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9 16:40: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语文考试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语文考试总结

篇(1)

为了使我校本期工作有条理、有目标、有进步,也为了使我校语文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故制定以下计划:

一、目标

1、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2、规范常规教育,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3、确保我校三级段县调研考试语文成绩不低于全县前五名。

4、争当我校教研活动的排头兵、领头雁。

二、实施计划

9月份

1、开学季

2、召开学科组长会、全体语文教师会。

3、讨论并制定出本学期教研计划。

4、组织本组“名师在我身边”听课、评课活动

5、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县优质课听课活动

6、辅助学校“青兰工程”实施活动

7、催促各学科组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及调研目标

10月份                    

1、国庆假期周

2、组织本组教师听、评新特岗教师的汇报课                

3、学科组长召开碰头会,分析语文月考成绩          

4、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标

5、组织本组的教案、作业检查及汇报工作

6、迎接七八年级期中考试及九年级县调研考试

11月份

1、迎接县教研室视导                    

2、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3、组织本组1-3人听课活动

4、研讨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5、推选语文教师参评校优质课或公开课活动

6、督促各段展开“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7、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12月份

1、教案、作业大检查并组内汇报            

2、督促各段展开“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3、组织好每一次周清考试语文试卷的供题工作

4、研讨“语文的复习课、讲评课如何高效”的问题

5、期末复习备考

6、摸底考试及考后的总结工作                 

7、语文学科最后的培优补差工作               

8、期末调研考试

9、总结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             

篇(2)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考试仍然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不同类型的考试又分别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功能。如果说升学考试是一种终结性评价的话,那么初中三年内出现的调研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就应属于形成性评价。在“减负”背景和“五严”规定下,这些形成性评价更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教师而言,这些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据此分析自己教学的优劣,查漏补缺,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补短,不断进步。作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评讲课如何上得实效、高效、长效,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一、课前——充分准备,成竹在胸

(一)自己做题,备好资料

目前,有两种现象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一是带着空白试卷和答案上评讲课;二是评讲前抄好答案,自己不亲自做题。笔者认为要上好一堂试卷评讲课,自己做题是非常必要的,切不可偷懒。因为只有自己认真做完整张试卷,再仔细对照答案,才能更好地知晓试卷的结构、考查的知识点、试题的变化、难点的分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等,其实这也很有利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语文试卷上有些题目要想评讲透彻,仅靠答案还不够,例如诗歌鉴赏中的写作背景介绍、文言文阅读中的典故释义等,教师可以在做完题之后,将查阅到的相关辅助资料补充在试卷上。

(二)及时阅卷,做好统计

试卷做完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结果的主观愿望,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他们的记忆中还清晰地留存着试题以及自己当时思维的痕迹。所以,考试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阅卷、及时评讲,同时做好统计工作。统计本张试卷上知识点的分布、分值的配比、考试结果(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个体的进步或退步情况)以及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等等。经过这样详细的统计,教师就对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也能有个初步判断和分析,进而增强评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设计思路,谋划策略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教师就可以设计和构思接下来的评讲课了。本次评讲安排几课时?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不讲?哪些内容简单讲,哪些内容重点讲?简单讲怎么讲,重点讲怎么讲?采用哪种评讲方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教师在上评讲课之前必须明确的,同时也是上好一堂试卷评讲课的重要保证。

二、课中——形式多样,切实高效

学生们普遍反映试卷评讲课比较枯燥和无趣,因为评讲课上既没有课文里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也没有视频、音频的播放和欣赏,有的只是老师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讲解和自己手头红笔“小鸡啄米”般地不停挥动。考得好的同学在课上收获甚微,因为绝大部分的题目他们都做对了;考得不好的同学则要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因为老师还会冷不丁地点名批评。这样的试卷评讲课真是难熬!

要改变这样的课堂面貌,就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试卷评讲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试卷评讲中来,让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以下几种评讲方式,笔者平时实践下来,感觉颇有成效。

1.学生自主订正。考试中,学生出错的原因总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审题不清,有的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过于紧张或粗心大意等等。面对这样的错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心生自责,教师就不必再进行大面积的批评了。这些题目学生本是可以得分的,一般不存在知识漏洞和思维误区,所以订正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查找自身问题和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2.学生互评订正。根据出错的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或讲解。各小组根据承担的任务,通过查阅资料、集中讨论、求助老师等方式,得出正确答案,查找自己犯错的原因,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探索某类题型答题的注意点、规律或诀窍。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充分的鼓励、及时的表扬。这样的活动安排彻底打破了评讲课的沉闷气氛,调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既能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又能体会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

3.师生交流共评。对于试卷中首次出现的经典题型、改头换面的旧题型、部分出错率极高的题目等,采用师生交流共评的方式比较好。在师生交流共评中,教师要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对话,关注他们答题时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重视点拨、提升和总结、归纳,完成“授人以渔”的重要工作。教师的评讲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思考时,要善于把他们引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此时教师加以点拨,效果最佳。教师评讲的最终目的是推广优质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评讲的全过程。例如,在阅读理解题的评讲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学生由于经验和阅历的缺乏,有些知识点一讲就懂,一做就错,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总结和归纳。评讲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让他们深入地理解某些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例如,标点符号、病句常见的病例,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等均可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平时点滴积累起来的看似纷繁芜杂的知识信息就会更加系统有序,学生今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成就感和自信心都会大大增强。总结和归纳促使学生的思维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即由感性向理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后——反思内化,实现长效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讲课上完之后并不意味着评讲的结束,以下几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一)深刻反思,总结得失

学生在考试中都是有得有失的。大部分的教师都很擅长让学生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学生每次的考试小结都写得好像个人批判书。总结不足固然重要,可是及时总结自己探索尝试后取得成功的经验同样重要。这些珍贵的经验不仅可以指导他们走向成功,还可以作为经验推广,供其他同学借鉴和运用,有时甚至能给教师带来启发。一场考试结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卷面反观自己平时教学的优劣;评讲课上完后,教师也有必要像随堂课一样写好教学后记。所以,课后师生共同进行深刻地反思,总结成败得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理归纳,内化提升

错题集的使用在学生的理科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同样需要使用错题集。评讲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样式将本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一起,不能仅仅满足于修正好答案,更要注明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目标,将师生共同总结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醒目地标注在旁边显得更为必要。长期进行这种有效的整理,学生就能把评讲课上学到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养,我们的评讲课才能真正地实现长足有效。

(三)消化理解,巩固强化

试卷评讲后,教师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及时弄懂尚未掌握的知识、习得尚未具备的技能,鼓励他们在消化理解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搜集和命制一些与本次考试出错率较高题目类似的题目,或有利于训练学生正确思维的题目再让学生练习,及时让学生巩固和强化。

(四)关注后进,个别指导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尽管通过学生自主订正、互评订正以及师生交流共评,卷面上反映的问题已经暴露得很具体,解决得很彻底,但可能有一些后进生对某一问题仍然弄不明白。这时就需要教师对给予个别的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跟上大部分同学的步伐,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试卷评讲课应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加强,它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虽然像上文所述上一堂试卷评讲课是十分辛苦的,但是只有这样备课、上课、总结才能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落实到实处,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真正实效、高效、长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谢东健.初中语文教学中试卷讲评的技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05).

[3]马接男.初中语文试卷评讲现状与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7,(01).

[4]谭照华.初中语文试卷讲评课程序初探[J].语文在线,2011,(06).

篇(3)

[论文摘要]: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高三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所以,在高三平时模拟考试之后,课堂中试卷的讲评由为重要。

一次大型考试,从组织到试卷终评,语文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将近需要四节课堂时间,加上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严重挤占了学科的复习时间,影响了复习备考的进度和质量。怎样缩短考评周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应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高三的考试评价要想提高信度,关键在于考后试卷的讲评过程。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

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有效迁移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课型特征表现为针对性强,重视反馈。因此,课堂结构可大致这样确定: 1呈现答案——2讨论或自省——3针对性讲解——4优劣比较——5相同或变式训练——6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目前薄弱学校大部分高三老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灌式的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唯恐学生求取知识不全面。这样讲评试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没有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就缺乏主动意识去学习,去思考,还有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修改试卷,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如语文试卷第一卷的前四个小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第二卷中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学生自己不动手去查工具书、资料和笔记,老师一味包办,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同时这种满堂灌式的讲评耗时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听课会觉得很疲倦。从接受原理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反馈、反思的空间和权利,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是成反比例的。

二、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由于考试时间紧促,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湖南省高考考纲从2005年起设置了一个文章赏析的开放性试题,2008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题忽从诸子散文文章变成了纪传体例。如果在模拟试卷时只讲一个答案,没有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没有总结规律方法。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三、重基础,轻作文讲评。由于在前面基础题上讲得过多,而在作文讲评时就压缩时间,匆匆收场。或在讲评中对作文缺乏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没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没有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重基础、轻作文的讲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像湖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的作文题目选的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来写一则作文。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理解不透,造成写作中偏题。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文本意,然后再展开想象领悟其中包含的言外之意。要帮助学生完成字面意思向言外之意的拓展。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复习作指导和借鉴。讲评时,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这样处理试卷跟平时讲解练习没有差别。学生既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就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对试卷的分析也很肤浅、盲目,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明确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

总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评价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而在高三教学中,语文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服务员和质监员。因而试卷的讲评也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的原则展开。

反思我们教学的现状,试卷的讲评应做为一个高三课堂教学中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而“渔”。

转贴于

因而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甘心落后于同学,取得成绩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进行语文试卷讲评时应保持和强化学生这些心理动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而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产生耻辱感、自卑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应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下次还考不好,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允许学生对高分作文提出批评意见。考试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系统性原则。试卷讲评,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语文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归类。对典型试题,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对病例作文,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典型性原则。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特别是供讲评用的作文),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新颖独到的题,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代表性的作文。实际上,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才是讲评的重点。应仔细剖析,找出出错根源。

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结构。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要求,我认为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尤为注重“四要”。

1、课前准备。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此外,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推荐或打印优秀作文、病例作文。

2、概述成绩。讲评课开始,可用几分钟时间简述本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获得最高分的同学,尤其要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宜公布他们的成绩,更不要责难、讥笑他们。

3、讲评试题。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或简单地对答案、说答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2)多让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3)借题发挥。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特别是作文要进行变化延伸,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学生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4)追根寻源。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出错的原因,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要注意答题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如看错题目失分,写字潦草、卷面差失分,不按要求答题失分等。

4、课堂小结。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要善于回顾小结,概括讲评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篇(4)

关键词:方向;思路;设计;关系

一、加强对《考试说明》和考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行动指南。所以,研究《考试说明》是保证备考复习目标明、方向准、效率高的第一要著。在推进复习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认真研究,尤其要注意不间断地对照《考试说明》所列的考项,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阶段复习的重难点的策略、路径。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精心研究高考试题,总结规律方法,提高复习实效

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出新。高考试题,最直接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较之其他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开展全真训练,使师生都能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哪些已经考过”“哪些还未涉及”“未来可能会怎样考”等。

二、明确复习思路,确立阶段重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的复习工作,要在宏观思考的前提下做好微观调控,要在时间划分和内容安排上全面思考、统筹兼顾,要以纲(《考试说明》)定教、依本(教材)导教、依案(学案)施教,做到梳理课本全面细化、整合学案灵活优化、紧扣高考强化训练、预测走向适度拓展。

三、优化环节设计,强化合作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强调集体备课,不等于不要个人备课,在做好集体备课前,首先要加大个人备课的力度: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使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掣肘,使自己不时地要去翻阅教案,讲课的连贯性也大打折扣,至于教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就更难挥洒自如、传达到位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这就警示我们每一位身在高三的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先认真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再学习、借鉴、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前后贯通,轻松自如,才能在集思广益中彰显自己教学的个性和魅力。

四、要正确处理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让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扎实的训练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三教师存在这样的想法:基础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掌握直接,阅读和写作不着边际,学生感觉渺茫,所以,有的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复习就不够重视。殊不知,这是一种对学生、对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题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指导学生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进而熟练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方法或规律。写作训练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将阶段训练重点与整体训练布局有机结合,既要针对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不同方面开展专项训练,又要区分不同类型命题进行综合训练。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应试策略的优化。

虽然作为高考复习指导文件的《考试说明》年年都有变化,但《考试说明》的变化对语文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为不管语文考试怎么变化,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扎扎实实进行,这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

2.重视练习讲评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提高

进入课堂讲评这一环节,教师的讲解或点拨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一是读题读文心态的调适、意识的强化、行为的规范、方法的指导,二是题干指令的分解与综合、命题意图的揣摩与理解,三是解题角度的判断与解题思路的扩散,四是答题的规范要求与操作要领。

篇(5)

论文摘要:进入高三阶段,语文基本上就是总复习了,一般的复习模式就是考试——阅卷——讲评,几乎整整一年就在这样的循环中迎接高考。作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师生都非常辛劳,且效果并不好。要提高语文复习课的效率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从研究学生入手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进行了探讨。

一般语文复习的模式就是考试——阅卷——讲评,学生要做大量的综合试卷。每次做试卷时,学生摇头、叹气、面无表情;考试结束以后,都会听到长长的吁气声;接着,教师阅卷、讲评,然后开始一次新的循环。可以说,在整个高三阶段,学生是“做卷机器”,教师是“阅卷机器”,语文学习繁重而枯燥。学生很辛苦,教师也很辛苦,付出了许多辛劳,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这样的复习方式显然不能称为高效。

在以往的复习工作中,笔者研究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历年高考试题、模拟试题,但一直忽略了研究学生。2007年,面对第三届高三,笔者开始思考如何切实关注学生,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一、预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层次和内在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这使得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速度和轨迹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意味着人的差异性。

高三阶段,学生在经过系统全面的专题训练后,虽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方法、悟性、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虽然目标相同却可以选择不同的复习内容,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笔者利用暑假期间,收集下一届学生在高二下学期所有综合考试试卷,分析、比较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总结出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区域和薄弱区域,寻找学生的最易提高区域和“最近发展区”,为“尊重差异,分层要求”的个性化复习做到心中有数。

二、增强内驱力,培养积极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中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在面对日益临近的高考时,学生一方面有些紧张,另一方面期待有所收获。一开学,笔者就抓紧时间逐一找学生谈心,力求每一位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现状,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合理确定自己的目标,既抱有信心又避免浮躁。应恰当把握并利用学生在非常时期的特殊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三、尊重差异,分析、交流、讨论,共同制定个性化复习方案

做好了上述两种准备以后,笔者就和学生共同制定符合其实际的个性化复习方案。首先和每个学生分析他们各自的优势区域、薄弱环节,然后根据其基础、悟性、能力等,和学生交流、讨论,选择“最近发展区”,重点突破。

例如:甲同学,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悟性也好。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运用部分,不管试题难易,得分率都较高,但古诗词鉴赏题失分率较高;作文主旨把握准确,思路清晰,但材料陈旧,语言平淡,作文在40—42分(满分60分)之间徘徊。共同制定的个性化复习方案是:强化古诗词鉴赏训练,注意小结答题规律、技巧等;加强精美短文的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四、多鼓励,常督促,勤总结,重反思,及时调整,适应发展

原本的训练模式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的学生按照统一要求做相同的试卷。个性化的复习方法是: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复习方案自主选择相关试题,重点突破,理清思路,摸索经验,教师释疑解惑,其他题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做也可以不做。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复习方案都是师生共同制定的,在制定的过程中学生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最近发展区”,所以学生具有了明确、切实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学习,易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自主选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积极主动的学习取代了消极被动的学习,真正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知识和素养需要长期积累和培养,短时间的强化训练虽然不一定有明显效果,但也很重要。因此对缺乏耐心、恒心的学生来说,此时教师的鼓励就显得非常重要,看准时机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坚持下去。教师还要常督促,学生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出现倦怠心理、放松心理、偷懒心理,教师此时必须加强督促和检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师生要对照原有的个性化复习方案,共同总结、反思,并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方案,适应发展。

有些基础较扎实、语文学习能力较强、悟性较高的学生,成功地突破了失分点,薄弱环节不再薄弱,这时就需要师生共同寻找确定新的突破点,提高得分率。例如:甲同学,古诗词鉴赏题得分率明显上升,作文有起色,几次综合考试分数都很稳定,共同调整的个性化复习方案是:继续加强精美短文的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适当背诵古代诗文、名言警句,增强文采;阅读高考满分作文,有选择性地学习其亮点。

在实施个性化复习的同时,统一复习依旧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教师按照统一的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精选试卷,精练精讲,总结规律、方法、技巧,提升学生整体语文学习能力。

在制定、实施个性化复习方案的整个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点拨,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愉悦的情绪中,在积极的状态下,师生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和谐发展。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高考成绩。学生有了人生超越,教师在学生的学业进步过程中也有了成功的喜悦感和职业的成就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金勇.如何提高语文复习效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

[2]刘莹姿.关于利用网络媒体提高语文复习效率的思考.现代语文,2006,(5).

[3]谢瑛.合理安排二轮复习提高英语复习效率.跨世纪,2008,(6).

篇(6)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研究教学对象,针对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和高中生实际能力状况设计周密科学的教学方案,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日益明显,教师既然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扭转这一状况,就应该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对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从而为学生提供量体裁衣的教学活动。

二、立足实际扎实有效组织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在阶梯性要求背景下,教师要紧扣五个方面扎实有效开展语文教学。

1、目标设定体现阶梯性。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方向引领,设置正确的目标可以让语文教学少走弯路、直达目的。目标设定要体现阶梯性,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状况,可以细化为三到四个阶梯,分别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设置阶梯性目标可以让班级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够寻找到对应的目标,这对于缓解学生语文学习消极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看到学习目标和自己的能力较为接近时,可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

2、教学组织体现阶梯性。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同教学流程、环节都要体现阶梯性教学要求。例如在教学提问环节,教师不能仅仅提问班级的优秀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针对不同对象所涉及的提问内容和提问难度要体现差异,尤其是为了照顾到班级语文学困生的情绪,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提问,通过兼顾全体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互动中来,这是增强语文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小组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设置的探究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每一个小组既要有优秀生也要有学困生,使整个语文课堂更加和谐,设计的思考题中也有一些难度较低的内容,便于学困生在小组中也有参与的机会。

3、能力要求体现阶梯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点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乃至书写能力等等,大部分能力要求与学生的差异性要形成对应关系。例如在背诵方面,中等以上学生要对照背诵内容不折不扣地完成,而学困生则可以删减一些内容,或是择其精华要求学生背诵,减少背诵的量。在背诵准确率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使能力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保持吻合,通过这种阶梯性的能力要求,提高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的吻合程度,这对于促进学生最大化发展具有明显帮助。

4、检测考试体现阶梯性。高中阶段检测的频率较高,如果完全按照一种标准进行检测考试,学习活动就会演变为优秀生的天堂、学困生的地狱,一次次的低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甚至产生消极情感。因此,教师在检测考试环节要体现出阶梯性,重点针对班级一定层面以下的学生单独设置检测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降低能力要求,在计分标准上也要单独设置,这样班级的学生所接受的检测与自身能力基础相一致,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自尊心的保护,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

5、评价总结体现阶梯性。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这也是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有效辅助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时要体现阶梯性原则,对优秀生要多表扬其成绩,对中等以下学生要多肯定其进步或情感态度方面的转变,要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让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够展示在大家面前。通过教师的总结评定,学生之间要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片面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程度。

三、高中语文阶梯性教学实施注意点

篇(7)

应用文写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单招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单招学生来说,它既是必须掌握得一项技能,也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得分点。因此,如何搞好应用文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是单招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单招语文 应用文写作 写作训练

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共五册,涉及的应用文包括便条、单据、启事、通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创业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信、海报、简报、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和新闻等;种类繁多。从近五年对口单招语文试题来看,应用文题目每年必考。从评分标准来看,对字数和格式均有要求。因此,应用文写作不仅是我们单招语文写作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

为了适应江苏省单招生考试对应用文能力考查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应用文本身缺乏文学性、语言直观、程式化,教学上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上靠死记硬背;因此,教学内容枯燥、抽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笔者本人多年从事单招语文的教学,结合个人教学实际经验,对单招语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策略谈几点自己感想和体会。

一、因“材”制宜,合理剪辑

受传统中学语文课本编排体例的影响,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写作部分在编排上流于形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厚此薄彼,重阅读、轻写作;所选例文大多内容陈旧,格式不规范,专业针对性不强,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高自身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它不仅与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有关,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有关,更是中职生基本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其次,在例文的选择上,要抛开书本上不适当的范文,重新选择具有鲜明性、规范性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例文,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再次,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要先易后难,比如学习专业书信的写作前可以让学生回顾一般书信的写法要求。以《给XX的一封信》为题,让学生给自己最亲近的人写一封书信,谈谈自己的学习生活,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倾诉一下内心的烦恼。在此基础上,学习专业书信与一般书信的格式异同,并比较它们语言使用的不一样。这样的教学有层次,有梯度,便于学生感性认识,理性接受。最后,对所学应用文进行归类教学。我们的应用文写作分布在五册书的教学中,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甚至“前后打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雷同”应用文的整理归纳,进行专项的比较训练,在实际操练中掌握彼此的不同。

二、因生而异,差别教学

近几年由于招生政策和生源数的影响,许多职校在单招的招生上没有任何的分数限制,这样就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而应用文的写作要求明确简洁、格式规范,没有丝毫让步的空间,这就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一名教师,仅仅靠课堂的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完全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第一,对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班级张贴,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其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他们后面进一步的写作提高信心;其次,优秀作品的示范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有了临摹的对象。第二,对中等生的应用文批阅要更加全面到位。对很多中等生来说听懂、会写不是问题,但恰恰因为这一点又会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够认真、不够规范,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避免养成不良习惯。第三,对一些根本就听不懂、无从下手甚至不愿意写作的同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交给优秀生,让他们对优秀生的作品进行临摹。当然,在这过程中优秀生需要付出一定的辛劳,而不是简单的甩给他们抄抄。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对“结对师徒”进行整体考核,以此促进他们的有效帮扶。第四,在全班进行应用文写作竞赛,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对进步者进行肯定,对不足者提出委婉批评,以此促进全体同学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三、结合专业,贴近生活

单招学生未来的方向不是就业而是进入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所以相对而言,应用文的写作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非就业后的实际运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试题也远离我们的生活,缺乏恰当的情境。很多学生都感觉应用文的学习流于形式,和专业关系不大,与生活相距太远,无从下手。这一点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在进行相关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时内容上应该确保和学生的专业与生活密切关联。学生的专业各不相同,同样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应该顾及学生的所学专业;比如我们常写的《计划》《总结》,可以让学生写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计划、学结。学校相关的专业活动前后,教师要抓住机遇及时进行相应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比如学校的技能节开展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作迎接竞赛的计划、参与后的总结;学生的技能训练期间,可以进行《消息》的写作训练。中职院校的活动非常多,比如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技能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对活动的方方面面了解的也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身份和拟身份,进行区别写作。比如组织者可以写《海报》《通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参与者以班级名义写《简报》《会议记录》等,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写作相关的《计划》《总结》。这些写作训练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感受真切,有话可说,写起来不至于过于抵触,容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技能,关系到学生的考试和工作后的实际运用。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我的探索目前仅限于单招高考这一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