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9:40: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质量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取样试验。材料在进行检测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取样,为了保证数量的要求,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取样,取样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为了不影响试验的准确性,进行取样时一定要选取最好的样品,对于相同一批材料要随机抽取不同的部位,并取规定的一定数量的样品,取样的部位、取样的方法以及取样的数量都必须需要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同时材料在进行试验时,它的部位、数量以及方法都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偏差。
1.2环境温度与湿度。建筑材料的性能受有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湿度以及温度,为了使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在标准中对于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以及养护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严格的遵守这些相关的规定。
1.3数据处理。在进行试验检测时,对于不同的材料,要对其试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取舍,为了避免试件在试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离散性,并导致试验结果与标准存在严重的差异性,我们就要在试验中要特别注意,试验结果的数据时常会出现高于或低于预期的结果,而同一组试件中数据也有相差悬殊的情况出现,每种材料的取舍方法都有明确的标准,因此绝对不能只将数据的结果进行简单的相加来计算。必须要认真的对待并且查明真实的原因,及时做到重复实验,这样才会避免同一试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出。
2目前在建筑材料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检测的情况来看,受到竞争压力的影响,一部分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往往在材料检测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之检测工作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了材料检测结果失真,检测合格的产品,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施工标准和设计要求,下面就具体分析以下存在于材料检测中的诸多问题。
2.1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涌现出来,在众多的公司中,有些公司实力雄厚,有些公司在经济实力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就会相对较差,也就是说我国建筑行业中企业实力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导致了建筑材料问题丛生。一部分企业在材料质量重要性方面认识不够透彻,检测工作是浮于表面;有一部分公司目光短浅,为了谋取眼前利益,以次充好;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对于质量检测不闻不问,毫不在意。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隐患,影响工作质量。
2.2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建筑工地在需要建筑材料的时候,将收取到的材料根据批次取样然后送检,这种做法大大的延长了建筑材料的堆放时间,而且企业对于材料的验收也是十分的不方便。检测现场和施工现场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场地,而且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的取样一般都是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检测单位的人员只在检测场地对样品进行检测,而且只对送来的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这就导致了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实际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2.3因为我国目前有很多的建筑公司都是股份制公司或者是私人进行承包的。为了能够得到更大的利润同行之间的竞争更是“不择手段”,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市场的“乱、假、缺、低”等现象。
3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对其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3.1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就必须要经过全面的检测核对,工作人员要将设计图纸、文件以及各种合同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和了解,从而为检测工作提供依据。然后就是需要进一步了解材料的规格、强度以及等级品种等,选购材料时,就能够充分的保证材料的价格和质量以及供货的及时性,能够有效的选择优秀的供货厂家,这样既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又能很好的控制工程的造价成本,对于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2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材料在进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对于每一种进场的材料,检测人员都应该从品种、规格、强度、型号等全方面入手,要将这些数据信息与施工设计要求一一对比、核实,从而判断两者是否完全一致。只要是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不管是原材料、部件、还是半成品,都需要产看生产编号、规格以及质量合格证书等,同时还应该具备质量保证材料,合格证上要标明日期、公章以及批次等,发现标识标注不清的材料要进行重抽检或者要求厂家退货。
3.3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场以后的质量控制不可忽视,很多人员会认为,材料既然能够进入施工场地就说明质量过关了,也就不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材料虽然确认合格后进入了施工现场,但是在存放、搬运等环节中很有很可能会出现影响质量的因素,必须存放不规范,同一型号的材料没有归类,搬运中出现碰撞,损坏等,这些都会导致施工出现问题,因此,即便是材料进入场地之后,管理人员也必须要进行严格控制,做到规范化,统一化。要建立专门存放材料的库房,并且不能存放与本工程无关的材料及物品。
1.1确定监管责任人并规范责任的主体行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工作,首先就是要确定监管责任人并规范责任的主体行为。通常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的部门有下列几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这些单位里有间接的直接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的有关部门,对每一个单位责任实施规范管理,并落实到人,为了最终进行质量的监管和控制。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时要对不同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得质量监管的要点实现划分:例如,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进行监管,预防违法承包的现象;对于设计单位的监管,是对设计的图纸和设计的文件实行严格监管;对于施工单位的监管,是对施工人员与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并对已完工的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通过对以上这些这些责任主体进行质量监管,从而保证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1.2对施工图与验证取样进行监管和控制要点对施工图与验证取样进行监管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里很关键的组成部分,
其中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的质量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程的施工单位假如要建立监督的手续,一定得提供相关的施工图纸用以审查;
②假如在施工的过程里,想要对施工的设计实施修改,必须按照修改的程度进行申报,特别是要将建筑工程重要结构实施修改时,一定要对新的设计图进行重新审查;
③对设计图仔细的审查之后再进行使用,要保证设计完全符合结构的安全要求,并能够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
而验证取样监管的要点主要包括了:
①认真核实验证取样的检验范围,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的安全性取样检测,必须保证取样数量的合格;
②对验证取样的过程进行监管,施工以前,一定要做验证取样有关的备案,在施工过程里需对验证取样过程进行认真的记录。
1.3过程性的质量监管和控制要点建筑工程中过程性的质量监管和控制要点通常包含下面几点:将建筑工程的施工里的结构实体实施随机抽样,把相关的成分实行科学分析,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科学性,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监管的机械设备要齐全,最基本的设备包含了:混凝土的快速测定仪、钢筋的扫描仪、激光测距仪,这几种设备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监管的范围和程序要明确,并对监管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实施探究并找出解决办法。
1.4验收时质量的控制要点建筑工程里验收环节作为控制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验收中质量的控制通常包括下面几点:要对验收的条件进行仔细研究,对于建筑工程里有关的文件,比如设计图,合同,竣工报告,验收方案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所有文件都不存在差错,并且验收质量要合理规范。其次要对所检查出的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实行审核,要保证已经将质量问题进行正确地处理;在建筑工程的竣工环节其验收工作的严格监管和审核,一般包含:验收能否根据相关的验收方案来执行,检验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验收标准;在建筑工程完成验收之后,要将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的报告实行检查和监督,为保证验收报告里存在同意竣工验收的备案,而验收报告不能有任何差错。
2结束语
目前建筑行业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导致检测的结果存在不同的差异。首先应健全检测制度,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检测,对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的相关因素进行改进,严格的按照检测标准实施,保证检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后从完善设备方面着手,正规的企业单位应当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缩小检测的误差值。实施对检测人员的考核,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该改良技术,规范管理,制定相关的建筑材料审核制度,按照制度办事,定期检查仪器的精准度,及时更新设备,避免在检测中出现失误。把握好检测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必然能够改善建筑质量。
二、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进场前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掌握建筑工程所用材料的有关文件,熟悉文件对材料规格型号的要求,认真查阅相关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的基本性质,对材料的特性有全面的了解。必要时可以向业主提出合理的建议。在掌握材料的同时,要仔细考察供货厂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又能降低工程造价。作为政府质量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不定期抽查工地重要的配件和设备。
(二)进场时的质量控制在施工单位的相关建筑材料进场的时候,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确认好材料的品种型号等信息,还要与施工单位的文件做详细的对比,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监督工程师应定期抽查原材料质保资料、产品合格证及检查报告,一经发现生产信息与产品本身不符合,应当及时暂停施工,更换产品。
(三)进场后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不能存放不合格的材料以及与工程无关的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所有进入现场的材料必须是与提交材料规格型号相一致的。材料必须分类摆放,贴有标识,界限清晰,避免使用时造成材料混乱,为了方便追踪工程质量,重要的材料必须有相关人员的专门管理。对于厂房的相关材料,应当反复审核其相关质量保证,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复检,对于标识不明显或者模糊的材料,应当对其统一的额抽测检测与实验。检测时,应采取科学而又普遍的取样方法,对于材料的取样,必须根据相关要求规定进行,保证其取样的检测结果具有普遍的说服性。
三、结语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D循环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事故是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周死于建筑事故者约7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他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的《安全生产简报》中公布:2007年建筑施工发生较大坍塌事故66起,死亡375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64.1%和73.4%。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D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PDCD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D(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及其对策
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包括安全决策阶段(计划)、计划实施阶段(实施)、效果检查阶段(检查)、汇总总结阶段(处理)四个过程。
1.安全决策阶段——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施工公司制订某一时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内容。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等方法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计划实施阶段——实施(Do)
实施阶段是整个PDCD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杂、内容最细致的。它是决定PDCD循环成败最关键的程序。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制定,并进行部门、单位的PDCD循环计划(该循环应包含于企业总的PDCD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安全施工达到预期安全生产目的。最后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总的PDCD循环包含多个部门和各施工队的PDCD循环,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效果检查阶段——检查(Check)
当达到制订的安全目标或者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各部门、各单位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估检查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4.汇总总结阶段——处理(Disposal)
PDCD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评估检查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还要进一步研讨下一个PDCD循环要解决的内容。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在循环中发展,在循环中进步。
按照以上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在2008年3月,河南中原铁道广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的郑州铁路公安局沿线护路岗制作安装工程开始施工时,由于是在郑州铁路局管辖内的沿线各站施工,施工线路长,紧邻铁路线,危险系数高,面对重重困难,公司采用了建筑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制定出安全管理实施计划,列出工程项目各阶段需要达到的安全指标,按此计划逐层细化到项目部、工程部以及个人,并指定工程施工队的队长为负责人。工程开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实施情况汇总,查找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2008年7月当郑州铁路公安局沿线护路岗制作安装工程完工后,公司安全质量部、项目部负责人召集各工程队队长和参与工程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安全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以便于后期工程参照,如此严格按PDCD模式管理这项工程,取得了无一人伤亡的好成绩。按照PDCD模式管理其他工程也都收到理想的结果。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涉及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面共同利益。搞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有关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原理
1.1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就是确立工程项目质量方针及实施项目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1.2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多,如立项决策、设计、施工、机械、环境、工艺、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质量波动大:工程建设因其复杂性、单件性,不象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环境及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所以其质量波动大。
(3)质量变异大: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
(4)质量隐蔽性大,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若不及时检查和发现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事后表面上质量尽管很好,但很可能内部质量就存在质量隐患。
(5)对社会环境影响大
与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有密切联系的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者,而是整个社会。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还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有关绿化、环保和噪音等方面的影响。
1.3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1.3.1质量第一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应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工程建设中自始至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3.2以人为核心
人是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工程建设中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和完善程度,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工程质量。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1.3.3预防为主
工程质量管理应事先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后在进行处理,则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质量管理要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1.3.4坚持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应通过质量检验并和质量标准对照,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才是合格,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就是不合格,必须返工处理。
1.4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的,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所以,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图1-1),也是由对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系统过程(图1-2)。
1.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1.1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设计,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多个部门,而建筑工程一般又是在露天环境中施工,所以质量问题的发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和各级管理机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根据众多工程质量问题的实践证明,构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一般都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类。
直接原因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例如,设计人员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设计;违反基本的建设程序;操作人员不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施工;监理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如,在结构吊装施工中,柱、梁、屋架等构件缺少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是质量问题发生场所以外的社会环境因素,如施工管理混乱,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失职,规章制度不健全,质量标准不完善等。质量问题的间接原因将导致直接原因的发生,两者紧密相关。
1.2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一个工程质量问题的实际发生,既可能因设计技计算和施工图纸中存在错误,也可能因施工中出现不合格或质量问题,也可能因使用不当,或者由于设计、施工甚至使用、管理、社会体制等多种原因的复合作用。要分析究竟是哪种原因所引起,必须对质量的特征表现,以及其在施工中和使用中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工程质量问题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研究,观察记录全部实况,充分了解与掌握引发质量问题的现象和特征。
(2)收集调查与质量问题有关的全部设计和施工资料,分析摸清工程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各种条件和情况。
(3)找出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所以因素。
(4)分析、比较和判断,找出最有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5)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或模拟试验予以论证确定。
1.3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特点
总结建筑工程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实例,可以发现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等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才能引起对工程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才能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1.3.1工程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众多工程实例证明,为满足各种特定使用功能的要求,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建筑工程的种类繁多。同种类型的建筑工程,由于所处地区不同、施工条件不同、也可形成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往往错综复杂,同一形态的问题,其原因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对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也
不相同。此外,建筑物在使用中也存在各种问题,所以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必然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和处理均比较复杂。例如,建筑物的开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设计构造不良,或计算出现错误、或地基沉降过大或出现不均匀的沉降、或温度变形、或干缩过大、或材料质量低劣、或施工质量较差、或使用不当、或周围环境变化等,可以是诸多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
1.3.2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往往会给单位带来很多困难。有的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的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有的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会使建筑物成为危房,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甚至不能使用,最为严重的是使建筑物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1.3.3工程质量问题的可变性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多数是随时间、环境、施工条件等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例如,钢筋混凝土大梁上出现的裂缝,其数量、宽度和长度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的断裂,以致造成工程的倒塌。
1.3.4工程重量问题的多发性
工程质量问题的多发性有两层涵义:一是有些工程质量问题象“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被称为工程质量通病。例如,混凝土、沙浆强度不足,预制构件裂缝等;二是有些同类工程质量问题重复发生。例如,悬挑结构断裂倒塌事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常见的质量问题和措施
2.1基础工程
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基础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有:桩基偏位,离析等。在桩基工程施工中,首先保证桩基不能发生超出规范的位移。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在正式施工前,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必须按照图纸进行,并经过严格校核无误后方能进入桩基施工;施工是要再说个场地周围或场地内不易发生位移的地方,根据施工需要作好控制桩。桩身离析主要发生在孔底,又是也发生在桩的中部,它将严重影响桩基的承载力,甚至造成整个桩基失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我们采取的防止措施是:一是导管距孔底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应保持在0.3~0.5米之间,不同孔径的钻孔应采用不同直径的导管。二是在正式浇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认真检查导管的密封性,不合格的不准用于工程施工中,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清除导管接口上的杂物,连接端口涂抹黄油,在抖料灌注后检查是否渗漏,同时也得仔细检查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的决不能用于工程中。
2.4.2混凝土工程
在拆除模板后,发现混凝土柱、梁、板出现鼓凸或翘曲等,不仅影响外表美观,而且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有时甚至要拆除重新浇筑。在进行模板及支持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模板本身自重,施工荷载,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浇注及卸料所产生的侧向压力,进行最合理,最安全的荷载组合。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仅进行认真夯实,设置或水沟并铺设垫木或型钢。还有在模板拆除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构造筋和箍筋等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很容易在侵蚀介质的作用下产生锈蚀破坏。露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重的质量缺陷,要认真处理。对于结构表面的露筋,在刷洗干净后,用1;2.0或1:2.5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加强养护;对于露筋较深的部位,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振倒是产生漏浆,轻者使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严重的出现孔洞,漏筋。为防止该类问题发生,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及模板类型,选配合适的模板系统;木支柱规格不宜太小,并用对拔楔来调整标高级固定。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当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纸对照时,发现某种钢筋发生遗漏。对于所遗漏的钢筋要全部补上,不得再出现任何遗漏。
混凝土构件在拆除模板后,当其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处理办法很简单:在麻面部分充分浇水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保持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帘或草席进行保湿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满足结构强度要求时,按混凝土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施工时,如果发现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慢,可采取加强保温以及通蒸汽来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2.4.3砌体工程
众多工程实践证明,砌块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砌体结构的强度不足,建筑物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不同构件,材料兼变形不协调,和材料有很大的干缩变形,温度较大变化等。
我们要注意的是:一是在设计方面,减少屋面温度影响和变形,增强墙体抗裂能力。设置适宜的伸缩缝。二是在施工方面,确保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强度,正确处理梁柱和接缝处,做好预留及二次装修的基础工作。
由于温差引起的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建筑是否保暖,所处地点的温度变化等,设置合理的伸缩缝;预留施工后浇带,等一段时间再浇筑带中混凝土,这样可以避免裂缝;混凝土要分段施工。但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较大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各种裂缝甚至出现压碎,断裂,崩塌等现象,使建筑物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这类裂缝的出现是非常严重的,很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所以应对裂缝的长度,宽度随时进行观测,并采取相应措施。裂缝较细,数量较少,但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当裂缝较宽但数量较少时,可在与裂缝相接的灰缝中,用强度等级高的砂浆和细钢筋填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扒据加固。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的处理办法。
2.4.4脚手架,模板工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多次发生脚手架,模板倒塌重大事故,造成很大损失。如,1992年全国建筑施工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31起,死亡人数达156人,重伤34人,其中脚手架,模板倒塌造成死亡59人,重伤20人,分别占38%和59%。1993年脚手架,木板倒塌事故仍时常发生,在福建,大连,重庆等地连续发生由于支撑失稳,造成模板倒塌的重大事故。由以上重大工程事故可以看出,脚手架,模板工程在整个过程施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而且影响施工的声誉和发展。
对此,我们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检查脚手架所用钢管;模板共正式施工前应先进行模板设计,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合理选用支撑材料,多层和高层建筑必须禁止使用竹制脚手架,对模板支撑的空间高度小于4米。
2.4.5屋面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工程位于房屋建筑的顶部,它不仅受外界气候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主体结构的变位密切相关。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历来普遍受到关注。
在进行屋面防水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如工业与民用,城镇与农村,南方与北方,防水与保温结合与否,雨量与风力大小等。施工人员还要现行防水材料品种,性能多了解,根据防水工程施工图,合理选择防水材料。防水工程的质量如何,一般要在建筑物竣工后2,3年才能定论,因为防水层要经受高温,冻结,雨雪,阳光,侵蚀介质等的考验,而此期间是屋面防水管理维护的关键时期。对屋面防水层和节点部位要不定期地检查;屋面的杂物等要及时清除。并在雨季来临前,对屋面进行一次大清扫,彻底清除积灰,杂物以确保雨水口畅通。
3.分析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3.1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施工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工程质量要求主要是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
3.2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是项目施工的重要阶段,必须做好全面的质量计划与控制工作,指导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3.2.1认真做好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文件的核查工作。
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和重点控制部位,周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条件下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2.2编制质量控制分解图
根据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质量目标,制定项目施工的内控质量目标。依据质量管理的总方针分解质量控制目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分项工程确定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规划各阶段的质量控制计划。质量目标既要明确,又要具体。
3.2.3落实施工准备情况
检查工程是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是否能够正常投入运行,施工队伍各工种的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制度是否落实,分包施工队伍的技术质量考核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3.2.4试验与检验准备
计量检测设备和器具是否就位,能否完成检测工作需要,人员素质能否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3.2.5材料供应准备
施工所需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订货、采购、供应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质量要求,采购供应质量责任制是否落实,材料设备供应质保体系是否建立和完善。
3.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的实体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使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因此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都显得极其重要。
3.1事前控制
事情控制就是预防控制。主要包括
(1)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2)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验收
(3)施工队伍的资质
(4)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5)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生产环境、管理环境改善的措施等。
3.2事中控制
(1)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2)工序交接检查
(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4)工程变更和处理
(5)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的处理
(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7)行为质量监督权,为保证工程质量下达停工指令
(8)严格单项工程开工报告和复工报告审批制度
(9)质量技术签证
(10)行使好质量否决权,为支付工程进度款签署监理方面的认证意见
(11)建立质量监理日志
(12)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
(13)定期向建设单位报告有关工程质量动态情况
3.3事后控制
(1)单位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2)项目竣工验收
(3)审核竣工图及其技术文件资料
(4)整理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并编制建档等。
3.4.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3.4.1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
建筑产品的质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程项目质量是建筑产品的生命,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3.4.2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质量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又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支柱。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在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看作是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质量的作用日益重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
3.4.3建筑工程质量是效益的基础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与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有关,而且与社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增长是以质量为基础的,没有质量的增长不仅毫无实际意义,而且会给有限的资源带来极大的浪费。工程质量差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
3.4.4建筑工程质量是国家民族素质、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
工程建设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国家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对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和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各方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建设工程形成中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从这一意义讲,能否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具有社会责任心、充满生机和积极进取民族精神的国家。超级秘书网
4.以某施工单位为例分析施工质量管理
4.1工程介绍
此项工程为某市经济适用房某号住宅楼,建筑面积为4800㎡,住宅楼地上7层,层高2.9m,总高22.5m,外墙为浅棕色面砖,公共部分为现浇地面。
4.2项目部的职责和权利
项目部是由公司任命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项目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等项目班子成员,组建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项目部是企业内部的施工管理机构,对工程技术、质量、生产全过程负责。项目部对项目成员进行分工,负责指挥调度生产、协调甲方、质检部门、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联系。
对工程进行严格监控,对生产计划、实际完成统计报量、统筹全项目工作。
4.2.1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
由质量安全检查处、项目经理、质量总工程师、施工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质量员、监理员共同组成。
4.3质量管理的制度
在坚持总公司长期贯彻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项目部提出坚持以下管理制度。
(1)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设计
各项目部对每个单位工程进行了质量设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项目经理负责定期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
(2)三检制例行质量检查制度
自检:每道工序完成后,工长组织作业层进行自检,按照质量标准对实物质量进行观感和实测检查,并填写自检记录,符合要求后送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复核。
互检:工长组织同工种几个外施工班组之间进行互相观摩评比,工种之间进行交接检查。
专职检:专职质量检查员负责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对自检记录进行复核,确定实物质量确实达到要求后方可报总公司及监理、甲方、设计进行最后检验。
(3)样板制
各项目部都贯彻以样板引路的方针,对主要分项先做样板,在各施工单位样板制度完成的基础上,总公司质量部在组织有关部门评选出全现场施工样板,所有施工单位都按照总公司确定的样板进行施工。
(4)挂牌制
明确质量责任区并在该区域明显位置挂牌,牌上标明质量责任区范围、负责人。操作者在墙或柱子上挂牌,牌上标明工种、操作者姓名,已自检合格的标明“合格”字样。
(5)三工序管理制
本工序工种要检查上道工序的质量情况:做好本工序的工作,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
(6)技术交底制
按照各项目部规定的技术交底程序层层进行技术交底,强调工长对班组的技术交底应包括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内容。交底要有可操作性,有文字记录和双方签字。
(7)质量例会
每周或隔周召开,由各项目部经理、总工、质量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分析本周施工质量情况,找出质量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
(8)质量奖惩制
各项目部都制定了质量奖惩办法,奖罚与质量评比挂钩,与一次验收合格率挂钩,与样板评选结果挂钩,同时也与严重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挂钩,奖罚并举。
(9)质量事故处理制
坚持执行质量事故处理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4.4质量管理的措施等
4.4.1工程物资的质量管理
工程物资由分部同一选购,根据工程要求,依据图纸、合同文件、施工方案等选择工程物资、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对所采购的物资进行验证,保证所采购的物资设备满足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
4.4.2工序过程质量管理
(1)对工序过程质量管理应严格贯彻、执行工程合同、图纸、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质量、材料、试验的规范、规程及标准,使工序过程施工质量达到受控状态。
(2)各级质量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工序施工作业前,专业技术人员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4)工序完成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和交接检,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确认达到技术质量标准后报各分部质量组,有质量组进行复核检查。
(5)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对过程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当发现工序质量不符合规定时,应行使质量否决权,责令整改和停工整顿,直到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6)分项工程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进行样板工程施工。样板工程作业队自检合格后,由专业质量组组织预验收,经验收合格报请质量部进行复验,确认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后,有质量部门与监理、甲方、设计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然后方可大面积施工,确保工序过程质量达到要求。
4.4.3工程验收管理
单位工程施工结束后,由联合组织有关部门、专业分部进行自查,自查合格后,报甲方、监理检查,通过以后,联合牵头组织各专业分部汇总、整理工程资料,在各专业工程验收通过后,向甲方移交资料,由甲方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四方验收,并报地方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地方城建挡案馆监督备案。
5.探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5.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其中许多施工企业从中受益非浅,但也有许多施工企业并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流于形式,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他应该是一个质量保证实际运行体系,应有责任人的明确分工,职责的切实落实。如我们各项目部都设质量检查员,但一般情况质检员都是兼职的,就是要质检员真正去做质检工作,只有使自检、班组检、工序交接检切实落实到位,才能使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才能使质量管理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保证工程质量。要真正提高工程质量,首先应提高“一线”的工作质量。把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5.1.1落实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强技术交底
技术部门应针对每个工种、每道工序组织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专业技术负责人的技术交底,专业技术员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工人的交底。工人入场前,项目部有效地对其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保障。交底一定要求实效,以工地培训班的形式进行,而不宜采取会议形成,象征性提一下,签个字就完了。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5.1.2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在落实质量责任制的具体做法上,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可签订施工责任合同,分工种(岗位)细化各项指标,突出以质量安全达标情况及成本降低率为奖罚兑现的主要依据,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5.1.3进行质量培训
发展质量,提高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增强施工技术力量,企业应用施工间隙组织“规范、标准”讲座,对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质量培训。
其次,对各级员工进行贯标意识、观念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懂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对于整体质量保证水平的影响和重要性,真正按规范要求实施运作,按程序要求作好记录。
5.1.4深化改革,合力推进“项目法施工”
尽管以上说了这么多,但要质量水平及质量管理有一个质的突破,关键还得加强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建设,按项目法施工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推行项目法施工有利于公司把管理的基点真正放在项目上,使技术和管理的两个轮子紧紧围绕施工生产要素合理投入运转,以实现项目质量目标。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前提下,项目部可积极推行项目工长全额承包,实行项目经理与各专业工长签订单项全额承包合同,将项目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中的承包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将工程质量等指标按工作范围进行分解,细化到各分部、分项工程,明确责、权、利、有效地将项目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
贯彻ISO9000标准作为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施工企业应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深化改革,转变管理机制;从粗放型质量管理向集约化质量管理转变。这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抓质量来提高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达到用户满意、企业满意的目的。
1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质量相对较差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暴露出许多设计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补充、变更和修改设计,进而出现停工待图的现象。甚至在部分工程施工完毕后,才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拆除重做,从而对工程施工工期产生重大影响。
1.2设计单位对造价和工期不关心
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安全问题是其关注的重点,对工程质量在产生影响或影响不严重的前提下,对增加投资、资金损失和浪费的项目,根本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1.3设计人员设计思路过于保守
在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由于担心承担采用正常的设计所带来的风险,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经常过分谨慎,一味地强调和增加安全系数,甚至不假思索地采用那些并不能增强结构而投资却很大的做法,同时将大而全的设计使用到建筑工程及配套工程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
2设计质量控制依据与任务分析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对其进行设计,通常情况下,就是对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同时编制相应的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其目的在于,在不同的阶段,通过对设计进行深度的控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设计质量。在设计阶段,通过对质量加强控制,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另一方面大力推行设计监理。从设计阶段开始,建设单位就应当委托监理单位对设计质量进行监督和质量管理。
2.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依据
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项目质量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城市规划、国家规定的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深度要求,同时需要遵守工程项目建设技术标准,例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参数、定额指标等,以及项目批准文件等。
2.2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在编制设计任务书的过程中,有关质量控制的内容,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组织设计招标,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选择优质的设计单位,合同的签订及执行;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优化,核实设计方案是否满足业主的要求等。
2.3事前控制与成果优化质量管理
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事前控制、设计阶段,随设计成果进行优化来实现。在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相关要求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工程项目进展到各个阶段之前,需要编制一份设计要求文件,并且分阶段地将该文件提交给设计单位,同时对各个阶段的设计要求、内容等进行明确,这是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编制设计要求文件,从本质上说就是研究、分析和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内容、功能、规模和标准的过程。因此,编制设计任务书是设计阶段的重点工作,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设计任务书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组成及结构、项目的规模和功能、设计标准和要求等。其中,设计的要求是设计任务书的重点和核心。
3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3.1对工程设计加强标准化管理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所谓标准就是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依据,通过对设计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等进行统一规定,同时以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进行协商处理后,由主管机构批准制定,并和实施。在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设计质量等方面,设计标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列入《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在设计的过程中,都要必须严格执行,否则会给工程项目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是重大损失。
3.2严把设计方案
选择、审核关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这是确保设计质量的基础。对专业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与审核,通常情况下,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设计参数、设计标准、设备和结构选型、功能和使用价值等方面,在使用、经济、美观、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是否满足相应的要求。设计评审就是检查核实设计文件的综合性、系统性、文件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设计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设计评审过程中,主要依据其质量特性的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和美学等,对设计文件的质量进行衡量,检查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3控制好设计关键接口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使设计部门及设计各专业之间做到协调与统一,一般需要设计相应的接口,对于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设计内部各专业之间,需要对设计接口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设计组织接口、技术接口的过程中,需要制订设置相应的设计接口管理程序,对接口进行管理。3.4建立和完善设计成果校审制度设计文件校审是逐级检查、验证检查所作的设计文件,通过检查,进一步确保设计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应该按照设计过程中的规定,每一个阶段进行设计校审,对于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校审,检查内容具体包括:计算依据的可靠性、数据资料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论证证据和结论的科学性、合理性,现行标准规范的执行、各阶段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对成果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等内容进行校审。
3.5建立设计文件的会签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各专业设计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同时正确衔接设计文件会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设计质量。通过会签,对于设计条件或相互联系中存在的误解、错误或遗漏等,可以帮助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消除,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设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和完善设计文件会签制度,通过文件会签制度对工程设计质量进行管理。
3.6鼓励设计人员设计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优秀设计竞赛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设计人员巩固和强化基本业务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水平,同时帮助设计人员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设计过程及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3.7严格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设计进行交底,其目的主要是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贯彻设计意图,帮助其加深理解设计文件的特点、难度、疑点等,进一步掌握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确保工程质量。通常情况下,对图纸进行会审,其目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使施工单位、参建单位进一步熟悉了解设计图纸,同时熟悉工程的特点和设计意图,进而解决技术难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二,将图纸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进一步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图中出现差错。
3.8做好工程设计变更控制
1.1责任不能清晰划分,任务不能落实到位
在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下设的部门和小机构数量超过了标准,对于责任的划分太过凌乱,而且下设部门的等级划分太过繁琐,这样的情况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就是导致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不能落实的一大问题。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责任不能清晰划分,任务不能落实到位的现象,而且对于监管工作的分工不能合理把握,让部门之间对于工作的性质不能准确理解,这样就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和监管价值。长期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会逐渐淡化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职能。
1.2工程质量监管的制度不够完善
要想有效的进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就要有明确的监管制度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对监管制度的拟定是不完善的,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监管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在当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制度是非常不条理的,而且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对于制度更是没有重视,缺乏正确的管理意识,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不够高,没有完整的监管程序来维护监管制度,让建筑施工中的问题长期存在。
1.3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
要想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有效的完成,就必须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落实到基本工作中,而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缺少有素质有能力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重心不能很好的把握,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出现过多问题积压,甚至出现大量返工的现象。
1.4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许多工作单位对于基本工作的执行管理是非常不到位的,而且建设单位的主体对于质量控制的态度不够坚决,追求的是短期的工作效率和表面文章,忽略了工程的核心价值,这对于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提升工程质量监管质量的措施分析
2.1完善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
长期的建筑施工发展都片面的忽略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价值,如今发现问题所在的情况下,就必须尽快完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在设计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时要进行专人专用,将制度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完善,避免出现质量问题等。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监管制度的明确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监管部门的发展,保障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效率。
2.2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如果想从根本上控制其监管质量,就必须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的把关,不仅需要要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自律性自觉性,还需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经验,严格要求自身以及所管内容,对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细致认真的处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再培养,让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步。
2.3施工前对质量进行监管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就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对施工团队的准备工作进行监督,判断其是否到位,是否合理,是否可能给后期施工留下隐患,这样的质量监管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施工前进行质量监管工作就必须把握好工作重心,首先是对施工前设计文案的处理审阅,还有就是施工合同和保障等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缩小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
2.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重中之重,如何能将监管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是长久以来都没有有效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解决的方向,不仅是依照前文提到的几个内容去进行改善,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质量问题。在这样的监管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质量。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