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期中数学教学总结

期中数学教学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6 23:02: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期中数学教学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期中数学教学总结

篇(1)

一、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传统数学教学中以教材为本,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实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传统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人人达标、过关,教师安排学生做同样练习、作业,课堂上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新课标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不同学生的兴趣、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这个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征,安排作业和练习,同时对学生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

初中学生相比较小学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当今科技进步、世界创新形式下,初中学生的心理都有较早成熟的现象,学生的想象占了主要地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自由研究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对问题的见解充分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独创性得到发挥,多鼓励学生讨论、研究、大胆假设、合理想象、即兴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同学的表现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兴趣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们必须身心投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采取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而不能强制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愉悦氛围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转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把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是现代教学领域中发展的新产品,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模式,通过形象的图片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透彻。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从古至今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应用能力是初中学生必须培养的素质。新课标对数学应用树立了重要的目标,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并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集思维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科学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才能在今后工作中遇到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才能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把问题简单化、清晰化,最终迎刃而解。初中数学中涉及得到的数学思维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理论化,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观察、分析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篇(2)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对策;研究

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一门比较传统的课程,其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且,其分值在高考当中也是最高的。近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一些新的变化出现在数学教学课程当中,特别是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目标的变化,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要将其中存在的一些“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改掉,而是增加一些与生活和科技相关的知识;在教学结构方面,强调教学结构要更加均衡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能够达到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教学目标方面,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达成,这三维目标包含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过程与方法,以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完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独立意识,为创新型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然而,由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依然处于初期阶段,还未成熟,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着这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样就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1)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数学的教材也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但创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编排,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编排现象的出现,而且,其中许多教学内容被删减,这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严重的影响到教学质量;其次,没有与其它学科协调好。新课程改革将西方的数学因素借鉴了过来,只是注重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没有体现出高中数学的实用价值,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极少的联系,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另外,新课标明明指出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体现出其基础性的特点,立足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并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但是,在教材中却出现了一些非常难的例题,是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够接受。

(2)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看得太重。虽然,新课程改革中的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分的尊重,以至于达到了曲解的程度。有些学校忽视了教师的角色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过分的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这方面,最为常见的就是,当面对一个学期中的学习内容较多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一些概念和定义笼统的讲解,很少进行课上习题练习,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和掌握,表面上看,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习的机会,但是,却将教师的主导性给忽略了。还有一些数学老师将自己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对解题多样性的倡导,只要能讲题解出来就行,不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是否合理,甚至还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只是照搬照抄原有的教学方法。

(3)初高中之间失去了有效的衔接。对于高一的学生这一点深有体会,初中和高中之间不论是从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一时难以接受这样大的跨度,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比较吃力,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担,甚至会影响到其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要从根本问题着手,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才能着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1)对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对于新课改之后数学教材中存在的较难章节,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合理编排现象,应该先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调查。首先,对于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章节,应该删除,如果教学内容很重要,则应该重新进行编写,以降低其难度。其次,在进行新教材内容顺序编排时,应该广泛的听取教师的意见,因为,教师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对于教学内容顺序编排方面有着较好的意见,更易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

(2)适当看待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了解新课改中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把握好度,适当的给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机会,不要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给忽略了,如果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不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只能成为是放任式学习,完全不符合新课改的观念。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在课上引导着学生进行练习,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3)立足于课本,对教学资源进一步的拓展。在新课改形势下,数学老师要自觉的将新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并适度地对其进行挖掘,然后,再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拓展,来实现对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有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就是数学老师要将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彻底的体现出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按照自己的理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过的数学原理。

(4)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其实,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只有将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才能在内容上玩出花样。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实践当中已经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对此,学生也比较感兴趣。然而,大多数的教师却与学生的心情大不一样,他们并没有将多媒体技术看成是多么新奇的事情,甚至还存在着抵触的心理,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只是在摆花架子,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更是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就使多媒体设备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出其预期的效果。其实,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敢于尝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并有利的教学方式要进一步的发扬,积极的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进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5)要注重初高中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定不要受原有的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应该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就是以教育教学为主导;另外,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和学生交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全面的对学生的兴趣有所掌握。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刚从初中升入高中,高中的一些教学方式都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且,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深度和广度都要比初中大得多,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阶段,悉心的给予指导。

三、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受到新课改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高中数学的教学要进一步的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文贤.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12)

篇(3)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后如果能在数学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后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中就会如鱼得水。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循序渐进地方式以一个向导的角色逐渐将学生引入初中数学的天地,是一个极佳的教学方式。本文就针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数学做一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 循序渐进;初中数学;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对于教师知识储量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同一所学校中数学教师的能力和知识层级也相差无几,但是有的数学教师的课,学生能够听的津津有味,同时也能获得很大程度的能力提升,而有的教师的课却索然无味,学生听了昏昏欲睡。往往前者更能够懂得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而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在教学环节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由浅到深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各类概念和公式。

1.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解读误区

对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解读为以自己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过程,从而主观臆断按照自己既定的理解方向对教材进行照搬,这样会导致学生只能刻板地按照课本进行循序学习,而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无法在教学环节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两个主体,不论以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是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进行相互交往和互动,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补充的作用。所以依照“循序渐进”的思路展开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以学生的认知线路为依据进行的。

2.对教学内容重组的循序渐进方法

教学内容是课堂中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主要信息获取频道,因此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适当地重组。

2.1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重组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组形式,有很多,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教材的理解,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学生,有的班级学生能力较强,认知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认知能力比较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进行重组。比如在苏教版的初中数学课本中,“整式”一节内容中并没有提及到“代数式”的内容,而在后续的课程中,二者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在重组课本内容时,可以将该两节内容和在一起来进行。

2.2针对不同时期进行重组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组时,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认知能力进行重组也是十分重要的,依照课程的独立性、逻辑性以及层次性等关系,可以从一课时到有联系的几节内容。例如在“圆”中我们会涉及到很多三角函数的问题,所以三角函数一节可以改与“圆”一起进行讲解,甚至“相似”这一节的内容也能够移至该节内容中,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关于相似的题目都与圆息息相关,而且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已足够学习“相似”方面的知识;另外,“概率初步”的内容同九年级第二学期中与“视图与投影”的内容一同教学,能够体现很好地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循序渐进方法

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此,我们的循序渐进方法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1)探究阶段:初中生处于一个逐渐开始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个阶段学生探究心理强的特点,在部分容易操作的章节让学生先进行自我探究环节,从猜想——假设——实验论证到分析,通过自主探究课本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区别时,对于线段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例子“将一根木棍钉在墙上需要几根钉子”这样的命题来开始本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感悟阶段:探究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并感悟,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消化。培养学生在自我探索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能够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有一部分脑子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教学环节中的内容,显得比较自傲,在剩余的教学时间中不去思考。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去思考本节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不断引导学生去感悟。

(3)创造阶段:从发现到创造,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已知的事物来培养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引导他们重新建立概念,归纳规律,并且可以在课下主动动手制作一些学习模具,设计探究性实验等,还可以让他们接触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其实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都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学生又无法解除到更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宽广的舞台,从探索到感悟,再到创造性思维,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有利于初中学生的成长。

4.循序渐进的交流方式

初中教学中关于交流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忽视,而调查发现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纠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中我们也要加入交流的内容,比如还是在“直线、射线、线段”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式,学生通过交流和观察,很快就能得出清晰的答案,然后让教师来总结,无形中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在实施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做好以学生为主体,再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或者其他方法,才能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教学过程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变为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提升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雷鸣.在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1):04-05

[2]乔洁.论多媒体教学的利弊[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03-04

篇(4)

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主要有下面几点做法:

一、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示范、学生观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至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性就被扼杀了。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以“指导者、组织者、激励者”的身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成就感。教学过程是一个彼此影响、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唤醒学生,让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做。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具体材料设置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使他们感到抽象、难懂、枯燥。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创设生活情境。带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交流活动的机会,搭建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抽象概括与具体问题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主动思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自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三、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是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数学,那么学生就真正地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对数学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不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只需要被动地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因此,在从接受向自主学习转变时,教师应该对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重视起来。常见的学习计划如每个单元的学习计划、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完成情况、自我总结等。计划制定好后,教师应该经常督促学生,并且鼓励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执行学习计划。

(二)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自主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敢于主动发言,习惯在认真思考后发言,乐于吸取别人的有益观点来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去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要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数学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培养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网络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现在是信息时代,运用电脑网络共享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进机房登陆有益的学习网站;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一些专题的学习网页,让学生共享。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57―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面临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而互助式教学法就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合理地运用互助式教学法,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互助式教学法,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立足学生实际,精准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精准确定有层级、有梯度的学习目标,才能适应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及建构,能有效促进学生解题技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制订“根据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时,笔者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对等差、等比数列通法求通项有了一定了解,故而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定为:熟练掌握“累加法”、“累乘法”的操作要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应注意总结“构造法”求通项的常用技巧。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为了有效开展互助式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应先将学生按成绩分为5人的若干个学习小组,把优等生和学困生平均分到各小组,一名优等生搭配一名学困生,明确师徒关系,结成帮扶对子。当然在安排座位时,还要兼顾性别以及性格等因素,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以便让学生有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有效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大胆调整,当然要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

三、培养一批得力的小组长

分好学习小组后,让每组学生推选出自己信任的伙伴当组长,教师要掌控好小组长并明确其职责:上课时,小组长要组织本组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时学习,并鼓励每一个组员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提问时,小组长要尽量先让学困生发言。如果学困生不会回答,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倾听优等生的发言,从而取长补短。做习题时,如果优等生做对了,学困生做错了,优等生就当小老师,帮助学困生更正,还要讲出为什么。若有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另外,课后小组长还要督促、检查小组内“师傅”帮助“徒弟”消化课堂知识的情况,要求小组内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督促检查,毫不马虎。

四、教师要当好课堂的“操控手”

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制止,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不流于形式。小组讨论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火花的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排除障碍。这样就能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查自纠的过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篇(6)

关键词:分层;初中数学;有效性

教育乃立国之本。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国民建设的行列中,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然而学生存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传统教学就像吃大锅饭一样,每个人吃相同分量的饭菜,饭量大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吃不饱,而饭量小吸收能力弱的学生也会吃不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如今社会的需求。分层教学法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为核心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教育,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最为可行的方法。

一、分层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先天智力水平、周围环境因素等量身定制教学方法,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使优生和差生都能合理地发挥其主体性。

在一个班级中,总会存在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优等生逻辑思维较强,接受和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强,相比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加快速地明白并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而学习差的学生则需要去慢慢消化,仔细思考,才能一点一点吃透教师所讲的内容。因此如果教师依照传统教学去授课,既会让优生卓越的思维能力没有发挥的环境,也会让差生跟不上进度。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既能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又能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生在吸收课本上的知识点后,再挑战更难的问题,激发了他们心中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毫不懈怠努力向前。对于差生而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他们也许听不懂上课所讲内容,所做的练习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慢慢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而且在分层教学中,通过大量基础题的练习,可以让他们慢慢理解并夯实课本上的知识点,在练习中慢慢树立起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和教师靠的近的是少数的优生。而差生却因为学习跟不上,成绩不行,而缺乏和教师交流沟通的勇气。导致上课依然听不懂……如此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分层教学因为对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目标,使差生在大量的基础练习中重拾信心,便会很好地改变师生之间僵硬的氛围。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1.课堂教学分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习能力卓越,抽象思维强,基础知识拔尖。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可以让A层的学生接触更深层知识,通过做难度较高的题目激发他们强烈的好胜心。B层:能够接受并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具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这一层的学生数量较多,他们能够听懂并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因此对这层次的学生应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思维扩散。C层:缺乏学习兴趣,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C层是数量较少却是最为让教师头疼的一个群体,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对于此层的学生,利用大量的练习来打基础是必要的,可以用大量简单的习题来培养其学习的信心。

分层的方法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或教师协助选择,但是其原则是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其家长的意愿,实事求是却不过分凭借考试成绩来划分。成绩只能作为一个依据,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促进全面发展。所以忽略学生自主意愿甚至伤害到学生自尊心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并且分层教学并不是让教师要在A层学生身上花费大量精力,却忽略C层的学生,对于ABC层的任何学生,教师都必须做到平等对待,公平教学。在分层教学中,晋级和降级制度也是需要的。也就是说B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进入A层的,C层的学生也是有进入B层甚至A层的机会的。相反,如果有学生发现自己跟不上本层次的教学节奏,也可以申请进入下个层次。这个制度并不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阶级思想,而是通过晋级、降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方便教师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传统教学方式中,优生能快速地完成课后作业,因为对于优生,那些习题简单枯燥,缺乏挑战,很多都是做过很多遍的题目,还必须做,浪费时间和精力。然而对于差生,却显得难度偏高,不会做,错误率高,使得他们越来越怕写作业,慢慢导致不做作业甚至抄袭。所以在分层教学中,针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于A层可以用奥数题、综合题等高难度题,使A层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享受挑战,通过重重推理、演算,最终得出答案,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刺激和成功感;对B层的学生则布置一些提高题,着重在于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和对知识点的熟练运用;对C层的学生则需做大量的基础题、简单题,反复练习,夯实基础。

3.总结评价分层

篇(7)

【关键词】高中 数学课堂 互动式 优势

我国加入WTO以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传统教育模式与新世纪新环境的冲突也渐渐凸显出来。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础学科,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尤其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学作为人们交流和工作的一种简洁高效的手段,也在逐日显现其本身的价值和优势,被人们冠以“科学之母”的称号。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的冲击,传统“填鸭式”的数学教育模式也渐渐淡出教育方式的舞台。本文通过对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列举和其不利因素的总结,提出了一种新式的高中数学教育思路,分别通过对两组实验班级实施传统教学方式和新式教学方式实验的对比来对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观察。

一 高中数学课堂传统教学的不利因素

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方面,比较注意自身的仪态庄重,目的仅仅是将书本或教学任务完成,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关心较少;讲授内容也仅限于书本或者教学大纲上的内容,一般对知识的延伸性较少。学生方面,听课效率一般不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往往有限,课堂的听课情绪并不高涨,容易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而在教具的种类上也仅限于简单的圆规及大型三角板,种类较少,讲授方法单一,整个课堂气氛低沉、缺乏活跃。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往往会导致师生配合缺乏默契,使得教师的讲课情绪低沉,积极的教学方式改进缓慢;同时也使得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有限,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能力仅限应付于考试,却不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长此以往,会拉大学生与外国学生的差距,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

二 高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

鉴于传统的公众数学教学方式日益显露局限性,越来越多的课堂上正逐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随着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教学本身是一种科学的基础,同时,教学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传授。如本文中所提倡的高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师语言表达、课堂辅助设施使用,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效果等。

与传统的“填学式”教学相比,新式的互动式教学摆脱了那种机械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尤其是在课程编排上,增加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问的环节,不仅是课堂上教师进行书本上知识的输出,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对书本上不全面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补充和完善。使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探究合作”的关系,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自我接受知识”模式的课堂设计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

在优化课程设计方案的同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辅助设施的灵活运用等“教学软实力”也应得到加强。深厚的语言功底直接体现了一名现代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随着国家实力的逐步提升,对于综合性人才的扩大需求,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对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也要加强。语言的连贯和思维的缜密是高中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不同风格的语言也直接刺激着学生的兴趣。语言的应用对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课堂上加强辅助设施的使用,都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效果包括提问效果和知识传授沟通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其目的是要学生能进行合理的思考,加强对知识的娴熟掌握,因此,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一定要强,要响应时代的节奏,同时还能够贴近学生群体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知识要灵活掌握,还要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进而设计一套既能满足课堂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问方案。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进行良好的沟通。

三 高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为了验证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效果,本课组对两个数学平均成绩相差无几的高一班级进行了实验观察(两个班级学生的在开学初的数学成绩均在80分左右)。

在开学初期,对甲班实施互动式的数学教学方式,对乙班数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过两个月的教学观察发现,课堂上,无论课堂气氛,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等,甲班都明显优于乙班;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方面,两班的效果差别不大。

期中考试中,甲班的数学平均成绩为85.5分,而乙班仅为81.3分,两班的数学平均成绩相差4.2分,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 结束语

高中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是人们所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对此,本文通过对一种新型的互动式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对比,通过揭示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以及对这种新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内容和优势的介绍,最后通过对两个高一班级进行对比实验,提取对比结果,说明了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同时,此项研究结论也可扩展到其他学科教学的课堂上,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洁.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