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22:39: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快速发表教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B T 模式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本文通过对BT 模式应用条件,B T 模式的优势分析,旨在将B T 模式引入到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解决高校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难。
【关键词】B T 模式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
【正文】
B T 模式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本文通过对BT 模式应用条件,B T 模式的优势分析,旨在将B T 模式引入到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解决高校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难。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教学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需就原来的教学资源和附属设施进行改建和扩建。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将成为各高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要转变办学思路,积极地探索先进的融资方法,不断的拓宽融资渠道,为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本文对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B T模式产生的原因,以及B T 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BT模式的概念B T 模式是广义的B O T 投资模式,是B O T 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具体项目的条件不同以及操作上的差异所产生的一种变异形式。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是由项目发起方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投资方,然后由投资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并承担项目的建设风险,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发起方按照签署的回购协议接管项目,并向投资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
高校开展BT模式的条件分析政府BT模式的运作近几年,B T 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上海市的中环线(浦西段),重庆的菜园坝长江大桥,宁波的五路四桥,北京的地铁奥运支线等,项目建设的范围也逐步扩展到城市轻轨、污水处理厂、城市大型广场、草地等经营性的和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为B T模式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日后B T 模式进入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标准BOT模式的缺陷B O T模式应用的范围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而高校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其教学设施、行政设施和教辅设施本身很难经营,因此,将一般基础设施项目的B O T 融资方式简单的与高校对接,必然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目前一些高校采用B O T 模式建设的项目在管理上已经暴露出很多的问题。B O T投资方为了及早收回成本,增加利润就压缩正常的运行管理和水、电、房屋维修经费等;B O T 投资方对项目本身管理不到位, 任意进行出租, 开设网吧、影视等娱乐设施,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于种种原因,在特许期未到期的情况下,高校(项目发起方)需要购回B O T 项目的所有权,这就造成了校方的违约行为,使高校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还有些B O T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对投资方的能力估计不足,致使开工后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影响建设进度,致使项目不能如期完工,不仅工程总投资远远超出工程预算,而且影响了高校的正常的教学计划,致使高校承担了本不该高校承担的资金的压力。BT 模式是在总结BOT 模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对B O T 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完善,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这也是笔者认为B T 模式应该在高校建设中应用的最主要的原因。经济效益的“ 双赢”通过B T 融资模式,可以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渠道的形成,使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高校成为融资主体,改变高校在办学上过度依赖政府的状况,有效地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收益也相对稳定,这样B T 投资方可以通过B T 模式来参与到高等教育的产业集群中来,并从中获得稳定且较高的投资回报,而且投资风险要远远小于其他行业。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型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强劲动力。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整体实力不强,需要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以加快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正确评价并合理使用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山西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提出科技创新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山西发展的特点,构建了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人才管理
1 引言
科技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造的主要载体,是科学技术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正确评价是发现、选拔和合理使用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前提[1]。山西省是一个煤炭资源大省,科技实力整体不强。因此,针对山西发展的特点,构建合理的山西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选拔、使用科技创新型人才,推动山西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2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界定
构建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明确何谓科技创新型人才。岳晓东[2]认为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朱永新[3]主张用创造型人才替代创新型人才,他认为创造型人才=创造型思维+创造型人格;刘泽双[4]等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在某一方面打破旧的成规,做出突破性的创新,其自身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拥有大量理论或实践经验的人才;胡思颖[5]则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在积累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改变自己和环境现存状态的意识,在工作中遇到的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提出和研发了促使现实发展进步的新思想、新技术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可见,目前对创新型人才的界定众说纷坛,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他们都认为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型人才不仅具有积极的创新思维、非凡的创新能力、广博的知识结构,还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3 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是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制约着评价的效度和信度[6]。构建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指标体系应本着以下依据与原则:
(1)科学性。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科研工作的规律,反映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实际。
(2)系统性。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反映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
(3)可操作性。设计的评价指标涵义明确,相对独立,并能用客观数值或主观评分表现,使整个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4)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定性评价指标不能用准确的数据描述和表达,只能反映现状和趋势[7],具有不确定性。定量评价指标采用量化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往往具有局限性。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可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达到较好的评价效果[8]。
3.2 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通过对科技创新型人才内涵的分析,由专家设计一个指标体系的框架,然后针对山西发展的特点,采取问卷的方式,由山西科技管理者说明哪些指标更能正确评价山西科技创新型人才,并在运用过程中逐步纠正、完善。按照上述思想路线,构建体质、品德、知识、能力及业绩5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层次。(图1)3.2.1 体质:体质指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人才的健康状况对人才能力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9],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会降低工作效率。
3.2.2 品德:品德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包括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两个指标。
(1)思想品德。反映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思想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组织纪律及团队精神三方面。政治表现要求科技创新型人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利益;组织纪律要求科技创新型人才恪尽职守、勤奋扎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团队精神更是要求科技创新型人才顾全大局,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好的思想素质是人格的表现,更是影响工作的基石。
(2)职业道德。体现科技创新型人才是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表现在是否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及事业心。
3.2.3 知识:知识这项指标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学识水平上,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面广度、专业技术知识及外语、计算机水平等。受教育程度反映学历的高低;知识面广度反映科技创新型人才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专业技术知识体现科技创新型人才在某一领域是否有很深的造诣;而外语、计算机水平要求科技创新型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常用计算机软件。总之,科技创新型人才要博而专,这样才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创新。
图1 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3.2.4 能力:能力包括工作、学习能力两个指标。
(1)工作能力。反映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效率,它体现在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及发展潜能五个方面。科研能力是科技创新型人才能根据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国家的需要,不仅能选定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现科技创新型人才解决科研工作中关键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科技创新型人才思路清晰、开阔,创新意识强,能独辟蹊径, 产生新的思想、思路和方法;组织指导能力即指挥、激励、调配组织成员的能力,要求科技创新型人才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组织并指导本研究领域科研群体开展研究工作;发展潜能则反映科技创新型人才是否具有某一方面的潜质,是否有继续培养的必要。
(2)学习能力。主要指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知识更新能力。科技创新型人才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知识随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断更新,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不断学习,更新固有的知识,否则会被时代淘汰。科技创新型人才学习能力越强,知识更新能力就越强,越能融入时代的潮流,做出的贡献就越大。
3.2.5 业绩:业绩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业绩包括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两个指标。
(1)工作数量。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数量包括承担课题数、科研成果及专著、论文数等。承担课题数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承担或参加国家重大研究课题数量,并能按计划高质、高效地完成;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科研成果或专利数不仅能体现自己的成就,也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专著、论文数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专著数量,或经同行认可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意义的研究报告数量。
(2)工作质量。工作数量虽可以反映成就,但工作质量更能反映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工作质量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获奖等级、论文、专著水平、专利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科技成果获奖等级指科技创新型人才科技成果在国内外获奖情况,获奖等级越高,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就越明显;论文、专著水平指科技创新型人才的论文是否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所著的专著是否有重大影响;专利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更能体现专利的价值,体现科技创新型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实验室和学科建设指科技创新型人才领导有优势和特色的实验室及学术群体,学术梯队配备实验室和学科建设合理,仪器设备较为先进[7]。
4 结束语
山西省科技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山西省培养和激励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让真正的人才留在山西、来到山西,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可以为山西省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等部门制定公平、公正、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田怡,张明亲.军工企业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92-94
[2] 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研究,1999,(10):9-16
[3]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8):8-15
[4] 刘泽双,薛惠锋.创新人才概念述评[J].人事人才,2005,(4):8-9
[5] 胡思颖.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6] 姬传生.人才评估的基本问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31-32
[7] 陈韶光,徐天昊,袁伦渠.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评价研究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1,(2):63-66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7-0192-02
近年来,我国的创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教育部将九所本科定为试点院校,本科院校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开展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得到了颇多有益的收获与经验,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厘清。本文试图在对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对国内现状的分析基础上,给出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一些建议。
一、国外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一)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至1919年百森商学院成立以来,美国始终是全球创业学领域的领导者,2005年,全美共有1600所学院开设了2200门创业类课程,形成了系统的课程体系。首先,教育内容完善。目前,美国高校创业课程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多方面,课程涉及法律、财务、企业战略、领导艺术等各个方面,且已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提供从小学开始的创业教育。其次,课程突破了专业限制:一是将创业教育渗透至课程当中,在学科基础课方面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文、理、工相互渗透,以加强学生之间的通识教育。
(二)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美国高校以讲座和实践的形式来构建其实践教学体系。定期开设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家为学生传递创业理念,以允许计学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另外,重视实验教学和现场模拟教学,允许学生参加校外项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将创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良好结合
英国也是创业教育较为成熟的国家,东伦敦大学已经形成了“启蒙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三层次的创业教育体系,此外,英国还与企业合作,定期为公司职员提供为期8周的创业教育培训,并允许优秀学生参加,形成“企业出资、政府支持、学校出师”的良性循环格局,这类培训班不仅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企业人员想法,也能促进校企交流和合作,更真正使创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是高校课程体系重要一环。
二、国内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国外的实施经验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许多参考和思路,但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时间较短,无论在发展深度上或广度上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足:
(一)与全国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相比,职业院校参与度不够
2002年以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课程,各种由国家、地方举办的创业大赛、创业讲堂等大型创业理念传播活动纷纷举行,掀起了一场全民创业的浪潮。截至2009年10月,已公开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已有24506篇,各方学者对于创业教育含义、体系等都进行了各自的研究。相对于全国的创业氛围,高职院校虽然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但探索脚步较慢。在24000多篇创业教育研究论文中,高职院校有关论文数量仅为163篇,不到总数的1%。我国共有1200多所高职院校,但设置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院校并不多,且多为二级院系自主行为,学校层面推动的更少,许多学校对于创业教育还不甚理解,相对于本科院校,许多院校对于创业教育仍处于观望了解的状态,参与度不高。
(二)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外的职业院校已经形成完备创业教育体系,即使在我国试点本科院校,经过几年的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业教育体系,但在职业院校,却忽视了完整教育体系的建设。首先,课程体系不完善。许多院校开设了单独创业课程,但大多为选修课或小范围的必修课,未将创业教育纳入正常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其次,实践体系不成熟。部分走在前面的院校已经开始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大多采用创业计划书和孵化园的形式,但计划大赛多流于形式,孵化园也惨淡经营,成功孵化案例极少,且惠及面较窄,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因此,相比较国外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我国职校创业教育体系非常不完善。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仍停留在以理论研究为主,轻实践的阶段
职业院校在创业教育尝试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十分突出:首先,创业教育中,课程讲授的方式相比孵化基地更为广泛的被职业院校所采用;其次,创业课程的传授也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只能在书本上展能耐,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练拳脚,创业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最后,创业教育缺乏具有实战经历的教师,职业院校创业师资极度缺乏,尤其缺乏具有创业经历的实战家的加入,大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创业实战能力较差,讲授自然偏向理论化。
三、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已经开始起步,影响力日益扩大,正日益得到越来越多院校的承认,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发展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高职院校在全国创业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分层次开展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也是需要分层次的,席升阳教授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应有不同的模式(2008,席升阳),见表1:
高职院校无疑属于职业教育型大学,应以实用型项目为主,注重职业化人才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中,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分层次进行创业教育(见下图1),以适应学校使命和定位,也满足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
(二)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由于没有融合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因此,往往使有热情的创业学子热情有余而内功不足。要有效的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应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做为基础性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重视吃苦、创新、坚持的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首先,课程结构上,以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辅以讲座等其他辅助形式,以主修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以选修课程灌输创业基本知识,以讲座、论坛等辅助形式深化。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创业教育课程应在传统素质课程上突出“创业”,除重视技能等方面培养外,还应从政策、法律角度为学生设置实用性课程,以扩展学生实用知识。最后,应扩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改变原有课堂讲授为主的现状,以训练为主,理论课程为选修和辅助,以便于学生掌握和应用。
(三)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所谓校园创业文化是指用创新和主动的开创精神思考问题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和鼓励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要加强创业教育,除了创业课程的建设之外,还需要营造创业文化的支持。首先,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支持。学校可以从支持教师外出兼职、支持学生休学创业,无论成败都可以继续学业、创办专门创业机构、创建创业基金等方面鼓励创业创新。其次,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需要大型活动和孵化的培养。学校可以以大赛、论坛等方式为师生提供尝试、创新的环境,并联系地区的孵化机构,积极对外推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创办孵化园区,给学生更多实战演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已经到来的创业教育浪潮中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1]田明义.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纪淑军.创业富民战略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
关键词:高职高专;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36-02
给水排水工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给排水专业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工程与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注重学生的技能与行业的接轨并依托于生产与工程第一线培养学生,加大实践力度。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顺应了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式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培养给排水专业学生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与和谐的职业人,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给排水专业教学亟待研究的课题。
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的涵义 人文素质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它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成分是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
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内涵 给排水专业技术人才是合理、有效实现水的社会循环的技术指导者和实施者;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大量的市政建设工程面临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房地产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给排水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高职高专给排水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等五大模块。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亲临现场参观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很好地认识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性、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性、水资源使用的安全性。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设计中,能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根据现代住宅设计理念,了解住户的需求,结合国家建筑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学生在毕业实践、实习环节,结合签约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毕业设计课题,切身感受企业人文素质环境,可以获得很多在学校无法体验的经历。实践教学可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平台,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可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总之,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与人文素质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给排水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给排水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虽然在专业设置、目标定位、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偏颇和不足。其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尤其突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缺陷将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给排水技术专业人才不仅在建筑行业有较大的需求量,同时在市政、环保、工业企业等领域也都有相当宽阔的就业空间。浙江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无论城市建设,还是水环境治理,都离不开给排水专业人才的支持,给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社会储备量少,人才市场远未达到饱和,使得给排水专业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学生走入社会后,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市政、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概预算、运行操作管理等岗位。从事管理和设计岗位工作,需要具备与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我校对给排水专业一、二年级130个学生进行了人文社科知识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并回收、学生独立作答的方式。结果表明,只有30%的学生知道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仅有8.1%的学生对哲学感兴趣;仅有7.9%的学生认为从专业教科书中可以获得人文知识;75.5%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等途径获取人文社科知识;平时喜欢练习写作、喜欢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的学生只占30.3%;有的学生反映学校开设的人文社科知识讲座偏少;有54.8%的学生希望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但不了解提高人文素质的具体途径,说明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和引导。
(二)原因分析
功利性办学思想使学生缺乏积极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引导 近年来,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做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对就业渠道不畅、学生就业难度大、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及时调整,为了生存,学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期在生源竞争中占据优势。这种功利主义办学思想导致学校忙招生,忙就业,忙技术培养,根本无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暂时学到了手艺,但真正滋养他们生命的精华――人文素质在培养过程中却被严重地忽略了。有知识不等于有素质,培养学生首先要教育他们学会做人,而非仅仅掌握一门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博爱、宽容和独立的品格,使之具备道德感和责任心,是教育必须要考虑的首要目标。
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重视 受多年应试教育及教育功利化等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注重更多的是外在的东西,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缺乏合理的规划,只想打工、赚钱,对大学阶段的每一门功课,平时应付了事,考试前希望教师划重点,然后,花几周时间搞突击,表面上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教养、有独立性、有自信心、自由自律、敢于冒险、有创造力、足智多谋以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而不仅仅是考试拿高分的人。因此,平时与周围的同学、老师进行各种交流与沟通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纠正学生身心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课程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认为自己具备的人文知识和修养大部分是从课堂以外获得的,如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只有7.9%的学生认为从专业教科书中可以获得人文知识。我国的课程教学具有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原理和概念理解的特点,而忽视方法、态度的培养,忽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育人方式和过程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和关怀。因此,改革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尤为紧迫。
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高职高专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合人文素质教育,应尽量找准实践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两者的平衡点,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点,从培养“做事的人”出发,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通过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培养出全面发展与和谐的职业人。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意识 我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缩减了理论教学的课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两者的比例约为1∶1。大学三年有近二分之一的课程学习需要通过实验完成,包括给排水化学实验及水质分析、给水处理工艺及水质指标测定、污水处理实验和综合实训、给排水管道施工等等。在实验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饮用水安全与人类健康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企业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控制企业污水排放标准,在污水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质指标限值达标,在水质指标测定时,对化学试剂的使用应做到需要多少,取多少,不可随意倾倒化学品废液。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使其更深一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很好地认识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性、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性、水资源使用的安全性。
在课程设计中贯穿人本主义思想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在购买住宅时,除了关注住宅的楼层、面积、平面布置等因素外,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住宅设备上。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在设计中,要更好地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根据现代住宅的理论,了解住户的需求,结合国家建筑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如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虽然国家规范有此规定,但据了解,大部分住宅设计真正能做到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致的各种纠纷,以致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住宅设计中,屋顶10分钟火灾初期消防用水量储存设计通常的做法是将消防前期10分钟用水与生活用水并存于屋顶生活消防共用水箱中,在生活用水管上应设虹吸破坏口,以保证消防用水不被挪作他用,这样可以防止消防用水因长期不用而变成死水等等。
在毕业实践环节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在毕业设计环节,应结合毕业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选择在实习单位参与的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签约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展开毕业设计,这比以往由校内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设计课题更有实际意义,学生能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毕业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工程项目的同时真正地学以致用,并且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学生可受到实践单位人文环境的影响和感染,增长很多在学校无法体验的经历,得以在实践中成长。我校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中,学习了地热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对新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与单位同事积极配合合作,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在论文答辩中表现突出;有的学生在单位实习时,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装饰设计,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毕业设计时,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在实习参观中切身感受企业人文素质氛围 实习实训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地参观和与企业技术人员或领导面对面交流,可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水厂实习期间,整洁有序的厂区环境可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在嘈杂的建筑工地上,技术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学生深有感触。我校专业教师通过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机制,积极拓展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杭州南星桥自来水厂、杭州中奇环境工程公司、杭州市政工程公司、杭州华夏工程咨询公司、金都房地产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 我校给排水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层次的学生课外科技课题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实施,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借助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校园景观水质的特征研究,雨水污染水质的特征和再利用研究,人工浮岛技术的应用研究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多次得到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并多次获得省级“挑战杯”奖项。
参考文献:
[1]王培凤,等.给排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3(19):87-90.
[2]李孟,张少辉.给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3):111-112.
[3]魏宏霞.高职教育应强化人文素养内涵[J].辽宁高职学报,2008,(6):11-12.
[4]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5]李小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7):80-81.
经济法毕业论文范文一: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法逐渐成为中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是当前中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而在经济法教学中案例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浅谈了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
关键词:经济法 案例教学 必要性 有效应用
一、经济法和案例教学的认知
经济法是中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具有较强的社会应用性和实践性。它的社会应用性体现在经济法调整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它的实践性则是体现在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对实践的指导以及经济法的社会效果等方面。基于这两大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存储,不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思维被限制在教材上,一旦在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中遇到与课本上不相符的事例,往往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可感性。
相对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生动形象、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具体可感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便于学生了解经济法案例分析环节,提高其深入分析案例的能力。
2.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强调了师生的双向互动关系。
3.案例教学可以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的特点就是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实际的经济事件,促进学生对有关案例经济法知识点的了解和识记,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可感知具体的理论学习环境氛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贯彻教师和学生对主动思考、以学为主教学理念的认识和深刻理解,进而推动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
4.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一般以死记硬背为主,并不注重理论的内涵和价值,在分析具体经济案例时,不能透彻的进行理解和分析,不能很好的将经济法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绝大多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学生在经济法行业创新能力不足,实践应用能力和意识薄弱,这也阻碍了经济法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水平受限。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互动,对现实经济案例进行拆解分析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不注重分析的答案的唯一性,各抒己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进行案例解释。因此,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综合能力,最终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经济学人才。综上所述,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三、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合理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要选择好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真实,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例如法院一些判例或者一些法律杂志,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案例典型,典型性是法律案例的中心,典型的案例涉及的内容相对全面,包含的法律理论知识较多,能够使学生从一个案例中学到多方面知识;案例科学,选取的案例要与所讲授的内容密切联系,同时对案例中出现的模糊知识进行筛选,使案例更加科学合理。
2.注意教学方式。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使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争辩。在讨论中,教师要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学生讨论和思考中,教师不宜打断学生的陈述,不急于纠正,不宜过早定论,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有新意的观点,注意对学生独立思维状态的培养与保护。在讨论中,教师应适当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参与讨论和发言的积极性,适当强调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能使学生主观能动的从多层次、多侧面地了解一个经济法案例的复杂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3.防止以偏概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例如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师要正确对待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教师要明确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并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依据不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特点,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整体经济法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这就需要经济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和不同知识体系的具体情况,灵活利用案例教学,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校和教师对于经济法教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法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助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但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改变现有的学习理念,培养创新型经济学人才。不过在经济法教学的应用方面还有待逐渐完善,针对问题及时调整,以促进案例教学的作用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选择真实的、科学的、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案例教学中学到知识,从而推动案例教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靖.浅谈经济法案例在教学中的选取与运用.当代教育论坛[J].2012(6).
[2]李彬.经济法案例课程中应用团队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教学论坛[J].2014(19).
[3]李友根.论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学以经济法学课程为例.中国大学教学[J].2015(3).
[4]夏国琼.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研究[J].2015(4).
[5]么作红.案例教学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法制博览[J].2015(10).
经济法毕业论文范文二: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经济法》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中涉及众多财经法规,是学生日后工作中必备的知识储备,可见其重要性,可是它们又是深奥难懂的,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愿意试着了解并愿意深入理解经济法规成为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法律法规的学习离不开实际应用,也就是说离不开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让案例成为贯穿课堂教学内容的线索,学生在接触了解案例中体会到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
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在教学目的上,传统教学注重传授知识,而案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注重以理论案,案例教学模式则刚好相反,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以案论理;在侧重方向上,传统教学侧重记忆理解,重在知道是什么,案例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思考创见,要勇于探究,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以及怎么办。首先,典型案例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和耐人寻味的结果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让学生置于这种特定的人物角色和特定的事件中,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角。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案件的探究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经济法律行为的相关知识时,涉及了经济法律行为的效力,由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复杂,学生在老师教授之后很难快速消化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案例来提供情境,学生就会主动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如选用的下面这个案例。刘望楠开了家土特产店2014年11月底与鼎鼎鲜土特产商行签订合同,购进了118只特级精制火腿。2015年2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打假行动中,把刘望楠店里没有卖出的103只火腿全部没收销毁,理由是该批火腿是病猪猪腿腌制后经硫磺熏烤而成,不能食用。后来,刘望楠还调查到,鼎鼎鲜土特产商行的火腿是以明显低于市场价进货的。于是,刘望楠要求鼎鼎鲜土特产商行将火腿价款予以退还,遭到鼎鼎鲜土特产商行的拒绝。该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应当属于可撤销合同还是无效合同呢?学生非常关心处理结果,即刘望楠能否要回货款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清楚,签合同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法律行为,合同的效力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本案中,鼎鼎鲜土特产商行购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火腿,应当明知该批火腿是劣质产品,而在刘望楠购货时却极力推荐并保证货真价实,很显然刘望楠做出购买火腿的意思表示是受到了欺诈。从可撤销合同包括的情形来看,应属于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的情形。但是,该批火腿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确定为病猪猪腿腌制后经硫磺熏烤而成,不能食用。很显然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八)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的规定。从食品本身而言,该合同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中的禁止性规范,应属无效合同。另外,可撤销合同必须建立在合同成立生效的基础上,而刘望楠与鼎鼎鲜土特产商行签订的购销合同因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当自始无效,属于无效合同,而非生效后的可撤销合同。合同自始无效,鼎鼎鲜土特产商行自然要返还刘望楠货款,至此,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知识也得到了充实,收获颇多。其次,案例的真实性,来源于生活,内容客观公正,没有任意捏造的成分,对实际生活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如在前面所述案例中,除涉及合同的效力外,还涉及了《食品卫生法》的相关内容,该批火腿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确定为病猪猪腿腌制后经硫磺熏烤而成,不能食用。很显然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规定。这对于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是,这个案例是真实的,就发生在河北省某县,这样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感受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学习了知识就能学以致用。再次,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意见不再单一,思维不再固化,追求的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为了说明问题,学生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从大量课外的书籍中寻求答案,这样大大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语言精炼,专业术语表达准确。像诺顿杀毒软件风波,遇到因为杀毒软件的问题而导致计算机瘫痪的情形,给主人的股票交易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其收益,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的学生遇到了,该如何解决。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总结。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
1.案例的挑选
案例选取得是否符合相应知识点,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选择适用的、适度的、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案例。案例可从书籍中找,也可直接来源于生活,还可以来源于时事新闻。但是无论怎样,都应该真实,具有典型性,特别是具有针对性,能够应用于本节课涉猎的知识点,消化巩固理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在讲解合同的效力时,笔者选取了央视法律讲堂节目中的案例《活人的死亡证明》,题目就让人感觉蹊跷,可以以此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活人的死亡证明》。2014年,在北京,一天一位中年妇女突出闯进一家律师事务所,说:我房子没了,人也没了,我要请律师。大家莫名奇妙,这位妇女拿出一张纸死亡证明,死亡人是张兰,律师问张兰是谁?妇女说张兰是我,我就是张兰,大家都蒙了,问:你住过院,张兰说我住过啊,可离死还远呢,连病危都算不上,这是怎么回事?有人搞恶作剧?只有张兰自己清楚,这是卖房子惹出的荒唐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始关注整个案例的进展。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教师挑选案例时要考虑传播给学生正能量,不要把消极的负面情绪带给学生,更不要把带有浓厚宗教色彩、政治色彩的案例带到课堂。
2.探究讨论氛围的调节与控制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调控好氛围。营造良好的探究讨论氛围,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实施案例课堂教学模式中应坚持以启发为主,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于学生不同的意见,要及时点评,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发现学生观点中的精华,让学生的不同想法得到交流与分享,丰富学生的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时会跑题,脱离案件,讨论越扯越远,甚至下道,有时学生讨论激烈时,会有过激的言辞,某种程度上造成课堂氛围紧张,针对种种情况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及时引导,回归正能量和教学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