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08:22: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光伏电站施工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光伏发电站是一次性投资很大、运行成本很低、无污染、不消耗矿物资源的清洁能源项目,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会有广阔的前景[1]。因此,有必要总结和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和施工经验。笔者有幸参与了格尔木某20MWp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并与建设及施工方保持紧密合作,本文介绍该光伏发电站设计,总结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工程概况
本项目装设容量为20MWp,占地面积730亩,位于格尔木市区东出口,G109以北的戈壁荒滩上。厂区地貌上处在昆仑山山前倾斜平原的后缘一带,地形平坦,地表为戈壁荒漠景观,海拔高程2852.9~2867.6m。厂址距市区约30km,距G109国道约2.8 km,交通便利,运输方便。格尔木日照充足,30年平均水平面总辐射为6929.3 MJ/,30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102.6h。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办法》QXT89-2008确定的标准,光伏电站所在地区属于“资源最丰富”区。
3系统运行方案
设计遵循美观性、高效性、安全性的设计原则,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设计方案,将系统分成20个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并网发电方阵进行设计。每个光伏并网发电方阵的电池组件采用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多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入光伏方阵防雷汇流箱,经光伏并网逆变器接入35kV升压变压器。
每个太阳能发电方阵设一台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采用美式三相1000kVA双绕组分裂变压器。光伏组件阵列、直流汇流箱、逆变器及升压变压器以方阵为单位就地布置,经35kV电缆集电线路接至35kV配电室。在本次设计红线外还为光伏发电站35kV侧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通过总升压变压器并入110kV电网,该部分未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光伏发电系统组成见图1。
图1 光伏发电系统组成示意图
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根据建设方拟采购电池组件情况,本项目采用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总安装容量为20.10MWp,组件参数见表1。
根据业主提供的组件品牌参数进行设计,具体安装容量如下:
#1~#3子系统采用京仪涿鹿JY-P156-235W-G30V型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12720块,容量计为2.9892MWp;
#3~#20子系统采用晶科JKM245P-60型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69840块,容量计为17.1108MWp。
表1 组件参数表
5主要设备选择及安装
1)光伏发电方阵
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为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组件行间距取为6.9m,取20块组件为一个组串,以34°倾角固定安装。
电池组件支架:固定式电池组件支架形式为纵向檩条-横向钢架式。
汇流箱:汇流箱进线为12路、16路,出线1回,进线装有直流熔断器,出线装有直流断路器。安装方式采用挂式安装方式,采用螺栓固定。
直流防雷配电柜:每台500kW并网逆变器配置1台直流防雷配电柜。
逆变器:光伏发电站逆变器选用京仪绿能JYNB-500KHE系列500kWp的产品,共40台。
2)升压配电方阵
35kV出线主要设备:本工程35kV出线1回,无功补偿装置及接地变压器。接地变压器安装工程包括接地变压器及其中性点设备的安装。变压器高压侧通过电缆与35kV开关柜连接。
35kV高压开关柜主要设备及技术参数:35kV开关柜位于生产楼高压室内,设备成单列布置。
3)电气二次及通信部分
光伏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由站控层设备、网络层设备、间隔层设备组成。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对本电站所有被控对象安全监控及电站整体运行、管理的任务。
继电保护设备的范围:35kV线路保护、站用变保护、站用电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光伏发电系统在各个逆变室设有数据采集柜,每面数据采集柜含1套通信服务器及1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各数据采集柜采集的逆变室内及室外箱变的负荷开关、接地开关、低压断路器等位置状态,逆变器信号、变压器及组件温度等信号通过通信光缆接入变电站。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
环境监测仪可测量光伏发电站当地气象条件,包括:风速、风向、辐照、环境温度等环境参数。硬件配置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日照辐射表、测温探头、控制盒及支架等。
4)交流控制电源系统
交流控制电源系统设置1套UPS,为站控层设备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等设备提供不间断的交流电源。同时设置一面交流电源配电屏,电压等级为AC220V,设一段电压母线,为间隔层柜内辅助照明加热等设备提供交流电源。电源进线分别取自0.4kV站用电源系统。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变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方式”,以集中控制器为中心采用编码传输总线方式连接和控制系统内各探测、报警和灭火联动等设备。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中控室内。
6)全站线缆敷设
全站线缆敷设工程包括35kV高压电缆、0.4kV电缆、1kV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光缆、通信电缆、高低压电缆头制作、光缆熔接、电缆试验、电缆管埋设、预埋件及支架安装等。
7)设备基础和电缆支架
包括所有设备屏柜基础的安装和预埋,屏柜基础采用在混凝土中预埋插筋,将槽钢和插筋焊接作为屏柜基础,屏柜基础必须平整、焊接点不出现虚焊。屏柜基础满足承载的要求。
包括所有电缆支架的安装,支架基础必须平整、焊接点不出现虚焊。支架满足承载的要求。
8)设备接地及等电位接地
所有组件支架通过扁钢与接地网连接,为节省钢材用量,利用支架横梁做部分接地网联结。发电区、生产区接地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等电位接地网由裸铜排、绝缘电缆等构成,对主要二次设备及通信设备构成一个统一的等电位接地网,通过一点与一次主接地网连接。逆变器室、中控室、太阳能电池方阵、箱式变电站等均与区域等接地体连接。
9)电缆防火
全站电缆沟、电缆穿墙、盘柜孔洞的封堵及穿越防火分隔的封堵和电缆防火涂料的施工等。
6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国家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及《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已发行,是光伏发电站设计和施工的主要依据,设计及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
2)用于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分析的现场观测数据应连续观测记录,且不少于一年。
3)光伏组件串的设计。为使技术经济最优,光伏发电站一般采用最大组件串数原则设计。但在组件串设计时应考虑逆变器的MPPT跟踪范围、逆变器直流输入能承受的最大直流电压、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工作电压的温度系数等因数,现在主流的光伏发电站组件采用235~250Wp,500KW逆变器的MPPT工作范围450~820V,组件串常用配置为20个1串。
4)组件基础。优先采用成品钢桩基础,施工速度比条基快,施工精度特别是桩顶标高控制比条基方便。地质条件不允许时,采用条形基础。
5)组件支架设计、加工和安装。支架连接螺孔,均尽量采用椭圆孔,增加安装时调整的余地。支架支腿底板的2个螺孔建议采用两个方向的椭圆孔,增加调整的余地。C型钢檩条的开口方向建议朝下方,有利于受风的剪切力,也有利于保护光伏电缆,此檩条是组件之间光伏电缆的通路,若朝上,可能积水。
7结语
光伏发电站设计和施工应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本文介绍格尔木某光伏发电站设计经验,并总结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狄丹.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J].华中电力,2008年5期
关键词:光伏电站;运维技术;智能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25
1 智能运维技术的现状
目前,光伏监测的共同方案是配置一套局部监测,功能相对较弱,只有实现对各电厂的单独监控,不能使集团投资者及时和全面的了解投资和建设所有电厂信息。电站运行统计数据缺乏,统计数据往往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管理者,不利于管理者直观分析。传统电站监控系统还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电站故障信息,通常由运维人员从本地监控平台上读取、申报,人力成本投入高、故障响应速度慢,严重影响光伏系统发电收益。一些光伏电站建设地点偏远、运维人员经验不足、运维操作不规范,易引发安全事故[1]。
基于光伏运维云平台的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系统――― iSolarCloud 将云存储与大数据相结合,引入到电站的管理终端中,可实现 100 GW + 电站接入,便于对所有电站进行集中管控。iSolarCloud不仅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平台,规范电力设备管理系统,使用平台构建和发展规范化的操作和维修团队,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降低发电成本(能源levelizedcost,LCOE),和促进电力设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实时控制发电站的地位,对电厂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支持决策,电力光伏电站,证券化,提高光伏发电厂的资产价值[2]。
2 智能运维管理技术
从时间、空间、设备、多维监控、维护、管理、报警、分析、判断、评价、一体化的电厂运行,光伏电站绩效评价指标来达到分析的目的,可以实现[3]:
1)判断光伏电站建设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达到设计要求。
2)自动体检,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向业主对光伏发电厂的健康状况进行报告,分析并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3)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光伏电站,电站规模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来预测发电量,以确定最佳的阻塞程度和耐受性的除尘方法的发展,最好的经济周期、成本等,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4)结合未来网络信息共享,利用周边光伏电站信息结合当地的气象数值预报数据,通过数字信息、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局地瞬时功率预测,准确预测未来时间的发电量,使能量调度更精细化。
5)给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全面、便捷、差异化的数据和服务。
6)为今后优化光伏电站设计建设、电站设备规划、新设备接入、维护、更新、系统部件运行最佳匹配、故障早期预判提供依据支撑。
3 能运维技术的发展方向
1)数字化光伏电站。第一是对目前的光伏发电部分进行智能化、集中化改革,使常规逆变器不仅仅是一个发电部件,而是一个综合电力变换、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在线分析、环境适应能力等为一体的智能控制器,成为电站的传感末梢与区域集控中心;第二,基于现有的RS485低速传输通道的升级,整个电厂形成一个融合的语音和视频通信,快速灵活的部署和维护的免费高速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铺设站流量;最后,采集了电站的完整信息上传到云存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引擎,实现了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对电站性能的连续优化[4]。
2)让电站更简单。真正的逆变器直流母线箱冗余系统设施,没有保险丝,风扇等易受伤害的部件,实现简单和标准的电源输送;电站的各个部分可以满足砂、盐雾、高温、高湿度、高海拔等环境复杂,25年免费维修,对质量的要求,运行可靠,施工操作和维护更加容易,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的投资。
3)全球自动化运维。除了最初的投资和关注的金额,随着电厂存量的规模的增加,越来越广泛的电厂分布,25年的电厂运行和维护生命周期的重要性逐渐增加。数字化光伏电站平台能够为智能光伏电站提供解决方案,提供面向全球的、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手段,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使全球化的运作和维护逐步实现,充分发挥手术效果的规模。全数字发电厂、发电厂,使更简单的操作和维护自动化等创新理念,创造“智能光伏电站智能化、高效、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控股和管理客户价值[5]。
4 总结
国家政策,以促进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规模化,规模化,智能化的方向,加剧了对光伏发电厂技术创新的需求。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案和多技术的融合,使未来的智能光伏发电厂日新月异,今天的法律是明天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许映童.以数字信息技术助力打造智能光伏电站[J].太阳能,2014(08):9-12.
[2]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J].太阳能,2014(08):31-33.
[3]钟建安.基于组串逆变器的智能大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J].电气制造,2014(09):29-31.
关键词:光伏电站;机电设备;安装管理;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近年来,光伏电站发展迅速,掀起了新能源利用的潮流。与其他形式的发电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极大的优点,包括零污染、可持续、普遍性、灵活性、可靠性、BIPV等等。而硅是制造光伏电池基础的材料,其含量在地壳中约为26%。因此,光伏发电的形式将会在未来成为主导地位。但是,光伏发电仍然有许多还没有克服和解决的困难,例如,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发电的转换效率极低、电池的板成本相当高以及并不完善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
1 光伏电站安装管理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是一种巨大且复杂的发电系统,其设备的组成很多,主要有光伏并网逆变器和光伏阵列两大核心结构,还有直流汇流箱、交流配电柜、升压变压器等重要设备。
1.1 光伏阵列彼此间的遮荫现象
根据光伏阵列的日影遮挡规律和分布特点,可以知道阵列的内部会呈现遮阴的现象,且无法避免。所以,要针对每个项目的地理位置进行非遮阴时间的控制,其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确保冬至时,项目所在地会有6小时的无阴影时间;第二,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冬季气候的特点和其他季节日照的变化相对规律,来确定光伏阵列的东西和南北的距离。
1.2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
在对电站的发电量进行计算时,经常忽略伏组件功率衰减问题,通常使用理想状态下组件衰减系数进行发电量的计算。对西北某地的光伏电站的实地测量数据分析发现,这一问题较为突出。这个项目使用的是便携式和硅光辐照测试仪、便携式I-V测试仪以及热成像分析仪等仪器对其进行的测量和分析的。虽然实地条件和实验室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一定的误差,但是,根据实际的发电量依然能够客观体现组件的功率状况。
所以,在对组件进行选型时,应该满足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增加组件的稳定性;第二,考虑到成本的情况下,对组件衰减系数进行科学的修正。
1.3 逆变器和组件的匹配不合理
对这两种设备的匹配问题,计算的方式很简便,一般情况下,串联数仅使用20块,导致与之匹配的光伏逆变器设备会在低功率、低效率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的运行;而并联的路数经常性的考虑成本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增加光伏阵列的容量,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气候、季节资源良好时,使光伏组件的串开路电超过压逆变器的工作电压的上限,从而导致发电量的损失,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冬季的早晚时间;此外,并联路数的过大,不仅会提高发电单元的占地面积,导致木桶效应的产生,还会使有的季节增加限负荷输出情况的出现,最终导致发电体系内出现自弃光现象。所以,针对逆变器、组件的匹配设计问题,不仅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还要认识到两种设备自身的特点,进行多方面的审核,确保发电系统的效率和收益。
1.4 支撑系统的模型较为单一
支撑系统指的是光伏的支架以及支架的基础。现在,为了提高投资效果,该系统的设计很多使用的是单一模型的方式,在支架的结构上持续减少钢的用量,支架的基础也在缩短埋藏的桩径;这种做法虽然减少了对工程项目的总投资,但是可能会因为项目地的地质和风速条件,而使其有一定的风险,例如,在西北戈壁上建造光伏电站时,该地的大风日较多,若使用传统的压块连接或薄壁檩条等方式固定组件,可能会发生大风损坏机电设备的事故。所以,对支撑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参考组件排布的情况,把光伏支架和技术视为一个整体,并对组件与支架的连接处的薄弱环节实行具体的审核,确保支撑系统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并降低对它的成本。
1.5 场平、线路布局存在缺陷
光伏发电站的占地面积较大,场地内的直埋线缆非常多,所以,在光伏电站的场平和对直埋线缆的规划上有一定的困难,若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会导致工程量的剧增和后期运作维护上的麻烦。当电站选址的地形稍有起伏或者部分区域起伏较大时,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平地上的设计方式,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实施平场处理,使光伏支架的基础结构处在同一水平面,虽然施工起来较方便,有利于提高某些项目的效率,但是,这种做法会增加土方量,对原来较为稳定的地面环境造成了破坏,从而会对发电站的后期运行产生扬尘污染,导致发电量的降低。
此外,光伏电站中的各个机电设备和升压设备都是使用线缆直埋的方式进行连接的,自光伏组件到逆变器,从箱变再到开关站几十里至几百里的路程分别使用的直流式电缆和集电式线路,再使用土方开挖的方式,此部分的投资将占据总投资的6.5%。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高压机电线路都能做到很好的走向上的布局,但是,直流线缆不但数量上庞大,走线的情况也呈现多路径的混乱状态,在布置上原则还没有实现规整、统一和共沟,导致地面指示桩和地下的电缆走向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没有规律、而且不规范的布局情况,不仅提升了土方和电缆的工作量,还对后期的检测和维修造成了麻烦。
2 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光伏发电站几点设备安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专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1)邹学毅等人利用光伏电池电压功率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在光伏发电的MPPT控制中引入变结构参数模糊控制,来提升发电体系对环境变化的敏感能力,并且避免了最大功率点震荡的状况。
(2)汪义旺等人的研发出的基于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MPPT,成功解决了常规模糊控制器存在的精确度低、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发电体系的稳定性。
(3)为了解决低光照时导纳增量法跟踪太阳能发电的最大功率的困难,白慧杰等人在导纳增量法加入线性比例电流法的使用,然后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建成了一种新型的导纳增量法跟踪光伏电池板最大功率的仿真模型。
(4)赵立永等人利用现有的控制方式,开发出了一类新的MPPT跟踪方法,该方法增加了发电体系的跟踪效率和进行并网时的稳定性能。
(5)对于上述介绍的MPPT方法的控制算法的缺点,陈进美等人提出了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分别与固定参数法结合,以及高斯法和扰动观察法结合的一种复合算法,并系统介绍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优缺点。
(6)孙环阳等人提出的光伏发电双轴跟踪体系,是呈现环形轨道式的,其原理是通过SVPWM技术方法,实施速度环仿真,大大增加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7)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对无空穴传输材料进行了研究,并在钙钛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上获得了重大的成就,他们研发的该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高达至10.47%,在国内外的现有报道中排名第一。
3 结束语
光伏发电站是一项庞大的集成系统工程,影响其发电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管理是重要的一面。因此,在当前发展的好时期,为提高光伏电站的科学建设,电站的设计和管理人员应该针对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科学的建议,促进该行业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特变电工;风光互补;光伏发电
一、项目概况
1 世界和我国风光互补发电现状
风能与太阳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互补性, 风光互补发电是比单一的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有效的方式。
国外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型并网发电场及单独风力发电和单独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控制,风光互补发电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也有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风光互补发电主要是小型带蓄电池的孤立用户,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偏远地区,采用独立式发电。1998年和2000年,我国的长江源自然保护站分别安装了600W/400Wp(Wp为光伏发电功率)和1000W/400Wp 2套独立运行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用于解决保护站内的生活和工作用电。当前,我国风光互补发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光互补发电场体系结构的优化设计、底层设备的控制及系统仿真。
2 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境内,吐鲁番大河沿火车站南侧。
吐鲁番小草湖风区风资源、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从直观和统计的角度看,小草湖白天风速相对较小,日照非常丰富;晚上风大光伏不发电。这就为在小草湖地区建设风光互补发电项目提供了基础资源条件。其主要特点是:(1)弥补独立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不足,向电网提供更加稳定的电能;(2)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地面和高空的合理利用,发挥风、光资源的互补优势,实现两种资源最大程度的整合;(3)共用一套送变电设备,降低工程造价;(4)同用一套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将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技术加以综合利用,从而构成一种互补的新型能源,将是本世纪能源结构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本项目建设规模规划总容量为(100MW+100MWp),一期建设容量为(49.5MW+50MWp)。项目分期进行,本期建设风光互补并网电站,包括49.5MW风力发电系统、50MWp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应的配套上网设施,风电场与光伏电站共建一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位于光伏电站西北部。
二、设计思路
首先介绍当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概况,然后对吐鲁番小草湖地区风能资源特性和太阳能资源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本工程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出力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的结论,重点从分析小草湖区域的风电实际开况、现有电网送出能力及负荷消纳能力的角度出发,并结合电网发展规划,研究本工程的建设必要性和建设方案。然后对特变电工风光互补荒漠并网电场一期项目接入新疆主电网方案进行研究,对风、光发电单元对电网的影响及相关要求作简要分析。工程占地遵守节约用地原则,施工运行交通方便,依据推荐的建设方案确定本期工程建设规模,并进行相关的电气计算和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可为将来更大规模的风光互补并网技术打下基础,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该电站的示范作用,记录电站的运行数据,总结运行状态,考察其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为决策部门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讨论切实可行的并网指导政策,推动我国风光互补并网乃至整个新能源开发的发展。
三、本工程要解决的问题
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互补特性
风电和光电系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风和光资源的不确定性导致发电与用电负荷的不平衡,传统的风电和光电系统都须通过蓄电池储能才能稳定供电。如传统的小型户用光伏发电系统都是利用了蓄电池组稳定光伏发电和风电的出力,因此风光发电系统互补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混合发电系统的稳定出力。
对于本工程,其特殊性在于光伏发电容量和风力发电容量都较大,不同于小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如果采用类似小型风光互补系统的蓄电池稳定出力,将造成投资过高,增加发电成本,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同时本工程也不具备类似抽水蓄能的方式来稳定发电出力。
本工程风能和太阳能在季节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本地区春季风资源最丰富,也即风电春季出力最大,光伏发电则在夏季最大,春、夏、冬季基本上为新疆用电负荷高峰季节,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这种出力在季节上的特点可以互补单一电源在季节上的出力不均。
鉴于此,本工程的互补主要体现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在白天和夜间二者出力波动的日\季节互补以及电量上的日\月\年互补。
2探索研究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空间可否整合
风电场内两排风机之间间距约690m,如果可以将光伏电厂布置于风电场内,可以节省用地面积,降低成本。现对风机的阴影遮挡面积进行分析。
选用风机轮毂高80m,叶片直径90m,拟建厂址纬度约为42度22分,分析阴影最长的冬至日(12月22日)早上9:00至下午15:00的阴影轮廓如图8-6所示。风机阴影最长有663m,北侧509m,东西侧455m。
对整个风电场区域进行阴影分析,如图8-7所示,四台风机中间具有一个三角形区域,在上午9:00至下午15:00时间段内,不受风机阴影的影响,区域面积约为3.4万m3,相邻两区域间距离约为700m。如果在此区域布置光伏电池板,则太过分散,一方面由于低压线路过长,发电量损耗较大,另一方面很难设置保护围栏集中管理和定期清洗。
因此,对于风光互补在空间上的互补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期暂不考虑将光伏电站布置在风电场内部。
3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属于不稳定出力电源
电网系统中需要其他如火电、水电作为其调峰电源,因此出现了电力系统调度与调峰的问题,此时需要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和完善预报制度,加强风电和光伏发电调度管理,改善电网电源结构等。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在吐鲁番建设100MW级风光互补荒漠并网示范电站,掌握100MW级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高压并网光伏电站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并利用本示范电站的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分析,提出适用于新疆荒漠地区使用的跟踪型光伏电站建设形式。研究100MW级风光互补发电荒漠并网电站的优化设计及系统集成、大容量太阳光伏阵列自动跟踪装置的机械和控制设计技术、高效率低并网电流谐波的1MW光伏高压并网控制逆变器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点;并制定大型荒漠光伏高压并网电站的建设规程。为我国发展大规模荒漠光伏并网电站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本工程项目目前尚在起步阶段,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为更好地促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发展, 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清洁电源, 还需做以下进一步的工作:①进一步研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体系结构, 寻找更好的蓄能方式和备用发电装置, 合理配置互补发电场, 降低其建设费用;②研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实现互补发电场设备的动态优化组合, 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电场运行质量;③由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利用传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进行控制是非常困难的,积极探索智能控制方法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将会对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与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硕,李晓乐,向睿,秦颖. 风光互补发电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设计[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07)
掐指算一算,现在国内的四大枢纽是北京南站、广州站、武汉站,还有上海虹桥客运枢纽。在这四个客站中,最早实施设计修建的,就是北京南站。朱志鹏深深吐了口气:“北京南站是这四个枢纽里第一个做的,所以什么东西都是未知的”,好像当时在老师指导下的紧张与压力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在北京南站的设计中,有太多第一次的创新了,比如第一次把地铁正经八百地放在站房下面,实现了零乘这个概念;将北京南站的单层空间做到20多米,这个当时是难以想象的。朱志鹏总结了这么一句大白话:“没吃过榴莲也就不知道怎么去吃,当时的北京南站就好比一个榴莲,我们抱着它,愣不知道怎么吃。”
回忆北京南站,再返回来看对虹桥站的工作,朱志鹏说:“它又是一种超越;它不再像之前的那些车站一样注重造型之类的东西了,它追求的是功能性,成了一个枢纽的概念。”当然,这个超越是铁路客站自身的,也是朱志鹏自己的。
2002年,朱志鹏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毕业分配到铁三院工作。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的工作有天壤之别,调整的方法就是多干快干使劲干。“无论大小,多接触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把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尽快结合起来。”
朱志鹏参与的第一个实施的项目是胶新线的诸城站房,那是他刚刚参加工作3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做方案就实施了。“当时我的指导老师是现在我们建筑分院的总建筑师卢瑛,她几乎是手把手地在教我,自己从方案到施工图全部做完,确实对自己来说是个提升,特别是认识上的。”
在刚刚而立之年的朱志鹏的理解当中,虹桥站给他的印象是最深的,4年的时间在上海现场设计,等于又上了一次大学。
他对记者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用三个‘最’来形容,它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换乘最为便捷的交通枢纽之一,因为虹桥交通枢纽整合了高速铁路、航空和高速磁悬浮三种城市对外交通方式,也就是说除了航运外,其他的城市对外交通方式基本齐全了。这三种主要交通方式的场站是紧凑型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建筑的综合体,这样一来它就成为了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对外联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
朱志鹏为我们介绍,虹桥铁路车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查间结构。第二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又分三个部分,一是虹桥站最大的亮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虹桥站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铺板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米。一年的发电量是6.8兆瓦,每年上网的电量按照25年这个周期来说大概有640万度。什么概念呢?就是虹桥站这个光伏太阳能相当于一个县级的火力发电站一年的电量,虹桥站的光伏发电项目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实施的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之一,是由三院作为工程总承包来完成的。第二个比较节能环保的地方是地源热泵技术。三是光导照明。
今年第一季度,我部门按照公司关于安全工作的核心部署,围绕节前节后安全工作重点,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同时,面对当前工程任务重,工期时间紧等局面,我部门通过有效管控,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安全生产任务。现将第一季度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建工程安全管理:
1、今年第1季度,在推进十五里河、小仓房、陶冲项目的竣工验收移交工作期间,我部门组织各参建单位在元旦和春节前后多次前往三个项目现场开展安全巡查,共发现安全隐患6项。我部门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完成隐患整改,确保电站试运行期间的安全。
2、目前在建的维信诺、康宁和轨道光伏发电项目。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我部门在每周例会中,结合施工进度安排,对其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如开展岗前教育培训,开工前进行安全交底会;施工区域,建立施工张贴警示条幅7副,警示标识若干张贴在各工作点;监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在基础浇筑、设备吊装期间做好旁站工作,为施工安全做好监督工作。同时,我部门加强对进场人员的管控,将安全生产从源头扼制。如要求工人进场施工采用实名制,佩戴工作卡;进场施工作业前统一安排参加厂区组织的安全培训会,考试合格后上岗作业;督促施工单位对参加高风险作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险等等。为积极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我部门每周组织监理和施工单位对项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在第1季度中,共发现安全隐患4处,整改完成4处,整改率100%。
3、在维信诺和康宁项目施工期间,厂区业主对施工期间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视,每周由我部门牵头,各参建单位参加厂区业主组织召开的项目安防会,对过去一周的施工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和通报,积极促进了项目安全生产工作。
4、为保障春节期间维稳,同时落实集团下发的文件精神,我部立足实际,按照合同节点,重点对施工总分包支付情况进行了逐一排查,同时我部对项目各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结算支付情况等也进行了重点排查。通过排查,目前暂无欠薪企业和农民工拖欠支付情况,并已由各施工企业开具无欠薪承诺。
(1)综合成本(初期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较架设电网方案及柴油发电方案均低。
(2)系统安装、操作、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由于光伏灌溉系统运行过程无运动部件,无机械磨损,故障率低,维护费用低。
(3)系统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利用,无环境污染,无需支付能耗费用。
(4)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可实现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值守。
(5)系统采用IP65设计,可直接户外安装,无需建设专用机房。
(6)使用范围广,不受地域、外部环境的限制。
(7)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实现水泵电机的软启动,避免水泵电机直接启动的冲击,可有效延长水泵及电机的寿命。
(8)可利用光照条件直接实现灌溉水量的自动调节,实现农田灌溉的用水平衡。
2光伏灌溉与柴油机灌溉系统费用情况比较
以1.1kW水泵供水系统为例,我们将光伏水泵供水系统与柴油水泵供水系统做了一个投资运行费用情况比较,(注:考虑到两者灌溉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基本无变化,故仅包括供水系统,不包括灌溉系统)。1.1kW光伏供水系统较柴油供水系统初期投资高11000元,但每年运行费用可节约14490元;这样投资光伏供水系统,当年即可节约3490元,第二年则可节约14490元。而且两年后,柴油发电机组基本报费,需重新投资,采购柴油发电机组。所以光伏供水系统较柴油供水系统,经济价值非常明显。37.5kW光伏灌溉系统方案设计(1)光伏灌溉系统方案设计基本条件本项目方案采用从深井中取水,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实施地的水文条件,水井动水位为井下40m;另当地主要灌溉月份为5月、6月、7月、8月,所以我们仅取项目实施地5~8月份日照时间模型,来作为项目方案计算依据。(2)光伏灌溉系统方案计算已知条件:水井动水位为井下40m,输水管等传输压力损失为6m,灌溉季节为5~8月,灌溉额定需水量约18t/h最大需水量约20t/h,平均日需水量约100t/h;光照强度如光伏灌溉系统方案设计基本条件所述。
3水泵的选择
H=ηh其中,H为光伏系统所需扬程;η为光伏系统扬程系数,取1.4;h为进水口所需压力,取70m;故水泵扬程选择H=70m;参考水泵选型手册,选择7.5kW深井水泵。水泵逆变器的选择根据水泵,对水泵逆变器、光伏组件行匹配。水泵输出功率为7.5kW,配套使用的光伏水泵逆变器输出功率为7.5kW,选用EHE-P7K5H光伏扬水逆变器。EHE-P7K5H光伏水泵逆变器具有的特点有:具有先进的启动技术、MPPT技术及高转换效率设计,保证系统效率最大化;因采用高效设计技术,保证系统出水量最大化,同等配置情况下,出水量为目前业内最高;具有精确PID调节功能,可实现智能化扬水系统快速、准确、稳定的全自动智能调节,可完全无人值守;自带无功补偿功能,确保系统功率因数,降低能量传输线路损耗;完善的保护功能,包括打干、缺水、过载、欠压、漏电等保护,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可根据用户需要,选配光伏/市电自动切换功能,实现光伏、市电的自由切换,增加光伏扬水系统的使用灵活性,对于供电不稳地区特别适用;包括各种远程通信功能,可远程查看、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模式;IP65防护等级的户外系统,适应各种应用环境,低安装成本;运行环境温度范围广,最高可达70℃;完备的系统保护机制,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如防盗、GPS远程通信、兼容市电输入等需求。光伏组件功率配置经验公式为:W=ηP其中,W为光伏组件功率;η为光伏组件修正系数,取1.4;P为逆变器额定功率。由式可计算出:光伏组件功率W=1.4×7.5kW=10.5kW综合考虑逆变器的输入电压、电流,并考虑到系统配置的经济性,本系统设计采用45块230W电池板15串3并连接,电池板参数。阵列占地面积计算选用的45块电池板摆放方式为2行23列的阵型排列,考虑到设计与制造的统一性,分别按8个阵列为一个子阵,共6个子阵,最后一个子阵空出3块电池板的空间,安装项目介绍牌。其安装后的照片。经过工程计算得:电池板安装倾斜角为50,电池板安装面积占地约为75m2;另考虑到电站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周围设置护栏,内部设人行检修通道等,综合计算,占地面积约160m2抽水量计算根据当地每月的日照和温度的不同分别计算了5~8月份的抽水量和输出功率情况,计算结果见表7。其中,5月份每天分时相关数据见表8。由以上所述可知,该7.5kW光伏灌溉系统5~8月份,在满足扬程要求的情况下,每天抽水总量分别为:120t、117t、103t、99t,完全满足既定要求。
4方案的实施
上述方案设计完成后,于2013年4月开始实施。由于4月我国东北地区尚未解冻,给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同时项目地点缺水缺电,又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物资又较为匮乏。但项目人员克服种种困难,从设计到完成灌溉系统的调试,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期在4月底完成灌溉系统全部改造工作,并交付客户使用,通过客户初步验收,有效保证了客户春耕季节的灌溉供水。为用户的节能、节水、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该项目实施中,我们发现由于实际水位较原始所提供数据有出入,实际水井静水位为地下15m,动水位为地下2m,故水泵安装地下28m。该项目设施的现场照片如图3所示。四项目实施后效果项目实施完成后,我们抽取一天进行实际抽水量的测试(用灌满一箱2.5t水箱所用时间计算)。从上述测试数据看出,平均抽水量约为30t/h(估算值),当天工作时间自早晨5:00至晚上18:00,工作约13h,故每天抽水量估算390t,远大于设计指标。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后,恰逢春播季节,该灌溉系统不仅满足了业主自家田地的播种灌溉,尚有多余水以销售形式输送给周边农户灌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五经验根据笔者项目设计经验及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以下经验以供今后在类似项目实施时借鉴:
(1)项目地处东北,施工期短,要赶在春耕期前完成项目改造,必须在冻土情况下施工,这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又增加了项目施工成本,故要实施类似项目,应做好规划,在非冻土季施工,可极大地节约项目成本。
(2)此类项目实施地点均为缺水缺电地区,所以项目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技术方案与施工方案均要避免在现场用水、用电。
(3)组件支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如积雪及风力,系统应能充分满足最大雪载荷及风载荷的要求。
(4)由于地处较为偏远的农田中,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防盗与安全,特别是光伏电池组件与水泵逆变器,当有阳光照射时,系统即可能带电,由于非专业人士的认知水平问题,可能有导致误触电的危险,所以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防触电的安全设计,包括增加防护栏、采用防随意插拔连接器的设计等。
(5)由于很多地区灌溉季节较短,如果仅仅将光伏系统用于灌溉,则在非灌溉季节,太阳能源却被白白浪费,为充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在条件的许可下可为用户设计光伏综合利用系统,即在灌溉季节,光伏系统用于农业灌溉,在非灌溉季节,可利用光伏系统实现人畜用水的提水;或采用蓄电池储能,用于家庭生活供电等。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