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6:17: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质分析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壳聚糖,粉煤灰,太湖,除藻
蓝藻水华已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1]。由于富营养化爆发的突发性和大规模性特点,混凝沉淀除藻法依然是处理这一环境污染现象中最主要的方法[2-7]。毕业论文,除藻。壳聚糖作为效果好而且安全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在水华暴发应急处理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壳聚糖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Pan G.[5-7],柳丹[8]等将壳聚糖与其他物质复配改性既提高了除藻效率,又减少了壳聚糖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粉煤灰是粉煤燃烧后的细粒分散状残余物,2002年世界粉煤灰年排放量为5.0亿t,其中只有15%的被再利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等建材行业[9],剩余的大量粉煤灰被作为固体废弃物就地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将粉煤灰再利用,酸活化后再对壳聚糖进行改性,改性后的壳聚糖用于实验室絮凝除藻投加0.25mg/L藻去除率即可以大于90%[10],大大降低了壳聚糖的用量,减少了处理费用。毕业论文,除藻。本文将新型药剂粉煤灰改性壳聚糖用于太湖实际水的处理,考察其对太湖藻华的处理是否也具有优良的效果。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剂与仪器
聚合氯化铝(市售,Al2O3,29-32%,盐基度,50-85%);壳聚糖(脱乙酰度>90%,国药集团);粉煤灰(河南平顶山某火力发电厂);0.45mm微孔滤膜;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海宁市黄山化工);氢氧化钠(>96%,国药集团)
ZR4-6混凝实验搅拌机、XSP-8C三目生物显微镜、浮游生物计数框、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etasizer Nano Z 型Zeta电位分析仪、101a-1型电热干燥箱,TGL-16C台式离心机、HY - 4 型调速多用振荡器、FA2004N电子天平
1.2 实验方法
1.2.1粉煤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
将定量粉煤灰中与20.0mL的浓盐酸混合搅拌,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h。过滤得到活化后的粉煤灰滤液并定容至500mL,在滤液中加入定量壳聚糖,使壳聚糖浓度为0.25g/L,混合1小时后即改性壳聚糖。同时,将滤纸上的粉煤灰残渣收集、烘干、研磨,过80 目筛后备用。
1.2.2 絮凝效果的测定
实验地点选择在无锡太湖南泉水厂附近,时间为6月上旬。毕业论文,除藻。现场发现,蓝藻水华在太湖岸边5m范围内很严重,水体的恶臭也主要发生在这一范围,而湖中心到离岸边5m范围内藻数量明显下降,对比鲜明。所以实验中我们分别针对太湖岸边高浓藻和水厂泵取水两种不同水质进行了混凝实验,考察粉煤灰改性壳聚糖作为新型除藻药剂对太湖水华的治理效果。在1000mL烧杯中加满太湖藻水,投加定量的改性壳聚糖絮凝剂。250r/min快速搅拌3min,30r/min慢速搅拌10min。静沉0.5h后,于液面下2cm处取上清液计藻数目。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太湖水质分析
连续跟踪太湖水五天,每天做水质分析实验,得到太湖岸边高浓藻和水厂泵取水的两种水质情况如表1。
表1 太湖南泉水厂附近水质情况
关键词:实验内容;整合;课时;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23-02
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跨世纪高级专门人才,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改革教学内容、整合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创新能力。专业口径拓宽要落实到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去,而专业拓宽则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具有新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1],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验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我国本科教育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是也有严重的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在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诸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1.实验内容的重整融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实验课程包括水分析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水处理试验。这些实验课程分散在不同的学期来开设,但同时又互相关联。其中水分析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学实验是水处理试验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所以学生在做水处理试验时又要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已不能适应高校改革压缩专业教学课时的需要,因此,我们考虑将原来几门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整融合,删除一些重复性的内容,并将一些实验内容的性质由验证性提升到综合性。例如,在水分析化学实验中,按当前教材[2]所列的实验项目共包括22项实验项目。其中分析天平的称量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水中嗅阈值的测定、pH值的测定、目视比色法测色度共5项为常用的基本操作实验,其中水中碱度的测定,水中硬度的测定、余氯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等共9项实验项目属于滴定实验,而水中浊度、铁、苯酚的测定等6项内容为分光光度法实验,另有2项色谱分析实验。不同类别中的各个实验虽然是针对水中某一种水质指标测定的详细实验过程,但同一类实验都有相同的特点。比如滴定实验,虽然实验项目上可能是分别属于四大滴定分析(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中的一种,但滴定分析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指示剂的选择、溶液的滴加、滴定终点的判断等环节。因此完全可以从这9项中选择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来操作,而其他具体应用滴定分析方法分析水殊的某一种物质的实验项目则可以放在水处理实验中进行。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水分析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这类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按分析方法的不同对实验项目进行分类,在每一类分析方法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进行操作,其他对该分析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作为课余的时间进行思考,在水处理试验的水质分析中来具体应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方法,既达到了系统地加强基础的作用,又可以减少重复的实验内容,精简实验课时,同时又要在水处理试验分析具体水质时由学生思考应用哪种分析方法分析水中的哪项指标,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模块体系的构建。在对专业实验内容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后,确定了实验内容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哪一些内容属于基础,哪一些又属于平行内容,而哪一些内容又属于提高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实验内容的体系,形成四大实验模块。第一实验模块为基本操作实验,主要包括玻璃仪器的洗涤、使用,常用简单分析仪器如pH计、显微镜、天平等的操作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等;第二实验模块为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各种化学和生物分析方法的典型应用;第三模块为综合性试验,主要包括水处理试验及水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指标的分析,即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第四个模块为应用性实验,这一模块要结合老师的科研,针对具体的科研项目,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在前两个模块中学生属于简单劳动,在实验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课本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的来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在第三个模块中,将水处理试验、水分析化学实验结合到一起,学生要分析的不再是含有单一的某一种待分析物质的水质,而是可能需要对多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原水和出水的水质要求选择水处理方案,然后根据水处理方案选择水质指标和分析方法,从而判断各水处理方案的处理效果。这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要积极地去思考,出现问题要积极地面对,想办法去解决。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四个模块中,要求学生结合老师的科研项目设计并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根据项目内容的要求提出实验方案,然后由老师确认实验方案可行后方能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和老师共同探讨,完成实验内容。这主要是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注重发挥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训练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强调培养创新意识和市场观念。在这四个模块中,知识的应用由浅到深,在前面两个模块中注重基础的夯实,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种水质的分析方法,在后面两个模块中注重知识的运用,注重综合性和创新性;学生的思维也由简单的按指令动手操作到自己独立思考选择方法,再到最后自己要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这可以说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符合我们的认知过程,易于接受。
3.实验课程的整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水分析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和水处理实验,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其整合为一门水处理与水质分析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专业实验课分别属于四门不同的课程,分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学期,课程衔接较差。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课程有机联系到一起,给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带来困难。甚至是学到后面的水处理实验时,前面水分析的方法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必须再用大量时间来回顾前面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由于不单独进行考核,成绩只记作其理论课成绩的20%左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效果较差。
同时在实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学时量较大,这与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尽量减少专业课学时的精神是不吻合的。水分析化学安排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16个学时,微生物学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4个学时,实验学时比重较大。水处理试验18学时。在当前弹性学制的教学条件下,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分析一项水质指标,指导老师就需要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而配置或采集提供一份水样。在做每个实验时学生只对水样中的某种组份有一个感性认识,而对于整个水质状况不能做出评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水处理实验中,一方面是掌握各种处理工艺的运行过程,另一方面就是分析处理效果,即通过分析原水水样和处理后水中各项指标来判断处理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采用水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中的方法对水质进行分析,是在重复进行一次水分析实验,从而造成一种教学上的浪费,因此,必须对专业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首先,在内容上,这些课程是能够互相融合的。水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主干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了解水质分析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科研和设计中的应用,为本专业后续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水处理实验是运用水体净化方法对水进行处理,了解不同工艺的处理过程和效果,水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是水处理实验的基础,为分析水质提供方法和手段;水处理实验是水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应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必然要求对其进行整合。
其次,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将其实验内容整合成一门水处理与水质分析实验将有利于整个实验内容的融合与重新分类,划分出合理的实验模块,提高实验的层次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另外,专业实验课程的整合有利于老师安排教学工作,减少重复的教学过程,减少总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整合使课程能够相互融合,课程衔接更好,教学过程更为合理,制定出更适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和能独立分析问题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整合,使水质分析方法能更好地为水处理服务,水分析化学和微生物学实验部分和水处理实验整合为一门实验课程单独考核,对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到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项改革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并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5-03-11.
关键词:水质;黄河;兰州柳沟河
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10-02
兰州市柳沟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部兴隆山脉的菜子山,河流长度26km。近年来由于该流域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使得水体流量急剧下降,水域功能完全丧失[1-4],目前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排污渠。作为黄河兰州段的排污口之一,由于大多数排污口排放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汇聚于此,排污量大,污染物种类多、含量高且难以处理,从而导致黄河水质污染加重,对下游的人、畜饮水造成严重影响。在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节约水资源的今天,为了摸清柳沟河污水水质及对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现状的影响程度,我们定期对柳沟河污水取样分析,以期对该排污渠的水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1 监测方案
1.1 监测项目及测试方法 通过对柳沟河污水的初期调查,确定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物理型指标、化学型指标。具体监测项目及方法见表1[5-8]。
1.2 采样点位、采样频率及采样方法 考虑到污水排放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集综合水样。采样点选择在排污量较大的柳沟河桥下游100m处。采样方法为涉水采样,采样时间为2013年4~6月,在每月中旬同一采样点采集水样,实验共采样3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物理型指标 在前期基础资料的调查过程中以及中期采样过程中发现,在靠近采样点处就能够闻到强烈恶臭味,同时观察到水体有一定的色度和浊度。选定的各物理型指标均采用室内分析法进行定量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供试水样色度和悬浮物含量在4~6月3次采样期间含量均高于国家排放标准,在5月份达到最高(5倍);浊度和臭在5月份达到最高,随后在6月份均有所下降;电导率在3次采样测定中逐渐增大。
分析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在5、6月份柳沟河污水流量高于4月份,达到排污高峰期;第二方面归因于所选择的测定方法(稀释倍数法)有较大的误差。电导率在测定过程中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温回升,水体蒸发量增大,污水中的盐分离子积累量逐渐增加造成的。
2.2 金属及非金属化学型指标 铬是水质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金属类指标,由表3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水样中六价铬含量在4~6月份均低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0.5),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由分析可知,供试水样pH值呈中性偏碱性,符合污水排放标准(表3)。氨氮含量在4~6月测定时间内含量稳定,但均超过了污水排放标准2倍以上。主要归因于柳沟河周边居民的日常排污从而导致水体中氨氮含量稳定偏高。
考虑到柳沟河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黄河,因此对供试水样的总氮和总磷含量进行了室内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在4~6月份总磷的排放量均高于排放标准15~20倍。在5月和6月2次测定中总氮含量均超过110mg/L(表3)。由此可见,柳沟河污水若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入黄河,容易造成黄河兰州段河体两岸藻类过度繁殖,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2.3 有机化合物指标 由表3可以看出,在3次取样分析中,化学需氧量(CODcr)在4~6月变化稳定,但均高于排放标准近3倍;高锰酸盐指数在4~6月变化相对稳定,含量在76~89mg/L。综合考虑CODcr和Imx这2个指标,说明兰州市柳沟河污水中还原性物质特别是还原性有机物含量较高。
3 结论
黄河穿兰州城而过,有40km处于兰州市,在这一河段有大的污染源108个。实验研究表明,柳沟河污水色度、悬浮物、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含量均超出国家排放标准;水体酸度和六价铬含量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兰州市柳沟河排污量大,污水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入黄河,造成黄河兰州段水体污染加剧,水质下降,影响下游人民生活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兰州市柳沟河污水各水质指标含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优化处理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贾瑞丽,马登.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 691-17 694,17 738.
[2]田娟,王义谋.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03-21.
[3]王有乐,高康宁,蒲生彦.黄河兰州段面源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J].人民黄河,2008(10):57-58,60.
[4]张俊华,巨天珍,任正武,等.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状况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4):47-50.
[5]岳桂华,付翠彦.环境监测(实训篇)(第一版)[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5.
[6]郑建平,王小花.环境监测(实训篇)(第二版)[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10.
[7]张尧旺.水质监测与评价(第二版)[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实践教学 水质长期监测 开放型实训基地
给水排水工程作为一个研究水供给、废水排放和水质改善工程的重要学科,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与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环境工程专业密不可分,逐渐形成给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互相交叉、共同发展的局面。这生机勃勃的朝阳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与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环境工程”共同承担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任,因此,对两专业学生的培养格外重要。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具有与公办院校不同的特性,两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构建是使学生符合社会需求的关键。
1 独立学院环境和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两个专业共开设了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其他实习/实践环节等六类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实习基地建设规模不够。虽然目前两个专业已于相关校外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并签订了正式协议,为本专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仍处于雏形阶段,根据07-09级学生生产实习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觉得实习单位只提供表面参观机会、不能细致深入参加、实习单位不热情、实习期间无良好的双向沟通等问题。
(2)师资缺乏实践经验。环境和给排水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决定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全面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缺乏,且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即所谓“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青年教师比重高、返聘的老教授挑大梁,而中青年骨干教师相当缺乏,而青年教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发展。但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足够,有过一定项目基础,但仍缺乏丰富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独立学院对于专业青年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进修培训方面所做工作较少,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习基地范围过窄。目前,实习基地主要针对于实践环节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金工实习,而其他几个方面都没有涉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测量实习等仍在校内进行,所做内容大同小异,也没有充分发挥校内现有专业实验室的作用。
(4)学生实践意识不强。独立学院学生的构成及水平参差不齐,在主动性与自觉性方面有所欠缺,特别对于环境和给排水这两个实践性要求较强的专业学生,当面对专业实践环节时,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的畏难、认识和生产实习中的不主动等,这均是导致实习效果欠佳、实践能力提高缓慢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建立并提高学生实践意识,引导其正确的观念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
2 独立学院环境和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综合两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应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科学论证和建立适应于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充分考虑独立院校现有资源和专业建设现状的前提下,提出建立由专业实验体系、专业实习体系、课程实践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四个部分组成的环境和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提供相关管理支撑。
2.1 四大体系
2.1.1 专业实验体系
专业实验体系需要依托专业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的配套实验课程构建而成,弥补以前本专业在此方面的空白,建立专业核心实验室。建立初始阶段,从验证性实验出发,实验指导书注重知识传授,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编写详细,实验仪器和药品都由实验室准备,学生只要按部就班操作就可以顺利完成实验。
当该阶段发展成熟后,可逐步引入研究性实验,强调实验内容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可以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需要,只规定研究主题或对象,要求学生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并列出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清单,为进一步的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打下基础,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继续深究实验内容或是开展新的实验项目。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
2.1.2 专业实习体系
专业实习体系需要依托原有的实习基地构建而成,巩固现有实习基地质量,拓展新的实习基地。确保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顺利进行,符合实纲和计划要求。
2.1.3 课程实践体系
课程实践体系应加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的相互协调和融合,主要体现在:
第一,该体系能够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提供支撑保证,主要针对项目类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需配备相应的课程实践环节;
第二,该课程体系应包含课程设计部分,主要针对设计类的课程体系,如在“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中,需要设计除尘器,让学生能够亲身观察到除尘器的运转方式和内部构造原理将有助于其设计能力的提高。若能将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相关设备,不仅有助于课程实践体系的建立,还能服务于其他实践体系。
2.1.4 毕业实践体系
毕业实践体系需要依托于专业实验体系和专业实习体系,主要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基本都是在校内以设计为主完成,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建立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新型毕业实践体系。
针对有考研意愿或是对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应增强其研究创新能力,依托于专业实验体系,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利用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进行验证和试验。基于独立院校的特性,本专业的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大二或大三阶段开始,从第二课堂的演练逐渐过渡到大四的毕业设计(论文),从中选拔出适合研究类的学生,这样最终完成的毕业(设计)成果能够经得起考验。
2.2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保障与运行管理模式
环境和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否顺利推行和建设,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创新性的运行管理模式是关键。为此,应加大对本专业的建设投资,开设专业实验室,建立“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全面负责环境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规划、整体建设和运行管理。主要职能包括:
(1)课程体系建设:应加强课程的系列化建设,不断更新、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2)实验体系建设:引进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源和有经验师资,建立实验体系雏形,然后以老带新,培养本专业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丰富实验内容,规划和建设与新型课程体系配套的新实验课程。
(3)实习基地建设: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在各实习基地选择部分优秀管理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以聘请客座教授或讲学的形式,一方面指导本专业的实习工作,另一方面为本专业发展出谋划策,以建设更多层次结构合理、内容形式多样、实习目的明确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基地。
(4)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适当引进或聘请专业实验体系和专业实习体系建立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专业专职教师,可以让他们进入有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实训,或者进入专业实验室,由引入的有经验教师指导,不断增强在职教师的能力,才能培养出更优质的学生。
(5)运行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或实践项目,采取不同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常规实验项目,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或实习基地;而研究型的实验或实践项目,可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由学生联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统一安排。
学院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尝试,取得了较大进展,加深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认识。
1.学生及学院现状分析
“90后”大学生视野开阔、接受信息量大,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不易对某种观点盲目认同,具有批判精神。他们希望能同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争论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喜欢教条式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追求自我,自信心强,不迷信权威,富有怀疑精神,想象丰富,具有创造力潜质的特点。[1]独立学院是一新型事物,目前在专业教学,特别是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成为独立学院教改的重要工作内容。与重点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独立学院相对滞后。
2.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2.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具有创新意识,改变过去以理论和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定创新性教学原则。我们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开展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活动,重新修订了培养计划,适当调整传统的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教师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工程应用中的基本理论和典型、实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有些枯燥的知识用多媒体演示出来[2][3],如水质工程学中将污水处理的混凝、絮凝技术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实践、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教师以指导、辅导为主,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改项目,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工程应用技术及社会需求,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和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工程实例加以说明和介绍,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提倡严谨的学习态度。课堂、课后多和学生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念,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
2.3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验紧密联系、与地方的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建环、给排水等专业课程中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如:将建筑环境学、通风空调、冷热源工程、水质分析、水处理生物学、水质工程学等课程教学与建筑节能、学校及周边地面水体和地下水、农田水质和污水等学生身边的鲜活事物相联系,把理论教学与这些当地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现场进行实测、分析、研究,以论文的形式给出评价及治理意见。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中,抽象的理论就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现实,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遇到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要一味地按书本上原来的思路来操作。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焕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做起,通过教学改革,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创新动机,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综合分析、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范起东,范翔宇.“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337.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分析高职院校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点教学改革,主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验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实验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岗位要求的技能、知识为出发点,按照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水分析化学实验是高职给排水专业的必修课。水质监测、分析作为给排水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方向之一,决定了水分析化学实验课就应以培养水质分析化验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能力培养,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零距离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院当前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谈谈对高职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本操作实验内容过少
实验内容一般以常规检查项目设定,且所用实验试剂、实验仪器均由实验室教师准备好,实训工作面铺开不广,基本操作也得不到充分训练,造成学生实验时出现操作不规范、测定速度较慢、误差较大等现象,且体现不出学生综合技能操作能力。
2、激励机制在考核方法上得不到体现
受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观念的影响,实训考核没有得到重视,主要以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规范化和试验报告三方面内容进行考核,考核主观性大,不利于学生重视该门实训教学。
3、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水分析化学实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内容原理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填写实验报告。教师讲实验“照本宣科”,没有新意,学生操作“照方抓药”,存在实验兴趣不高,实验作风不严谨等现象。
4、实验班次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全面指导
每班次基本上都为50人左右,教师的巡回指导难以全面纠正隐蔽的操作错误。课末小结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差异,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完成,提前做完的想走不愿听,未做完的来不及听,想听的也受他人干扰未必听得清楚,总结难达预期目的。
5、不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分析仪器设备缺乏,实验项目开设主要以经典分析为主,主要涉及四大滴定分析和吸光光度法,学生对现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感到陌生,不利于工作后的进一步掌握。
6、实验室教师素质水平难以适应教学发展要求
实验室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学历偏低,几乎没有参与相关工作实际操作的经历,很难要求他们能够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操作经验,以及分析比较新仪器新方法的优劣,深入阐述各类实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
二、改革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1、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取舍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故选择教材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按教材的内容,编排及适应性来选择。针对专科给排水专业学制较短、学时有限等局限,首先须对现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大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由浅入深,由部分向整体逐步展开,在保证学生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素质。从高职教育培养目的出发,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应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为原则,因此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重视基础性、普及性和体现职业岗位综合技能性。实验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一是分析基本操作的训练,如玻璃仪器洗涤、药品称量、试剂配制、移液、定容、终点标定训练等;二是方法掌握训练和认识,要求掌握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电位分析方法及认识大型紧密仪器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液相色普法等);三是按职业岗位要求完成水质指标测试全过程操作,即教师提供的是需测定的水样(可为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可选择的测定项目(如COD、碱度、氯含量、硬度、铁含量、溶解氧等[2])、所需的仪器、药品和实验场所,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国家标准方法选择测定的方法,并进行玻璃仪器洗涤准备、试剂制备、方法测定、数据记录处理及标准评价等的全过程。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技能要求训练,并将学生置于职业岗位角色,使学生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提高。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水平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多手段实验教学,这不但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强度,改善授课环境,又能使教学直观,简单明了,缩短学生理解消化的时间,大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热情。在传统的课堂演示教学中,往往受空间分布影响,造成音效或视觉不够清晰。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演示录像的演示,可以多角度进行,还可以放大、回放等,使演示的效果得到大大的改善,也可以减少学生每次实验进行的时间,便于实验教学的安排。在制作、播放安排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音、图、文并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如实验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相关的课件,向学生讲解正确操作的理由和违反操作对个人和环境的危害,使学生做到操作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又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液相色普仪等,这些仪器较为贵重和精密度要求高,难以满足学生普及使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这些大型精密仪器及其操作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掌握提供有利的条件。
3、改革实验教学考核办法,完善实验评价体系
水分析化学实验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内容可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平时实验表现(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试验报告)占40%,二是综合实操考核占60%。按实验内容的安排,基本操作训练和方法掌握训练按固定的时间安排进行分组训练;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选择水质指标的测定要求至少进行两项,一项作为平时的训练,一项作为综合实操考核内容,具体项目可通过提前抽签获得,采取开放实验进行,即学生们在限定时间内准备好,然后跟实验指导老师约时间进行,每次十六人进行(所配试剂以够用为准,尽量少配的原则进行配备)。考核水样采用自来水厂源水进行,制定评分表根据不同的操作步骤和测定结果进行分项评分,适当增加考核的难度,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加强平时操作的自我管理能力,保证学生综合技能操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4、重视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的指导真正到位
高职教育要实现“产、学、研”结合,实验室教师应该成为中坚力量。一个高素质的实验室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上所开设的已有实验课外,还应该主动熟悉和开发现有仪器的其他功能,研究在本实验室的配备条件下,如何增加新的实验内容,而不应该墨守常规,数十年不变。但当前实验室教师属教辅人员之列,并不受重视,实验室教师存在层次比较低以及难以获得出去进修或培训机会的情况,获得晋升的机会少,导致实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及地位降低,队伍难于稳定,使得实验教学真正与社会接轨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应该加大鼓励实验室教师进修和培训的力度,或有计划地聘请公司、企业实验能力强的专家指导实验室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实验室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参与“产、学、研”,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另外还可以借鉴东北大学的做法:拟聘有较高学术造诣、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实验中心负责人,且规定三分之一的教授、副教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这样也为实验室的项目研发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促进实验教学团队的不断学习和发展,进而使实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职分析化学实验的现状及改革[J].科技信息,2007,5.
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与控制策略分析邱春雷徐慧芳等(7)
珠海市城区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症现况调查陈金娟黄彪等(11)
广东省1995-2000年碘缺乏病抽样监测结果分析杨通钟文等(14)
应用毛细管离子分析仪测定尿液中肌酐的含量张慧敏沈珉等(17)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牙膏中的镉罗振奎连晓文(20)
应用全自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同时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p24抗原颜瑾唐炜如等(21)
志贺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遗传特性分析钟跃星(23)
两种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效果评价万卓越何剑峰(25)
螺旋藻纠正儿童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黎军林旭凯等(26)
一种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润肠通便作用效果观察严维娜黄俊明(28)
某臭氧干衣机的杀菌效果观察林爱红饶健(30)
广东部分食品企业生产环境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欧阳友生陈仪本等(31)
酒店服务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干预试点研究王晔黄建云等(33)
1998-2000年广州市某医院儿童流感病毒监测分析谢健屏赖桂香等(36)
深圳市某医院1997-2000年HIV/AIDS监测报告徐少妹任景慧(38)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0年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韩宁(39)
新丰县1960-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陈逊华(41)
深圳市福田区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李学云宁豪丁等(43)
增城市三资企业职工HBsAg携带情况分析刘敏(45)
汕头市1994-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蔡亚军蔡咏娜等(46)
韶关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血清学监测邓俊兴胡国超等(47)
珠海市1999/2000年度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服苗情况调查分析柯建厚徐郁等(49)
佛山市1996-2000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关育青(51)
潮阳市1952-2000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刘健生黄小涛等(53)
茂名市1999-2000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何展邱炳光(54)
精制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和人体反应观察吴舒颖宁豪丁等(56)
汕头市金园区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陈建东赵汉周等(57)
汕头市正常人群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曾嫦谢若男等(59)
2000年茂名市少年儿童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黄伟民钟庆全等(61)
顺德市杏坛镇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梁文佳方悦怡等(62)
广东省鼠类路氏锥虫感染调查广东卫生防疫 张曼碧杨华源(64)
梅州市放射治疗频率调查王谦可李伟彬等(65)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杜琳邓小冰等(66)
深圳市青春期学生营养状况与运动能力关系的探讨吴冬娜吴广川(68)
深圳市1992-1999年学生常见病调查分析张奕梅黄坚等(70)
遂溪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报告朱智峰(72)
1977-2000年广州铁路地区食品运输污染事故分析陈雪影(74)
云浮市1996-1999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陈建中(76)
毒鼠强引起一村庄集体中毒的调查分析刘志清(78)
广东省1999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钟文张永慧等(79)
2000年佛山市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情况分析梁筱健张锦秀(81)
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与管理对策分析陈炳耀何冬梅(83)
惠州市饮食业餐具洗消剂残留状况及消毒效果分析陈彩会张健等(85)
糕点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其理化特性分析梁景涛余淑冰(87)
云浮市市区医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陈伟文张和快(89)
兴宁市1998-2000年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罗浩(90)
新丰县乡村卫生站消毒质量现状与分析冯环(91)
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卫生防疫事业充满活力刘光源徐承英(92)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1997-1999年科技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统计分析胥秋华(94)
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梁文佳何剑峰罗会明周惠琼杨芬郑夔(4)
广东省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杨芬罗会明何剑峰梁文佳(8)
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罗雷杨智聪王玉林刘秦鹏哲董智强沈纪川(11)
广东卫生防疫 汕头市18~60岁社区女性防治登革热知、信、行调查结果分析陈建东陈婉陈红英李世武赵汉周卢岱铭(15)HttP://
87例登革热住院病例不同病程的临床特征分析徐文体陈燕清梁文佳尹炽标张复春杨芬罗会明(18)
登革病毒重组膜蛋白抗原的制备与应用周惠琼江立敏郑夔顾耀亮梁文燕柯昌文(22)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早期报告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袁俊徐文体王玉林张世炎罗会明(26)
2006年广州市医务人员和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调查张世炎杨芬李铁钢梁文佳(29)
潮州市1995-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与防制对策探讨杨少逵刘少群许奕涛王小英(31)
郴州市居民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立冬肖洁华张红段良松刘富强戴德芳李俊华(34)
潮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刘少群杨少逵许奕涛王小英(36)
一起地铁工地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陈建东刘王玉林罗雷罗会明(38)
阳江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分析麦荣建罗会明李文杰康敏范子凡杨流苗(41)
从化市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冯柳芳徐焕琼李智(43)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华南预防医学》(25)
2007年《华南预防医学》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刊授)的通知(F0002)
刊授考试题(F0002)
《华南预防医学》稿约(F0003)
读者·作者·编者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28)
本刊投稿须知(42)
关于文献标识码和中国分类号的写法(44)
综述
LAMP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张如胜(综述)魏泉德(审校)(45)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
广东省2004年城乡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聂少萍李海康(50)
佛山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宫艳华黄祖星陈抒豪廖华乐游建文(53)
黎平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广东卫生防疫 杨科杨正培康中菊石秦璋(55)
2005年东莞市托幼儿童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析黄振宇朱建琼毛东波刘思渊(57)
汕头市护士锐器伤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张桂松欧汉宏黄小涛刘建生(59)
检验技术
生物组织中铂元素测定方法的改进谭炳炎郑琳冯翔(61)
卫生监督监测
湛江市赤坎区2006年饮用水水质分析符立龙(63)
南宁市城乡结合部食品卫生监测结果苏萍龙兮王孔前(65)
广州市寿司和刺身卫生状况调查黄愈玲梁骏林云万(67)
继续教育园地
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与疫情应急处理邓卓晖(69)
工作交流
2006年北京市昌平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李淑波徐志鑫宋亚平黄平耿昆张淑群庞武元(71)
将乐县某中学部分学生HBsAg携带状况分析温才金阮锡仪朱新萍(73)
广州市2003-2006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淡武强张超(74)
广东卫生防疫 重庆市彭水县碘缺乏病监测分析苏勇黄坤(75)
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李海康聂少萍马文军徐浩锋许燕君李剑森(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