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关意识论文

公关意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4 15:51: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关意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关意识论文

篇(1)

关键词:高校;档案;公共关系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经济迅速腾飞,高校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众多高校都在为能成为世界一流名校而不断努力,其中能反映高校历史和发展的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档案就是最能体现高校存在价值的“宝贝”。高校档案是指高校组织和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行政事务活动及其管理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只有与时俱进地展开公共关系,大力对外宣传我们,才能使中国高校扬名世界。

一、高校档案开展公共关系的意义

1.推动档案的各环节顺利进行

公共关系及其核心思想是一个组织采用传播的手段,通过与公众双向沟通来树立自身形象,以获得公众的好感和支持,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共关系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高校档案部门是由高校授权专门管理档案的机构,档案管理的诸多环节,特别是收集工作直接接触到公众,这就是档案管理具有的公众性。大力开展公共关系能使档案部门与公众有着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管理的良性循环。档案管理人员加强与公众了解就能及时跟踪收集,做到不遗漏、不丢失。否则就会出现档案收集无门,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影响整个高校的档案工作。

2.有利于加深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公共关系的实质是双向传播沟通,高校档案也要加强与公众的双向沟通。高校档案的公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内部公众,即档案工作人员自身;二是外部公众,即所有的档案用户、新闻媒介、政府机关、所在社区、上级档案行政管理单位,业务指导单位,高校档案学会及兄弟院校档案部门等。通过开展公共关系,加深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理解沟通,互通有无,使档案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有利于改变档案工作的现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很多高校部门都面临着库房建造、装具购置、经费来源等问题,档案部门的工作不容易一些职能部门那样容易得到重视。档案部门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努力宣传档案的重要性,努力去做公关,争取学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档案部门将面对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就更有必要搞好公共关系,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 高校档案工作中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1.建立和维持同公众之间的联系网络

当前在我国的高校档案部门,信息沟通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开辟多种信息沟通渠道非常重要。如在高校建立起简直档案员的网络,把每一个部门、单位都指定负责人和一个兼职档案员,随时与学院档案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信息,对于众多利用档案的公众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办专用电话、信箱;有意识地和新闻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主动邀请上级档案主管部门来检查工作。建立联系网络之后要不断地维持和发展它,通过平时的努力,点滴积累,最终滴水成河。

2.随时收集公众的各种信息

要努力达到公共关系状态的最佳化,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知道公众现在的态度是怎样的。在收集信息中尤其要注意做到客观性、针对性、随时性、多样性。高校档案部门可以收集内部员工的信息,包括员工档案意识、集体意识、心理状态,为内部创造团结的氛围获得第一手资料;可以通过利用工作了解外部公众对档案工作的意见,把每次的利用情况做详细登记,除了基本的档号、目录、文件名称(案卷题名),特别要记录利用的具体情况,如利用者是否查到了想要的文档,是否完全满足了他们的利用需求,是否提供了多种类的检索工具,是否获得满意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3.协调关系、传播沟通

档案部门要通过联系网络,及时收集了解公众的各种信息进而针对公众的意见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个行动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协调、传播、沟通。在协调沟通的过程中,尽管各种方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只有搞好了组织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协调沟通问题,组织才能得以正常运转。高校档案部门在搞好内部机制建设,协调好员工关系,在此团结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针对外部公众,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对于外部公众就要运用各种交际手段和沟通方式,积极对外联络,为组织开辟关系,广结人缘,如举办档案知识竞赛,评选优秀论文、召开档案工作表彰会等,从而为高校档案发展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奠定社会基础。

三、高校档案开展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公众性原则

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的依赖上,重视与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的关系,才异常重视公众的利益。基于以公众利益为本的立场,在档案工作中开展公共关系就必须做到:尽心尽力地对待公众的利用需求;真心实意地征求公众对档案工作的意见;真诚地为公众提供各种查询服务;设身处地的为公众着想,为其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

2.创新性原则

公共关系活动中强调创新,作为高校也要寻找一些创新去宣传档案工作,要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模式,不断摸索、别出心裁,用新颖的活动方式和手段来吸引公众对档案的兴趣,增强档案意识。

3.长期性原则

高校档案的公共关系共组不是策划一次活动,搞一次论文比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需要不断持续的努力,一方面着眼于长期规划,一方面着手于平时努力。长期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基础之上,靠脚踏实地地干出来。

4.经济性原则

档案部门的清贫尤其强调开展公关工作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善于精打细算,对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分配,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

四、高校档案的公共关系工作探讨

1.增强公关意识,提高公关素质

高校档案工作要搞好,必须要增强公关意识,直接关系到高校档案的发展。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除了应具备档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熟悉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公关素质。过去,由于档案工作的机要性和保密性,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感。档案工作人员与外界接触少,默默无闻地工作,被动地等待别人来查档案,而现在信息时代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改变这样的封闭性, 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公关能力去大力宣传档案工作,要做到既是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又成为一个称职的公关人员。

2.全员公关

全员公关即全员PR管理(PR=PUBLIC RELATIONS)全员PR管理,即通过对全员的公关教育和培训,增强全员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形成组织浓厚的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高校的档案人员应在对外交往中,自觉把自己作档案部门的代表者,以主人翁的姿态,着眼于树立档案部门的整体形象,主动宣传档案各方面的成就,积极与外界建立沟通渠道,以获得更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向产业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高校档案馆(室)可以利用学校优势,通过互联网络开展网络利用档案服务。以高校档案的丰富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史教育基地。通过历史资料的介绍增强莘莘学子爱国爱校意识,同时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当然,要想做到全员PR管理,不只是高校档案人员的事情,它涉及到全校上至校、系领导,下至各位老师。这项工作要搞好,既要有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解决好经费、库房、设备等问题,同时也要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理解与合作,特别是各单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员。争取做到人人面前讲公关,处处留有公关意识,为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3.根据档案公众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公关形式

公共关系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公共关系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宣传性、交际性、服务性、社会性等公关模式。宣传性公共关系主要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档案公众进行宣传,提高档案公众的认识。交际性公共关系是以人际交换主,通过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公众的接触,广结社会良缘,交换了信息,交流了感情,创造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心理气氛。服务性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高校档案部门为档案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方面,目的是高校档案馆(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获得档案公众的好评,建立档案部门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社会性公共关系是以扩大高校档案部门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和知名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在高校举办档案知识竞赛,评选优秀论文,召开档案工作表彰会等形成进行。虽然高校档案部门开展公关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这些形式不是孤立的,它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把这些形式灵活地运用。

高校档案努力发展公共关系,既可以使档案工作蓬勃发展,更可以使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获得提高,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档案事业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综合档案室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新闻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一部分,是广告、销售促进、公关、人员推销、直接销售五大营销传播组合的一种。在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新闻公关是整个营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少量著作及文章对新闻公关作用,包括对个案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从媒体角度的分析,从社会学角度的分析等等,当然,也不缺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新闻公关的操作方式、新闻公关的优缺点,新闻公关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新闻公关;新闻策划;公关策略;广告活动

近年来,“新闻炒作”的兴起是有目共睹的,明星在进行“新闻炒作”,教育机构也在进行“新闻炒作”,就连媒体本身也在进行“新闻炒作”,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重视“新闻炒作”的作用,也已经不是什么奇事了。机构组织如此,个人也不例外,明星、导演、作家、律师、医生、职业经理人、学者等,个人品牌的树立也十分重要,都需要借助新闻公关策划,增加其名气,成为名导演、名医、名作家,这些著名人士,与不著名的相同职业人士收入相距甚大。

1.新闻公关现状

在信息秒速更新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来自不同组织的新闻公关策划。一个组织,不管是企业、协会还是基金会,只要一段时间不在公众面前出现,很快就会被忘却。因此,像可口可乐、麦当劳、强生等家喻户晓的品牌,也在不间断地进行宣传。但对于一个并没有在公众心目中享有牢固地位的组织,光做日常的广告活动宣传,是难以吸引公众眼球的。新闻公关策划这种能引起铺天盖地报道的营销手法,在信息多得让公众目不暇接的今天,受到了不是组织的爱戴。就连少林寺这样的传统古迹,也加入到了“新闻炒作”的行列当中。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入围年度中国营销标志人物。”这新闻标题并不是网友们的恶搞。确实,这几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观少林寺”,“美国500个武术爱好者朝拜少林寺”等关于少林寺的新闻不断曝光,各大媒体频频报道关于少林寺的新闻。这一切都是少林寺新闻公关策划的大手笔,少林寺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日益增长,更为带动登封县乃至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新闻公关在宣传中的积极影响

新闻公关自身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它是以长期的市场效益为出发点,以低成本运作的方式塑造和传播整体形象的营销方式。新闻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与可信。“世界第一高桥”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我们借此主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新闻亮点,不断演绎出新闻话题,以新闻追踪的形式报道,自始自终借此造势,从而以新闻公关的成功树立了企业知名度、建立了企业美誉度。

新闻策划通常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新闻事实。这一形式反过来要求新闻策划所选择的对象必须较大,如2006年《贵州日报》“视点”版“寻找和谐力量”系列策划,就是通过《大山里的坚守》(11月22日)、《草根志愿者》(11月29日)、《战友》(12月6日)、《起跑线》(12月13日)4篇文章,揭示了每个人既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进而呼吁大家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共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主题。市民报常常策划为贫困学生捐款助学、为贫困患者捐款治病等报道,此类报道题材虽小,主题却大,表现了互帮互助的社会真情。

3.新闻公关在宣传中的负面影响

(1)使得媒体公信度流失

所谓的公信力是指,传媒在受众中的信息的影响力,也是传媒捏在品格的反映。媒体公信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媒体对于新闻的公关甚至是恶意的公关,必然是媒体得公信度降低,

(2)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一旦失实就不再是新闻了,就是“伪新闻”,“假新闻”。新闻公关,在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的新闻价值观念中越离奇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伪新闻的危害力十分强大。

(3)造成了“舆论暴力”

新闻公关长追求轰动效应,疏于对舆论的引导这样的集中报道因各方的评价与意见因价值观念不同,索取的视角不同,往往会产生对新闻的不同评价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评价,在公众接受事实的同时,对不同的评价往往无从事实。

另一方面如果媒介对莫一方面大书特书,公关过度渲染,尤其是一窝蜂的报道,然后又一窝蜂地进行否定,这样的大起大落更是让受众不知所措。

4.新闻公关的发展

90年代新闻公关的突破口在于实践。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新闻公关事业理论与实践双丰收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新闻公关活动将呈如下趋势:

(1)为改革开放服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将会颁布和实施更多有关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要求各类新闻公关组织及新闻公关人员通过新闻公关职能争取公众对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理解、支持和合作。开放搞活必然会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这些新问题、新现象既是对我国新闻公关业的挑战,又是我国新闻公关事业腾飞的新契机。

(2)新闻公关“四化”是必然趋势

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代世界两大主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新闻公关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新闻公关活动主体多元化。企业求生存发展需要新闻公关,其它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要在我国改革开放总格局中实现其目标,同样需要新闻公关。

新闻公关从业人员专业化。新闻公关人员除必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嫡熟的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在新闻公关学的某个领域才华出众。“术有专攻”是今后新闻公关从业人员的发展方向。

新闻公关职业化。组织内部新闻公关部的设立和专业性新闻公关公司的出现标志着新闻公关的职业化。公共关系公司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新兴部门,它的工作方式同律师事务所、广告公司等很相近,它依靠自己的良好声誉来吸引客户,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

业务范围国际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展望未来,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日趋频繁,世界一体化进程也将加快。同时,跨国性的争议和摩擦必会骤增,中国新闻公关的触角必然会伸向世界各地。

(3)致力于创意新闻公关

新闻公关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综合艺术。90年代后期,致力于富有创意的高层次策划,必将成为中国新闻公关活动的主导潮流。创意新闻公关是指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开展新闻公关活动遇到特殊情况或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时,能够大胆改革,做出富有创造性的新举措,从而出奇制胜。

(4)强调企业的全员新闻公关意识

全员新闻公关意识,就是要求企业的每个职工都有强烈的为企业增辉的意识,如果每个职工都有强烈的为企业形象增辉的意识,并以此为荣,该企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全员新闻公关是“组织内部新闻公关的最高境界”。全员新闻公关意识一旦形成,一定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5)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公关之路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种文化,首先要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历史越悠久的民族,其民族意识、精神和风格对新闻公关的影响也越深刻。中国新闻公关的开展,必须体现中国国情,体现民族特色。走同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公关之路。

参考文献:

[1] 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传播渠道》,载《人际关系》第1卷,第2期;

[2] 斯科特.卡持李普等:《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3] 翟向东主编:《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4] 杨加陆.公共关系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5] 张岩松.公共关系案例精选精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6] 赵驹 王小玲.公关策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王中:《论新闻》,见《新闻大学》1981年第1期;

[8] 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 唐家乾 穆庆贵洪登水主编:现代企业公共关系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篇(3)

论文摘要:本文就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

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消费者、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字:应用性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7-03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与学术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方法上有本质的差异,学术型高校往往以讲授为主,辅之以实验,而应用型高校强调的是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迫切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正在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内容等都有了更新和发展。

根据《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入学教育及专业导论、军训(含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认知实习、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一些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等。在实践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独立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如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二是依托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此类实践教学既包含课内实验课时、也包含课内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教学形式;三是主要依托于本专业知识的公共实践环节,包含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社会调查及报告、学年论文、就业指导与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虽然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验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距离培养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

二、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定位

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由所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我们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为:

1.总体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商务沟通、外贸实务操作等专业能力,能在国际贸易部门、涉外企业等从事报关、报检,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基本素质目标。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经济现象的认知与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会计核算技能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至少达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水平。

3.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国际结算、报关、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贸易政策和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具有熟练操作相关国际贸易应用软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

三、安徽科技学院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笔者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三个层次上,构建“平台+模块”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

根据学生实践技能循序渐进的培养规律,我们构建了三个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和提高的实践教学平台: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每个平台对学生外贸专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并逐步扩大学生知识领域、知识层次,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1 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经济学科基础演示验证实验、国贸专业性综合设计实验,以及科研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根据国贸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和内在联系,我们把国贸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划分为经济学科基础教学实验模块、国贸专业综合实验模块、科研创新实验模块,逐步增强学生国贸专业基本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1)经济学科基础教学实验模块包括经济学科基础课程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如在《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增加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经济科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2)国贸专业综合实验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外贸函电与谈判》等核心课程、以及《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商务礼仪》、《公共关系》等专业方向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国贸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实验项目设计和操作能力;(3)科研创新实验模块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各种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校地等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把国贸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划分为认知性实践训练模块、国贸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模块、综合性实践训练模块,从模拟到真实、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认知性实践训练模块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习、课程实习等模拟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2)国贸专业技能实践训练模块包括外贸基本技能实训、公关与礼仪实训、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等各种仿真实训环节,通过模拟外贸实践活动,缩短学校与外贸企业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外贸基本职业技能。其中,在校内实训环节中,《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本专业所开设的大型综合型、设计性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模拟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演练机会。学生在模拟实训课程中,通过进出口模拟软件、外贸单证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仿真演练,内容包括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的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托运、租船定舱、投保、出口货物报验、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一系列外贸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得以结合;(3)综合性实践训练模块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真实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意识。

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平台包括校内创新创业模拟实践、外贸行业竞赛活动,科技创业实践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我们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划分为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模块、行业竞赛活动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模块,逐步强化并提升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1)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模块包括校内创业模拟课堂、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之星实践等活动,激发和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2)外贸行业竞赛活动包括参加各种校外比赛,像英语口语竞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创业设计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社会竞争能力。(3)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学生论文、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专利发明等,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一方面要培养校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报考报关员、单证员等相关业务的国家从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派遣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学习、锻炼。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担任的专职实践教师,邀请企业老总定期来学校进行业务专题讲座等。

篇(5)

网络新媒介的传播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利也有弊,既有机遇又存在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的跨越。公关课程的教学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挖掘出大量新鲜的、丰富的、典型的、正反面的企业案例资源;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其跨时空的特点为师生、生生的课后互动交流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介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和了解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知道”、“新浪爱问”、“soso问问”等工具查询需要解决的难题;可以通过“问卷星”、“调查派”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谷歌地图”了解全球各地方吃喝玩乐的最佳去处和感受全球各地360度街景视图;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来自不同来源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文章,从而找到整个学术领域中相关性最强的研究;可以通过“优酷”观看企业的形象宣传视频了解企业文化内涵;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聆听大师的课堂;还可以通过“微博”和“贴吧”个人掌握的最新信息。这些网络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神速、更快捷、更便利,也无疑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升级。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加强了教学的自主性

新媒体时代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更多的是方向的指引者:需要引导学生鉴别海量网络信息的真假虚实和价值观念的是非曲直;引导学生多方面、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从而形成特定的适合的思维范式;把相对固定的、按部就班的课堂搬到活动的、充满个性的网络中。同时,新媒体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接收来自全球各地的不同声音,可以和全球各地的网友、博友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用自己在新媒体上的所见所闻去思考、鉴别和选择有利的信息,补充课堂外新的知识和内容,从而找到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更好的方式。这样减少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对教材的依赖,教学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二、新媒体时代公关课程教学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强化、网络信任危机给教学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1.海量信息的真假虚实难辨

新媒体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双方可以通过QQ、微博、贴吧、论坛等形式“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在这种虚拟和匿名的环境下,有的只是符号的交往,其信息真假难以鉴别。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冷静、理智地看待各种报道,尽量选择权威性、知名度大的官方网站获取相关信息。

2.新媒体负面信息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转播者,又是接收者。信息传播自由,传播者大众化、平民化,传媒机构企业化,信息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扰乱了信息的传播环境,造成新媒体的失范。个人隐私泄露、社会道德伦理滑坡、信息管理失真失控、西方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舆论导向偏颇、企业负面报道等问题大量存在,这无疑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需要新媒体传播更多正面的、积极的能量。

3.给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关教育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其他学科知识的涉猎,有的缺少公关技术与实践能力的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经验不丰富;二是教材、教法的陈旧;三是教学条件的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有助于改善现状,但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教师和学生需要转换角色,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变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膨胀式发展。

4.倒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们的阅读方式、交流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开始发生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博客、论坛、虚拟社区、贴吧、网络公开课成为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传统授课相比,网络社会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可以和全球各个地方的人们交流;可以浏览知名学者和教授的博客,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前沿;可以聆听国内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和互动性,也大大延伸了第一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倒逼了网络第二课堂的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1.信息瞬间变幻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学到什么?经常有学生说,我大学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不会。理科生学到了模型和范式,文科生好像什么都学了,又什么都没学到。其实文科不比理科,最重要的是学思维的习惯,思维的方法,学人际交往,学为人处事。大学就是当你忘记所学之后,剩下的东西。具体到公共关系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公共关系学的本质是一门素质拓展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与情商,使他们走向社会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带着公关意识去观察、去思考、去策划、去创造。因为意识当先,没有经验,可以摸索出经验,没有方法,可以创造出方法。其次是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提高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者是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公关策划技能的提升。

2.教师借助新媒体加强自身公关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关教师要借助新媒体的开放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参与公关实践,提高自身素养。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公关教育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展社会调研,加强公关实践;可以通过“公共关系精品课程”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做法;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感受名师教学风采和特色。公关教师除了必要的学习培训和交流讨论外,要密切关注市场,留心企业动态,捕捉市场第一信息。每天关注新闻时事,每天浏览中国公关网、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公共关系论坛等网站,反思企业公关实例,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把鲜活的、真实的、生动的、亲身经历的、具体的案例带进课堂。

3.积极开展公关实践活动,以活动促教学

公共关系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理论知识的讲解“必须、够用”即可,重点是如何将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公关实践活动,诸如企业庆典、公关广告、公关新闻、公关报刊等;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本地企业案例研究,掌握公关步骤,了解公关禁忌,感受公关魅力;或者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的公关策划、市场调查、活动安排等活动,向学生进行经验传授和实例展示;课余举行公关演讲、辩论比赛、模拟晚会、新闻写作等实践活动。此外,学校或者系部可以成立公关协会,帮助协助组织、策划、宣传学校各系部的大大小小活动。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些活动的组织安排策划当中,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公关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才能真正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4.网络社会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于教材的依赖性较大,思维容易受到教材内容的限制,而公关课缺乏系统的、深度的教材,且本土案例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公关的教学不能无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变革,不能把自己封闭在高墙大院里,因此,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市场信息、企业态势,把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取精华,用于课堂。中国公关网、中国公关论坛和公关世界都是很好的案例来源地,教师可以选取最新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正反案例用于课堂的比较教学。这样学生听的有趣,教师教的有趣,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公共关系教学的与时俱进。

5.追问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篇(6)

一、当前科技期刊的形势及现状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科技期刊面临着不仅国内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的竞争。低水平重复现象将失去竞争力。我国科技期刊的实力和编辑人才素质与国际先进期刊存在明显差距,一些世界名刊之所以成为名刊,与其拥有一流的编辑人才和雄厚的智力资源有极大关系。《自然》杂志编辑部共有编辑80多人,都是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的有专业背景的人员[1],其人才实力显而易见。而在我国的科技期刊界,特别是高校的学报编辑人员,一部分办刊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或科研上,高职称人员也把精力投入到带研究生或课题上,很少把精力投入到编辑学研究上来,致使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严重不足,稿件低水平重复,再加上一校一刊,出版周期长,被引频次低等,是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现状。就我们高校学报为例,某些高校领导的心目中,教学和科研是第一位的,加强有关建设,进行有关投入,特别是一些硬件建设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而对一些软环境建设,如学报功能作用的认识,则明显不足[2],还没有将学报当作高校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形象工程”和“支持工程”来认识和运作,更谈不上对学报编辑能力的培养。难怪有人把学报比做大学传达室后面的那一间房子。正是由于此,期刊编辑人员少,高素质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更是风毛麟角,策划能力差,外语与计算机水平低,经营意识差等现象普遍存在。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科技期刊正从象牙塔走向风雨的市场,科技期刊编辑也有单纯编辑走向编辑、经营的双重使命。而对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挑战,科技期刊急需高素质的编辑人才,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较强的论文审读能力科技期刊编辑要对论文进行筛选和创造性的发现,就必须有深刻的洞察力。即能见微知著,思想上需要高度的条理化、深邃化。重点审查论文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实验结果是否可靠,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实验分析与讨论是否合乎逻辑。只有具备敏锐的眼光,才能发现优秀的论文,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才能充分实践主体意识在编辑过程中的作用[3]。

2.高水平的策划能力编辑策划是期刊编辑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的集中体现,编辑人员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推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体现鲜明个性特色的科技期刊,使科技期刊在社会上展现良好的形象,赢得广大读者的信任,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所谓策划,就是编辑出版工作者为使出版物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编辑、出版、发行等全过程的智力行为,面对市场化滚滚而来的信息浪潮和愈演愈烈的“信息爆炸”,对信息过滤是编辑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编辑要善于组合、取舍、缓解无限丰富的信息,这就是编辑的策划能力。目前,多数期刊编辑并没有系统掌握策划理论,更缺乏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自觉进行策划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期刊界无论是在策划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策划实践的探索上,都远远落后于期刊发展的潮流。

3.锐意进取的创新能力科技编辑是对科技创新信息的记载和传递,编辑过程确实也是对成果作品的再创造,编辑的创新意识对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包括观念的创新和质量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是在思想深处摒弃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观念创新依赖于对创新的准确理解和对学术期刊历史使命的准确把握,体现在办刊理念中。质量创新是创新科技的根本,学术质量的创新要求编辑做到要了解国内外的重大科研发展方向,密切跟踪重大科研课题的进展,抢先发表原创性强的重大科研成果。在论文格式、期刊封面、版面等要进行创新。刊发论文的题材不拘一格,论文的信息质量和期刊的总信息量不断提高。

4.专博结合与雄厚的专业基础能力编辑不仅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还要一专多能,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科技期刊编辑应力求学者化,把握当今世界社会科技的发展趋势,起码要对学科前沿领域有所了解。编辑不仅要努力学习,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更应该力争成为博学多识、知识面广的杂家。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专”与“博”的有效结合。

5.熟练掌握外语与计算机操作能力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国际科技交流日趋频繁,我们需要了解国外的最新科技动态,同时也要把我们的最新成果推出国门,所以,提高编辑的英文水平变得十分重要,但目前期刊编辑熟悉外语的人少,期刊多以汉语为主,附以相应的英文摘要,有的连英文摘要也没有。由于国外相关人员对汉语多不精通,高水平的文章也常常被忽略。我们的科技期刊之所以难以在国际上引起关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言障碍。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编辑出版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网络时代,编辑人员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来对稿件进行加工,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组稿、送审、返修、讨论、排版等,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广泛的社交与协调能力期刊部门虽小,却也五脏俱全,搞好内外协调,使期刊正常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题设计、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校对、版面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不仅关系到编者、作者、读者,还需要印刷厂、邮政部门的配合。这些都需要编辑与之相互协调。对作者,应广泛接触,增进理解,重点培养,建立一支比较稳定、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对读者,要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多听读者意见,解答作者疑问,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为期刊能更贴近读者提供参考;对协作部门,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建立诚信的协作关系,为期刊顺利出版、发行铺设畅顺之路。期刊之间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坐等好的稿子、好作者自己上门的日子已经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一去不复返了,这就需要编辑不能守株待兔,应当主动走出门去,与作者交朋友,利用杂志的品牌,约请知名作者把好的稿子投到自己的刊物上来,以扩大杂志的影响,提高知名度,这就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关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

篇(7)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能力 重要性 策略

应用写作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三项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其他行业的人,无论是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商务文书写作,都必须思考、探索如何利用创新来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新时期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在其著作《作文要道》中明确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非要会写小说和散文,但一定要会写在生活和工作中实用的文章,而且必须写得既通顺又扎实。”这就明确指出“在生活和工作中实用”的应用写作之于现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其实,早在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充分肯定了文章在促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和国家昌盛中的重要地位,而曹丕所指的“文章”,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应用文。

我们都知道文章写作分为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两种。它们二者在社会生活中各司其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文学创作主要服务于人们的主观情感世界不一样,应用文因其直接作用于现实生活,所以具备强烈的实用性,它旨在表现除却个人主观情感、感受和体验的客观世界,是对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所以应用写作离不开综合、比较和分析,离不开判断、概念和推理。由此可见,应用写作总是遵循着抽象思维的运作规律。提升应用写作能力,还能培养现代人的抽象逻辑思维,促使人们运用理性的思维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提升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自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更要重视应用写作的重要功能。不断提升应用写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不断钻研的重要任务。

二.新时期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策略

1.了解学生写作能力的现实情况

虽然高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但是他们仍有着可挖掘的潜力,教师在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写作水平与要求达到的写作水平之间的差距,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2.巧妙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让高职生了解应用文写作的要求、特点和内涵。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为学生讲授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比如写作缘由、目的、计划、要点和期望等。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典型案例为学生呈现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的毛病,防止学生犯类似错误,更好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3.不断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

应用文写作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大量的写作练习必不可少。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写作训练,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写作选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话可写。另一方面,训练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教师不能随意拔高起点,在写作文种选择方面要重视先易后难,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注重应用文写作评改

应用文写作不是一件易事,教师要积极运用评改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维持他们的写作成就感。一方面,教师要认真评改学生的文章,尊重学生的努力,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讲评学生的文章,重点指出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写出更加优秀的应用文。

参考文献

1.周安.审美视野下应用写作的人文诉求[J].大众文艺.2011年24期

2.王丽芝.三维性应用文写作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2期

3.章媛.实用为本 审美为用――职教应用文写作需树立4个基本意识[J].职教通讯.2014年03期

4.刘晓玲.应用文写作审美概说[J].戏剧之家.2014年12期

5.金秀珉.对外汉语常用应用文写作词汇分类及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