右。另外,还要严格控制好窗和墙的比例。对于南向窗户来说,在满足室内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窗户面积,以减小其辐射量;对于北向窗户来说,可以适当增大一些窗户面积,都可以实现不错的节能效果。

2.4提高农村建筑工匠的节能改造技术

农房节能技术问题都解决后,实施人的问题便凸现出来了。让农民聘请专业的建筑节能公司不太现实,因为花费大,农民负担不起。农村住宅节能改造工程规模小,收益低,专业的建筑节能公司也不愿承接。那么,该由谁负责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呢?

目前,农民聘请工匠建房、修房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我国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必须依靠当地的建筑工匠。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既能保障农村房屋的质量,又能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

为推进农村建筑工匠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对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建筑工匠的业务技术素质,力争使其成为农民建新房的技术员、农村节能技术的推介员、新农村安居新理念的宣传员,保证农民住上放心房、安全房、舒适房。

3结语

必须充分认清,提高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水平将会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各级政府应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采取阶段性、渐进性的工作策略,才能确保农村建筑节能建设工作获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军,邓谢冬. 新农村规划中的建筑节能措施探讨[J]. 四川建材. 2013.06

[2] 徐清浩,杜俊芳. 关于山西农村建筑节能方式及推广的探索[J]. 建筑设计管理. 2013.05

[3] 索晨霞,杨勇.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和节能改造关系研究[J]. 开发研究. 2013.08

篇(2)

关键词:农村;民用建筑;防雷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1 雷电灾害现状

雷暴是指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的放电现象,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间迅猛地放电,对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我国是一个雷暴多发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多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近百亿元。从统计资料来看,90%以上雷击事故发生在农村。2013年3月11~12日,衡水市出现2013年首场春雨,7个县市出现雷暴天气。据调查,安平县南牛具村近百台电视、电脑被击坏,1条有线电视线路受损,受灾较为严重。因此,加强农村民用建筑防雷工作非常重要。

2 农村民用建筑防雷

2.1 加强对农民群众的雷电防护宣传教育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近7亿,农民知识相对贫乏,对雷电灾害的防御意识比较淡薄。要加强防雷建设要从加强农民自身防雷意识做起。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都在加强对雷电灾害的宣传工作,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防雷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防雷减灾培训、电视宣传片等方式提高农民防雷意识,增强农民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尤其重要。这样不仅能降低群众受到雷电威胁的风险,更能加强群众的雷电灾害防护意识。在建设新房时,做好房屋的雷电防护设施,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给农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与损失。

2.2 新建住宅防雷

2.2.1 建房选址

农村建房,施工队多为半路出家的农民组成的土班子,没有受过正规技术培训,施工仅凭经验,没有正规图纸,缺乏正规设计,更谈不上防雷设计施工。此外,农村建房都是农户自行选址,都未进行雷电风险评估,这为雷电灾害埋下了隐患。要减少遭雷电袭击,应从选址开始。哪些地区容易被雷电袭击呢?地势相对较高,比较空旷的地区,此外有金属矿床的地区、山坡与稻田接壤处、山坡和山脚下、河边、湖边、海边、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都容易遭受雷击。新房选址应避免这些地方。

2.2.2 房屋结构

农村房屋多为砖瓦结构,有些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大多未安装防雷装置。钢筋混凝土结构虽有立柱,但是一般里面的钢筋没有直通屋顶,无法起到防雷引下线的作用,一旦遭雷击,大量的电流无法导出,会对屋内人员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大部分农户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窗户装上了防盗窗,室内彩电、冰箱、电脑等电器一应俱全。金属装修材料大量使用、电器增多,无疑增加了遭受雷击的风险。

新住宅的具体防雷措施:内部结构,将桩、地梁、承台等内主钢筋至少2根主钢筋焊接连通为防雷接地装置,其他钢筋绑扎连接,保证钢筋成一整体;对于外部,要在屋面沿女儿墙、天沟、楼梯顶、水箱顶、装饰构架等突出部位安装避雷带,此外,对于突出屋面金属管道等均要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2.3 老建筑防雷

农村中有不少老房子,没有任何防雷装置与措施,再加上近年来电器增多,房屋布线凌乱甚至出现老化问题,一旦遭遇雷击灾害,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类房屋危险性更高,通过增加防雷设施减少雷击机率的迫切性也就更高。如果是平屋顶可以安装避雷针,位置应选择屋盖的角上,如果是坡屋顶,避雷针的位置应选择在山尖处,两种情况都应安装至少2处并分别引下线接地。如在屋顶安装电视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等其他设施,要注意跟避雷针连接。

2.4 做好农村地区通讯线路防雷措施

一般来说,感应雷是一种比直击雷发生几率更高的雷电灾害。它可以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等通讯线路传输很远,会扩大雷电灾害。这就要求电力、通讯、广播电视部门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对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进行铺设,不能为省钱而胡乱布线。此外,作为农民而言,也要对自己的家人负责,在入户的引入线路总线上做好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安装上相应的防护设备,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农村房屋线路上雷电波侵入的风险。

3 结语

农村民用建筑防雷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雷减灾知识在农村的普及,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各方一起努力,农村民用建筑防雷一定会越来越规范,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越来越有保障。

参考文献

[1] 邓晓瑶,蔡世同,邓龙.农村防雷体系建设的缺陷及改进[J].科技资讯,2009(36).

[2] 王建恒,杨仲江,吴孟恒. 河北省雷电灾害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3] 刘士成.谈民用建筑防雷的施工[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4] 胡定,陆晓丽.普通居民住宅防雷设计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03).

[5] 张玉萍.农村自建住宅的防雷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4).

篇(3)

关键词:农村建筑;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based o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and some energy-saving design technology to do the analysi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ural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城乡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农村民用建筑商品用能总量和单位面积的商品用能耗都远低于城市建筑。但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宅建设已进入了更新换代的高峰时期。截止2010年,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30平方米,村镇住宅能源消耗不断攀升。这一方面,说明广大农民在快速奔向“小康”。另一方面,住宅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压力,这对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来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农村建筑的发展不能再依靠传统的破坏再修补的模式,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农村住宅设计和建设的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建筑节能措施和激励机制[1],这对加快我国整体建筑节能步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希望能从农村建筑本身的规划和设计角度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建筑提供一些研究参考,

一、农村建筑能源消耗现状

有关调研发现,我国目前每年农村的生活用能量约为3.2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能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气、电等占用能总量的60%%,生物质(包括薪柴和秸秆)约占40%%。农村民用建筑用能主要包括:照明和家电、炊事、采暖用能、降温用能。

建筑照明和各类家电是农村建筑用电的主要形式,除个别边远地区采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或自办小水电外,农村建筑用电主要依靠我国电网系统,但多数地区单位面积照明和家电用电量远低于城镇平均水平,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部分用电量将增加。

在炊事用能方面,除产煤地区(如山西省)外,其余省份的炊事用能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经济越发达,商品能占有比例越高,这表明一种趋势,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煤、电等商品能耗会越来越高。北方和长江流域冬季采暖用能占到了农村用能中的很大比例。因为采暖方式不同、能源种类不同、气候条件不同,采暖能耗也不同。北方因为气候寒冷,采暖需求大,燃料使用量要远高于南方。当前,我国农村建筑用能最突出的问题是冬季采暖用能,而在采暖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室内温度过低,经济负担较重,污染严重。

清华大学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严寒地区农宅墙体平均厚度为40厘米,寒冷地区为33厘米,夏热冬冷地区为24厘米。墙体均过薄,并且仅3%的农宅采用了简单保温措施,而当前农村建房使用的大量实心砖也对环境造成破坏。屋面方面,北方地区22%的农宅屋面采用秸秆层作为屋顶保温材料,而南方地区90%的建筑无隔热层。坡屋顶与墙体接合处常常会看到缝隙,虽然这有利于夏季热压通风,但冬季渗风严重。门窗密闭效果差,保温性能差,即使在天气寒冷的北方,超过60%的农户仍使用单层窗[2]。其次,北方供热设备效率低。京津、河北省自制土暖气的使用率超过50%,但其供热效率仅为40%;北方地炕的使用率将近50%%,而新型吊炕的使用率仅15%。

二、农村建筑的兴建原则

农村建筑设计不单是狭隘的定义建筑体本身,应全面考虑建筑体本身落成后,人们的作息与活动与建筑设计本身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同时要注意对建筑本身的隔热、遮阳、通风进行评估,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农村建筑的节能和环保也应是其设计最重要的考虑点,要针对建筑元素、造型、材料、工法等综合考虑建筑的节能设计[3]。建筑要尽可能顺应基地特质,维护自然景观而不是通过改变来配合设计构想。

住宅建筑设计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理念,外观设计要新颖、美观又要便于实施,布局合理。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分区,凡是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的生产功能,一般应拒于住宅居住区之外,若受经济水平限制或出于特定条件的需要,可以允许某些无污染的生产功能及虽有轻度污染,但采用“微型”、“分区”、“严控”等手段能确保控制污染的部分生产功能进入住宅居住区[4]。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使用成熟的节能体系和节能环保建材,计算各结点承载力,确定窗墙比,提高门窗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控制建筑物体形系数,合理选择朝向,综合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三、农村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应当因地制宜发展适用的技术:改进燃料类型,采用新的燃烧方式,如煤炭型煤化、沼气等技术,提高燃料燃烧性能;改进燃料燃烧条件,采用家用节能低污染新型炉灶和节能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降低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生成;对于适合发展太阳能的地区,发展太阳能供热技术进行炊事和采暖;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北方农村要加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提高;南方农村,夏季主要是采用自然通风、有效遮阳措施等来降温;对农村建筑进行通风设计,确保室内通风良好,不仅能够改善室内热环境,还可以稀释和排除因炊烟排放导致的室内污染物,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采用农村家用排油烟机或者排气扇、排烟系统、自然通风方式等降低有害燃烧产物散发及传播;把农村生活用能,生产用肥和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改善生活环境;改善农村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沼气、小水电等无污染替代常规能源,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室内环境。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建筑节能的宣传和推广, 使农民都了解建筑节能的潜在利益和必要性,认识到能源是国家命脉,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长久生存。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实施房屋节能环保改造和新建。可以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调节节能建材的价格,推进建筑节能的进程。“家电下乡”政策,开拓了家电市场,促进了经济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个类似的政策,对节能建材进行补贴,拓展建筑节能领域,使建筑节能走进千家万户。

总结:

以往当我们提到农村生活时,总会呈现出一幅悠闲、详和的意象。总会想像农村就应该是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或者小桥流水人家,或者炊烟曼妙绿树掩映。然而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伴随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却没能将生态保护作为农村建筑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农村建筑也逐渐偏离了我们脑海中的怡然自得。随着国家节能建筑和环保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村建筑必须加大对生态和环保的重视,让农村建筑在新思潮、新理念、新材料的体系中重回自然。而农村产业的发展,也不再仅是维持经济的发展,更是为了我们土地的景观、地貌和生态能得以可持续[5]。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不仅得到生存保障,更能使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个好山好水又有经济效益的农村才是我们所希望的新农村,也才能使以土地维生的家民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王新彬.寒冷地区村镇学校建筑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

[2] 谢华,杨艳红.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效果分析[J].建筑节能,2009,37(2):64-65,78.

[3] 安强,郝学军.从消费主义价值观看农村的建筑节能问题[J].建筑节能,2009,37(2):76-78.

篇(4)

【关键词】农村住宅;节能;节能技术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到了总人口数的8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迅速的得到提高。同时,农民在外务工过程中也极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他们对自身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民在进行自有住房的建设过程中,已经不再满足传统平房的追求,而是更加需要具有优异环境、功能齐全以及节能舒适的新住宅。这其中,随着能源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住宅的节能问题成为了农村住宅建筑建设过程中关注的重要因素。

1 当前农村地区建筑能耗方面的若干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住宅建筑主要是以单层,或者是两层的单体建筑为主,而墙体的结构主要是以砖砌墙为主,一般是采用240 mm的实心黏土砖,然后采用内外抹灰的方式进行砌筑。一部分农村建筑是采用“一砖半”的外墙砌筑方式,其厚度为370 mm。同时,外窗主要是采用单层的塑钢窗来建设的,具有气密性较差、散发热量较高的特点。而户外门主要是采用普通的木门,采用预制板、焦渣以及SPS防水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砌筑,一般都没有在屋面填筑保温材料。下面对农村住宅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1 房屋的热舒适度不足

根据GB50019-2003中相关规则的规定,冬季住宅的采暖温度应该高于16℃。但是,当前很多农村住宅根本不能达到这个温度,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冬季没有取暖管道的地区,高于65%的农村住宅建筑冬季的温度都在16℃以下。同样根据GB50019-2003中对于住宅舒适度的规定,当前农村地区80%的建筑夏季室内温度都没有处于温度适宜区。

1.2 房屋的能耗过高

与城市地区的住宅建筑相比,农村地区的住宅主要是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存在,其体形系数一般在0.7以上,部分建筑甚至高于0.7,根本达不到城市建筑的平均形体系数0.35以下的标准。同时,在对农村住在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选材、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达到节能相关方面的要求,导致其采暖能耗量达到城市建筑取暖能耗的三倍以上。

1.3 太阳能利用严重不足

农村地区在利用太阳能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当前农村地区对于太阳能的利用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利用太阳能取热方面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城市对太阳能的利用程度相比,还有较大的差别。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村居民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生活过程中对热水的用量不断上升。这时,若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来加热热水,在保证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

1.4 供电设施较为陈旧

农村地区供电设施的陈旧以及供电网络的混乱一直是造成农村地区电能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加上农村地区的用电设备历史一般较为长久,设施既陈旧又落后,电网混乱,加之长时间使用老旧电器致使农村电能大量损失。虽然农村电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依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当前对能源利用率的需要。

2 农村新建住宅节能的几个主要策略

2.1 住宅建筑的合理选址

在进行住宅建筑的选址时,从某中意义上来讲,我国传统的“风水”问题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科学性。例如,在选址过程中要选择向阳的地方,诸如背山面水、背风向阳以及山环水抱等说法,这些对于住宅建筑的节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我国处于北半球,绝大部分都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以东南风为主,而冬季则是以西北风为主。这样,当在冬季时,住宅北面的山可以很好的挡住西北的寒风,便于建筑的节能取暖。

2.2 进行合理的规划及平面布局

为了满足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住宅建筑在进行平面的规划和布局过程中,平面的外形要尽量减少凹凸部分。因此,在在进行平面布局的过程中要尽量的保证其完整性,通过减少凹凸的数目来降低住宅建筑的体形系数,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农村的住宅建筑一般都是以低层的住宅为主,对住宅建筑的体形系数的控制就尤为重要。

2.3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整体热阻性能

(1)提高外墙的热阻性能

在住宅建筑中,外墙的传热面积占到了整个建筑外层围护结构的65%以上。尤其是在冬季,通过墙体散失的热量占到了建筑总体散热量的20%以上。而在夏季,通过外墙吸收得到的热量则占到了建筑总体吸热量的35%。从这个方面来看,在进行农村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建筑外墙热阻性能的增加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采用保温措施来提高外墙的热阻性能。

(2)提高屋面的热阻性能

住宅建筑的屋面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主要部件。它承担的重要的节能以及改善建筑的整体热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提高门窗的热阻性能

在农村的住宅建筑当中,透过门窗以及其他缝隙而损失的热量占到了建筑整体耗热量的30%左右。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门窗的气密性,可以通过将建筑的换气次数降低到0.5次/小时的方式。这样,住宅建筑的热耗量可以降低到20%。同时,使用三层的中空玻璃可以比有效的减少大概20%的太阳辐射热量,同时减少10%热量的向外辐射,有效的节省能量的耗散。

(4)积极做好地面处理工作

通常而言,农村地区一般都没有采用地面处理策略,导致建筑地面的保温、防潮效果都较差。因此,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适当“架空”地面的方式来进行地面处理工作,诸如在垫层上设置防水层和保温层等。这对于农村地区降低冬季的取暖负荷、夏季的制冷负荷都有重要作用。

3 结语

本文对当前农村地区建筑能耗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住宅建筑的设计、规划、施工以及使用等多个环节探讨了农村新建住宅节能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切实、实用可行的节能策略,给提高农村地区住宅建筑的节能效果起到了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华京君,张莉红,李郁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住宅节能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30):17126-17127.

篇(5)

1.将农村建筑节能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背景,体现行政为民理念,立足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1)这其中就有从“过度集中”到“聚散相宜”,即改变过度集中的方式,并将这一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成都在新农村建设方式上不是简单地把城市小区克隆到农村,而是农村聚居点在选址、布局、农房设计、环境营造等方面都科学考虑;特别是在农村节能方面,根据农村城镇化的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农村节能标准,同时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前瞻性设计。这些措施有力地解决了农村建筑环境恶劣、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民生。值得指出的是,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认识到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2)结合灾后重建,提升农村建筑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农村地区是成都市灾后重建的重点区域,农村建筑重建需要有合理的模式,而“安全、经济、实用、节地、节能、特色”应作为农房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农村建筑重建也是一次提升农村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起跳的重大机遇。成都市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8个结合(与连片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土地整理相结合、与各类移民搬迁相结合、与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和开发区建设相结合、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提高人居质量结合),整合叠加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以片带面来提高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其次,积极开展了住房重建、基础配套、风貌整治、沟渠清淤、庭院清理、垃圾清运和改水、改圈、改厨、改厕等环境建设治理工作,有力促进了灾后重建进程,为提升科学重建水平,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再次,成都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农村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更加细化,全面融入节能设计理念,将农村建筑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此外,通过人居环境治理,达到基础、公共配套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使灾后重建村庄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特色突出、生活舒适,充满活力。(3)以技术导则、标准图集为基础,推广标准户型、先进做法,扩大受益群体首先,按照因地制宜、务实创新的指导思想,成都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本市、覆盖城乡的技术标准,作为指导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农村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技术文件,包括《成都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实行)》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已启动了《成都地区农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工作。其次,成都市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联合相关专家参考成都城乡一体化典型案例中的“红砂村”、“幸福梅林”等,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方案,特别是编制了农村节能建筑的标准图集,设计了标准户型,为之后的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此外,为推进成都的农村建筑节能,成都市政府联合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针对农村建筑围护结构改善等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的成果,这些研究项目为成都的农村节能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以上技术规程、建设方案、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受益。(4)加强自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试点示范在2005年3月前,成都市完成了对全市行政区域内尚存的309家粘土砖厂的全部关闭,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关闭行政区域内全部粘土砖厂的省会城市,全面实现了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的目标,同时为自保温砌块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成都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建筑节能重大专项《自保温隔热围护结构系统和新型墙材的关键技术开发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开发了烧结自保温砖(砌块)等产品技术体系,并编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烧结自保温砖和砌块墙体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烧结自保温复合砖和砌块墙体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等应用技术规程及标准设计图集和工法。其次,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自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试点示范,有步骤地在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努力探索农村建设中推广节能建筑的“成都模式”。组织申报的郫县安德镇泉水村2号点新农村社区示范点和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居民聚集点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被列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9+2示范项目以及成都市农村节能建筑示范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开始实施,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居民聚集点近期已完工入住。成都市将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总结经验,鼓励支持和广泛开展自保温新型墙材节能建筑在农村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提高,城乡一体,推动成都全域发展。

2.根据成都快速城镇化进程采取不同的农村建筑节能对策

2012年10月,成都《关于促进全域成都“三圈一体”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圈层发展定位,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健全融合发展机制。其中,一圈层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成都高新区,二圈层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三圈层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和新津县。三圈一体战略着力解决市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明晰三大圈层的功能定位,实现借位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实现市域经济雁群联动齐飞。其次,优化核心区域,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推动城市形态向“高层次”转型,推进第一圈层“头雁高飞”:打造主体区域,担当其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区的发展定位;推进第二圈层“中雁竞飞”:做强腹地区域,全面兴起“三化互动”;推动第三圈层“尾雁快飞”。目前三个圈层的社会经济建设差异还比较大,特别是三个圈层中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差巨大。(1)一圈层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路线,形成适宜的节能技术应用体系一圈层区域中的农村在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城乡统筹建设中,基本实现城市化,已无传统农村。该圈层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用能习惯、建筑能耗也都与城市居民相同。由于一圈层已经不存在传统农村建筑,所以该圈层农村建筑的节能模式可以借鉴城市建筑的节能路线,主要从建筑规划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终端用户用能效率几个方面考虑。对于该圈层建筑,根据《成都市“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提纲》,“十一五”期间成都市积极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相关技术政策,在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和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并具有地区适宜性。(2)二圈层在统筹统建的背景下实现农村建筑节能标准化设计和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普及二圈层区域中的农村在城乡统筹中由政府统筹统建,农民住宅基本为政府统一修建的安置小区,土地也是进行统一管理,农民生活方式、用能习惯接近城市居民,建筑能耗不及城市住宅建筑。因为二圈层农村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做到了统规统建,农民由政府统一规划修建住宅小区集中居住。根据这一特点,成都将该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建筑节能设计地方标准的制定、农村节能建筑标准图集的编制、标准户型设计、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商品能源与新能源结合利用等方面。其中,节能设计标准、图集为农村建筑标准化设计提供了依据,这样可以在农村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大大减少建筑的体形系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墙体材料方面,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主导建筑体系以砖混结构为主,辅以框架体系。此外,根据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足部分再辅以商品能源供给。(3)三圈层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优势,以试点示范为引导,将规划布局和自建相融合三圈层区域中的农村还处于传统农村形式,农民大多分散居住;住宅一般为农民自建房,居住舒适性低,建筑单位能耗不高。三圈层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也相对落后,其农村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舒适性极低,是重点与难点所在。对于该圈层农村建筑,成都市一方面采用规划布局、试点示范和农民自建相结合的形式,并在这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助;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能源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农村地区对新能源应用,包括成都在一些有条件的农村修建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以此来弥补在提高生活品质过程中对能源需求的增长。

3.以示范工程为抓手,攻坚克难,探索成都农村建筑节能之路

(1)示范工程概况及代表性随着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在成都的推进和深入,成都市政府开展了系列农村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其中,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农民集中居住聚集点项目是全国首批30个“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成都市建委于2012年5月25日正式批复的自保温砖与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油榨乡马岩村农民集中居住聚集点项目由联合国专项资金、成都市级墙改基金和邛崃市级墙改基金补助实施,邛崃市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局进行施工。目前,项目节能分项工程已经全部完工,部分居民已经装修完成并搬入居住。该项目旨在降低中国农村制砖行业、民用/商业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克服长期以来妨碍节能砖和节能建筑在中国农村推广和应用的障碍(政策、技术、信息和金融方面),扩大其在中国农村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和范围,以取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为提高中国农村节能减排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2)示范工程采用了系列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该项目建筑总面积19800m2,主要的节能技术包括:(a)该建筑的外墙采用280mm的承重砖墙,砌筑材料为240mm×240mm×115mm的烧结自保温多孔砖,9排45个条形孔。对外墙的传热系数进行测量,结果为1.267W/(m2•℃),并对圈梁、柱、墙角可能形成热桥的位置采用40mm的保温砂浆。内墙采用280mm的砖墙,砌筑材料为240mm×115mm×90mm页岩烧结多孔砖,3排20个圆形孔。外墙的低传热系数可以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另一方面,内外墙的280mm的结构具有很好的热惰性,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小。(b)屋顶采用40mm的挤塑聚苯板作为屋顶的保温层材料,屋顶的传热系数达到0.67W/(m2•K),同时采用坡屋顶,在顶层设置楼板隔热层,可以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c)整体建筑的墙体的窗墙比较小,增加了整个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同时采用双层中空5+9+5的保温玻璃,同时注意增加门窗的封闭性能,门洞入口处采用了保温措施以防止冬季冷风渗透。(d)为了减少农村的单体建筑体形系数大的缺点,采用多个农村住宅建筑多拼形式,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减少外墙的面积。(3)示范工程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居住舒适度提高,成为美丽新农村典范为了准确掌握该示范工程的热工性能和室内环境状况,成都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联合四川大学对该聚集点节能住宅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经测试发现,该节能住宅外墙、屋面、门户、窗户均满足《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2013)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的要求。同时,还对农村示范建筑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测评,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为29.43℃,最高温度接近40℃,而室内空气温度的平均温度为26.23℃。这表明农户的居住环境已大大改善。此外,测试人员选择了一座和示范建筑朝向相近的农村自建住宅进行对比测试,农民自建住宅的室内的平均温度为28.5℃,示范住宅室内温度为26.23℃,平均温差达到2.3℃,最高温差达到5℃。说明示范节能住宅的的改善效果,更适宜居住。(4)促进成都农村节能工作技术路线日渐清晰该示范工程所取得的成功证明了成都市农村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正确性。在成都所处的气候条件下,与采用高效冷热源设备来调控室内环境相比,提高建筑本体的热工性能显得更为基础和重要。首先,农村建筑需要进行节能设计,包括选择合理的体形系数、窗墙比等;其次,外墙采用烧结自保温多孔砖,屋顶采用保温层,对梁、柱及墙角处使用保温砂浆可显著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再次,增强门窗的密闭性可进一步减少室内环境所受到的扰动,提高舒适性。此外,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不可或缺,通过示范先行来有效地推动节能技术在成都农村地区的应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降耗节能、节约资源的意识,逐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节能新理念。

二、成都农村节能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成都市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已取得以下的经验:(1)农村建筑节能要改善民生,提高农村建筑宜居性,具有节能前瞻性。通过对示范建筑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合理设置,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度为26.23℃,示范建筑内部环境大大改善,宜居性较好。即使农户的居住条件要进一步改善,若使用空调采暖设备,其能耗也会比普通建筑大大降低,具有节能的前瞻性。(2)政府补贴,项目支持,减少农村经济压力,促进农村节能工作的开展。邛崃示范建筑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为契机,成都市级墙改基金和邛崃市级墙改基金补贴支持,使得农户支付的单位造价还要明显低于农村自建房,减少农户经济压力,保证了该示范工程的顺利进行,邛崃市油炸乡的农村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3)以点带面,示范工程先行,推动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进行。推进节能建筑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发挥出示范户的宣传和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扩大宣传效果。农户的亲身感受与体会,自发的介绍与推荐,将吸引更多的农户自愿接受和要求使用节能砖。以此带动项目示范点周边区县节能砖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促进全市节能砖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项目有效地推动了节能砖在邛崃市农村地区的示范应用,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降耗节能、节约资源的意识,逐步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节能新理念;示范带动了节能砖的应用,推进了农村节能建筑的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为培育农村节能建筑市场,促进建筑节能新型产业经济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4)项目实施阶段,各相关单位应齐心协力,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市建管局要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责任主体严格按规范标准实施,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积极对上争取资金,确保项目增量成本资金按计划到位。油榨乡政府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应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按照项目的要求做好合格节能材料供应商的确定工作,收集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件资料,随时做好迎检工作。(5)通过积极宣传带动农村建筑节能工作。首先,市建管局牵头做好对各部门、镇乡的宣传工作,使相关单位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对上确保项目立项、资金支持。其次,应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来加大农村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油榨乡政府应牵头对群众做好宣传工作,让周围群众认识到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争取群众的积极支持。此外,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工程开工的前期拆迁、勘察、设计、场平、招标、项目报批等前期基础工作。

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建筑节能的思考

在分析当前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建筑节能的引导方向和已经取得的良好经验,提出以下建议来促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稳步发展。

1.认清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发展特点

首先,夏热冬冷地区的农村建筑节能不能片面地用节能量来衡量,该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建筑热环境质量和室内空气品质,农村建筑节能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思想上认识到夏热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首要目的和发展目标。其次,认清农村建筑节能和城镇建筑节能的差距,农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合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必须根据农村的土地、资源、环境特点和由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决定的居住模式之特点,来规划、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生活用能系统,实现农村的建筑节能,绝不能套用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去建设新农村。这样既可以有效减少我国的能源负担而且避免重蹈城市建筑节能的覆辙。

2.完善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技术法规标准

针对我国节能环保住宅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参照国外一些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先进的法律制度,建议在以下两个方面完善节能环保住宅法律法规体系:(1)各地方应颁布配套性法规及规章。夏热冬冷地区应该针对各农村地区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依照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制定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的建筑节能、绿色环保住宅的法规制度,指导当地农村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使农村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政策法规应从技术标准、推广办法等多方面来规范政府、开发商以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别的,应将农村节能建筑纳入到地方配套法规的效力内。(2)加大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严格依法办事,对违反节能建筑相关法规规定的各种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纠正,切实落实各项法律法规的处罚措施,保证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从而在建设事业全系统、建筑节能全过程、责任主体等各方面养成依法管理、依法从业、严格执法、不打折扣的良好风气,推进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3.促进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缓解城镇化进程的能耗压力

首先,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改善农村民房、农村中小学、农村卫生院等公共建筑设施,保障与改善民生,同时可以带动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其次,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点领域,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客观实际需要、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推广应用重点。另一方面,实施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示范推广,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实行以县(含县级市区)为单位整体推进,并先行示范,分期启动,分批实施。此外,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和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推广管理工作。加大市县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扶持力度,予以适当资金支持。仿效墙体基金政策,节能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将抵扣今后补助资金。对示范效果好的地区,下一年度将予优先支持。同时,各地要切实履行职责,财政、节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建设,确保示范工作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4.配套政策和相应经济激励措施促进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

首先,实行农村新建节能建筑财政补贴政策,利用墙改基金补贴促进农村地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鼓励农村新建节能建筑,减免部分税收,并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组织部分农村建设节能建筑或农村既有建筑的改造的相关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其次,提高对农村节能技术研究的财政补贴,制定促进农村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推广的配套政策,扶持新型农村节能建筑材料、产品产业化,制定农村节能建材的准入门槛,保证农村节能建材市场运作的规范性。此外,重点扶持一批农村节能建筑的研发、制造企业、设计院所、科研机构对农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5.提升农户对农村建筑节能长远效应的认识,政策走向应逐步由补贴型向鼓励型转变

篇(6)

一、农村零散建筑业的现状

农村建房户大都是利用农闲时节进行房屋的新建和翻新,从事房屋新建和翻盖的建筑施工队也都是季节性的,没有固定的人员组织,基本上是由一人牵头,临时承揽、临时组织、干完分钱,揽活再组织的形式。农村零散建筑业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民建房时间的不确定性。农民在建房前,必须先向乡镇的土地管理所申请批准宅基地,然后才可以建房,但批了宅基地后,有当时就盖房的,也有

三、五年不盖,直到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时,才开始施工建房,在施工前也不用和任何单位打招呼,造成税务机关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农民建房情况。

论文百事通

(二)农村建筑施工队不成规模。由于农民建房比较零散,基本都是个人建房,投资规模小,不需要大型的建筑工具,大部分的建筑施工队都只具有最基本的施工工具,其中一些还是建筑施工人员自己的,属于有工程就集中在一起干,没有工程就散伙,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工人的工资由承揽人员根据工程情况实行日工资或包工,没有工程时就各自务农,不再发放工资。

(三)建房户投资的灵活性。农民修建房屋的计划性很差,往往在建房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地调整设计和投资额,或者实际投资远远大于计划数,或者由于资金的不足其实际投资额小于计划数,出现很大的差距。

(四)税源分散,税源监控的难度大。农村零散建筑业施工队分布在各个行政村或自然村,而建房户更是每个村都有,税源较为分散,给本来就征管力量不足的税务机关带来很大的困难,税收监控和税款征收的难度较大。

(五)纳税意识差。由于纳税主体纳税观念淡薄,对实现的应税收入能逃则逃,能漏则漏,加之又无正规财务计账,当税务干部检查时百般抵赖,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二、对加强农村零散建筑营业税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何才能加强对农村零散建筑营业税的管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开宣传渠道,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税法宣传,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纳税意识,在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良好纳税氛围;二是切实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农村建筑业营业税的专项税法宣传。这几年,我们在税法宣传上的投资不少,但效果确并不明显,其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针对性不强,只是进行表层的宣传,对单税种的深入宣传少,造成一些纳税人知道应该依法纳税,但究竟纳什么税,如何纳税却一知半解。因此,要加强对营业税的宣传,尤其是面向农村的建房户和建筑施工队,使其了解应该纳税、怎样纳税、纳多少税、偷税要受到什么处罚的问题,促使其主动纳税;三是认真开展纳税辅导,针对建房户和建筑施工队关心的和弄不清的税收问题,及时提供纳税辅导,以保证税收征管的准确到位。

(二)充分依托社会力量,搞好协税、护税工作。一是乡镇村干部要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工作,对农村的农民建房情况进入深入了解。建立由乡镇土地管理所、包村干部和税务所干部组成农村零散建筑业协税、护税组织,健全税收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由包村干部和土地管理所及时向税务所通报农村建房情况。二是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建筑施工队的税收监控。建立健全村委会负责制度,村委会要详细掌握辖片内的建筑施工队的数量,并对承揽人员和施工队情况进行登记,掌握承揽房屋数量。建立建筑施工队施工情况动态监控台账,加强对建筑施工队实现营业税的征收管理,税务所根据建筑施工队承揽的房屋数量和建筑工程费,依据《石家庄市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及时向建筑施工队下达《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确保税款的足额入库。

(三)规范管理程序,建立详细的税源登记台账。按照各村在乡镇土地管理所审批宅基地的情况,及时与乡镇土地管理所沟通,由税务所建立农村零散建筑业税源登记台账。包村干部要及时掌握每个村的农民建房情况,由税务所分别按审批宅基地、准备建房、正在建房等类别进行分类登记,确定税收监控的重点,从源泉控制农村零散建筑业营业税的税源。

篇(7)

1.1传统建筑现状景德镇地区的传统建筑主要有祭祀性建筑、民居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陵墓建筑。村落建筑从格局到形式都与徽派民居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差别,仅在靠墙顶部1m左右粉成白色,其余为青灰色,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也相得益彰,保留比较完整的有浮梁县的瑶里古镇、沧溪村、严台村、桃墅村、乐平市众埠镇。其他村落也有不少的古建筑群落,完整性稍差一些,但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民居建筑在建筑的空间和周边的环境中都是和谐统一,互相依存的。就目前现状来看,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两点,二是缺乏保护意识,一是缺乏维护资金。

1.1.1缺乏保护意识据统计中国传统村落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4],这些在村落当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传统建筑也随之慢慢减少,其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着新农村模式的替代日渐消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传统建筑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直接拆除掉改建新房,有的比较完整的建筑整栋拼装在村落旁,出售到外省或国外。对于颓败的古建筑,村民们将较为完整的构建拆除转卖,其他破旧的木构筑则直接当柴火烧掉。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说人们完全没有对古建筑加以保护的意识,但这种意识是零星的,传统建筑仍遭受了不少人为的破坏,而正是这些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了乡村历史文脉的断裂。

1.1.2缺乏维护维修资金资金的缺乏是众多传统建筑面临的一大难点,市文保专项资金的不足,社会闲散资金的有限使得维护和维修传统建筑的资金缺口很大,如乐平市古戏台这一资源,现存比较完整的有南宋年间的,部分构建急需修缮。却因为每年经费较少只能长期锁闭,等待资金的救援。这样的例子在景德镇地区还有很多,综合来说,国家级的保护单位比省市级的保护单位更好一些,作为旅游开发结合的地方因为有资金的不断补充也相对好一些,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的,因而在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同时,重视传统建筑,改造与创新传统建筑,才是传统建筑物质与精神得以更好传承的解决方式。

1.2传统建筑环境现状一个地方传统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是当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景德镇地区的乡村传统建筑环境包括室内空间环境和室外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注重空间、装饰与风水文化的结合,而室外空间环境则从村庄到单体建筑的选址布局都讲求风水和因地制宜。拿传统民居建筑来说,建筑外观明朗,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5]。室外空间的院落多就地取材于当地的石材、河流的卵石铺地,多种植乡土特色的树种与花卉,院墙一般不高,在秋冬季节也是很好的晒场。装饰类的三雕取材有神话故事、渔、樵、耕、读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题材,现状保存较完整的建筑仍具备这些环境空间,改建后的建筑也通常保留有部分环境风貌。

2传统建筑环境的更新与利用

传统建筑的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本土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5],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上对传统建筑的尊重是对文化及民族传承的尊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化的议题。笔者经过对景德镇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的考查中,认为保留传统建筑的优良特性、环境的宜人性,加入现代的理念和创作手法,通过在新建筑上的多样化处理,可以让新农村建设更加贴近地方特色,保护与更新并进。

2.1运用传统的元素景德镇地区传统建筑里有许多徽派特色的元素,是传统民居具备代表与辨识性的切入点,比如马头墙、门罩、花窗、三雕、天井、庭院,在现代的新农村规划中,加以运用可以凸显地域文化内涵空间,如近些年提出的新徽派就是良好的更新方式。

2.1.1马头墙的运用徽派民居的标识性的高墙以及其形式美、防火又防盗的马头墙乃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以广泛应用[6],建筑外部造型还是以马头墙、青瓦为切入点,由于传统徽派民居的窗户都比较小,可以在新农村的建筑规划中加大开窗面积,墙体仍然可以结合砖雕,创造自然古朴的氛围。

2.1.2天井的运用景德镇地区的传统民居的内天井构造可以良好的增加采光和改善小气候,在风水当中也有聚财的讲究,新农村的民居样式可以沿用天井这一做法,在钢筋混凝土材料与方盒子式样的房屋结构盛行的当今,传统建筑在乡村的建设当中还有很多可取之处,在保证居住卫生的前提下,改善小气候,提高空间舒适度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7]。

2.1.3庭院的运用景德镇地区的传统民居庭院通常讲究与自然相结合,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可以沿用原有的习俗,在庭院中展现农耕文化的场景,以舒适的的尺度规划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2.2现代技术与传统建筑的相互补充现代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革新和节能环保上,梁思成先生早年提出传统建筑创作要“中而不古,新而不洋”[8],不是一味的仿古也不是一味的革新,而是运用现念与技术结合传统建设理念,如农村常用的沼气能技术,现阶段推广的太阳能、土壤蓄能等技术都可以改变传统的能耗结构,传统民居的除湿防潮方面也有相应的技术,也可以改善传统民居的居住条件,从传统建筑本身来说,它的材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符合因地制宜的特点,选用的也都是环保绿色的材料,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也是新农村新建筑可取的地方,现代技术与传统建筑的相互补充为乡村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