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4:45: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行政文化建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税务文化建设对提升税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不仅是丰富税务部门文化生活,提升税务干部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改造税务部门管理模式,增强税务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税务文化与地税文化
税务文化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发展衍生的,它既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税务工作的特点。它是一种行政管理文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优秀的科学管理模式,是一种象征全国税务系统灵魂的价值导向,反映全国税务干部在具体征管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更是全国税务干部在共同的价值观主导下,精益求精、发自内心的工作态度和献身事业的生活态度。同时,它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理念,且与组织的具体运作息息相关它是广大税务干部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总和税务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地税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地税文化,存在于地税系统的运作活动中,它包括3个层次:一是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保障税收征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物质环境;二是制度或者行为层,主要是指保证地税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程体系和体现地税系统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三是精神层,主要是通过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税部门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现。地税文化内容丰富、辐射面广,其核心内容就是地税系统的价值理念,它主导和支配着地税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明确的地税价值理念,决定着地税群体对价值意义的追求。它是贯穿地税文化各构成要素的主线。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对于地税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地税工作新任务的客观需要。
百万税务大军是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实现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已成为税务系统重要的战略抉择。
(二)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地税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地税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地方税收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它的灵魂是地税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每一个地税干部思想、意识的目标体系,它通过确定人们在思想、精神、事业、人生中应追求的进步、高尚的目标,采取引导、疏通、激励的方法,诱发、凝聚、强化人们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因素,排斥、抵制、远离不良的思想意识,达到健康思想、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制度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一个外在的、强制性的硬约束;文化则是制度的更高境界。是一个内在的、主动性的软约束。而优秀的组织文化则是制度产生良好效应的根本。
(四)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有利于地税部门形象的树立和优化。地税形象是地税文化的外化,优秀的组织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础,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全体地税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地税文化所倡导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会深深地融入全体地税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促进其行为方式的逐步转变,打造出良好的地税“品牌”。
三、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地税精神,用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对地税人进行凝聚管理,宣传地税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楷模的表率作用,让地税的工作宗旨、服务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地税人的思想中,成为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激发地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税收事业的活力,这些都是地税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和独特功能。具体思路是:
1.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道德教育。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地税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强烈的资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法制教育,提高地税干部的法治观念,使干部的思想追求健康向上,社会行为文明有序,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抓廉政勤政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及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四是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干部。要针对不同的思想实际来做思想政治工作,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来应对不同对象,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解惑受益中接受先进的理论。
2.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创建活动为切入点,丰富创建内涵,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
随着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法院文化建设这一命题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我国司法界、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一些学者、法官相继发表了这方面的调研文章,许多法院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法院整体素质、促进公正与效率主题实现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由于法院文化建设在我国司法领域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理论性和实际指导性都很强,法学界和司法界对该课题的基本理论、价值取向等理解不一致,司法实践中各法院也只是根据各自的理解操作,故有必要加以研究。本文在研读有关资料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试图对法院文化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深刻揭示法院文化的内涵、本质、渊源、特点等,并就在法治框架下,如何建构法院文化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一、法院文化的内涵
研究法院文化首先要界定文化的概念。不过,由于文化本身的多义性,对文化的理解往往因解释者自身的观念、意识、认知结构、教育背景等的不同,而呈现千差万别的态样。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e,语义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进而泛指人身和精神的发展、培养,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我国,《辞海》中将文化定义为:“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法院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特别的属性,它产生于法院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之中,是存在于法院群体有的文化。它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共同准则,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法院文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将各种提法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总和说”。认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行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1.第二种“精神现象说”。认为法院文化是法院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是以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法院精神、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第三种“群体意识说”。认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在司法活动中所持的信念和价值观念,包括法院精神、法院宗旨、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形式、传统和现实的特性等等2.上述几种解释,由于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方式不同,得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总和说”描述了法院文化的范围,“精神现象说”突出了法院文化的核心,“群体意识说”则指出了法院文化的载体。尽管在描述上各有不同,但透过这些解释,可以看出某些共性,概括起来,笔者认为法院文化具备以下特性:一是客观性。法院文化是法院与生俱有、客观存在的,我们现在提出构建法院文化,并不是因为原来没有法院文化,而是因为认识到法院现有文化的建设力度跟不上法官职业化、司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力度。二是发展性。法院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发展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从散乱到系统、从单一到丰富的变化过程。三是指导性。法院文化对法院的整体行为和法院工作人员的个体行为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法院发展目标有质的规定性,同时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指导法院个体行为。四是约束性。法院文化通过对法院群体成员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使法院倡导的群体共同意识在群体成员的个人价值观念中内化,形成一种无形的标准,来操纵控制法院的各项活动。五是整体性。法院文化必须对法院的整体行为发挥指导与约束作用,仅仅作用于法官的个体行为,就不能成为法院文化。这种整体性表现为法院文化的全面性、长期性和独立性。同时,法院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文化,是法院全体工作人员、个体文化的集合与整合,是一种群体文化,其发展需要并由法院群体来推动。六是辐射性,法院文化一旦形成较固定的模式,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就能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法院、了解法官。七是传承性。法院现有文化有着历史文化的踪影,也必将在未来文化中找到踪影。法院文化正是在有选择地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八是特殊性。法院文化的特殊性在于法院特殊的组织目标、组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3.特殊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特殊的价值就是法律至上,特殊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
二、法院文化的渊源
(一)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考究,中国古代从未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法院,由于当时司法与行政不分,司法权隶属于行政权。在中央曾设立过专门司法机构,如大理寺。而在地方,司法机构则完全并入行政机构,不另设司法活动场所,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司法官员。因此,传统社会的法院文化较之于其他行政机构,在表象上,甚至在内涵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国现代意义的法院雏形出现在民国时期4,到了改革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法制建设后,法院才成为独立的司法审判机构。二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法院文化。
(二)形态渊源
关于法院文化的形态渊源,也有很多种分法,有的学者从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法院文化由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认知(精神)文化组成。有的则按“文化结构说”将法院文化分为制度文化、实践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笔者认为,法院文化的形态渊源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是以有形的实物形态存在的文化,是法院在长期的审判与建设实践中逐步积累的,凝聚着法院精神文化实质的,为了实现法院职责,推行法院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而创造的一切物质环境的总和,包括办公环境、审判场所、司法装备、生活场所等。二是管理文化。是指法院在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法院司法精神、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院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等。三是行为文化。是指法院群体在审判活动、研究培训、生活娱乐、人际交流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诉讼行为、法官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四是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是在长期的审判与管理实践中,为实现法院发展目标和履行法定职责,由法院群体共同参与创造而形成的,为群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推动法院群体继续社会化的法院群体共同意识,包括价值取向、法院群体形象和精神、思维方式、人文品格、职业道德等。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要点
(一)法院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现代司法理念是法院群体为达到公正的司法终极目标,在对司法权本质特征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内心自由选择的,坚定信服和推崇的,并在司法实践中奉为最高行为准则的基本观念。包括司法公正、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民主、司法公平、司法效率、司法廉洁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法院的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是司法理念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是司法理念的内在表现。是否确立了先进的现代司法理念,对于法院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教育、引导法院群体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以理念指导行为,将现代司法理念体现到每个案件办理的每个环节,同时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要处处体现现代司法理念。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法院群体崇高的价值观
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院群体的价值观,法院群体价值观决定着法官精神文化的基本格调和精神面貌,为法院审判与管理实践规定了方向,同时决定着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的内容。法院群体是否具有崇高的价值观,关系到法院事业的兴衰和成败。将司法公正视为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这应当成为法院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这一价值观始终占据法院群体的精神世界,成为法院群体精神世界的最高理念,把一切与之相抵触的价值观念从法院群体精神世界中清除一空。同时要将这种价值观转化为法院群体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其一切言行都严格约束在这一价值观所要求的规范之中。要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引导和激发法官的自觉公正行为,充分调动法院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坚持以人为本
法院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法院群体的意识中,法院文化离开了法院群体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法院文化的基础。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培养人,通过说服教育、感情投入、关心体贴、形象影响、激励尊重、心理沟通等,养成法院群体的职业尊荣,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其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心,培育其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促使每位法官充分释放其潜能,施展其才华,实现其报负。
(四)法院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
法院精神是法院群体共同价值观念、发展目标、管理哲学、司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法院文化的灵魂,是激发法院群体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内在动力。它是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法律至上精神、公平公正精神、崇尚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在法院文化建设中,法院应当结合法院群体思想实际和法院发展目标,注重形成自身独特的法院精神,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院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使之得到广泛认同,以此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行为准则,使法院群体紧紧围绕设置的共同远景,在法院精神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推动下,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朝着既定目标奋力拚博。
四、法院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在悄悄发生转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学校的任务是育人,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就是要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中职学校就应加强文化建设,用优秀的学校文化去教育、影响和陶冶学生,使之健康快乐成长。
(二)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巨大的无形资产。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职教资源在不断充实和调整,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会由激烈的生源竞争转向以学校文化为代表的学校形象、学校品牌的竞争。一所学校如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和家长以愉悦感、安全感、成就感、满足感,必然会得到家长、社会的首肯而不断获得发展。因此,要建设品牌职校,就应重视学校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建设。
(三)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源泉。“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特别是通过制度规范、活动行为、环境建设体现的尊重人的成功和发展的学校理念和精神,会使大家由于价值的认同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必然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大批优秀教师。
(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环境。优秀的学校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成才,也能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的人本化管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追求知识、崇尚文明的文化氛围;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学术气氛;知识更新和再学习的文化环境;宽广的、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环境;知识转化、施展才能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成才和教师发展所主要依赖的环境。
二、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历程中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存在样态来看,学校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师生经过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其中,办学理念是学校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持有的基本信念,是学校领导及全体职工对教育方针、教育策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训是对学 校办学精神和理念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指导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学校精神的其他形式具有一定的统领和规定性作用。校徽、校歌、校旗等是学校的标志性作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使学校外在形态、内在神态、师生心态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指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规章制度,它包括校规校纪、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通过规范、完善、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师生行为规范化、学校工作有序化、学校风气和师生意识健康化的工作过程。良好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能规范工作秩序,促使学校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而没有制度保障的学校,往往人心涣散,工作混乱,既不利于学校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三)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巾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它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方式最灵活、表现形式最明显、最直接的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晴雨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人点。因此,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沟通各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四)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学、生活、活动中所依赖的一切物质对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感受的一切物质性对象的总和,主要指学校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学校内部的规划布局以及学校建筑、绿化、雕塑和文化传播的设施等。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改善学校物质环境和学校文化设施,实现办学条件最优化、办环境优良化的工作过程。物质设施和校园环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要比单纯的教育更深刻。
三、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原则和途径
(一)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原则。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建设优秀的职业学校文化应该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脱离育人这个根本目标,既要教育学生,也要培育教师。学校文化最重要、最稳定的传承人是教师,他们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学校的文化。二是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所有成员参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要让学生更多地组织、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三是以活动为中心。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特别要以学生参与的活动为中心。四是坚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基础。职业学校风格各不相同,文化也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和谐就是最基本的。五是坚持以务实向上为特色。职业学校有许多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文化,比如实训文化、校企合作的文化、培训文化,等等,总的来说,它是一种务实向上的文化。
(二)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1.提炼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提炼出体现学校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从而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中职学校应善于通过开展学校精神文化大讨论等活动,发掘和提炼出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品格,并通过学校电视台、学校网、广播、校刊、宣传栏等舆论工具,通过报告、座谈、主题班会等形式,传播学校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校精神为广大师生所认同,成为广大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
2.创新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制度文化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中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理念,在引进和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制度文化,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民主机制建设上,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意见,增强学校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使制定的规章制度从被动接受为主动约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上,应建立能力、态度、知识并重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为轴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师评价上,应重点突出师德表现、教学实绩,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的行政评价为学生、同事、行政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评价。在学生人格培养上,应建立全员、长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制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勤奋的人生观、事业观。同时,应将企业文化元素引进校园,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学校制度文化,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列入管理制度。
3.倡导行为文化,拓宽发展平台。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环境中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学校领导的决策行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行为、师生员工的情感行为以及日常的规范行为等。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首先,应把领导班子建设好,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领导班子带动和引领,形成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的校风。其次,应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理论精通、操作娴熟”的职校师资队伍。再次,应把学生队伍建设好,强化学生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最后,应搞好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特长爱好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心理、情感、创造力的发展。总之,无论是个体或群体在行为文化建设上,都应体现职业性、能力本位,突出职业特色。
4.构建物质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和学校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中职学校要构建好物质文化这一“基石”,首先,应注重自然环境的建设,学校的建筑、教室、实训楼、道路、景观等要给人以舒畅、整洁、美观的感受。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让学生感到振奋,校训、校徽、校标、挂像、板报、光荣榜等,应有利于学生明确方向、增强信心、奋发有为。其次,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的特点。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在校园格局上体现“校厂不分”的空间布置,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加强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
二、继续抓好“五好”党支部建设和“六先”党员先进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紧密地与党支部其他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地开展好党支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实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种资料的整理、归类等,在发展党员、缴纳党费、党员民主评议、上党课、团支部工作、工会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我在抓好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局党委“12345”党建特色政工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党建特色政工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实处,。
今年,检修所、市郊局、**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为《抓好班组文化建设、争创明星班组》和《提高写作能力、我为企业添彩》为主题的党建特色政工活动,结合电网实际,加强班组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统一班员思想认识,缓解基层班员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新闻宣传报道竞赛活动,进一步搞好新闻宣传报道,交流经验,宣传典型,鼓舞士气,促进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知识的热潮,进一步促进职工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电力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展示电力职工风采,做到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激发活力、促进新闻宣传工作上台阶。
四、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要积极参加和组织职工参加我局的各种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廉洁自律方面的学习讲座、征文和知识答题等。同时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权谋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单位和个人的礼品和有价证券,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关键词:中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36
当下教育界普遍认同这样一种说法:“三流的学校抓常规,二流的学校搞特色,一流的学校做文化。”校园文化因具有整合、积聚、倍增其他物质资源、精神、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作用,已成为学校竞争中的核心力量。在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被视为“二等教育”,“无可奈何读职校”是大多数学生选择职校时的真实心态。基于这种现状,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使他们重塑信心,阳光和自信地踏入社会,因此营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十分必要。
1 转变观念 重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和凝结,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校风的象征,品牌的标志,涵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并不简单等同于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和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此类表层结构。重视校园文化,即重视精神因素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氛围,能激发师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长期置身其中,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 长远规划 落到实处
俗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在于短期内见不到成效,与投入不成正比,只有把校园文化纳入学校建设的长期规划中,才能使其具有系统性和长远性,才能发挥作用,从而与学校特色保持一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学校应成立相关领导负责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部署、协调学校的校园文化工作,才能保证其资金投入,使其始终沿着预定的目标不断深入发展。
3 以人为本 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以卫生职业院校为例,其自身的职业性、专业性、应用性等,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大多刚完成初中义务教育,知识面参差不齐,各自家庭环境迥然不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存在盲区,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卫校生毕业走上岗位后,往往只能成为照章办事的“三冷”护士,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薄弱;处理不好同事关系,与患者及家属之间也会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心理素质不好,面对重患和死亡有很深的恐惧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3.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人文素质
教师应积极采取自学、外出进修等形式充实自我,学校也应开设公开观摩课、专题辅导知识讲座、教师论坛等方式,拓宽教师知识面,以提升自身人文修养。
3.2 专业教师在授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人文知识,关键在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同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课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3 改革考核方法,全面评价学生
职业学校目前普遍采取笔试考核方式,此类“一考定音”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机械背书的惰性,不能促进学生主动寻找知识的根源、积极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考核方式可根据学科特点多样化,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的人文转变。具体可采取笔试结合操作考核、论文撰写、调查设计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
4 加强校企合作 突出校园文化的职业化特点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说过:“职业教育的要旨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中职院校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就要在“职业性”上下工夫,将企业精神的精髓贯穿到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中,将职业道德、伦理观融汇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精神渗透到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的形成。学生在校期间,可定期通过主题活动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此外,学校的橱窗文化、长廊文化,教室、宿舍布置,格言警句等都要尽量体现鲜明的职业特色。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基石。校园文化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主体,形式要多样化,为学生提供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除艺术节、运动会、专家讲座等常见项目,还可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成各种社团,在社团活动的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自身的交往能力。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说:“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让学生站得更加阳光和自信才真正做到了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不仅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而且从政策上予以种种扶持,中职院校应该抓住发展机遇,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让我们的学生更加阳光和自信。
参考文献:
[1]崔保安,滕春瑛.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白淑兰,冯君南,滕春瑛.教育创新与科学发展[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3]吕海琴.中专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疗前沿,2010,(4).
[4]邓鼎森,朱启华.探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
近年来,律师业内对加强律师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上来认识,对什么是律师文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文化以及律师文化建设的功能及建设途径等诸多方面均多有探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作为律师事务所管理者的出资合作人,想结合我所办所14年的实践,谈些体会和看法,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律师文化及内涵
业界对于什么是律师事务所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律师文化应是律师事务所的整体价值观,或曰是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基本信仰,或曰你的办所方向是什么,你想把你的律师事务所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她是律师事务所的精神愿景。正是有了她,才使得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内在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对外决定律师事务所的社会形象及社会对律师事务所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对内则是律师事务所的“魂”,她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辅射等作用,这是一个层次的涵义;其次,正是有了前一个层次的价值追求,那么,就产生了为这个价值追求服务的各种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诸如,如何处理律师事务所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律师事务所如何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关系;如何处理与主管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与这一个层次相关的还有诸如:律师事务所如何决策,如何构建制度,如何处理好分配关系,如何进行硬件建设,如何整合团队等等,这些均系律师事务所文化的基石。律师事务所正是有了这两个层次的内涵,才使得律师事务所有了“魂”,成为律师团队的精神支撑。
我们黄河律师事务所系1992年10月14日经过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是当时鲁北几个欠发达地区首家依司法部《合作制律师事务所试点方案》成立的合作律师事务所,当时的合作者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我们尽管当时是蹒跚学步,但刚刚学会走路的兴奋与喜悦,使我们壮怀激烈,终于使我们迈出了兴奋与艰难的一步,走上正轨.然而,事务所运行至1996年时,因在律师事务所的价值追求上,在如何理顺决策机制,如何广揽律师人才上出现了不同声音,与黄河律师的定位不同者离去,同年,我所也为此改制为国办所,改制后,因为有了编制,而使我所有效地解决了决策体制不顺及招揽律师人才的困境,使我所迅速从低谷跃上坦途;2000年根据国务院、司法部及省厅的改制方案使我们又一次团结价值追求相同者,经过运行,终于找到了适合我所发展实际的途径.而今,我们已经搬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住进了自己投资兴建的宿舍楼,践行着“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诺言,确立了“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理念,朝着“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定位迈进!
二、律师文化建设的途径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打造途径上,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下途径着重解决:
(一)强化律师事务所的团队协作精神
律师事务所在解决了战略选择及价值定位后,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团队协作。经过归纳,我所把“靠团队精神立所”作为我所的管理理念。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律师事务所是不可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的,也是不可能打造品牌所的。为此,我们一是在拟到我所工作的律师的选择上,要求该执业律师必须认同“团队”这样的理念;二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巩固和确认,不能接纳和认同这一理念的律师将被淘汰出局。从而形成“黄河律师因为有我存在而骄傲,我因为加盟黄河律师而自豪”的和谐局面!
(二)制定事务所中长期发展规划
事务所应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从文化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团队构建、品牌建设等方面规划自己。规划的制定对于事务所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三)完善出资人队伍决策机制
出资人队伍是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也是事务所健康、快速运转的关键。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轮流坐庄”模式或设置管理委员会的模式不利于营造团队精神,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情况。我们的做法是,从内部制度上确立,根据出资数额行使表决权,而非采取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出资人队伍中主任有较多出资,从而拥有较多表决权,其它出资律师为事务所的业务骨干,也持有相应股份,行使相应表决权。这类机制的确立,能够克服和避免原来我所1996年以前实行的一人一票,人人均可行使否决权的弊端。这样,我所出资人队伍呈现知识互补、能力迭加、性格包容、年龄呈阶梯形的局面。这样,使我们能够在遇到各种市场变化时,既保证决定正确,又能快速反应。另外,我所还设立了“主任领导下的部室主任会议”这一执行机构,以确保事务所的各类决策能够
落实。我所设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劳动及行政、赔偿、房地产、行政办公室,相互协作,各尽其职,保障了事务所内部的日常运行。正是有了这些机制,避免了“内耗”,为包括各位律师在内的全体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搭建起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各位律师能征善战、长袖善舞,为社会提供着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和约束机制
律师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规范行为、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达到事务所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上(1)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这种机制,除了业务收费数量考核外,还考核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及律师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还考核律师的服务质量及诚信态度,以综合考核。(2)实行全员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3)建立内部灵活的教育机制。周六例会贯彻始终,且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或业务学习,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个题目,大家均自由发言,既教育了律师,统一了思想,加深对事务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发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现许多“金点子”,从而为事务所文化执行打下良好基础。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律师及员工的积极性得以释放,从面提升了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其次,强化内部管理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事务所整个系统运行合理有序,以实现事务所各种行为合规。业务管理上,应确保从立案、案中到案结均有机制保障。立案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把那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可能导致事务所信誉受损的案件(或事务)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给事务所带来执业风险的情形予以消灭。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冲实审查规则、风险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务所在立案机制有序进行;案件(事务)中间的约束,通过事务所业务指导委员会及案件讨论汇报制度,以确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务的质量。事后的监督,我们设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委员会”及“社会监督员制度”强化投诉查处及社会监督。这些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事务所内部的约束机制,使事务所健康有序运行。
(五)强化事务所各种关系的处理
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为此,在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上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体现事务所文化的积淀。
第一,在内部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骄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第二,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秉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原则,本着做客户的忠实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务,为客户接受、信赖、赞许,以展现律师事务所的执业精神。
第三,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强调“竞争、合作、共赢”。我们的理念是“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以过硬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服的专业能力去竞争,不抵毁同行,挖他人墙角。在这个基础上,与同行建立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四,在与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上,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亢不卑,据理力争,尽最大可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在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处理上,按照“管理、监督”的四字方针,自觉服务从其管理监督,从而为事务所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第六,在本所出资律师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强调“会上充分争论,会后执行统一决定”的原则,按照议事规则议事,避免“乱弹琴”,“调子”不统一损害事务所形象的情况发生。
人们常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立足现在,谋划将来,将事务所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追求自身在价值,按着自己的专业定位、确立的发展目标,理顺好内部关系和外部发展环境,才会以使事务所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六)积极打造事务所品牌形象,提高事务所的竞争力
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应是事务所有着社会认可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一间事务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要想使事务所具有品牌形象,必须使律师事务所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为此,须做到(1)除了前述第四个方面,要处理好六个方面关系外;还得(2)倡导“诚信、质量、责任;专注、专业、专心”这样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优质的服务使客户心理上具有归属感和依赖感,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3)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律师事务所。不断通过做好每一起案件,认真解答每一次来访赢得客户信赖;通过精雕细琢律师的每件文书,如诉状、答辩状、辩护词、词等来展现你的执业精神;通过律师每一次的展现机会,譬如,你的博客、你的论文、你的出庭等展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体现事务所的文化。(4)要关注社会的评价。来自客户的评价非常关键,要及时消除负面评价。对客户的投诉应认真查处,做到件件都要处理好,以防止不良影响。
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律师事务所战略的选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清晰可辨的,律师事务所外部关系的处理及品牌形象的确立也非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应立足本所实际,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精心经营、全力营造、扎实推进,以形成既符合律师规范要求,又符合本所发展实际的事务所文化。我所将秉行“高起点,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律师事务所”的总体目标,按照“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靠律师道德立业、靠团队精神立所、靠律师文化立魂”的价值追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事务所的文化内涵,为律师业形成良好的文化尽我们的绵帛之力。
《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来源于,欢迎阅读建立适合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实际的律师文化的几点探讨。
落实。我所设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劳动及行政、赔偿、房地产、行政办公室,相互协作,各尽其职,保障了事务所内部的日常运行。正是有了这些机制,避免了“内耗”,为包括各位律师在内的全体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搭建起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各位律师能征善战、长袖善舞,为社会提供着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和约束机制
律师文化建设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规范行为、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逐步达到事务所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首先,在内部管理机制的能量释放上(1)实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这种机制,除了业务收费数量考核外,还考核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及律师遵守内部规章制度情况;同时,还考核律师的服务质量及诚信态度,以综合考核。(2)实行全员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3)建立内部灵活的教育机制。周六例会贯彻始终,且会议形式灵活多样,或业务学习,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个题目,大家均自由发言,既教育了律师,统一了思想,加深对事务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发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现许多“金点子”,从而为事务所文化执行打下良好基础。正是有了这些机制,律师及员工的积极性得以释放,从面提升了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其次,强化内部管理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事务所整个系统运行合理有序,以实现事务所各种行为合规。业务管理上,应确保从立案、案中到案结均有机制保障。立案时,严把案件质量关,把那些有利益冲突的或可能导致事务所信誉受损的案件(或事务)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给事务所带来执业风险的情形予以消灭。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冲实审查规则、风险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务所在立案机制有序进行;案件(事务)中间的约束,通过事务所业务指导委员会及案件讨论汇报制度,以确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务的质量。事后的监督,我们设立了“律师责任赔偿委员会”及“社会监督员制度”强化投诉查处及社会监督。这些机制的建立,强化了事务所内部的约束机制,使事务所健康有序运行。
(五)强化事务所各种关系的处理
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方式构成了事务所的文化的基础。为此,在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上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无不体现事务所文化的积淀。
第一,在内部律师与律师之间、律师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骄傲”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第二,在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上,秉承“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原则,本着做客户的忠实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务,为客户接受、信赖、赞许,以展现律师事务所的执业精神。
第三,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强调“竞争、合作、共赢”。我们的理念是“靠服务质量立本、靠专业能力立足”,以过硬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服的专业能力去竞争,不抵毁同行,挖他人墙角。在这个基础上,与同行建立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第四,在与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处理上,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亢不卑,据理力争,尽最大可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在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关系处理上,按照“管理、监督”的四字方针,自觉服务从其管理监督,从而为事务所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第六,在本所出资律师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充分发扬民主,强调“会上充分争论,会后执行统一决定”的原则,按照议事规则议事,避免“乱弹琴”,“调子”不统一损害事务所形象的情况发生。
人们常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立足现在,谋划将来,将事务所置于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追求自身在价值,按着自己的专业定位、确立的发展目标,理顺好内部关系和外部发展环境,才会以使事务所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六)积极打造事务所品牌形象,提高事务所的竞争力
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应是事务所有着社会认可的品牌形象,这也是一间事务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要想使事务所具有品牌形象,必须使律师事务所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为此,须做到(1)除了前述第四个方面,要处理好六个方面关系外;还得(2)倡导“诚信、质量、责任;专注、专业、专心”这样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优质的服务使客户心理上具有归属感和依赖感,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3)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律师事务所。不断通过做好每一起案件,认真解答每一次来访赢得客户信赖;通过精雕细琢律师的每件文书,如诉状、答辩状、辩护词、词等来展现你的执业精神;通过律师每一次的展现机会,譬如,你的博客、你的论文、你的出庭等展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体现事务所的文化。(4)要关注社会的评价。来自客户的评价非常关键,要及时消除负面评价。对客户的投诉应认真查处,做到件件都要处理好,以防止不良影响。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师;地位;角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04-01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诸方面,近年来,我国的大学也由边缘地带走向中心,各项改革使大学成为学科健全、人才济济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院,高校对社会的影响也愈来愈强,全国各大院校都在大力倡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校文化氛围,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重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教师也应该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意义体系,在全体成员创造它的同时又塑造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群体。教师作为校园人的组成部分,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接受因素的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集体的共同教育观念、价值观、优良的作风、高尚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教育合力。
教师是高校校园中最稳定的构成部分。数量上,教师虽然比学生少,但是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教师的言行举止,教书育人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是难以撼动的。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肩负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完善学生人格的使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影响社会,相对于学生,教师的这种影响力明显占主导地位。教师的人格魅力、一言一行代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一所大学像不像大学,关键不在于高楼,在于有没有大师,而大师的产生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一所学校的大师、知名学者和教授,在学生中容易树立很高的威信,在校外的知名度也很大,如果高校能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对学校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对学校和学生负责,各专业教师都要通过课堂、实验室等传授知识,以自己所学所知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不同职务的教师分工不同,作为学校行政人员的教师,在校园文化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他们主要负责:新生来校报到、学生的报名注册、成绩查询、日常事务办理、毕业离校等手续办理,可以说学生成长和日常管理的每一步都需要学校机关处室和各学院行政人员协调和配合,这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言行举止直接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层次水平,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和强调的部分。
二、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担任的角色
1.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需承担学术文化建设的责任
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学术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和创新等方面。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教师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启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高年级时,基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国计量学院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了“本硕创新”计划,本科生从大三开始跟着本校导师做科研,考上研究生后,跟着导师进一步深入科研和学术领域,本科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被国外高校录取继续攻读研究生,优秀研究生的论文水平达到国内教授级水平。这些都是教师潜心育人的成果。
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工程,它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用心、细心和耐心。目前多数高校针对教师的考核机制,重科研轻教学,这不利于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年终考核,平时忙于做科研课题、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精力非常有限。鉴于此,高校也应给教师提供最利于培养人才的环境,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而努力。
2.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需承担德育文化建设的责任
为人师表者,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和技巧,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优秀的教师是此基础上还要能言传身教。而一流的教师更是要在上述基础上能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毕业后对学校和教师的感念。2010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宣布,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万美元。据张磊自己说“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
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师德建设一直是很重要的部分,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第一部分“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第二部分“扎实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更是用了较大篇幅阐述教风、学风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谓教书育人,育人是比教书更为重要的部分。
3.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中需承担主动引导的责任
(1)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教师还需要在不同的场合承担起主动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任务。在一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好像只是党委领导、辅导员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实施,以为开几次会,请几个名人或教授做几场讲座,搞几个大的学生活动等就能把校园文化搞好了。有意无意地把一线教师放在一边。另外,在学生工作中,多数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不够,不是他们不想参加,而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参与。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主动出击,以阅历学识开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明白高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自身和学校的意义。
(2)教师要把学校校训贯穿于教学科研活动中。校训是大学文化与精神的标识,是大学管理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引导大学教师科研、教学的行动指南。具有代表性的校训,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麻省理工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并重”,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等等。中国计量学院的校训是“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通过将计量的检测、监管、评价、考核等功能运用于学校管理,形成学校严格严谨的管理理念,增强全校师生的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做人讲原则”、“做事讲规范”;以“质量第一”为从业守则,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都是依靠教师去实现。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术风范和思想道德风范,各条战线的教师要互相配合,潜心育人。以教师为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能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孟海.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文化品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卞亚琴,岳奎.高校院系文化的内容体系和特征探析[J].教育理论,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