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
时间:2022-04-18 06:18: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为目标,按照防治必须、剂型适宜、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中西药并重、临床首选、保障供应、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并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推动全省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年起,逐步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政府举办的其他医疗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含国有控股企业)所属的医疗机构也要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建立健全我省基本药物遴选、采购、生产、流通、定价、使用、报销、监测评价等机制,并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衔接。
年,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年,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年,实施规范的、覆盖全省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三、工作任务
(一)组建省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立省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全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的政策问题。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副主任和成员由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物价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省中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负责省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省基本药物目录。省基本药物目录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我省增补目录。省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制定《省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依据我省疾病谱、医疗卫生机构用药实际、财政能力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确定增补我省目录。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依据《省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规定的增补原则和程序,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增补目录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规定,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
(三)有效保障全省基本药物供应。全省基本药物实行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采购工作由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通过省卫生厅药品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平台,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保障供应、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原则,统一招标确定药品生产企业和价格。从年起,全省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全部纳入省级药品网上集中采购。
基本药物由中标的药品生产企业委托各设区市通过公开招标遴选的药品配送企业统一配送,配送费比例为药品价格的5%。
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要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药品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价格、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对于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的基本药物,一经招标,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必须保证临床供应。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基本药物供应的日常监管。
(四)规范全省基本药物价格。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在国家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幅度内,根据省级网上集中采购的药品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等因素确定。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基本药物价格,由省级网上集中采购的药品价格和配送费用组成。基本药物零售价格原则上按药品通用名称制定公布。
药品网上集中采购,要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探索设定基本药物标底价格。在确保产品质量和配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
(五)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由政府举办的其他医疗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含国有控股企业)所属的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优先使用。
省卫生厅负责制定《省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比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与管理,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健全临床药事管理组织,遵循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原则,完善临床用药监测体系,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六)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七)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政府补偿机制。由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县(市、区)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省市给予一定补助;人员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因药品零差率销售减少的收入由各级政府共同补偿,省市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补助,省级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职工收入水平不下降。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办法由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八)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管理部门要规范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对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GMP、GSP执行情况实行跟踪监管;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药品监测网络,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突发群体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完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保证用药安全;加大对基本药物使用的质量监管力度,实行全覆盖质量抽检制度,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九)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卫生部门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设立实施基本药物监测网点,建立和完善基本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及时采集采购、配送、使用、价格和报销等相关信息,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监测评价报告,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十)加强零售药店的药物管理。患者凭处方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对处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作为当地医改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查,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引导群众科学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营造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夯实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制定我省基本药物相关政策,遴选确定我省基本药物目录,组织开展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监督检查网上采购,指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绩效评估,监测评估报告等;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我省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及商务部门负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产生影响的研判,制定调整措施;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政策,并加强对基层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的监督检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商部门负责对中标的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及医疗机构违反合同的行为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查处;物价部门负责中标药品价格的审核备案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药监部门负责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资质的认定,对药品质量和配送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受理药品质量的投诉、举报和查处;监察部门负责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和选择配送企业的全程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三)强化监督。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注意总结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不严格履行职责、影响工作整体进度、妨碍制度落实的部门和人员,实施行政问责。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开展基础性调查,测算基本药物相关数据,组建省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召开全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会议,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各级政府补助政策。市等五个试点地区做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准备和宣传工作。
组织开展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在市等五个试点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二)试点实施阶段。制定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绩效评估办法,在试点地区开展信息收集、动态跟踪、绩效评估,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将渭南、延安、安康三市纳入试点范围。落实试点地区政府补助经费,保障试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做好基本药物制度与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工作。
调研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适时遴选增补我省目录药品。
一、充分认识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企业生活后勤保障建设,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搞好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是工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双走访、促三保”行动、增强工会凝聚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一有意义的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二、“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要求:
企业工会在协助行政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搞好职工就餐、住宿、安全、卫生、文体活动等,努力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生活后勤保障水平;协助企业落实职工享有疗休养、健康体检和带薪休假权利,保障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争取企业行政的重视和支持,负责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的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
(二)主要内容:
(1)办好职工就餐食堂
各类企业都要办好职工食堂,解决好职工的就餐问题;搞好职工食堂设施建设,改善职工就餐环境和条件,为职工提供卫生、营养、实惠的就餐服务;建立职工食堂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职工就餐满意度。
(2)建好职工集体宿舍
各类企业都要创造条件建好职工集体宿舍,解决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住宿需求;集体宿舍要配备基本的防寒降温及卫生洗浴设施;建立完善职工集体宿舍管理制度,努力为职工提供宽敞、安全、整洁的住宿环境。
(3)管好劳动安全卫生
教育职工自觉遵守劳动安全卫生等规章制度,强化安全卫生防范措施,防止和避免职工受到有害职业因素(如有毒物质、粉尘、振动、噪声、电磁辐射等)的危害;定期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有计划地安排职工疗休养和带薪休假;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职工心理障碍,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4)搞好职工文体活动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设立职工电视房、图书室、健身室、体育运动场地等群众性文体娱乐场所;配备基本的文体设施,组织职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
三、“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1、工作目标:从今年起,各县、区(开发区)、产业工会每年要选树5个以上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先进企业,通过培育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到2012年底,各类建会企业普遍开展此项活动。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基础较好的企业要不断总结提高,根据职工需求适时赋予新的内容。中小民营企业要积极改善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提升职工生活后勤保障的整体水平。
2、基本原则:重在建设,促进和谐,推动企业加强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建设和投入;突出重点,兴办实事,努力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特点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四、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保证“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取得成效
1、要把开展“强后勤、促和谐”主题活动作为维护职工权益、增强工会组织活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舆论宣传,加快推进实施,狠抓工作落实。此项工作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一、制定应急防疫预案,备齐应急防护用品。
物流企业要制定各自具体防控预案,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在单位备齐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体温计、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护用品,并明确专人负责,科学分发和使用防护用品。强化疫情期间用工机制,动员专门负责人对疫情期间拟上岗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筛查,确保上岗工作人员健康。
二、确保服务不中断,保障措施强有力。
物流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通讯畅通。各企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要坚守工作岗位,确保服务工作不中断,特别是涉及快递快运的企业要制定从寄出包裹的安全防控方案,做到及时、准确、安全、无误。
三、加强在岗职工健康防控,确保在岗职工健康安全。
物流企业要提升管理运行机制,包括提升办公场地、食堂卫生水平,切实做好交通运输工具清洁卫生和消毒,在工作场所采取通风、测体温等必要措施,确保在岗职工卫生和健康安全。
四、做好应急物流预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一、总体要求
以、总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和领导批示要求,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完善机制、合理应对、依靠科学、有序有效、公开透明、实事求是”的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和国务院关于将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管理措施的部署,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依法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春运工作安全稳定有序。
二、工作任务
(一)严格疫情监测措施。全面启动发热旅客排查工作,在县汽车站设置体温检测点、排查点,配备测温仪,对出现发热的旅客进行登记、发放宣传册和口罩、指导转诊到辖区医疗机构,并进行登记报告。候车区和出站通道进行严格分离。对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及时向县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移交,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分检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
(二)加大消毒防疫力度。要全面落实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火车站的卫生管理和污染车辆消毒处理工作,确保公共场所干净卫生。客运班线、出租车、公交车等密闭交通工具要强化通风、消毒等措施,配备专人对辖区和辖属的各类公共场所及交通工具进行“日消毒”和“每班次通风”。督促指导出租汽车以及网约车等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落实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主体责任。
(三)加强内部防控监测。各单位要做好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排查防控工作,对近期去过武汉的人员尽快梳理排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监测。要切实做好交通运输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增强行业一线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落实防治工作中要求配备的药品和防护用品。
(四)做好应急运力保障。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运力,做好应急储备,确保应急队伍随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一旦发生疫情,道路运输部门要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及时开通防疫物资运输的“绿色通道”,共同保障疫情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的运送。
(五)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各单位要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疫情最新情况,在客运企业、高速公路服务区、火车站等重点区域普及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答疑解惑工作,引导群众科学防控,消除社会恐慌,维护正常运输秩序。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尽管我省尚未发现疫情感染者,但从全国疫情形势看,目前传染源尚未确定,传染途径还不明确,呈现局部暴发态势,又正值春节,人员流动处在高峰期,传染机率高,风险隐患大,防控难度大,防控形势严峻。各单位要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迅速行动起来,做好防控工作。
一、积极推进卫生法制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围绕“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水平,共建和谐卫生”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卫生法制建设水平。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并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对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有碍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与上位法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及时提出修改和废止意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率达到100%。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加强许可档案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程序执法,组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梳理,落实重大案件集体决策、备案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年度结案率达85%以上。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畅通渠道,完善和解调解、实地调查、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的工作机制,及时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执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开展“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制定“六五”普法工作规划,全面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营造学法尊法守法良好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一)加强执法力量配备。依据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卫监督发〔2010〕103号),按照“权责一致、编随责增、人事相宜、保障履职”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测算和配备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积极争取编制等有关部门支持,充实卫生监督执法力量,满足工作需要。
(二)加强监督机构网络建设。按照国家“十二五”卫生规划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及执法装备等条件,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卫生监督网络,积极推进卫生监督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加强派出机构建设,推行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着力提高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卫生监督覆盖率。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贯彻2011-201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加大卫生监督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法律法规考试考核、模拟办案、案例讲评、案卷评比等活动。加大卫生监督稽查力度,以涉及权力运行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环节为重点,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和监督稽查,积极推进落实卫生监督员轮岗制度。加快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卫生监督个案信息数据即时上报工作。
三、扎实开展卫生监督“三项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卫生问题
从今年起,在全市集中开展职业卫生推进、医疗市场规范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三项工程”,工程实施周期为三年。总体目标是“第一年取得明显成效,第二年有大的提高,第三年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一)职业卫生推进工程。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六进”宣传活动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劳动者密集场所的宣传覆盖率要达到100%,提高全社会职业卫生法制意识和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危害源头控制,加大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监督力度,依法查处未按规定时限开展评价审查、验收的建设单位,今年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率达到50%以上。全面开展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第一批试点县争取实现企业全面覆盖,第二批试点县企业覆盖率70%以上,没有开展试点的县也要在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四个一”工程,积累经验。继续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为主题的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接害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以职业病新发病例为线索,积极推行病例溯源督查,严查企业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全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年内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和评估。认真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做好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工作。
(二)医疗市场规范工程。一是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以“谁发证、谁监管”为基本原则,以日常精细化监管和突击性暗访、抽查为基本手段,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查处办度。认真落实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衔接配合,逐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抽查制度、暗访制度、举报制度和联合办案制度等长效机制,加大案件移送力度,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市卫生局对各区县每年至少暗访和突击检查1次,检查结果适时通报并与年度重点卫生工作目标考核挂钩。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实行挂牌督办。二是推进规范化诊所建设。推行“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档案、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纠建结合,提高诊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年底前全市诊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70%以上,力争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强违法医疗广告监管。落实日常监管和重点监测措施,严格不良行为记分制度,建立日常监管档案,规范监管行为,落实监管责任,保证执法活动的公平性。四是加强采供血机构监管。明确监管职责,规范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公示制度,保证监督频次和监管质量,进一步规范血站及医疗机构输血科的执业行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五是在全市建立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按“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覆盖率两年达到100%,违法行为查处率100%,整改达标率100%。推进监督执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各级各类监督机构监管职责,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定监督频次,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辖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档案和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档案建档工作,实现监督信息共享。积极探索市管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事故处罚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继续推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量化分级实施率要达到100%。进一步加强涉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辖区内获得卫生许可批件产品的监督覆盖率不低于70%。在全市开展以“加强农村饮用水监管,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为主题的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农村水质消毒和检测工作情况,督促供水单位完善净化消毒和水质检验设施。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工作,加强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持证率。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定期对城乡饮用水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和卫生评价,确保监督监测覆盖率和监督频次逐年稳步提高,今年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覆盖率不低于80%,供水单位建档率100%。
四、扎实做好其他卫生监督工作,依法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一)加大公共卫生监管力度。继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以“加强消毒环节监管,推进量化分级管理”为主题的游泳场所专项整治。今年住宿场所、美容美发场所、游泳场所、洗浴场所量化分级实施率要达到100%。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贯彻卫生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0〕30号)要求,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队伍建设,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开展以“加强农村学校卫生监督,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主题的学校卫生专项整治,以农村为重点地区,以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饮用水卫生为重点内容,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卫生管理措施,全市学校的卫生室(或保健室等)建立率、查体率、建档率均达到80%以上,切实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三)提高传染病防控监督工作水平。按照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培训指导,明确监督频次与覆盖率,强化督导检查,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进一步加强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监管,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86号)要求,组织开展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督促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预检、分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管,制定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加强消毒产品监管,继续推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辖区内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频次不少于1次,市级监督机构每年对辖区内获得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开展以“规范餐饮具消毒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题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市、区县卫生监督覆盖率应达到100%。
(四)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以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及放射防护情况为重点,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严肃查处无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行为。加强放射诊疗许可校验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率达到70%以上,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检测率达到85%以上。
(五)做好卫生监督抽检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我市公共场所、饮用水、消毒和涉水产品等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及时上报和公布抽检结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和不合格产品。
2020年,在省、市、县卫健委和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问题为导向,始终按照“内提素质,外树形象”,以服务XX“大健康”的理念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0年共查办卫生健康执法案件总数X件,执结X万元。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业务,坚定不移提高业务水平。
做好卫生监督员业务知识培训,是提高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能力的保障。一是邀请省市专家下县学。与省综合监督局、卫生监督所和市卫监局建立常态化指导机制。省卫监局YY同志、市卫监局XX同志先后到信丰调研指导,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提高我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和水平。二是前往先进的兄弟县交流学习,到AA区、BB县;详细了解兄弟县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好的经验,为做好我局卫生监督工作开阔了思路,积累了经验。三是组织全体监督员自学和利用网上培训平台进行网上学习。
二、抓重点,全面开展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工作
以问题为导向,倾听群众呼声,关注民生热点,查办大案要案,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为抓手,加大“双随机”查办力度,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和日常监督工作。一是创新执法联动机制,主动治理医疗乱象,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打击非法行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YY件,其中无证行医X件。二是开展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监督抽查工作。为保障我县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消毒安全和消毒效果,对全县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了检查和抽检,共检查相关单位1家,抽检7套样品,下达整改意见书2份。三是开展公共场所专项整治,规范公共场所经营秩序。开展了游泳场所、集中式空调、公共浴室(沐足业)专项整治,“双随机”与日常相结合,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WW户次,下达整改意见书KK份,立案查处8起,罚款1.02万元。四是紧扣三项整改问题,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强化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工作。参加现场培训1次,开展了全县规模性集中供水单位专项监督,对YY户集中供水单位进行了以卫生许可、供管水人员健康、水质净化消毒、自检、水源防护等为主要内容专项监督检查。五是拓宽思路,创新模式,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对职业健康用人单位分园区内、园区外分别施策,精准监管。通过“扶打并举”等方式,规范了一批企业,立案5起,结案1起,罚款人民币50000元。
三、重实效,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党员干部主动请战,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每天早出晚归,冲锋在前,不惧风险,深入各卡点、集中隔离治疗点、医学观察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公共场所、特殊场所(监狱、精神病医院、敬老院)等前沿风险最大的一线监督检查,化解风险点,体现了党员、监督员大无畏的精神。对违反疫情防控措施的人和事,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罚一起,有力的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落实。监督医疗机构WW家,公共场所28家,供水单位3家,交通卡点等其它单位67个,临时关停公共场所46家,下达卫生意见书421份,立案查处28起,其中无证行医11起,对1家医疗机构未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处9万元罚款,1家职业健康用人单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处5万元罚款。
扎实推进商业网点、学校有序复工复学,2月起,我局开展受理美容、美发、旅馆酒店及社会医疗机构复工营业报备审核工作,报备公共场所(美容、美发、旅馆酒店)SS家,社会医疗机构5家,复学的127家中小学校、11家托幼机构、34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监督到位。积极主动组织精干力量参加县里统一调配的复工复产督导工作,共参加457家企业复工复产,进驻企业3500人次,下达督导整改意见书780份,保障了我县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
四、强宣传,积极抢占舆论宣传报道的高地。
【关键词】后勤保障;后勤改革;企业化后勤管理
2009年1月,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原来的迎园医院拆分而搬迁至外冈镇望安路701号(原外冈中学分部),随着医院的规模扩大,医院后勤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便开始凸显出来,其中原有的管理方式所显现的问题尤其明显。下面笔者将就在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企业化后勤管理模式的建设中实际存在的几个问题及需采取的相应对策作一些初步的研究。
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企业化后勤管理建设的具体实施
(一)医院概况
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始创于1977年,是集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作为全区的精神疾病康复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部门,中心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技术指导作用,借着上海世博会的东风,强化规范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为切实提高全区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及保障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9年初与迎园医院拆分搬迁新院后,后勤部门规模也随之扩大,从原来的9人增加到23人。涉及范围也有所增加,生产性方面,后勤部门对医院的所有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另外,由于医院是非盈利性单位,所以后勤部门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积极降低成本。食堂、物业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员工竞争上岗。
(二)医院企业化后勤管理建设的具体实施
1、医院企业化后勤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后勤部门作为医院的“大管家”,负责办公用品、日常用品和医疗用品等物资采购以及控制医院能源消耗等工作。医院成本管理,关键在于通过成本核算、货比三家,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另外,医院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特别是电费一直占医院能耗的最大比重,所以要寻找降低能耗以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这些管理方法有利于医院加强经费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及浪费,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各个医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由过去的社会福利性、服务性转变为社会服务经营性,这是管理理念上的更新。在实行权责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时,最重要的应当认为是成本控制责任制。由于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关系到医院的盈利水平,因此首先从思想上,我们必须把它提高到一个理论的高度,即不仅仅把它局限于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一种具体方法,而必须把它认为是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及需要有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其次是“权”,在能耗降耗管理方面,后勤部门作为医院能源管理的第一权利部门,应把节能减耗的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科室,并每月对于能耗成本控制的结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医院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如果是有利的差异,则应给予奖励;对于能源管理失责的科室,采取对科室考核扣分或经济制裁等手段进行惩罚。
这样,使各科室也能重视能源管理,与后勤部门一起努力,直接有效地促使医院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以“利”于医院节约能源的。2011年与2010年同比液化气下降9.6%、耗电量下降3%、汽油下降7.6%。
2、医院后勤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医院后勤部门开展工作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和理解。首先医院领导和全院职工要转变传统的观念,要看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要看到后勤和临床相辅相存,提倡临床科室和后勤部门之间相互尊重,临床科室的同志要换位思维,认识到后勤和临床的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夕,医院迎来了病人收治高峰。后勤部门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做好迎世博期间重性精神病人的收治工作,协助新组建的病区,在年初就开始准备新病区开设的前期工作。由于新病区的开设,食堂的工作量大大超出以前。食堂为确保病人和职工的正常就餐,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每天保质保量地完成医院的三餐供应。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医院后勤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才能在世博期间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完成了本年度其它各项繁杂的突击性、偶发性、业务性工作任务。
除此之外,后勤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报废、更新)、医疗器械的采购等方面应与财务科、综合办、医务科等部门及时的沟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入人本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作为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常用的手段,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引入人本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是医院后勤企业化管理模式建设的一项重要管理方法,使后勤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考核成绩与个人的奖金直接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管理,近期,医院食堂作为全区卫生系统唯一被推荐的餐饮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在市总工会的检查过程中,对我院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改革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是要充分考虑人性发展的要求,奖人所需,要让每个员工看到进步和希望,达到目标给予物质、精神激励等;达不到目标给予相应处罚,从而不断提高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奖励机制,尽可能去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嘉定市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物业公司)作为医院的托管服务单位,能积极配合医院做好世博期间各项安保任务。另外,由于物业部门的努力,医院环境一直较为整洁卫生,在上级部门对医院的文明指数测评中,医院四次名列第一。因此,医院后勤部门为鼓励物业管理公司世博期间付出的辛勤劳动及较为良好的工作表现,特别向院部申请一次性奖励物业部门人民币8000元。
结论
医院后部门勤在管理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寻找符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改革之路,建立医院企业化后勤管理工作模式、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为医院实现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是医院后勤工作的关键所在,是为医院可持续发展、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和谐平安医院提供保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国存.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蒋景华.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3]刘冀生.彭锐.创新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实务•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