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教师培训学习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3 08:23: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培训学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篇(1)

首先要感谢班主任王老师和培训部的赵老师对学员们的在食宿上的热情周到的按排及对学员们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予的无私的支持与帮助,他们每天从早到晚的开始至终的陪伴这些学员渡过了这半个月的培训学习生活,真的是很辛苦,在这里我要真诚的对两位老师说一声“谢谢”谢谢两位老师半个月来的辛勤工作,谢谢两位老师对我们培训班的学员的关心与关照。

在此,更要非常感谢常德文理学院的领导和教授们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组织与策划。感谢他们为我们编排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名师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丰富生动的专题报告与讲座的内容,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真正的开阔眼界,陶冶了情操,更心了理念,极大地丰富我的教育教学理论,亲眼目睹了数学家、专家、教授、名师们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的博学与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看到了名师们的课堂教学的风采,所见所闻无不捉动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与名师们的距离,理念的陈旧,方法的落后,知识上的差距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加倍努力,力强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下面谈谈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与感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但这十几天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省教育学院每天为我们安排了风格不同的名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期间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专题报告,参与式培训,互动交流等等认识。

无论是这些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给了我深深地震撼,他们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回映还是特级教师上课是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平日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

印象特别深的是提到教师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感觉这些理念很空洞,但在柳继明老师的报告中,觉得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她说要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数学家,而是数学家小的时候也不都是天才。而且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数学家,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提出数学教育重点是教育,以知识为载体,促进人的发展。

在讲座中提到有效教学,使我对有效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他说,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因此他认为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习来体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在专题报告中提到了评价方式的智慧。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应运用激励性、引导性、灵活性、角度多元化等评价方式,运用常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表扬而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10多位教授、专家、特级教师从微观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涉及教育教学多方面领域的精湛讲座,让我们从全新的视角了解了当今数学教学中最前沿的理论和研究,也让我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得到了方法上的指导和方向上的指引。

其实,培训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十几天的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综观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我更累的局面。

反思我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

此外,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和新老师一样,不能因为自己新而原谅自己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因为对学生来说小学教育也只有一次。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第一、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篇(2)

关键词:语言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84—03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教育教学承担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理论和方式的任务,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受到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元素和网络资源的挑战。以前的教学方法简单的只需教师附带上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就能够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但在现今社会,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这就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富有探索性、合作性、任务驱动性,教师的传统角色和专业知识结构也必然随之改变和发展。但是,现在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只是传统意义和形式上的师资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一、新时期语言教师培训的不足

(一)过分强调语种教学

其主要内容是现成的知识输入。现阶段的语言教师培训课程大多都以提高完善学员的语言水平为主要教学内容,“专科专修”的培训模式导致了教师培训的简单化和片面化,教师培训成为简单的一种进修,把培训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培养简单地认为学好语言就能当好语言教师,有什么样的语言输入就能产生什么样的语言输出,没有意识到教师专业能力其他部分的重要意义,忽视了建构能力的重要影响,比如教学技能、文化知识、科研能力、理论水平等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授课方面,还是以教师讲学为主要方式,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培训工作未能与实际结合

进行教师培训的教师对很多学员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因此所教授的内容很难与学员的学校情况相适应,不能满足其培训需求。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将教授内容生活化,很多教师认为在职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实际的实习,较少安排课堂现场观摩之类的教学实习活动。学员在培训期间所学不能充分吸收,也无法融入到自己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培训结束后对其今后的教学发展也没有太大的改善。

(三)缺少对教师培训者的培训和研究

我国大多的教师培训人员,在挑选过程中片面考虑专业语种好、职称和学历高等条件。考虑到外国人的语言能力好,不少单位会直接选择他们作为培训教师,对他们的师资培训经验的评估显得比较松散;同时,国内的培训体系并不够完善,只能采取高级单位培训低级单位的方法,让大学教师培训中学教师等,对师资之间的环境和学科之间的差异忽略不计,只是简单地作出类别的判断。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并不合理,部分教师培训者会因缺乏科学的培训理论和培训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完成对教师的培训目的。

二、语言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方向

(一)教师培训的重点是对学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倡全人教育

通过科学的研究可以证明:人类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受到刺激,然后再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简单过程,也不只是信息的接受和信息的输出系统。学好语言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教授语言,教师的培训不能以简单的语言水平培训为主,学员的语言水平不能代表他的语言教学水平。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涵盖了个人情感、思维的方式、先天和后天所拥有的知识等很多方面,不能以某个单项科目去衡量。因此,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把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开发学员的潜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化涵养和人格品质的陶冶,从不同的角度完善他们的综合知识结构,运用教育的手段,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调整教师培训的课程分配比例。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加大综合性知识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将学科的范围扩展,重视培养学员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学员学习不同知识的能力。同时,开设一些关于教育类、心理类、语言类、文学类、实际教学类等各种不同的课程,尽可能地使用外语教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全面地锻炼学员的语言素质。

2 建立完善的语言教师培训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占有基础的地位,而对培训教师的培养更是基础的基础,由于它与其他部门的差异性和对其他部门的重要影响,这就在综合素质上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对培训教师培养的投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造就一批专业的、综合能力强的专职培训人员。在挑选过程中,可以从各个高校的优秀教师中选拔,并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培养出一批专业的教师培训人员,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语言教师培训体系。

3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是提高教师大脑构建能力的重要方法。科学研究表明,教师要促进自身角色的科学转变,由单项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自己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新时期的语言教师不仅仅需要基本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的技能,还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不断地培养合格的语言教师,就要从教师的培训工作人手,教师的培训人员要努力为学员提供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传授研究方法,引导其积极进行实践活动。同时,要加强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创造良性的平台,养成自我反思的学风,学研结合、学研相长,从而培养出具有开拓性、创造精神的人才,塑造教师新形象。

(二)重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质,培养学员适应社会化进程

社会构建主义理论指出,能够学会怎样教别人,不仅仅是个人的心路历程,还是教师的心理和自己作为教师的形象相融合而形成的。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员对教师职业的性质和教师的综合知识在意识中不断成形,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并且通过实践完成对教学经验的完善和反思,能够进一步形成关于教、学的认识,指导自身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是学员实现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高效的途径,它能够使学员充分地理解自身,了解所学知识,既能总结经验,又能够适时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和实践的良性循环模式。因此,语言教师的培养工作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 把教学实习作为一个长期反复的发展活动,循环进行适时的“学习——实习——反思——再学习”。开始时要让学员有目的、系统地进行某项实习任务,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对象的观察和分析,最后总结经验,完善自我。这样就能有效地建立学员与社会建立互动关系,提高自身能力。

2 实现实习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培训的一般形式为学员实践,即在实际的课堂中进行主讲。但实习的形式既可以进行课堂观摩,也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化的活动与学生访谈或者批改他们的作业,还可以是与教师或家长谈心等。

3 教师培训机构与学员所在学校相互协作。学校应该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与培训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学校为培训机构提供实践的场所,培训机构在学校实地培训,使培训机构的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师资培训机构要不断为学校供应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并加强后续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建立双赢的互助关系。

三、构建新的培训模式以适应新时期语言教师培训的需要

传统的语言教师的培训方法很单一,一般都是将要培训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授课,讲述的内容大多是所属语种专业知识的培训,由资质老一点的教师讲,其他的学员在下面听。这种培训方法无法评价学员到底学到了多少,也不知道授课内容对学员的自身能力提高起到多大的帮助,在实践应用上无法检验。这种传统的方法授课方式单一,授课内容死板,又没有检测评价的机制,难以全面提高学员的素质,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语言教师培训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要适应新时期的语言教师培训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培训模式,重新树立培训理念,建立新的语言教师的培训系统和培训模式。

(一)培训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以人为本是新时期语言教师培训的基本理念,由于语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在语言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员,重点要让学员发挥主人翁的意识,不断发掘自身的优势,将自己的个性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自己的反思,不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全面进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发展学员的综合素质,然后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育人的伟大使命。语言教师培训不是仅仅为了增加教师的语言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内在教学素质的培训,使他们能将自身的知识最大化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培训人员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全面引导学员对自身素质的挖掘和利用,达到教师培训的最好效果。

2 教师培训要发挥创新精神。教师培训要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时时变化的形势,创新是教师培训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必须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作为新时期的语言教师培训,要树立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运用新的培训方法保证教师培训的效果。实施新的培训模式,就要对传统的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不仅要改革旧的思维模式,也要对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进行更新和完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方法。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培训人员要在培训时创新培训方法,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实践、研究,同时要保证新的培训体系在管理方面与相应的改革创新协调发展。

(二)两种教师培训模式

篇(3)

过去的一学年,我区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不松手,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教师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年中,我区共培训在职教师4826人,其中高中教师486人,职高教师241人,初中教师1263人,小学教师2265人,幼儿园教师465人,幼儿园园长71人,小学校长35人,全员培训任务~完成。此外,我们还对191名新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对225农村教师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完成了市级骨干115人、省级骨干25人的送培任务。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篇(4)

【关键词】 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对于偏远山区的乡镇骨干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将集中附近乡镇的骨干教师,设置教学点,分散时间,专家送教下乡。

篇(5)

关键词:教学经验 《标准》 教师培训

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这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逻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的制定与实施无疑对教师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2011年 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以下称《标准》)。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三级教师教育的六大学习领域,包括职前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培养和职后教师培训,以及课程设置实施建议等内容。标准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从关注“逻辑的实践”转向关注“实践的逻辑”,从教育理念的“实践取向”,到课程目标的“教育实践与体验”以及课程设置实施建议中的“实践关注”都关注教师的“实践逻辑”,教师经验作为教师实践的一部分得到了《标准》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教师教学经验的视角去分析《标准》对反思与改善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教师教学经验对教师教育的意义

《标准》中谈到,尊重和吸纳学习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教师教学经验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特别是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师培训成为教师生活中的一大主题,为什么要进行教师培训?笔者认为,教师培训的是为了帮助教师获得有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成为从属教育活动的专业人员。但其目的不限于此。我们认为教师培训的长远目的是在与通过提高与培养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认识教育教学经验的存在、意义、提升是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学经验应成为教师培训的起点,以此切入,教师培训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

二、从教师教学经验的视角反思教师培训的问题

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培训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教师培训。对教师培训的高度关注会使教师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客观上,相对大量的投入,教师培训的产出,并不令人满意。教师培训的低效固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比如教师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师的工学矛盾等,但是对教师经验的长期“搁置”,不充分利用教师教学经验,不尊重成人学习的规律是影响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教师教学经验的角度反思和审视当前教师培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忽视教师已有教学经验的存在

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师实践的桥梁,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忽视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是造成教育理论很难转化为教师实践行动的动力。教师已有的教育认识在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论时作为认识的“前结构”已经“先验地”、“历史地”存在着。实际上已有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认识你的“视界”与作为文本的新的理论的“视界”之间的融合入过程,而这种融合过程形成的“第三视界”,才可能使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已有的认知结构决定同化的深度与顺应的广度。但是,我们的教师培训一直以培训者为中心,教师已有的经验是一个被悬置的概念,没有考虑到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在了解教师经验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对其进行利用。诺尔斯认为,“学习者的经验非常重要,这些经验不论是在学校里在工作中还是私人生活中积累的,学习者的自我认同源于他们自己的经验。 他们通过自己累计的独特的经验体系来定义自己是谁。 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学习者的经验,这抛弃的就不仅仅是学习者的经验, 学习者会感自己被遗弃了。”可见,教师教育者对教师教学经验的忽视,也是对教师本身的不尊重。

(二)漠视教师教学经验的个体性与实践性

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特征也被附加到了教师培训之中,教师培训往往也以规模求效益。 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教师共同聆听专家讲座,是教师培训中常见的场景这种培训中只有教师的整体而没有不同的个体,教师的个体差异被湮没。 然 而,教师是个体性劳动特征鲜明的职业,在教育实践中,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会生成自己特别的教学体验,也会有各自所疑惑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参与培训的重要基础忽视了这些基础的培训,无法和教师的个体需要联系,因此,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也就不难理解了。iv我们说,教师培训 ,不仅是培训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培训。

(三)无视理论内化的真正标准

教师从培训者那里学到的教学理论与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经验进行融合,形成浅层显性教学经验,这是教师个人经验形成的初始阶段,这个跃迁在新入职的教师中非常明显。传统的教学观认为一定的教学理论就能产生一定的教学行为,早期经典的教师模式就是这种观点下的产物:教师在职培训教师知识与信念改变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改变学生学习结果的改变。但是由于第一次视角融合,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层面,有时候随着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例如一些教师通过修习一些课程,听专家的报告,个人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他的经验时产生一种愿意尝试的念头和观点,但不能形成真正的经验,“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一动不动”就是这种描述。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还是一种“以我观之”的认识。任何外在的经验要转变为内在的认识,都必须经历主体的亲身经历,教师把零散的教学经验经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同时他们会结合教学实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头脑中设想的做法,从而使零散的教学经验逼近融合和系统化,从而实现融合的教学经验,这是教学经验形成的关键环节。但是实现这一转化的过程,需要得到学校、社会、专家等各方的支持。这个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处于“以物观之”,即对事物的认识还只是在事物本身,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还没有超越现象本身,深入本质。因此融合的教学经验,还需要通过反思、批判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结构化、系统化。这个阶段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进入了“以道观之”的层次,即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教学现象,而是有一定教学理论贯穿起来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经验才能通过表达、分享、传播转化为群体的教学经验。

三、以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出发点―改善教师培训的契机

《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到实施建议,对教师培训中漠视、忽视、无视教师教学经验提供了反思和改善的契机。

(一)更新理念

《标准》中多次提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并给予关注,在“基本理念”中谈到的“实践取向”理念,“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可见,中小学教师也是培训的重要资源。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重视教师个人成长对教师教与学的理论建构的深层影响,强调教师自身是最好的专业成长资源。由于广大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学习习惯,教师的培训不能从“零”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是培训的重要方面,是经验分享、实践反思的过程。传统的教师培训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中小学的经验,从而对教师培训的实效产生不良影响。中小学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有丰富的经验和当局者的感受。有效的教师培训应该让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全程充分介入。培训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要有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过程中尊重受训者。

(二)调整内容

《标准》在设计上,在有关教师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中,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谈到三个目标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而在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分别谈到三点:具有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看),具有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行),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悟)。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课程看作是经验是很有说服力的,它的包容量很大,几乎兼顾了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顾及了预期和非预期的经验。经验本为的课程观明确了学习者与课程的关系,突出了学习者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地位。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的经验过程,学习就不能是真正有意义的。

(三)改革方式

《标准》在提升教师自身经验中提到了一下具体的方法,如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教育经验研究、反思性教学、教育行动研究、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等。这些提升教师自身经验的方式,为教师经验总结、提升、分享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在具体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

1.在培训前重视教师已有的经验,进行培训需求调查

作为培训结构在培训之前应该对所有学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并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如果脱离了其生活和工作的丰富实践,就不可能唤醒和焕发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是教师智慧的源头和宝藏。承认教师经验的重要性,并鼓励教师在经验中学习,承认经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倡导教师不要仅仅做专家知识的消费者,还要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在知识生产中,教师的主体性逐渐凸现出来,行动空间不断增大。

2.在培训中分享与表达:日志与总结

富兰曾把教育改革的思路分为三种方式:自外而内的,内生的和自内而外。所谓自内而外的就是让学校忠实地执行由外部教育机构所设计的改革理念和方案。内生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更新过程。自内而外的方式认为校外日新一直在变化,教师的发展要跟上学校和社会的变化。我们现在的有关教师培训正从自外而内向内生和自内而外转换。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后写一些自己的教学反思,使其经验在丰富的情境中逐渐浮现出来,层层推进出来,行动和行动的结果页在完整的故事中表达出来,这样来说叙事是教师呈现和深入地理解经验的最佳方式,叙事是书写与思考经验的最佳方式。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西北师范大学要求每一个学员每天写学员日志,并进行展示和分享,同时在培训结束后每一个学员提交学员总结,这些都是促进教师经验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3.在培训后,跟进式服务。

跟进服务机制概念的本源来于“人的成长是逐渐的”,也就是经验的连续性,切记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从某种意义而言,跟进服务更能加强培训管理者和参与者的责任意识,更能促进研修教学内容内化为个体的一种能力,培训是递进性、服务机制的功效在于促进、提高、激励、增进。它即能使计划制定者的层次水平上升,也行使接受培训者生成一种良好的个人研修习惯,如果没有跟进服务,将有很多的培训内容缺失,直接导致培训效果的弱化,也将影响到研修课题的开展。气力出了,钱也花掉了,但却有遗憾,谁还会去做呢。但是这也是我国目前培训的最大问题。

参考文献:

[1]计琳.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解读新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J].上海教育,2013(7)

[2]张海钟等.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历史回顾与新颁课程标准解读[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

[3]房 慧 张九洲.成人教育中经验学习的方法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1(3).

[4]董吉贺 王俏华等. 职后培训中教师所处困境解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

篇(6)

【关键词】学习力;教师培训;新视角;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8―03

一 信息时代学习者构建学习力的理念缘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致使信息以指数形式增长,甚至被人们为“信息大爆炸”。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学习者如果见到什么就学什么,不仅对学习的效果无益,甚至对个人发展也有害。因此,学习者不仅需要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有效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调整知识结构,适应未来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那么,学习者如何具备高效学习的能力,保持学习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呢?简单地说,学习者应该具有体现如何学习的“学习力”(Learning Power)。“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1]

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佛睿斯特教授提出“学习力”概念。此后,许多国家的教育人员重视学习力研究,认为学习力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新知预见与接受机会,并将研究兴趣聚焦于学习力的基本内涵和构建方法力上。

198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郊区拉弗顿(Laverton)中学与高校研究者合作创建“促进有效学习项目”(The Project for Enhancing Effective Learning),探讨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成为见识广、能创新和更智慧的学习者。作为这个项目的参与者,英国布里斯托尔(Bristol)大学教授克莱斯顿(G.Claxton)认为,学习力是学习者参与任何特定的学习机会表现出的素质,每个学习者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更好的学习力;并提出“构建学习力”(Building Learning Power)的理念,以帮助学习者学会有效学习。2002年,克莱斯顿参与领导了“有效终身学习编目”(Eff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项目,在专著《构建学习力:让年轻人成为更好的学习者》中阐述了构建学习力的方法。

2002年,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大学教授迈克杰屈克(B.J.McGettrick)参照分子的DNA结构模型,提出学习的双螺旋结构,认为学习是两条学习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其中一条链反映了学习的意愿问题,包括学习的态度、价值观、情感、意向和动机等方面;而另一条链则反映了学习试图达成的结果,包括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理解等方面。“两条学习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增进学习者的学习能力。”[2]

2002年,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认为:“组成学习力的诸多要素因其作用机制不同而分别属于推动学习行为的基础性力量、间接性力量和直接性力量,从而构成学习力的原发层面、内化层面和外化层面等三个层面”[3]。原发层面包括学习的意志、兴趣、动机和毅力等,内化层面包括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考力等,外化层面则包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力、适应力和创新力等。

概括而言,构建学习力的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个阶段。基础理论阶段的研究重点是阐释学习力的内涵与要素等内容;实践应用阶段则致力于将学习力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主要探讨如何构建学习力。

二 教师培训需要构建学习力的原因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学习力逐渐成为较为前沿的管理培训理论,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并逐渐超越企业领域而传播到教育培训领域。在教师培训中,构建教师学习力,有助于改善教师培训的效果,提高教师有效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型教师的形成。

首先,构建学习力,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目前的教师培训,“时间紧、内容多,大密度的灌输使教师一时难于理解,加之没有时间及时消化和巩固,从而造成培训内容‘半生不熟’,引发教师‘消化不良症’等问题”[4],培训有效性尚待提高。在培训中构建学习力,有助于改善教师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促进培训不断增值,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其次,构建学习力,有助于提高受训教师学习认知的水平。目前的教师培训可能“会出现‘前进一步,后退两步’的现象,即接受了新思想、新态度或新做法,转而又想回到从前的确定状态中去”[5]。从效果上看,“如果培训对象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培训者课讲得再精彩、内容再多、手段再先进也是无效的”[6]。在培训中构建学习力,有助于教师审视和分析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学习认知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和教学方式转变。

再次,构建学习力,有助于教师将培训所得理论和已有教学经验联系起来。“现在的培训往往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所要求的‘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背道而驰。”[7]在培训中构建学习力,有助于教师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并根据教学需要和个人兴趣,整理、升华教学经验,将培训所得理论与已有教学经验的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学理论的能力。

最后,构建学习力,有助于促进受训教师终身发展。教师的终身发展需求是离不开有效的终身学习。教师在终身学习中能够懂得如何学习尤为重要。在培训中构建学习力,有助于促进教师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行为;拓展学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有效学习和促进专业发展。

三 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力的基本内涵

学习力是复杂的综合概念,涉及到学习者的性格、经验、社会关系和态度信仰等诸多方面,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新知的预见与接受。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威廉•柯比认为:学习力是所有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力”相互凝聚形成的混合处置;学习者的学习力是可以发展的,能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构建。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克莱斯顿教授则认为,学习力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与行为变化等方面,引导学习者既要乐于学习,寓学于乐,又要善于学习,具有预见性和创造力。为此,“构建学习力就是要发展学习者的学习心智,使学习者实现顺应力(Resilient/ Resilience)、策应力(Resourceful/ Resourcefulness)、反省力(Reflective/ Reflection)和互惠力(Reciprocal/ Relationships)四个方面的变化”[8]。

1 顺应力指学习者面对无序和混乱的外部世界,能够保持耐性,具有专注精神,能够抗拒来自内在的或外在的干扰。

2 策应力指学习者熟知信息表征的不同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征作为方法或策略,去解决学习问题。

3 反省力指学习者理解学习的作用,完善学习规划,做到松弛有度、劳逸结合,并能够理解学习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4 互惠力指学习者能够以有效的和负责任的方式建立学习关系。既能够汲取他人的学习成果,也能够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还能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提高协作的时效性。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创新中心主任柯妮卡(R.D.Crick)博士认为,在学习双螺旋结构中,学习力是促进学习意愿与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它与学习者的思想、情感、需求和行为有关,并可以通过行动反映出来。她经过调查分析近6000多名学习者的状况,归纳了影响学习力的七个基本方面[9]。

1 变化中学习(Changing and Learning) 有效学习的学习者应该发现外界的变化,并能够建立不断学习的意识,以适应这种变化。缺少了这种能力,学习者则会受制于外界的变化,并学习效能较低。

2 关键好奇心(Critical Curiosity) 有效学习的学习者具有善于提问的能力,能够透过表面现象,形成自己的结论。他们更乐于面对挑战,较少不加判断地接受新知识。缺少了这种能力,学习者则往往会变得被动,容易不假思索地接受信息。

3 意义形成(Meaning Making) 有效学习的学习者常常会将所学新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来促进新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而学习效能较低的学习者往往孤立地理解新知识,更加关注外界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评价,却很少关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对自己的效用。

4 创造性(Creativity) 有效学习的学习者常常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懂得创新思维,能够新的方式理解事物。缺少了这种能力,学习者更愿意学习那些具有明确答案的知识,而创新思考不足。

5 学习互惠(Learning Relationships) 有效学习的学习者不仅懂得处理好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知道如何向别人学习,如何与别人共同学习,如何帮助别人学习,而且善于独立学习,并能够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支持个人的学习。而低效能的学习者或者过分依赖别人,或者则完全依靠自己,不懂得学习中的互惠与分享。

6 策略意识(Strategic Awareness) 有效学习的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资源,参与不同的任务;并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反之,缺乏策略意识的学习者则学习中可能没有规划性,会更加聚焦问题的结果,而不关注结果的形成过程。

7 顺应力(Resilience) 它将帮助学习者在遇到无序、未知和失败时,能够保持不屈精神,并快速地恢复起来,以适应外在变化,而不是遇到困难立即退却,心灰意冷,甚至陷入难于自拔的境地。

具体到教师培训,教师既需要构建学习力,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又要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力,既要为帮助教师构建学习力积累经验,又要为教师如何帮助学习者构建学习力奠定基础。

四 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力的方法步骤

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力,既要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特色,又要满足学生培养的实践性需求。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力必须和教师教学需要相一致,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设计构建学习力的培训活动,体现对学科教学的有效支持。为此,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力,必须形成学习共同体,而非单个教师;必须为现实教学做准备,而非仅仅在培训活动中。要从教师的教学场景出发,做到既紧密联系教学的实际需要,又关注了学科知识的综合,以期增强教师对构建学习力的认同感,提升教学中应用学习力的意识。

对于教师培训中如何构建学习力,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范式可以应用。国外构建学习力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提供参考借鉴。其中,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有效终身学习编目”项目提出了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提升学习力的七个方法,即创造健康的学习关系、开展对话学习、示范学习榜样、反思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提供学习挑战和创设学习环境。英国切斯特大学琳达博士(Linda Rush)总结了教学人员课堂上构建学习力的策略和语言,形成了解释、组合、评价和示范的四个方法步骤。于是,在总结国外构建学习力的步骤方法基础上,根据教师培训的特点和需要,可以提出教师培训构建学习力的方法步骤。

1 阐释学习力内容。(1)为教师提供学习力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构架的信息;(2)与教师讨论如何构建学习力,让教师获悉培训活动的原则和方式;(3)定期提醒和激励教师,关注学习力的具体方面;(4)引入批判性反思和个性化定制,指导教师构建自身学习力的方法。

2 组合教学资源。选择活动和布置环境,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加强提升学习力的训练。(1)选择活动方式,加强培训内容和构建学习力的联系;(2)帮助教师调整和把握自身的学习目标,并采用自我评价方式,检测学习效果;(3)与教师合作,明确培训活动背后隐含的学习力期望;(4)组合培训资源,创建培训环境,支持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学习力。

3 评论学习效果。通过正式对话和非正式评价来传递学习力构建效果的信息。首先,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提出需探索的问题,推动教师在构建学习力上不断前进;其次,鼓励教师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评论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再次,提供书面或口头反馈,激励教师在学习上进一步反思改善;最后,记录下教师前后阶段构建学习力过程中的进步。

4 选择学习示范。示范的内容包括:教师应对别人突发好奇提问的反应;演示他们学习的各种活动,比如草拟和反思等;鼓励他们探究其他教师带的有某些不确定性问题;表现乐学的态度,能够自信地与其他教师分享过去和现在的学习努力。

在信息时代,教师不仅需要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有效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以适应未来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力,可以提高教师学习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能够从新的视角改善教师培训效果。因此,围绕构建学习力展开培训活动,无论对于改善教师培训的效果,还是对于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都是大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张声雄..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 B.J.McGettrick. Emerging conceptions of scholarshipservice and teaching[M].Toronto: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2002.

[3] 高志敏.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力构架研究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25-29.

[4] 严卫林.课改中教师培训的“五大顽症”[J].中国教育学刊,2007,(4):52-53.

[5] 曲中林.教师培训的依附性及其消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7,(9)B:11-14.

[6] 黄侨明.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19-20.

[7] 王彦才.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5,(8):31-3.

篇(7)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理念;培训方法;总结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8-01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是承担中小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体,作为一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研究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当地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本文以作者多年的继续教育培训经验和深入实际对参加培训教师的了解和研究,就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谈点自已的观点和方法以期和大家共勉。

1.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理念

1.1 要树立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培训者必须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了解他们现实的需求,更要了解他们潜在的需要,还要去研究他们发展的需求,在培训的内容、模式上,应该尊重培训对象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培训对象的基础上来确定培训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转变培训理念就要求培训者要尊重培训对象的现状和需求,按需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1.2 要树立培训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的理念。教师培训,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研究、需要探讨。这就要求培训者首先要是一个学习者。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角色,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成果,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学习者,才能做好培训者。同时培训者还是一个研究者和合作者。培训者必须要研究教学、研究培训,要与团队合作与培训对象合作,才能提高培训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其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培训质量。

1.3 要树立培训对象是重要培训资源的理念。培训者在培训时不仅要开发文本、环境和社会资源,同时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样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特别注重开发生成性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要转变将培训对象仅仅作为是被动的接受者的传统观念,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资源的提供者,要尊重他们的创造,尊重他们的经验,注意在培训中互动和交流时生成资源的捕捉和开发。

2.培训内容的设立要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2.1 设置培训内容时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结果要进行分析,要从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要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他们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

2.2 培训内容设置的现实性。通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应在下述几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教师理论基础,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学习,让教师们把握新课程的原则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为老师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展示课,启发和引领教师去适应和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和成果应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培训时要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培训者在进行培训时要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

3.1 反思性教学法。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凭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在教师培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把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融会贯通,反思重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2 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过程的记录与再现、反思与探讨。培训中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案例让教师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分析,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审视教育实践,在真实背景和个人体验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者在分析教学案例时,不仅要从案例中指出理论要素,从经验上升为理论,更要从案例研究过程中使受培训者得到实践性知识,得到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启示。

3.3 问题切入法。从培训对象本身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培训目标,就某一带共性的问题由培训者列出专题,在进行讲座的前提下,将问题作为深入进行研讨的专题,让培训对象共同参与,这种研讨有利于激活培训对象潜能,促进提高培训对象总结反思能力,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要做好培训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