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4 10:16: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学习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就会发现自己课堂上的重难点,哪些很简单,自己看看就会;哪些相对来说容易一点,但是需要教师讲一讲;哪些自己看了也没看懂,课堂上要认真听教师讲解。首先通过阅读教材,生物学基本概念,需要抓住的关键字,心里要有底细。预习不是简单地看书,预习还离不开对知识的稍作升华和识记,看完书后定下心来想一想,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必要时再结合手中的资料,能做的题要提前做了,做对了说明自己记住了、会了;做错的题自己先检查一下,如果能发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就把那个地方作为重点,自己在稍作巩固,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相应的标记;做错了,结合答案分析不出原因的、有疑惑的问题,在课上要作为重点,认真听教师讲解,做好课堂笔记,可以用深红色的笔做出重点标记,以备以后复习的时候再次巩固和加深印象。学生还要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预习后自己可以做到有难点、有重点、有目标地听讲,从而能使课上注意力更集中,避免了课上“走思”现象,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听课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养成做好课堂笔记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有助于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避免了因为基础薄弱,课上听不懂、听不会,继而课上不断“走思”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只听教师讲课,自己只在座位上坐着,不动手、不动口,思维的集中靠动手来调节。很多学生反映:“生物课上教师讲明白了,自己也听懂了,当时做题的时候不会,为什么?”因为课上教师讲到的内容,在自己作业题的时候全忘光了,导致教师讲了白讲,学生听了白听的状态。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要做到心道、手到,能做的笔记尽量都落实到笔记本上,会的写一写进行再一次的巩固;不会的记一记,把别人的东西争取变为自己的东西;再难的知识点,要认真地落实到笔记本上,课上同教师讲,课下自己在努力的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点。学生在课上要做到紧随教师思路,眼到位,脑跟紧,手要勤,嘴要动。这样的生物课,教师会感觉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会感觉自己学有所获,这样的课堂才是较成功的课堂。
三、养成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习惯
课堂笔记做好了,课下要及时做好复习工作。课后复习就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这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课后复习就是要整理课堂思维,课后复习要及时,争取尽快把课堂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课后复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整理把所学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只要坚持课后复习,久而久之,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学习生物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会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去主动思索发现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性。
四、养成及时习题巩固的学习习惯
知识点的转化不是简单地识记,这需要大量的习题训练。解题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要想把知识点真正地变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把知识落实到位。做题过程也是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缺陷和知识漏洞的过程。学生在做题训练中要针对相应的情况去补充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进而使生物知识系统化,这样在大规模的考试中才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五、养成及时总结规律和方法的习惯
在教学中很少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有的学生有这一想法和思路,但是付诸实践的很少。教师要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做适当的引导。比如说在全国、全省市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这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很强,教师稍加点拨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内在潜力。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有利于一部分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高手,使生物成为他们众多学科中的强势学科,为他们的高考加油助力。
六、结语
实验课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学习阶段的必修环节之一,是学生通过参加第一线的实验活动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寻找发现自身不足,验证理论课内容和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此外,实验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树立使命感,进而为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为期半学年的实验过程中,取得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工作经验全面的提高等丰硕成果,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及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完善、实验设计与准备经验的积累和实验总结与论文写作态度的端正等三个方面。
第一,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的完善。微生物学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微生物学实验课不仅包括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术,常见微生物的形态及常规染色的观察,基本生理生化分析(V.P.反应、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糖发酵试验)并将微生物的基本试验方法与日常生活结合(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和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激起学生对微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最后还为学生创造了将课堂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的机会(自主实验)。在整个课程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耐心地讲解知识,还要将自己多年微生物学研究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其次,基础实验部分巩固了实验技术,实验课教学使学生们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漏洞、学习知识。再次,专题实验加深了对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际应用的认识。微生物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农业、能源、食品、医药和石油工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微生物也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对食品,饮用水等中的微生物检验检疫非常重要。“乳酸发酵实验”与“水中大肠菌群检测实验”正是针对功能微生物的利用与致病微生物的监控并结合日常生活而设计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工业标准化与检测标准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实验报告丰富了知识体系。实验报告涉及知识面广,尤其是课后问题,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想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必须认真查找相关文献和相关技术手册,并对提出的问题即时沟通交流,这都拓展了知识面并提高了表达能力。
第二,实验设计与准备经验的积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历了实验设计与准备的工作后,使学生们认识到实验关键的不仅是实验操作而是实验前期的论证准备以及繁琐的实验药品的订购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这是因为,首先,实验目的要明确并且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不能仅凭想象。实验目的是实验的主线应至始至终贯穿整个实验。无论是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实验操作过程中,还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过程中,都要时刻牢记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要验证什么理论,还是揭示什么现象。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忘记了实验的目的,那么就会丢掉实验的灵魂。另外,实验进行之前应认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其中重要部分进行论证并进行预实验。实验操作部分是对实验方案的执行部分,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际操作以期达到预期目标或论证某一理论的工作。因此,实验方案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修改,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方案行不通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则应通过暂停实验分析已得到的实验数据并进行论证分析才可以修正实验方案。其次,实验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材料等应在实验进行之前准备好。这一部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实验准备不充分也是导致实验效率低、实验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在实验方案中包括所需实验设备、实验药品和实验材料等的分析,根据实验方案中的要求应首先确定所需仪器设备的来源,如添置新仪器设备等需要在专业分析中心做的分析需提前联系。实验材料是实验的对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或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因此,实验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方法一定要规范,以增强实验的可对比性。如果实验材料需要预处理,处理方法一定要有章可循不可随意。总之,对实验设计及准备工作认识的深入有助于完成从学习到研究性学习到研究的过渡,有助于科学思维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06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06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电视电影论文2300字(一):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提出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入手论证了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电影电视资源;初中生物;应用策略
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实践性、理论性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课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生物概念,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和了解我们身边的生物现象,对于生命的形成与生物现象的存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生命和自然充满热爱和敬畏,从而获得一种真正的生物核心素养。目前,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本人将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入手展开一定的论述与分析。
一、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有的理论基础
(一)视觉教学论
1928年,在《图像在教育中的价值》一文中韦伯阐述了视觉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视觉感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中仅仅使用语言会使同学的兴趣减弱,容易导致言语主义,照相技术的改进使学习者的教材环境得以扩充。而实验教育也已证明,视觉教具使得课程形象化,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二)“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
爱德加·戴尔作为视听教学领域的专家在1946年出版了《视听教学法之理论》,对视听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发展出了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在经验之塔中,视听媒体,比语言、视觉符号更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且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二、电影电视资源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時候学生对生物课堂的认知就是需要大量的记忆,因此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得不承认的是,电影电视对于初中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将电影电视资源引入课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以一种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物学习当中。而影视作品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生物现象进行精彩的演绎,给学生提供了最大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也就是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这极大地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在课堂当中引入电影电视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生物学习的视野全面打开,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生物知识和学科体验,丰富学生进行生物思考的角度。
(三)完善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接收的知识都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的,而通过观看电影电视资源,学生自身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自身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始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身的经验世界以及理解和思维的过程内化而形成,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把握电影电视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在初中生物课堂当中引入电影电视资源,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谨慎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作品。并非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可以随便在初中生物课堂当中应用,在进行影视资源选择时教师一定要谨慎仔细,尽量选择那些既具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向上,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影视作品。第二,把握教学重点,不可本末倒置。我们必须明确引入影视资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绝非是教学目标,切不可舍本逐末,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本质作用。第三,注意影视资源与教材内容的结合。影视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教学内容与影视作品完全脱节,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二)利用电影电视资源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导入不太成功的话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投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当中,因此把握好课堂导入的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的多次课堂实践证明,利用影视片段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具有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周围的生物世界》时,教师可以选取《海底总动员》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课程导入,使学生对我们周围的生物产生一个宏观的印象,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激发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这个基础上引入生物学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利用电影电视资源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人体的健康的,而教师单调枯燥的讲解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电影电视资源的教育意义则更为直接而深远。例如,在学习《传染病》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的措施,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影片《预防艾滋病》,在影片当中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呈现,使学生对艾滋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观看影片过后,我们可以开展一个主题班会,使学生共同总结引发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并通过适当的言语引导学生尊重和接纳艾滋病患者。
生物是一门重视实践和体验的学科,而电影电视资源恰恰能够带给学生这些东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
电视电影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电影电视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本人所在的学校里,虽然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都相对差些,但是由于教育局扶持的“班班通”,每個班也都拥有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也能够利用电影电视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
那么,如何应用电影电视资源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呢?
一、正确选择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现代教学科技被发明并运用与不同科目的教学课堂,这其中,多媒体教学科技以其展现形式新颖,使用便捷等特点被运用的尤为广泛。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进行生物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即便是在我们这种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地方,也能够通过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选择一些正确的生物教学的电影电视资源,给学生进行一些直观的生物知识的展示,从而丰富教师生物教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到基础生物知识的情况下,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人体细胞结构》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细胞由什么物质组成,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知识,那么就很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认为生物的学习只需要背一背知识点就够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学生选择一些正确的生物教学视频和电影电视资源,比如寻找一些能够形象地表达细胞生长的过程、细胞内含有的物质作用的视频等等,引导学生在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观看时,主动地去了解与细胞相关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许会出现一些思想“开小差”的情况,但是运用电影电视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能够通过丰富、生动的视频,把生物知识更加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教师生物教学课堂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并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带给学生不同的生物学习体验。
二、创设直观生物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电影、电视资源的种类大多十分丰富,且素材便于获得,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借助这两种资源素材易的特点,为学生进行课堂运用教学。运用电影电视资源进行生物教学还有一个相当大的优点,就是能够通过丰富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生物学习情景,给予学生情感丰富的生物学习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知识,领略生物学科所蕴含的魅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描绘得多么清楚,也远比不上能够观看一场生动直观的生物教学视频,只有生动形象的电影电视资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授种子萌发这一节的内容时,如果只是用口头描述,让学生去想象植物生命的成长过程,不仅会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也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生物学习的枯燥感。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资源,在讲解完种子萌发的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给学生播放种子播种、吸收营养、萌发、成长的过程,创设一个具体的生物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生物自然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植物生命的奇特魅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领略到生物科学的神奇,更可以使学生在视频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从而巩固学生自身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增进学生对生物的理解。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电影电视资源对学生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每个教师都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资源,给学生开展一个生动直观的生物课堂。
三、理论实验互相融合,开展趣味生物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相关的生物实验,通过生物实验,学生不仅能对课本上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验证,还能通过实验的过程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然而在有的学校,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大多学校存在生物实验设备稀缺、教育设备较为落后的问题,在这类学校中,难以为学生提供每一次生物实验所必需的器材和资源。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设备结合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上为学生搜寻一些相关视频,并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实验要求较为严苛的生物实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把学习的抽象实验理论与视频中的细致操作相结合,互相印证开展趣味生物教学。例如:在教师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就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教学,比如视频播放到了某个关键点,教师就可以暂停一会儿,给学生细致地讲解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抽取几个学生上台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如果是学生完全无法操作的生物实验,那么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在有基础的实验了解后,再和学生一起观看相关的电视资源,通过观看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个实验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弥补了实验设备缺乏的不足。在这一点上,电影电视资源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虽然不能让学生进行真实的生物实验,但至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一个准确的实验步骤,通过电影电视资源教学,让学生能够把书上的理论和视频中的实践想融合,不仅提高了生物实验知识的准确性,更有利于教师开展趣味生物课堂教学。
四、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家庭小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获得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从生物学教学过程来看,在抓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有关知识,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加强生物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小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家庭小实验也是传统课堂实验教学向课外的延伸。
一、通过家庭小实验去验证教材中的重要原理或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原理或结论都是科学家经过千百次实验得出的,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学生对其印象不深或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家庭小实验去再发现这些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在教授“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时,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将玉米种子分为A、B两组,A组先浸泡在温水中几个小时,B组煮沸5分钟,用刀片沿玉米种子中间切开分成两半,都放在红墨水中5分钟。然后取出用自来水冲洗直到水不见红色为止。同学们通过做实验观察后,能充分理解膜是选择透过性的涵义。再比如通过家庭小实验的方法去测定不同果实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探究常见食物中化合物的成分等。做好这些小实验能巩固知识,使学生充满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目标教学的完成。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可能会对某些章节知识的认识发生困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些知识没有感性认识,很难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生物会缺乏兴趣和丧失信心。例如:为了加强学生对生物与环境适应的理解,在冬天时,当室外温度在0℃以下时,布置家庭小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家里用两只碗分别倒入清水和白糖水,晚上将两只碗放在室外。同学们做这个小实验后,会得出耐寒植物之所以耐寒,很可能是由于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含糖的溶液不易结冰的结论。
三、通过家庭小实验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生物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家庭小实验可以使生物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例如,在学习到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呼吸时,布置自酿甜酒和利用乳酸菌自制酸奶的小实验。再比如,学习到植物激素调节时。布置学生回家通过培养种子来探讨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等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最突出的特征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使生物知识真正在生活中找到落脚点,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四、通过家庭小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创新的一种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把家庭小实验同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来探索结论。在研究性学习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一定的家庭小实验的课题,学生独立地进行设计实验,自己设计技术方案来进行验证。这样既可达到验证理论教学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如在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时,确定的课题是“通过模拟小型生态系统实验,探索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条件”。要求同学们通过家庭小实验设计生态瓶。模拟小型生态系统实验,使它们的物种组成和营养结构不同,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能探索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五、家庭小实验的总结和反馈
关键词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师范院校
中图分类号 G40-0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336-01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已发展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是目前最具潜力、最迅速的生命学科之一,成为研究生物学及相关科学的一个有力工具[2-3]。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造思维精神,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4]。
1 面临的问题
师范院校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大部分来源于省市级师范院校,“985”和“211”高校生源较少。师范类院校本科教育以培养中学教师为目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研素养等重视不够。同时,所读本科师范院校为省市级院校,学校师资、实验条件、资金等条件一般,较难进行系统规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当前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学生进校第1年要进行文化课程学习,第3年要提前写毕业论文,做科研的时间相对较短。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研究生的课题研究都需要用到。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分子生物学的科研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 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首要环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素养,具有较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经历及不断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能力。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特殊性,教师最好具有在国外较有影响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学习工作的经历;同时,要承担有国家、省部级的科研课题。做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非常细致的操作,因此具有较好的操作技能、未离开科研实验工作第一线的老师的实验演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科研工作特别是对分子生物学的精到理解,对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具有较高造诣的分子生物学专任教师任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要让优秀的分子生物学专业且仍在科研实验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投入到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2.2 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分子生物学实验要用到较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如PCR仪、分光光度计、冷冻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必备的实验仪器。另外,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实验场地的要求较高,为保证教学效果,每位学生基本要做到每人独立实验。因此,在加强实验平台的建设上,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独立专门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要让实验仪器公开化、常态化,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操作实验仪器,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
2.3 教材教学
教材教学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师范院校研究生的生源不一,分子生物学基础差异较大,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开展的课题对分子生物学掌握程度的要求又一样。因此,教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3.1 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固定化的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把科研素质培养放在实验教学的第一位。教师要把科学研究的思维灌注于整个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适时将任课老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到实验课程中来。研究生进入学校后,都会较早地了解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即将开展的课题的大致方向,因此要把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各自的课题联系起来。教师要以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来引领和统筹开展实验教学。
2.3.2 教材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教材讲授与新进展专题讲座相结合,注重科学研究的新发展,要适时邀请相关领域较有造诣的教授就某些专题进行报告。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注重科学研究的前沿讲授,让学生及时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尤为重要。专题讲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让学生及早由本科生的教材学习向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过渡。
2.3.3 基础实验与研究实验相结合。基础实验包括质粒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鉴定、PCR技术、DNA的纯化、载体的构建、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细胞转化、重组子鉴定、RNA提取等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科研需要,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利用基础实验的常规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任课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汇报,也可附以邮件等方式及时解决实验问题。研究实验以上交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均要按照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撰写论文,同时以小型答辩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参与讨论相互学习。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研究实验提高学生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学生的科研创造力。
3 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一门重要而又相对难学的课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能力对学生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科研素质,为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迅速开展奠定基础。
4 参考文献
[1] 郑用琏.基础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启龙,杨和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9,11(3):136-138.
关键词: 《生物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专业英语作为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英语交流及写作素养。生命科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生物专业英语在生物知识传播、学术交流和生物产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开设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专业基本语汇,提高学生科技论文阅读写作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刻板、单一,主要通过读课文,逐句翻译的“满堂灌”方法讲授专业英语的基本语法和翻译技巧。该方法使学生感觉专业英语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者在承担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中,通过反复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1.因“专业”而异,教学内容合理化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其与专业结合的紧密度及实用性至关重要。目前,高等院校使用的生物专业英语教材大多为蒋悟生、钱国英、姜巨全等编著[1],[2],[3],基本涵盖生物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广适性。笔者比较教学效果后,选择一种教材作为教学主要教材。同时,结合本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引入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研究型论文作为练习资料,力求让学生在普及生物专业英语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英语表达形式。
教材是基础知识的载体,网络是学科前沿知识传播的最佳媒介。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普及,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基础知识了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检索需要的信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如NCBI,ExPASy,RDP等,以及文献检索网站如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Wiley等。许多生物学网站常用缩写字母代替具体功能含义,如NCBI中序列比对分析常用的功能BLAST,其具体名称为“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些缩写的含义,为他们快速利用网站检索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此外,在学习检索信息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一举两得。
2.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词汇与短语是构建英文论文的基石。即使是经过系统的英语训练,已基本掌握英语语法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写作中,仍觉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生物词汇量不足是最大阻碍。专业英语课程的学时有限,内容量大,讲解大量的生物学单词显然不可行。因此,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生物英语词汇的特点和构词法,让学生通过掌握技巧记忆大量新词汇和短语。笔者参考了范伟平主编的《生物工程及生物技术专业英语》[4]一书中的专业词汇构词法,马生健和曾富华总结的专业词汇中常见的前缀、后缀和词根[5]等资料,结合教材中出现的生物英语词汇加以拆分和讲解,加强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科技英文论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被动句多,长句、复杂句多,词性转换多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课本和英文论文中出现的复杂句逐一挑出进行分析和讲授,使学生从例句中体会如何运用科技论文的语言。实践证明,通过反复讲解与练习,学生对英文论文的语言运用已建立基本语感,不少学生已自行归纳。此时再系统总结语法,就使学生产生共鸣,记忆更深刻。
在掌握专业英语语法特点后,英文科技论文、技术文本等的翻译和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自然水到渠成。笔者重点对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进行教学,例如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摘要的撰写要点,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以及图例说明等部分的语言特点等,借此为学生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此外,在篇章教学中,笔者着重分析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的特点及差异,掌握英语短语作为句子构成单位可灵活变化的特性,建议学生多看多练多写,从实例中培养基本的语感和熟练运用语法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大量的训练,教学效果理想。
3.注重与其他专业课程融会贯通
在我校的生物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多门专业基础课是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如基因工程、微生物学等。此外,一些课程的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相关的生物专业英语单词或短语。这些课程或多或少向学生灌输了一些生物专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讲授每一章节内容时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单词和内容入手,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浅入深地添加新的教学内容。此外,课间笔者会和学生讨论其他课程中涉及的专业英语内容,对英文专业课教材中学生无法正确理解的句子,不仅从专业英语的角度予以翻译,还从专业课程的角度予以解释。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生物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以学生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填鸭式”,学生被动学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演“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方法,如果用在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则通常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互联网等辅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例如,从老师讲授的语法知识中自发总结规律并从课本中寻找例句;对长句、复杂句的分析与翻译提出见解;通过文献检索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论文进行扩展阅读,并在课堂上简要阐述;对课堂上播放的英文短视频如细胞分裂、染色体复制等尝试同步翻译。此外,笔者鼓励学生多旁听外籍专家的学术报告或网络上国外名校的生物类公开课,以此作为练习英语听力,培养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机会。
目前,中国式英语教学更注重阅读和写作,“听“和”说”成为学生的“短板”。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专业英语听说练习的机会,使学生除强化读、写、译能力外,还能锻炼英语听说能力。事实证明,提高学生参与度并采用激励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巩固专业英语学习。
5.渗透继续深造或就业信息
学生在经过大学阶段学习后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另一部分选择就业。面对日益国际化的社会竞争,无论哪种选择,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沟通能力的人更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专业英语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前沿,更有利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针对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笔者介绍招收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高校或科研单位的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报考方向。针对选择就业的学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国内、国际著名的生物公司简介,介绍这些公司的主要产品和专业对口职位。这些信息在为学生提供参考的同时,还能激励学生学好生物专业英语课程。
我国知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笔者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才是教学的真谛。在《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尝试适合课程、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用,使专业英语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蒋悟生.生物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钱国英,司爱侠,朱秋华.生物专业英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姜巨全.生物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