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1:55: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生阶段学习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您好! 我叫XXX,是XXX土木工程专业XX级本科生(前段时间有发过邮件至您的另一邮箱且有去拜访过您),初试成绩XXX分,政治XX分,英语二XX分,数学二XXX分,结构力学二XXX分,结合复试最终排名X名,我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攻读您2017年的硕士研究生,所以非常冒昧地给您写信。如果能有幸成为老师您的研究生,我将踏实努力的完成您下达的任务。以下是我硕士期间的学习计划:
三年研究生阶段是人生和事业的关键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目标或任务需要奠定基础或完成。为此,需要制定好自己在本阶段的人生和学业的整体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尽可能好地完成计划中的各项任务。此外,健康的身体状况是学习者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因此,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此,我就我的研究生阶段做了如下比较粗略的规划,还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
本科毕业暑假阶段至研一入学: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表,把本科一些重要课程以及office重学一遍,自己在网上找了一些高校的视频可以辅助学习,主要要学好三大力学(特别是结构动力学),为研究生阶段打下基础!若时间还可了解一下研一的课程!
研一:
本学年除了完成研一的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之外,还要学好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口语水平,当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学习好上述课程,除此之外的时间可以去学习论文的撰写、阅读专业书籍、学习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ABAQUS以及在网上找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站去了解最新信息。
研二:
本学年我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本方向的新近文献,研读有关的论文和撰写论文以及完成导师所接的项目。除此之外还需多阅读有关研究方向的书籍,看书将是研究生三年始终不弃的学习任务。只有不断地读和想,才能让思想深入,让见识广博,才能让研究有所针对性,有说服力,有最起码的根基。
研三:
本学年第一学期,工作重点应放在研究工作上,在选定得学位论文题目方向上,并取得相当的研究进展或成果,并。第二学期初完成论文初稿。修改、润色论文,并于6月中旬以前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结果应尽可能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
研究生生涯是人生的又一大转折点,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十分关键,学习方式也将由被动式接收转变为主动式学习。自己的实践能力、科研水平、人际关系都将发生很大转变。我将好好利用研究生这个发展舞台,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与生活中,从各方面提高自己,努力实现目标。加油!
学习计划会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以及自我认识的提高而做调整,以上只是初步计划。
我个人的特点:
1、喜欢制定明确的目标,并有很强的规划意识,并且在生活学习中朝着目标坚定不移的实施;
2、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我并不是一味的读书,也爱看看其他书籍(如经济等),也注意学习与娱乐相结合;
3、喜欢独立思考,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寻求解答。
冒昧致信,恳请您海涵!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祝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一、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方案简介
应用气象学专业每年招新生约 100 名,师生比约为 1 ∶ 5。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程度达到100%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50% ,青年教师 ( 35 岁以下) 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 30%。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农业气象方向,一个是城市气象方向。因此,根据应用气象学专业师资队伍和学生情况,提出 “分阶段、双选”二位一体的导师制方案。“分阶段”是指在对新生和大二学生实行导师制时,选择教学型为主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着重指导和加强学生基础课程和基础实践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老师的感情,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解决。这也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第二阶段选择专业方向打下基础。当学生进入大三时,选择科研型为主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邀请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通过加强对其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素质训练,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结合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因此,“分阶段”的导师制在整个本科阶段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师生之间容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对培养学生最为有利。“双选”是指进入第二阶段,采用教师与学生的 “双向选择”实施导师制,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来选配导师。在选配导师前,指导教师采取科研汇报、举办学术讲座或读书报告、张贴个人简介和科研成果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和研究课题等; 学生同时采用实名申请、参加课题等形式,向教师宣传自己。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在第二阶段,参与分配的导师通常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教学和科研业务中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采取 “双选”的方法,更利于透明公开的导师分配。
二、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的运行模式建设
为了导师制方案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应用气象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从目标体系、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制定原则和制度,规范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1. 导师制目标体系建设。确立明确的目标,为导师制的实施指明方向。实行导师制要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导向,在学分制下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个性发展,两者结合,确保导师制的顺利实施。目标体系包含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 ( 1) 宏观目标,即在学校制定目标的基础上确立应用气象系的导师制目标。( 2) 微观目标,是指导师工作目标和学生自己制定的成才目标。其中,应用气象系制定的导师制目标是指导教师工作目标的指南,在整个导师制目标体系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指导教师依据系上制定的目标为学生的成才目标进行指导。因此,实行导师制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到学生的成才上。
2. 导师制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导师制管理组织体系,由学院成立导师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成员由应用气象系教师及学院教学秘书组成。其工作任务为: 负责制定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各种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协调工作; 编制导师制实施的工作守则,全面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开展,并及时收集学生及其他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导师制的运作情况,完善导师制。
3. 导师制制度体系建设。建立 “双选” 制度,规范导师的聘用程序。其中,能够担任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教学经历,且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先推荐。建立监督制度,定期检查导师制实施过程,记录指导内容,每月向学院教学主管院长汇报导师制实施情况,形成院级监督、系级监督和学生监督的三级监督体系。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紧密结合,完善导师制实施方案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导师制的实施还需要配套建设约束与激励机制。建立约束制度,规范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上限,规定各阶段导师指导的主要职责内容。建立激励制度,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生数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质量、参加学习或科技活动次数、交流报告场次等定量的指标与指导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4. 导师制评价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评价应该着眼于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激励导师工作。通过肯定导师的工作,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需要全面地反映导师制的有效性和绩效,做到评价对象、评价目标包含的内容要全面。可采用学生网上评教方式,对导师及导师制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用气象系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综合使用,注重评价结果反馈,以引导、激励导师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整理评价资料,建立评价档案,为学院评估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三、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实施效果
经过 4 年导师制的实践,应用气象学专业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较上届学生平均高 6%,四、六级通过率较上届提高 9%,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通过率达到 98%,较上届提高 3%。在毕业生中,60% 以上的学生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由 20%提高到了近 35%。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数达到 22 项,其中获批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5 项,发表科技论文 15 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多达 16 次。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共 4次,取得一等奖、二等奖各 1 次。毕业生中,除攻读研究生以外,40%的学生被机场气象台、航空公司录用,近 50% 的学生在各级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就业,从事重要的气象业务、服务、气象探测和环境保护工作。根据 2011 年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应用气象学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达到 97% 以上。从上述成效可以看出,在采取导师制后,2007 级应用气象学专业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更主动地通过导师来寻求解决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参加导师的各项科学研究项目,提高了科技产出,奠定了科技创新基础,能够在今后的深造学习或业务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应用气象学专业导师制的建议
学分制下应用气象学专业经过一届学生的导师制实践,虽然建立了导师制运行模式,规范了导师制实施方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一,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同时也是研究生指导教师,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增加了这部分教师的工作量,使得指导教师压力增大,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导师津贴制。学院在无条件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以参照研究生导师的激励方式,探寻设置导师津贴的可行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导师工作成效。
第二,青年教师通常承担第一阶段的导师制工作。然而,近几年来,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交流。因此,部分青年教师国外学习时间达到 1 年以上,使得指导学生的任务无法实施,造成这部分学生的指导任务成为虚设。因此,建议采用导师组的形式来避免这类问题。导师组即由某一位学术带头人或教授牵头,由几位教师形成一个组,组里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指导分配给该组的本科生,无论原分配教师是否在校。但该方法需要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使得指导工作不流于表面形式。
第三,学生的科研创新产出需要学院或学校给予更多的经费投入,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的兴趣,也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经费压力。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市场的逐步放开,给予了更多职业飞跃式前进的机会。过去,社会中存在“艺术无用论”,部分家长对于美术、音乐等学科存在偏见,不支持孩子全心学习艺术。而今,在就业压力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这种误解渐渐消除,艺术类学科获得了明显的发展,高校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就是最好的例证。美术教育研究生是美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富有活力、激情和超出常人的艺术才能,但是缺乏社会经验是他们的缺陷,在面临社会的考验时,一些学生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身为美术类人才的培养定位,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期间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存在问题。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全民学习的时代,美术教育研究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最根本的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如同木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的质量,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发展前景。遗憾的是,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美术教育研究生采用机械重复式的以记忆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与美术的理念背道而驰,束缚了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接受式学习的弊端,在结合就业市场的导向之后,对美术教育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于21世纪初展开。在这次改革中,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要求。过去的美术教育研究生教学存在学生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被动接受情况,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敢于尝试、充分创新、积极搜集和处理信息。这样一来,美术教育研究生对于新知识的分析、解决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也在不断的碰撞、摩擦中得到提高。美术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强调有思想的模仿,而不是简单的情景再现。纵观古今,优秀美术家的创作必然经过对生活情景的细致观察这一过程。因而,不论是出于完善自身、以绝佳的状态应对各种挑战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当代美术教育研究生都应该与时俱进,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自觉依据新课改对于学习方式的建议,提高学习效率。具体说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美术教育研究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关注更多。尽管如今的美术教学中存在以上三种学习方式,但具体情况与新课程的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如,普及率较低,教学效果和专业学习的成果不明显。因此,加强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美术教育研究生自身素质获得提升的需要。
二、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研究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哈伯特•塞伦提出。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学习方式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序,包括学习的动机、构架、方法等,其实质为学习过程中惯用的一种最适合自身、利于学习的策略,它有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仍有部分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陈旧的接受式,如若不能及时更改,势必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首先,部分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仅有小部分学生课前预习成为常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差异作出教学调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只有小部分研究生有提升自己的意识,主动寻找任务完成它。很多学生会制订学习计划,但计划合理且能及时完成的人较少。课后的反思、总结往往因各种事情耽搁而不了了之。其次,在美术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多数研究生选择请教教师或同学。并不是说向他人求教不可以,只是学生往往对问题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思索。学习能力不高是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惰性引发不自信,缺乏探究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最后,美术元素在学习方式中的融入不够深刻,美术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视觉造型元素如线条、色彩、肌理、明暗等,以及美术形式原理受重视较少,更不用提准确运用了。引起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生自身,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也在于他们不加改进、消极对待,缺乏主动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主动探索与创新是美术专业学习的关键。同时,研究生的成长经历与个性发展也对他们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如,某些学生就是喜欢独自学习,不爱与他人交流。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悉心教导,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未来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的主要转变
在了解目前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教师不能完全否定接受学习,有价值的接受学习是人类特有的、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大的不同就是善于模仿、敢于创造。接受学习有特定的优势,学校中的教学实践有限,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和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经常会避开发现、尝试、探索阶段,直接跳到相对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对社会文明的传播也是有利的。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教育体制就是接受式学习,它使这些国家迅速进入了素质教育阶段。尽管接受学习有利于美术教育研究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接受式学习重在教,教依赖教材、教案的规划,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美固然是很重要的基础,但是只强调认知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对而言更为致命。另外,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天赋,还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借新课改发扬光大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望成为未来美术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的主要转变方向。
1.自主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的概念,判断依据主要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过程中的能力展现。关于自主学习有两种看法:行为主义者认为它包括自我知道、监控和强化内容;而建构主义者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基于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协调、评判和强化。目前教育界普遍偏向后者。所以,采用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有意识、有计划的学习策略中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要学会收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料,有效地判断是否达到学习效果。但凡学习,都会关乎学习动机、时间、氛围、结果几个元素,新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研究生自主学习也不例外。首先,美术教育研究生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分阶段完成,最终取得成功;其次,时间方面,不仅要在任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还要善于抓住潜在的时间充实自己;再次,开设美术专业的学校一般配有专业资源,如何寻找、规划资源值得深思,他人的帮助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最后,对待自主学习的结果要客观,即使失败也要进行总结,为接下来的尝试打下基础。
2.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与“独立学习”相对的概念,即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任务,其间有清晰的任务分工、互助。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主要推崇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美术教育研究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合作学习方式具有互动性、分享性、探索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合作与竞争的统一、形式与实质的统一、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统一、自由组合和教师引导的统一几个方面。美术教育研究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自由的氛围,这是团队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整体表现为合作,局部组与组之间必要的竞争关系能够有效带动任务的进度。同时,合作要讲究个人责任的承担,时刻为团队合作注入充足的动力。以美术教育研究生经常进行的课题研究为例,可以将团队合作划分为引入课题、进行分组、积极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学习搜索、交流协作、确定最终方案、课堂展示几个阶段,这是美术教育研究生解决课题的一个良好模板。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某个人承担绝大多数责任引起其余成员参与感较低的情况。
3.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亦可称为创新学习、探索学习,不同于接受式学习,它是指学生在研究领域内,通过主动搜集、处理信息,调查、操作得到相应的成果,并与他人交流研究所得的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美术教育研究生是否善于观察细微、是否敢于质疑、是否勇于创新。探究学习以鲜明的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持续的提升,而这正是研究生教育和美术专业培养所看重的。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是最适合美术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研究生阶段兴趣的培养、学习体验的提升以及专业研究态度的形成。也可以这么认为:不具备探究学习能力的美术教育研究生是无法进行深入的、本质性的美术研究的。目前,高校的美术教育研究生考试注意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结语美术学科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以视觉形象的感知、探索、塑造为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把握好这些要素。如今就业竞争激烈,美术教育研究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然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转变学习方式的机会,美术教育研究生就应该把握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寻得最有效的一种,三种学习方式结合也未尝不可。只有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展现美术的特色,回归美术的本质,美术教育研究生才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这也正是研究生教育所期盼的。
作者:王春阳 姜迪 李雪萍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22-02
近年来,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属于具有较高学历、文化、智力和自尊心的群体,家庭和社会对他们抱有很大期望,个体对自身的期望值也很高。从心理学的原理看,期望值越高,心理承受力越差,所以,研究生群体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恋爱、经济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诱发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加。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关注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寻找有效的应对方式减缓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1.学业压力。进入21世纪,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各界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更加关注。就目前全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看,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要求非常注重,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毕业论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给研究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在校期间,研究生要大量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成果。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部分研究生发现自身原来的学习方法还不能适应研究生的学习,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要在所学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按时完成研究生的学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难免在学业上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2.经济压力。我国大部分研究生群体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对全日制的研究生的学费收取有公费,也有自费,而且,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这将给大部分研究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研究生群体是思想成熟和有独立能力的成年人,大部分研究生都希望凭自己的能力,经济独立地完成研究生的学业,而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大部分人仍需要家里的经济支持,给研究生及家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3.就业压力。从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看,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下降,甚至低于本科生的就业率。以前,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少,社会上急需像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然而,从2003~2013年,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并没有相应地增长。本来大部分人考研时,希望能通过三年的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毕业时能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岗位。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就业竞争,研究生群体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想选择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但又不愿意找一份工作将就,研究生群体变得烦躁、焦虑,产生心理困惑和压力。
4.人际关系和婚恋压力。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本科生相比有很大不同,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在研一阶段完成,在研一阶段班上的同学一起上课,偶尔参加班级活动。课程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同学是以个体的学习生活为主,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学术研究,参与导师的课题、在实验室做实验、及撰写毕业论文。研二学期,大部分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各自忙碌,课余生活也十分单调,遇到问题也没人倾诉,难免会产生孤独和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孤僻,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往往也会影响研究生的情感生活,研究生群体的年龄普遍偏大,也正值恋爱阶段,大部分单生的研究生都希望找到情感归宿,但因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封闭、人际交往封闭、社交圈很窄,特别对于一些男女比例很不协调的院系,他们与异性的交流少,其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压力随之而来,女生可能承受的压力更大。
二、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1.树立自信、明确自我效能感。当代研究生群体承受学习、就业、经济、人际关系
和婚恋等种种压力,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和社会对研究生群体期望值过高,研究生个体给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一旦现实未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感,压力也越来越大。当我们遇到压力时,要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有自信心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就有敢于承受压力的勇气,在思想上接受压力的存在,能更好地抵御心理压力。同时,研究生群体也要明确自我效能感,正确认识前进的目标。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大小评估自己,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认识。我们在向着目标前进时,根据现实奋斗目标,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期望值和现实的差距越少,我们才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才能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更加有信心、有动力去奋斗。
2.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神经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一般指来自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机构等支持系统。社会支持能减少个体所面临的压力和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可以起到一种屏障、避风港、后盾的作用,也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可有效防止我们被压力击垮。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和老师、同学一般都沟通不多,缺乏一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人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所以,研究生群体在忙于学习、科研时,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多和导师沟通、多和家人联系、多参加学校学院开展的集体活动,加强和他人之间的交流,既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可以缓解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压力。
3.加强时间管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以个人的学习生活方式为主,大部分时间都由自己支配,大部分研究生在研一完成所修课程后,认为有充裕的时间,都选择外出实习找工作,都计划在研一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然而,一年要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有时候繁重的学习任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们会变得焦虑、紧张,甚至容易引起心理疾病,所以,合理地安排时间对研究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明确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按时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当然,在学习之余留下休息和空闲时间。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比较辛苦和枯燥,要学会自我放松和调节。适当参加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唱歌,和朋友聊天、散步等,这些休闲活动可以松弛一天绷紧的神经,释放情绪,也有助于研究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应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压力。
参考文献:
完善人才培养理念
近年来,学院认真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和科研发展的趋势,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建设、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学生出口等各个环节上,制订方案和措施,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从源头上抓好生源质量工作,学院领导多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并且组织优秀教师成立了招生工作小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招生工作,并且尝试协议招生、自主招生等模式,从而确保生源质量,为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采取了多项措施补充师资队伍,使师资短缺情况有所好转。教师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的任课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制定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连续培养模式,以打造高端人才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课程。
分层次安排课程,优化知识结构 学院将本科阶段的课程建成2条主线、4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4个层次为基础层次,即专业基础课、外语课、计算机课;专业层次,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高级层次,即知识综合运用型和介于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的课程;扩展层次,主要为选修课,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专业及其他学科有一个更加广泛的认识。对于不适于继续从事专业研究的学生,对其进行分流培养,为他们开设多种实际应用性强的选修课,使他们有更广泛的就业途径。
系统推进教研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有系统的创新实践活动。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着重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例如将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合并,开设了计算机代数、计算机图形学等信息与数学相结合的新课程。
与此同时,学院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对待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系统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加强教材建设,积极参加国家及河南省内的教学研究项目,积极组织以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小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例如,学院不断加强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以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扩大基地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夯实专业教育基础
在实践中,学院领导班子体会到,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以培养他们的专业发展意识。因此,学院为研究生专门开设了一系列以提升专业分析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一方面为学生们四年在校学习进行系统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日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或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成立专业课程教学梯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基础课训练贯穿整个本科教学全过程,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学院把专业分析从三个学期延展到四个学期。以数学专业为例,前三个学期是数学分析内容,第四个学期的内容原则上在大学四年级开设,使学生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及时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内容,以帮助他们建立对专业学习的整体认识,为日后学习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专业相关课程均由学院资深教师及外聘专家担当,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他们还担任大学生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指导。
开展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 为了搞好教育教学改革,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院对同一专业课程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授课方式。例如,数学学院采取小班(基地班)和大班授课的方式,分别采用两种教材、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实践表明,学院专业课建设通过多角度改革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编写的教材已经列入国家重点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了国内同类院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开创多元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学院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最新专业教学成果,不断调整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设立导师制度 学院选派学术水平高、为人正直的教师担任大学生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3~5名学生,主要负责在学习上指导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学院引导他们逐步阅读课外读物,拓展知识面及提升分析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前完成本科学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领域。
开设讨论班 学院在专业教学中为高年级优秀学生开设讨论班,讨论内容涉及专业基本概念、精选的思考题和典型问题、部分研究生层次的内容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举办专题讲座和系列报告 学院每年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是系列报告,定期举行专题报告,有重点地介绍专业发展史、专业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教育思想方法。而系列报告以专业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涉及物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开展专业竞赛 学院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专业竞赛,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则是系统性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组织优秀教师担任竞赛评委,针对每一位参赛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并为其制订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计划。
积极转化教学成果
多年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学校“应用型、地方性、教学型”办学定位,秉承“尊道贵德、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施“(4-X)+X”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在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自2006年以来,历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在40%左右,在河南省高校数学专业一直处于首位;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河南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在全省举行的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中,本系学生都取得了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
与此同时,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本着严肃认真、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教改和教材建设。目前,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河南省级特色专业,“常微分方程”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和“解析几何”课程为河南省级优秀课程,另有校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优质课程10门;“基础数学”学科是学校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四个学科之一。
论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受挫;导师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从1999年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使研究生在学业、就业、生活等方面面临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挫折感也越来越强。一些人因受挫而导致精神失常、攻击周围的人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这种过激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研究生受挫概念
研究生受挫是指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其心理表现为懊恼、不愉快、苦闷、焦虑、失望、悲观、绝望、精神分裂等;其行为表现为不安、攻击、固执、倒退、逆反、自杀等。挫折对研究生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适当的挫折可以增强研究生的容忍力和承受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但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积极影响。本文主要研讨挫折给研究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研究生受挫类型
1.学业受挫
(1)对于学习的迷茫。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内容和方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不同,他们要尝试进行研究,这一阶段导师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进入新世纪,在本科生扩招的基础上,研究生也在逐年扩招,但师资力量并未随之壮大。研究生人数增加,导师所带的学生也随之增加,有的导师所带博士生和硕士生加在一起,居然超过20人,再加之导师自身又要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有的导师身兼行政职务,根本就无法顾及到每一个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研究生不懂什么叫研究,是实验室里的废寝忘食,还是抱着专业书苦思冥想?是学术上的才高八斗,还是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没有人给他们明确的答案,对于“研究”二字,很多研究生对它的理解只能用迷茫来形容。
(2)科研成果对其所造成的压力。目前,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高低的普遍标准就是看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发表了多少篇文章,有多少学术成果。这个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但这个标准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一些重点高校明确规定研究生就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否则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即使一些学校没有这一要求,但这一标准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用人单位也以的数量作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发表文章的数量是否能直接与文章的质量划等号?是否能真实地反映一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笔者认为,答案并非完全肯定。但这一评价指标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急于发表文章,多出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研究生的心理焦虑。
2.生活受挫
(1)经济压力。当前,研究生教育已经并轨,因为扩招,研究生的规模扩大,自费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自费生一年的开支在一万元以上,交纳高额学费对于大多数家庭,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并非易事。大部分研究生都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除了家庭资助,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衣食住行、学习、集体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经济拮据对这部分研究生来说,依然是一个敏感和尴尬的话题。
(2)人际关系紧张。在研究生求学阶段,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摆在了他们面前。有些学生因自身性格、习惯、家教等方面的原因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没有知心朋友,心中苦闷又无人倾诉;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些学生心胸狭窄,不能与同学坦诚相待;有些学生家境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同学面前;有些学生过于敏感,总是觉得同学们不喜欢他,整天心神不宁、疑神疑鬼等等。久而久之,矛盾越积越深,人际关系很不和谐,影响正常的交往和学习。
(3)情感问题。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婚恋问题就不可回避。很多人因为择偶条件太高而感叹知音难觅,社会的评价和家庭的压力也使他们在结交朋友时患得患失,由于缺少情感交流,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增强,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还有少部分人在情感方面不理智,一旦感情出现挫折,就容易走极端,因感情纠纷而对别人进行人身伤害、自杀的现象并不少见。
3.就业受挫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研究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就业难也成为他们受挫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研究生队伍越来越庞大,毕业生急剧增加。扩招后的研究生大军正在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使很多即将走上社会的研究生备受打击。
我国素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认为学历越高,前途越好。很多家长从小就向他们的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并且严厉督促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好成绩就是衡量好孩子、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却只字不提。这就使得学校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的“精英”,这也是他们走出校园,不被市场接纳而受挫的原因之一。而且,“学而优则仕”带来的最直接的消极影响就是对于工作、社会和家庭对研究生的期望值太高,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历越高,工作就应该越好,而社会也同样赋予研究生更多的重担,使很多研究生在无形之中对自己定位过高,一些人的择业标准甚至有点遥不可及,他们不屑于或根本就不考虑“蓝领职业”。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不切实际的定位只会使他们在现实中碰壁。 三、研究生受挫的思考和建议
研究生因受挫而产生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过去我们对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很是关注,但却忽视了存在同样问题的研究生群体。研究生虽然接受高层次知识教育,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导师的角色出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应对挫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每个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但专职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短缺,很多心理调适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来做的。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生的规模比较大,因此,心理咨询机构关注的重点是本科生。再加之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科、专科生相对集中,学校举行的集体活动大都是针对本科、专科生的;研究生群体则较分散,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导师、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交往和沟通非常少,他们自主性非常强,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不多,因此,集中或个别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都有很大难度,心理咨询机构在这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从引起研究生挫折感的原因来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业和就业压力,尤其是学业压力,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尽管很多导师不具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和能力,但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在帮助学生应对挫折的问题上,导师的作用远远超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对学生的帮助最大,在学习和人格上对学生的影响深远,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向导,他们的一句话,有时能让学生受益终生。很多研究生对于自己的导师都是非常崇拜的,因此,不管是遇到学业,还是就业、生活或其他方面的挫折,导师的积极引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关于导师有效引导学生应对挫折的几点建议
(1)导师和研究生都要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导师与学生就是“导”与“学”的关系,导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学生去学习,去做学问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单一,由于导与学的特殊关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导师的一言一行都对研究生思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除了科学知识、学术研究的教学相长关系之外,还存在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传承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导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有责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榜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挫折,不仅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正确做人和做事,要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然后才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作为学生,不仅在学习和研究上要虚心请教导师,在其他方面遭遇挫折,茫然、孤独无助的时候,不妨大胆地向导师求助,也许很快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键词:柔性管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运用
在当前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下,学生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尤其是在大学教育中,因脱离了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呈现出过于放松的态势,自主学习意识明显薄弱,而英语作为一门记忆特征明显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有效的做出自主学习,那么教育的整体水平,自然也无法得到良性提升。因此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开展中,专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成为一项迫切优化的教育现实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育实践中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情况,可以从课前及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探究,根据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课前,学生作为自主学习教学活动的主体,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对自身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优势特长及能力与性格等因素意识不清,不能够依据课程的内容与学习目标,与自身的特点做出优势结合,选择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模式,规划出自我学习的方法策略。很多学生存在着为完成学习任务,才进行英语自主学习,能够良性认识到自身优势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学生少之又少。
其次在课中:除却教学设施等外在配置因素,缺乏教师必要的学习指导也是学生对于英语自主学习不甚满意的一大因素。仅仅有少量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向任课教师请教,而往往选择将问题忽略的学生占据了多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前高校教师资源的缺乏,多数教师担任着多个班级的课程,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也仅限于课堂,且存在机械化授课的情况,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足,仍旧将自主学习滞留在以往的主题练习上,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低,厌烦与轻视心理相应呈现。
其次在课后,学生很少能够根据课堂授课内容,进行制动积极的调整自身学习方法,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且在各项自主学习任务完成之后,也少有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 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其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作用分析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特点分析
柔性管理的内涵:其是在对人们行为与心理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以非强制性的形式,给人以心理上的潜在说服力,进而将思维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一套科学管理理念及模式。柔性管理即可称之为一类管理体系,又能够称之为是一种管理的哲学,在当前的企业发展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且伴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人员认为,柔性管理运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中,是大学英语教育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因为柔性管理理念是基于刚性管理理念的对比,而进行总结提炼的。刚性的管理理念是依据规章管理制度作为中心,对学生施以制度约束,而柔性的管理则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施以人性化的管理。柔性管理最为明显的特征即在于其能够从学生内心着手进行主动性的激发,创造出内在的精神潜力,且这类力量具有持久性影响特征及有效性激励特征,因此可以看出,柔性管理这类特点良性吻合了学生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激发需求,具有现实的实施意义。
(二)柔性管理对于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启示分析
1、柔性管理对于学生方面的影响
自主学习着重要求学生自身对于学习计划的掌控,优化调整学习的内容、定期开展自我学习评价,所提倡的理念即是一类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当前学生的学习中,不能够施以刚性的管理制度,笼统的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柔性管理恰恰是通过贴合学生心理的方法,进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营造出一股潜在力量,使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能力所在。其看似没有对学生制定硬性指标,但却潜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完成了英语自主学习范畴内的任务,最后还可以做出自我评价,真正的彰显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2、 柔性管理对教师方面的影响
在当前多数教师存在着一个思维误区,即自主学习就是一种不需要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这明显是错误的,在自主学习模式下英语教师所担负的角色应更为多重,教师不仅仅不能够完全放手学生,且还应当学会如何做一个课堂的引导者,准确的定位好自主学习理念下教师的多重身份,做到即是学习倡导者,又是课堂设计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协调评估者,还应担负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疏导者,从多方面强化自身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参与性。教师虽然在自主学习中不能够采取以刚性标准的规章纪律监督管理学生,但是完全能够采取柔性的管理进行对学生个体差异及心理活动等进行研究,在重视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能力特长及特性特点,通过灵活变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规划安排好自主学习。
(三)柔性管理对自主学习的过程影响分析
大学英语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是一门学生必修的课程,其是将英语语言应用技巧及英语知识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集合了多类教学方法及教育模式为一体的教学科目。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教育,不仅仅包含了对其语言本身的学习要求,还兼顾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与区域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应当将学生的内在动机需求作为主体,以教师作为指引者,以教学环境和教育目标进行构成学生学习的环境及中介因素。柔性管理在此范畴内的运用,提倡了对学生的管理放手,不会出现相关的条框主义束缚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既良性满足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又具备着恰当的激励体制措施。使自主学习的过程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打破了原有固化的接受与被接受状态。且当前师生关系具有松散的弹性特征,因而运用柔性管理进行指导,具有必然可行的作用意义。
三、 柔性管理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一)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准备阶段,采取柔性管理为基准
1、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达到客观的学习定位
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具体准备阶段,首先应当避免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与大学英语学者脱节,在新生入学阶段学校就应当开始进行英语分级考试,使学生清楚的明白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实际水平,继而进行组织英语座谈会,鼓励学生进行自身学习定位,达到客观公正的认识。
2、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确立英语学习目标
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出自我学习的必要性分析,使其明白自主学习的目的及意义,意识到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课堂,同传统课堂和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的区别,为学生下一步开展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3、 建立学生学习信息交流渠道,构建互信氛围
任课教师在授教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能力与特点,细致的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构建起互信的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心得经验的交流,诸如MSN、QQ群、及飞信交流群等平台,自由的就有关英语自主学习的活动展开交流。
(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倡分组学习、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每一个班级进行分化为若干的英语自主学习小组,并推选出一个英语小组组长,进行监督自身组员内的学习,经常性地进行学习计划的讨论制定。这样以来教师仅需通过小组长,便能够知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情况。其次教师应当就自己的意识与角色做好转变,应当由管理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协调服务者及设计者,辅助学生制定分部分项的学习计划。柔性管理至此便充分显示出了其灵活的内在驱动性。针对不同专业层次学生,通过不同教学材料在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置放,令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材料学习,良性杜绝了一刀切的自主学习教材使用。
(三)自主学习评价阶段的柔性管理理念运用
1、首先对于学生方面的评价体系应当趋于多元化要求,保证评价平台能够准确记录下学生每一次的自主学习时间及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平台整理得出的数据,进一步绘制出学生学习曲线图,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到自身在不同阶段内的进步情况或后退情况。能够根据学习计划的制定、执行效果等,进行定性的评价,或者依据专题报告展开定量分析,再者也可以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学习能动性,进行综合的评价。
2、教师方面也与学生一样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这主要是从教师的学习培训程度,学生学习平台资料的更新上传速度与质量,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课件依赖度及综合授课能力等等,通过学生的学期评价和阶段评价进行教师间的评比交流,对优秀的教师做出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发柔性管理工作机制的良性执行落实。
结束语:
从柔性管理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运用可以看出,柔性管理良性的切合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良性的避免了硬性管理制度的不足,能够从学生各个方面做到进一步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当前把握做好柔性管理的实施,在当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推进中,具有现实的实施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瑞亮.浅析“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2,(3):217.
[2]胡文臻.以人为本与柔性管理[J].学术交流,2008,(12):167-170.
[3] 梁秋芳.如何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快乐阅读,2012,(10):49
[4]密佳音,董亚男.人本与柔性:高校科研管理的理念与实现[J].法制与社会,2011,(32):226.
[5]宁顺青.英语教学与自主学习良性循环[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 2012,(4): 77-81.
[6]王春霞.柔性管理下学员学习能动性的激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3):11-12.
[7]杨跃红.班主任管理中柔性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