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1 06:33: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控制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控制技术

篇(1)

[关键词]PLC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064-01

一、PLC技术的概念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二、PLC技术的发展历史

1968年,通用汽车对外公开招标,寻求新的电气控制装置,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制成的首台plc,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PLC技术加以消化,由日本公司研制成功了日本的第一台PLC。从70年代初开始,不到三十年时间里,PLC生产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生产PLC及其网络的厂家有二百多家,生产大约有400多个品种的PLC产品。其中在美国注册的厂超过100家,生产大约二百个品种;日本有60~70家PLC厂商,也生产200多个品种的PLC产品;在欧洲注册的也有几十家,生产几十个品种的PLC产品PLC产品的产量、销量及用量在所有工业控制装置中居首位,市场对其需求仍在稳步上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世界PLC年销售额以达百亿美元而且一直保持15%的年增长的势头。

三、我国PLC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研究PLC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1997年开始研究PLC技术,主要考虑PLC技术用于低压抄表系统,传输速率较低。1998年开发出样机,并通过了试验室功能测试,1999年在现场进行试运行,获得了产品登记许可。1999年5月开始进行PLC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对我国低压配电网络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基本取得了我国低压配电网传输特性和参数,为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提供依据。2000年开始引进国外的PLC芯片,研制了2Mbps的样机,2001年下半年在沈阳供电公司进行了小规模现场试验,实验效果良好,并于6月20日在沈阳通过验收。验收委员会通过现场检测认为,该实验从中国配电网的实际传播特性出发,对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2Mbps和14Mbps高速电力线通信系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力线宽带接入实验网络;实现了自家庭至配电开关柜的高速电力线数据通信,并将办公自动化系统延伸至家庭。该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高速电力线通信的核心技术,具备了研制生产这种技术实用化设备的能力。据悉,今年年底以前将建成200户的试验网络。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四、PLC的未来发展趋势

1.功能向增强化和专业化地方向发展,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特点,开发出专业化的PLC产品,以此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专业化水平。

2.规模向小型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小型化是指提高系统可靠性基础上,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型化是指应用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较大的应用市场,应用的规模从几十点扩展到上千点,应用功能从单一的逻辑运算扩展几乎能满足所有的用户要求。

3.系统向标准化和开放化方向发展,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符合全新一体化开放体系结构的PLC。通过提供标准化和开放化的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将PLC接入其它系统。

五、PLC技术的特点

1.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

3.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六、PLC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PLC是专门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控制装置,通常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但是,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时,就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环境问题。

1.温度:PLC要求环境温度在0-55℃,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要有30mm以上间隔;开关柜上、下部应有通风的百叶窗,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如果周围环境超过55℃,要安装电风扇强迫通风。

2.湿度:为了保证PLC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无凝露)。

3.震动: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4.空气: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参考文献:

[1]钟肇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秋菊;花期调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13603

1引言

乌鲁木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冬季寒冷漫长。一般4月开春,9月底入冬。而对品种来说,秋期一般为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晚花花期为12月上旬至翌年1月。因此,在乌鲁木齐地区,1、2、3、10月均不见开放,国庆和春节没有可供观赏,尤其极具观赏性的名菊,一般都在秋季开花。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花期控制技术使周年开花成为现实。因此,目前有条件的生产者几乎都采用光控技术并结合温度控制的技术使按需要日开放。 秋菊的生态习性及品种:秋菊是中的大花品种,性喜湿怕涝、喜光稍耐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属于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具有多种花萼形态,可形成多种花序,花色各异、具有清新高雅的香气,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乌市植物园从1997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届菊展,受到广大市民赞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乌市植物园现有近300个品种的秋菊品种。如麦浪、金背大红、绿牡丹、绿云、绿朝云、十丈竹帘、兼云香白、兼芸香紫、兼芸香黄、帅旗、黑旋风、黄鹤楼、绿衣红裳、一枝浓艳 、太平瑞光、大乔、二乔、国华越山等。

2花期控制技术

根据的生物学特性,影响其花期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大的方向:一是环境条件因素,比如光照时间的长短,温度高低的变化;二是化学药剂因素,采用乙烯,920等化学试剂喷洒,可改变内部激素成分和浓度,影响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

2.1温度控制

低温储藏法:当在10月底至11月初开花后,将其移入地窖内保持0~5 ℃低温,空气湿度90%左右;在此期间注意盆土以“握能成团,松开即散”为标准;晚上采取保温措施(或盖小草帘),并要通风,一直维持这种状态至离春节还有45 d左右,升温到白天20~25 ℃,夜间16~18 ℃,到春节期间就可转出观赏,已开放的花朵仍不逊色。

应选用低温下生长健壮,脚芽8~10 cm长,其花芽分化良好的晚花品种,或生长期短同时花芽分化诱导日数短、花瓣众多、植株较矮的品种,如秋菊品种等。要使盆栽菊在春节开花,应在8月中旬进行扦插,插穗须经长日照处理。将插穗插于盛有培养土的花盆、木箱或露地苗床内,浇足水,不需遮阳。2周后可生根,9月中旬上盆定植。此时天气转凉,转入温室内。上盆后到花蕾形成前温度保持白天20~25 ℃、夜间15 ℃。植株花蕾形成后,正值寒冬;室内温度白天保持15 ℃,夜间不低于10 ℃。

2.2光照控制

2.2.1长日照处理

(1)处理方法。补光的光源配置:补光均按一定的距离配制一定大小的电灯来完成,通常用白炽灯,不同瓦数的灯的有效光照强度覆盖的范围是不同的。用大瓦数的灯较省电。生产上因面积大,用灯多,各灯的光照相互重叠,使光照强度增大,增加了每只灯的有效覆盖面积,使每一只100 W的灯有效补光面积达25 m2。灯安装在每畦的中线上,边畦略偏于外侧,悬挂于距枝梢顶部60~90 cm处过低各株间受热受光不均。每盏灯均加反光罩以增强光照减少光源损失,可用照度计先测一下照强度。

具体方法:在温室内将100 W电灯装在植株上方1 m处,每隔2 m装灯1盏,在太阳即将降落时开始补光,时长为3~4 h光照。长日照处理应从采摘插母体即8月中旬开始进行,到10月底结束。

(2)人工补光的开始及终止时间。根据供花花期,结合品种光周期特性反应和当地日照长短的季节变化确定,按品种制定一个时间表严格执行。开始日期是根据品种花芽启始分化的临界日长及当地的纬度而定,即当地的日照长已缩短至接近该品种花芽启始分化临界短日长之前开始,宜稍早而不能晚。不能确切了解品种的临界短日长时,掌握在当地日照时数缩短至15 h时开始补光。终止日期依需花日期及品种的不同来确定。使进入短日照启始花芽分化。人工补光总日数也不宜太长,太长既浪费,也易造成枝梢老化。补光的目的是使每天的暗期缩短而不是使光期加长。因此,补光的时间应该安排在每一夜晚的暗期中间插一段光照时间把较长的黑夜分成两段,每段的时间均等,同时也加长了总光照时数。插入光照具体时刻的原则使每段暗期连续的时间均短于7 h,一般在22:00至次日3:00之间进行,被分割成的两段暗期都不会超过7 h。

(3)补光的光照强度。补光期间,每株的叶冠都必须接受一定的光照强度才能起补光的效果。不同品种对光照强度的敏感性不同,不同季节,地区自然光照的差异也很大。光照强度不够和补光时数不足一样,易产生柳叶头或达不到在预计日期开花。因此,生产上长采用更强光照。

2.2.2短日照处理

(1)遮光。人工遮光使菊珠提前进入短日照环境,提早花芽起始分化提早开花,也是周供花常用的有效措施。

(2)品种选择。遮光对菊苗的要求: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最少要有12片以上发育完好的叶片,否则造成无花或花小色差。高温季节使用对温度正反应品种,秋的早花品种中花品种最适宜。

(3)遮光适期。遮光的具体起止日期,须根据需花,日期结合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当地日照长度的季节变化和栽培方式而确定。

(4)每天遮光的起止时间。遮光提前开花的机理是延长连续暗期的时数,而不是单纯缩短日照时数。因此,遮光的起始或终止时间因该与自然黑暗的夜间相连接,期间不能有一段光照时间,否则起不到遮光作用。遮光就只有早晚两段时间可利用,一为午后日落前开始,另一为凌晨天亮前遮光几小时,以缩短连续光照之要求的时数。日落前遮光在白天操作,工作方便,但夏季遮光过早,气温高,若棚气温超过30 ℃花芽分化延迟。凌晨前遮光不会使棚内温度升高,但常因人为因素遮光不准而造成失误,因此可以把遮光时间分别在傍晚于清晨两段时间内共同完成例如傍晚19:00~20:00遮光,次日8:00~10:00撤除能保证12~14 h的连续黑暗,连续遮光50~70 d。如“五一”用花,3月中旬遮光;“七一”用花,5月中旬遮光;“十一”用花,7月上旬遮光。

(5)每天遮光的时数。每天遮光的时数依自然夜长遮光起止时间和品种而定。原则为保证每天的黑暗时间不少于12 h,对各个不同的品种以13~14 h黑暗可保安全有效。暗期太短起不了提前开花的作用甚至产生柳叶头,太长又减少光合作用的光照时间,常使生长差花小质差。对短日照暗期中的间断光照十分敏感,每天12~14 h的黑暗必须连续,期间失败,绝不能插如一段光照,即使插入一段很短时间的光照也会产生影响,使短日照遮光处理失效。遮光还因当完全,不能有超过22 lux以上的光照透入。

(6)遮光方法。①遮光棚高度一般高1.8~2.2 m,宽5 m左右,长30 m左右,这样有利于遮光操作,又可保证通风降温。②遮光膜选用不透光的黑塑料膜,要求完整没有缺损小孔。

2.3喷施激素

将于10月25日之前移入另一温室内,保温3~8 ℃,每周喷1次赤霉素或青鲜素来代替低温处理;注意浓度不可过高,约1000倍,药效约2~3周,喷至离春节还有40多天时升温可供春节开花;如在花芽分化期之前以NAA 50 mg/L处理,3 d处理1次,共进行50 d,可延迟开花10~14 d,也可打破常规开花时间观赏。另外,在部分早中花品种上,采用激素代替短日照处理也可使秋菊春夏开花。总之,采用喷施激素处理既可代替低温、短日照处理,使反季节开花,又可使矮化,观赏价值提高,一举两得。

3存在的问题

3.1菊苗宜在适当的生长期补光

植株太小,无足够叶片将使花期延迟,一般14片以上的才宜补光。补光过迟,将造成老化株,已进入花芽启始分化植株补光将产生柳叶头或延迟开花及花质下降后果。生长过程中补光不可中断,不同光周期要求不同的的品种应处理。避免影响其他花卉的生长。

3.2激素浓度控制

由于遮光湿度较大不通风易徒长可用矮壮素控制。常用B9激素,浓度范围2500×10-6~5000×10-6叶面喷洒。优点:用途广泛,不易产生药害,一般不使花期延后。缺点:用药量大,成本高,药效持续时间。

多效哨唑浓度100×10-6~800×10-6对多种花卉及有很强的矮化作用,常灌根。优点:用量少,省费用,作用强。缺点:用量过大回事菊株矮缩呈莲座状,节间始终不能延长,甚至死亡。

3.3光强控制及湿度控制

除白炽灯外,其他光源同样有效,日光灯效果更好,更省电,但建设费用较高。低压c灯光线接近太阳光是近年多采用的,由于耗电量高灯具重,安装不便,且黑膜透气性差升温较快,棚内湿度大,易破损。由于温度高,湿度大还易发生病虫害,花色没有自然花期艳,重量较重较费工。

4新型技术

国外目前采用现代化温室进行控制,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控温,遮光补光等省工省力效果很好。在内地采用专用遮光布其重量不到黑膜1/3且透气通风,结实耐用省工省力。LED生物灯作为新型光源具有省电,光波能有效被植物吸收,促进植株生长。成活率提高50%,生长量提高20%,节能60%,安装定时器能准确无误地控制每天的补光时间安排还能节约人力。

5结语

秋期调控技术的应用,可使在预定时间开放,并延长了其花期,达到预定的观赏效果。同时,通过花期调控可直接影响到秋菊的上市时间、提高其商品价值,调节花卉市场上供销的平衡, 解决淡旺季供需矛盾,显著提高了的生产价值,进而影响影响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观赏需求, 也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解决秋期调控问题就是解决了秋菊的周年供应问题,既满

收稿日期:20160523

作者简介:刘加阵(197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足了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的需求,也可极大地丰富新疆观赏花卉品种,尤其丰富了冬季观赏花卉的种类。

在冰天雪地的春节有美丽的开放,不仅能吸引当地市民观看,甚至也可吸引部分疆外游客前来观赏。对本地的旅游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是一个宣传乌鲁木齐的好机会,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柯东文.灯照控制的花期的问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1):54~55.

篇(3)

[关键词]铁矿浮选 硫酸 控制技术 调节

中图分类号:TB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37-01

铁矿浮选工艺是铁精矿制备中重要的工艺,在这一加工环节中需要添加硫酸这一溶液,由于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而且在铁矿浮选中应用的量比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相关人员一定要控制硫酸添加量的精确性。应用传统加药机很难保证硫酸添加的安全性,而硫酸添加控制的准确性影响着选矿的指标,所以,必须采用有效的添加控制技术,防止硫酸出现满溢或者滴漏等安全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铁矿浮选工艺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性。

一、铁矿浮选中硫酸添加控制技术的控制方式

铁矿浮选工艺技术中,需要应用硫酸这种高浓度溶液,在添加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常规加药机,应用的设备必须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还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硫酸添加控制的方式比较特殊,常规加药机由于是开放式的,所以,安全隐患比较大,在添加的过程中,硫酸可能溢出,而且会对其他设备造成腐蚀。通过硫酸储罐从管路中输送硫酸溶液,并将其输送到恒压箱中,恒压箱主要是利用电磁阀对硫酸的流量进行控制,这一过程主要是依靠开环实现控制效果的,但是由于操作流程比较简单,所以,精确度并不高,电磁阀对大流量的硫酸很难进行控制,而且管路输送硫酸也具有一定危险性,由于管路并不是密封的,所以,容易造成硫酸外溢现象,这会对铁矿浮选过程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常规加药机无法满足铁矿浮选中硫酸添加控制对精确性的要求,所以,铁矿选矿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加药机进行优化,选择其他添加控制技术,一定要考虑硫酸的特性,保证输送过程的安全性,还要控制好硫酸的流量,这样才能保证铁矿浮选的质量。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PID调节闭环控制的特点是系统被控对象的输出(被控制量)会反送回来影响控制器的输出,形成一个或多个闭环。

用容积式流量计检测流量信号,将流量信号传输到S/Q模拟量模块,通过PID调节后输出到电子式精小型电动单座调节阀,进而调节硫酸流量,采用了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不需要普通加药机的一些恒压箱等中间管路环节,硫酸管路是全密封的,保证了硫酸不外溢,从而保证了硫酸添加的安全。其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应用PID调节的具体控制方式是:首先在S/Q控制柜中的触摸屏上设定每点的流量值。然后用电磁流量计检测流量信号,检测的流量信号输入到S/Q的模拟量模块中进行转换,转换成的数字量与触摸屏中设定量进行比较。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通过PID调整,调整完后通过数模转换模块转换成模拟量输出到电动调节阀,进行流量调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二、铁矿浮选中硫酸添加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铁矿选矿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浮选工艺技术,还需要利用特殊型号的加药机,常规的加药机无法满足硫酸的特性,为了满足铁矿浮选的要求,需要考虑加药机的性能,还要改进浮选工艺,保证硫酸运输的安全性。药台一般设在较高的位置,通过高位运输的方式将硫酸运输到其他添加处。在应用添加控制技术时,还要根据药剂自流方式,选择适合的管路,做好管路的布置工作,保证设备下工作人员施工的安全性。铁矿浮选中硫酸添加控制技术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由于硫酸具有高腐蚀性,所以,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则会引起安全事故。

利用PID控制调节技术添加硫酸,其具体的安装流程为:硫酸储罐与电磁流量计接口处安装一球阀,为了检修方便及设备出故障时能及时关闭硫酸。为了满足流量计测量须满管的要求,球阀后端的管路向上弯曲成U形状,这样便保证管路内的流量是满管。在U形管的上升处安装电磁流量计,流量计后端安装电动调节阀。调节阀出口直接连接硫酸输送管路,这样所有的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有效防止了硫酸外泄。保证了控制及输送的安全。所有管路均用不锈钢316L材质,流量计及电动调节法用法兰连接。具体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三、浮选设备节能要求

在考察了浮选机之后结合了企业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对浮选机的改造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第一、矿山浮选机相比之前的用电量要大幅度降低,具体的要求就是节电量要在百分之十以上,当然要求是在必须要确保同之前的处理量相同;第二、在确保处理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浮选机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第三、浮选机要选用一些节能设备做其辅助设备,由于节能设备自身的使用寿命长,而且损耗低,日常维护量相对较少。也就是说可以降低原用电设备的维护量。第四、浮选机进行节能改造之后操作起来要更加方便,这样操作不必改变其原来的操作习惯。可以减少很多培训操作工的程序,减少人员培训所浪费的工时。第五、考虑到矿山行业发展的需要,对于节能设备其容量留出一定的空间。

经过试验和分析,我们根据浮选机自身电机的力矩特性,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就是对电机进行调频调速,以达到使浮选机主轴电机节能的目的;不同的浮选机组它的负载是不同的,对球磨机流量及矿浆浓度改造范围控制在百分之十之内,而速度的变化范围也要控制在百分之十之内;浮选机的闸板开度决定了整个浮选机的调速,闸板的开度同速度的快慢是成正比的。

四、结语

铁矿浮选是铁矿选矿厂重要的工作,也是铁精矿加工的重要工艺,在铁矿浮选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硫酸这一溶液,还要应用有效的添加控制技术以及PID调节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铁矿浮选的质量。硫酸是一种高浓度、高腐蚀性的溶液,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加药机,还要避免硫酸出现外溢或滴漏等问题,一定要做好密封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硫酸输送过程的安全性。PID调节技术对硫酸添加控制有着保证作用,其可以提高硫酸添加的精确度,还可以减少管路连接,在添加控制的过程中,不需要设置低位槽,也不需要设置恒定液位,这项技术在选矿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流量控制的误差不超过2%,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朝宾.浅谈水泥企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1(01).

[2] 赵文.“平改转”连铸三电控制技术通过武汉市科委鉴定[J].武钢技术. 2001(03).

[3] 毕可仁,孙锡春,邢金成.PLC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06(07).

篇(4)

【关键词】变桨系统 模糊控制 滑模控制

0引言

在人类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其中大部分的资源都属于不可早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同时这种能源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与破坏,因此风能逐渐成为了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据相关的调查资料表明,到2020年全球的电力需求将会达到每年25.578亿千瓦时,而全球的风能资源却达到每年53亿千瓦时[1]。从中可以了解到,风力发电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桨系统模糊滑模控制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因此对变桨系统模糊滑模控制技术进行探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1变桨距风电机组建模

通常情况下,变桨距机组的建模主要可以分为风速模型、风力模型、传动模型以及发电机模型这几种类型,而要想研究变桨系统的模糊控制与滑模控制技术,就必须要先了解这几种变桨距机组模型。

1.1风速模型

通常情况下,变桨距风电机组中的风速有4种情况,分别是基本风速、随机风速、渐变风速以及阵风风速等。首先基本风速主的要参考公式是,其中的A是尺度参数、K是形状参数以及是伽马函数。其次随机风速的主要参考公式是,其中KN是表面扩张系数、F是紊流尺度因子,而u是相对高度平均风速。还有是渐变风速的主要参考公式是

其中t1g是风的开始时间,Tg是周期。通过结合各种风速情况下的风速公式,最终可以得到的风速模型是v=vb+vn+vr+vg。

1.2传动机构模型

通常传动机构的模型主要可以用来表示,其中Jr表示风轮的转动惯量、γ表示增速比、Jg表示发电机的转动惯量、Tr表示风轮的气动转矩、Td表示低速轴阻力距、Tc表示发电机的反力矩。

1.3风力机模型

风力机模型的主要可以用来表示,其中Pt表示风力机的吸收功率,Tt表示风力机的气动转矩,Cp表示风能的利用系数,ρ表示空气密度,而β表示桨距角。

2模糊控制

在变桨系统中的模糊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了模糊化、知识库以及模糊推理这三个部分,因此要了解模糊控制技术,主要就是对这四个部分进行探究。

2.1模糊化。模糊控制中的模糊化主要就是将系统系统中所传来的精确量转换成模糊量,之后经过相应的处理而变成模糊控制中所对应的输入量。同时还需要将其中的尺度转换到相应的论域范围内进行模糊处理,最终将原有的精确量都转换成模糊量。

2.2知识库。知识库是整个模糊控制应用领域中的知识与控制的目标,主要是由数据库以及模糊控制规则库这两个部分所组成的。其中的数据库就是语言变量的尺度转换因子以及模糊空间分级等,而另外一个规则库则是表示模糊语言变量的控制规则。

2.3模糊推理。通常模糊推理的最终推理结果是用一个模糊集合表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般都需要有一个确定的值,这样才能够去控制与驱动执行机构。因此一般都是在模糊推理的集合中取一个最佳的推理结果来表示。

3模糊滑块控制

模糊滑块控制技术是整个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重要技术,通常在设计模糊滑块控制器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采用x=Ax+B?。而当系统近日到滑动模态时,会得到x=Ax+B?eq。而通常为了保证在空间的任意位置运动点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够到达切换面,本次的探究过程采用的是趋近律加等效控制的方法来改善趋近运动动态品质。通常这种方法的总控制律可以用来表示,同时在趋近律加等效控制的基础上,本次探究还采用的极点配置方法来设计控制器,这样就能够保证滑模运动阶段的品质。

4仿真结果与分析

从本次探究的主要结果中可看出,一般风速在1m/s的情况下,模糊滑模控制的风力发电系统中,其桨距角变化幅度比较下,这样就能够让控制系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的控制位置,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调节时间。而在模糊滑模控制的过程中,整个系统中的桨距角变化幅度一般都比较小,因此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变桨距机构与变桨电动机所造成的冲击。另外,在模糊滑模控制系统中,整个风电机组的转速输出都非常的平稳,这样能够让系统的输出功率更加的平稳,这样也就能够输出较高质量的电能。通过以上这几种图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到,变桨系统中的模糊滑模控制技术不仅能够让风力发电机在各种风力情况下进行稳定输出,让桨距角的变化减小,同时还能够提高控制性能。

5结果

通过本文对变桨系统模糊滑模控制技术的探究可以了解到,模糊滑模控制技术在风电产业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模糊滑模控制技术能够将让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更加的平稳,其转换效率也能够得到提高。同时随着我国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加剧,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将这种能源利用起来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因此加强模糊滑模控制技术的应用同样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单片机;PWM控制技术;原理;仿真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单片机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对于单片机运行稳定性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PWM控制技术操作质量的提升与单片机整体运行稳定性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研究中应该考虑到PWM控制技术的原理,才可以通过具体的分析与案例来实现其控制。所以,只有认真研究单片机PWM控制技术,才能够为后续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条件。

1 PWM技术原理分析

在单片机的技术操作过程当中,需要完善当前的单片机运行机制,同时做好技术的控制,这是PWM技术运行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所在。在使用PWM技术的过程中,保证其运行的独特性需要固定的控制范围,也就是在拥有控制方法的同时,还要能够确保其运行的原理本身拥有独特的稳定性[1]。所以在实施PWM的运行过程中,操作团队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固定脉冲,并且按照脉冲的实际状态,研究脉冲的中心线,使得PWM技术可以通过判断波形来实现谐波本身的有效控制。同时,也可以按照函数的计算方法,判断PWM控制技术的平均值,按照控制系统呈现出来的波形特点,可以更深层次的研究PWM技术运行中的特点,这样才能够让波形满足既有函数运行法则的要求。另外,结合波形图的实际特点,判断固定周期内PWM技术操作方案的质量,也可以更好的进行波形图同等状态下的合力区分,也就是在现有的波形图基础上,能够通过固定的实施周期,来做好同等范围当中的合理分配[2]。

2 单片机PWM技术的应用

在应用单片机PWM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指定坐标的使用来控制单片机的性能,这样才可以满足当前波形图运行固定长度的特点,也可以实施针对每一个坐标参数的设计,如果当前的波形图能够满足各个基础性坐标的要求,就需要按照固定的波形状态,来针对坐标的实际范围做好对称性的处理。另外,同当前的系统分析方案相互的结合,从而划定既定空间当中的坐标实施范围,这样才有利于当前的波形能够同区间的状态进行相互的结合,从而实施性能方面的保障。在PWM技术的操作过程当中,应当同控制系统的波形宽度相互的结合,这样才可以判断当前系统的实际中心,从而使得固定的系统波形能够同中心点的状态相互的结合起来,进而对起点进行相对应的操作[3]。

3 实例与仿真

现有一台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可以进行调节,是通过给定电位器来对输出频率的实际大小进行调节,通过A/D转换输入到单片机当中。由单片机按照所给定的输出频率的大小来对逆变器的电压进行计算,从而满足变频调速要求下的可变电压、可变频率VVVF的控制(比如恒U/f控制)。这里我们所选择的研究实例是AT90S8535,其结构是40脚封装RISC结构低功耗CMOS8位AVR单片机,512B的EEP-ROM,8KB的Falsh。3个内部定时/计数器,32个多功能的I/O口,两个外部终端电源,8通道10位A/D转换器等,能够满足众多成本低廉、要求集成度较高的场所当中使用。因此在这里的研究选择的是AVR单片机AT90S8535。

对于逆变器的设置,默认的输出频率为50Hz,其有效的输出电压值为220V,当确定了逆变器的输出频率之后,可以随之确定PWM控制的调制深度指令和载波比。所以,利用采样逆变器的输出频率给定值,按照逆变器压频变化曲线,就可以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确定,进而确定PWM的调制深度与载波比。

在分配单片机资源时,具体包含:A/D采样输入口,采样输出频率是39脚PA1;PWM输出的驱动信号为PC0PC3,设置成为输出口;电路故障信号输入脚为17脚的INT1外部中断(如,过电压、过电流和短路这一部分),另外,这一脚还能够成为控制位“解除闭锁”的输入脚,其作用在于:当发生故障之后,通过外部终端输入引脚的信号变化,然后对CPU提出中断的要求,在CPU响应了中断要求之后,在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中,将PWM封锁信号输出,从而实现闭锁功能,直至闭锁控制位有效的时候,才能够将PWM的封锁信号撤出,确保PWM波能够正常的进行输出。对于T90S8535而言,其芯片的复位端口拥有较高的初始状态,所以,其驱动信号和封锁信号都应该设置成为低电平的无效状态,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功率开关在端口输出信号的基础上,都会处于关断的状态。针对PWM波,主要是由T0定时器来完成其载波周期,而片内的T1定时器则决定了PWM波换所需要的时间[4]。利用AT90S8535单片机,将单相PWM波形发生器硬件连接实现的图如图1所示,其编程需要按照框架图来进行编写,这里不作介绍,而PWM波控制输出仿真图的实现。

4 结束语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片机技术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针对单片机的PWM控制技术,文章通过原理和应用的分析,再通过实例与仿真的阐述,希望能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以便在固定时间段内帮助单片机提升其运行质量,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对于现实的操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志华.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3(2):191-193.

[2]罗伦.浅淡空调器单片机控制技术与检测技巧[J].轻工科技,2013(9):69-70.

篇(6)

关键词:访问控制;角色访问控制;任务访问控制

一.访问控制的概念与原理

访问控制起源于20 世纪60年代,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是一种从访问控制的角度出发,描述安全系统,建立安全模型的方法。通过某种途径显式地准许或限制访问能力及范围,从而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侵入或者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造成破坏。访问控制一般包括主体(简记为S)、客体(简记为O)和控制策略(简记为K)3个元素。主体是指发出访问操作、存取要求的主动方,通常指用户或某个进程;客体是一种信息实体,指系统中的信息和资源,可以是文件、数据、页面、程序等;控制策略是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行为集和约束条件集,规定了哪些主体能够访问相应的客体,访问权限有多大。访问控制系统3个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如图1所示。

当主体提出一系列正常的请求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入口到达被控制规则集监视的监视器,并由控制策略判断是否允许或拒绝这次请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要确定合法的主体,而不是假冒的欺骗者,也就是对主体进行认证。主体通过验证,才能访问客体,但并不保证其有权限可以对客体进行操作。客体对主体的具体约束由访问控制表来控制实现,对主体的验证一般会鉴别用户的标识和用户密码。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权限,为达到此目的,访问控制需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识别和确认访问系统的用户

(2)决定该用户可以对某一系统资源进行何种类型的访问[1]

在GB/T187994.3中,定义了访问控制系统时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功能组件,并且描述了各功能组件之间的通信状态。

访问控制功能组件包括4个部分:发起者(initiator)、访问控制执行能力(access control enforcement function, AEF)、访问控制决策能力(access control decision function, ADF)及目标(target)。发起者是指信息系统中系统资源的使用者,是访问控制系统的主体;目标是指被发起者所访问或试图访问的基于计算机或通信的实体,是访问控制系统中的客体;AEF的功能是负责建立起发起者与目标之间的通信桥梁,它必须依照ADF的授权查询指示来实施上述动作,在信息系统中,ADF可以说是访问控制的核心。当ADF对发起者提出访问请求进行判决时,所依据的是一套安全访问策略。

二.自主访问控制技术

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DAC)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分时系统中,它是多用户环境下最常用的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在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中被普遍采用。DAC模型是根据自主访问策略建立的一种模型,允许合法用户以用户或用户组的身份访问策略规定的客体,同时阻止非授权用户访问客体。客体的主人( 即资源所有者) 全权管理有关该客体的访问授权,有权泄露、修改该客体的有关信息。因此,有些学者把DAC称为基于主人的访问控制。为了提高效率,系统不保存整个访问控制矩阵,在具体实现时基于访问控制矩阵的行或列来实现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的特点是资源的属主将访问权限授予其他用户或用户组后,被授权的用户便可以自主地访问资源,或者将权限传递给其他的用户。缺点是资源管理比较分散;用户间的关系不能在系统中体现出来,不易管理;信息容易泄露,无法抵御特洛伊木马的攻击。

三.强制访问控制技术

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MAC)最早出现在1965年由AT&T和MIT联合开发的安全操作系统Multics 系统中,在1983年美国国防部的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中被用作B级安全系统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

MAC模型是一种多级访问控制策略模型,它的主要特点是系统对访问主体和受控对象实行强制访问控制。常用的强制访问控制是指预先定义用户的可信任级别及资源的安全级别,当用户提出访问请求时,系统对两者进行比较以确定访问是否合法。在强制访问控制系统中,所有主体(用户,进程) 和客体(文件,数据) 都被分配了安全标签,安全标签标识一个安全等级。

在强制式策略中,资源访问授权根据资源和用户的相关属性确定,或者由特定用户(一般为安全管理员) 指定。它的特征是强制规定访问用户必须或者不许访问资源或执行某种操作。资源特征是强制规定访问客体强制访问控制策略目前主要应用于军事系统或是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系统之中[2]。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对特洛伊木马攻击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即使某用户进程被特洛伊木马非法控制,也不能随意扩散机密信息。强制访问控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使用不灵活,应用的领域比较窄;另外,强制访问控制对授权的可管理性考虑不足,实现工作量太大,管理不便,不够灵活,过于偏重保密性,对于系统连续工作能力等考虑不足。

四.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

篇(7)

关键词:音乐 演奏技术 控制

    音乐表演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是感性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手段之一。演奏家既是音乐实践者,又是音响的制造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演奏是演奏者随机的利用自己拥有的控制技术,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通过乐器将乐谱信息揉合为音乐作品允许的、合乎规范的音响的过程,这个过程时时刻刻都在演奏者的控制之中。

    二十世纪中叶控制论的创立者美国数学家维纳发表了《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其后英国科学家艾什比、苏联学者尼·伊·茹科夫、民主德国著名学者G克劳斯等都对控制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的思想概括起来可以认为:控制论是研究不同系统之间共同规律的科学,即是研究系统的规律以实现优化目标的科学。控制是通过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信息传递,实现系统对系统的调节和优化。音乐演奏的主体是人,属于生命系统,客体是乐器,乐谱,是非生命系统,生命系统通过对非生命系统的控制便产生了乐音,音响,音响反过来又控制具备音乐耳朵的欣赏者。一个完整的音乐实践过程实质上都是控制与被控制的过程。音乐演奏中,演奏者须先控制自己才能实现对乐器的控制,对音乐的控制,对舞台的控制,以至于对听众的控制。

    在音乐演奏中,演奏家靠自己心灵控制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身体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音乐的轻重缓急、起伏变化都是对内心波动的回映。演奏者要驾驭乐器,驾驭音乐,须先控制自己,使自己的内心在控制中发出恰到好处的指令,同时使指令在乐器上达到恰如其分的执行,悦耳的音响便被制造出来。

    音乐演奏无法摆脱人类的控制行为。在音乐演奏中控制就是演奏者对获取信息在一定规范的约束下按照个人的理解,通过个人的意志力对象化于乐器的实践过程,是对乐谱、乐器的驾驭过程。控制力是演奏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重要能力,是一种驾驭性的技术能力。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以及对乐器的操作能力都属于控制力的范畴。音乐演奏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以及结合音乐作品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过程。速度是音乐在时间上的横向律动,是音乐的生命,与音乐的内容密切相关。音乐的速度分为基本速度和变化速度两种。变化速度是音乐行进中速度的改变,如rit.、Accel.、rall.等,需演奏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演奏经验,并结合特定的音乐形象,给出恰到好处的阐释。特别值得深究的是一些未标明速度的、比较自由的段落,既给演奏者巨大的考验,又给演奏者自由发挥的空间,演奏者要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给出合理地、恰当地处理,将自己心灵深处的、充满挚爱的乐音真诚地演奏出来,使音乐作品的血肉更加丰满,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基本速度是音乐作品中标明的固定速度,如allegro、andante、largo等,是音乐作品的骨骼。演奏者要在平时练习中树立起这些基本速度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将自己内心的乐音律动合法的对映于乐器,速度不再是机械的每分钟多少拍的刻板规定,而是活灵活现的音乐形象的跳动。随着音乐情绪的变化,演奏速度要不断改变,以适合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速度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演奏者对同一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演奏时可能会对演奏速度做出灵活地处理,但只要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在相应的法式规范中,这些发自内心的变动都有利于更完美的诠释音乐内容。演奏者对音乐作品速度的控制其实质是由音乐作品渗透到自己内心的音乐形象脉搏的把握,只有心中有法,方能驾驭自如。力度是音乐在空间上的纵向波动。在音乐行进中,力度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强弱变化的音乐,听上去枯燥、平淡,很难谈得上艺术表现力。在音乐演奏中,做出音的强、弱并不太难,难的是力度控制的精确度及力度变化的层次感和细腻度,宽广的力度变化与精妙的力度控制是决定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演奏者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力度变化是丰富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但凡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拥有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任何具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都蕴涵丰富而细腻的力度变化。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合理到位的做出这些变化,并不是演奏者刻意而为之,而是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融会贯通、自然而然的将内心的音乐世界借助乐器气贯长虹、一泻千里的展现出来。要能全面地表达乐曲的非凡气度,生动地塑造活力四射的音乐形象,演奏者必须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具备将内心的音乐世界转化为悦耳动听的音响的能力,还应具备精准地渲染音乐情绪的力度控制技术,使音乐的律动既不失层次分明的细腻感,又充满大气磅礴的感召力。音色是指声音的"色彩"和"特点",是声音的听觉感受,是最难掌握的。音色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它既受发音体自身条件的限制,也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演奏者的生理条件以及审美鉴赏力有密切的关系。李曙明教授指出:"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艺术音响世界的",音乐演奏技术中的音色更是如此。音色的美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演奏家一生都不断追求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度。美的音色能让人赏心悦耳、心旷神怡。音色是演奏者性格、道德修养、审美情操的外现,是经过演奏者结合自己的审美习惯长期练习形成的高难度演奏技术,练习是演奏者将自己内心天籁般地声音利用乐器自如的表达出来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常年累月的不懈练习,方能练就至真、至善、之美的音色。在音乐演奏中,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不同特点的音色,演奏者在诠释音乐作品的内容时需通过控制,根据内心不同的音乐形象,对映以富于变化的音色,使音乐作品的形象更加丰富、生动、鲜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虽然作曲家在乐谱上不会标注某处应有几分喜悦几度悲伤,但演奏者在演奏中需根据音乐内容首先把自己感动,然后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听众。在音乐表演中,演奏者不会事先酝酿自己的情绪,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奏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不断的调控自己的 情绪。情绪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对"度"的把握其实质是演奏者结合音乐内容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及其对所控制情绪的宣泄。处在舞台上的演奏者应当是自己与作曲家合二为一的化神,既坚定果断地执行作曲家的每一个指令,又情真意切的分配自己的情感。使自己认可的、符合作品要求的、感人至深的旋律从心底流出。音乐的美是在演奏者的一系列控制中实现的,控制技术是演奏者塑造艺术形象、表达音乐思想的至关重要的演奏技术。

     音乐作品的演奏是在演奏者细致入微的控制中进行的,演奏者把关于音乐作品的某种观念的思考过程或文化行为转化为自身的身体行为,然后对象化于乐器,使之产生特定作品的特定音响。欣赏者是通过音响来欣赏音乐的;演奏者对音乐的控制力也是通过音响来传达给欣赏者的;欣赏者在听音响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演奏者对音乐的驾驭能力;演奏者在演奏时采取一系列控制技术来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完美诠释,并通过音乐感染欣赏者,从而实现对舞台及听众的控制,以便使欣赏者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安安静静、聚精会神的沉浸在音乐之中。

结语:音乐作品的生命是演奏者借助控制技术赋予的,演奏者的控制技术是影响音乐作品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衡量演奏者演奏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音乐艺术的意境不可穷尽,演奏者只有练就炉火纯青的音乐演奏技术,才可能得心应手的控制乐器,控制音乐,出神入化的表达深邃的音乐意境。

参考文献:

《天人乐舞》贾纪文 李曙明 主编 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音乐美学教程》张前 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