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04:33: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二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做热干面也是学习的结果
近年来,武汉市多所中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放得开”,那种“老师一个劲地讲,学生一个劲地记”的授课方式,正在慢慢改变。2013年10月26日下午,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举办高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评比展示活动,数十名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展示方式多样化,场面火爆有趣。高二男生王泽做了50碗“王氏秘制”热干面,被同学们和老师“一抢而光”、大赞“好吃”。王泽的芝麻酱是自制的。“我走访了很多地方,尝了几十家有特色的热干面,还跟一些店主请教调制秘方呢。”他笑呵呵地说,他带来的芝麻酱、蒜水中,加入了多种调料,可谓“王氏秘制”。
据了解,王泽的现场制作,是他们小组展示研究性学习课题“武汉美食特色”的一部分。组长饶琪也在现场带来了自制的“柠檬酥”给大家品尝。据校长吴金安介绍,该校所有学生到高二都要上交完整的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选择题目、调查走访、写开题报告等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的学生还能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认为,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科研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到大自然中研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从目前情况看,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实施还有困难。但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将研究型课程的活动方式向必修基础课程辐射,使每门必修学科都能把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2013年10月,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科普教育基地,迎接了参与保护区《鸟儿请你来做客》中小学生实践课程试教活动的第一批学生,此次试教活动共有120名学生分批参与了《和鸟儿有个约会》《我的家园多美丽》《成员大派对》《大滨鹬的烦恼》《我的邻居伙伴――动物篇》五个课程活动。 《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实践课程》(《鸟儿请你来做客》)是2013年初由崇明县科委、崇明县教育局等单位出资支持,由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崇明县进修学校负责编写的以自然资源为蓝本、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课堂活动指导教材,希望中小学生能够走入自然、走进湿地,从大自然中以寓教于乐的互动教学吸取湿地及鸟类保护知识,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在听取了老师关于课程注意事项和要求的介绍后,投入到浩瀚的基地,互动游戏、动物寻踪、活动分享等,让他们乐不思蜀。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和老师还填写了活动反馈表,他们对课程的感受与反馈建议,能够推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完善,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自然,接近社会现状。
研究涵盖所有课程
当然,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标志的,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不应该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所独有,它涵盖所有学科课程。目前,研究性学习的误区是把大多数学科教学排斥在研究性学习之外,严重制约着研究性学习广泛深入开展。如果舍弃了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也就不存在了。就课程形态而言,任何学科都应该由静态的知识传授向动态的探究学习转变。
近日,记者走进了灵台县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感受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新气象。在实验室里,各班学生们正在进行着不同的课题研究,指导教师们或是手指黑板上的实验原理图给学生们认真讲解,或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到研究中去,课堂生动而活泼。该校校长周建荣告诉记者,自从灵台县第一中学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研究性学习课程已成为常态。
在实验中学习知识
“当今世界能源消耗严重,那么,有哪些新的能源可供我们利用呢?是否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东西?有人说可以用水果来试试,因为水果可以产生微小的电流,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不同的水果产生的电流是否一样的……”伴着老师的讲解声,记者走进了学校的实验室。高二(11)班一个课题组的学生正在做水果电池试验。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用早已准备好的苹果、香蕉、梨、橙子等水果做起了相应的实验。指导教师王永永说:“我们先用土豆做一个前期实验,然后分别就各种水果再进行实验。”
该组的同学冯文彬按照王老师的指导先拿出一个用于连接的土豆,将一根钢尺与一个铜片一个土豆的大约1/3处。然后用小刀,小心地在土豆另一边 的1/3 处切开一个1厘米的切口。再将钢尺插入切口,直到钢尺的1/3都在土豆中。
“在做这个实验时,必须使用有光泽的新钢尺。如果钢尺较旧而没有光泽,则需用砂纸将钢尺磨光,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连接完毕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从土豆中得到电流了!”冯文彬同学井井有条地告诉同组的学生。
“同其他电池一样,铜片是它的正极,钢尺是负极。将钢尺和铜片插入两个土豆中。接下来,使用导线和夹子,将第一个土豆上正极的铜片与第二个土豆上的钢尺连接在一起,以此类推,将其他土豆电池都接在一起。最后,在连接到第一个铜片的夹子上标上正极,在连接到最后一个钢尺上的夹子上标上负极。像真正的电池组一样,再将两根接线柱分别连接在灵敏电流表的正负极上,此时就会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电流表的指针会有一定角度的偏转。”王永永手持自制的土豆电池为同学们耐心地讲解着。
“王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土豆原电池的连接原理,将番茄、梨、苹果、橙子等水果连接成原电池呢?”王安宁同学举手问到。
“是的,你们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但要注意的是,在连接番茄时,不要让钢尺与铜片在番茄中接触,否则实验结果会受到影响。”指导教师王永永不断叮嘱着正在做实验的学生。整堂课上,教师讲解、学生实际操作、师生互动三个环节紧紧相扣。每个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都表现出了充分的兴趣。
其实,像这样的课题组在灵台一中每个班级中都有,学生们以6~8人为一组,共同探讨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课题。据了解,该校在每学期高一、高二46个班约368个课题中,都能产生出许多优秀之作。
“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就是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校长周建荣告诉记者。自我省新课程推行以来,该校打开了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使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借鉴价值的优秀课题脱颖而出。
“五二一”教学模式营造研究氛围
研究性学习课程仅仅是灵台一中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内容。走进灵台县一中,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的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教研室热烈讨论的老师……都构成了灵台一中新课改的亮丽风景。
而课堂活力的源泉在于灵台县一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灵台一中结合样本校的专项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五二一”循环穿插教学法。
“五二一” 循环穿插教学法:“五”是指将课堂教学按五个步骤实施。即:自主学习10分钟,基础检测5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拓展练习10分钟,新课导学5分钟,共计45分钟。“二”指将课后时间分为两段安排。即:强化训练30分钟,新课预习10分钟,共计40分钟。“一”指将每节课课内外的80分钟一体化安排设计。“循环”是指前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新课导学作为后一节课的开始,每两节课之间相互衔接循环。“穿插”是指五步两段七个环节不一定绝对分离,可根据实际需要穿行。该校教研室副主任贾恩彦告诉记者, “五二一”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课堂自学时间不够用、课外合作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难题,它的实施为课堂教学改革输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活力,也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灵台一中经过多校走访和考察先后制定了《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灵台一中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方案》《灵台一中构建学习型课堂研究方案》等新课改规章制度。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学校成立了“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实验组织机构,编印了《“五二一”教学法简介》,开展了“五二一”教学法培训。
为了在全校启动“五二一”教学法,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随后,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就如何实施“五二一”教学法做进一步讲解,并就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
周建荣说:“‘五二一’循环穿插教学法让师生的教与学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不仅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还使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明显提高,教学支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讨、反思也成为了师生的自觉行动。”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灵台一中在研究性学习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全新的办学理念,依靠“五二一”循环穿插教学法,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亲近学习。同时使整个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生动性,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研究小组的同学精心准备研究性课题,展示课题成果,认真撰写课题报告,在课题报告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高二(11)班的贾凡在实验报告中写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会进行多次创新,为此我们很高兴,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及重要性,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大胆创新,努力成为会学习的人。
同是高二的王亚赟同学告诉记者,在水果电池的研究性学习中,他充分运用了平时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他还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它是任何实验与研究的基础。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他更要重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长大后要做一名科学研究者。
“在研究中我们懂得了很多,也学会了学习。”采访中不少学生反复提起研究性学习开展以来的最深切感受,“更多的参与,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无穷兴趣。”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灵台一中研究性课程开设的目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业质量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研究性学习有效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使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快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激发了求知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阶段目标
高一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初步具备提出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途径与基本方法,学习构建研究模式;通过教师指导去体验和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及一般步骤与方法;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验付出努力、与人交往、合作互助的过程,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高二、高三阶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途径与基本方法,学习构建研究模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并应用到部分学科专题的研究中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我校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的现实状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学校开设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而选择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其中包括学科学习拓展类、科技发明探索类(以实验研究为主)、学习生活技能类、体育技能类、报告讲座类、艺术类、活动类7种。
2、总目标
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而设置的。它将始终紧紧围绕“三有、四会、打基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有健康的身心素质;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创造;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内容,完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目标可分解为以下几方面:(1)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2)增强主体意识;(3)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4)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5)学会寻找信息源;(6)尝试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7)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8)培养主动、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学习要求
1、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必须将研究性学习课程融于学科教学中,以确保学生既达到中学阶段规定的基本学力,又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所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授课教师都必须切实做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选题、开课及教材(方案)的准备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的分课时教案不得少于5个,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教授该类课程应不少于5个课时。
3、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强调每门课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既强调内容的丰富多样、有较大的普适性,更注重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示范性,强调出精品。
4、在课程改革探索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发动学生,鼓励其积极参与;各备课组、学科组应有团队精神,群策群力。(2)注意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要有意识地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3)注意运用计算机、局域网、摄影、摄像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服务于课程改革。
三、领导组织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副校长、科研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相关人员组成。
2、职责与功能
(1)校主管领导负责牵头,组织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学习、研究有关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宏观控制课程的实施。
(2)科研处具体负责课程的行政管理,职责是保证落实,保管资料,安排活动场地,进行评比,建立课题库。
(3)科研处负责对师生进行科研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如何选题,如何写开题报告,常用科研方法介绍,如何撰写科研报告,并介绍好的范例。
(4)年级组长负责提供备选课题,协调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交流,管理年级教学工作。
(5)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评价和全面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6)德育处、总务处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课程改革,为其实施提供各种服务。教务处协同教学处统筹安排学校图书馆、机房、实验室、阅读室、语音室和各专用教室的使用,以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四、工作流程
(1)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年级)布置动员;(2)个人选择题目,拟订计划方案;(3)教师初审、合并相近选题;(4)公布初审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小组;(5)选举小组长,共同设计研究方案;(6)写开题报告,方案评审;(7)小组独立研究,教师指导、监督;(8)形成研究报告、个人或小组总结;(9)班级(年级)
展示,同学评议;(10)召开答辩会、年级报告会;(11)成绩评定、总结。
五、具体安排
1、研究性学习一般一学期每门课(或专题)安排15学时。
2、教师在每学期一月份应准备好2-3个学科内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各备课组讨论。各备课组将本年级本学科内研究性学习课题表上交到科研处;科研处将课题表汇总成“*一中学科内研究性学习课程菜单”下发给学生,供其选择。
3、鼓励各班自主选择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课目。每学年5-6月份,各班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课目,并填写《*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征集表》上交科研处。
4、提倡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提出研究性课题让同学们思考,并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每年寒假为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时间,暑假为综合研究性学习结题时间。科研处组织进行评比,并对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5、鼓励教师利用当地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对假期带学生外出进行社会调查(*市城区以外,*大市以内),学校给予每天50元补助,并报销来回车票。
6、各课题组要如实填写《*省*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表》,详细记录研究性学习过程。各班重点课题组需将课题成果制成展板,在校庆期间展出。对每班重点课题,学校可报销一卷胶卷的冲洗费用。
7、科研处对研究性学习结题成果评比,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匿名评比。
六、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
(1)研究性学习课程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课目,每人每学期必须选择1~2门课。
(2)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每门课赋予1~2个学分。该学分是学生升留级、毕业、操行评定、评优的重要指标。每个学生高三毕业时至少要完成15个学分,否则不予毕业。
(3)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考核内容以考勤情况和学习成果展示为主(如小论文、总结、展板、光盘、调查报告、小制作、小型表演等);缺勤1/4的学生不予记学分;一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将学生上课考勤的原始记录和学生展示的学生成果上交科研处。
2、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
我校的办学思路、办学模式、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养具有自主教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已成为二十四中人的共识。所以教师们在抓好教学的同时,都很注重科学研究,自觉地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种良好的作风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学生自己创办了许多社团,如《蓝帆》文学社、《星空》杂志社,在大连市中学生中颇具影响力,学生自己撰写的科技小论文在省市比赛中多人次获奖。近年来,学校又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设计了很多活动,如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博物馆萧条之谜》、《大连市IT产业调查》等多篇调查报告被《大连日报》选用。
正在学校探索如何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社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的时候,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计划传达到了学校,师生们无不为之振奋。研究性课程的提出,为我们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认识到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但以前的做法层次较浅,认识较模糊,学生实践的内容较盲目,成果还不是很显著。所以,学校领导对新一轮课程计划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十分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措施落实教育部的要求。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资料,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王健研究员来校讲座,澄清了我们许多的模糊认识,使我们意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教育要求的必修课,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深远的。其次,让几个骨干教师带头引路,梁立冬、于向东两位老师在高一年级中率先开始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探索。他们共同组织学生对“水的世界”开展研究,同学们热情高涨,分组就水的家族、水的污染与净化、海水淡化、海洋开发与利用、节约用水的方法、二十一世纪海洋城市构想、流体力学与造船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研究,撰写了精彩的研究报告,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做成软件展示出来,得到专家领导、教师及同学们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在寒假作业中针对高一年级布置了研究性学习任务。这次研究的范围更广,涉及的领域更多,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数学文学等与课本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戏曲文艺、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宇宙探索、中国入世等与课堂学习关系不大的方面,同学们的热情仍然不减。学生还利用假期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前一段的探索有了成果,我们搞好研究性学习的信心更足了。结合已取得的经验,学校又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足课时,在高一开了三门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编写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
三、组织教师认真落实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涉及到的教师年终要撰写一份相关论文。
四、把高一年级学生分成116个研究小组,自己在校内外聘请指导教师,期末每个学生都要交一份研究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定等级记入档案。
五、在高二年级校内单科结业的科目中实行研究性学习,并且与学分制结合起来。
六、建立评价机制,以保证研究性学习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训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适应研究性学习打好了基础。因此,我校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去。
三年来我校不断总结经验,更新方法,在各门学科中大胆尝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选问题″“引方法”“弱评价”。
一、选问题
选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一方面初步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其中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质疑并提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搜询或与他人讨论来解决,也可以由学生将这些问题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研究解决。但更多的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没有选择地都让学生去研究,而是有所取舍,其标准一是是否紧扣或符合学科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有别于一般的常识讲座或知识竞赛,它必须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有趣味才能激起学生研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性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将趣味性挖掘出来以点燃学生研究的热情,使学生尽快进入好奇、渴盼的情境和急不可耐探究新知的状态。如果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兴趣不大,那么就不可能收到研究的预期效果。另外,所选择的问题一般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比学生己有的知识适当深一点、难一点,以促使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 二、引方法
引方法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引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性的讲解, 还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提供方法、引导研究。教师应把握好三个重点环节:
第一、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学生在讨论中往往会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对问题进行论证。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较和归纳,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提醒学生不要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全面地认识事物,等等。学生只有初步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辩证法,才能够正确地、科学地分析问题。
第二、突出学生研究过程的参与性。全员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在学生分组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不同类型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便于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这样,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在交流中也能逐步获得自信、体验成功。
第三、教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合作、吸纳和宽容。学生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时必然会产生碰撞、冲突,甚至激烈的争吵。教师要引导学生平等发表意见。学会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宽容,学会吸纳别人的不同意见,来补充、完善自己的看法,学会与他人达成一致,共同分享成果等等。
三、弱评价
具体来说,这种评价标准是弹性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运用程度;学生探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
最后是解决问题,即着力培养学生对未知探索的兴趣、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结束,不代表研究性学习的结束,为了把课堂学习内容延伸,教师还要布置有弹性、能引发思考的作业。归纳起来体现为“四性”:一是层次性,即思考题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讨论过的问题,而是比其深一步的问题,或是课堂讨论中尚未解决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二是开放性,即学生对布置的思考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查书籍、网上阅览、请教他人等)、各种形式(如写成文字、制作多媒体课件、讲演、个别交流等)完成。三是实践性,布置的问题尽可能通过学生动手或参加社会实践来解决。四是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其他同学没有想到的问题,或老师所留问题以外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他的良性发展要靠广大教师群策群力,我们学校有决心在这个领域中做出成绩,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挑战性并充满了乐趣的课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广泛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也承担了五个课题近二百名学生参加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课题选择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兴趣、爱好和客观条件,选择和确立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应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学校指导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兴趣,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并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3~6人不等,从选题、制订计划到分解目标、找准课题研究的方向,上述工作都由学生自己确定,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学生更加感受到作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而且,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爱好,每个学生的研究学习对象都适合自己的口味,因而,容易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性高。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一经确定,小组研究人员组织好后,接下来就是填好开题报告书,全面思考论证所选课题,简要说明课题确定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然后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各自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在整个活动中,要求人人动手动脑,甚至动腿动嘴,有的课题要到相关部门调查访问,有的要在不同层次的人员中调查,既分工又要协作,群策群力,共同拟订,然后打印,共同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这些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完成了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研究方法的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主动性
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教师选择的研究课题,都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比如,社会调查、走访、问卷、访谈、网上查找下载资料、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每个课题都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多方式收集资料,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而且都是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这就摆脱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听取的封闭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有不少学生感慨到:这是我第一次走向社会,开始胆子小,讲话就红脸,同别人交谈也很胆小,次数多了,也就自在了,效果明显提高了,真的锻炼了自己。学生通过这种主动的姿态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提高了他们接触社会、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平等性、民主性,更增强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信心和勇气,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这是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法,更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并不是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放任自流,而是要以平等的姿态、民主的作风和学生共同构建课题内容、指导方法,在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共同研究中实现学习目标。
1.教师仍然要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的活动中,要遵守纪律,任务目标要具体明确。我们采取出校签发外出证,回来时交验收集的资料,并评定登记。
2.加强个别指导,活动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回头看,进行小结。对照课题和收集的资料,进一步修改活动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到资料整理阶段,指导每一个小组写出本组活动计划,让学生有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师生的默契配合,民主的、平等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3.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对课题的研究和思考程度,这样才能提出富有建设性启、发性的意见。从学生所写的论文和参加学校课题答辩活动来看,所取得的成果是喜人的,不可小视的,也是教师所未预料到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对我们教师也是极大的启迪和鼓舞。
1 问题的提出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学习为主,从学科课程、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的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研究性学习重构整个课程体系,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教育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在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把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划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两部分,并规定了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为了明确当前示范高中学生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山西10所示范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出了当前示范高中落实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2调查方案的设计
调查内容主要围绕目前示范中学学生自身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学校和老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安排,研究性题目的提供者及完成情况,学生目前做研究性课题的主要方法,学生目前的主要学习方式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每个方面设置有相应的调查题目,以单选和多选形式呈现。调查对象为临汾一中、 临汾三中、昔阳中学,同煤集团第一中学等10所示范中学的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依据调查目的和实施的可行性,我们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各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发放问卷,现场答卷,现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9份。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如下。
3结果统计与分析
3.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态度的统计与分析
表1显示,约12.8 %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非常熟悉,他们常参加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善于思考、有自主性。约45.0 %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只是一般性了解,他们参加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竟有约42.2 %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一点也不了解,他们没有接触过研究性学习,说明学校不安排,教师不重视。约55.0 %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充满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研究性问题。这部分学生能自主地、积极地去探索知识,研究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化学教师应改进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鼓励学生发现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创设吸引学生探究的情境,把持“无所谓”和少数“不喜欢”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吸引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给予有效指导。约93.3 %的学生选择与别人合作共同研究,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有合作意识,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重要性。说明多数学校的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了应有的主导作用。然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认识与运用,还需要提高与加深,如何去研究,如何去探索,如何研究与探索更有效,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表2显示,约48.8 %的研究性题目是由老师提供的。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协助下,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有些肤浅,但那都是有价值的。有的学校、教师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安排好的课题分配给学生,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也就不会认真的去做,只是应付了事。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相悖的。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只做少量研究性课题,甚至约14.2 %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过。原因是学校对于研究性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以及合理的指导,导致研究性学习难以获得大的成效。
3.3教师与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及安排的统计与分析
我国中学课程计划规定: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然而,表3显示,约30.5 %的学校每学期不安排研究性学习课题,约59.3 %的学校每学期安排1~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原因是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都有高考的压力,为了提高升学率,使得学生把大多数时间、精力放在了高考的考试科目上,而无暇顾及研究性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大多原于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实验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然而,仍有约87.0 %的学校实验室是不开放或不完全开放的, 学校不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以致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滞后。通过访谈得知,研究性学习开展受阻,虽有其他一些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考方式的影响,这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亟待出台。
3.4目前学生做研究性课题的主要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兴趣与方法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表4显示,在做研究性课题时,不少学生能运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做研究性课题,说明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现代意识、自主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实验法约仅占16.6 %, 主要是学校的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学生动手机会少,学校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这是必需改进的。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分组实验对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示范性中学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应为100 %。但调查显示,约47.4 %的分组实验内容是验证性的,约32.4 %的学生很少做实验,实验时约42.9 %的学生没有动手机会,约72.6 %的学生按课本写的老师讲的填写实验报告。这与示范性中学的标准是不相符的,严重影响到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养成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实验教学的改进刻不容缓。
3.5目前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其学习成果。表5显示, 约37.5 %的学生目前的学习方式仍是传统的,缺少探究、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与新课程要求是相悖的。一些教师仍然没有改变教育理念,只注重讲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方式单一, 死板, 没有创新, 缺少实践。约39.0 %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既能获取知识又能解决问题,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并认真地去做研究性课题,从而能得到锻炼、增长才干;约17.1 %的学生没有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收获,这是需要引起教师注意并改进的。由于有些研究性学习课题,不是学生太感兴趣的,或学生在研究时存在困难得不到解决等,研究性学习存在缺陷,使得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研究时往往只搜集一些信息,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多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符合实际,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力。
4 结论
目前示范性高中对研究性学习没有足够重视,虽然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学生接受学习的方式很少有改变,研究性学习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的培养滞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改进, 但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 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传统讲授法”,对于探究式教学却敬而远之。实验教学状况令人担忧,一些学校对实验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薄弱、学习兴趣下降。
5思考与建议
创新和超前是示范的核心,是示范学校的灵魂。示范学校应是先进办学理念的典范,也是科学管理的典范,应坚持改革创新,成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率。
5.1正确认识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近几年, 高考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其改革的理念与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且正朝着考查学生基本素质和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向努力探索。显然,再用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和“填鸭式”灌输、“题海训练”的教学方式去应对高考已经落伍了。在基础教育改革这样的大趋势下,作为化学教师不能再固守着老的教育观念和老的教学习惯,不应把改革的阻力全部归于高考方式的弊端,而是应该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用动态的眼光去认识高考,积极地行动起来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努力研究和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和高考需要的教学模式, 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3]。 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正确认识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2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示范学校应该做科学管理的典范,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急功近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大胆探索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 为同行引路导航[4]。学校的教学工作应坚定不移地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展开。中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不是培养“英才”。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于单独设置的研究性课程,要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校内外结合,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并实施;对置于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中的研究性课程,要注意结合学科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渗透[5]。调查显示,学生希望学校实行“开放式”的教学,能够自主地探讨和研究问题。而学校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对学生要求太古板,任务太重。学校应把”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
5.3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和实施新课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为示范中学的化学教师,不仅应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师德素质、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还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示范性中学的教师应重视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初步掌握探索新知识、新事物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认真思考、敢于创造的基本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 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6]。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实践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有效安排教学过程,力求有绝大多数学生满意的教学质量。要重视化学实验,合理安排探究性实验、生活实验和趣味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7]。
参考文献:
[1]郭启华.调查:八成教师仍以传统方式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7.9:3(3).
[2]王振功.高中化学新课改中探究性学习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4):114~119.
[3]王卫国.对示范学校的期盼[N].中国教育报,2008.4:8(5).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
[5]皇甫涛.示范性高中教育创新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1):63~64.
关键词: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一种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并不沉湎于纯粹的“学科知识”,也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史料阅读”、“问题讨论”、“实验操作”、“课题研究”中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得到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因而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者的教师,对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1.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开设指导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征和方式。
2.收集有关资料,编撰供学生参考的研究性课题和内容、开放实验室。
3.帮助学生选择课题。
4.组成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的确立、指导上应该体现科学性、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针对性、一定的特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研究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
一般来说,中学化学研究性课题至少有以下8类:
(1)知识的深化、拓展、归纳、探究类:如酸碱盐反应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金属活动性的规律研究;重金属对人体毒害及其排除的研究等。
(2)学科实验探索类:如金属的生锈原理及其防护;氧气制取中反应速率的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物的探究;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催化剂用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银离子与次氯酸净水的实验比较研究;温度对洗衣粉中酶的影响;家庭养花营养液的配制研究等。
(3)理科实验仪器装置改进、模型教具制作类:如,增强环境意识的一组实验的设计;几种家用简易消毒器的制作;用于实物投影的实验器皿的设计与制作;多用途储气瓶、集气瓶的研制;分子的球棒结构模型的制作等。
(4)社会实践调查类:如化肥与农药的功与过的调查;家庭居室污染的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研究;微量元素Zn、Fe、Ca等对人体健康的研究;应用太阳能节能的调查;白色污染的回收处理研究;汽车尾气、酸雨的形成与防治研究;市场灭火剂种类的调查及新型灭火剂研究方向的探索等。
(5)科技创新类:如海水中船体防腐装置的设计;化学致热包的制作;固体燃料、固体酒精的制作;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干种农作物产量的研究;用鸡蛋合成仿象牙材料;新型电池的开发和延长铅蓄电池寿命的研究;清洁剂的原理与改进;生活污渍的清洗试验;臭氧空洞与紫外线辐射关系研究;各类宝石组成性质研究。
(6)环境治理类:如房间空调最佳位置的选择研究;室内空气净化的研究;将城市有机垃圾转化成绿色能源——甲烷的可行性调查;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分离和鉴定香烟中有害物的研究;玻璃幕墙的危害及其前景;复印机对空气的污染;氟与人们的生活;水质污染的调查及其治理建议;绿化造林对改善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7)商品质量、打假检验类:如市场上有关棉织品、丝绸、化纤、麻织品的质量检验与鉴别研究;若干种高档商品(茅台酒、进口葡萄酒、皮革制品、金饰品)的质量分析研究;体育比赛中违禁药物的危害与检测研究。
(8)生活中小制作:如几种家用消毒器的制作;自制粘蚁剂;塑料制艺术品的电镀研究;皮革光亮剂配制;若干种鲜花保鲜剂的配制研究。
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宜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或适当调节)组成课题组。若有的课题较大,可以分为若干个小课题组,每组由学生推选组长负责各项工作的计划安排和实施。
二、实施指导
教师的指导应贯彻实施的全过程,在全面了解各课题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引导。
1.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获取信息。信息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手头的教辅参考资料、图书馆、互联网等方方面面去获取各类知识及信息,拓展思路、激活思维,如讲到大气污染内容时,可调动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阅相关大气污染的例证及资料,有助于本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2.正确认识和应对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构思,制订多种实验方案。遇到实验无法深入时,教育学生明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道理,激励学生鼓足勇气,信心百倍,坚持不懈,赢取成功。
3.充分发挥组内各成员的长处,凝神聚力抓主环节。指导各组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调查、有的查找资料、有的设计实验,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分清轻重缓急,,团结协作,提高时间利用率。
4.勇于探索,发挥创造性。学科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工具,譬如幻灯、投影、模型、多媒体计算机等,采用种种形象生动的表述形式来进行探究与研讨。例如研制测定司机饮酒程度的仪器装置等。
5.指导学生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力求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简明而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总结评定阶段 学科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主要是两个方面:
1.各课题组成果的陈述、展示、答辩或者表演。根据各课题组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2.课题组成果的评价。学科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发展性、教育性、可行性四个原则。要注意二个重在和一个淡化。
(1)重在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新点子、新主意的评价,重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评价。多用绝对评价,慎用相对评价;多用评语反映,少用等第和分数,以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重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评价,少用总结性评价。
(3)从当前中学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淡化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4)要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真心地帮助每位学生,多为学生排忧解难,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凡是加强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其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方法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知识视野得到开拓,潜能得到发展,才华得到展示。正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所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恰似我们进行的一次远征。历尽千山万水,穿越重重阻碍,终于到达目的地,旋即豁然开朗、焕然一新,受益匪浅。这一切的感叹与感悟,只有在自己亲身尝试后才可能拥有,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学习中开辟创新使我们获得真知,实践中发挥能动使我们获取才干,而探究中互相协作、同舟共济使我们的集体更为紧密团结。我们要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在教师的研究性指导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巧利.化学科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
[2]王金刚.用联系论观点指导研究性学习[J].化学教学,2005(12).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