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0 23:28: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诗歌朗诵视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红色记忆”的主题班会,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对党理论知识的兴趣,在表演节目的轻松氛围中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和理论。我们旨在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了解更多的时事政治和党的基本知识。由此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充分弘扬时代精神,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红色记忆”
活动形式:室内活动(唱歌、小品情景剧、诗歌朗诵、视频欣赏等形式。)
活动地点:1401教室
活动预想: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气贯长虹大唱红歌,深情朗诵诗歌,激情四射地出演情景剧。大家在欢乐的气氛里开拓了视野,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国情。
活动流程:
活动宣传:
由团支书任命宣传委员,宣传委员下达通知,以寝室对寝室,个人对个人的形式。首先宣传委员,对每个寝室的寝室长进行通知,寝室长再对同寝室的室友通知,室友对室友之间宣传。
活动准备期:
1. 开展前期班会,班会内容为:向同学们宣传此次活动的精神,解释活动的具体内容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商量最经济的活动形式,比如参与人员问题,细节问题等等。
2. 通知同学们准备好红色记忆的有关节目,通知文娱委员给予进行协助。
3. 活动前,宣传委员做好通知评委、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前来观赏的工作,根据评委时间配合协调好活动时间。
4. 活动前期活动费用的收取,向同学们解释该费用的用处,合理收费。
活动开展期:
1. 视频播放:《红色的记忆》
2.歌曲表演:女声合唱《国家》
3. 诗歌朗诵:《青春中国》
4.歌曲表演:男声合唱《游击队之歌》
5. 情景剧表演:《那年那事》
6. 歌曲表演:《东方之珠》
活动后期:
1. 将活动照片及视频上传到班级的群共享中,同学们自行下载,并留下自己对此次活动的感受,以待下次改善或者纪念。
2. 将视频及照片制作成专辑上传。有兴趣的可以上传到网上给自己的同学分享。
3. 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写活动关于红色记忆的心得。将优秀照片上交。
经费预算:
1. 食物,水果:50元
2. 水:30元
活动效果:
1.同学们在思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能够很好的理解党的相关政策方针,掌握国情。
2.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班级团体凝聚力。
3.制造了大学时代美好的记忆。
活动组织人员:徐若佩
1.1循序渐进,选取合适的艺术形式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艺术形式采用的法语词汇全面,语法复杂,比如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有些则较为简单,容易为初学者接受,比如儿歌、动画片等艺术形式。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把握难度。初级阶段:根据二外法语的课程设置,学生最初面对的难题就是语音知识。法语的发音规则复杂,并且十分严谨,如果此时被困难吓倒,以后的单词不会标注音标,那么学生将不能自如地阅读交流。此时最好是引入法语歌曲和简单的诗歌朗诵两种艺术形式。例如:《j’aienviedevivreavectoi》,这首诗歌发音简单,内容多处重复,便于一定阶段的法语语音知识学习后,进行的复习练习,且内容温馨,便于记忆,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而《jem’appellehélène》《lavieenrose》这两首歌学生都耳熟能详,能够哼唱,加上歌词简单,单独加以发音训练,便可以轻松吟唱。初期的语音教学如果加上这样的艺术形式,就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法语的语音魅力。中级阶段: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场景交流,就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戏剧表演形式,或者让学生自己编写场景对话,也可以采用给动画片配音等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原版教材《reflet》,里面类似电影的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完成不同片段的演绎,加上道具和台词,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团队合作下,经笔者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经典童话,将之改编成戏剧,比如《小红帽》等,然后参与表演,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中高阶段:随着法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适当选择只有法语字幕的电影,进行分段赏析。比如经典的《天使爱美丽》《放牛班的春天》等法国特色影片。除了电影艺术之外,还有浩如烟海的法国经典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赏析。此时根据学生的法语水平,可以选择相应的法语文学作品经典选段,从简单有趣,发人深省的《小王子》,到风格纯粹,内容温和的《你好,忧愁》,再到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包法利夫人》等等,不一而足。或者可以引入一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文字或视频介绍,这样可以了解法国艺术的同时,扩充专业词汇量,提高阅读和听力水平。当然,也可以加入新鲜的文化资讯,了解报刊文化。
1.2结合教材,围绕主题选择多样艺术题材
在选取艺术题材的时候,尽量跟随教材的脚步。一般而言,每隔几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文化主题,就《简明法语教程》而言,就出现了法国地理、法国饮食文化、法国节日、法国医疗等主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涉及的词汇、语法难度,选取相应的艺术形式,可以是一则笑话,也可以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一首歌,或者一个人的生平介绍。
2艺术形式导入课堂对学生有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2.1法语语音、词汇,阅读以及交际能力
此前提到的很多艺术题材都来源于对话形似,比如电影和戏剧,在学生进行自主的戏剧表演训练,或者场景对话的训练之后,无疑会提高其交际能力,因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交际习惯甚至不同的思维方式,都体现在了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之中。而歌曲,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词汇量的扩展和语音语调的纠正。
2.2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活动日期:2012年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XX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2012端午节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大家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八、领导讲话:
**,今天的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对我们活动的热情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1)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
一、活动背景:
5月20日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逝世,享年94岁
5月22日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
5月22日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为了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到他们才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明星!展示他们无私奉献,将一生的心血都献给科研事业的家国情怀,我们组织开展了解中国巨星、讲述巨星故事、展示巨星风采的主题活动。
二、活动年级:1至6年级
三、活动主题:
讲中国巨星故事,展巨星人物风采
四、活动目标:
1、走进巨星人物,了解巨星故事;
2、结合“做书卷气小学生”的主题,展示巨星故事;
3、感受巨星们无私奉献,将一生的心血都献给科研事业的家国情怀;
4、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写作、语言表达能力。
五、活动组织:
1、开题:教师播放一些巨星的视频或照片,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分配任务去搜集整理巨星的资料。(5月24日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
2、中期指导(在开题基础上组织编写人物故事、诗歌等)
低年级:我想对巨星说的话
中年级:用手抄报的形式讴歌巨星、作文书写巨星故事
一、激发热情,拉近距离
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应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到名著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使其能“亲其人而信其书”,知道名著是能给他们启迪和帮助的,自然会激发兴趣,主动阅读经典。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做的是让同学们明白阅读对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我为学生印发过谢冕先生的《富有的是精神》《读书人是幸福人》等文章,也为学生播放了一些由名著改变的电影戏剧、百家讲坛等视频,我们还随时开展一些读书会等活动。例如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活动,在作家诞辰日举办他的作品介绍会。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活动,让学生们的思想进行碰撞和交流,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二、分类引导,品读经典
学校图书馆应对学生全面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确保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
我们可以把名著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分类介绍给同学们。
小说是同学们较为喜欢的体裁,在调查中我发现有63%的同学最喜欢读小说。中短篇的小说如《边城》《老人与海》,我安排在读书课、自习课上来读;长篇小说如《复活》《堂吉诃德》,我多安排学生在假期读,并且制定计划,让学生在高一课余时间读完《三国演义》,在高二课余时间读完《红楼梦》,并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
此外,我还把当代的优秀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推荐给学生,这些作品也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曾举办了河南作家的专题交流会,引领学生们认识了我们河南作家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刘震云、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王奎山等,让同学们认识到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诗歌也是受同学们欢迎的文学体裁,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22%的同学表示最喜欢诗歌。通过与同学们座谈得知,同学们最重视诗歌,因为古诗的默写、赏析是试卷中必考的内容。古代诗歌的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点。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诗歌,还要求学生在早读时间大声诵读、自由背诵,并且我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新诗经》,为学生补充了大量经典诗歌。
对于新诗的学习,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就能接触到徐志摩、戴望舒的诗歌,但我认为重点还是安排在高二年级较好,因为在高二年级,学生们将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本中接触许多经典现代诗歌。我们可为学生们播放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一首首名篇佳作,经过主持人们的深情演绎,再次闪现出熠熠光辉,感动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我们还可给学生们讲解一些诗歌朗诵的技巧,包括声音基调的把握,节奏的安排等等。那段时间,我们班里掀起了读诗的热潮。当然我们还应趁热打铁,在班里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诵读。我发现:泰戈尔、普希金、郭沫若等早已进入同学们的视野,汪国真、席慕蓉、海子、舒婷、余光中则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诗人,许多经典的现代诗歌同学们也熟读成诵。我还鼓励同学们自己尝试创作诗歌,那些较好的作品还曾发表在我们的校报《矿砂报》上。
散文是不太受高中生欢迎的文学体裁,因为大多数同学表示散文没有什么情节,不太吸引人。调查中,只有11%的同学喜欢散文。我为同学们推荐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梁衡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式散文、张晓风温情脉脉的散文,同学们渐渐被散文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思、缠绵的温情、优美的文笔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朱自清、汪曾祺、林清玄、龙应台、迟子建、毕淑敏等不同风格的散文家及其作品。当然,同学们之间也互相介绍彼此喜欢的作家,鲁迅、韩寒、巴金、冰心、丰子恺等都受到不同同学的喜爱。
三、注重积累,以读促写
在引导学生们阅读名著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只注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语言和构思,让学生们在读书时做好笔记,摘抄优美段落,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构思技巧。
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能写下自己的感悟,也能摘抄一些好的句子段落。可有些同学是有惰性的,因此教师要定期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以便更好地督促同学们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分阶段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可以开展手抄报活动,可以举办“读书伴我成长”的征文比赛,还可以以“名著中的经典语句”“名著中的经典情节”为内容举办演讲活动。这些都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对解决写作的材料积累、构思、立意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阅读名著对写作教学的促进是势在必行的。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关键词:语文;兴趣;引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75-01
去年年底,我调入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原来在强调基础教学任务的学校,虽说也了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来之后还是让我有些不能适应。接着原任课教师的进度进行教学工作,正好是古代诗文内容,学生就问我说,他们是学水暖电器安装的,是学汽车修理的,是学钢铁冶炼的,是学化工工艺的,工作中跟这些内容一点关系也没有,学这些东西没有作用,语文能认识些字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学这么多内容。从学生本身来讲,有些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对现代汉语知识都没有搞清楚,对这“三怕”之一古文根本就没有兴趣,根本就搞不懂。回到办公室和老师们交流我把学生的话重复说了,有许多老师也是这样的观点。一开始我也觉得他们说的有些道理,但做为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来说,若按这样的想法去做,自己实在感到不是滋味。因而我尽快调整教学思路,重新定立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措施,从语文观阵出发,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活动走上正常轨道。现就中职语文教学中一些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让教材变薄,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突出了它的实用性,当然也有许多传统篇目,确有很大难度。中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中连最基本的知识都难以掌握,因而教学中就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舍弃学生难以学习掌握的内容,从浅从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来接受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中采取学生确立学习内容,由课代表在上课前两天告诉学生选定的内容,根据学生要求备课上课,教学中根据学生意愿舍弃一些篇目,尽量浅入浅出,学生对语文言课堂不再排斥,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带领下学习,他们觉得语文学习不再是什么难事了。这正是我要的结果,因而中职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老师可以做出大胆的取舍,比仿说先生的《雷雨》(节选),是戏剧单元传统的名篇,然而学生对这样的戏剧没有兴趣,上课讲这些,学生必定是昏昏欲睡。古文学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用法,词类活用、句式等知识也可不讲,只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便罢,能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就可以了,学习中能在思想认识、习惯养成上起到教化作用,也可以说就达到了中职古文教学的目的。
二、让教材变厚,拓宽学生视野
中职语文教材不管是基础模块还是专业模块所选篇目都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教学中就是要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下功夫。讲孔子,可以讲他名字的来历,可以讲他周游列国的历程;讲老子,可以讲《道德经》,讲“紫气东来”;讲李白,可以讲“力士脱靴”,讲他的狂傲不羁;讲苏轼,除了他的“大江东去”,可讲他妹妹――苏小妹的故事。课本中出现的人物、历史,“正传”大家都知道的多,就不感兴趣,但“野史”就知之甚少定会吸引他们。“百家讲坛”为何受到大家欢迎,就是除了讲大家知道的,最主要是讲大家知之甚少的东西。做为中职语文老师,就是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教学中相关的信息,扩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见识。
三、充分利用教材,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学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一课程改革精神将成为新时期课堂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是语文课堂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是多么的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湘夫人》这一课时,学生普遍认为这首诗语句晦涩难懂,对这篇文章一点兴趣也没有,我费了一节课的时间去讲解,学生对内容还是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全文背诵了。之后,我在网上搜索了《国宝档案》中有关《湘君湘夫人图》的视频和这首诗的朗诵,第二天我放映了这段视频。放完之后,我说这幅画可是国宝,如果同学们将来见到这幅画,能流利的背诵出《湘夫人》这首诗,那周围的人该多么佩服你呀。随后我又带领同学们欣赏了朗诵,结果学生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的背诵起来,并且有的同学还问我要《湘君》的内容,表示也要把这首诗背下来。在观看《湘君湘夫人图》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与感染,对《湘夫人》一文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已的情感逐渐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无形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
《教育学》指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的协商、交流、合作而获得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个人、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学方法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式和讨论式,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又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讲《荷塘月色》时,我用电教媒体展示出各种各样的荷花和荷花初生、盛开、凋零的各种情景,并展示了一段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从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了春、夏、秋、冬的荷塘边,带到了作者生活的时代。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这种设计和所取到的效果都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略读和浏览,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在教学《祝福》这篇课文时,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妇女的生存环境的资料。同学们在任务的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我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发表对自己搜索的的资料的评价。一时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搜索、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更提高了学生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以前诗歌的种种意象,都靠想象去把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这种局面。我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我还制作了相关诗歌欣赏的课件在班内放映,同学们欢呼雀跃,异常高兴。在课堂上我们共同观看图片、品赏动画,将凝练的诗句、意蕴深刻的意象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我带领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诵。通过音像与诗句的融合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畅想,使同学们的情感与诗人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把握和鉴赏能力。由此可见,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既能让诗歌的意象、意境、意蕴充分得到表现,又能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要善于趋利避弊。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明确目的,讲究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不能不加任何的指导和反馈,只是单纯的播放观看。要新老媒体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主要还是靠教师的口语,板书等传统媒体来辅助的,我们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选择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有了更新更开阔的教学领域,让我们不断地学习、了解、认识信息技术,好好利用这双“隐形的翅膀”,为语文教学开辟一个崭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