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15:48: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教育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对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履行数学教育教学职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掌握好数学教育教学语言艺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师教师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构建富有特色的数学教育教学语言呢?
1.艺术性。高中学生情感丰富,爱好文学,充满浪漫情怀,数学教师可通过诗意的教学教育语言吸引学生,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增添了老师自身的魅力。比如,描述三角函数时,可引用李尚志教授的诗:“东升西落照苍穹,影短影长角不同。昼夜循环潮起伏,冬春更替草枯荣”来描述。意思是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在苍穹中运转。运转过程中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变化,地面物体影子的长短也就随之变化。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与光线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角函数来描述。此外,太阳东升西落昼夜循环,潮涨潮落,冬去春来,草枯草绿,都是自然界重要的周期现象,而三角函数正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数学美普遍存在于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等。在数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比如,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都可以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品质。
2.情感性。教学教育语言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还渗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教师语言富于情感,一方面以自己的情感感应出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以情动人,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那么,怎样的语言才具有情感性呢?一般来说,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有三种情感,一是教师的情感,二是学生的情感,三是教材的情感。数学教师应把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各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并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将融会有自己真情的数学情“感应”学生,使学生形成情感,实现三种情感的升华。学生会因教师神采飞扬的讲述、声情并茂的讲解而产生兴奋的情绪,也会因教师呆板、枯燥的讲解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3.诱导性。所谓诱导性,是指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的数学认识兴趣和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诱导性语言一般在数学课的起、承、转、合处运用,或者在激疑、析疑、鼓励学生质疑处运用。教师可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设问、反问、比喻、比拟、排比、摹形等,帮助实现数学教学讲授语言的点拨、点染、引导、引发功效。例如,“三个不同的平面,若两两相交,则可以把空间分成几个部分?”可作如此比喻:“空间喻为一个大蛋糕,用一把刀去切它三次,可以切成几块?”这样比喻有助于学生形成形象的具体的思维。学生较快回答:4个部分或6个部分或7个部分或8个部分。笔者常用语有:“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4.启发性。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知识的广泛性与学生认识局限性的矛盾;数学学习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数学书本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于实践之间的矛盾;系统知识和技能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等。这些认知矛盾常常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要帮助学生解开数学认知中的矛盾,教师就必须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数学教育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表及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积极的思维化解认知中的矛盾,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生动的语言描述、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等,其中,联系实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笔者的常用语有:“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建立直角坐标系、给出公式、设计图形等)”。以上这些启发性用语较具开放性,因为每个学生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他们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育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回忆和建构。
5.赏识性。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做到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其实,有很多带赏识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说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你今天头脑真灵活啊!”“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等等。
6.反思性。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比如,“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启发?”“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这些反思的语言不仅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认知能力。
7.科学性。科学的语言是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准确、语句合乎逻辑。“已知E、F、G、H是空间四边形ABCD边AB、BC、CD、DA的中点,则直线AC与直线BD所成的角是__________。”学生回答:“60°。”此时,教师必须给予及时地纠正和强调:“直线AC与直线BD所成的角是直线EF与直线FG的夹角,并非∠EFG,也可能是该角的邻补角。”这种在细微之处把握数学语言的用词,讲究的是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同时,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语言表达还应注意逻辑性,即教师讲解数学内容的语言符合数学客观规律,符合数学思维规律,用具有内在逻辑的语言来推理具有内在规律的数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求教师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明其中的逻辑规律。数学教师在运用讲解性语言讲授时,一定要按照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逻辑推理,做到讲授深浅适度。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思想和思维的顺序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8.教育性。数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其一言一行都要对学生施加影响和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注意语言的教育作用。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内容的教育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描述、论证、举例、引文等都有内容意义,这些内容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使学生接受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如讲解“等差数列”这一章时,可以将德国大数学家高斯10岁那年如何聪明解答1+2+3+4+……+100的故事作为教材来介绍,介绍中外历史上大数学家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研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被数学家那种大胆探索、不断开拓的精神所感染,被数学家们那种坚持不懈的工作热情所感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形成。二是语言态度的教育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进行讲解、提问、评价时,态度要和蔼可亲、平等友好,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一重要技能。教师在借鉴人性化数学教育教学语言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的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语言的积极功能,用富有自己特色的语言架起与学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邵守义.演讲学教程[M].吉林:吉林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
数学教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完成的真实生活,教学过程是朴实无华而又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智慧的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扎实的过程。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教育教学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以创新为特质的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和学会数学。
真实的数学教育教学,是基于“儿童本位”,对数学教学进行有创意的规划和设计,使学生爱学数学,即由目中有人,到人有所爱;朴实的数学教育教学,是把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教育教学实施,是师生互动共生的发展过程,即由心中有数,到学数有法;扎实的数学教育教学,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扎实的目标落实,由行中有律,到学有所得。
一、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教育教学从认识儿童开始
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教学追求的是适合儿童的数学教学。因此,教师最大的最根本的专业就是认识和发现学生。卢梭在《爱弥尔论教育》中写道:“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回到儿童本来的意义上,我们就会发现:
儿童是自由者。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何况儿童呢!失去自由就失去人存在的价值。认识儿童就是让他回到自由,这就是教育哲学。一是回到肢体(身体)的自由,即肢体的解放。二是回到精神的自由。正因为儿童是自由的,所以我们追求自由的教育。自由的教育即是真实的教育。
儿童是探索者。你看,孩子正在专心堆积木,这时递给他一个水瓶,他会用右手接过来,然后不经意地转到左手,左手把水瓶放到地毯上,水已经倒到了地毯上,他也不顾。这时左手触到了水,他会用手捏一下,并放到鼻前嗅嗅,他开始观察水瓶,并把水瓶提起来往下倒水,水流出来,他会咯咯地笑。成功了!他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发现―观察―假设―验证。探索和哲学有关系,哲学起源于对周围事物的惊异,惊异就产生了哲学,儿童就是哲学家。
儿童是游戏家。儿童乐意于“做家家”等游戏,数学学习也往往会从游戏开始。儿童把游戏看成现实、真实。游戏不严肃,但儿童是严肃的。游戏是虚拟和假设的,儿童也知道是假的,但清醒的儿童在认真装扮这个角色,游戏基于现实又超越了现实。回到儿童本性、回到儿童生活的教育即是朴实的教育。
儿童也是破坏者,儿童更是发展者、成长者……
康德说,人是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是他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要认识儿童的可能性,认识到教育就是唤醒他的天性,唤醒生命中存在的可能。儿童的可能性有两层意思,一是还没有,二是将会是。儿童是没有成熟、没有确定完成的过程,要靠教育,靠自身的成熟。通过教育使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焕发出来,外在的教育只有和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结合起来,且教育要适应儿童内在生命力量的发展,才是最佳,这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价值和目标扎根于儿童的发展和可能的教育即是扎实的教育。
二、真实的数学教育教学,让学生爱上数学
当我们走进儿童、认识儿童,做到目中有人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对教学进行有创意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因材施教,让儿童爱上数学。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呢?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沿着崎岖的山路,不畏艰难险阻,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这是马克思对有志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在数学的教与学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道理。学习数学的每一个阶段、经历数学思考的每一个过程、攻克数学学习的每一个难关、完成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目标,就是登上数学王国的每一座美丽的顶峰。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智情数学”。智情数学首先是智慧数学,因为数学学习,孩子也就有了智慧的生成。有了智慧,孩子们也就有了快乐,因此智情数学也是快乐数学。因为数学学习的情感是以知识的获得、智力的满足而产生的,是成功以后的快乐体验,数学学习是以知生情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自信心、上进心的任务就得建立在学生获得深层次的快乐的基础上。
由此看来,创设数学课上的“生动”正是数学教学艺术较高的境界,真实的数学教育教学就是要造就数学课上成功的“生动”。我们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始,促使学生走进数学思考的王国。要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好的教学情境是连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行探索尝试的;好的教学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已知;好的教学情境应该与数学的本质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情境是问题解决中隐含着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或是在学生间不同想法的碰撞中被揭示,也可以随着问题的解决展开联想产生新的问题。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是提出恰当的问题。下面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为例,把握如何设置教学情境,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深入学习。
案例一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片段
一、链接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一个什么图形?它有哪些特征呢?(出示长方形)仔细看,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变形为平行四边形)你认识它吗?
2.提问: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
谈话:老师这儿也有几幅图片(出示教材插图),你能指出每幅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在图上指一指)
3.揭示课题: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认识平行四边形)你能说一说还想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吗?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1.动手操作,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谈话:同学们不但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谈话: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长什么样吗?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动手操作。操作要求:想一想、做一做,利用学具盆中的材料,做一个平行四边形。说一说,请你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做、怎样想的。(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介绍做法。法1:用小棒摆;法2:在钉子板上围;法3:在方格纸上画;法4:沿着直尺的边画。法5:……
2.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发现特征
谈话: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画下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平面图形。(边说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什么特征?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板书。
(2)验证特征
谈话:你有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学生动手验证)
活动后交流:你是怎样验证的?(学生到实物展示台演示验证过程)
生1:通过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对边的长度,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生2:通过平移的方法,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3)总结特征
提问:通过刚才的操作和验证,谁能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指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谈话: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用心记一记。
教师设计了一个富有挑战性且适宜于课堂学习的环境,实现“由外向内”的转变,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过程中折射出的数学问题又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把外在的兴趣转化为数学知识学习的内在需要。教师没有停留于各种具体的情境,而是从中引出具有普遍性的数学问题,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由“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必要过渡。
有了好的教学情境,学生身处其中,其好奇心、上进心得到了充分调动,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时有着理性精神的学生充满了揭示世界最深刻的奥秘的强烈情感。这时的数学对学生而言是强大的不可抗拒的“磁场”,这时的学生如何不会爱上数学呢?
三、朴实的数学教育教学,让学生会学数学
朴实的数学教育教学,让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积累活动经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它有自身的特点,教学上也有本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进入数学学习中时,我们的着力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从而实现由知识向智慧的过渡。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思维方法的训练应当渗透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知识问题化和问题知识化的设置,促使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主动建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学生数学地思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不同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实都蕴含着数学思维。如果教学能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并在知识创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很好地体现数学思维,就能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下面以“加法结合律”的教学为例谈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
案例二 “加法结合律”教学片段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中,得出28+15+25=28+(15+25)后,教师提问: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呢?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后,提出可以举例说明。于是教师就让学生自主举例,并分两个层次进行交流。第一层次,在学生都举出例子后,教师组织第一次交流,指定一个学生说说举的是什么例子(有意让举一位数例子的学生先说),学生说:“3+5+8=8+8=16,3+(5+8)=3+13=16。”提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吗?”在学生举出其他一位数的例子,并认为大功告成时,教师指出:这仅能说明加数是一位数的情况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加数是两位数或三位数呢?引导学生继续举例。当学生都完成举例后,组织第二层次的交流,从加数是两位数、三位数到更多,以及加数中含有0和1的情况证明都有上述现象,没有反例(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交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抽象概括。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了不完全分类中穷举的思想,经历了数学结论发现、验证的过程,体验了数学的严谨性。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能够理解性地学习数学。教师提供的经验明显地在学生学习的广度和质量上起到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即会学数学。
四、扎实的数学教育教学,让学生学会数学
数学教育教学追求的最终落脚点是扎实的目标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过渡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数学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作为出发点,考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准备性,动态地把握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学生的可发展性是衡量教学与学习质量的主要指标。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数学学习较高的境界,这也是将文化落实到人格的重要方面。一个人认真地学习数学,他(她)的气质乃至品格也会改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关注以下三点:
1.以数学思想统摄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活生生的数学灵魂。《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综合与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对这些或表现为一种知识或表现为一种能力的内容的学习,都有相应的数学思想来统领。以数学思想统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可以积累儿童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还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数学创造能力,从而实现统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塑造数学文化品格的双效功能。
2.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目标与价值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准确地把握数学教学的目标与价值,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习者思维活动交流的过程。
3.进行多元化数学教学的评价
没有评价,也就没有教学。数学教学不只是解题,也不只是教学数学。因此在评价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时,显然不能用简单的“会不会”来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是否渗透了数学方法,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氛围,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是否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是否为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积存了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还渗透了潜在的理性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这或许是数学学习是否真正“以人为本”的体现。
当我们的学生经过数学学习,能养成一种理性的精神、能进行客观的研究、能用一种新的认识方式认识世界、能勤于追求现象后面的本质、能充分享受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以后的欣喜时,我们说我们的学生已铸就一种全新的品格: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坚持,愈挫愈坚……
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怎能不感到成长的快乐?
木振武,男,纳西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和洪云,男,纳西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赵建红,男,汉族,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专科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数学知识起点高,学生基础差,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教学与专业脱节,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任务重,教学观念比较陈旧的问题。指出可以通过注重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境,教学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来提高专科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专科;数学;教学;问题;策略
数学课一直是专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对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如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由于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专科院校,因此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了专科院校数学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专科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知识起点高,学生基础差
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等进行选修,教学内容多而庞杂。所有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学习一元微积分,必须对已学过的各种函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幂、对数的相关知识非常熟悉。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与所需知识之间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初等数学知识掌握不好,概念、公式、定理模糊不清,有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学习过。这种现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
2、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
绝大多数的学生高考数学成绩不理想,直接的原因是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能力基本上没有。课堂上他们不会(或懒得)做笔记,不会看书也不愿意看书,不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知识点在大脑里是一盘散沙。有时教师提到某些学过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基本没什么反应。
3.教学与专业脱节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说,数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所学数学知识不知道要用在哪里,学的知识与专业要求有何关系,学生知之甚少,并且由于数学课开设一般先于专业课,等到专业教学中用到某一部分数学知识时,往往已成过眼云烟,悔之已晚。可以说,数学课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4.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任务重,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限于目前的教学条件,数学课基本上还是采用的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再加老师的口述的模式,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办法应用。讲授一元函数微积分时,如果能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利用几何画板、mathematica、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函数图形,演示变化趋势,化静为动,就会给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教学效果肯定会比目前的好很多。
以上的这些问题是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专科数学教学效果提高策略
1、注重生活实例
数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息息相关,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根据每个教学环节,介绍与数学有关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例子,如浓度配比问题在医学中的应用;直角坐标系在军事、台风及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函数在储蓄、分期付款购房、购车中的应用等。又如:在学习了函数以后,我在课堂上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某居民小区按照分期付款的形式福利售房,政府给予一定的贴息,小李家购买一套现价为200000元的住房,购房时首期(第一年)付款80000元,从第二年起,以后每年应付款为10000元和上一年剩余欠款利息的和,设剩余欠款年利率为0.4%。①若第x(x≥2)年小李家付房款y元,求年付房款y(元)与x(年)的函数关系式;②第4年小李家应付房款多少元?随后学生在教室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我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了一一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
专科学生由于缺乏对日常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的认识,更缺乏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感性认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要就是要加强数学的实用性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2、创设数学情境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数学情境创设得好,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比如在讲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以给学生讲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巧解数学题的故事,并趁机提出“如果你是高斯,你将如何解题”的问题,学生们都会跃跃欲试,争着回答问题。
3、教学创新
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突出数学的基础、实用、够用在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开设基础课数学和专业数学,突出基础、实用、够用。基础数学学习的是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专科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在一年级完成。专业数学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对不同专业,应针对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授课的内容和进程要符合专业需要。例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是各专业的基本要求,属于基础学习部分,特别是三角函数是多数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可作为每个专业必须学习的基础数学。而对于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要学习函数,还应把向量,复数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以适应专业课学习的需求。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几何部分显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并且在教学安排上把立体几何部分内容提前,对专业的制图教学更为有利,这些体现了数学的实用、在专业中的渗透。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在当今社会,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这些辅助教具的使用,特别是多媒体投影仪的应用,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显得更加直观、具体。
总之,我们要认清专科教育的特点,找准数学课在专科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充分体现数学的工具作用。(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引言:中学数学的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并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数学问题处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的实际研究和探讨,通过逐步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回归数学学科的特点。
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进行问题的求解、讲解数学问题步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进行初中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中学数学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建设实践,在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加强实践结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学数学教师在形成良好数学教学思维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进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
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数学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思维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实现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讨论,自主研究科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某初中深入进行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该初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坚持贯彻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适当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该初中某班级的数学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群体进行了分层,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针对式教学。然后改版机数学教师鼓励同学进行自由一对一帮扶,会在简单介绍数学教学内容后进行工作部署,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备课,让学生在进行相互合作探究后对数学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了解学习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充分锻炼较优秀基础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同时加深该部分学生对数学课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对知识的延伸拓展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更加加强。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讨性课外数学交流活动,加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进行交流活动时进行自主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逐步建立起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进行有计划的合作交流式教学,使得该班级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日益增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08-01
一、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除了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更新的力度较大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性被激活了。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忠实执行教材,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相对狭窄,课前预设方案比较周到,通常足以应付。现在,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加上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更为丰富多样。于是,学生质疑问难、节外生枝的频率与教师素养缺失的显露同步增长。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段之一。课堂中提问的常见模式为“问-答-评”三个环节。然而,课堂提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提问的不科学,同样也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是对目前存在现状的分析:
3.课堂提问模式单一
提问“量多质差”:部分教师经常会采取“群众式”的回答模式,比如在讲完一个问题时,用“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无思考的模式来提问,价值不高。还有部分老师分不清要点,总是漫无目的的提问,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4、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进对策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提供数学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思维策略
掌握创新思维策略,犹如我们创新能力培养的钥匙和有效途径,而多样性数学实践活动,正是培育创新思维的土壤。换元思维要求有深刻的洞察力,一眼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曹冲称象就是运用了换元思维,曹冲通过仔细观察后发现石入船沉与象入船沉的道理一样,就把称象体重的问题转化为称石重的问题。利用类似的道理我们在讲完圆柱、圆锥、球与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后,教师可留一道思考题,怎样测量出茄子,葫芦的体积呢?你有几种方法?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我们这样换一角度来解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5、利用迁移规律,举一反三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都能迁移。小学课堂中的变式训练,就是从模仿一题多解再到多题一解,即教师指导学生做一道习题,不满足于求出答案,而是举一反三,把此题目相关的问题或结果尽力找出来,再进行举一反三,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升华,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7丰富自身的学科文化底蕴,切实加强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 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的运用及应用题等方面,教师先要建立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于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应也应先从整体上先有一个把握,即尽管教的只是一个年级,但不能只了解本年级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该先从整体上对各阶段的知识都要把握,对于本学科所要教学的概念、公式、方法、公理等应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即密切“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联系。”
三、总结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他的研究要通过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及为之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他的推倒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学会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工作;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我国必须对我国现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开展中职数学教育工作,对提高我国数学教学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中职教育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
由于现阶段中职教育教学研究历史尚短,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在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着中职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开展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中职教育数学教学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结构尚不健全,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
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不能实现教育方法与教学任务的有机统一。在中职教育工作中,需要完成许多教学任务,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研究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学者较少,有关数学教学方法的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实践中的数学教学工作需要,阻碍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转变教学认识,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适应教师角色的变化,而一味地采用硬式教育、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在函数教学过程中,三角函数有许多变式,包括正函数、反函数等。教师单纯使用文字讲述,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就会使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这些三角函数。而在硬式教育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上课时会走神,教学效果较差。即便学生生硬地记住了这些数学公式,也很难将之应用到解题实践中去。
二、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需要大批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加强中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研究探索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
在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中职数学教育以数学教材为结构主体,忽略了实践应用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淡化中职教育的职业特性,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适应未来的职业角色。
中职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满足感,这既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概率教学是非常枯燥的,由于概率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困难。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习数学概率,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们在火车站出口经常能看到有人设局:一共有20张牌,分别为10张10,10张5。由你任意抽取十张,如果数字之和为50、55、60、65、85、90、95、100则胜利,胜利者可以得到大奖。我们首先看到这些数字时会感觉很容易胜利,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概率进行计算,可以发现参与者胜利的概率不足20%。
中职数学教学工作应当建立数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考核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让教师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学生许多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应当将学生对课堂的喜爱程度、学生参加数学实验的次数作为教学评价因素,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互助合作平台,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一些专业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通过这种合作平台,将学校延伸到企业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量的技术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但是我国中职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工作现状,分析现阶段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中职数学教育水平,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数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金伟.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2).
(一)数学教育偏向于反复机械训练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相关限制,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增进熟练度,来实现幼儿数学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导致一些幼儿未能有效理解和转化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缺乏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二)数学教育偏向于解决习题能力培养
在很多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幼儿能否会解决习题是衡量幼儿成长的最主要指标。然而,幼儿时期正是很多想法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仅用会不会解决去衡量,会抹杀幼儿的一切创造性思维,这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幼儿今后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
(三)数学教育忽视数学的应用能力素养
而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幼儿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幼儿的数学知识被限定在课本或数学问题上,不能充分形成自主研究和学科探究方面的积极应用,限制了幼儿数学知识能力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深入实施课堂教育,而怎样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最大化使幼儿收益,使教育落实到实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实施课堂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程理论
通过游戏化和生活化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一,幼儿园围绕教育部相关课题实验教材,开展中班级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组织和指导方法的研究。
第二,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数学认知游戏
新型建构游戏“搭房子”是由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四种材料构成。通过面与面的拼接等,发展了幼儿手脑结合进行拼接。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教幼儿认识图形,同时锻炼了幼儿手部肌肉的力度、灵活性和协调性,拓展了幼儿手眼协调、手脑协调、空间思维、创意想像、合作互助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运用观察法,以中一班数学教育教学为例,对教师在这项游戏中的指导现状加以分析。
1.建构游戏的准备
首先是各种材料的准备,教师把游戏材料分别摆放,并向教师们简单介绍“建房子”游戏材料的特性。
2.建构过程的指导
教师按幼儿能力进行搭配,分小组进行搭建。在建构的开始,教师提出自己的建构设想,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搭建目标任务。不到半小时,就搭建出形形的房子,教师一一对作品作出评价,氛围融洽。
3.游戏评价
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各组的建构作品都一一作了评价,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创意与发现,教师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构建活动中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教师更是着重提出表扬,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们对建构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在游戏的准备和建构的过程中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准备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研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领悟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后,教师指导幼儿自己确定主题,而不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限制幼儿的思维拓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引进多元教学模式,促进幼儿主动性提升
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化,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将生活中的情景适当引进课堂中来,准备更充足的学具来给幼儿探究发现,使得幼儿学习数学不再单调乏味。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幼儿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幼儿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学习《比大小》时,教师取出2个苹果,向幼儿提出:看谁取的比我多,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也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知识层面较浅,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幼儿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在幼儿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超市中顾客、老板,向幼儿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小场景。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加强引导,幼儿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游戏式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上,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提出。
比如,《图形拼组》一课,在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时,可以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换个正方形的口袋吗?”这样一个充满妙趣横生的问题,它显然比直接问“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吗?”要生动和有趣味得多!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幼儿自我摸索的动力,在不断分析中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勇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