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营销系统论文

营销系统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0 04:24: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营销系统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营销系统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关系营销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银行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实施关系营销有着天然的条件和内在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关系营销理论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试图提出一些对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实行关系营销理论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诞生了关系营销理论,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 企业 置身于社会 经济 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的。该理论一经产生就风靡全球,被认为是21世纪的营销理念。詹姆斯•g•巴恩斯对不同行业客户关系的性质和重要性进行了研究,结论是银行业的客户关系的紧密程度最高。 

 西方商业银行对关系营销的研究己经进入较深的阶段,以关系营销理论为设计指导思想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己经投入使用,并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对关系营销理论的认识较晚,这一最新营销概念引入国内以后,银行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营销实践活动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 

 

一、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关系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 系统工程;毕业论文写作;霍尔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42?04

一、毕业论文与系统工程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锻炼大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毕业论文的撰写,使学生能够以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汇集知识以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社会实践结合。毕业论文写作是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社会应用型人才、科技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论文也是对大学生所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其解决问题的水平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1]。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评环节。从国外的情况看,国外大学生毕业论文成果常常是对一个学生全部大学生涯的一次终结性体现,对于学业成绩的等级划分、学位的授予,以至劳动就业市场上雇主的决定和研究生导师的选择均是至关重要的显性成果[2]。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探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现有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乃至学生培养模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在大学教学研究中,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CNKI中国知网搜索“本科毕业论文”,2000年以来有700条文献在讨论和研究有关毕业论文的问题,并且呈现研究数量逐年增加、研究质量逐年提高的现象。对于目前大学教育作为一种“国民教育”,毕业论文是一种大学生从学生走向社会的学习阶段检验,对于教学主导型大学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特定实践范畴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集成的实践体系或行动体系。它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技术,将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工作,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即“系统”,进而针对系统的目标,高效地综合集成各学科、各领域的成果及资源(如法律、制度、标准、人才、技术、设备、信息、文化、艺术、资金等等),认识目标系统的规律,并努力使特定的目标系统变得最好、最佳或最优。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神舟载人航天计划等,都是具体的大规模系统工程。毕业论文是针对某一领域问题而探寻规律及解决办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缺乏研究问题的辨识与界定能力

选题是确定实践问题的内容选择,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够确定一个研究的科学问题,那么后面环节的意义就无从谈起。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选题环节,目前通常由专业教师依据制定的培养目标,根据现实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来拟订,或者由大学生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共同商定,很少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的。学生不直接参与选题,不是自己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科学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科学问题的辨识能力。表现在选题时常常是选择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明实质,找到一些伪问题来研究,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成果和创新观点。如《某产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学生往往集中于市场竞争战术的分析,对营销手段、广告方式等的分析耗费了大量篇幅,到了“战略”研究,却一笔带过,忽略了企业市场竞争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创新等竞争战略问题,从而缺乏对问题的辨识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目前,在我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论学习,以学习的知识为中心去找问题,而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中心,形成为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集合,这也是我们常讨论的系统工程,是把社会系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集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我们大学生目前恰恰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辨识和以问题为中心来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2. 缺乏论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论文结构和问题功能分析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研究手段,缺乏研究问题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不知道“为什么?”谈到论文,很多学生对论文整体模糊不清。缺乏毕业论文问题的实际认识与分析能力。选题意义是什么?问题的结构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何定?对这些问题没有“成竹在胸”,所以就不知解决问题从哪里开始。找不到专业知识和理论对问题的解释,更难形成自己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问题和科学表达问题能力下降,突出表现在论文谋篇布局上,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清楚问题的逻辑结构,无能力进行问题的系统分析,写出来的论文令人无法判断其问题的系统结构,论点与论据偏离,归纳演绎等混乱,立论、本论和结论无法统一等。

3. 缺乏对所研究问题的系统思考

大学教育在理论学习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点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不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缺乏针对实际问题来综合集成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以问题为中心来综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表现在虽然学生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常常无法发现现实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够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

4. 缺乏研究问题的建模能力

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建立起变量、参数之间确定的关系,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建模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成为大学生应用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学生对建模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由于缺乏建模相关系统理论的指导,集成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欠缺,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没有能力构建所研究问题的模型[4]。

5. 缺乏搜集资料的方法与手段,不会搞调查研究

对于选题的资料收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学生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仅仅是通过查阅期刊、借阅图书或查询网络资源等手段获得第二手资料,不注重实地调查,没有第一手材料的支撑,无法形成对选题准确定位,导致论文不符合实际,也无法形成切实的论证,毕业论文既没有理论意义也无实践意义。直接观察法是指对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例如,在进行商场调查时,调研人员并不访问任何人,只是观察现场的基本情况,然后记录备案,一般调研的内容有某段时间的客流量、顾客在各柜台的停留时间、各组的销售状况、顾客的基本特征、售货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的调查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石,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占有和文献资料收集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5]。

三、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

1. 系统方法论是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是研究现实系统或者可能系统的一般规律和性质的理论。系统概念已普遍运用于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中,不仅应用于技术方面,而且也被应用于研究社会系统上。系统论的整体性、系统与环境、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决策等对于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破思维瓶颈,提高科研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系统工程概念与毕业论文选题的辨识能力

顾名思义,“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科学地认识和运用特定事物或问题(即“原型系统”)的规律,使特定事物(即“原型系统”)达到满意状态或特定问题(即“原型系统”)得到满意解决的工程实践,当然也包括这个工程实践全过程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善于抓住问题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把局部研究的结论等同于总体问题的结论。其实不然,因为局部因素的特征和规律无法替代和代表整体。

在质量管理中,常常用鱼刺图来分析解决问题,产品质量是由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六大因素组成。当分析机器对产品质量所产生影响时,我们会把研究中心专注于机器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产品质量整体因素,机器与人、材料、方法、环境、测量都是相关联的变量,它们的整体才是产品质量的整体。毋庸质疑,整体性的思考才是思考的科学方法,系统概念的整体性和系统工程概念的运用将是我们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3. 系统逻辑思维能力与毕业论文研究问题逻辑

逻辑关系是任何系统中的基本关系之一,逻辑结构也是任何系统中的基本结构之一。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的品质之一,指的是善于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如因果逻辑、并列逻辑、时间逻辑等。在人的各项素质中,逻辑思维素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系统工程的这一法则要求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要把握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逻辑结构。培养系统的逻辑构造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写作论文时的思维更加缜密、更加流畅。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使表达者思维清晰,语言精练,结构紧凑,具有逻辑性。强化系统的逻辑构造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毕业论文将是一个培养系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构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模型。根据系统的关联性,系统内部与外部间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任何单个关联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系统其他要素的变化,最终在整体上影响系统的特性与功能。发现关联性,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重要手段。数据挖掘、预测科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技术的关键,就是探寻系统内外各要素(包括数据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对任何事物、问题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时,必须显化并理清其关联性。

4. 系统结构与层次的分析和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结构与层次

马克思提到:“系统的结构表示的各要素之间组成的形式。结构是系统的构成形式,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方式,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研究问题的对象系统,它有不同的结构,毕业论文问题界定的系统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本质的变化,在研究中如果想要系统功能优化,必须注重系统的结构分析。

任何系统组成都有着自己的不同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成为包括该系统在内的更庞大系统的要素,同样,作为系统的要素也具有内部结构,相对于下一层次它又是一个系统。企业的公司系统包含了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等。人力资源系统包含了招聘系统、考核系统、培训系统等。毕业论文的问题层次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善于划分问题的层次,并能够根据问题的层次性来构造和研究问题[6]。

5. 系统工程定量方法的应用

任何事物或任何系统,既具有质的规定性,也具有量的规定性。17世纪,数学研究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人类创造出了变量(变数)概念,得以研究事物变化中的量与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图形间的相互变换,从而使数学成为描述运动规律和辩证规律的工具。数学理论和方法往往具有非常抽象的表现形式,但正是这种非常抽象的表现形式,极其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人类活动的所有其他领域,通过构造和运用各种数学模型,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先进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把握事物或系统,自然比单纯定量地把握系统,更进了一步。正如马克思所言:“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定量化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引入数学方法后出现的新术语,是指将原先只用定性方式描述的问题,也用数学的定量方式来描述。定量化的成果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问题的表述更加科学、更加完整,也是人类科学(尤其是仍以定性描述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常用的数量化方法有指数法、累积分数法、统计分析法、综合判断法等。定量化革命是在原先定性描述、定性研究基础上质的飞跃。它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程度,提炼一些普适性的规律。研究问题只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准确描述一个系统,只有运用定量化分析方法后,人类对事物或系统的认识才能由模糊变得清晰,由抽象变得具体。

6. 霍尔三维模型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又称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它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为我们系统思考毕业论文的写作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时间维度上,我们系统思考学科培养计划和培养过程,分析存在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问题。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培养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7个逻辑步骤,也是我们论文研究选题的逻辑。知识维表明我们研究问题所需要的经济、管理、商业、法律、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问题为对象,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7]。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这给我们思考各层次的论文写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范式。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见,系统工程理论应该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应加强《系统工程》理论的学习和系统工程方法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将是一个提升,能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新厅,付宗堂,周伟,等.本科毕业论文系统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32-153.

[2] 张平,贾伟.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四阶段三层次全程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7(01):31-35.

[3] 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02):88-90.

[4] 曹成茂,李玉洁.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05):113-118.

[5] 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78(02):18-20.

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 创新体系

本论文是西安文理学院教改项目 “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A205)。

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市场竞争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市场营销的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并发展变化,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应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业市场的变化,在教育教学中增加新的培养内容,形成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就业市场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

基于系统论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体系则是一个动态的、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它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各子系统的构建,各子系统是互为促进、互为作用、相互联系的。以就业为导向,从根本上讲就是以市场的人才需求和行业的发展来引导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本科阶段的专业教育围绕使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就业、适应市场需求而展开。

我们认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由核心任务不同,但互相支持、互为作用、互相联系的子体系构成的一个动态的大系统,子体系包括市场营销专业的支撑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其中课程体系是核心,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系统学习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市场营销的支撑体系是整个大系统的保障,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来保障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成;实践体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实际操作水平,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这三个子系统之间互相促进,缺一不可。通过它们的相互协调来实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子体系的构建

1.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构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有所区别,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同时具备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就西安文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近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学生就业的行业非常广泛,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专业素质,以适应于广泛行业的需求,同时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职业上岗要求,是不同应用型院校设计课程体系尤其应注意的。“平台+模块”是一种较好的可以平衡多元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平台”课程体系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综合基础平台,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及专业基础教育的基本途径,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模块”课程体系则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灵活调整提供可能性,侧重专业核心知识,强调专业前沿信息,使学生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拓展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市场营销专业是否具备良好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不仅表明了其自身办学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包括两个部分:即硬件支撑体系和软件支撑体系。硬件支撑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校内主要考察的市场营销实验室的设置与装备,校外主要考察市场营销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否可以保障教学的需求。软件支撑体系包括相应的校园文化、教学理念、理论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实习实践基地的运作与保障、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规划等。

3.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建设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实践教学则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关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中的实践体系包括课内实践体系和课外实践体系。课内实践体系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包含在课程内的实践部分(含实验),课外实践体系是结合专业的定位与特色,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内的实践,可以通过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实训环节的内容、要求和目标通过实验室实验、案例分析、课堂模拟、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形式进行。课外实践体系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相关赛事、通过产学研项目、科研项目、系统化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相关赛事包括创业计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网络营销大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大赛与其他高校的学生学习与交流,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实施的对策

1.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符合学校定位与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一个复杂和系统化的问题,要求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规格进行认真的研究,深入了解自己学生就业的市场及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类别、岗位技能等级,专业所需求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科基础与优势来架构自己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注重特色的培育,不盲从传统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合理安排课程组合、课程的深度与课时,注重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就业主体的一般需求和特定需求,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

2.注重软件支撑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市场营销专业支撑体系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始注重对文科实验室的投资与建设,在硬件投入的同时,应注意软件支持的跟进。调查发现,有不少学校一方面认为实验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没有用好现有的设施,发挥实验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也有一些学校虽然在硬件设施良好,但由于软件支撑体系不足,硬件的作用难以发挥。可以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软件支撑体系,构建良好的市场营销专业支撑体系。一是注重实验教师的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少学校的实验教学是由原授课教师承担的,这些教师自身缺乏实践及实验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的内涵上难以提高。二是完善和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可以通过各种鼓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开设开放性的实验课程。

3.构建有特色的,符合学校定位的实践体系

市场营销是一个实践较强的专业,合理的实践体系的设计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课程设置时考虑课程内实践的课时安排与授课,另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课外实践体系。应用型定位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学生就业主要行业的发展,进行多层次的课外实践体系。其中产学研是较好的模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在产学研运作中缺乏长效机制,模式单一,产学研教学效果一般。应用性本科院校可以紧密结合自己的定位,开展多层次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订单式教学、稳定的实习基地等方式,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扶秀红.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2]柳梦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城市经济,2011(30).

[3]施和平,夏静.论新时期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1) .

[4]袁胜军,邱重植,曾藓雅.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篇(4)

[关键词] 品牌;品牌生态;品牌生态系统;隐喻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1-0056-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科技品牌创建及其可持续成长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批准号:70372015)

[作者简介] 王兴元,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市场营销系主任、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担任多家大型知名企业集团战略与营销管理顾问,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创新管理以及企业系统管理。(山东 济南 250100)

一、品牌研究的生态隐喻方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经常使用诸如企业或品牌的生存与死亡、企业成长与成熟、企业生命周期、经济进化、文化基因、商业生态环境、蓝海战略等词汇与说法,这便是典型的生物学隐喻。生物学隐喻的广泛使用一方面说明人类习惯于使用自己熟悉及容易理解的语言及交流方式,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生物;另一方面,人类使用生物学隐喻方法已经得到了许多重要启示与成功案例,比如通过飞鸟的启示人类发明了飞机,通过蝙蝠的启示人类发明了雷达,通过对生物食物链的研究人们开始注意商业系统中的购并现象及供应链复杂性管理问题。

复杂性科学既要研究整体系统构成与行为,又要研究微观子系统的构成与行为,它是整体论和还原论的有机结合。国内外学者霍兰、钱学森等率先提出了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等理论,而这些新理论可归纳为隐喻、集成、建模、虚拟和定性定量结合等具体的复杂性科学理论方法,其中,隐喻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复杂性问题研究方法。复杂性学者霍兰不仅公开承认隐喻方法在复杂性科学中的作用,而且特别强调它的重要性。隐喻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它基于相似性或类似性比拟,在不同范畴及领域的事物之间建立对比或对应联系。科学理论中隐喻的使用是当代科学哲学家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一般都把隐喻视为描述科学理论构成要素的一种有启示的范式(黄欣荣,2006)。一旦我们注意到隐喻包括源事物和目标事物,就可以在科学创新中将其构造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理解与创意。隐喻将源主体的某些特性与机制作为相关启示应用到目标主体上,通过源主体与目标主体共有性的隐喻,在人们心目中形成适当情境下的非自然暗示(霍兰,2001)。生态系统经常被用作其他复杂系统的隐喻(米哈依洛夫,2002),将品牌商业系统描述为生物生态系统是一种隐喻,通过借用生态学语言、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学方法进行隐喻类比研究,可以更加有效地描述与探索品牌商业系统的复杂性现象及其内在机理,并且可以得到人类最容易理解与使用的理论与方法。因此,隐喻研究方法将是品牌研究使用的一种最重要研究方法。生态系统隐喻方法主要包括哲理隐喻、原理移植隐喻以及分析方法隐喻等三种,其中哲理隐喻法最易被理解与接受;原理移植隐喻以及分析方法隐喻由于涉及生物与非生物比拟,因此常常存在一些术语及描述的疑义,因而需特别注意。

在进行品牌生态研究中首先需要明确品牌的“拟生物化”主体,笔者认为这个主体实质上就是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也就是说,品牌生态实际上是品牌企业生态或品牌产品生态的简称。如果认为品牌生态中“品牌”概念属于纯粹的市场营销领域中品牌概念,将会引起品牌生态涵义的混乱。因此,可以将品牌生态描述为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本身的生存状态及其与环境的依存互动关系。如果能够将品牌视为具有生命的商业主体,那么完全可以利用生物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1.以生态学隐喻品牌商业系统,整合社会网络理论、供应链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等,为整体品牌运作提供新的基于对象的动态战略规划框架,丰富品牌战略理论。品牌生态理论有助于企业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及生态系统构成状况,为企业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奠定基础。另外可丰富发展目前的静态市场营销理论,为品牌区域市场经营提供有效工具,从而形成基于对象的品牌市场操作的生态模式。通过对品牌生态系统的整体描述与运作机制研究,形成新的品牌生态调查与分析方法,为品牌进入、拓展、领导、抵御、转移、重建区域市场提供有效策略模式与运作工具。这可有效解决品牌市场运作的片面性、零散性,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市场管理效率。尤其是为品牌企业在更大尺度上考虑系统之间的竞合战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品牌市场生态系统的研究还可为区域市场商业发展提供指南,尤其对于经销商、商及各种零售商的品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依据品牌生态理论方法优化业务范围与操作模式,可有效提高中间商及零售商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

2.品牌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区域内品牌成员的相互关系以及市场品牌竞争状况,为政府制定公平竞争规则,建立良性的区域市场秩序,优化区域商业布局,避免恶性品牌竞争,节省社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品牌生态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塑造百年名牌提供理论依据,为地区、行业、企业制定持续发展的名牌战略,为品牌生态系统尤其是中小品牌生态系统长期生存与成长壮大指明道路,尤其对进入WTO后中国品牌应对国际品牌挑战创造国际名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品牌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社会商业生态系统打下基础。一方面品牌企业的市场绩效主要取决于品牌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及动态性,品牌产品也需要作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品牌企业在市场上则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在市场上,品牌企业是参与竞争的主角,是社会商业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生态理论的研究可为整个社会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打下基础,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优化的深入系统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品牌生态基本概念、术语与原理体系以及实用方法的研究,为社会商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持。

三、品牌生态研究动态

1986年美国Moore在《哈佛商业管理》评论上发表了“新竞争生态学”,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概念(Business Ecosystem),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厂家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他们相互配合以生产商品和服务──组成的群体,同时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等。随后他在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一书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初步建立了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Moore强调,企业要成功,仅仅完善自身还不够,还要塑造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因为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前景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扬西蒂(2004)进一步阐述了从商业生态系统出发制定战略的方式,提出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必须了解公司赖以生存的商业生态系统以及公司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总之,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企业是它所栖息的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外作为传统管理理论最新进展的社会网络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等,其内涵及本质基本上都属于超越企业边界和关注企业环境的理论延伸。社会网络理论则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企业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强度等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则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企业治理所需考虑的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基于企业权力强度的关系理论;而供应链管理理论则主要从物流信息流优化平衡角度对前后关联企业实体运作的管理进行研究。这些理论体现了新时代复杂多变环境下企业管理理论的新进展,为企业更加有效运作提供了方法与工具。然而,从理论深化、推广及应用情况看,上述这些理论尚缺乏协调性及可操作性。一方面,这些理论不能系统描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机制;另一方面也不能给出一些用于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系统管理模型与方法。生物生态学在商业管理中的应用成果在描述企业可持续机制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为深入理解企业可持续成长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及方法。在品牌管理方面,生物生态学的引入也有了一定的进展。而在当代品牌理论中,品牌被比喻为“生命体”,使得品牌理论从静态走向了动态,从个体走向了整体化,生物生态学为品牌可持续成长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及方法借鉴。

当对品牌进行生态学考察时,就会发现品牌像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一样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系统,即品牌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生态规律同样适用于这些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在这个商业生态系统中,品牌企业是其关键优势物种,它决定了系统的规模及核心竞争力。个体品牌生态系统由品牌产品、品牌拥有企业、股东(或投资人)、员工、经理人、供应商、最终顾客、金融机构、大众传媒、社会公众、中间商、政府、竞争者、其他相关企业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组成。品牌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商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中关键及优势物种组织。众多个体品牌生态系统与其他品牌生态系统一起组成了区域市场品牌生态系统。实际上,个体品牌生态系统是由关键及优势种群――品牌企业、供应商群落、分销商群落、零售商群落、消费者(或用户)群落、中介成员群落、政府及其他成员群落以及社会自然环境等组成,而区域市场品牌生态系统则是由众多品牌群落及市场环境所组成的。品牌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品牌的生命周期过程。名牌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可以描述为:非品牌生态系统――准名牌生态系统――名牌生态系统――领导名牌生态系统――老化名牌生态系统――退出的过程。它的运行具有极强的自组织特征,较一般商业生态系统更具扩张性,各方分工协作形成商业生物链与共生协作体系。名牌生态系统是以品牌为龙头的商业生态系统,它是社会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品牌作为市场存在物,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的特点。品牌时刻与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更能把握品牌运营的实际。名牌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王兴元(1999)提出,在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中对最为典型的品牌生态系统―名牌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结构、名牌生态环境、名牌生态系统演化及运行、名牌生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及扩张性、名牌生态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名牌生态系统的创新与重构、名牌生态系统的评价与诊断、名牌生态系统对现实的启示等作了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名牌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名牌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系统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因此,必须做好系统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应对策略(王兴元,2000)。名牌生态系统的竞争存在于三个层次:一是名牌生态系统与其他同类品牌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二是名牌生态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竞争;三是名牌生态系统与其他非同类品牌产品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不同的竞争主体根据各自的目标和所处的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名牌生态系统竞争的强度可由市场中品牌数量及其实力的大小、市场需求饱和程度等来描述,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争与合作策略。名牌生态系统成员众多,含有的信息庞大而复杂,为了使名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程运行保持高效的状态,必须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名牌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主体之间含有不同的知识,存在复杂的知识交换,为促进名牌生态系统知识功能的发挥,需要加强组织创新和知识编码的工作。另外,对名牌生态系统的创新与重构,名牌生态系统的运行及动力机制,名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控,名牌生态系统的系统评价与仿真以及名牌生态系统的系统管理策略等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系统研究。此外,还对品牌生态系统的若干概念及原理进行系统论述,分析了品牌生态系统的适应复杂性、品牌生态系统结构等,建立了品牌生态位测度模型等。

国内许多学者先后对品牌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张,张锐对品牌问题的复杂性及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的品牌经济与政治结构、品牌生态系统领导的新兴模式等。邓旭东、杜晓娟等在论文“培育品牌生态环境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通过对品牌生态环境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概述,阐述了培育健康良好的品牌生态环境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就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和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企业培育品牌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李振键、韩伯棠等在其论文“生态学原理与品牌研究”中对品牌产生与成长涉及到的品牌特质、品牌之间相互作用、品牌与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与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与种群和环境的关系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品牌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可以基于这两个学术领域之间在原理和方法上的相互借鉴,从而引申出品牌个性、品牌生命周期、名牌生态系统、品牌生态学等富有启发性的概念,这些跨学科隐喻或类比研究,具有实践和理论的意义。胡望明在论文“品牌生态战略的宏观管理模式研究”中对品牌生态战略的宏观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品牌生态战略宏观管理模式的“三角”架构。唐兴莉、魏光兴在其论文“论品牌生态系统管理的三个层次”中提出了品牌生态系统管理应包括管理对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哲学三个层次。黄喜忠、杨建梅在论文“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研究”中对品牌集聚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可以借助生态学理论来研究产业集群中的品牌系统,进而关注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健康问题。王雪莲等在论文“对国内外品牌发展比较及我国品牌生态战略系统的构建”中探讨了我国品牌生态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陈绍愿、赵红等在其论文“品牌生态学:生命原理时代的品牌控制论”概述了品牌生态学的产生背景及相关原理。韩福荣、王仕卿等在论文“品牌理论发展评述”别介绍了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孙莉莉、韩福荣等对品牌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分析。韩金童、汪波等基于生态理论对自主品牌以及中国农机品牌培育进行了系统分析。吴卫杰等对品牌生态安全体系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基于生态学视角对品牌理论的研究已经逐步形成新的热点,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吸收了自然智慧的理论方法,可以更好地诠释品牌成长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并提供可供借鉴的品牌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与方法。

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品牌生态的研究状况看,只能说尚处于初级阶段,提出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比较初步,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使之成熟。依笔者之见,品牌生态研究可沿着如下三条技术路线进行:一是品牌生态学基本概念、术语与原理体系的系统化及确立;二是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移植到品牌研究领域从而形成新的品牌生态学方法;三是品牌生态的实证案例研究。可以相信,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品牌生态理论将会成为品牌管理领域的前沿与热点,其研究范围也将会扩展至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James F. Moore,The Death of Competiti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Inc. (USA),1996.

[2][美]Aulay Mackenzie.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5]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M].自然杂志,1990,(1).

[6]约翰・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7]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分析理论及管理策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8]王兴元.品牌区域市场资源竞争及品牌分布规律[J].南开管理评论,2000,(1).

[9]王兴元.品牌生态学产生的背景与研究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7).

[10]王兴元.品牌生态位测度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预测,2006,(5).

[11]Wang Xingyua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for the Name Brand Ecosystem,Proc. of ICIM’2002,China Aviation Industry Press.2002.

[12]张,张锐.品牌生态管理:21世纪品牌管理的新趋势[J].财贸研究,2003,(2).

[13]张,张锐.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8).

[14]邓旭东,杜晓娟.培育品牌生态环境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1).

[15]李振键,韩伯棠.生态学原理与品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6]胡望明.品牌生态战略的宏观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8).

[17]唐兴莉,魏光兴.论品牌生态系统管理的三个层次[J].商业时代,2005,(29).

[18]黄喜忠,杨建梅.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9]陈绍愿,赵红.品牌生态学:生命原理时代的品牌控制论[J].商业时代,2006,(6).

[20]韩福荣,王仕卿.品牌理论发展评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9).

[21]孙莉莉,韩福荣.品牌的生态位适宜度分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12).

篇(5)

信息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与控制论、系统论同时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信息理论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门科学。它认为信号是信息的形式,信息是信号的本质。任何开放的系统都可以当作信息系统处理。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信息的编码生成处理、信息的传输处理、信息的接收处理。我们在广告学教学过程中将广告学课程当作一个开放系统,知识传授是系统的信息输人,采用改进后的教法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信息的接收处理,以信息度量指导课程的测评。运用信息理论指导广告学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理论在广告学课程准备阶段的应用

课程的准备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处理。信息的定义是对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的描述。信息可以减小事物的不确定性。信息是依赖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感知等认知方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要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形式、性质、编码形式等因素。

广告学教学内容包括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战略与策略、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广告媒体、广告预算及广告.效果测评、广告组织与运营、广告管理及国际广告等内容。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滞后于现实的广告业现状。另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广告信息的渠道很广,按照教材准备会很被动,必须更新课程内容。课程准备包括内容准备、环节准备、教法准备,测评准备几个方面。

在教学内容准备上,根据信息理论,若一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此时的信息量为:H=-log2p。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授课内容的准备是对小概率内容的编码,即对专业性、技术性、理论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编排、构造。应该保证充足的信息量,适当安排信息点的密度。

例如,对广告战略章节的准备,广告战略主要包括广告目标、广告构想、广告时机、广告地区和广告媒体五大内容,我们在备课时,以广告目标为主干重点详解,从广告实际案例的分析人手,加以不同学者的观点理论进行研讨,掌握其核心内容,广告构想、时机、地区和媒体为支干略讲。

在教学环节的备课准备上,根据信息编码的原理,我们建议采用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最佳编码,它的编码思想是出现概率小的内容-即独特的广告原理---重点表示,出现概率大的内容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可不表示。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信息到达率。例如在准备广告文案章节课程时,对文案的分类略讲,而广告文案的撰写要求和标准要加重课时,以案例强化,并通过实践来加强理解、强化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准备上,根据信息传输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2(l+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学效果,W是教学方法。由此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须抑制噪声,减小干扰。所谓噪声干扰就是似是而非的传递知识点信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信道加以甄选。我们在广告学课程讲授时,不可以一种教法一贯到底,因为多么先进的教法也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讲授法、互动法、讨论法等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按信息的动态形式预先选择相应教法。

在测评准备上,改革课程测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广告学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闭卷笔试,不仅不能满足击场的需求,而且使学生产生单纯追求分数的倾向,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广告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尤其是技能方面的考核往往在闭卷考试中很难得到体现。按照信息理论的原理测试学生接收、掌握信息量的测评,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率理论实施。具体方法应该多样化,形成性考核、笔试、实验考核及论文考核,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真实情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步骤,不仅要针对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广告学教学要求,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实际需要,不同的学生基础,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备课,既备课又备人。在每周学时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上要_差拜悻,改变过去单纯追求广告学课程自身系统性整佳&况,根据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每周学时和教学内容,同时注意与其他课程衔接,重复部分应根据专业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二、信息理论在广告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应转变教学模式,进行灵活多变、贴近实际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以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衡量标准。新的标准不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为标准。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改革已成必然。根据信息理论的香农公式C=Wl0g2(1+S/N),教学方法C随着教学效果W改善,但是C与W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时,C—>1.44,而不是~。结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效果,但不可以无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等其他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广告学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呢?

一是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掌握实际岗位所需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因人而异,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和对应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教学中要使学生打破固守的应试教育产生的陈规,促进学生智能开发,要善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区别不同的问题,找出内在的联系,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同时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实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如:讲广告文案内容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广告文案的基本知识原理学生提前导读,做好读书笔记,课堂上教师主持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撰写广告文案,实题实做,最后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了传统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兴趣更高,掌握得也就更好。

二是利用“第二课堂”与市场中的岗位挂勾,以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长期封闭的课堂教学,教法再先进,也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常使学生感到纸上谈兵而导致思维模式化。走出课堂进人广告公司,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对广告行业情况有了初步了解,还对广告策划流程及广告制作、等环节有了全面细致的认识,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返校后的讨论、总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组织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智能得以开发。

三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信息以合适的形式表现称作信息编码。通过合适的编码可以提高信息的到达率。接收信息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第一步。要想达到学习目标,就必须通过合适的信息处理,形成短暂记忆,经过强化后,占据大脑中的记忆空间,变为长期记忆。通过教学媒体,来协助学生顺利完成对信息的成功记忆。现代教学媒体突破了传统教学条件的制约,不仅能提供各类感性材料,如实际事物的形象、声音等,而且可以通过画面的构思,镜头的衔接,情景的变化,色彩的绚烂,角色的转换可以帮助学生融合所学的知识,以获得新的抽象概念。同时,由于它具有表现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避免文本案例的枯燥和累赘,在广告学案例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教学媒体。

三、信息理论在广告学课程考核阶段的应用信息量的衡量是以概率的形式体现的。

    课程考核题目的设定按照笔试试卷,形成性考核,实训论文或报告三部分为主。

我们可以将广告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转化为形成性考核,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根据分类系统,对该时刻的行为予以记录,由此可实现整个教学过程行为的有效记录,叫做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根据随堂教学掌握的情况给出成绩。既可防止学生平时松懈期末突击学习,又可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还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技能的把握。例如我们将广告标题与广告语的设计和区分设置为多项选择问题,随堂测试。也可以将广告的广告效果测评以连续的多项选择问题随堂考核。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

实训论文或报告是对课程每部分章节中动手技能的训练。例如在广告策划、广告定位与主题、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等章节讲授之后都要求学生以大作业的形式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这一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左右。

篇(6)

论文关键词:抄表,核算,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

1.1 电力企业传统的抄核收模式已经不堪用电市场的巨大压力

电力企业传统的抄核收模式是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服务社会民生,为我国早期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用电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多,业务多,需求多,变动快,分布广,金额大等等特点,而这种人工手动抄表、核算、收费的模式以及与此相应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模式,以大量的人工参与操作为主,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业务环节众多、标准不一,导致电费抄核收工作耗时、费力,差错频繁,效率低下。这显然已经不堪应付,更不用说开展更多的业务、进行更好的服务以及维护了。同时传统的抄核收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对抄核收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难以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理。同时,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造成电力营销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资源大量浪费,无法有效地建立“客户导向型”的高效灵活服务机制。

于是,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水平低下,更不用说是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了。长此以往,必然为用电市场病垢乃至淘汰。

1.2 智能化技术进步为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的的快速发展,手持式抄表机、智能电表、Rs485通信技术、低压载波通信技术、GPRS远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统以及3g4g及时通信技术的成熟应用,催生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产生。

2 按部就班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

2.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概述

依据系统论的管理理论指导,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分为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三部分。用电信息子系统是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将客户抄表、电费计算、电费复核、电费发行等传统业务环节通过自动调度任务、队列控制、流程自动传递、作业全过程监控等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实现抄表、核算过程的智能化处理,可极大地提高营销业务处理效率。数据分析子系统,接受采集的数据,也可以连接电力企业原有的用电数据以及客户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使用灵活的功能模块,实现多样化的分析统计功能,还可以以多种定制化的方式输出。业务管理子系统是以企业管理的层面,建立各个管理需求模块,各层各级管理者一目了然,权责分明,上通下达,灵活处理。

2.2 优先加快实施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建设

首先要加快专变终端和智能表加装步伐。是推进抄核收业务的前提。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分步有序地组织终端和智能电表的加装,实现客户的用电信息实时采集,同时扩大集中远程抄表实施范围,对采集系统覆盖地区的客户全部取消人工抄表模式,实现集中、自动、远程抄表,不断提高自动抄表应用比例,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这是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的基础,由此改变旧有的分散、人工现场抄表模式,实现“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现代化抄核模式。

电力企业各个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分工协作,提高用电信息子系统的采集效果,至关重要。

2.3 输入原始数据或者对接原始数据库到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建立综合各种数据库或者对接处理机制

以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成功稳定运行为基础,就可以逐步建立数据分析子系统。如果电力企业原始没有使用其他各种管理系统,那么只需要输入原来的用电客户信息等到数据分析子系统中。如果曾经使用过其他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分析子系统可以接管其原来的数据库,以后输入数据就可以直接输入到数据分析子系统中,而原来使用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数据分析子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加智能化管理模块予以实现。如果还想使用原来的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分析子系统也可以只对接其数据库。由此,原来的各种业务、各种管理流程,可以全部被接管而不会错乱,而原来没有实现的业务或者管理流程,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一般包括以前人工操作的制订抄表计划、抄表数据准备、抄表数据上传、电费计算等工作,转交智能系统在后台自动处理,系统根据设定相应的复核规则,对用户自动进行判断,达到在线监控、自动发行的目的,实现营销业务管理系统抄表智能化,减少人工抄表差错等。

2.4 应用业务管理子系统,加强全过程管理

在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和数据分析子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就可以实施业务管理子系统了。业务管理子系统可以整合原有的各种业务和管理需求,优化配置公司各种资源,分步骤、量化、直观的实施各个管理功能。一般将核算异常派工和稽核工单流转等业务内容由传统的人工事件监管改为全流程过程管控,由过去的点控制改为面控制,实现了事件处理的全过程监管、集中监控和实时监控,增强了业务工作的管控能力;将传统抄核收流程中的事后人工核对档案错误改为提前自动对档案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利用智能化抄核收体系对客户档案的正确性进行校验,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实现海量客户数据分析,实现客户评估分级管理,为防范呆坏账以及对口营销提供有效的支持等等。

3 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效果分析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彻底变革了传统的人工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电力抄核收业务的现代化建设,是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重要成果。

通过优化流程,提高了电费抄核收工作效率;;通过推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提升了智能化系统的实用化水平;通过智能化抄核收,减少了人工作业带来的不规范现象,降低了客户投诉率。自动化抄核收创新了集约、专业、实时、智能、高效的抄核管理模式,使得电力抄核收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能力显著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3.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了抄核收工作效率

自动化抄核收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采取人工抄录或抄表机上下装等手工输入模式,实现了抄核收的智能化运行,通过专业化运行维护实现了用电采集信息的挖掘分析和专业系统的业务融合,实现了抄表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电费抄核收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差错,提升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电费抄核收人力资源配置。

3.2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实行闭环管理,降低了业务异常差错发生率

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全面管控,提前预警,提升了抄核收工作管控能力。通过档案校验异常、业务异常、自动化运行异常等业务模块,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缺陷处理,对毎一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督促落实。通过复核异常、异常信息确认、异常分类、异常派工、异常处理等管理环节,实现业务复核异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和不规范行为。

3.3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常态化,增强了营销业务管控能力

通过对抄表时限预警、核算时限预警、智能审核监测、智能复核监测等各业务环节的全面预警与监测常态化,确保了抄核收业务的规范处理和准确及时;各个业务环节和运行指标全部在监控中心的数据平台上实时显示,系统自动提示异常信息,做到业务处理过程的实时跟踪监管。

参考文献:

[1]申梅花.低压电力用户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7年.

[2]金家红.抄表核算收费[M].绍兴:中国电力,2008.

篇(7)

论文摘 要:在房地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也日趋成熟,即集成管理,本文探讨了将集成管理理论运用到房地产项目上,以期对提高房地产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起到理论探索意义。

近几年来,房地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很多开发公司攻城略地,迅速形成了区域性、甚至全国性开发规模的大型集团公司,但项目管理水平未能有质的提高。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正在日趋成熟,即集成管理,如能将集成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融入到房地产项目中,必能大幅提高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一、集成管理的含义

所谓集成,来自于integrate一词,意指把多种东西融合在一起,它是构造系统的一种理念。集成管理的核心是运用集成的思想,保证管理对象和管理系统完整的内部联系,提高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以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有机整体,包括建设项目参与方组织集成、建设项目全寿命期过程集成和建设项目目标要素集成所组成的三维系统空间结构,如表:

组织 业主(甲方)、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

过程 决策阶段、设计阶段、计划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

目标 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

二、集成管理理论在房地产项目中的运用

1、全寿命期过程集成

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是指从寻找土地机会开始到项目报废的全过程,包含土地获取、设计与报批、工程施工、使用与维护四大阶段。在房地产公司,土地获取一般是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或者年度计划来实施的,一些大的地块往往与方案设计同步进行,这样能获得更准确的财务评价指标。这里的设计具体指房屋的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而室外管线和园林工程的设计在房屋主体施工过程中进行,不影响总工期;报批从环评与立项开始,根据设计进度和其它手续逐步推进,直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工程施工从开工开始、直到综合竣工验收结束。使用与维护是业主使用与物业维护共同并存的,很多大型开发商的物业都由自己的物业公司维护。根据目前我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住宅使用年限为70年,商业40年,办公50年,到期后可以有条件的续用,而实际上很多房屋在没有到达使用年限前就已经报废拆除了。

2、参与方组织集成

从房地产公司内部来分析,一般采用集团公司——城市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模式,一些全国性大型集团公司采用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城市公司——项目部的四级管理模式,在集团公司与区域公司层面突出企业管理的属性,定位于战略、决策、研发;在城市公司与项目部层面突出项目管理的属性,定位于执行、操作。

从项目全寿命期来分析,前三个阶段的参与方都是以房地产公司为主,使用与维护阶段以物业公司和小区业委会为主。其中,土地获取、规划设计、大型设备材料等一般由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完成,前期报批、现场管理、预决算、部分材料采购等由城市公司和项目部完成。下表列出了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参与方,某些行业的设计和施工往往是同一家单位,如自来水、燃气、供电、路灯、消防等等。

单位类别 单位明细

政府主管部门 建设、规划、质监、交警、消防、人防、园林、市政······

业主(甲方) 集团公司、区域公司、城市公司、项目部······

设计单位 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室外管线设计、园林设计、智能化设计······

施工单位 土方、桩基、土建安装A、土建安装B、土建安装C、室外管线施工、园林施工、智能化施工、路灯施工、消防设施施工······

甲供材单位 钢筋、砼、水泥、电梯、门窗······

监理单位 监理A、监理B、监理C······

其他合作单位 银行、信托、营销策划、销售、广告公司······

3、目标集成

根据成虎老师的研究成果,项目全寿命期目标系统分解为四个层次:三大目标(功能、成本/投资、时间)、各方面满意、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分别体现了现实性思维、理性思维和哲学思维。不同层次目标之间具有包容性、矛盾性和相关性,三大目标是最基础性的,高层次目标的实现都要以前面较低层次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房地产项目从战略规划与土地获取开始,一直到竣工交付使用,包含三大阶段,参与方都是围绕房地产公司为主体进行的;广大业主、代表业主利益的业委会和物业公司都是在项目交付后进入的,由于项目已经施工完毕,即使他们有各种意见或建议,对项目所起的作用很小,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将整个项目寿命期看做一个大系统,把前三大阶段看做大系统下的一个小系统,这个小系统的参与方、实施过程、目标都是以房地产公司为主的,其目标评价指标也具体化,即在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小系统中,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从项目全寿命期目标的高度出发,对规划设计、手续报批、工程施工、综合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多方面进行审批、监督、管理,综合协调小系统和大系统的目标冲突。这种方法既能以现实性思维实现房地产公司的目标,又能让政府本着对社会、环境和广大业主负责的哲学思维,以期最终实现大系统全寿命期的目标系统。

三、构建集成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

由于项目全寿命期跨度长、参与单位多、目标系统复杂,界面管理繁琐,因此建立一个综合统一的协调沟通机制就非常必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软件和网络信息平台被广泛运用到项目管理中,如Autocad设计软件、天正造价软件、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Brass进度软件、金蝶财务软件、明源销售软件,以及异地视频会议、企业FTP、QQ、邮箱等等,这些都为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Internet网络,可以为项目设计一个信息系统软件,作为各参与方协调沟通的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有大量的界面管理,很多信息需要由房地产公司来沟通协调或中转,因此,该信息系统由房地产公司来负责建立和维护是最合适的,各参与方将项目有关信息输入系统,并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施工单位在网上浇筑砼的计划表,经甲方确认后,砼公司根据该计划可以提前安排好配料和泵车,确保现场工程进度;当设计院有变更时,可以先在网上电子版,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同时得到经确认的变更信息,提前做好准备措施,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待拿到书面变更图纸后按图施工,这样可避免部分变更签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集成管理理论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尤其是从项目的全寿命期来综合考虑各参与方的目标,将项目管理提升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但是,房地产项目运用集成管理理论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各参与方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施工单位连电脑软件操作都不熟练,距离电子化办公还有很大差距;更难的是,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集成管理需要进行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和编码体系,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我国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现状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