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区工作人员总结

社区工作人员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9 16:16: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区工作人员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区工作人员总结

篇(1)

一、社区工作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

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副主任(兼),成员:XXX、XXX、XXX。

二、考核方法

1、每年撰写个人总结,进行述职。每个专职社区干部根据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对年度本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基本表现形成主任(包括副主任)2000字、委员1000字左右的书面述职材料,并向社区成员代表(包括街道考核领导小组参加)述职。接受广大居民代表、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2、组织民主测评。定期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党员群众对每个社区干部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打分,并对任职情况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把党员居民代表、群众满意率作为衡量社区干部工作好与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3、开展机关领导评议。街道社会事务科定期组织街道机关有关业务部门评议社区工作人员。在评议中,根据各自对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分管的业务工作与平时的配合情况,对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议打分。

三、考核内容

(一)基本素质考核

1、要求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素质好。

2、具备本职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情况。

3、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工作作风,如社区工作者是否有热爱社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否能够热心为居民服务,是否有刻苦的钻研精神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是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等。

4、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维护群众利益,为辖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5、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情况。

6、组织和带领群众开展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

(二)岗位业务考核

1、社区干部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政策和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

2、有工作热情,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率高;

3、社区干部要保持在岗率,在岗率要达到90%以上;

4、社区工作人员要求熟悉本职业务,清楚本职工作的各项办事程序,能随时解答居民的疑难问题;

5、社区工作人员要熟悉、掌握社区责任范围内工作职责、居民构成、居民需求的情况;

6、社区工作人员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并做好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档案记录及工作总结

7、社区工作人员要顾全大局,全力协助、支持相关部门工作,加强团结、有团队合作意识,保持和谐正常的人际关系;

8、社区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

9、社区工作人员要遵守社区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出勤率及在岗率,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不能按时上班必须先请假;

10、社区工作人员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分配工作不准讲条件,要及时、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各社区要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实施,今后犯有举报和反映问题经调查情况属实的要严肃处理。

篇(2)

为了欢庆我国这个古老的传统佳节,更为了借此机会对居民进行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尚书巷社区开展如下活动,现总结如下:

期盼中伴着愉快,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代代中国人贡献给世界和未来的文化财富。

尚书巷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礼品上门慰问各类困难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安乐祥和地度过中秋佳节。

尚书巷社区组织居民代表、统战对象、残疾人、独居老人、低保户以及特困职工等居民开展了中秋节座谈会。社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居民了解如何选购月饼,哪些人不适合吃月饼以及月饼的正确吃法。居民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和社区工作人员真诚的交流,居民们表示人与人之间要友好快乐地相处,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体现了浓浓的和谐氛围和中国情。

通过此次座谈会居民不仅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还感受到中秋节时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的情感。

篇(3)

关键字:社区 党风廉政建设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关口,但在实际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却因为认识不够以及管理方法陈旧、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严重制约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实现。本文将针对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找寻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的丰盈以及社会关系的多样,为人们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这些选择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如何进行选择,如何能够面对诱惑而不妥协成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是通过贯彻和落实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通过政治思想建设的教育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权力观等,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而社区作为社会群体的最小单位,则更需要进行党风廉政的建设工作,从源头进行党风廉政工作的建设能够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社会中进行全面的覆盖,从根本上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职能,加强人们对于廉政文化的认识,所以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

尽管我国一直在强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社区内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却一直处于认识薄弱的环节,致使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没有获得可喜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没有上去,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等。其中,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直接影响了廉政文化在社区民众间的普及,从而不能够有效的调动社区民众对于廉政文化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间接制约了党风廉政文化的宣传,导致社区民众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

(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实际的社区工作中,因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够,所以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与其配合,致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有效的执行性。且由于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够,导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容和形式的雷同,不能有效的根据社区内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党风廉政工作的开展。

(三)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

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所谓监督机制应该是分为两个部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通过自身的管理机制以及制度规范和监督部门对党风廉政工作实现有效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指社区的民众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这个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外部监督,而实际中,却正是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得到民众的监督和认同,使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能深入民众心里。

(四)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不强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自身的自律性不强,从而导致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民众间的可信度。这种自律性不强所导致的问题和影响是非常严重,可能会将辛辛苦苦建设好的党风廉政文化毁于一旦,所以加强工作人员的自律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优化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提高认识

在进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前,需要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廉政文化的教育,从思想上建立党风廉政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为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等,增强工作人员的自律性。这个廉政文化的教育应该定期的开展,以帮助工作人员巩固认识,并通过教育学习的总结来强化认识。其次,在工作人员对党风廉政文化的重要性加深认识后,需要对社区民众进行党风廉政文化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来增强民众对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清楚自身作为社会一部分,有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监督和建议的权利。

(二)完善社管理机制

在进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前,应该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它包括多样性的廉政文化教育方式,分别为工作人员和社区民众进行党风廉政文化的教育。其次,它还包括清晰化、透明化的社区财务管理工作和所有涉及利益的工作等,它能够增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可信度,以身作则,为社区民众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且这也是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自律性的要求。

(三)健全监督机制

篇(4)

[关键词]社区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中图分类号]D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8-0077-04

我国正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组织、人员积极参与、互相配合。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国家、省、市各级民主机构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参政议政运作机制。本文在一项实际调查的材料基础上探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走访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次调研仅对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道八一社区、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古城新都社区进行走访,并与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座谈。问卷调研面向沈阳市,向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和沈北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就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意愿做了调查。同时,在沈阳市随机抽取了六个社区,面向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面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填写问卷的社区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在该社区工作一年以上,居民半数在本社区居住了五年以上,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研结果表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言献策,促进社区管理创新。近年来,沈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报告、选举官员的同时,正在把从民间收集的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形成会议提案,对政府工作决策产生巨大影响。代表、委员已从参加会议为完成“学习任务”,转变为积极发表意见、传达民间呼声,参政议政。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工作重心逐渐下移,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二是通过设立接待日,为百姓排忧解难;通过建家设站进户,建立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沈阳市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建家设站进户”运作模式,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主动地收集问题、跟踪监督解决问题,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社区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开展社区特色建设。2012年6月,沈阳市出台了《关于沈阳市区、县(市)级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公开评议和听证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区、县(市)级调解组织可根据需要,召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家、社区代表、新闻媒体、事项当事双方参加的事项调解会议、公开评议和听证。沈河区凯旋社区据此实行了“全社会调解法”,构建了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调解为一体的调解工作体系。2012年10月,“全社会调解法”在全市全面铺开。随着维护和谐稳定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稳定工作从管理走向服务,把调解作为稳定的基本形态和基本工作方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在加入到社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区组织体系中来。

二、当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和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如何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对社区建设的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共同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度低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沈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90%的社区居民表示对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了解很少,甚至高达93%的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此答案。85%的社区居民认为代表和委员只有在选举前才走访社区和居民,选择这一答案的工作人员竟也高达57%,剩下的43%认为代表和委员在节日里会走访社区和居民。对于代表和委员对社区建设的物资投入和发挥职业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的调查,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工作人员,选择“很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75%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区的代表和委员没有和居民结成帮扶对子,也没能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对此认同的社区居民的比例高达97%。7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本社区的代表和委员在帮助社区建设和关注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较差,90%的社区居民认为没发挥任何作用。代表和委员与辖区选民并不熟悉,很难成为基层民意的代表,直接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参与度。

(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对社区居民民生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3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对代表和委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使其不了解社区的功能和需求是造成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热情不高,不能定期和长期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4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缺少管理监督和宣传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多数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优势和意愿,但90%的社区居民和4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调研及走访走过场。可见,虽然人大和政协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但由于对代表和委员在社区社会管理的履职情况缺少管理监督跟进,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了解情况不一样,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宣传不到位,存在信息壁垒。一般的宣传往往过于重视社会效应,而忽视了内部信息的传达,即报纸、电台刊登了,但实际上本社区的居民并没接收到,不了解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希望能够创造条件,人大、政协能够形成制度,让他们有机会真正参与所在社区或所联系辖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了解“身边的”、“基层的”的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其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社区自身构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文化区,但是其所处的环境——社区之外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出自于社区,对社区会有情感上的认同,工作时没有文化等方面的障碍。相反,来自于社区之外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实际进入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时就会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调研发现,社区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殷切期望和迫切需求,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强烈意愿,但实际上并未形成良好态势。调查显示,3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立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对接机制也是代表和委员们最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排在了定期与居民见面、一对一帮扶、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评价机制之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接成为其中的关键。人大和政协应该肩负起责任来,建立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1.要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辖区内代表和委员的基本信息、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的意向等。数据库应设定一定的权限,社区可查询,方便社区根据需要和委员特色联系合适的代表和委员。

2.要允许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向选择。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不可能凭空而起,总要依据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有条件,并体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人大和政协应避免形式化的“拉郎配”,允许社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适合本社区历史和发展特色需要的代表和委员参与本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做好对接工作,让真正有优势、有特色、有能力的代表和委员进入到适合的社区,才能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条件,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代表和委员对社区的作用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项目应与自身优势特色相匹配。纳入社区管理体系的代表和委员应根据社区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派,避免出现一人多项,一人多管,疲于出场,将精力浪费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项目的现象。不应该限于人数,社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项或专门人才申请,使进入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最了解社区情况,也是社区发展最需要的。如此才能充分挖掘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找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和突破点,促进“一社区一特色”的特色社区建设。比如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是教育专家,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则在社区教育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取在社区教育方面打造出社区的特色。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则是充分利用冯述委员自身的才华和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实施了社区“福”文化,实现了社区文化特色的创建,成效显著。

(二)搭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平台

为使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广泛地联系居民,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应积极打造代表活动的平台。利用街道、社区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站是代表的“活动之家”、“议政之所”,为代表在闭会期间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服务于民,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方便。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也应为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代表”、“名委员”建立个人工作室,允许其领衔成立为更好地履行代表委员职责的自己的工作团队,以期发挥更多的效能。同时,应制定常规活动方案,推进代表、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定期组织调研,开展行风评议,组织“代表、委员接待日”活动,开展助困帮扶及共驻共建等活动。同时,应将代表的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活动开展情况向选区的选民公布,拓宽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强代表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为代表和委员进社区提供活动保障。

(三)形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约束力。为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活动方案,将代表履职和推进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上文提到的沈河区凯旋社区率先示范的“全社会调解法”,就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推广和发展。

(四)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看,对造成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的原因,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缺少对代表和委员的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务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目前,个别代表和委员只看到了职务而忽视了职责。大部分的代表和委员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措施,自己履行职务的好坏得不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务。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认为建立相应评价机制能够避免缺少参与热情及走过场现象的代表和委员的比例也高达17%,高达85.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在年底对社区选民进行述职,接受社区及选民的测评。因此,要激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特色建设与述职评议、评优评先相结合,组织代表、委员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将自己的履职情况向选民进行定期汇报,自觉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对在开展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代表和委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做到“群众满意者上,群众不满意者下”,进一步调动广大代表、委员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应需培训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2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加大培训力度,介绍社区功能有利于帮助解决该问题。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夯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开展区情、街道情况、社区基本情况的专项培训。二是要进行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服务理念培训,帮助代表和委员准确把握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正确的服务导向。三是加强团队合作培训,使之适应当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应需培训可以有力地帮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熟悉社区机构设置和社区管理模式,了解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动态和社区管理的新需求,促进代表和委员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畅通民意、表达社情,更好地发挥促进公众参与和代言、桥梁、引领作用,使其工作更能体现人民意志,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更加具有权威和实效。

篇(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时期,各方面建设工作都在加快速度,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就是关乎到我国民生的重要方面,提升我国全民身体素质就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随着社区的不断增多,社区医疗配套设施也就出现,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加强注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固定资产管理,要对社区内所有的医疗设施进行统计,但是我国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发展时间较晚,这也就造成我国社区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监管制度不严、意识不强等,这都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建立,所拥有支配的资金较少,这样就导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人员少、工作种类单一的特点,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也就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深刻的认识和重视,这就对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和运行十分有害。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管理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相应地实习岗位和专业人员,这就不能对固定资产管理形成监督体系,也就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想要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特点,寻找相应地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要通过在社区内的宣传栏或广播上进行固定资产的宣传,这样就能让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深入到居民心中。同时还要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教育培训,对社区居民进行普及推广,要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给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与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协作,要加强合作意识,要共同保卫社区内的固定资产,要给予社区居民足够的支持,要让居民帮助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从质量上有所提升。

2.加强社区人员管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紧张,所以一般都将工作人员控制在100人以内,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一个人要忙很多事,社区工作比较混乱,所以这时就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加强,要仔细将各岗位的人员进行统计,要加强社区内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合作能力,要能够提升社区的服务实力。对此社区卫生管理者可以将社区内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轮岗,每个工人员都可以去每个岗位实习,体会不同岗位的难与易,这样就可以促进各岗位的沟通,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要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要有考核周期,可以是年度的,也可以是季度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还可以对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要定期对社区所有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教育培训,要让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能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篇(6)

一、目前社区档案工作存在的困境

社区档案往往记载和反映了社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信息,这是社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逐步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目前,社区档案还存在问题主要有:

1、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档案管理必需的人、财、物条件较弱。近年来,由于居委会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存在没有明确专职管理档案的人员的问题。个别社区受办公场所条件限制,没有保存档案的库室。

2、社区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不够及时。社区建设涉及组织建设、综合管理、民主自治、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方方面面,内容非常广泛,形成的文件材料多且杂,但目前这些材料有些还处于谁形成、谁保管的状态,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没有完全实现。一些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已经散失。

3、文件材料缺乏系统整理,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有的社区把几年来形成的文件材料或装袋,或凭经验装订后存放在木柜里面。档案管理既无章也无序,给档案的利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4、社区档案专职人员短缺。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多且杂,没有人员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一些社区工作人员不理解,认为社区搞建档又多了一项工作,还不如依靠脑袋这个“活档案”方便,对社区建档认识不高,责任感和紧迫感还不强烈。

二、加强社区建档工作的主要措施建议

1、加强领导,完善设施

各级领导、各个单位、社会各方面都应认清做好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社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开展社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使社区档案工作与社区整体建设保持同步;要创造必要的条件,逐步解决社区档案工作所涉及的人员、经费、库房、装具等问题,使社区档案工作逐年有所进步,逐年有所提高。

2、加强宣传,齐抓共管

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各层面人员建档、用档意识。即要抓对领导宣传,又不放松对群众宣传;即要利用媒体宣传,又要深入居民小区现场宣传;即要抓好经常性宣传,又要突出阶段性特点宣传。纠正经济至上、自我封闭、实用主义等错误思想。上级档案部门要密切协调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文明办等部门开展社区档案工作。同时,这些部门在制定街道社区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和检查指导工作时,也应把社区档案工作一并考虑进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3、健全制度,严格落实

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就社区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文件材料的归档与整理、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等方面做出规定,社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加以认真贯彻落实。各社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适合本社区特点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从社区建立的开始,就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今后社区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保证。

3、服务重点,稳妥推进

要围绕社区党建、再就业、社保、优抚、救助、人口登记、计划生育、居民健康、社区拆迁等方面强化建档,开展服务,特别要抓好社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档案、群众健康档案、孤寡老人档案、特殊需求户档案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这些档案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眼前和长远利益,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社区档案工作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4、强化培训,全力保障

篇(7)

[关键词]社区 公共服务 社区发展

一、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现状分析

本文研究所选择的社区位于贵州省岑巩县内,分别是舞水社区和万福社区,选择这两个社区一方面因为岑巩县城是一座新的县城,县城由搬迁到发展至今刚刚10年,因此各方面建设电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特别是2004年才开始起步的社区建设工作使得县城在社区发展上显得不够成熟,但同时也为社区建设方案创造出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突破口。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社区信息宣传方式单一

很多居民认为他们获得相关信息是通过他人告知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往往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在具体的个案调查或是在结束工作后的闲谈中进行的,普及度相对较低而且不具备必要的程序性和严肃性。在对社区信息交流方式的进一步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两个社区内的居民基本没有运用任何的现代交流工具(QQ群,贴吧等),见图1。

在社区环境卫生方面重点是空气净化,而在交通环境改善方面,红绿灯时间则是广大居民比较关注的交通问题。在社区安全防护上,交通安全和巡逻防盗的支持率最高,见图2。

3、社区科教文卫发展良好,医疗卫生还有待提高

在社区活动的开展情况的调查中,61%的居民了解所在社区开展的活动。体育活动是大部分居民最热衷于参加的活动类型,相比之下教育宣传与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较少。在日常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这些设施的方便程度比较满意,然而有关使用方面需要改进的呼声是最高的,占到47%。据调查,县城内的公共医疗机构只有一所即岑巩县医院。对于医院相关方面的提升:有大约74%的居民认为工作态度急需转变。同时也有60%的居民认为医院技术水平应该得到提高,服务质量应该改善。社区内的教育设施完善,超过六成的居民对这些教育机构的质量表示肯定。

4、社区养老助残活动开展仍欠成熟

在社区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相关设施的建立,只是看到残疾人救助站的挂牌在社区办公场所,当问及社区相关负责人时得到的解释是,社区门口的挂牌只是为虚设,“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现象很正常,见图3。

5、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宣传不够,政策制度不全

本文在进行问卷的调查过程中还参与了黔东南州人力资源状况普查。据调查,万福社区内共有低保户144户,368人,舞水社区内共有低保户223户、517人。除开这些低保户还有部分居民处于待业状态。在这些居民中60%的人认为社区应该在技术培训方面促进就业,此外在信息咨询和政策鼓励促进就业上分别有13%和27%的居民给与支持或提出建议。

二、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不够优化的社区组织

(1)社区组织结构欠完善。现代社区特别是中小城镇的社区组织,构成往往比较简单,针对社区工作开展的需要而设置的部门结构呈现出平行化和交错的倾向。在一个社区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党支部,社区治安小组等都是由一套人马来担任,虽然工作量不算大,但是毕竟人员安排有限,组织规模通常都比较小,结构自然简单。这样的局面最容易造成的后果就是管理上的混乱,组织内人员数量变化的临时性使得组织运行不稳定,从而影响社区工作的效率。社区公共服务的开展需要的是长久而稳定的供给,需要普遍的适用,而这种普遍性在对组织运行的要求上应该是注重组织结构完整,组织内各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否则关系到公共服务的大量事务没有办法解决。

(2)社区组织中人力资源状况欠佳。社区人力资源的质量欠佳可以说是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开展遇到的一个普遍的问题,社区服务人员通常都是下岗人员、待业者和熟悉社区基本情况的退休工作者,他们大都是小学初中学历。这样的人员素质构成与社区公共服务专业化的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导致社区工作在技术水准上跟不上其他区域的发展。社区管理与人才引进所产生的矛盾需要制度的保证更需要物质资源的鼓励才能得到缓解。

(3)社区经济发展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影响。经济发展情况是社区公共服务顺利有效开展的保证。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普遍呈现出资金不足的情况。对于社区使用资金的不足原因有几点:社区没有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法,无法为自己筹集经费;社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良好但是大都归交给当地财政,而财政关于社区公共服务的补助力度却不是很大。社区在职能上的弱化和相关职权的缺失导致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上缺少自主动力,资源不足。

2、社区职能和社区工作存在缺陷

(1)社区职能的定位。社区与政府在当下的中国依然具有很浓厚的层级关系,“条块冲突”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社区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如果把社区比作社会的一个缩点,在社区中的各个“单位”如今仍处在强势地位,这种“单位强”,“社会弱”的观念依然占据了大部分人对社区的定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社区职能在履行过程中的方向、方法和标准的选择。涉及到社区公共服务的定位,因为福利性与公共性之间细微的差别使很多问题的处理在归类上出现了分歧。社区定位的混淆会导致对社区职能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影响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2)社区职能的缺位。现实中,社区组织一般只是接受上级组织安排的任务和当地政府下达的行政命令,在决策权利和执行权利的不平衡使社区在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引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维护、运营等环节都显得力不从心。社区管理职能履行不畅应该是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在社区的管辖范围中除开社区一般居民,还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机构的居民宿舍及其办公场所。社区工作在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方面与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配合程度关系密切,这些机构对社区职能的承认和定位仍然需要合法有效的保障,否则会严重影响社区公共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3)社区工作缺乏专业性。社区工作的专业化要求社区组织在处理社因司题、开展社区相关工作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有效的套路。社区工作的专业化与社区工作环境的硬性条件有关,同时也关系到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当前我们国家在社区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吸引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在引进人才到社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区工作环境等方面也准备不足,因而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运行难免会产生阻碍性影响。

3、社区居民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协调

(1)居民冷漠。在我国社区由街居单位制向混合型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已经适应了自己单位的生活,习惯了所属单

位的安排,自然在心理上就形成了对自己单位的强烈归属。而且因为所在的单位条件不一,各单位对于自己员工居民的福利支持政策也不一样从而会更进一步加强居民对于自己单位依赖并同时产生对其他单位和整个社区的排斥。因此这种对于社区的“冷漠”就在居民对自己单位的“热情”上折射出来,居民很少甚至不会参与到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中,他们会把这种对公共事务的处理推给自己的单位而表现出与自己无关的态度。

(2)公共责任的分散。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需要居民承担一定的公共责任,这种责任要得到必要的集中才会发挥它的效用。然而现实中这种责任在不经意间很容易被居民分散。前面提到的居民把处理公共事务的责任推给单位是公共责任分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另外,居民会认为公共责任应该由大家承担,即便自己没有承担也会有别人去负责,在这种时候公共责任又被分散了;公共责任的分散和公共意识的淡薄使得社区公共服务缺少以居民力量集中为核心的动力,动力缺失往往使社区公共服务的运行停滞不前。

(3)参与渠道和宣传鼓励方式有待发展。社区公共服务需要公民参与,但很多社区却没有为公民创造参与的平台与渠道,缺乏制度的保障使得这种参与渠道的建立缺乏长久性、固定性和稳定性。此外,相关信息和政策的宣传也会影响到居民参与的热情。居民在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过程中,政策鼓励十分必要,无论是物质或是精神上的鼓励都会对居民参加社区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和长久性产生重要影响。

三、街道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第一,理顺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社区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和社区的合作,这种合作不能变革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下级对上级的配合。平等有序、合理有效的合作需要社区和政府对社区公共服务活动的正确理解。在这种关系的整理上,长期在这个问题上处于相对优势的政府应该做出合理的让步和更多的努力。第二,社区自主管理权限的确定和保障。建立健全相关社区管理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社区职权的范围,保障职能的实施。同时,社区在职能的获得和使用上应该得到优化,增加社区管理权利,使这些要素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和稳定。第三,丰富社区资金筹集方式。寻求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居民以及第三方组织的帮助,同时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以促进资金运用的公开化、合理化。第四,改善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状况。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还在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使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此外,积极开展志愿者和大学生进社区活动,保障志愿者的权益,创造必要的人才培养和锻炼空间。最后,应注重社区居民参与及其效果评估。这种评估在于社区组织要能够分析和采纳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提出的意见和看法,这将有助于增加居民对于社区活动参与的热情度和对于社区的归属感。

当前社区公共服务在制度构建和制度安排上的不成熟依然是社区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制度上的保障是社区工作合法性和效率性的前提,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社区公共服务具体运行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必将是社会关注的主要价值倾向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团:社区公共服务研究报告[R].2001

[2]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迈克尔.麦金尼斯:多种新体制与地方经济[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4]于燕燕:中国社区建设大全[M]新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