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留守儿童论文

留守儿童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2 22:02: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留守儿童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留守儿童论文

篇(1)

采用自行设计的留守儿童营养与发育状况调查表,由保健医生通过入户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现场调查,并对234名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1.1调查内容

一是进行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监护人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以及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均由保健医生询问后填写。二是对234名儿童进行体检并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

1.2资料

处理全部资料均输入Epidata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1)调查的234名留守儿童中男童130人

女童104人,127名有营养不良与发育迟缓现象,其中52名体重低下,75名发育迟缓。5岁以下留守男童体重低下26人(占20.0%),发育迟缓37人(占28.5%);女童体重低下26人(占25.0%),发育迟缓38人(占36.5%)。

(2)留守儿童监护人营养知识水平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系

监护人中女性居多,文化程度相对低于男性,营养知识水平也较男性低

(3)经统计学分析,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与营养不良呈正相关

3讨论

3.1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分析

3.1.1监护人因素

监护人营养知识水平与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系,并对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直接影响。监护人营养知识水平越高,儿童挑食、偏食等不良行为越少。

3.1.2家庭经济因素

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儿童活动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其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直接影响。

3.2加强留守儿童保健服务

3.2.1加强营养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入户宣讲、发放小儿膳食营养手册、定期举办营养知识讲座、广播电视教育、就诊咨询、保健服务等多种形式,普及儿童营养知识,对监护人存在的营养知识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加强营养知识科学化、系统化、日常化指导,让监护人了解如何合理安排儿童饮食种类和数量,保证膳食平衡。

3.2.2积极推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技术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技术进入家庭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儿童保健工作者向监护人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是有效预防、控制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3.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篇(2)

1.1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和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81人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1人,占63.0%;女生30人,占37.0%。

1.2工具

1.2.1焦虑抑郁量表。

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中的焦虑抑郁分量表。要求青少年对自己半年以来的情绪体验状况进行报告,采用3级计分,1表示“从不”,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3个项目平均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水平越高。

1.2.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汪向东等,1999),该量表分为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2个维度。共12个题目,采用7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越高。

1.3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结果

2.1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抑郁得分女生高于男生

t检验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抑郁得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得分低于女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1)。其中男生得分平均数和标准差为(0.59±0.48),女生得分平均数和标准差为(0.96±0.62)。

2.2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

相关分析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抑郁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负相关(r=-0.23,p<0.05)。即农村留守儿童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越少出现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焦虑抑郁的抑制因素。

3.讨论

篇(3)

(一)情感问题留守儿童大都和祖辈住在一起。由于监护祖辈与孩子年龄差距大存在代沟,自身又担负大量繁杂的劳务,孩子出现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从表中可见主动打电话帮父母联系的儿童仅占不到38%,他们又很少与在外的父母联系,所以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因缺少关怀、倾诉,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他们感情比较冷漠,甚至孤僻、偏激。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内向、自卑、不善交流等共性问题。

(二)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的影响及各种娱乐场所的增多,尤其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不少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大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以下位置。

(三)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祖辈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对孩子纵容溺爱,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多,道德和精神上约束引导少,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的放任自流,留守儿童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农村留守儿童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没有人能管得了的问题儿童。祖辈年纪大,还要种地务农,不懂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寄居在亲戚朋友家的,主人不便对孩子进行教育;寄宿在学校的由于缺少监护人,更是忘乎所以;至于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情况稍好一些,但是仍然存在有诸多问题。

二、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突出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质上也是“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外出务工农民由于工作稳定性不高,收入又比较低,加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等已成为农民工难以逾越的鸿沟。经济、环境、家庭和学校因素等成为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我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近年来随着学生的逐步减少,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应付日常开支捉襟见肘,不同程度地制约教育软硬件条件的改善。寄宿条件较差,生活教师不全,班主任负担较重,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二)环境因素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吃喝享乐”、“金钱万能”等不良习气已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对于自制力弱、内空虚寂寞、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来说,网吧、游戏厅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与去处,有的沉溺其间不能自拔,随之逃学、厌学、撒谎、偷摸等行为就慢慢形成。

(三)家庭因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平时对子女疏于管教、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隔代监护中祖辈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方式陈旧,溺爱大于教育,感情多于理智,祖辈们习惯用自己陈旧的观念和经验去教育孩子,教育存在缺陷。

(四)学校因素农村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年龄层次不明、针对性不强的现象,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存在盲目性和“一刀切”的问题。如老师不能及时向家长了解真实情况,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照顾不周、缺乏必要的生活关爱和指导,乡镇学校缺乏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等。

篇(4)

1.1研究对象

黄平县二中、黄平县湖里中学、黄平县旧州中学、一碗水中学、平溪中学、谷陇中学12~16岁的在校的留守儿童.

1.2研究方法

(1)发放300份调查问卷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回收279份,其中男生136份,女生143份,有效率为93%.

(2)对黄平县少数家长和留守儿童就问卷无法设计的问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与意见,以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3)将所得数据和信息归类和整理后做统计处理,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家长外出务工情况的现状及分析

大多数家庭外出务工状况为父亲外出.然而,近年来,多数家庭为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夫妻双双进城务工或经商,统计数据显示父母双双外出占到44.5%,与父亲外出的比例仅差1.0%.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从原来的可以随母亲生活变为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

2.2监护状况及分析

该县留守儿童与母亲生活的比例为45.5%,然而,虽然母亲照看孩子心思细腻,但是,一般农村妇女知识文化比较低,加之农活繁重,所以,没有多余的心思顾及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她们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留守儿童与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生活的比例其次,这种属于隔代监护,隔代监护往往给孩子带来交流不便等的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往往文化程度较低,溺爱孩子,加之年纪大精力有限,尤其在体育教育上更是无能为力了[5].另外,有6.0%的留守儿童是由叔伯阿姨监护的,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无病、就是对孩子的关怀,这对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2.3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

黄平县所有留守儿童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依次是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愉悦身心、缓解压力、交友、提高学习效率及其他.可见,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丰富课余生活、愉悦身心,缓解压力放在2~4位,说明其对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调节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和消除烦恼已达成共识,这对于缓解目前留守儿童心理疾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调查还显示,留守儿童将体育锻炼作为交友目的的比例大于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因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渴望交友、渴望倾诉、渴望关爱.因此,通过体育锻炼交友的手段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疏导,得到倾诉,得到监护人以外的其他关爱,这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4喜欢参与的锻炼项目调查

黄平县留守儿童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区别较大,喜欢的锻炼项目依次排序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跳绳、健美操和其他.调查显示,喜爱球类运动项目的差别不大,喜欢篮球项目的男生占多数,而羽毛球、跑步、跳绳和健美操则更受女生欢迎.由于女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殊生理及心理,她们从主观上有避开运动较激烈,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的倾向,喜欢轻松愉快、活泼自由的体育活动项目;另外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女生都想有一个良好的体型,而健美操能满足她们的这种欲望,达到既健美、又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些项目深受女生的欢迎.而男生恰恰相反,喜欢较激烈的、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

2.5锻炼地点的选择

黄平县45.8%的留守儿童所选择的锻炼地点主要是学校,但是由于大多数学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体育器材陈旧、设施不全,体育教学场地十分简陋,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一条完整的100m跑道,这些场地、器材难于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更别说开展其他体育活动.2.6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64%的儿童每周都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说明该县留守儿童对体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这对于课外体育的开展有其积极的作用.当然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周锻炼次数不到一次,尤其是女生占多数.部分女生表示,课外体育活动比较枯燥单调,除了跳绳跑步这些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项目,就找不到其他锻炼方式(如一些广受女生门喜欢的羽毛球、排球、健美操、舞蹈等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都无法正常开展);另外,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留守儿童不但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回家还要帮助家里做农活,一周的时间基本都被这些事占用,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黄平县大多数家庭外出务工状况为父亲外出或是父母双双外出,留守儿童多为母亲或隔代监护,这对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2)黄平县留守儿童大多数以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愉悦身心、缓解压力、为主要活动动机,少部分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比较浅显.

(3)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经常受到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的限制,致使体育锻炼内容贫乏、单一.

3.2建议

(1)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应针对性的建立一些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由学校组织一些课外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自信.

(2)加强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等体育经费的投入.在开展体育锻炼中,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合理规划和布置体育场地,配置足够的体育器材,为体育锻炼开展奠定基础.

篇(5)

1确定主题调研方法

(1)抽样访谈。

(2)摊位采访。

(3)询问老师。

(4)家庭访问。

2确定调研内容

(1)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情况,是否有人看管。

(2)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4)留守儿童父母的归家情况。

(5)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交谈情况。

(6)留守儿童对学习的看法和获取知识的来源。

(7)留守儿童看护人类型。

3分析调研结果

通过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工作,加之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关的辅导关怀,能够帮助当地留守儿童打开心扉,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同时积极响应了党的号召,关心弱势群体,致力共创和谐社会。本次调研采取访谈形式,考虑到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将调查问卷形式的问题通过口头询问讲诉与调研对象交流,以此保证调研的顺利进行。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安全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案件不在少数。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为其父母,其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数人选择将孩子交给其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他们年岁已大,对于孩子的很多方面都照顾不到,导致孩子的生活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父母长期离家打工,偶尔回家一次也是对孩子嘘寒问暖,使孩子缺乏安全教育,欠缺安全意识。拐卖儿童案、留守儿童凶杀案等案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不外乎孩子孩子在学校没有把老师的话当回事,在家没把爷爷奶奶的“唠叨”放在心上,对于危险没有及时的意识到也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少数民族的经济及文化等状况相对滞后,其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更加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2教育存在问题

(1)情感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又无人约束,因此时常与人打架斗殴。去年报载:某镇留守儿童王某因为缺乏监管时常与人打架,最后与一伙同样是留守儿童的不良少年发生冲突,被砍死在一网吧内。

(2)学习教育问题

知识改变命运。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在某些方面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的,而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当前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的不断更新。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一代孩子的教育为代价,这个说法看似有点偏激,但是细细想来确实也有些道理。

3道德教育问题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决定,由于小孩子是非观念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制度

各学校要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建立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基础上,将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录入信息管理库。

2建立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制度

主要让“留守儿童”认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他们学法、守法,教育他们珍爱生命、远离。

3建立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制度

各校要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建立“问题儿童”特别关爱制度

“问题儿童”是留守儿童的特殊群体,各学校要注意研究其品德、行为、学习等特殊心理现象,并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利用“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爱心驿站”,配备必要的专门设施,并选配好懂得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结语

篇(6)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胆怯,因此,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接纳每个留守儿童,以母亲般的胸怀关爱每个留守儿童,善于走近他们,每天与他们谈心、对话,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对于一些特不愿意、不敢与人交往的留守儿童,教师应主动地给予他们信任与温暖,让他们渐渐地由接受成人到接受同伴。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当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愉悦、充满友爱的环境里时,他们自然会高高兴兴地接受成人和同伴的邀请。

2.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熟悉温馨的环境会让人有亲切的感觉。我将小班幼儿集体活动长廊的门头做成城堡的样式,在长廊顶上挂满许多漂亮的红纱,将每个活动室的门头都装饰成各种各样的城堡,如开心城堡、温馨城堡等,然后请留守儿童从家里带来一张全家福张贴在活动室一角;或者让他们带来喜欢的玩具、图书等。这样,孩子一进活动室,就如置身在神秘的王国里,可以无拘无束,心情放松,他们自然会自由自在地交往。

3.采用恰当的方法,给留守儿童充分的自由。我力求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让留守儿童自由结伴、自由玩耍、自由合作。如,本学期我尝试让留守儿童自由选组别、选座位,即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组别和同桌,如让他们自主选择加入苹果组、草莓组等。还有,就是根据家长的建议以及留守儿童的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和熟悉的邻居坐在一起,渐渐地他们会选择有共同爱好的同伴、朋友多的同伴、会帮助自己的同伴坐在一起。这些活动无形中可让留守儿童体验到交往能力的乐趣,从而想交往、敢交往、学会了与别人交往。

二、开展各种有特色、有意义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交往

1.组织分享活动,教给留守儿童交往能力的基本方法。分享合作是学习交往能力的重要步骤。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请他们带上心爱的玩具或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还要仔细观察留守儿童的表现,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在活动后,还可请留守儿童讲述自己的交往能力过程,如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等等,让留守儿童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能力的乐趣。

2.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之间交往的机会,让留守儿童自信起来。如,我班就开展了“宝宝交友会”的活动,通过每个班幼儿、教师的热情表演,让留守儿童和其他班的小朋友认识并交往。还有,我们还让留守儿童经常和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联谊,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通过多种活动,不断地给留守儿童提供能够和同伴、成人主动交往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三、家园同步,不断强化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

1.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分享有关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和信息。我们会定期张贴家教文章供家长参考;在游戏活动中,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交流;会不定期地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们共同交流、讨论,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此外,我们还开通了“校信通”,虽然家长不能经常照顾到家里的孩子,但是我们会经常发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在园表现、学习情况等,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

篇(7)

早期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和非留守儿童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地差异。张丽芳等(2006年)运用段建华修订的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总体幸福量表》对江西的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儿童,但差异不显著。〔11〕胡心怡等(2008年)〔12〕和陈亮等(2009年)两次研究也都得出相同的结论。随着主观幸福感结构性研究及其测量工具的发展和成熟,近期研究则发现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及其各指标都是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刘宾等(2010年)运用牛津幸福感问卷对河南省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主观幸福感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留守儿童。喻永婷(2010年)运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量表》对陕西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消极情感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15〕张莉等人(2011年)等采用Hueb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问卷》和陈文锋等修订的《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对河南和福建两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陆建兰等(2010年)运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量表》对广西河池地区的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但是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同时两者在消极情感体验上差异不显著。〔17〕其中,喻永婷等和陆健兰在研究中都采用了同一种量表,但是由于样本不同,结论存有差异。总的来说,父母外出打工的确会影响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的认知,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是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的;但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体验上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还未有定论,因此我们还应进一步地关注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影响因素。

二、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1.性别。张丽芳研究发现留守男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留守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喻永婷进一步发现留守女童消极情感上显著高于留守男童,学业满意和自由满意显著低于留守男童。〔19〕但是张琴发现,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总分在性别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男生的正向情感和家庭满意感显著高于女生。〔20〕张莉等也发现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在消极情感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可见,关于留守儿童性别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很多研究结论不一致。2.年级。苗瑞菁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维吾尔族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一)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主观幸福感得分呈下降的趋势。张琴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初三年级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四个年级的留守儿童(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和初二)。张莉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初一年级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和初二年级;初二年级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五年级和初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消极情感上显著高过六年级。喻永婷发现初中的留守儿童,友谊满意和自由满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差异显著。可以发现,年级变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是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但是主观幸福感及其各个维度在具体年级上差异目前还没有得出统一的定论。3.留守时间。苗瑞菁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维吾尔族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在留守时间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留守时间的增长,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得分逐渐升高。陆建兰研究发现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绪具有显著性影响,留守时间越长生活满意度越低。但是,胡心怡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在留守时间上差异不显著。后来张莉等的研究进一步发现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均无显著性影响。可见,关于留守时间和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综上,留守儿童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尚无统一的定论,这与其他群体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相一致,总体来说人口变量对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解释普遍较弱,因此我们还应进一步关注影响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

(二)家庭因素1.亲子关系。陈亮的调查研究发现,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的主动性、沟通频次、留守儿童对亲子关系亲密程度的认知、对亲子分离状况的感受这四个因素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性的正向预测作用。〔30〕陆建兰的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观有显著性的影响,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越高,越能够体验积极情感。喻永婷的研究也发现与母亲的关系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性影响。李晓巍的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和其主观幸福观呈显著性正相关。2.父母关系。刘宾对河南省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父母感情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性地影响,如果儿童认为父母关系融洽,则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后来,喻永婷通过调查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并进一步发现父母关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都具有显著性地影响。3.与看护人的关系。喻永婷的调查研究发现,看护人的家庭气氛、与看护人的沟通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管具有较好地预测作用,其中,看护人的家庭气氛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看护人的家庭气氛、看护人的沟通对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具有显著性影响。张丽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女看护人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性正相关,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性负相关。陈亮的调查研究也发现,抚养人的聊天频次和亲密程度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性正相关。4.兄弟姐妹。陆建兰的研究发现,兄弟姐妹的个数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观有显著性的影响,其中兄弟姐妹多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高,体验更少的消极情感。刘宾的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远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或许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兄弟姐妹多少作为影响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变量,而应该进一步将留守儿童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作为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喻永婷曾经做过类似的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具有显著性地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性影响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综上所述,在众多家庭因素中,不仅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会影响到其主观幸福感,与看护人关系、同伴关系都会影响到其主观幸福感的体验。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亲不在身边获得的客观支持较少,这就需要周围其他群体包括看护人、兄弟姐妹、同伴和教师的陪伴支持加以弥补,以提高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李晓巍等人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师生关系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性地影响,并且在亲子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这个结论也验证了以上的推论。

(三)个体心理因素1.歧视知觉。申继亮等人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与主观幸福感各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歧视知觉越强,他们的幸福感就越差。其中,单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和群体歧视知觉对于消极情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群体歧视知觉对于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有显著的影响,群体歧视知觉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单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的群体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对他们的幸福感的影响更加明显。范李娇等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歧视知觉在家庭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消极情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2.公正世界信念。张莉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公正世界信念得分对其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内部因素之一。其后续研究进一步发现在不同的留守时间下,公正感对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对于消极情感,公正感只对中期和长期留守儿童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其他个体心理因素。胡心怡等人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积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胡馨月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和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同伴影响力对其整体满意度、积极情绪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往能力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消极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苗瑞菁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维吾尔族留守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较高。

三、不足与展望

(一)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自身的局限性虽然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使用不同的量表使很多研究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导致研究缺乏系统性,因此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的统一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关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本都是采用自陈报告的测量方法,但是这种研究的效度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一些相对微小的事件都会影响受访者对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回答。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采用纵向设计或多重方法设计应答作为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测量探索的新方向。

(二)关于影响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自身内在因素的研究不足很多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把重点放在研究家环境因素和人口统计变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只有很少部分研究关注留守儿童自身心理变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积极人格特质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关于留守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积极人格特质等内在因素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应当作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三)关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待加强目前关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但是其中大多研究都仅仅是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单独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起作用的,而忽视了众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可喜的是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因此,关于影响因素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研究也将是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