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科级干部培训个人总结

科级干部培训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3 08:20: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级干部培训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科级干部培训个人总结

篇(1)

大家下午好!

作为**县第一期乡科级干部培训班学员的代表,下面,我就这次培训学习的三个感受和三个体会,做一个汇报发言。

感受一:缘分。

感受二:幸运。

第一天的开班典礼上,**亲自到会,与我们全体学员面对面。他既讲意义,又提要求,更教方法,使我们明确了这期乡科级干部培训班的重大意义,把握了目标要求,更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在学习讨论**开班典礼讲话时,许多学员反映,听到**讲“县委决定从现在起到明年上半年,要对全县科级干部全部培训一遍”时,大家都为之一振?因为大家都心里清楚,能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能不能把**全面建成“花木名县,生态美县,旅游强县,工业大县,宜居花城”,决定性的因素是干部?是一大批眼界开阔,胸怀宽广,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干部。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县委下大力气抓干部培训,真正是抓住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牛鼻子”。能成为全县科级干部培训的第一期学员,是我们荣誉和自豪。

感受三:真学。

我们每个人静心学习,深入思考,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强大动力。没有人用学习“装点门面”,而是自愿学,比勤学,赛真学,求深学,讲善学。课上,大家专心听,用心记;课下,大家反复交流,相互探讨;论坛上,大家踊跃发言,努力用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晚会上,大家歌舞戏曲热情洋溢,尽力用各自的才艺换来快乐共享;练拓展,大家团队合作,战胜挑战的同时超越自我。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全部热情贡献给了这个和谐的集体;每一天,都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了这次求知的历程。

应该说,第一期乡科级干部培训班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格的组织纪律,规范有序的团队表现,赢得了组织部领导和党校老师们的肯定,为第一期乡科级干部培训班争得了荣誉,也为以后的乡科级干部培训班树立了“标尺”。

7天学习培训一晃过去了。值此总结培训历程,盘点学习收获,筹划下步工作之际,作为培训班里的一名代表,我也有三点体会。

体会一是:自豪,有魅力了!

提高了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一定会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岗位提高人格魅力,增强影响力,对周围群众的行为方式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体会二是:

自信,有能力了!作为乡科级干部,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没有较宽的知识面,不了解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就把握不住工作的方向性和关键点。何志伟教授用他 讲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程宝山教授用他不着一字的幽默风格讲授的《市场经济法制若干问题》,肖占中教授用他军中将官的爽快义气讲授的《中国周边安全热点评析》,张传玺教授用他熟中生巧的提炼归纳讲授的《领导科学与艺术》,张敬民教授逻辑论证层层剖析解读的《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等,在我们面前推开了一扇扇开眼界的大门,丰富我们在政治,经济,法制,军事以及领导艺术,先进典型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引领我们走上强化能力之路。一定会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我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从而提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

体会三是:健康,有活力了!

对常年忙碌在工作岗位的乡科级干部而言,生理和心理健康是良好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这次培训班把乡科级干部生理和心理健康建设纳入培训学习内容,通过申临渊专家充满关切的《健康知识讲座》和充满挑战的野外拓展训练,加强对我们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大家的心理调适能力,抗压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促使每个学员发挥潜能,激发出浑身朝气和工作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催生出我们积极的心态,快半拍的行动,创新性的思路,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开创我们**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三大创业工程和平安建设的新局面。

第一期培训班能这么圆满成功,我们每个学员能有这么多收获,我们该感谢的人很多。在此我特别向给予我们这次培训机会的组织部**等领导,特别向给予我们精彩讲座的各位专家教授,特别向给予我们关爱和照顾的张校长等党校老师表示由衷地感谢!

祝愿**县第一期乡科级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回到岗位后身体更健康,工作更顺心!祝愿**县乡科级干部培训班一届比一届更圆满成功,更成果丰硕!

篇(2)

关键词 职业发展 人才培养 管理实践

一、人才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挖掘开发和培养公司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持。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人才理念,尊重并重视每一名员工,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对员工进行准确的工作分析和定岗定编设计,尽量做到“专业对口、人岗匹配”,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平台。立足岗位说明书,着力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人才队伍分级分层培养,并逐步建立起地市公司、县市公司(直属单位)、站所(班组)以及员工个人等多层级共同推进的联动机制。为每一位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努力让企业成为员工展示才华的舞台、事业腾飞的平台、幸福生活的后台。

二、人才管理的目标和培养

(一)人才管理的目标

通过对人才队伍进行梯级分类,划分为新进员工、经验员工、班组长、中层干部,针对员工在职业发展路径上的转型和能力发展需求,公司结合白鹭书院的渊源制定了人才培养“白鹭计划”,将白鹭的成长过程运用到公司人才队伍发展培养过程当中,以期打造出一条公司人才队伍职业发展的成长通道。

与人才队伍梯级划分相对应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白鹭・破壳计划(新进员工)、白鹭・助跑计划(经验员工)、白鹭・展翅计划(班组长和主管)及白鹭・翱翔计划(中层干部)。其中新入职员工主要包含校招新进大学生以及入职三年之内的员工,经验型员工指的是工作经验在五年及以上的老员工,班组长是指公司各专业班组长和科室部门主管,中层干部主要指的是副科级以上及后备干部。建立新进员工、经验员工、班组长、中层干部四层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择取不同的方式、手段进行复合式培养,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学习成才,通过职业发展路径进行分层培养,希望进一步提升员工知识和能力层级,建设一支适应公司发展和生产管理需求的人才队伍。

(二)人才的培养

1.“育人”――人才培养的计划。第一,白鹭・破壳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三年培养计划,可以促进新员工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并进而成为“国电人”的转变,帮助新员工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利用五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的具备Ⅱ级职业能力的员工。同时通过“师带徒”实行小考不断,一年一大考,记录档案,实现合格出师、优秀出师。第二,白鹭・助跑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工龄五年以上,有一定工作经验、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员工进行培养,助力经验型员工的提升,加强经验型员工对自身角色转型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基层管理者和有经验的员工提升在“管人”和“理事”两个方面的基本意识和基础能力,使他们在通过培养后更加胜任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对员工培训进行积分制,同时采用在线学习、课堂学习和在岗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用五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具备Ⅲ级职业能力的技术能手,提高此类员工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第三,白鹭・展翅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技术过硬、有一定管理能力、有发展潜能的班组长和主管进行全面培养,利用五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些管理先进、技术精湛的班组长,通过开展技术交流、一对一定向培养、挂职交流锻炼、岗位竞聘等活动,使这类班组长取得更高一级的学历和职称,一部分向工匠大师方向培养,一部分作为后备科级干部的苗子培养。第四,白鹭・翱翔计划:该计划旨在对专业突出、管理优秀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后备领导干部进行定向培养,利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技术领军型人才或领导后备人才,使这类干部中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进一步加大。采取工作坊、专家讲座、体验拓展等多样形式,通过公司领导班子级干部一对一参与培训,使该项目成为导入理念、统一思想、触发改进的管理平台,让更多中层干部取得中、高级职称。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各层级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绩优秀的梯形人才队伍,为公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育人”――人才培养的实施。第一,新进大学生“种子”计划。一是入职培训。全面推行新员工三级培训制度,即国网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4个月),主要涉及企业文化和各主营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等知识;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班(1周),突出电力企业安全知识、规章制度、团队精神等知识;基层单位跟班见习培训(1个季度),了解岗位职责和专业工作流程,让新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新员工通过参加三级培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考核,为新进大学生由“校园人”向“职场人”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导师制度。实行“拜双师”。深入开展师带徒活动,狠抓五个环节,即建立师傅人才库、精心组织传帮带、推动基地建设、强化师带徒考评、落实师傅待遇。制定指导手册,规范师带徒活动;活动范围从生产岗位延伸至管理岗位;加强“师带徒”力度,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广泛开展“师带徒”擂台赛,认真开展活动考评考核总结和奖惩。三是动态管理。实施“1+2”职业生涯动态管理,通过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让新员工入公司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调动新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入职第一年,主要以了解基本生产流程为主,由公司统一组织安排新进大学生到变电运行、变电检修、输配电线路、电力营销等主要岗位(班组)进行多专业、多班组的交叉轮岗实习。四是实战训练。坚持“一个项目带出一批人才”的理念,以某一电网工程建设项目为培训时间,按照人才培养需求,选拔组织相关专业青年员工全程参与项目建设,为其指定师傅,定期考核,让受训者及时掌握施工流程,熟悉设备结构和安装调试技能,通过在工程项目中“摸爬滚打”,提高其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五是岗位练兵。坚持“培训全员覆盖、随机抽取参赛”。成立专业工作小组,参与岗位练兵方案的制定、实施,督导考核、总结推广等工作,并为员工学习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推行(个人、班组、县公司和市公司)“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员工个人通过网络大学、专业书籍进行自学;班组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培训工作,检验员工自学效果;市、县公司组织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检验现场培训成效;市公司选取人员,参加上级单位技能竞赛活动。将竞赛调考中获奖、生产管理中创新、工作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作为“种子”加以培养。第二,干部队伍的“幼苗”计划。一是定向培养。建立定向培养制度,即选定一定数量的经验员工、班组长和科级后备干部按“幼苗”进行培育,针对每个人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择优提拔优秀员工、班组长、后备干部,到关键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历练他们的工作能力,形成各岗位、各部门在年龄、学历上的梯形干部队伍。并且,每年选调县公司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公司挂职锻炼,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优先推荐作为后备干部,加入公司人才储备库。二是岗位轮换。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着力培养复合型班组长及管理人才,将在关键岗位任职五年及以上的主要负责人和后备干部实施轮岗,副科级后备干部每人按四至五年轮岗一次,科级后备干部每人按三至四年轮岗一次,以实现横向优化调整,让干部队伍对各工作之间的依存性和整个单位的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公司不定期开展人力、财务、基建、物资等专业关键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工作。各单位内部进行为期1至2年的岗位轮换,变电运行班组长与电气试验班组长之间,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班组长之间、继电保护班长与生产管理岗位之间进行合理轮岗,既注重工作的整体衔接,也注重岗位技能的整体转换。三是培训交流。重点开展班组长和科级干部前沿技术培训,培训特高压知识、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的创新元素及优势、电网与IT行业的有机融合等知识。组织所有班组长和科级干部参加管理技能培训班,培训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团队合作、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等知识。选派有培养前途的科级干部参加省公司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制定公司班组长和科级干部的交流规定,通过在不同岗位上工作,不仅可以丰富工作阅历,还可以大局意识促进电网安全生产流程优化。第三,“育人”――人才培养的跟进。一是人才培养评估。每年年终会对上一年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评估,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为当年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二是培训结果反馈。组织送培时,由培训班主办部门即时将参培人员培训课程、学员应知应会内容、培训期间的培训纪律和成绩,在培训结束之际向送培单位作全面反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培训内容是否得到有效转化、学以致用,进行不定期的抽检测试。将人才培养与绩效挂钩,定期追踪,及时纠偏。

(作者单位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少荣.企业人才分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篇(3)

全市组织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动员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深入学习会议精神,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结合部机关年轻同志较多、能力素质亟待提高的实际,围绕“能力建设年”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使组织部门的表率作用更突出、组工干部的模范作用更明显。现将我县“能力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周密制定方案,深入动员部署。20*年1月6日召开了全县组工干部参加的“学习提高年”动员会议,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部署安排。组织组工干部制定学习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加深对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重要意义的理解。通过深入动员,重点引导组工干部树立三种全新理念:一是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树立“我要学习”的理念。组工干部肩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历史重任,学习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必须牢固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二是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能力素质要靠学习来支撑,开展工作要靠学习来指导,工作亮点要靠学习来培育。组工干部必须牢固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理论创新中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三是破除“工学矛盾”的旧观念,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干好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注重学习,工作就会有新思路、新举措,就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反之,势必造成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就会贻误工作,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必须牢固确立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自觉摒弃把学习当作负担的片面认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学习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强化学习。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效果。围绕“抓学习、强素质、促创新、提能力、比贡献”这一主线,通过系统、认真地学习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全面推进组织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以基础工作求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为载体促创新。坚持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能力建设的重点,把创新成果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尺度。一是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每名组工干部要总结和介绍2个以上创新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并找出几个因循规蹈矩影响工作的典型事例,认真剖析,提高对组织工作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深入开展组织工作“亮点”工程。各室、中心围绕岗位职责,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宣传新典型,使工作更有特色,亮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

以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提能力。一是强化干部培训。分批次抽调组工干部参加全县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有针对性地提高组工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环境、当代科技前沿动态、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等知识为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宽组工干部的知识面。二是开展组工干部基本功竞赛。在全县组工干部中进行基本业务技能比武,开展写作、演讲、微机操作等单项竞赛,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的基本办公技能和一些实用技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水平。三是实行“业务论坛主讲人”活动。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各室、中心负责人根据室(中心)的工作实际,预先选定讲课内容,认真准备讲课材料,以主讲者的身份为其他干部讲解学习内容,回答疑难问题。通过讲课的形式,提高组工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让每名组工干部都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围绕“公道正派”这一主题,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和比觉悟、比干劲、比修养”活动。组织广大组工干部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等实用知识和一些先模人物的事迹,通过考试、演讲、辩论和征文比赛等形式,提高组工干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篇(4)

一、当前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求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教育培训需求,发现和破解困扰基层教育培训工作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2009年初,新北分局在全体干部中进行了系统调研,分局机关及4个工商所分发调查问卷86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90.7%。在回收的78份问卷中,40岁以上的有44人,占总人数一半以上;本科学历46人,比例为59%;在职务级别方面,科员68人,科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1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需求。

(一)“工学矛盾”需要化解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虽然是多项选择,但在给出的8个选项中,“工学矛盾突出”仍以71票高居榜首。按照对调查者的分析,虽然职务级别、年龄层次、文化层次都不完全相同,但显然“工学矛盾”应该是大多数人选择的问题。由此可知,基层干部对培训有强烈的需求和较高的兴趣,并且普遍认为通过培训对提高知识和工作能力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工学矛盾,导致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大多数人认为现有的培训模式需要调整创新。

(二)培训实效需要提升

对曾经参加过的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35.9%的人认为较好,6.4%的人认为很好,46.2%的人认为一般,8.8%的人认为不好,另有-2.6%的人认为非常不好。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设计缺乏弹性。传统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干部自身情况的差异,在设置之初没有充分征求干部意见建议,在培训环节,干部也没有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二是教育模式机械单一。培训往往是以会议的形式出现,参训人员正襟危坐,教学双方缺少充分交流。三是培训层级过多。传统基层培训采取县级局,商所(科室)一一般干部的三层构架,容易导致培训内容在层层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和遗漏。

(三)培训制度需要健全

一是要求建立需求分析机制。现在所实行的公务员培训主要是靠培训的主管机构制订计划、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受训人员服从计划的管理模式,单位对培训需求掌握不够准确。在调查中,55.1%的干部选择了“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这成为目前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二是要求建立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机制。监督执行力度的不足,制定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并没有真正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指标也并没有完全完成。三是要求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在调查中,39.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没有和奖励、晋升联系,激励不够”。

(四)培训绩效评估需要强化

目前的评估模式,一般是在培训结束后,以报告的形式对培训进行总结。培训结果缺乏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在数量和效果两方面都无法衡量和检验,更无法与晋升、加薪、定级相结合。有14.1%的调查者认为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

二、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致力于围绕干部的实际需求,解决培训时间安排、课程设置、载体选择、层级架构、人才发展规划、成效评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提升基层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关注解决工学矛盾、优化课程设计的需求,推出“自助式培训”

分局打破了以往教育培训“大而全”的单一思路,效仿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推出了“自助式培训”模式,把全年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干部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对某个岗位来讲是“必修”的课程,对其他岗位可以“选修”,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必修课的设置上,也讲求层次丰富、知识多元,设置了“公共必修课”和“岗位必修课”两类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为全局干部必须参与的课程,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教授讲学,并需通过相应考试,取得“结业证书”,主要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岗位必修课为岗位应知应会部分,着重于温故知新,提升既有岗位技能。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将文体活动也列入选修内容,使课程设置更活泼多样,增强了课程的亲和力。

(二)关注强化培训实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推出“啄木鸟”工商沙龙

创新推出工商沙龙这一互动式培训机制,在沙龙上采取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景模拟、正反方辩论、模拟法庭、历史教育等多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受到干部广泛欢迎。分局把工商沙龙明确列为岗位选修课程,以沙龙活动和正规课堂讲学1:1的比例组织开展培训。沙龙活动的常规模式为:设置一名主持人(培训导师)和若干个召集人,提前公布讨论学习课题,干部可依兴趣自由参加,由主持人引导大家在讨论中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形成较为一致或系统的见解。

(三)关注减少培训层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需求,构建“扁平式”培训框架

分局减少了培训的层级,推出“基层流动培训站”,为基层统一配置多媒体教学光盘,把全国工商系统的专家“请”到基层;统一编制培训PDT系列教材,在基层遴选培训专员进行PPT的演示和讲解,为干部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另外,分局正在准备导人一对多网络在线视频培训模式,使基层干部“足不出户”,也能实时接受培训。

(四)关注干部自身发展成长的需求,推出“人力资源开发档案”

分局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高度,重新审视、构架基层培训工作,从每个干部的职业规划、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每个干部设置人力资源开发档案,把干部的学历背景、履职经历、培训经历和培训计划、学习建议有机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干部能力提升、个人成长。目前,分局已经着手对全局81名干部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档案”,对每个干部的知识水平、岗位技能进行系统评估。这项评估不仅有利于向干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帮助干部适岗适能,也有利于领导及时了解当前全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选贤任能,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

(五)关注强化培训质量的评估考核需求,推出“学分制管理”

分局导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模式,干部必须修满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一定的学分,学分不达标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需要重修和补考,补考不达标的,年度公务员考核不得评定称职以上等次。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量和质两方面都得到了真实检验。部门负责人还需要对每个干部的年度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提出来年学习的意见建议,突出学习的持续性和递进性。

(六)关注终身学习、长效培训需求,推出“局长荐书”

局长带头读书、荐书,营造“好学求进”的团队学习氛围,使学习从日常工作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是实现培训长效化的现实途径。从2010年3月开始,分局坚持每个月向干部推荐几本新书、好书,使局长荐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自觉性明显提升。

三、构建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分局的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已初步建立,并日益显现出在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和岗位技能,帮助干部成长方面的积极成效。

(一)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培训格局

通过构建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加强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与新“三定”方案、基层工商职能转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二)推进了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

紧紧围绕打造“忠诚、勤廉、效能、和谐”干部队伍目标,拓宽培训思路,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立足于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分局的“啄木鸟”工商沙龙已经举办了11期专题研讨式培训活动,获得常州市法制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系统推广。

(三)推进了学习型干部、学习型机关建设

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带动和促进整个团队的学习,推动了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机关的建设。

四、创新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

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从教育学、管理学的科学角度不断审视、改进,更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

(一)要从关注“学”向关注“教”延伸

以往所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方面,对于“教”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判解决,最终实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一方面要围绕“谁来教”,尝试建立“需求导向型师资库”。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由高层次、多学科师资组成的师资库。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选聘系统内外干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政府工作人员、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作为师资库,实行开放式、滚动式管理。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得怎么样”,建立星级课程评定制度。每年对培训课程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水平、培训效果等方面。对培训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分局组织开展的培训课程评定“星级”,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评定一批“五星”级课程,以提升培训课程的质量和培训效果。

(二)要从关注“知”向关注“行”递进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时,应该分为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面。首先是反应。培训中的愉快和培训后表现出的积极参与性都能体现参训者满意度。其次是学习。对其进行培训前后的测试比较,就可以了解参训者是否获得了进步。再次是行为。行为的变化体现了培训的直接效果。如果参训者积极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培训的内容,培训就是成功的。最后是结果。通过看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来检测培训效果。需求导向型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估,也要逐步从对反应和学习的评估向对行为和结果的评估转变。

篇(5)

在很多人看来,培训比起学历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但是不是培训就没有实际价值和可拓展的空间了呢?其实,培训就像一张短途车票,

所以,在我看来,培训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近期目标,解决“战术”问题;另一个目标是在思想、观念和方法上解决“战略”问题。送一个员工去培训,并不是说他(她)回来就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因为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老师的讲座不仅要提供给我们品尝的红烧鱼,解一时之饥,还要奉献给我们的养渔之法,脱贫穷之经。

就培训论培训,我想站在青年职工的角度,结合培训课程上和生活中的几个事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事例一:霍彦立《制度决定经济绩效》讲座中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我们应将竞争看成是一个公正的和自然均等的原则,应称赞竞争是挫败利己主义的力量。竞争与个人主义利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既遏制个人主义的贪婪又刺激人们去劳动,我们应该赞美竞争,把她看作是上帝对人类公正关怀的最明显表示。

启示: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面对制度的不完善我们将如何看待得失成败呢?我觉得年轻干部首先应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无论面对的是好的制度还是一些不尽完善合理的制度,都应树立公平竞争的信心,脚踏实地,不怨天尤人,要追求但不苛求,用我们的实力证明自己。

我们要想一想,对当前一些制度政策的质疑,是否就是自私狭隘思想的本能反映呢?在没有科学论证、对比的条件下,去否定或肯定对吗?任何制度都不可能一推出就是很完善的,也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与其花费心思在寻找制度的缺陷中怨天尤人,不如在正视现实中勇敢地树立竞争的勇气。

事例二:交流中大家慷慨激昂,各抒己见,深受启发。例如对当前xxxxx职能地位、困惑与思考的讨论等,既学到了兄弟单位前辈们的好经验和做法,也感受到大家对xxxx的关心和热爱。

启示: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交流什么呢?今天我们看到的问题,暂时不能解决,并不代表永远不能解决。在我们的能力范围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解决不了的又是什么原因呢?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办法,而不是引导大家愤世疾俗。

xxxx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所以不能从自我权利得失的角度看问题。而应该站在xxxx对社会贡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是xxxx的分支机构的一员,我们必须严格按照xx政策的要求去做,可能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怎么办呢?那就是在政策弹性范围内寻求最佳解决办法,用平和的心态来看政策给我们带来的损益。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会有一部分人获益,另一部分人就未必受益。既然是这样,就应该仔细分析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政策缺陷,而是想办法寻求次优。

在学习讨论中,面对各位前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我不敢班门弄斧,只谈点自己的工作感受。2007年我有幸通过一轮一轮的笔试面试加入到xxxx这个大集体,很快适应了工作岗位,但是,我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并不满意。我也相信,包括所有科班出身的青年职工,都具备工具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各自工作岗位的要求,但是我们却很难深入地思考,从而挖掘出工作中的“亮点”,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引人深思,事实上,学院派的我们并不懂得如何去学习和交流。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部门负责人、科内同事的工作方法;在拟写信息调研时,有新的想法和思路,可以大胆的和领导探讨等等,可以说如小到如何整理文件资料这些方面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关键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在意,没有动脑筋去思考与总结,没有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比如培训中开展了一次工作交流会,让来自系统各地的基层员工介绍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很多中支都做了交流,我认为我们xx在某些方面甚至做得更突出,可我就无法在兄弟xx的同事面前展示,这是为什么呢? 论理论知识,论创新想法,都可以肯定的回答,有!但缺乏的是将自己的思想交流出来并付诸于实践的勇气。过去,我们青年职工并不善于把握住一次次的交流机会,因次也失去了绝佳的成长锻炼机会。这一点应值得我们重视。

事例三:一台空调两个房间公用;旅店老板自己住在楼梯间;家电下乡的问题。

启示:这几个经济现象在培训之前我们

都知道,也都看到了。但是,我们作为接受了国民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未来单位的“骨干”力量,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平凡的事例中,看到金融形势的曲线,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金融政策、经济制度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什么对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视而不见?为什么不能把国家有关政策和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信息调研?我觉得,这些问题特别值得我们青年职工的思考。不仅要品尝“鱼”味的鲜美,更重要的是学会捕鱼(渔)术,激活潜藏在大脑中的“点金术”。萌生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增强创新思维的紧迫感。一个优秀的人才,就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用头脑去思考,挖掘潜藏在体内的潜能。只有对“习惯”提出挑战,对“传统”提出改革,对“权威”提出质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会用脑思考,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虚度青春年华,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以积极质疑的态度对待,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给未来的工作补充能量。

事例四:xx班的学员主动到科级干部班上课;部分xx的同志在老师下课后,找到老师和他一起探讨xxx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

启示:这个事例涉及的其实就是一个“工作主动性”的问题,只有积极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的人,才体会得到工作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我觉得做工作从主动性程度上来看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便能自觉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第二个层次是领导安排后,才去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领导不安排就不会想到去做;第三个层次是领导安排任务后,多次督促,迫于形势才去做;第四个层次是领导安排任务后,批评警告后才去做。

怎么才做得到主动工作呢?我觉得:

一是要正确理解领导的要求。千万不要总是认为领导的要求高,太离谱、苛刻;或者认为领导是和自己过不去,就破罐子破摔。面对领导的高要求,对我们年轻职工来说,既是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又是一次自我挑战和提高的途径。

二是要自己给自己设定好标准和时间。当领导安排工作并没有要求完成的标准和时间,我们该如何把握?领导没有具体要求不能成为就可以拖延办理的理由。要时刻谨记,给自己设定一个高一些的标准和早一点的时间并尽量养成习惯,就能把自己所学所知转化为工作能力,长此以往总会做出好的工作业绩。

三是要做好份外的工作。每一个领导都欣赏积极主动、勇挑重担的员工。领导把不是职责范围的事交给我们,证明领导相信我们,在有意识的培养锻炼我们,也是对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考验,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