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4 15:03: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专业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作者简介:程琳(1962-),女,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11-02
目前,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已完成建设任务,经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合格后,正式成为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高职院校承载着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任,是我国高职教育全面推进的一项试点,改革才刚刚起步。因此,在示范项目验收后,示范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决不能浅尝辄止,还需要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巩固示范建设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引领作用。
一、充分发挥“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功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培训的基本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体制基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有在政府主导下才能有效地开展。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合格验收后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继续深化“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的功能,为高职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平台、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一)继续争取政府加大对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面临很大的困难,高职教育要改变买方市场现状,必须继续深化“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内涵[1],争取政府加大对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供需双方都来关心学生培养质量的局面。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需要政府根据本地区“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的布局,落实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配套,建立一套刚性制约机制,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需要政府主导行业引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政府明确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明确行业制定区域性的职业分类标准、职业人才规格、职业准入标准,提供区域性的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认证和职业技能认证,使职业院校的教学标准符合行业标准;需要政府搭台,建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长效机制。
(二)继续完善“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架构和内涵。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建设期间,各建设学校均搭建了具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平台,这些管理平台的建立,为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建设期短,管理平台的架构还不尽完善,平台的内涵建设还不够深入,需要继续完善“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架构和内涵。
1.建立“多元化”的“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架构。“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架构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平台是政府与政府共建国家示范院校的管理平台,表现为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行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共建学校的办学管理平台,如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重庆市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达成共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平台;第二层次的平台是政府与行业共建国家示范院校的管理平台,如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达成共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平台;第三层次是学校与行业企业根据“双赢”原则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办学管理平台架构的层次性决定合作的力度和效果[2]。
2.完善“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内涵。从学校层面,需要继续争取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完善三个层次合作办学管理平台制度建设,使合作办学制度化,而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合作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从专业层面,应该充分依托学校搭建的“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在形成的机制和建立的制度保障下,进行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专业的资源优势,搭建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运行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有的专业可依托专业的场地资源、人才需求优势等“引企入校”,形成利益共享的管理平台,搭建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专业,还可根据行业对特殊岗位人才急需的情况,采用“订单培养”方式,根据企业的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学校和企业合作办专业的教学管理平台。
二、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只有与产业发展、产业文化进行良好对接,才能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技能人才,在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和培养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本期我们选取了第二批一体化改革试点专业中四个专业的行业企业调研的部分内容,希望给相关专业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
——调查概况——
本次调研涵盖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20家广告设计制作行业相关用人单位,其中国际广告公司3家,国内大型综合性广告公司4家,国内大型企业广告部3家,国内中小型广告公司6家,印刷公司1家,平面媒体1家。
广告设计制作人才有了新定义
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人机互动等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广告设计制作行业正在经历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又一次变革。顺应信息化的要求,广告设计制作也越来越多地需要依托互联网进行工作,而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机交互、个性定制、即时更新、多媒体的设计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设计理念、功能、语言表达和形式上都将出现许多新的课题,这将迫使我们不断思考新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新的技术问题。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目前广告设计制作人才应当是基于互联网交互技术的新一代设计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扎实的广告设计基础和逻辑思考、交互媒体的开发制作能力,是能更快速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并且能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表现设计创意的高技能广告设计制作人才。
高技能人才缺乏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从2009年到2011年,调研组对20家企业进行了跟踪调查,记录了企业员工级别与人数的数据。通过研究,调研组发现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在20家被调查企业中,助理设计师的员工数增幅不大,而设计师与高级设计师的增幅明显,说明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在三年中,助理设计师的薪酬增幅不大,而设计师尤其是高级设计师的增幅明显,进一步说明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
2011年,调研组对20家企业进行的用人需求调查显示,对于国际广告公司来说,设计师、高级设计师的需求远大于助理设计师,而印刷企业则更多地需要助理设计师,对于高级设计师需求并不强烈。所有企业均有很强的设计人才需求,调研组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高技能设计人才缺口庞大,各企业互相争夺,导致有经验设计师频繁跳槽的必然结果。
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技术更新迅速
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汽车维修行业潜在市场巨大,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汽车车身维修的新技术、新工艺被不断应用于工作中。在钣金方面,现代汽车车身除满足强度和使用寿命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性能、外观、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需要。自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作为轻量化材料的高强度钢板、表面处理钢板的使用量逐年上升,有色金属材料使用有所增加,其中,铝的增加明显。非金属材料的使用量也在逐步增长,近年来开发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不仅替代了普通塑料,而且品种繁多,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车辆设计和生产工艺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高级技术人员缺口较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汽车维修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在汽车维修企业的汽车维修作业内容中,机电维修占到2/3左右的比例;钣金与油漆作业的工种比例约为1/3,较前几年有所增加,作业的项目主要为小型附件的钣喷作业、事故车辆的维修作业。但在机电维修中,主要以零配件更换为主;而钣金与油漆作业的工种需要更多的人工。
根据对浙江杭州、绍兴地区的调研统计,目前该地区从事汽车钣金与涂装的一线人员中,学历层次都集中在专科以下(不含专科),占92%;从技术等级看,大都为中级工或未获取技术等级,占74%。
从深圳的调研情况来看,技术人才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深圳目前有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技术人才特别是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的高级汽车维修工人才严重短缺。持有深圳高级汽车钣金维修工证书的只有300多人,其中技师30人、高级技师仅10人。另外,企业反映钣金工、喷漆工、前台接待及售后经理等也同样存在人才缺口,在维修企业钣金喷涂作业车间里,主修、副修、实习生的缺口较大。
人才培养要与实际岗位对接
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钣金、汽车油漆两大块岗位内容。在汽车钣金中,主要从事部件拆装、车身及覆盖件修复、板件更换、车身测量与校正等工作;在汽车油漆方面,主要从事底材处理、中间涂层处理、面漆喷涂、抛光打蜡等工作。
以修补涂装人员为例,其工作是多元化的,要负责除了维修以外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工作。应该掌握汽车涂装技术、车身修复、色彩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品牌管理、汽车涂层质量检验、化学等知识,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汽车涂装技术以及色彩原理。一个普通修补涂装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维修车身涂层,恢复车辆外观,同时还要注意礼仪,提高客户满意度。而车身修补涂装的组长或主管,除了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外,还需与客户或4S店的业务接待员进行沟通,并且对所维修的车辆进行相应的质检,因此要学习更多的东西,保证更好的服务,只有这样才是一名出色的汽车从业人员。
【关键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56-03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根据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特点,从专业目录、专业设置与审批流程、专业预警机制、专业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成立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专业建设标准,规范了专业管理流程,创新了专业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符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专业管理机制。
一、优化专业建设管理流程,彰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
(一)加强五年制高职特色研究,科学制订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
2007年初,江苏省启动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起草工作,在深入剖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开展了广泛调研和论证,于2008年2月公布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计19个大类、275个专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指导了全省职业学校科学规划招生规模、规范制订培养方案、有效组织教育教学,从而全面提高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形成五年制高职品牌特色。2015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后,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新一轮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于2016年4月公布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16年)》,新的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贯彻了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能有效引导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使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更加吻合。
(二)制定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办法,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011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明确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确定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坚持“适应多样化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适合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适应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与江苏产业发展趋势及各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本匹配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江苏省教育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对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核定学校专业数量,形成了各学校之间专业优势互补、各有特长的格局,避免不必要的重汀
(三)设立专业预警机制,提升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
为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五年制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的能力,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工作的通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科学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全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及时掌握区域内从业人员的结构、产业发展情况和趋势以及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现有各专业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能力。研究分析五年制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吻合度情况,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办学策略等层面总结吻合度较好的专业建设经验,剖析吻合度较差的专业建设的主要差距及原因,提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意见,明确区域各职业学校的专业分工,明确各职业学校增设专业、加强专业及调整专业,确定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特别是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步骤(招生对象、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区域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了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专业建设评估,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
为加快推进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形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江苏省教育厅于2008年印发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启动全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以对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特性和特点的正确认识为引导,从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质量与效益、特色与创新等五个维度进行考察,帮助学校进一步明确五年制高职专业的建设机制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流程与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特点。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结果的通知》中指出,评估工作从实处着手,从细处观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帮助学校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从而进一步规范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过程,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创新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打造五年制高职品牌特色专业
(一)发挥联合优势,形成协作化专业管理模式,促进五年制高职专业协同发展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联合机制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通过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协作委员会,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专业建设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推进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五年制高职人培养特色,提高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协作委员会是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下由多个学校组成的面向全省的专业建设协作组织。目前,学院已成立15个专业协作委员会,覆盖全省75%的五年制高职专业和90%的在籍学生。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宗旨是利用各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办学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交流、共享经验成果,联合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招生就业等课题研究,构建联合、共建、共享、相互开放的专业建设体系,建成有影响、辐射力强的重点专业。
(二)发挥行业或区域优势,创新个体精细化专业管理模式,促进五年制高职专业特色化发展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瞄准高端技能岗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娴熟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定期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结果,引导五年制高职学校紧紧围绕学校所服务的行业或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建设特色专业,如江苏省溧阳市是全国电梯安装、维保人力资源基地,该地区职业学校的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围绕电梯安装、检测、保养、维修设置多个专门化方向课程模块,形成面向电梯产业的机电设备装调类专业群;江苏省常熟市驻有大量德资企业,该地区职业学校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面向工业制造自动化,强化生产工艺、控制技术、国际化素养等课程,形成了面向高端制造业机电设备制造类专业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变化趋势作为确定特色专业的依据,围绕行业、企业发展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努力提升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力。“十二五”期间江苏建成五年制品牌专业150个、特色专业50个,形成了职业学校围绕本地区或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业特色,实施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的专业布局结构。
三、注重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建设标准,促进五年制高职专业持续发展
(一)设计多维专业建设标准,施“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建设
江苏注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标准引领。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从“合格、特色、品牌”三个维度设计了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通知》中指出,“合格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强化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规范化;“特色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标准”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通用性强,与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相适应,能够发挥品牌五年制高职专业示范作用的中高职教育品牌。通过多轮评估、诊断与改进,到2015年,江苏所有五年制高职专业达到合格标准,有近250个专业建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关键词】高职;文秘;专业建设
一、当前高职文秘专业所面临的现状
1.课程体系构建不科学。当前许多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片面彰显所谓的高教性,在思想观念上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教学目标,沿袭本科的学科性人才培养模式,甚至一些汉语知识类以及文学欣赏类的课程,也成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而技能课程以及实训课程相对较少。
2.实训室建设滞后。尽管高职文秘专业负责人意识到文秘专业实训的重要性,也加大了对实训室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一批实训室。但是大多数实训室仍然停留在摆设阶段,或者将实训室当作教室使用。没有完全发挥出实训室的实际功效,从而影响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文秘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许多文秘毕业生并未具备直接从学校走到企业的从业能力,还未能成为真正的“文秘人才”,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轻松代替,造成文秘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不高。而另外一方面,企业却苦苦找寻不到即刻可以上手的文秘,对刚毕业的文秘专业学生,必须要进入企业进行重新培训才能走上文秘工作岗位,最后导致供求关系的不协调。
二、文秘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建设定位准确。什么是定位?定位是确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环境中的位置,那么专业定位应该就是专业在社会中的位置,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从纵向看,文秘专业的社会位置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出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高素质的技能型文秘人才,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能学以致用,对社会来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文秘毕业生引得来、用得好。从横向上,应将自己与具有教学实力的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比较,包括各项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课程规划、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等。以各院校的这类数据为基准,确定自己专业建设的目标与发展方向。
2.加强专业认识。据调查显示,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对“你为什么选择文秘专业”、“你对文秘专业的认识”等问题认识上含糊不清,包括专业特点、专业市场需求、专业素质要求、专业就业情况等等。
加强学生专业认识势在必行。事实上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给予正确的专业认识指导,让学生了解到文秘这个职业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端茶倒水,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要求是多样化,一个优秀的文秘人员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公共策划能力等等。通过加强文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把学生的认识从“专业”提升到“职业”,着力打造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专业基础建设。①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必须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既具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既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又了解本专业的社会情况,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②课程建设。高职教育中,知识与技能是并重的。文秘专业针对秘书岗位应建立围绕着教学和实践两条主线而行的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强调课程内容按专业学习要求,以“理论够用”为度,不片面追求理论教学中学科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理论知识应该强调应用性,突出技能,注重创新。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投入,在校内建立实训课室,另一方面,积极开辟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职业尝试能力训练平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4.办出专业特色。①细化市场导向。各地的高职文秘专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调整学科结构与其经济发展的方向一致。有些高职院校所在城市日企比较多,可以开设日语方向的文秘专业;有些高职院校所处地区金融交易活跃,可以开设金融类文秘专业。
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的管理,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或指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能够迎合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细化地培养出企业要求的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更能凸显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亚杰.“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当前,一些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看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我校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是大部分照搬重点院校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在几年一度的考核中,总是用研究型院校的考核指标考核本校教师,动辄以发表多少篇SCI论文、主持多少国家级课题、获得多少省级以上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他们不把搞好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很少到园艺生产一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发表高层次文章和争取大课题上。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聘办法也是如此,使得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难以晋升,这也大大损伤了应用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本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缺少SCI文章和高层次成果,多年难以晋升职称或被评聘为较低档次的技术职务。这些现象如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校的园艺专业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深厚的园艺文化积淀,以前培养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能力强,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近年来,这一优势几乎丧失殆尽。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依据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合理修改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晋升评聘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应用型老教师的考核和评聘问题,充分调动应用型教师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教师真正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为年轻专业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三、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五、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
并且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可实行专业导师制,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园艺专业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除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应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如园艺植物的识别、一般栽培技术的操作等均要经常进行。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园艺专业“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ducational model which takes the market and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s guidance, and a personnel training process with particip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Deepen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ing a good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only way of cultivating high-skilled personnel and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fessions.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96-01
0引言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相对于单一校园环境办学而言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源于国外的合作教育。20世纪初,国产业界急需大量集学术研究和技术能力于一身学条件的工作人员,以便满足分工日益详尽的工作需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一批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促进了专业建设。我院从2004年开始和联想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校企合作发展历史
1.1 初级阶段(2004年到2006年)2004年9月,针对联想电脑售后服务工程师的工作岗位,我院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签定联合培训协议,从将学生送出去为出发点,针对岗位特点,在上岗之前培训15天,使同学能够了解工作的性质,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2005年和2006年,我院继续开设校内“联想班”,百名学生经推荐和培训后就业。
1.2 发展阶段(2007年到2009年)2007年起,联想公司通过招标选择合作院校。我院中标后,签订《联想服务体系(LCSE)初级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并按协议投资40万元购置设备、改建200平方米的教室和实验室,建成“联想阳光服务校企合作培训中心”。按照联想招聘程序对学生进行笔试、面试、融想课程体系进行授课、参加LCSE初级工程师认证考核后进想服务渠道工作。
1.3 成熟阶段 (2009年以后)在与联想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将联想的企业文化、课程体系、培训模式融入到系统维护专业建设中去。师资培养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将企业的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新技术贯穿到本院老师的继续教育体系中。经过几年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
2校企合作主要运作内容
2.1 校企合作模式采用引企入校式学院与联想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采取了引企入院的方式,建设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教学基地。积极利用本学院的先进技术和深厚的人才底蕴,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社会知名度。在合作中由于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使得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实训设施先进,学习手段科学。
2.2 双方密切配合实施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学习质量在实施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解决了“联想班”组班、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实际问题,对“联想班”学生采用企业招聘程序进行选拔,在授课过程中按照企业方式进行人员编组,并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企业化的严格考核,确保了“联想班”教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3 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跟踪工作针对校企合作的学生,制定了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联想服务体系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使学生在技术和技能上同时得到提高。
3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的有力促进
3.1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8月,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3.2 构建和实施与“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弥补企业培训体系存在的过于实用化、功利化和影响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缺陷,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四个嵌入”特征的课程体系:将职业培训内容嵌入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到素质教育中。
3.3 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安排教师参与“联想班”培训全过程的同时,联想公司还对校内讲师和班主任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先后有七名教师参加培训。使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取得极大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3.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学院和华东区联想服务体系的二十几家服务站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在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并能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3.5 实现了计算机系统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毕业生经过培训到联想公司售后服务企业工作,学生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就业后发展良好,“联想班”培训使学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换,在沟通能力、客户服务规范、商务礼仪和技术技能等方面达到企业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4对校企合作的思考
在原来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中引入企业元素和职业氛围,不是简单地将企业培训课程引进来,而是将校内“联想班”培训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工学结合的思想过程,这也是我们能够与企业配合默契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专业农场;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1
1 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9月,汪清县新成立专业农场27家,已认定审批的专业农场达到88家,其中100公顷以上的专业农场31家,50~100公顷的专业农场51家,30~50公顷的专业农场6家。农作物种植类专业农场62家,占总数的70%以上。专业农场投资总额为12933万元,经营土地面积为6455.5公顷,流转土地面积为7924公顷(其中:流转家庭承包耕地面积5305公顷,非家庭承包耕地1398公顷),带动农户5000多户。专业农场土地流转年限都在10年以上,土地流转费用支付方式为一年一付的有58家,3~5年一付的有7家,十年一次性付清的有22家。专业农场从业人员共计399人,其中家庭成员136人,长期雇工263人。专业农场土地流转年限都在10年以上,土地流转费用支付方式为一年一付的有57家,3~5年一付的有7家,十年一次性付清的有22家。2012年专业农场纯收入共计1780万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4.46万元,是汪清县农村人均收入7716元的5.78倍。
2 存在的问题
(1)2013年新增专业农场数量较少。一方面是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土地流转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是土地承包价格上涨,使大规模流转耕地需要的资金总额上涨,对土地承包大户建立专业农场有一定的影响。(2)专业农场抗灾能力有待提高。2011年低温冷害和2012年台风灾害对汪清县专业农场影响较大,少数受灾农场该年度亏损。部分专业农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防灾抗灾意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3)专业农场发展缓慢。乡镇政府对发展专业农场认识不深,宣传力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强。
3 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每个专业农场都应建立一套符合本农场实际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建设,使专业农场的经营更加规范化,层层落实责任到个人,保证专业农场的有序运行,推动专业农场观念由“家庭经营”模式向“企业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二是专业农场应改变目前“种植+销售”的旧模式,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新模式发展,做到“种植有技术、生产加工有订单、销售有市场”。要实现这一点,学习先进经验,引进专业人才是关键。组织专业农场负责人,参观学习州内其他县市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农场,借鉴它们的做法,学习它们的经验;有自己品牌的专业农场应带着自己的产品积极参加省、州农博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把自己的产品带出汪清,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客商展示。
三是集中培育一批品牌农产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和宣传手段,帮助专业农场将品牌农产品推广出去,成为全州、乃至全省的知名商标,增加汪清县农产品品牌附加值,使“专业农场+农户+商标”的模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4 具体措施及建议
一是要加强农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组织各类活动,增强协会凝聚力。要组织好各类专业农场交流会、年会,经常联系专业农场负责人,组织活动。协会每年应组织几次交流性的学习考察活动,包括县内农场间的交流和与州内其他地区农场间的交流。
二是为了促进土地流转,保障失地农户利益,增加农户流转土地积极性,因土地流转而失地农户应同等享受城镇养老保险,廉租房政策,低保政策,以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认真组织好各类评比表彰活动,培养竞争意识,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来调动、激发农户的积极性。
四是努力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协会要定期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专业农场发展情况,沟通与政府间的联系,为政府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提供对策建议和依据,同时也多听取专业农场负责人的意见,将专业农场负责人面临的实际困难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各部门及时地为专业农场提供帮助。
五是努力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搭建专业农场信息服务平台。协会要常常根据农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调研活动,深入农场,帮助农场解决种植、管理、加工、运输、销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全县专业农场推荐和推广国内外农业优良品种、高新技术、先进管理机制、高附加值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先进加工技术及设备等,提高专业农场的生产经营水平。
六是做好专业农场宣传图册的设计、印刷、发行工作,使宣传图册更具宣传效果,起到招商引资的作用。
七是努力使汪清县专业农场改变目前“种植+销售”的旧模式,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新模式发展,做到“种植有技术、生产加工有订单、销售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