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变废为宝教案

变废为宝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9 14:31: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变废为宝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变废为宝教案

篇(1)

所属专业: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程:

学前儿童游戏

适用对象: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幼儿园教师

主讲教师:

杨柳影

微课《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授课教师

杨柳影

课程主题

课型

录制时长

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微课

8分47秒

教学

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标:①掌握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

②能够熟练操作控制提线纸偶进行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提线纸偶,体会到提线纸偶创作的乐趣和完成后的喜悦,提高其动手能力及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学难点: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及操作。

教学

过程

揭示课题:“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一、介绍传统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类型之一。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有“戏曲鼻祖”称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出示提线纸偶

用提线纸偶“呱呱”来介绍提线纸偶的材料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三、讲解并演示提线纸偶的制作过程

1、介绍制作材料和用具

2、制作步骤

(1)第一步:制作模板

将需要制作的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形象画在卡纸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并画出。

(2)

第二步:剪裁并粘贴

将卡纸上的造型依次剪下进行组合粘贴,并用相应颜色的卡纸将纸筒覆盖。

(3)

第三步:制作纸偶

首先,在纸筒上端用螺丝刀打上对称的两个洞,接着将剪好的绳子(约20cm)从洞中穿过并打结,此为纸偶的手臂;再准备两条绳子(约10公分)穿上瓶盖并打结,然后将绳子另一端粘在纸筒下端,此为纸偶的双腿;最后将纸偶的头和尾巴粘在纸筒上。

(4)

第四步:连线

篇(2)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006——2007学年度,学校将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校园”的总目标,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环境教育目标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中心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资队伍

1.为了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我校将调整和充实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构成我校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环境教育。

2.强化师资队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具有较高环境教育素质的老师是关键。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强对教师的环保培训,在教学业务培训的同时结合环保培训。

B. 创造机会,组织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环保专题培训班。

C. 订阅环境报、杂志和书籍供教师学习。

D. 定期交流环保信息。

(二)抓好四个结合,加强环境教育

A.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内容,所以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落实到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常规检查和好课评比,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渗透、拓宽、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B.与环保纪念日相结合。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环保教育,“3、12”开展植树节活动,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要上街做好宣传工作,发放环保宣传品,开好主题活动。

    C.与行为习惯相结合。学校将根据校本教材<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和<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要求做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如教室、班级环保区、自行车车棚等,以整齐干净为标准,评比打分,作为班级常规管理,使每一个学生在爱环境的每个具体行为上检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坏事”,在公共场合,如街道、医院、公园等不随地叶痰,不抛任何杂物,不损坏一草一木。

D.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学校环境教育只有与课程相结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学校将以绿色环保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以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四)以“生态校园”建设校园

我校在重新调整、规划、建设的同时,学校要始终围绕建设“生态校园”的办学目标,创造“人化”自然。学校根据自身财力,经济地制订"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的环保教育总原则,建生态校园。在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中,规范道德与自然交往行为。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总结“暑假环保公约”活动开展情况,表扬先进。

2.  学校出好环保主题宣传橱窗。

3.  学生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4.  “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动员

十月份:

1.  教师环保渗透优秀教案评比。共2页,当前第1页1

2.  请专家进行环保讲座。

3.  防止河水污染学生小论文评比(六年级)

4.  绿色环保主题中队观摩活动。

十一月份:

1.  班级环境评比。

2.  出好环保主题宣传黑板报。

3.  结合环保教育,开展“我爱大自然”综合实践活动。

4.  环境教育知识讲座。

十二月份:

1.  迎接全国绿色学校考评组来校验收。

2.  评选环保先进个人。

3.  “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环境教育辅导。

4.  汇总一年度环保教育资料。

5.  写好环保教育年度总结

二月份:

1.  制订环保教育工作计划及有关活动方案。

2.  各班黑板报要有环保内容。

3.  用好校本教材《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和《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

4.  学校少先队向全校小学生发出倡议,认真实践《小学生环保行为规范》。

5.  各中队组织学倡议书,明确环保身边小事内容。

 

三月份:

1.  广泛开展为环保做好身边小事活动。

2.  用好自编双册环境教育渗透参考材料。

 

3.  3.12植树护绿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种好一棵树、栽好一盆花。

 

4.  “3、22”世界水日宣传教育活动。

 

5.  环保小卫士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并开展清除白色污染活动。

 

6.  要求各科教师在教育中进行环保渗透,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7. 开展环保征文活动。

 

四月份:

 

1.  组织学生进行“人与自然”社会实践活动

 

2.  纪念“4、22”地球日活动。

 

3.  “4.20-4.26的爱鸟周活动。

 

4.  学校环保小卫士评选。

 

5.  对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管理。

 

五月份:

 

1.  利用世界无烟日上街宣传。

 

2.  组织五年级学生自制环保小报活动。

 

3.  “自己动手变废为宝”小制作评比。

 

4.  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5.  继续开展以“绿色希望”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6.  5、31”世界无烟日,开展“为了您的健康,请不要吸烟”活动。

 

六月份:

 

1.6.5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暨签名活动。

 

2.环保教育课堂渗透常规检查。

 

3. 评比班级环保小卫士活动。

 

4. 制定“暑假环保公约”活动计划

 

七、八月份:

 

1.  环境教育专题宣传栏布置。

 

2.  组织学生参加系列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自制教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77-01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创新,通过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制作学具,并应用于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本人就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自制教具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或一些废弃物,对这些物体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具有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爱护环境就在身边。

二、自制教具是当前推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但涉及到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而且也必然涉及到展示手段,再现方式,实验内容,实验模式等方面的改变,这就对实验仪器和器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制教具或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可以丰富实验内容,拓展多科实验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及丰富想像力,提高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能力。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自制教具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训练,而且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自制教具:师生创新的源泉

1、自制教具,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自制教具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

2、自制教具是引发学生直觉兴趣和创造动机的“导体”

教师在构思和制作教具过程中,就体现着教具使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符合教学的需要。同时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生动有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学生的创作不再满足“欣赏”和“照搬”,而是“品头论足”甚至“百般挑剔”,想法创作,从而点燃了创新的欲望。学生在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都有了突破性的体现。

四、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1、激趣——新课的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好奇作为思维和兴趣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成功的起点。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好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2、放大情景——更形象直观

演示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师生、生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景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

3、扩大视野——变演示实验、小实验为探究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有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采用实验的方法上课,并且 “也想做老师做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器材,只好作罢。”可见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这需要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4、补充实验课程资源

篇(4)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反思性学习 培养

一、学生课堂反思及意义

反思,是西方哲学的概念,指不同于直接意识的间接意识。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的事物、材料、信息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

笔者理解的反思:1.接受式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意愿是学生会活用、巧用,单一的迁移就呆板。2.反思是积极的思维和探究。好方法固然重要,前提是须是自身的、融会贯通的。3.反思能拓宽思路、完善思维。如能让学生提问、设问,就可激发思维,启迪智慧。

二、课堂反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参与面较小

进行反思的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懒”得参与。如一轮复习时碰到这一例题:塑料瓶中装满CO2气体,滴入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解释。同学快速做出正确解答:两者发生反应,气压减小,我甚感欣慰,但心下诧异:整齐的答案,是好还是不好?于是再问,有其他可能吗?大家不以为意,只有2位同学反映:溶解在水中,气压小了呢?后来让同学设计实验证明究竟是哪个缘故,只有那两位同学特别积极。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反思自己的实验方案,仅有一位同学尝试。由此,笔者认为,目前学生的着眼点还是熟桃烂瓜,对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愿思考,参与面很小。

2.反思缺少恒心

反思过程中遇阻放弃的大有人在。仍以上述题为例, 90%设计方案:两塑料瓶装满CO2气体,一瓶放NaOH固体,一瓶滴水,观察现象。笔者开始演示实验,却是两瓶均无明显现象。学生纳闷,但仍相信自己是对的,不愿反思不足。于是解释:固体NaOH无法与CO2反应,而且也没法控制变量。学生一脸茫然,缴械投降。

3.反思欠缺目的性

学生在课堂上很会问为什么我错了?却未真正思考自己错了哪里,这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这些孩子不会用心思考,力气没有花在刀刃上。错了就坐等老师告诉其错在哪里,即达成学习任务。对这些学生,教师的启发尤为重要。

因此,让学生自己能较高效地在课堂中进行反思活动,任重而道远。

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途径

结合实践及自身反思,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反思能力。

1.创设情境

①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直观教学原理 :它从实践论出发,认为教学须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缩短认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②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笔者在备《重力》一课,翻看教案,引入部分均以滚瓜烂熟的事例开头,如牛顿和苹果,学生对这些事情兴致缺缺,反而拉开与科学的距离。想起今夏感人大事――最美妈妈,便修改了开头。开学初,在九上第三章之前安排了《力的复习》,链接新闻事件,提问:这张图片,你有哪些问题?同学们问道:妞妞下落时间怎么这么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大?妞妞为什么落下就有巨大力量?围绕着问题大家进行反思,复习重力的同时,同学们自主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巧借实验创设情境。实验是科学教学中常用的情景教学方法,教师要放开手脚为学生搭建平台,大胆让学生提问。例如实验教学中可以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发现更多问题。笔者举一例。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自编实验)

步骤 材 料 方 法 现 象

1 馒 头 咀嚼1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 略变蓝色

2 馒 头 咀嚼5分组后取出滴加碘液 不变蓝

3 馒头 研磨、用清水和唾液做对比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 加入清水的:变蓝

加入唾液的:不变蓝

4 淀粉液 用清水和唾液做对比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 加入清水的变蓝加入唾液的:不变蓝

做完第二步,不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出更多问题:1、2两步还说明了淀粉颗粒大小的影响吗,3、4两步为什么都要放在37℃中水浴,温度对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吗,可以用其他的酶试一下吗……通过反思,得出很多结论,有些学生还在家里做起了实验。学生自发性提问,自主讨论完成便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2.多角度诱思

①建立“诱思点”

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区、固有认知与科学事实的冲突是教师经常利用的诱思点。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学生对“等大”存在思维冲突。视觉上看,近大远小。可把此作为诱思点,引导学习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和眼球结构掌握后,再反思这个问题,既巩固知识,也能激发兴趣。

②连贯式诱思,启迪学生智慧

例如初中化学一经典例题:如图进行实验操作,

一问:瘪气球会怎样?学生容易作答。二问:要达到同样效果,还可以是什么物质?学生开始思考,只局限于碱溶液和SO2。部分学生想到了HCl等酸性气体与碱溶液。三问:气球变大是因为气压大小,只有反应可以吗?于是学生想到了溶于水的情况。四问:气球放在外面,使其膨胀,怎么做?有了经验,同学们的思路开阔不少,不过总体围绕制取H2和CO2这两个方案。五问:初中阶段用这个装置还可以制取什么气体?诱导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实验,利用MnO2与H2O2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补充实验:将水加到CaO中,也发生相同现象。提问:为什么?最后,给学生反思时间,总结解题方法。

3.模仿式反思

这里的模仿指的是有意识地模仿老师,自己学会提问,归纳规律。

笔者上九上第一章时,改变了教材顺序,第二节开始便教授电离和酸碱盐的概念,于是学习酸的电离之后,教师归纳: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提出NaHSO4的问题,将“只有”二字补充。学习碱和盐,碱和盐的概念学生模仿酸得出,同学能马上对比教师的语言,归纳出完善的概念。学生既不感到生硬,也能掌握到概念中的关键词,课堂上,师生互动也较到位。

4.把握课堂中的小插曲,培养即时反思能力

课堂中有时会有超出预设的事情,把握小插曲,引导学生即时反思会变废为宝。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课中,一组学生完成后,没有关闭S,继续观察,发现电流减小。我让他们给全班演示了一遍,同学们议论 “是什么改变了电路的电流?”对此又提出了许多猜想,我引导他们设计以下实验:

(1)换灯泡,重复实验,发现换第二个小灯泡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2)开关断开,降温一段时间,闭合开关,电流表又变大了。面对实验结果,继续讨论。

(3)利用实验室器材,利用鳄鱼夹将一根铁丝(采集自实验室废旧石棉网)与一个小灯泡串联,铁丝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灯泡的亮暗。现象:加热片刻,灯泡变暗。大家分析:由于铁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使得总电阻变大,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变小了。

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创新

同志在少年时代就曾经说过: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长期以来,小学文化科目的建设被教育界过分注重,使本来应当朝气蓬勃的小学体育教学备受冷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受到制约。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使教学思想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教学资源更加适应教学需要,更好地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满足客观形势要求,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应对的课题。

一、转变体育教学思想

创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但是现在许多教师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固化,落后,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使得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只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前人的经验进行教学,转变小学教学理念成为了时代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新的教学观念,并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还可以多出去学习,多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听有学术造诣的专家教授的讲座,使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平时也可以多和其他教师交流授课经验,探究授课方法,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己。最后,要养成做工作总结的良好习惯,并且注重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提升。

二、对教学课程进行科学设计,认真筹划

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体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开课前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互动性、检验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小学生的身体生理机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筹划。例如,体育老师的备课内容为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在教案编制上就要以课程趣味作为设计的立足点,并针对小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定制教学流程,使学生真正获得户外运动的乐趣。如开展趣味运动游戏,学生趣味合作游戏,学生互助趣味游戏等,使小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体育基础知识,掌握运动技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对于发展其坚定、果敢的优良品格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大有裨益。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重组教学组织形式或优化组合教学资源等形式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做好科学筹划以及认真备课工作

课前筹划是做好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一堂体育教学的完成往往从课堂筹划做起,这是做好高效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为此,体育老师应该对于课堂筹划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认真做好小学体育备课准备。在按照课前筹划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老师还应该做到主动与灵活,针对具体的体育教学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小学体育课前筹划与实际体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例如:老师可以课前同其他老师进行互备课准备,参考其他老师的上课以及备课形式,通过学习和借鉴增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四、具体例举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简单易行的教学例子

创新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在实施的初始阶段教师应从课堂组织形式入手,如打破性别和身高界限,让小学生自由组合分组,共同完成体育教学项目。学生就会被自己营造的欢快气氛所感染,为完成教师设立的教学题目而努力拼搏,激发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了凝聚力,使各项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体育成绩优劣不同的小学生搭配分组,然后各组对教学题目开展竞赛,优等生就会自觉的对组内差等生进行“传、帮、带”,差等生为小组荣誉也会对各种体育技能认真学习,仔细揣摩,效果要优于体育教师的单向灌输。体育教师也可以具体针对小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和体育成绩,分成:男(优)、男(劣)、女(优)、女(劣)四个小组,对这四个小组施以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相当于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法,其结果使优等生得到足够多的训练,扩展了个人体育发展空间,提高了积极性;差等生会相应提升体育成绩,提高了参与性,这样使不同的差异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教学提高。体育教师还可以从队列入手,不断变化每堂课的出操队形,使小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好奇和期盼,并针对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开展体育情景教学,比如可将童话寓言故事与体育教学项目相结合,提高教学趣味性,也可由小学生自己编排设计教学情境,这样效果会更好,热情高涨的小学生会将体育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在小学生自主教学参与过程中,可以指导他们尝试自编操和自编游戏的创作,发展小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肢体语言创作能力,自编自演的体育运动项目会空前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极大活跃课堂气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小学,体育教学会到受体育器材短缺局限,难以尽如人意。体育教师此时可以发动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如饮料瓶、酒瓶、绳子,废铁丝,旧自行车轮胎等,将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另类体育器材。以小学生的童真心理,这些“体育器材”在开展体育教学上,一定会化腐朽为神奇。

五、创新小学体育教材体系

篇(6)

一、以老带新,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近一两年我组进了两位年轻的新教师,并且她们都是接手低年级课题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与语文教师的工作。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的适应教育岗位,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这一直是我们组内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和护植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本学期,徐娟老师积极报名参加了市里的优课竞赛,组内成员一同商议选取有难度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去参赛。大家帮助选内容、做课件、几乎每人不下六次的听徐老师试教,在市里的比赛中她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并通过此次活动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其次为了完成好市教研室安排的“课题汇报观摩与交流”任务,我组准备了两堂阅读类研讨课。一堂是樊细英老师的纯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一堂是谭娟老师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两位老师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主动进得骨干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课与学习,并安排好时间请组内同事反复听评与修改,多次试教。在举办活动的那天,她们精神的教态、亲切的言语、巧妙的设计、全新的理念等无不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给人的感觉是:她们不是新教师,而是精英型的教师!

是我们这个无私的团队促进了她们快速的成长,她们非常的感激与热爱这个集体。组内活动总是积极参加,组内任务更是用心去完成。

二、更新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各年级组要互相探讨,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为了更为有效的突破传统教育束缚,真正实施好新课改理念,我们本学期还进行了“零作业批改”的探讨与实践。实行生生互改,家长批改,组长批改,教师抽改等方式,让教师不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将时间大量占据,而腾出一些时间来设计教案,探讨教法,制作教具,写好反思,不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每周三第六节课的组内会议上,我们总会互相交流反思,大家共同借鉴,共同进步。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明显提高了。

三、数管齐下,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校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还在积极进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途径的探究”这一课题研究。为了让学生认识读课外书的益处,并激发他们更浓的读课外书的兴趣,我校将每学年的6月份与元月份定为学校的读书月。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来检查与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本学期,我组分别组织了一年级“10万个为什么动物版”知识抢答赛,二年级“我是童话大王”讲故事比赛,三年级课外阅读素质评估测试,四年级课外知识大赛以及五、六年级“变废为宝书签制作”大赛。学生当主持,学生当评委,学生采访获奖选手并走访获奖家庭。。。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尽情的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好的发掘并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让他们更进一步认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一直是我校的愿望。本学期我们依然在努力的建设班级小书架,要求各班定期定时更换图书,要求利用班级读书交流会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中根据每班阅读情况还评选了书香班级。通过读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在提倡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语文组也推荐语文老师去大量阅读。并要求教师撰写读书心得参与教研室的评比。

篇(7)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中的变数要比其它学科大,操作结果经常会出现背离教师预设,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事件发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对于这些在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还未给与充分的认识或处理,使得有些资源被忽视、搁置,未能“生成”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态资源生成性资源教学意外事件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当前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所谓生成性资源,本文指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对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反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

很多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在课本内外收集和设计了大量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一些对外的优质课、公开课、大比武,每位上课的教师都可谓挖空心思设计,希望能够上出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用预设引导学生,希望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可是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变数要比其他学科大,教师或学生的一些操作经常会出现背离教师事先预设的结果甚至于出现错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很多老师太在乎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和进程,对这些实则很有价值的课堂动态资源都一笔带过,没有充分利用。

如何反思对课堂中的动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人把近十年教学中积累的很多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整理出来跟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课堂教学意外事件列举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发展。动态生成性资源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态产生的各种情状以及教学活动中不断融入进来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过程中对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的资源,对于课堂中临时的资源,我们教师应该综合分析、加以利用,更好的为以后教学服务。

1、教学中学生对你的教学提出了质疑

情景1:在讲电子表格Excel第一课时,讲到“Excel的文件就是一个工作簿,一个工作簿由多张工作表组成,最多系统默认的每个工作簿有3个工作表,用户可以插入更多的工作表,但每个工作簿最多只能设置255张工作表”,我看到某生一直在重复点他鼠标的左右键,整个教室充满了这个“嘀”“嗒”声,我就停止讲课看着他(我整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方式),当全班同学都看着他的时候,他还在继续,然后他举手发言了:“老师,我发现不止有255张工作表”。哦,这个我倒没有去验证过,我走到他的旁边,发现已经有260张工作表了。

2、学生的操作结果与你要求的不符合

情景2:在教Photoshop的文字工具时,用的是制作Google网站的logo图标,如右图,由于学生先完成的是“Google”文字,字体设置成了TimesNewRoman,是个英文字体,然后在制作“谷歌”的时候忘了把“字体”改成“中文字体”,导致文字不会出现,在Photoshop教学中类似这些由于学生自己操作条件没有满足而造成无法得到正确结果的操作很多,比如把前景背景颜色设置得一样而导致无法显示文字;把图像大小设置成400厘米而导致字号为88点的文字也显示的很小;选择的范围没有“取消”就使用“滤镜”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等等。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是不是帮他订正了就行了呢?

3、学生在课堂上起哄

情景3:在学习体验网上数据的时候,为了教学的收放自如,编写了一个小型的BBS系统,从注册到登录都很顺利,马上教室里就爆开了,怎么回事呢?“老师你快看”,等我刷新网页的时候,只见屏幕上什么话都有,“无聊死了”“老师你真漂亮”“SB”“**我爱你”“**是太监”这些灌水的话都有,他们还真的把这当网上论坛了,“老师,继续往下”,有同学提醒我,下面还有什么,“老师,你真无聊”“去死吧”……,看到这里,整个电脑房异常安静,全班同学都看着我,他们在看我的笑话呢,看你怎么收场。虽然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有过最坏的考虑,但没想到自己会成他们话题的对象。

4、学生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

情景4:“老师,我前面做的图片不见了”,在使用Photoshop软件合成图片的时候,学生往往把当前窗口最大化,然后先前处理过的图片不见了,这些现象在很多软件使用的时候都会出现。

二、课堂教学意外事件的处理与利用

我们教师透过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认识、判断和捕捉这类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拓展课程资源研究的内容,促进课程资源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也有助于对教学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

1、巧借意外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意外或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情景1对策:我调整了一下心理,表扬了他的求真的精神,然后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的解释“看来是教材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软件的版本不同”。如果就此结束,也就是一出普通的教材出错的问题,能不能挖掘呢?

我先让该同学向全班同学演示一下他是怎么发现的,他的操作就是我教案里接下来的内容:工作表的插入。要插入200多张工作表,毅力可嘉,能不能有什么省力的办法呢?这个内容要在Excel的最后两节课《Excel中的宏》中的循环语句中讲,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讲解循环语句最好的情景,能不能让学生先感受一下循环程序的特点呢?为此,我对本节课作了临时的调整,录制宏、编写循环语句、运行宏,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了计算机工作的效率。我想经过我这样的处理,这个班级对循环语句的印象肯定要比其他班级来的深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信息技术行业变化很快,有些新的技术和知识教师不一定知道的比学生早,对一些领域的了解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对于新知识学习的帮助,学生本身可能并不知情,但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对学生生成的这些资源加以注意和利用,自然地运用到教学之中。

2、正确引导意外事件,培养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不等于是教师的完全放手,也不是学生的天马行空,而是让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使课堂的外延得到拓展与延伸,增强学生的信息摄入量。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是相当重要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成点加以甄别、取舍、甚至整合,才能使学生的生成有价值。

情景2对策:把前景背景颜色设置成一样而导致无法显示文字;图像大小设置成400厘米而导致字号为88点的文字也显示的很小。这两种情况,只要提醒一下同学们还是能理解的,不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我一般是把这个同学的操作界面通过极域多媒体软件中的广播功能显示到全班同学的显示器,让集体来解决。学生无法完成的时候,再由教师来指出操作错误所在。而中文字一定要使用“中文字体”,选择的范围没有“取消”就使用“滤镜”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两种情况如果不解释清楚学生只能是强记,但我们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解决了问题就成的地步,也要多问为什么,要尽所能去挖掘。不要等学生再反问你为什么而自己却没考虑好。

所有这些问题和意外来自于教师、学生、教材或者他们之间互动时无意生成的,而答案是教材中没有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从教材以外找答案,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经验积累。这类动态资源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和调控,但它能够增加教学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识深化。

3、利用意外事件,引申教学

我们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意外,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并利用学生的意外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3对策:经过几分钟的调整,我觉得仅仅删除文字已经不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对这个事件增加两块教学内容:网络文明和网络破案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我可以借助这些表里的信息找到作案人员”,网络破案开始了,我告诉学生有另一张数据库的表里还记录了每一位发言者所在机器的IP地址,我通过这个地址,借助多媒体广播软件极域提供的机器名与IP地址的对应找到那台机器,当然也找到了那位说“老师你真漂亮”的同学(我没有指出骂人的同学,而是让他下课后自己反省),同学们心服口服。我就趁热打铁,进行了一番网络文明的教育,这一变动,让同学们切身体会虚拟世界与现实的联系,网络上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束。

情景4对策:再一次介绍应用程序窗口和文件窗口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印象。

当学生的国骂、人身攻击的语言出现在屏幕上,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要说出现在我们课堂上。但怎么教育?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把学生推向反面,这虽然是个意外,但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意外”纳入教学当中,及时调整,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或背离我们的预设的时候,往往更是考察教师智慧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生成的“转折”资源,进行知识的迁移,既达到预设的目标,又能扣紧“生成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甘愿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等,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你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三、巧设意外事件,创造课堂生成性资源

1、巧设预案,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对于未知的、随机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在设计预案时,应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教师要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不同角度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形成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意外,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问题的规律,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问题,进而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轻松地驾驭课堂。

比如我在教学的时候,经常设计几个小陷阱,当学生碰到自己无法解决或者教师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会非常强烈。

2、慧眼识金,促进有效生成

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这需要我们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的意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老师来说有时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妥善处理,变废为宝,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再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生成性教学既关注教学过程也关注教学结果,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困惑的问题、暴露的错误、创新的思路甚至课堂偶发事件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态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必须独具慧眼,要善于捕捉、判断这些动态资源的利用价值,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化腐朽为神奇,化意外为收获。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为学生资源生成创造一个空间

3、营造氛围,滋养动态资源生成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4、提高自身驾驭动态资源的能力

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教学过程中动态信息的价值。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可以作为课堂资源利用,也不是所有可以作为资源的事件都要当堂处理。是否当堂利用动态资源,要看是否服从和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越具体、越细化,捕捉动态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辨别动态资源性质的能力越强,临场调控的能力就越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主编《信息技术课程: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3、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信息技术网.2004.11.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