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
时间:2023-01-09 16:08: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毕业实习计划制订后,系统化落实是关键。首先在实习前认真组织实习动员,由实习带队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要求及实习考核办法等,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对实习高度重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教育学生要吃苦、进取、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其次应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实习的方式,总结往届实习中的一些实践经验,针对到实习的生产现场,将可能看到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将观察的直观东西归类,上升到管理、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进行实习知识讲座,让学生实习前对实习的内容就有所了解,尽快进入实习的状态。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可以去实习现场找到答案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到实习生产现场发现和学习有用知识,了解生产现场看到而在课堂上没学过的某些知识;另外,安全问题是实习中的重要问题,学校和实习单位必须本着对实习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作好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学生做到实习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最后,实习学生应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结果、实结或体会等,作为填写毕业实习评定表和考核实习成绩的标准依据。
2强化标准化管理,细化毕业实习管理
随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毕业实习的管理模式需要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求。首先实习师生应严格遵守工厂有关制度和技术保密规定,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讲文明懂礼貌;其次纪律是完成实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纲和计划要求进行实习。毕业实习的管理,需要正确引导,不用空洞的说教和命令,而是引导和启发,用指导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对实习的兴趣;相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以此来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全面评价,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生产现场实习情况的作法,将从实习的准备开始,到实结工作完成的全过程,均作为考核范围,从“实习的态度、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性、乐于助人精神、积极主动承担义务、生产现场的表现、观察和提问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后的思考和理解、座谈会表现、实习日记的详实、实习报告的条理和格式”等方面综合考核。
3强化标准化管理,完善毕业实习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担负着学生实习的组织、指导、管理,其工作贯穿于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学生毕业实习收获的必要条件。实习计划的落实重在教师。要求在完成实习指导的同时,应规定实习指导的质量标准。
①强调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积极做好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同吃同住的机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做人道理、充分认识社会等等各种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以后的发展给出适当的建议和提醒。
②是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素质,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从生产现场的各个方面认真指导,以帮助学生拓展和丰富知识,增长和提升能力,为走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做到现场指导,而且在指导过程中及时提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零碎看到的东西综合领会,在生产现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去观察、学习和领会。
③关注学生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等,以此引发学生如何掌握知识运用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感受生产现场氛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Abstract: Based on occupational positions, the internship involves students in the real working process. It’s quite meaningful for upgra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qualities, improving the practic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ndenabling students to achieve a job successfully.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in students’ internship, the writer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m and offered suggestions.
关键词: 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Key words: internship;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05-02
0引言
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教育产生于企业,初期就是企业的组成部分。教育专家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2006年十一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在意见的指导下,近几年高职院校积极的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方法,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1.1 企业参入热情不高企业由于受到国家政策、传统观念和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空闲的资源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承担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也存在着指导教师不足,工作任务不规范、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岗位不对口等现象。
1.2 学生管理难度大
1.2.1 师生沟通难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承担一部分的工作任务,指导老师也往往需要承担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传统的师生交流的工具一般为电话、email、QQ、MSN等工具。这些工具一个普遍的特点是只能进行单对单的交流,当一位教师面对若干同学时,工作量很大,影响交流沟通的效果。
1.2.2 信息不通畅现在较多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几乎和学校脱离关系,学校的一些新闻和事件很难快速有效的传达到每位同学。造成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提交作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工作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1.2.3 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①心理不适应: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不及时疏导,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②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③人际环境不适应:与工人师父们和管理人员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④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⑤公司企业待遇不平衡,双方满意度不一样。
1.3 管理不够精细化学生顶岗实习的三个主体分别是学生、指导教师(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参入的主体必须非常清楚的了解各自的分工、工作步骤以及工作目标和工作所要达到的效果。而现在在顶岗实习期间,①学生比较盲目,目的性不明确,一般是老师怎么要求怎么做。②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时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详细的工作规范,这一点在兼职教师指导时更为突出。③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所要完成的技能训练和教学要求不明确,导致岗位安排不合理。
1.4 学校投入不大与校内理论教学以及校内实训课相比,校外顶岗实习投入较少。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主要包括:校内指导教师的兼课费、路费和误餐补贴,校外兼职教师少量的指导费。对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一般不派专职的指导教师,因为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到企业专职指导学生。主要原因是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责任大而报酬还没有校内的老师高。
2有效解决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解决,既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又需要在现有的水平下不断的研究新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实施。
2.1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目前许多企业对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①企业确实用人比较少,没有需求。②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意接受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化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过程对职业人的需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综合性教学设计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预期学习结果的内涵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②围绕某个教学活动或工作任务设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加强与企业的耦合深度,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建设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但真正能用的却少的可怜。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一种宽松的合作,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往往是合作容易而深入很难。因此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合作企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真正目的是培养适合自己企业需要的员工,而学校寻找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找到合作的共赢点之后,拟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设深度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
2.3 划拨专用资金,加大校外顶岗实习的投入高职院校的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是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标准要求应该相当高,其特殊的教学手段也决定着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投入,这主要包括校内教师的差旅费、误餐费、课时费、以及出差补贴等,激发教师参入工作的积极性。校外兼职教师也应制定合理的绩效发放标准。
2.4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高职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教师指导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教师指导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教师、企业三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责任和任务,确保整个教学任务有效、顺利、安全的实施。
2.5 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顶岗实习这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主要表现在师生的交流沟通难、信息不通畅、实训目的不明确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建设顶岗实习管理资源平台,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B/S管理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学生、教师、系统管理三个模块。
2.5.1 学生模块功能学生模块中保存着完善的学生个人信息,必填信息主要有姓名、专业班级、实习单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方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撰写工作日志、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给指导老师留言,查询老师的回复和老师给出的成绩。记录整个三年的顶岗实习全部成果。
2.5.2 教师模块功能教师模块中需要完善教师的基本信息,必填内容有姓名、联系电话、QQ号、Email、电子照片等。教师在平台中可以查询到自己所指导学生的全部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平台和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2.5.3 系统管理模块功能该模块除了拥有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功能外,还有信息,提供下载、添加学生、教师信息、修改密码、分配指导教师、统计成绩、监督留言等功能。
2.6 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这样既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真正使校企实现双赢、共赢,提高了企业参入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的热情。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顶岗实习岗位,丰富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资源。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本身对学生的顶岗实践问题都高度重视,只要政府制度保障有力,校企实训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高效、有前瞻性,高职院校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规格。三方共同努力,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就一定能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31-33.
[2]刘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23.
[3]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中国高教研究,2008,(1):69-70.
关键词:顶岗实习;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2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转型,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经常有某招聘会高薪招聘职业人才而不到的报道。作为职业院校,面对这种局面当有所反思和行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而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中,除了校内的专业课教师之外,实习期间的管理教师也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了一支实习带队教师队伍,负责承担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实习带队教师是介于中职辅导员①和实习指导教师②之间的角色,其存在的依据是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得学校招生数量大大增加,而同时学校编制、人员经费等因素限制,致使辅导员与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因此创设了实习带队教师。
实习带队教师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角色,是学校派驻在企业驻点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教师,其责任在于指导刚刚走出校门的职校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更快地适应岗位技能要求,是承担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化和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的重要角色。
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在实习管理教师方面的建设和培养却存在着不足,甚至有些院校都没有实习管理教师团队。今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年来形成的良好运作、效果显著的实习带队教师团队的培养为例,对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教师组建和培养作一些简要论述。
一、实习带队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1.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
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在目前国内的各职业院校在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落实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以下的困惑:(1)顶岗实习的计划执行困难;(2)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度低;(3)顶岗实习的保障体系欠缺;(4)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
前3种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如校企共同组建职教集团等方式得以不断解决。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困难,则需要组建一支良好的实习带队教师队伍来克服。顶岗实习是在企业进行的教学任务,既然是教学任务则必须有计划、有实施过程的监控,但这些管理工作如没有企业方面配合是无法实施的。即使企业方面配合,也还是需要学校方面参与到全过程的监控中,以便保证顶岗实习任务的圆满达成。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就需要一支专门的队伍,即实习指导师队伍的建立和培养。
2.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企业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向“准职业人”转化的重要步骤。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毕竟是刚刚从校园走出,进入一个陌生的企业和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实习带队教师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渡过这个适应期。顶岗实习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困惑或问题,这也需要实习带队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二、实习带队教师的培养
实习带队教师不论从学校层面还是学生的角度,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实习带队教师能否完成其责任,这就需要学校从选聘、培训、指导和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做好相关工作。
1.选聘
从历届毕业的优秀学生中挑选,以学生在校和实习期间的表现,班主任的评价、实习企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首先确定候选名单,再经过来校参加笔试和面试等考核过程,择优录用。
选聘条件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纪律表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否能独立地发现和处理问题,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等。
2.培训
学校每年举行两次实习带队教师集中培训:一次是在7月份,另一次在12月份。7月份为新实习带队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和老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总结;12月份为实习带队教师的中期考核及提升培训。
(1)入职培训
根据学校多年来实习管理工作的经验,整理出学生在实习中常见的问题案例和解决措施的培训教材。培训具体分五个部分:实习管理规定、安全注意事项、典型案例分析与处理、急救与常见病常识、行业企业相关知识等。实习带队教师通过入职培训,考核合格才可以上岗工作。
(2)提升培训
针对实习带队教师在管理实习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学校定期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来校,对实习带队教师进行相关能力的提升培训。先由负责各企业实习生实习带队教师阐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相互间进行交流探讨,再对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对策,最后总结出相关理论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也为校内教学提供了教学案例。
3.指导
除了定期培训之外,还有不定时的指导。毕竟顶岗实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着变化,对实习带队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出现一些实习带队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有相应的专家或骨干教师给予临时性的指导。该临时的指导团队主要由富有学生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与相关实习带队教师保持联系。
4.管理与保障
实习管理教师作为学校管理实习生的重要队伍,是承担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点。学校要为这些实习带队教师提供完善的保障如多买一份意外保险等,以便这些教师能够更好地从事实习指导的工作。在管理方面,制订和印刷了《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工作手册》,该手册包括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职责、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计划(按季度)、月工作日志和工作小结、季度工作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实习生名单等五部分。实习带队教师要按规定按时填写,定时交回进行检查。驻点实习带队教师,还需定期上交所在企业的考勤表和企业考核评价表等资料。
三、实习带队教师培养的作用
实习带队教师团队的建立和培养,对于顶岗实习稳定率提升和学生个人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广东省旅游职业学校在2014年办学30周年时做了详细的统计,以2012-2013年情况为例,本年度参加实习学生人数为1,482人,流失实习生33人,实习稳定率为97.8%;有132人在企业获得嘉奖和表扬,比例为8.9%;就业人数为1,445人,就业率达到96.6%(其中海外就业人数达85人,占就业人数总比5.9%)。
职业院校区别与普通院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能否落到实处,这是值得很多职业院校思考和探索的。实习带队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是经过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年实践已经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助力。
注释:
①中职学校在辅导员建设方面由于没有强制要求,多数实行的是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但是专任教师在校内教学很难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
②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仍处于紧缺状态。
参考文献:
[1]田执存.重视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2009(21).
[2]周启平.试论中职学校设立学生辅导员制度[J].卫生职业教育,2006(19).
[3]储少卿.对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7).
1.课程定位不够准确,关注程度不够
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但部分技工院校还只是将职业指导课的作用狭义地理解为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对职业指导课的实用性认识不充分,对职业指导课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对学校设置职业指导课的原因认识不够深刻,进而造成对其关注度不足,最终影响了职业指导课的系统化和规模化建设。
2.教学手段创新不够,发挥作用欠佳
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手段与其他基础课程相差不大,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职业指导课教师往往由其他基础课的教师兼任,对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研究不足,没有形成职业指导课特有的教学模式,影响了职业指导课作用的发挥。
3.职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技工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较少,对职业指导的了解不够专业,进而影响了职业指导课的实际效果。
4.职业指导呈现出滞后性与临时性,缺乏系统性规划
大多数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使用的教材仅仅是《职业指导》,大部分学校将职业指导课安排在第四学期,也就是中级工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可见开设职业指导课完全是为了即将面临的就业做准备,职业指导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与临时性。从学生刚进校门就应开始分阶段、有重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
二、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面对技工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新的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对职业指导课重新定位
第一,提高对职业指导课的认识。技工院校应科学、系统地开设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顺利地踏入社会,实现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在客观上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二,将职业指导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将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作为技工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教学计划,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规范化的建设。
2.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建设
职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是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与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一,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对现有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制度,鼓励职业指导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逐步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职业指导课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二,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内部交流学习。组织职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研讨,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组织职业指导教师参加业指导课的教案、公开课、说课的竞赛,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加大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力度
(1)确立全程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将职业指导课渗透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职业指导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职业指导课应从新生开始,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在坚持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基础上,还要讲究针对性。
技工院校应摒弃在学生毕业前临时教授职业指导知识的做法,要将职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与学生的成长相适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身份接受阶段。技工院校与普通高中存在区别。学生来技工院校学习是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的,因此,要让学生逐步形成即将由学生转变为就业者的意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学习过相关的职业指导知识,又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所以,在此阶段的职业指导课程中,主要是介绍专业、职业资格、职业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和适应身份的转变。
第二阶段,职业素养培养阶段。通过校企合作的加深,企业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意识等方面。较好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胜任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如同冰山一角下的巨大冰体,是决定着学生未来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要贴近企业需求,除了选用人社部认定的职业指导教材外,还应开发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材,辅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努力,开发出了《学生职业素养训练指导手册》教材,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入校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而有所不同,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教学手段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做中感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其职业意识。
第三阶段,就业技能培训阶段。技工学校在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这个阶段的职业指导主要集中在求职技能的培养方面,具体包括面试技巧和职业适应等。通过培养学生就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必要的职业指导外,学校还应该积极进行创业指导教育,帮助有创业需要的学生明确创业的意义,提升创业的品质。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职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思想、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收获是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目的,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选择职业是职业指导课所追求的实际效果。职业指导课的实际效果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联系较为密切,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就必须在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教师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实现课程的教育性和实用性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除了正式的课堂讲授外,还应开展个别指导、心理咨询等活动,丰富教学方法,多途径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4.职业指导课要与时俱进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其实就蕴含在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层面中,这也对职业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满足这一要求的关键就在于加深校企合作,让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无缝对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学习、专题讲座等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及职业意识。
三、小结
伴随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着眼于基本技能和基层管理的传统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旅游企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亟待进行调整[1-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旅游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管理的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满足旅游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 旅游管理人才市场需求较大
江苏师范大学地处徐州市,旅游管理学生就业主要面向长三角。长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长三角旅游业的迅猛发展。2010年,江浙沪共接待入境游客2189.72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151.1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8.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56.34万元,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地。
2010年,江浙沪共有1807家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139家,678家a级旅游景区,4311家旅行社。三大旅游行业共吸纳劳动力43.5万人,其中星级酒店吸纳劳动力28.8万人,成为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旅游行业,a级旅游景区安排9万人就业,旅行社从业人数为5.7万人。按照江浙沪地区每年旅游从业人员需求以10%的速度增加,则每年新增从业人员4万人,旅游人才需求较大。
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中国未来十年,每年将增本文由收集整理加旅游从业人员100万,而全国旅游院校仅能提供10万毕业生,旅游管理人才短缺。201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鼓励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机遇。江浙沪地区旅游业将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旅游高级管理、专业技术、服务技能型人才短缺将成为旅游产业升级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对旅游管理(本科)的培养力度。
二. 国际化旅游管理(专转本)课程体系构建
江苏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转本)从2005年开始招生,生源主要来自旅游专科学校和相关专业院校,学生已经接受过酒店、导游、景区管理等基本技能的培训,但需要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和旅游管理管理能力。鉴于此,我院探索“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建设模式,构建一个基础厚实的平台,设置酒店、旅行社、景区三个专业模块,贯穿专业必修、选修、实践项目(包括技能和管理项目)三大层面,构建三大模块的课程群。课程群遵循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注重实践环节等原则,依据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具体特色如下。
1.专业英语课程。为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导游英语,鼓励学生在取得中文导游证以后,积极报考英语导游证,提升自身素养;开设饭店英语,适应国际化品牌酒店的需要,引导同学报考并取得中高级饭店英语等级证书。
2.补充基础课程。搭建旅游管理本科知识框架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开设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等课程。
3.提升管理能力课程。针对旅游管理(专升本)学生在专科段以技能型培训为主的特点,亟待提升其管理能力。开设饭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管理、旅行社计调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危机管理等课程。
4.提升人文素养课程。开设中国旅游文化、旅游美学、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中国饮食文化、文物考古与旅游、人际沟通艺术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中华文化的渊博。
三. 国际化路径支撑体系建设
1.教师队伍国际化。首先,鼓励教师出国研修,与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休闲等专业的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成功理念,提升自身办学、教学水平。目前,境外研修主要包括国际化双语教学培训项目(3个月)、专业境外研修计划(6-12个月)等形式。此外,通过建立境外酒店实习基地,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一起进驻境外酒店,加快了教师队伍国际化的进程。其次,聘请酒店、景区的国际品牌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走进课堂,进行讲学,与同学、教师进行座谈,拓展其视野。最后,配合学校153人才建设工程,引进具有境外教育背景的旅游管理博士,加速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 创新教学法
一、引言
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语言类学科,融国际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于一体,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其课程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就涵盖了创新的成分与要求。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和我省五点一线建设的深入展开,商务英语专业只有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技能实践等环节中,进行多方位创造性地尝试、改革,才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就目前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而言,大多数人在认知层面上还存在一定偏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由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剑桥商务英语》是我系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分为“商务英语初级”和“商务英语中级”,分别在第3,第4和第5学期内开设。本课程共216学时,每学期周学时为4节。本课程可选用以文字教材和视听材料相结合的多种媒体教材。本课程主要传授基础知识与职业基本技能,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和篇章结构)的学习和听、说、读、写、译多种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国际商务常识与技巧,使学生初步达到国际商务英语工作标准,对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商务沟通与运作,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作用。
剑桥商务英语是在英语语言基础和技能训练课程之后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商务环境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掌握商务专业英语的特点和用法,如: 阅读有关资料、文献,处理英语函电,草拟商业合同、协议等文件,进行商务谈判等;扩充有关的外贸业务知识;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剑桥BEC初级或中级证书和“涉外商务秘书证”的考试合格要求,为涉外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科程终结时,学生应掌握一般的商务活动中基本的书面和口头交际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能听懂一般商务活动中的电话、产品展示、谈判、会议发言等,能基本把握言语者的态度和意图。
2.能用基本正确的英语进行一般商务活动,如社交活动、展示产品和业务谈判,筹备商务会议,或作会议发言。
3.能为读懂主要英语报刊、杂志有关商务活动的一般性报道和评论文章打好基础。
4.能草拟或翻译一般性商务材料,包括公函、公务报告、简历和填写表格等。
四、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和思路
听力方面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听力材料;地道的商务英语。
预定:电话预定房间、机票、车票、船票、电影票、音乐会的票等
邀请和抱怨、询问和下达命令等
能力要求:
运用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知识,通过听录音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听的过程中,根据所听内容不断确认或否定自己预测的综合处理能力在商务活动中,能根据新旧信息进行判断,并保持交际不中断的应变能力。
口语方面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练习用英语建立和保持商务联络
1.向人表示问候和对问候的回答
2.自我介绍
3.询问对方或介绍自己的身份特征
4.表达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5.发出邀请、接受和拒绝邀请
6.表示感谢和欣赏
7.给别人提供方便,接受和拒绝帮助
练习用英语谈论工作
1.询问和描述工作任务
2.询问和介绍公司情况
3.询问和简要介绍产品
4.比较不同产品及价格
5.询问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6.表示同意或反对
7.提出、接受和拒绝建议
8.表示需要和要求
练习用英语制定计划和安排工作
1.商务会议:安排会议日程和会议议程
2.商务旅行:预定饭店房间、饭店住宿和结帐、点菜、进行旅行咨询、预定机票、乘火车、根据指南行路等内容。
能力要求:
发音:有受母语影响的迹象,个别读音错误,但比较容易听懂、较流畅
准确性:基本上能用英语把意思表达清楚。词汇较充分,所用的句子结构规范。
流利程度:尽管有停顿,有些句子不够完整,但比较流利。
交流能力:基本具有独立性。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时占主导地位,并且回答问题比较迅速。
阅读方面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1.各种信函(letters of various types)、电子邮件
2.广告(adverts)
3.有关经济及商业消息、公告(public information)
4.产品介绍(product descriptions)及其宣传小册子(brochures)
5.有关商务活动的计划(business plan)、安排、决定、建议(proposals and recommendations)
6.会议记录(records of meetings)和工作报告
7.各种图表
8.通知、便条(informal messages)
9.备忘录(memos)
10.本课程指定教材之外的难易程度相当的商务英语读物。
教学要求:
学生认知词汇应达到5500个以上(包括商务术语),能区分常用词的风格及褒贬色彩。
熟悉主要语法现象,规范使用字、词、句。
了解一定的商业往来知识和惯例。
大量阅读本课程指定教材之外的难易程度相当的商务英语读物,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质量。
写作方面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写作基础知识:如数字、日期、时间、货币、地址、格式、大小写、符号等用于公司内部信息交流的文档:如通知、留言、备忘录、电子邮件等较为正式的商业文件:
1.写给公司以外人员的商业信函
2.陈述有关信息,反映特定事件的报告
3.计划或提案
教学要求:
了解一些商业往来知识和惯例所用语言基本准确,结构比较合理,格式基本正确,能给读者一个积极的印象。能写出50字左右的便条或备忘录、满足大部分业务需要的120字左右的商业信函和简单的商业报告
五、课程的实习实训理念
剑桥商务英语的实训项目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有效的商务仿真场景交际练习对学生进行商务口语基本技能和技巧训练,结合社交英语--电话用语;会议组织安排;商务贸易活动--产品推销、商谈技巧;招聘员工;公司介绍;价格谈判等模拟现场商务交际实践,使学生们在全面提高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商务意识,掌握商务礼仪;提高话语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它是专业课学习的延续和发展,提升学生从业竞争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充足、优良的实训条件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可靠保证。近年来,本专业实训条件逐年改善。
① 备有数十种外语期刊的阅览室,供学生在课余博览语言和文化知识。
② 拥有全天开放的专用语音室,外语影视资源达数万小时。
③ 拥有200电脑与网络连接的教室,供学生浏览和搜索各种英语学习资料,练习听说能力。
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学院特别重视“剑桥商务英语”课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而使本专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训基地得到检验和升华,所以,加强校企合作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又贴近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①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近年来,我们先后签约近7家外事外贸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了解和参与涉外商务活动和积累工作经验提供了宝贵的条件。实习基地的实习项目含有:外贸业务、进出口单据制作、涉外旅游接待、前台服务、商务代表、涉外翻译、涉外文秘等。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在实训过程中将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检验,更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培养了动手、动脑和动口能力。
② 聘请企业负责人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主管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重视与实习基地的协调,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都有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内容的衔接、扩展。加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严格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自觉遵守实习基地的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的培养。
③ 积极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发挥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功能,教师积极为有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很好地做到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给企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六、课程的考核方法
1. 理论教学的考核方法: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
2、技能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考察学生平时课堂交流、课外训练、教学实训、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占总成绩的20% 。
七、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的创新调整
1.在教学理念方面,突破原来的主以阅读为主,以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训练为主的设计思想和体系,向突出语言表达,重视交际能力培养特别是突出听说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
2.在教学方式方面,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多媒体为辅,以教师指导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3.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教材的选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毕业后的社会需求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在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
4.在教学手段方面,改变过去那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营造模拟设计虚拟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式学习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就业软能力 认识与培养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而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回眸2011年全国两会精髓,就业问题再次书写进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指出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而作为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得尤为的艰巨。
一、高职学生对就业能力认识现状
如何提高就业率是所有的高职院校均关注的问题,很多人将这一就业的瓶颈归结于高校的扩招。但经过笔者多方调查走访研究发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并不在于扩招所致的生源质量下滑,而在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以重庆为例,一方面技能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却走不出去。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力。但是经过笔者调查走访,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很不理想,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自我认知与企业的需求间存在差异
通过对企业、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与学生的自我认识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高职学生对企业用人标准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企业岗位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毕业生求职中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供求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软能力的认知培养现状
通过对高职教师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软能力培养过程中较突出的问题是:
1.教学过程轻“软能力”培养,脱离企业用人标准
在高职院校中,虽然也进行了学生“软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照样延伸,致使高职学生理论脱离实际,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产学结合”。由于教学活动围绕理论与书本,且不注重趋势更新,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的眼高手低。同时与之相关的“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等也充分反映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
2.就业指导流于形式
虽然有些高职院校也开设了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但大多是以讲座的形式存在。而学生恰恰对讲座不感兴趣。所以效果甚微。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系统的长期的就业软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和对社会的对接。
3.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通过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方式获得信息,与需求方见面,信息渠道比较窄,签约成功率虽然不错但形式单一,使毕业生养成“坐等”的习惯,无形中错过了网络招聘和地区区域招聘的更多机会。同时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较为薄弱,就业指导渠道单一,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较少,对学生的就业软能力指导缺少教材等现象非常普遍。
三、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学生:积淀深厚的就业软能力
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以及上文中对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淀深厚的就业软能力:
1.调整心态,学会自我管理
职业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和失败多少,处境的好坏,身体条件、学历和智商的高低等等都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和人生的价值。唯有真正认识自我,发展积极的心理素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说处境和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做好心理准备,对未来做出的选择才是最重要。所以要有积极的心态。
同时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在走向就业和职业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因此,高职毕业生要注意克服不良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努力完善自我,这对于提高高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求职竞争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2.加强社会实践,提升为人处世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所以可利用寒暑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从事一些课外业余兼职工作。这些对高职学生最大的收获在于了解社会,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毕业生只有具备“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成功”的择业理念,有意识地、及时地多方收集并掌握大量可靠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才能做到目光远大,思维敏锐,行动果断,把握机遇,在择业中获得成功。
(二)高职院校:建立以就业“软硬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实施就业力教育的首要原则是应该以所有学生为对象,广泛而系统地落实于整个大学教育内容之中,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利用大学教育发展其就业力。实施重点包括:推行通识教育与弹性学制,延缓专业分流,扩大学生职业发展选择空间及对产业人才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强化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及学生就业需求的联系,在课程规划与改革中引入用人单位意见,适度引入产业界师资协助教学,鼓励有序的教师校外兼职,提升教师对于产业界实务的了解,推动教师队伍向教学科研、实验实践指导、社会服务等不同方向多元化发展;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中融入表达沟通、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核心就业力的培养,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如何运用于产业实务;建立促使教学单位及教师重视就业力培养的激励机制,把毕业生就业表现纳入教学单位绩效评价;强化就业辅导工作,提升就业指导中心功能,开展信息交流、个性化职业辅导、职场体验、人格及职业性向测评、毕业生就业调查等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大学生实习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实习工作机会,以就业体验提升就业力;建立学生就业力评估制度,明确订立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自身能力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改善学习及职业生涯管理,鼓励学生积极的终身学习。
(备注:本研究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1sku33)》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汪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 .教育发展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