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03:25: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引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当代大学生要有时代精神,要求和国家社会的需要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到祖国和社会最需要你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圣神使命。我立志:积极进取,拼搏奋进,努力学习,锻炼自我,立志成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社会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献身家乡的教育事业,回报家乡,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二、正文
二、自我分析
结合大赛指定的人才测评报告以及xx等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1、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我的动力测试报告中,成功愿望,影响愿望和人际交往得分较高。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首先,这是我小时后就萌发的理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次,我喜欢与最富有活力和朝气的学生们朝夕相处;最后,我希望以我的知识学识改变学生们的命运,以我的关心、呵护引导我的学生茁壮健康成长。把我的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挖掘出他们最大的潜力。
2、职业能力--能够干什么;
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我不仅通过几年的系统完备的专业课知识学习和教育理论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提升了自己的从教技能,而且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使得自己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期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阅读了大量文学类和其他人文社科类的书籍,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加深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这些都为我今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个人特质--适合干什么;
我性格特征,热情、有好、外向,富于同情心和爱心,具有很强的目标和使命感,做事认真、负责、执着、投入,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职业全身心投入,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很高的激情!因此我适合从事教师这份职业,我相信我会做到:对于教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讲效率;对于学生,我会关心,呵护,勉励!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职业价值观是奉献,我最看重奉献,因为从事教师行业本身就意味着奉献,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奉献你的知识学识,奉献你的爱心关心。作为教师,奉献是第一位的,因为教师的价值就是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5、胜任能力--优劣势是什么。
我的优势能力
我的弱势能力
责任感强,做事认真负责,富于同情心和爱心;
大学几年的学习,具备了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从教技能。
缺乏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经验还有所缺乏;
缺乏长期的知识和技能积累过程,知识储备和从教技能有待提高。
三、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以及通过xx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我的家乡是··&middo
t;·,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贫寒,大学几年的学习已使家里背弃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方面家里急需我出来工作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很急切的想用自己的学识回报生我养我的故乡。早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
关键词:职业规划 高校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96-01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未来发展确立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目标,设计职业路径,制定学习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潜能、特长、缺陷和经验等各种基本特征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恰当地选择与自身能力、兴趣、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社会生存空间及发展方向。职业规划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规划主观意识模糊,依赖性强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学生中仅露12%人了了解自己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占16%。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等。
在现实的职业规划过程中,在关系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不能自己做主,总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选择。而职业规划的最大特征就是个性化,规划师、父母或朋友都无法替代,只能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地进行规划。
2、缺乏行动力
职业规划做得好不好,不是看规划书写得多么漂亮,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很多学生认同职业规划理念,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对理论也能较好地掌握,职业规划书做得也很完美,但是一到需要自己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就打退堂鼓,不能将理论内容拿到实践中检验,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3、职业规划教育的观念滞后,师资队伍匮乏
从总体上看,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处于滞后状态,不佳适应学生求职、就业的实际需要。而且。正因为长期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视不够,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本身也比较欠缺。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一般都是由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兼任,与“思想教育”等课程混为一谈,相当缺乏专业性特征。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针对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滞后状态,我们应当以切实可行的对策。尽快地把我国的高校职业教育规划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主要从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几个方面讨论:
1、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早对职业规划的建立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包括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主体都应该是大学生自己,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生涯中心不过是提供一种方法、思路,工具、课程而已。这就要求我们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职业规划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的,父母、老师、朋友都不能代替自己来做决定。
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目前就业难的形势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就业和未来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较早接触和了解职业规划的内容。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规划教育已经逐渐渗透到普通教育的各个年级。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通过职业规划,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提高的方面。
2、完善高校信息服务就业指导系统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校园网逐步建立了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但信息传递和网络功能还不完善。为此,要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全方信息系统,配备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从而大大提高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摆正个人职业选择与社会冲突的关系,增强自我校验的能力,把“人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当作职业规划的指引目标。以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较为巨大的发展和创造。
3、加大大学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职业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 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 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更重要的是社会单位都更愿意接受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不仅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夏令营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学校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未出校门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经过具体的实践,大学生既能积累经验,缩短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又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大学生要有目的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要学会选择那些能够不断增加经验价值的工作, 及早到理想的单位实习、锻炼, 能力有很大帮助, 为日后的事业创造最大的自由与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沛,桑青松. SWOT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J].宿州学院报,2009(10).
[2]刘丽岩.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的研究报告[J].教育时空,2010(12).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职业规划课程 现状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4-02
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且受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党的十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不够、教育方式单一、资源分散等,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新模式,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服务。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现状
(一)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不重视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大多数还未认识到职业规划课程的深层次的意义,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还不够重视,只是将此当作一门选修课,学生逃课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效果不佳。总之,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不重视是制约其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理论和方式,课程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同时当下很多高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不够严谨和规范,一般只是将其设为选修课,或者是举办几次就业指导讲座和招聘会,偏重于形式而实际效果不佳,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讲座、理论教学和招聘会等,而缺乏实践,且教学内容比较死板、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自然教育质量不高。因此要树立以就业为目标的科学教育体系,多开展就业模拟活动,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适应社会工作。
(四)资源分散,教育成效不大
一般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就业指导、实习等多项内容,而这些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老师组织,比较分散,在工作中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工作内容重复或缺失等现象出现,教育成效不大。
二、以提升就业竞争力导向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新模式
(一)构建科学、全面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高校领导要认识到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首先,不断丰富职业规划课程内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不仅包括就业咨询和指导,还应包括心理教育课、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课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中,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职业规划课要贯穿于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如性格、特长、专业、兴趣),让学生重视并自主进行职业规划;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主创业励志故事等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其次,明确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升级,因此高校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树立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目标,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目标。
最后,增强师资力量。老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实施的效果,因此必须打造一支专业性极强的师资团队。高校在聘请老师时,除了看其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外,还要考查其思想政治素养、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内容;对在职的老师要加强相关培训,切实提高老师综合素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二)采取多元化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对于职业规划课程理论教学来说,可以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一些关于就业的新闻、大学生创业故事等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要饱含激情,理论与实例结合进行讲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大学生。其次,加强大学生心理教学和思想道德教学,通过心理测试等实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烦恼,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展开思考和规划。最后,重视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提高竞争力。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相关企业文化、制度和职业素养等知识,也可以采取职业人物讲座或访谈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前感受工作流程,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整合利用高校有效资源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涉及内容多且部门分工杂,因此高校要对相关部门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并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负责机构,辅助工作。具体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涉及到学生管理部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等组织,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但又部分涉及到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且大多数是各自为政,工作重复或遗漏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做好职业规划相关工作。为此,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明确分工,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为教育工作开展做好准备。同时构建课程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学结果、教师、学生进行科学和全面的评价,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
(四)构建联合机制,加强与社会、家庭和政府的合作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除了高校重视和建设外,还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服务。高校要借助图书馆、校园网络、校报、广播台、宣传栏、黑板报等舆论工具创设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耳濡目染,重视并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同时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一系列活动,如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等,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其次,高校要与企业联合,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同时争取政府的支持,获取一定的财政补贴,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物质基础。最后,高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乐观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构建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新模式不仅符合党的十精神,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构建科学、全面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等),并加强与各高校、社会、政府和家庭的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砝码,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代小磊,肖芳.构建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体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
[2]宋伟,姜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多维立体化导向教育体系设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性探析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而且让学生提前了解目标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尤其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制定一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具有明确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现状进行正确地分析和研究,对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下设一个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为全校各个年级不同专业开设就业指导课,虽然在师资上做到了专职,但并未做到专业,教师大都来源于学院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办公室领导、办事员或各系部辅导员,这些成员构成的就业指导队伍学历背景不尽相同,所学专业也五花八门,因此,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水平亟待提高。此外,学校沿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一般安排在容量为200人的大阶梯教室中,教师对100人以上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大班听课的教学形式也让学生从意识上把这门课当成了休闲课,因此,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以及人生成功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来看,学生制定的职业规划书仅是为了完成这门公共课的课程作业或为了参加相关的职业规划类比赛获得荣誉或名次而完成的,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没有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因素进行认真正确地分析,所以并未真正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作用。有调查也显示,43%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46%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方法、步骤等仅有模糊的知识,个人规划也不明确;只有11%的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设计;大学生中间还普遍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职业生涯规划等到毕业前夕再考虑等的认识误区。
(三)仅限于课堂教育,缺乏实践指导
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情况为例,按照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共19次课,38个课时,在五个学期开设,而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讲授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共5次课10个学时,课时比较集中,但是学生在接受几节课的课堂学习之后,因为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不够,未真正走向社会,依然不了解校园外的社会环境以及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因此,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另外,课时的限制和大班教学的模式,导致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自我分析和认知时,并没有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等这一实训环节来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等,教师也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分析,导致很多学生对自我认知仍处于人云亦云的模糊状态,对自身的了解不足,所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职业实践能力的指导也成为了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凸显的最大问题之一。
(四)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半途而废
很多学生不明确职业规划对自己大学期间的成才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再者部分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制定之后没有采取一定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监督措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书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目标导向作用。
二、对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几点创新性思考
(一)注重实效机制,要避免形式化
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不仅仅将职业规划局限在就业指导课上。在新生入学之时,就要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专题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等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为每位学生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反馈表》(见下表)。坚持全过程、全员化、常态化、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就业指导课老师要参与,而且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结合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该反馈表按照时间,将学生的个人规划目标由三年具体为六个学期;按照内容,将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任务细化为专业学习和素质目标。两者结合,使学生在较短时间(一个学期)有比较明确的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实施并落实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上交一份职业规划设计书那样敷衍了事,从而也就避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化。
(二)加强监督机制,要避免表面化
在每学期之初,每名学生都会在本学年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评估反馈表》中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在学期之末,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表现,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和重新调整,填写自我完善措施,有效避免下学期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由各班成立的以辅导员为组长,班委会成员为成员的职业规划评估督查小组对本班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审。对于那些职业生涯落实得不好的同学要及时反馈给本人,以便学生反思和调整。在整个监督过程中,监督小组认真负责做到公正严明,避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表面化。
(三)利用比赛机制,要避免封闭化
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常态工作和长效工作,可以在常态化的开展过程中利用比赛的机制,通过举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避免封闭化。在河南省职业规划大赛中除了传统的展示环节外,又新增了职业情景模拟环节,展示学生的职业目标前景和目前已经具备的能力素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达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利用激励机制,要避免过场化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中,利用激励机制也是特色之一。每学年结束后,辅导员老师会对职业规划方案落实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避免了职业生涯的过场化。
总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性研究中,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评估和反馈三个环节是一个体系化、科学化的过程,实效机制、监督机制、比赛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将职业规划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认真部署,有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才能更有实效地指导学生在三年或更长期的时间里始终围绕着明确的职业目标进行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亚梅.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深层实施的思考[J].广西
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 李洪.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
教研究,2012,(12):15-16.
[3] 蒋琴.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9,(12):78.
关键词 职业规划 大学生 高校 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D640 文献标识码:A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本课题在结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研究组对某高校6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自我认识、目标计划、执行进度等方面的现状。在了解基本现状与问题之后,为更好的提出对策,针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资源做了调查研究,对100位实习生、毕业生以电话回访、面访等形式做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调查分析与结论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在调查中发现,只有41%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性格、兴趣有过认真了解。但62%的学生有意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味着大多数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并不依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这反映出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不能认真对待。调查中还发现只有1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清楚,这意味着许多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缺失。其中有职业目标的学生中,7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计划与行动方案。在有计划与方案的同学中,80%的学生没有认真执行或者没有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这说明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并不能很好地对待职业规划。
2、对自身以及专业认识不足,缺乏与市场需求的联系能力。在问卷结果中发现,只有3%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沿、行业前景、市场动向熟悉,而97%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只知道一点点,这其中25%表示完全不清楚,根本没有对其关注过。而在另一个问题中,43%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受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很大。这就形成了矛盾,无法正确认知自身的专业与市场前景的大学生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变化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呢?大学生在规划实施中存在着不停中断的问题,其中45%的学生是由于职业规划不准确,难以继续实施下去。
3、大学生无法有步骤、合理安排时间来实现计划。在调查中显示,只有24%的学生有步骤地一直实施的自己的计划,而51%的学生不停地中断自己的职业规划。除了职业规划不准确的原因之外,26%的学生是由于自身意志力不够,23%的学生由于参与到其他事情中去,无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步骤的实施计划是完成规划的基础。因此在这一方面大学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或者说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薄弱、发展缓慢。以嘉兴学院为例,职业规划教师队伍由本系辅导员及学工办的年轻教师兼任,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学培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科学的操作技巧。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15个课时,每部分都由不同的老师完成,上课时间短且分散,学生只能从理论上完成简单认识,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学习;三是措施落实与监督管理不到位,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并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进行同步管理,对教师在该课程上的效果疏于监督,授课老师自身发展也不够,大多依据之前的授课经验而缺少与时俱进的实践经验。
5、大学生缺少有利于职业规划顺利进行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大学生缺少在校期间的相关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据调查显示,在往届的毕业生中,85%以上的毕业生换过单位,走进工作岗位后发现现实的工作与职业规划中的理想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在实习中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职业生涯规划在执行中出现问题。
三、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一)基于学生需求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是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大学生应主动对自身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积极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而不是被动的由任课老师或指导老师来督促自己认识自身。
2、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每年的就业形势也不断变化,包括不同的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数量也不同。因此,职业规划的制定,也不能一蹴而就。大学生需要根据形势转变自己的计划。积极了解就业市场,并缩小自身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差距。
3、大学生职业规划建设贵在坚持。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指导、自己的约束下,根据自身兴趣、潜质与追求,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的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正确对待考取证书、参加活动等事情。
(二)基于高校需求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学校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指导,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课程设计应当针对高校大学生中急需加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技能点,要有的放矢,不能空洞无物。职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雕琢出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就要让学生在社会各种活动中进行实践。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发现自己与社会、与职业要求的差距。进而自觉有效地调整自我、改造自我。
2、学校加强职业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师选拔机制,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老师的质量。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培训。学校应该积极地做好教师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定期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确保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文化素质稳步提升、工作方法不断改进,使其能够结合时代特征、地方性差异、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与指导,实现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3、学校要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使得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加强信息传递,使得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以此来完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建议与指导。
(三)基于企业需求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企业单位与学校指导相结合,实施有目的性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不能侧重理论,而应该与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企业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人才需求信息,锻炼大学生的心智,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校方与企业联系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
2、企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现在的大多数企业,平时很少提供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因此,大学生就很难利用企业、社会资源,来指导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了更好的招纳人才,企业可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尽早开始职业规划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产学研合中,把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对自己目标行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的深入了解。 总之,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结合企业、市场需求等,从学生出发,为大学生探索出一条更有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
注:本文为嘉兴学院SRT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嘉兴学院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中山大学,广东珠海519082)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国内起步较晚,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商学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大学生职业规划更要求与社会和行业接轨。因此,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文章借鉴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进行了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商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49-02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吴(1978—),女,安徽怀宁人,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商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41000-1163006)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大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一传统做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积极应对新挑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但由于该课程起步较晚,缺乏理论指导,在理论体系、课程开发、内容建构等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1。课程设计也未能结合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结合商学院经管类专业偏向实践应用型的特点,探讨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强调成本收益,基于此,在生涯辅导实践中,该理论提出三种水平的职业生涯服务:自我帮助服务(self-helpservices)、他人协助服务(briefstaff-assistedservices)、个案管理服务(individualcase-managedservices)[2]。这三种服务方式分别对应于个体不同的职业生涯准备状态(readiness),即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个体进行合理决策的能力。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有效性,该理论用于生涯服务的各个范围,研究者也设计出了大量咨询与辅导材料,该理论能为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涯辅导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商学院大学生毕业流向的特点
(一)以就业为主,注重行业准入资格
对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流向的统计调查表明,这类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就业,而不是升学深造,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工作来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在毕业若干年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再去继续学习。学生在读期间更加注重考取各类职业准入资格,例如:证券从业资格、特许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为未来在行业内更好地发展积累条件,获取更多的认可。
(二)行业集中度较高,就业与行业接轨
相对于基础学科而言,商学院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在银行、保险、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财富管理行业,在就业时所寻求的职业通常与专业的相关度较高,就业与行业密切接轨,这需要学生对相关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三)注重毕业生实习实践的经历以及专业素养
在求职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实习实践的经历,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相对更加有优势。在进入面试之前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有关专业知识的笔试考核,对学生的专业熟悉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一)把握认知信息的特点——系统性、互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要遵循学生认知信息的规律和特点,在内容上要具有系统性、前瞻性。表现在内容上要完整,涵盖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再到评估决策和执行加工的全过程[3]。另外,在信息认知和加工的过程别要注重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注重个体对信息的反馈,对于认知的信息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调整和预测,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方位和更为准确的指导。
(二)拓宽认知信息的途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根据上述特点,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帮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去认知信息,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除了教师的讲授以外,更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来不断认知自我和认知职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设计不同的互动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体验,对于认知的信息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在课外还可设计阅读、访谈、参观、讨论等不同的行动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认知的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多途径获得职业信息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将在第一课堂学习的研究技能运用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决策制定中。
(三)丰富认知信息的内容——多样化的师资组合与教学素材
职业规划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人员除了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否则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会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课程设计中,除理论模块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或不同行业选择设计专题讲座和工作坊,聘请业界人士或资深校友担任兼职导师,组成多样化的教学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丰富认知信息的内容。
三、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
(一)推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全程化
大学生职业规划不等同于单纯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大部分学生认为到毕业时再接受就业指导为时过晚,因此尽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更早更准确地使学生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应从大一起开设该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大一、大二教学内容侧重职业规划,主要包括大学生涯规划、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等;大三侧重就业指导,包括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就业环境等。课堂教学模块集中在大一至大三,四年级则设立职业咨询工作坊,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咨询活动。
(二)规范并强化课外教学模块的内容
结合各年级特点,精心设计课外教学内容,例如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生涯人物访谈,通过对校友、业界知名人士的访谈等帮助学生强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在大学三年级时可以通过组织模拟面试、开设简历修改工作坊等帮助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运用和提升;在大学四年级可以开设职业咨询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决策咨询。另外,在各年级的寒暑假应安排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等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充分的实习实践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了解职业和行业,增强竞争力。
(三)增设有关实习与实践的课堂教学内容
实习和实践对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认识和了解相关的行业和岗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生在实习和实践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而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职业规划课的课堂教学中可增加有关实习和实践的培训内容,例如“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实践项目设计”、“社会调查方法与报告撰写”等,引导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和行业,并教授学生相应的方法,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和水平。
(四)在职业认知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不同专题内容
还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在学术研究、出国深造、求职就业等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开设专题讲座,在求职就业方面可细分到不同的行业,例如金融、会计、管理咨询等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等,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同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有关行业认知的竞赛,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调研来完成有关行业认知的报告书,增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知。
(五)增设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让商学院真正成为未来企业家的摇篮。在课程设计中应增加创业启蒙认知的内容,介绍现代社会创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企业的成长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结合综合性大学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外鼓励学生跨院系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模拟和实践,参加创业比赛,激发学生创业的冲动和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
(六)实现职业辅导、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一体化
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产生学业或心理方面的困惑,缘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应与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厘清个人发展定位。对于商学院的大学生而言,在经济和管理两个大的专业学科门类下,如何细化金融、会计、营销等专业方向的选择,与未来职业的选择也密切相关。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应推行一体化辅导。
参考文献:
[1]葛长波,孙鹏燕,杨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6).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专长及理想进行职业倾向的SWOT分析,从而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做一个安排,这样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将会具有非凡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其次,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机制,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去除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再次,职业规划不但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才能,而且可以缓解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2 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特备是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新一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暴漏出来的的种种心理问题,也为增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因此,要想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充分把握其中的发展规律,以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有效性。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个人综合素质来讲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专业素质,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围绕生产生活的专业知识进行,对今后的职业方向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感,对今后的人生预期也有了一种临界点的感觉,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大学生则会初次走上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故此,在大学学习期间,许多大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便是大学阶段,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就业观念及能力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但是各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容乐观,以《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的调查为例,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短期的规划,占调查人数的17%,多数被调查者只是把职业规划停留在了模糊的想象中,这样的认识就造成了专业上的盲目学习,比如,大部分学生热衷于英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考级及证书的获取,从而忽略了一些有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冷门技术,导致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同化,不能形成各自特点,同化的知识结构必然导致自身就业优势的缺失。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主要局限于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过程步骤等方面,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缺乏深入研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企业、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透明,是否与公司、机关的发展一致。有些大学生尽管其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在众多竞争者中很一般,但是却可以成功就业。只有少数求职者会写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这些职业生涯规划写入投职简历中,让公司与企业觉得求职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其职业规划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用于为本企业或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愿意聘请这种目标明确、规划透明的大学生。
3 如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
“规划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大学生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并便于大学生从宏观上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①同时,大学生职业规划还能对工作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大学毕业生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实现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将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能否实现完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转贴于
(1)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的时候要把职业的各个层面进行精准定位。首先,大学生得从意识上真正重视职业规划;其次,对自己的兴趣和在各方面的能力一定能够要做到心里非常的清楚,避免好高骛远的不现实的幻想。在做到这些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进行行业的选择,在这个行业里哪些职位是你的目标,你的能力能在这个职位中处于什么薪资水平等等这些层面,都需要精准的定位。
(2)大学生要了解市场需求,丰富自己的专业特长。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所设立的,但是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有可能入学时的热门专业,到毕业时已经实现市场饱和,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对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进行充分了解,这是规划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3)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队伍。考虑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涉及专业领域的广泛性及专业性,应该切实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人人都也自己的知识盲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加强指导工作的时效性,必须重视指导队伍的培养,与不同知识结构指导人员的匹配,发挥高校各类人才集中的优势,制定相关指导从机制上把高校各类人才参与职业规划指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业指导部门出了设专职人员外,应该广泛的吸纳内部及社会上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
此外,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讲,要做好职业规划应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自身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即在职业生涯设计时考虑自身的能力、性格等特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适合的职业;二是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即在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做到扬长避短,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三是考虑市场需求,即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必须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四是“发展优先”原则,即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应着眼于是否促进自身的事业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的最关键因素。
4 结束语
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生可以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大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
注释
①宋长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参考文献
[1]韩平,韩晓琼,徐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J].天府新论,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