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18:04: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器人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将机器人教学纳入课程是必然趋势
我校在2009年成功编写了机器人校本教材并安排地方课程对学生开展机器人教学。2010年12月获得全国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2010年4月、11月我先后两次在昆山全市范围内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上学校机器人教学的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2010年11月27日,我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第二届‘周小’杯机器人普及赛(昆山赛区)”的比赛,活动受到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领导的肯定,昆山电视台、昆山广播电台、《昆山日报》等昆山主流媒体均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教材的使用及活动的先后开展,标志着我校机器人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上,正在从原来只为竞赛获奖、注重技术技能的掌握、注重一个项目的完成的浅层次认识,上升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即人才培养的层次。机器人教育集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探究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它集计算机、声、光、电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可以让学生全面接触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个学科高新科技知识。智能机器人教学进入课堂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机器人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一个完整并能够完成任务的机器人,往往要用光、声、电、机械等各种器件,机器人因涉及多门类、多学科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教学可以拓展学生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又可将各学科的知识横向联系起来,对各学科所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首先,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按照图形要求或设想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零配件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能执行任务的机器人,每一个搭建步骤都必须自己或小组协同完成,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各种工具的技巧和灵活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次,在搭建前要构思巧妙完成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对可行性要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智能机器人的工作过程完全是靠各部件的,如触发器、灰度检测卡、红外发射与接收器等来接收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并作出反映。信息收集已经成为这个活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机器人能够收集―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无限的激情,他们渴望把设想变成现实。因而,机器人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执教机器人校本示范课《搭建红绿灯》时,我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红绿灯的信息,不仅为学生自主搭建红绿灯埋下伏笔,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机器人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创新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使用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进行搭建,按照自己的策略编写程序。另一方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践和认知,认真思考,提出各种设想,创造性地搭建各种机器人。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会充分挖掘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想尽各种办法检验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因此,机器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学识和能力的局限,往往要采用小组形式教学。小组共同分析、探讨策略的可行性,共同设计、改装机器人;协同完成机器人部件的搭建;一起设计、调试程序,一起观察、探讨、纠正机器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既合作又竞争,往往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他们的团队精神就得到了培养。
5.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中,机器搭建、编程调试、设计改装等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而设计能否成功必须经过检验。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作风。机器人的搭建、设计与编程不可能一次成功,往往要反复拆卸、调试、整改,几经挫折才能成功,这就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的探究和学习态度,养成坚忍不拔、不言放弃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机器人课堂教学策略
实施智能机器人教学进课堂,应努力做好规划,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机器人课堂教学思路与模式。突破瓶颈,注重管理,紧抓研究,重视成果,为创建学校特色智能机器人教学铺路。
1.整合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课程
机器人教学根据原理可分为搭建、编程、调试、改装等几个过程。课堂教学可根据过程分成几个教学阶段。根据紧密联系的程度,将教学任务分为搭建、改装教学和编程、调试教学两个阶段来完成。编程、调试教学主要在电脑操作或模拟中完成,并将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在初中,大部分学校都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可以将机器人的搭建、改装教学纳入劳动技术课,分年级、分阶段安排课时。
2.加强机器人师资队伍的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机器人的神秘感,人们普遍对机器人教学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一定要电脑或信息技术教师才能进行教学。事实上,机器人教学只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完全可以不拘泥于常规,大胆启用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如劳技、物理、通用技术学科教师等。
3.加强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管理
由于机器人涉及声、光、电等敏感部件,对实验调试的环境和场地都要求较高。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爱护每一个智能机器人部件,加强教学管理。只有加强管理才能让昂贵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减少破损或遗失。
4.探究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模式
机器人教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标,全国各中小学校都应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中,要认真编写教案,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及时对教学实践活动作出总结,强化积累,积极进行课程开发。积极探索智能机器人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
总之,机器人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创新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智能机器人时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遵守游戏规则,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其多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岗位能力分析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2015年增长幅度为6.9%,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对制造加工型企业的自动化改造是保证企业降低成本、缓解用工不足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现代化企业自动化改造的重要手段,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决定了我国必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未来三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处于国家政策红利、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人口红利减弱、市场需求增长的机遇叠加期[1]。这也意味着这一领域技能人才缺口之大。机械、汽车、电子、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都是传统的工科类专业,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已经由单一型人才发展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而工业机器人专业正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应用,对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专业的开设因为是面向工业现场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计划,且为增加校企合作办学,为展开实用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打下基础,正因为其是新兴事物,因此在相关领域哪怕有一点成果都是开创性的,有益于成绩取得以及学校知名度的提升。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依托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方向,符合重庆市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二、专业发展前景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3]。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应用行业的增多和装机量的爆发式增长,工业现场严重缺乏该类人才。从岗位需求来看,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制造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售工业机器人;利用工业机器人设备进行生产等。第一种需要完成工业机器人的设计、零部件生产、装配、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第二种主要工作是机器人销售、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第三种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从技术层面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机械加工与装配、电工电子、计算机编程、传感器技术、电机传动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的结合体,学生通过这些技术的培养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将具备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专业职业能力岗位分析
(一)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岗。岗位工作任务:根据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以达到生产需要;负责上料和装夹;负责备件管理;负责机器人操作及程序录入、日常点检与数据维护、完成生产任务;负责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负责工业机器人故障处理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负责建立工业机器人操作资料档案;参与工业机器人生产技术改进工作;负责工业机器人现场8S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机电基础知识,精通ABB、库卡(KUKA)、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国产机器人等至少1种机器人示教编程、仿真编程与调试能力;简单英文操作界面的识读能力;工业机器人本体与控制器的维护能力;二氧化碳保护焊、弧焊、点焊焊接不同金属材料的参数和焊接姿态的设定能力;焊接图、机械图的识读能力;熟悉各种机械加工制造;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量具的使用能力;工装夹具调整技能。职业素养要求: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积极上进。
(二)工业机器人装配、调试岗。岗位工作任务:负责协助销售人员做好客户、经销商的技术支持工作;负责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单元机械和电气安装;负责生产现场工业机器人本身参数设置、程序编制、工装夹具的调试、工艺参数设置、联锁信号的设定、故障排除;负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质量问题的分析及改进;负责反馈现场问题,并能给出合理化建议;负责现场客户的应用培训和产品验收;负责项目后期问题处理。岗位能力要求:机电基础知识,精通ABB、库卡(KUKA)、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国产机器人等至少1种机器人配置、示教、编程与调试;能阅读中英文工业机器人技术资料;能识读机械、焊接、电气图纸;具备一定的电气电子基础,了解低压配电及电机驱动;熟悉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及周边设备的连接和调试;熟悉工业机器人与PLC通信相关参数配置及PLC编程;熟悉机器人点焊、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涂胶、搬运、码垛、滚边、装配、喷涂、磨削、去毛刺、上下料等典型应用;能完成工业机器人培训的教学任务;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职业素养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有责任心,积极主动。
(三)机器人销售、服务岗。岗位工作任务:负责客户的开拓、客户需求分析、提出相应销售解决方案、维护好客户关系、进行商业谈判、标书的制作、参与招标、合同的签订、合同的跟进;产品、行业、竞争对手信息收集整理和合理利用;制定项目的跟进安排并付诸实施,并完成销售额;维护公司产品品牌形象。岗位能力分析:数控、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机器人专业毕业更佳;熟悉机器人的应用;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了解并分析客户需求;招投标的专业知识;商务谈判能力;承压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职业素养要求:开拓精神,吃苦耐劳,文明礼貌,团队合作精神。
(四)机器人教师岗。目前就业市场上提供了大量从事儿童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岗位,主要为乐高积木机器人系列。岗位工作任务:建立学生有关档案;编写教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总结,提升授课技巧;负责学生上课期间的安全;维护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与家长沟通学习情况。岗位能力分析:乐高积木机器人的装配、编程、调试;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动手能力强;编程能力;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能力;团队管理能力。职业素养要求: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创新意识,亲和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岗位不同侧重点不同、深度不同,且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范畴大,除了要传统的机电技能外,还需要很多新知识支撑。学校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员工,需要定好位,购置适当的设备,推进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四、专业培养规格
培养从事工业机器人模拟、编程、操作、装配、调试、销售、教学及自动化生产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五、专业实训室建设
学校在原有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加工实训室基础上新建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训室,该实训室包括2套ABB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本体,3套江苏汇博工业机器人本体,2套工业机器人电气系统拆装平台,1台工业机器人机械拆装平台,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模块;机器人夹具包括:搬运码垛夹具、写字夹具、双交位夹具、真空吸盘、喷枪;机器人配套训练工具:平面码垛模块、写字平台、模拟焊接激光笔、模拟抛光工具、涂胶模块、仿机床上下料模块、立体仓库模块,一批乐高积木;专用的计算机实训室软件: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PLC编程软件。
六、课程体系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还有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正在享受着两岸合作办学的成果。而这正是该学院院长贺星岳积极推进两岸合作办学的初衷:“以两岸合作为突破口,给师生们搭建一个走向世界的舞台,让‘中国式’的高职教育接轨国际、影响世界。”
首建台湾师资培训基地 拉开两岸合作办学序幕
时间回溯到2012年5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工贸”)与台湾中华大学正式签约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展开了两岸教育交流。“温州与台湾地区地缘接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独特优势,肩负着对台教育交流和合作先行先试的使命。”令院长贺星岳颇为自豪的是,与台湾高校共建师资培训基地,不仅仅意味着给浙工贸的教师们创造了一条“走出去”的绿色通道,还标志着两岸高职学校师资交流“直航”的开通。 合作办学开学典礼 陈军杰老师在课堂上
2012年7月,浙工贸第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拔营”赴台,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培训。此后,一年一度的赴台培训成为浙工贸师资培养的惯例。而今,浙工贸已有67位教师去台湾接受过培训。电子工程系主任王本轶就是其中一位。在赴台培训的过程中,他发现台湾较温州地区更早进入大众教育高等化阶段,台湾职业院校的教师多为“三高”群体:一是高学历背景,大多数教师是留学欧美国家的博士;二是高实战能力,教师基本都有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三是高科研能力,几乎每位教师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报告。
与此同时,院长贺星岳早早注意到:“走出去”只能让部分教师学习和借鉴台湾的职业教育经验,这是一种“外驱式”的改革;若要从根本上做到“由内而外”的蜕变,还需要“引进来”,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校内“生根发芽”。借培训基地建立之东风,浙工贸与中华海峡两岸文化教育推广协会合作设立了台湾人才工作联络站,充分引进台湾师资。目前,在浙工贸长期任教的台湾教师有14人。
“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促使两岸师资交流趋于高端化、深层次,也让浙工贸萌生了合作办学的念头。“两岸教师的长期合作机制,为学校进一步引进教材、课程,甚至台湾职教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兼任台湾研究所所长、长期关注两岸教育发展态势的贺星岳认为:“由于低出生率等因素的影响,台湾部分高校面临生源不足和资源过剩的窘境。台湾教育资源的过剩恰恰能够填补因多样化教育而带来的大陆学校教育供给不足的短板。”
2013年,浙工贸牵手温州大学、台湾中华大学联合开办了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教育班;2014年,浙工贸又与台湾大华科技大学合作开办了机电一体化专科班,与台湾中华大学合作开办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班。 第二届两岸大学生低碳设计创客工作坊成果交流汇报会
台湾教师出“奇”制胜 “鲶鱼效应”破教改之冰
早上6点,浙工贸教师宿舍内,来自台湾的陈军杰已经开始料理早餐。今天,他做的是小型三明治,整整12份却都是为学生们准备的。“要征服学生的脑子,必须先征服学生的胃。”陈军杰说:“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有,只有最早进入教室的12个学生才有他亲手做的早餐奖励。”而正是因为美食的“诱惑”,上陈军杰的课的学生们总是要来一场“比比谁先到”的竞赛。
在陈军杰看来,烹饪的艺术与教学是相通的。有一次上程序代码课,陈军杰发现一位学生似乎故意“唱反调”,不按老师教的步骤操作。被陈军杰指出问题时,他还梗着脖子说:“我喜欢。”对此,陈军杰没有责问,而是循循善诱:“我们烧菜,煮熟和煮好是两回事,写程序也一样。人们会更喜欢简洁又有效的程序,还是冗杂又无用的程序呢?”从此,这位学生就成了陈军杰的“头号粉丝”。
此外,陈军杰的“苹果暗示法”也是“浙工贸一绝”。有学生上课缺勤,陈军杰不但不责罚,还让学生送苹果到缺勤同学的寝室。“如果他生病了,这个苹果代表我的慰问;如果他逃课了,这个苹果会增加他的愧疚感。”陈军杰一语道破“天机”。
无独有偶,来自台湾中华大学的王志胡老师同样有“奇招”。王志胡上课总是轻装上阵,从不带教材,更没有自制教案,被学生们称为“一支粉笔走天下”。那么,王志胡是怎么上课的呢?走进王志胡的班级,便可一窥究竟。学生们五人一组,或埋头苦干,或争论不休。“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们自己去摸索,所以每堂课我都会布置一个企业工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因此,在王志胡的课堂上从来没有“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更让王志胡开心的是,企业项目激发了学生的专业热情,即使课内完成不了,学生也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凭借台湾老师们的“鲶鱼效应”,浙工贸开启了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合作班级三分之一课程由台湾教师讲授;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成为浙江省唯一开设《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结构与世界名校靠齐;台湾老师的TBL即以团队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在多个专业落地开花,课堂教学方式趋于灵活机动;两岸合作专业打通实训教学与市场之间的壁垒,开设“智能电子工作坊”对外承接企业项目。源自宝岛台湾的教改‘风暴’引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风暴”。浙工贸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周章添说:“今年8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两名大一学生参加由台湾机器人协会举办的两岸2015年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获得团体第二名。”
两岸青年“创客”混搭对垒 创“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
借力台湾教学资源优势,以教改为抓手拓展专业建设深度和广度,只是浙工贸两岸合作办学的第一步。从2014年开始,浙工贸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台湾高校的文化创意领域,并连续主办了两届“两岸大学生基于温州文化元素的低碳设计工作坊”活动。
“随着以高科技资讯为特征的第三波产业的成熟,内容产业被视为第四波经济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众所周知,台湾的创意正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动力和文化输出。”立足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高校职能阵地,贺星岳丝毫不掩饰深化浙工贸文创教育的“野心”。“在温州这样一块民营经济高度活跃的热土上,同样需要一种突破的、独特的、开放的文创教育模式。”他希望通过“工作坊”这样一个非常规的交流方式,可以延伸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让“中国式”高职教育的内核特色更加鲜明。
何为“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何为“工作坊”,浙工贸的答案是,将来自两岸16所高校的68位青年“创客”,通过抽签的方式混搭组成8个团队,聘任企业家或行业专家为团队导师,要求每个团队在7天内完成一个文创作品。此外,为让学生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互联网+”意识,学生的最终作品将依托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依托温州名购网进行网络拍卖。这就意味着,浙工贸的“工作坊”是一个汇集两岸高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集结台湾、温州两地文化的平台。
“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与青年学生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袁宇超是浙工贸工业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在今年暑期的“创客工作坊”活动中,他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套集展具和包装为一体的“让我(RUN WORLD)”包装袋,并一举夺得“最佳成本奖”。颁奖仪式上,袁宇超说:“与台湾学生的合作交流,让我对文创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实现创意产品生活化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和SWOT分析;设计者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要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当文化加上创意,产品的价值才会无限放大。”
“没有人会想到,能够站在舞台上侃侃而谈的袁宇超,在此之前还是一个对专业迷茫、缺乏自信的少年。”袁宇超的指导老师为他的成长惊喜不已。而这,或许就是“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独有“魔法”。
适应教育多元化、适应人才结构优化、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国际情势……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在为了适应而“被改革”。但继承了温州人“敢拼敢闯”基因的浙工贸,一直在主动作为。两岸合作办学,亦是浙工贸主动变革的一次尝试。正如贺星岳所说,浙工贸只是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细胞,以小博大,往往需要花更多心思,而这注定了浙工贸永恒不懈的探索。
【记者观察】――“精”“博”之道,领跑两岸合作办学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在教育界,两岸高校、学生及各类民间团体对扩大交流与合作的呼声渐高。两岸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相互开放的程度、范围正明显扩大,合作持续升温,高校合作办学的时机也趋于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工贸先行先试两岸合作办学项目,展现出了前瞻性的管理思维和敢于创新的“温商精神”。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虽然浙工贸两岸合作办学才三岁“稚龄”,但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已经具备“成年”的资本和实力:一是台湾教师资源配置最大化,现台湾教师科研结对培养28人,指导浙工贸青年教师出版教材1本、8篇、完成省科研课题1项,大大提升了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二是教学环境趋于超一流水准,如依托台湾大华科技大学机器人教学研发中心,浙工贸投资10万元建立机器人实验室;三是品牌专业优势凸显,两岸合作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成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四是校园文化多元化、开放化,如以两岸大学生低碳设计活动为载体,实现浙台文化的高度融通和深层碰撞。
探究浙工贸两岸合作办学成果之根本,则在于既“精”又“博”。
所谓“精”,既选准一个对象、找准一个产业。浙工贸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榜样。目前,台湾地区以及台资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内的布局已几乎覆盖电子信息产业的全价值链。在最高端的IC设计环节,台湾营业收入已居全球第二位。因此,浙工贸与台湾高校“共舞”,有望在工业4.0时出最强音。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师;问题;策略
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口语交际教学一直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自身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做到:
(一)认真学习新的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要求,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和训练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新课标分别从“听”和“说”的角度对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只有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仔细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掌握各年段口语交际的训练要点,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更好地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
(二)用心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的使用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的、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学教材。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里的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教材要求学生把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面对那些来自农村,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他们对“名人”知之甚少,根本讲不出几个名人的故事,如果我们的老师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备课和上课,课堂就容易“一人堂”或“一言堂”,空洞而乏味,学生没兴趣听,教师没兴趣教。如果教师稍对教材作一下处理,把讲“名人”故事扩展成讲“你喜欢的”故事,这样,能讲故事的孩子就多了,课堂参与的面就广了,训练效果也就明显了。教师应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选择、补充和调整。教材都是人编的,其中的思想、观点,并不一定都正确,并不一定都符合你的教学实际,哪怕是专家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存在瑕疵,所以,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一定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死用教材,生搬教参和别人的教案只能是照葫芦画瓢的临摹,表面像而实质虚,没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也就不可能更好的领悟选材的目的和掌握教材的外延,更不可能让学生在交际训练中,有“话”可说,有“问”可疑,获取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时,为了使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合理取舍整改。
(三)要有意识地选择教法,引导交际: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案例,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把总的钥匙,即一个“活”字。这个“活”的金钥匙其实就是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怎样适宜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呢?
1、选择交际内容,训练目标分层,螺旋式上升。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确定话题(选题),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是说学生的需要是交际的前提,学生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设定恰当的交际目标是每一次口语交际的着力点。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围绕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先达到什么要求,然后循序渐进的提高要求,再综合的提升交际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达成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训练要求,不能一锅端,头头重,这样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只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口语活动的机会,因此口语交际课没有显著效果。如,“夸夸我的同学”的话题。在实践中被演绎成了“找优点”,并且以“说出他人的优点”为评价标准,至于说得好不好,语言组织有没有问题,听出了什么信息,产生了什么疑问,全都不理会,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不上也罢。
口语交际目标,包括语言发展目标和交际目标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年段目标,结合交际话题,提炼出语言发展目标和交际目标。如:四年级上册《学会感谢》的语言发展目标:①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能正确使用“您好”、“请”、“谢谢”、“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用普通话文明礼貌地表达。②学会怎样说感谢的话语,如何表达自己感谢的心情。能正确表达“感谢”的愿望,并结合具体情景,清楚明白地表情达意,准确、得体地说话。交际目标:①养成“大胆”、“大方”、“大声”说话习惯。②在交往中学会耐心倾听,培养交际意识。
2、创建生活化的课堂,营造民主、宽松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课上,许多学生的嘴很“紧”。要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建立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呢?一是提倡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或者依据教学内容把课堂上当时真实的情境作为教学情境。二是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我们主张调集学生已有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回忆当时自己在情境中的表现,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组织教学的材料,让学生之间形成较为广泛的互动。在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把握教学契机,然后通过师生评点、教师引导的方式,把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和要求传授给学生。这种基于学生原有认识基础、能力基础的教学更有效,更容易转化为能力。
(四)说是基础,听是习惯,要并驾齐驱。口语交际不同于以往的说话训练,它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交际应对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之前都有一个通病――愿说不愿听,会说不会听。所以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听人说话的习惯,引导学生听别人说话要认真、专注,听清楚别人表达的意思,抓住别人说话的要领,以便能对别人的话做出及时反应,灵动交际。据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研究统计,在人的言语交流活动中,听所占的比重最大,占45%,说占30%,可见听的重要性。只有学会听,才可能发现别人言语中的信息,准确地接受和处理信息,而不会“此答非所问”,只有听清楚了,听明白了,才可能就“来”的话语做出“去”的回应,否则整堂课要不只有单项的“自言自语”,要不就是“牛头对马嘴”,啼笑皆非。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听”呢?如在口语交际《我要发明的机器人》这个内容的训练中,在学生“设计”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并做了介绍后,大家来评比谁的设计好?谁的设计有问题?你认为他该怎么改进,给他提出改进建议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必须先认真听,注意抓住他人“语言”中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回应,“交际”也就开始了。
1、新教材的知识点带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譬如,“a bit of”这个短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59课上才正式学习,而编者早就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72课的Workbook上提前导入了,体现的“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的超前引入规则。类似的,还有“sad”一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84课就出现了,而该词却要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7课,才正式学习。再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3页第三段引入“Work must come first”(工作第一)这个句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95页第6题,再次呈现“Work comes first”这一短语,进行复习巩固,体现其反复呈现的思想。
2、新教材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培养,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加大英语口语教学力度,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最佳手段。新教材在这方面的特点尤突出。课文对话旨在构建生生交际的形式,提供语言会话的模式或情景。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1课,Part1要求学生看图介绍各个单位的方位,Part2是一则针对询问方向内容的简单对话,课文仅仅提供了介绍方位和询问方向的组织模式,并没有具体要求,新版教材之所以这样设置,不但便于学生进行自主交互式的学习,而且可使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有的放矢的开展异步教学。
3、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英语交流中的困惑,不仅表现在词汇量的多与寡,还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除了原教材中有关中英文姓名的差异、接受礼物时的差异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还在仲秋节这一单元增加了感恩节的内容,讲仲秋节(The Mid-autumn Day)同时进行感恩节(The Thanksgiving Day)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两个秋天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再如在这册书的On the farm这一单元,既介绍中国的农场,也介绍美国的农场,也是为了让学生区别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西方人一般重视个人的隐私,他们不愿意别人问及有关自己年龄、宗教、收入、婚姻状况等情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35课,课文注释有关西方的忌讳话题的注解。
4、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化。旧教材第一册(下)介绍了一种玩具frisby,新教材换成了溜溜球yo-yo。新教材在食品上增加了coke(可口可乐),porridge(粥,稀饭),dumpling(水饺),tofu(豆腐)等新词。另外,新版教材第一册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10单元,则通过一个虚构的摇滚乐队(a Swedish Rock Band)“YESTERDAY”,介绍了音乐、旅行等内容,这适合现在崇尚现代音乐的小歌迷的心理。第5单元,利用有关动物园的话题,操练有关提建议的话题,像“Don’t feed the animals”(请勿投喂动物)、Let’s make it half past nine(让我们定在九点半)等。第12单元,谈论世界和中国各大城市的气温状况。第二册(下)第28单元,把著名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的剧目搬上了教材,实在是别出心裁。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经常接触的情景,真实、实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5、新教材紧跟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致表现在①关注西部大开发。新教材选编的内容不仅介绍于我国大城市的面貌,而且反映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陕西等)的面貌。②注重科学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9单元讲解的是The memory Robort,谈论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故事。③ 紧跟时代步伐,关心时事。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的Workbook上有这么一个句子“After we heard Samaranch said “Beijing”, we jumped up and shouted“ We have won!”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③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7课有句“After you use plastic bags, you mustn’t throw them about”,体现了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④列举并扩展了报刊上常见的缩写词,如UN(联合国),HK(香港)、ID(身份证)等缩写词。
6、新教材趣味性浓烈。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切近时代生活。新教材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此外,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如节日、旅游、音乐、机器人等,所设计的情景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Workbook第154页最后一部分是一首诗歌“Look at the moon”,很有诗情画意,学生在读这首诗时,既可以发挥想象力去体味和欣赏到美的月色,分享诗人当时的欢乐心情,又复习了形容词及其比较级的用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新教材的缺陷性:
1、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新版英语教科书存在明显的语法知识性错误的拼写。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53页,Part 2 Ask and answer中的第六句话“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薄冰的《高等英语语法》中对主句含有否定词的反意疑问句的注释是:“当陈述句部分中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像few, little, hardly, never等动词时,附加疑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把书上的句子改为“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 she?”再如,2001年12月第一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91页,第79课的Workbook上的第三段“飞盘”拼成了frisbee,而笔者历来教授学生的书写是frisby。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上的不规范用语就更是不胜枚举,像in morning,Susan not agree,in meeting all day等,倘若是运用在口语中还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在书面表达上,的确需要教师费番口舌。
2、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版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为例,原教材的词汇量为211个,其中四会词177个,认读词34个,新教材总词汇量为330个(比原教材净增119个),其中四会词为234个(比原教材净增57个),编入常用短语61条;课文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5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活动由原来的3个增至5??6个,而且对话长度都有所增加;练习部分每单元由原来的4页增至6页,每单元最后一课的练习量由原来的3??4个增至7??8个。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36课,我就分成两课来上。但是为了赶进度,又不得不快马加鞭地向前学,所以夹生饭、两极分化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3、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新大纲强调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学生对语法等知识点的掌握。但从第一册开始,新教材就融入更多的语法点、知识点,练习题中也多次出现陌生的语法项目。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11课,出现了动名词walking;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下)第120课,出现了现在分词looking,到底是先讲什么好,怎样讲好,没有确切的要求和方法。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8课,出现了过去分词called,而动词的过去时要到本册的第8单元才正式学习,而且也仅仅是动词的过去式罢了。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3课,出现了过去完成时态的句式have been to(去过……),而过去完成时要到初三才学习。
4、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教学则需用上二至三节的课时。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25课几乎就是简单的现在进行时句型地简易操练,几分钟就完成了的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类似的还有这册书的第45课,此课就是接触简单的天气变化内容的预报,很短时间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也把学习内容划为一整节新授课来上;然而学习本书的第46课,把温度变化的情景掌握好,把第一段文字分角色操练熟悉,一节课就显得讲解不足、仓促有余,蜻蜓点水一般,没有照顾好全体学生,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自然堪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越学越费劲,越学越没信心,最终导致放弃学习。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6%,及格率是92%。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31%,及格率是86%。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我所任教班级的优秀率是26%,及格率是75%。
5、Workbook内容与学科检测的题目标准脱节,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素日检测考试以阅读、选择、完形填空等题目类型为主,而课本的Workbook却很少有类似的考查题。此外,Workbook上的有些题目答案背离学生学习的大纲及内容,显得与新教材改革出新的目的有点相悖。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69页,第63课的Workbook第三大题第4小题“我可以过几天还你这本历史书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案第二册(下)第169页确定的答案为“May I return the history boo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笔者认为不妥,因为return这个单词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笔者认为翻译成“May I give the history book back to you a few days later”最恰当。
6、课文例文与交际话题侧重于城市学生生活,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譬如:发送电子邮件,磁卡电话的运用、交游、饮食等话题,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来讲就知之甚少,对学生来讲更是海市蜃楼。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1课,第一段(Practise)的要求是把课文所给的5幅图画表达的食物带入对话中操练句型,然而那些食品如果不是借助资料来对照,冷不丁地拿出来就连老师也困惑不解,因为这些东西就连老师也没见过,更谈不上吃过,又如何来辨别那是乳酪(cheese)还是汉堡包(hamburger)呢?
7、教材矫枉过正,把过去的诸多优秀篇目删掉了,实为美中不足!时代在变迁,人文在改变,把教材推到时代的舞台,使之接近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历史毕竟存在着某些永恒的东西,那就是人类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和文化遗产。譬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本(八十年代本),编撰的《蝙蝠为何夜间出来》,《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小高斯的故事》、《移动的“黑板”》、《难忘的一课》等文章,不仅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都是非常优秀的篇章。笔者认为,哪怕在新教材的Workbook后再加上个阅读理解的栏目呢,将这些优秀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知识完善不无补益!
三、对使用新教材的建议:针对于新教材的优、劣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改革教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新教材的词汇。在学习单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①集中学习单元单词,分散学习目标,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这是关键的一步。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这样不但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和师爱,又传授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技能的发展。按照《教育心理学》“首因效应”原理,应该说在领读单词以后,教师立刻让学生当堂课就掌握词汇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提倡这种做法,特别在使用单元词汇量过大的新教材组织教学时。我认为“首因效应”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Use real objects)、卡片展示法(Use pictures or cards)、教学课件授受法(CAI)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教育教学的首因效应。但我更欣赏“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反复呈现”这条教学原则,而且“螺旋式前进,旋转式上升”的观念一直是人教社这几年编写新版教材的指导思想,就搭上《教育心理学》在谈到记忆方法和原则时也一再强调反复记忆的必要性,更何况《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也明确指出“单词应分别呈现,不宜集中学习,一步到位”。所以,我认为在集中识词(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数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的基础上,分课消化掌握词汇,小步化教学目标,即教师在上每一节新授课之前,先运用多种技巧让学生强化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这样以来,除了几个别的学生外,99%的学生能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第27页要求“有目的的扩充学生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小词典。培养学生独立查字典、独立猜词的能力。”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定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了解Workbook练习题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到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单词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Workbook上的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初二以后对新版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Workbook中呈现的词汇,在以后的新章节中再遇到这些词汇时,学生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譬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第70课,出现了一个短语stop … from,这个短语是“阻止……做……”的意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造句,“我们必须阻止她看电视(We must stop her from watching TV)”,这就把词放到句子中去了,而且话题切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表达主题,我们可以在后面紧跟上一句“对她的眼睛有害(It’s bad for her eyes)”。如此句、景、情俱在,学生能学不会?
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学习新版英语教材,因为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笔者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先进方法,它的主旨就是用几个概括课文大意或者关联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以求寻找答案。该教学方法的步骤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在Pre-reading中主要任务是运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注意和求知欲望(Talking about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for building up interest / make predictions)。第二步,在While-reading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速读(Fast reading)或现时阅读(Timed reading),通过小组讨论(Discuss answers in groups),师生双方要实现答案核对(Check answers with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s),澄清知识疑团或悬念。在Post-reading部分,教师要把短文中涉及的语言点(Language Points)或者语法(Grammar)明确出来,督促学生认知(Do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既然新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教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调整新教材的课文编排顺序。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9课,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对话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的接受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了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呢?于是,我把这两段调了个个,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再讲第一段对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删节新教材中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Lesson 1课,单纯讲述第二段对话,不但笼统而且消耗时间(a waste of time),就不如把句型“So +谓语+主语”与“So +主语 +谓语”融入第一段看图说话中进行讲解,第二段对话便可一言带过。③自由组织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Lesson 54课,我把课文第一部分进行自由组合,变成小对话代替课本教学,因为课本仅仅提供了选项式的提纲,然后利用第一段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促进知识记忆,而课文第二部分则把它当作家庭作业。这样组合,课堂教学显得条条有理。④主动订正语法错误。根据正规语法教学书,对课本错误大胆质疑并改正。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上)第43课,“Han Mei knows little about the weather in Sydney, doesn’t she?”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符和变反意疑问句“前否后肯,前肯后否”的规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改正。
3、突出操作练习,简化语法教学,精讲多练。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地教育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②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④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4、利用新教材,搞好德育教育。新教材德育点丰富,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与学习教材的灵活结合,潜移默化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生活的优良习惯和道德修养,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书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②高密市教科院整理,《初中英语教材培训材料》(内部版),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