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04 04:41: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导入《南辕北辙》的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录音,然后让小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很多学生会考虑到,如果方向不明确的话,只会越来越偏离目的地。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列举日常生活中去图书馆、公园、学校或者游乐园等情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位置与方向”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引导小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逻辑性、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定理、计算公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很难理解、记忆,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小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自己家里电视、桌椅的宽度、长度,然后计算电视机的面积。

三、联系生活实际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强化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的时候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想要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实现有效的学习,需要广大数学教学共同研究讨论具体做法。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课堂地位的变化,要转变之前学生被动性倾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替身教学效果。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引导其开发智力,肯定学生的观点,解放其双手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发展,以此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点,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能够遇见教学效果,还能够作为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参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述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极为重要,要保证目标适当并且符合实际发展状况。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确定,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确定。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分析要研究学生所经历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或情感体验,研究其在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构建、情感形成、态度发展和人格培养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新环境下的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设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认识,使其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保证问题的形象性,实现其层次的推进性。只有形象生动的问题设计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设计出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循序发展,实现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其主体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尝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实践之后能够完成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化,这种知识认识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认识,这样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为长久稳定。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在向学生介绍周长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也就是求四条边的和,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展开性质研究,进一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教师在给予一定的指导,带领学生总结性质、归纳定义,确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正方形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研究探索正方形周长的特点,确定其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带领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是以其行动为开始的,不重视实践和思维发展的练习,就不能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一件事物展开细致的观察、深入的分析、形象的比较所总结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会让其形成深刻的印象,之后所展开的抽象思考和只是概括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吸收。引导学生分析规律性的知识内容,研究其特点,在发散其思维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实践动手活动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更多的学习体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细致设计构建有助于教学实施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知识内容,更能够强化知识概念给其留下的印象,使其牢固掌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寻找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安排,尽可能的让学生结合多种感官认识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其从多向思维的角度研究问题,使其实现思维的发展,强化其动手能力。

(四)有效的练习设计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要通过难易适中、层次性强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深化知识理解,实现思维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手、脑、口全部参与的学习过程,提升其能力,保证其获得知识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傅国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6)

篇(3)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小学教师 授课水平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1

小学阶段是学生为数学学习打基础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并使学生们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对于我们自身的数学教学来讲都是比较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中也开始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如何根据最新的形势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根基,如何更好地根据人才培养新标准制定出最适合学生们数学学习的新的教学策略等,这些都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作为教师群体来讲需要努力的方向。那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我们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呢?笔者结合对于新课改的相关了解和自身对于数学教学的一些经验总结,总结出了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接下来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受益。

第一,加强教师群体对于新课改的理解,进一步结合新课改下针对考纲和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行使得教师们以往所坚守的教育教学方式面临着革新的“命运”,想要使得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育教学形势下的需求就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且还要不断地汲取新的“营养”,不断地改良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更好地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教师们也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其中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很多教师一直是在不断地摸索着前进的,这对于教师来讲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实验来不断地汲取和总结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却不应当成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实验品,因为有句话叫“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我们不能将学生作为屡次教学方式实验的样本,作为教师来讲,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首先应当是主动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积极的参加校方组织的关于新课改的相关主题讲座和相关教学培训班,不断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式,并学以致用,及时通过网络资源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总结和获取到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再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这才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做到的地方。

第二,营造相对和谐而具有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构建友好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采取最适合班级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环境的好坏也能够影响到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高低,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相对小一些,对于很多事情的喜好往往具有主观性,对于自身所处于的环境评价的高低对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是具有较大的影响性的。比如说,如果我们给学生们营造的是一种比较宽松而且自由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也会慢慢地放下内心的芥蒂,逐渐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继而慢慢地放松自己,让自己开始适应这个教学环境。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们也会比较容易敞开心扉,与教师和同学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见之类的话语,这对于教师们接下来更好地开展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当然,除了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之外,我们还要通过努力与学生之间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来赢得学生们对我们的认可,在对我们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好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较之于师生关系一般的班级来讲,如果教师本人能够在个人形象和教学方法上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那么学生们在教学中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会认真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并且期待通过好的表现来赢得教师们的喜爱和认可,这样的话教师们的课程授课也会得到好的结果,对于教师个人授课水平的提升来讲也是比较有利的举措。因此作为教师来讲,我们要努力赢得学生们的喜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生们的感受,不断地寻找更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微笑示人,让学生们对我们自身产生一种好的印象,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的授课水平会使得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轻松一些,也会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自身驾驭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教学环境是应试教育背景,因此对于学生们学习内容和学习基础上我们下的工夫相对多一些,而对于学生们个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我们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会有比较积极主动的表现,这些情况的形成主要源于其所处的教育教学大环境。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注重;教学特质

从表面上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似乎很容易。毕竟小学生们听从教师的安排,也对数学课堂感到新鲜。但是学生们的新鲜感能够保持多久,他们能否适应教师的安排,他们从课堂上能够吸收多少知识。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们的思量。就个人观点而言,我觉得小学数学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们传递数学基础知识,还应该挖掘与培养学生们的特质,同时也要完善教师授课本身的教学特质。因此,我建议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质培养。

一、流畅性

从教师的教学特质而言,流畅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中一方面是指课堂讲解的流畅性。课堂的流畅性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如沐春风的感受。虽然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不会从课堂的流畅性追究到教师教学思维的敏捷、充足准备等等,但是他们能够体会教师教学的胸有成竹,从而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如此情况,教师们能够感受到课堂上学生们对教师的依赖,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可见,保证课堂的流畅性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作为教师,即使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讲是小菜一碟。但是,为了保证课堂的流畅性,教师们必须做好课前准备,从知识点本身到举例,再适当地融合实际生活中的故事。丰富、流畅的数学课堂在抓住学生们眼球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数学教学。流畅性另一方面的意义即非单一性,这对于课堂是十分重要的。总结多年数学的教学经验,经过与小学生们的相处,相信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能感受到小学生们的兴趣方向。由于他们的天真、幼稚与天性,他们喜欢的是多姿多彩的课堂。沉闷的、单调的数学课堂即使能够控制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情绪与氛围,但是教学效果方面也是不太理想的。因而,保证课堂的非单一性是数学教师们需要注重的教学特质。满足小学生们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游戏、参赛等环节,诱导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数学。课堂的流畅性又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思维流畅性即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理解概念、表达概念。思维的培养应当从小学生们抓起,从而锻炼他们的反应与应变能力。作为教师,无论从学生角度,还是从课堂角度,我们都应当注重流畅性。

二、变通性

变通性即灵活性,也是指思维的跳跃性。懂得变通性的人会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从一种思维跳跃到另一种思维,从而达到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自身的变通性。首先,教师们要学会在课堂上变通。的确,为了保证课堂的流畅性与教学进度,教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已然做好了教学安排。但是,教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就个人观点,我觉得成功的一节数学课需要“人和”这个重要因素,即学生们对数学课的兴趣。举例来说,如果在数学课之前,学生们刚刚结束体育课。相信在课堂上,他们的心思还在操场上,还在飘荡。处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们需要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不能按照备课本上的程序走下去。教师们应当及时变通,以一种引起学生们注意的方式提出教学话题,然后当学生们的情绪融入之后,再行接下来的教学程序。这就是简单的课堂变通。变通性还要求教师们在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时运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理解方式。因此,对于教师同样的讲解,他们对数学还是存在着疑问。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需要变通自己的讲解方式与态度。对于反应能力慢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地、详细地解释;对于调皮的学生,教师需要严肃的态度;对于害羞、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鼓励、表扬。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讲解与教育,教师们平时应多观察、了解学生,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变通性。当然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培养学生们的变通性也是教师的责任。变通性的培养将会为创新思维的塑造奠定基础,希望教师们能够引以为重。

三、独特性

篇(5)

编号

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填表日期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研读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教学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1196978465@qq.com

通讯地址

河南省息县淮河办事处天丰路北段

邮政编码

464300

联系电话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工 作 单 位

预计完成

时间

一年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证机关、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获奖、发表、出版时间

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

主持人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相关证书、证明复印件)

四、课题设计论证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言书》明确提出了“教科书革命”的口号,他说:“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是界定与教师和学生中之间的纽带,因此教材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保证。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识的课前准备、复习或者过渡性内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识多以对话、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现。这为教学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是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等等,给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为此,我们认为,如何帮助老师读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对提高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

当下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种情况,

1、“教”教材。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以学会知识为中心的,此为教书。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师想着怎样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同步,是以学习对象为中心的,此为育人。

3、“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它极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以上几种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们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对教材认识不够,因此,在我们小学青年教师中第一、二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对于此项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课书、以及练习册等,此外还包括老师用的教案、教学挂图、投影仪等等,我们课题所指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及新课标。

2、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三、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实践意义

(1)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解读和实施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出有借鉴性的案例,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

课题组成员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涵盖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这保证了研究资料、数据及成果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老师系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分析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得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对数学规则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综合数学成绩显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教研水平,而且通过他们的研究带动了周围的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提高、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一批有反思力、创造力、科研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2、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一)、通过探索力求解决以下问题

1、研课标

1.1研读课程目标,新旧课程标准一样,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1.2 研读新课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c.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d.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e.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f.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4研新课标“四基”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理清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在小学阶段所处位置与作用,做到整体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识不脱节,又做到不重复。

2.2研读主题图、情境图,领会主题图及情境图的创设意图。我们要仔细研究教材主题图或情境图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编者意图,认清主题图作用,根据需要选择。只有领会情境的编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蕴含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换它,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

2.3研读提示语,特别是小精灵说出的话。比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

2.4研读例题与习题,弄清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习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例题它是例题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要找到怎样合理的使用例题和习题。

3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1集体备课

3.2教研

3.3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

(二)、撰写有借鉴性的优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教育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案例分析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七、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而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要阅读例题、解答习题,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2、用课标理念作导向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数学教材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解决与运用等。面对数学教材, 教师需要深入其中,以课标作导向,把握实质,解读好教材才能教好学生。

3、要学会活用教材。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4、“进行学科专题培训——引领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梳理知识——科学分析学情——积极课堂实践”能够持续提高新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5、本课题主要想通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合理使用,开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以人教版教材为研究载体,提高教师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来衡量、分析教材内容,高效用好、用活实验教材,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真正成为新课程教材的成功的实践者,执行者、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

1、课题选题,制定方案,确定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研讨制定具体方案,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3、邀请县教研室专家进行指导,做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19年7 月—2019年 3 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

2、定期开展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研读课标,研读课程目标、新课程六大理念、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新课标“四基”

第二阶段是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所处的地位、主题图、情境图、提示语、例题与习题。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备课、教研、请专家进行新课标讲座,指导,形成新教师成长的常效机制。

3、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员将实验期间的数据、问卷调查表、学生作品、个人实验小结、实验感受、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案例、课件

九、预期成果

1、论文

2、结项报告

3、案例

注:本栏可加页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主持人 系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敢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并把理论知识积极应用于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后有多篇并获奖。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多次获得省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课题组成员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都参与过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些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和基础保证。

(一)研究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每次认真参与课题活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想。

2、研究计划扎实。我们把研究项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3、研究资源丰富。

(二)研究制度及时间保证

1.明确任务,加强研训。利用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等继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探讨有关认识,交流有关经验。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展到各年级各领域的学习任务中去,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整个课题研究预计历时一年左右,时间上相对充裕。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都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也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分别来自县城、农村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注:本栏可加页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语

论文

张玉龙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张玉龙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9年11月

2

2019年12月

巧用主题图提高学生思维形象性

论文

张玉龙

3

2020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高效研读教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项报告

结项报告

王洪忠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

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九、县区教科研管理单位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专家评审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十一、信阳市教育局审批意见

公 章:

篇(6)

建模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一、建模思想简述

要把建模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什么是数学建模。所谓的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对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状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或者能提供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在这里,数学模型被看成是一个能够实现某个特定目标的有用工具。从本质上说,数学模型是一个以“系统”概念为基础的,关于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或几个方面抽象的“映像”。也有人说,所谓的数学模型就是应用数学的艺术。

二、将建模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接下来根据建模思想的内容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简单地介绍一下将建模思想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1.感知积累表象,学习铺垫进行思想渗透

要建模,首先就要对想要进行建模的对象有一定的感知基础,找出事物之间的共性,并根据他们的共性进行数学建模。教师应该充分提供有利条件,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为学生感知事物的共性创造可能,进而为准确地建立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前提。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应用旧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进一步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识。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模型去引导学生,如把绳子平均断成几段,平均分苹果等,也可以采用涂方格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模型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引导学生找到这些不同模型的共同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从而提高感知程度,寻找不同模型的共性,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2.认识事物的本质问题,应用建模思想建模

建模的思想与过程并不是独立在数学教学之外的,他和数学的教学过程是紧密相连的。数学建模,是帮助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一个工具,是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并且来解决数学难题的一个过程。所以要将他和数学教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建模,更要带领学生认识到数学建模的本质,领悟到数学建模思想的真谛,传授建模思想并逐渐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建模,更加容易地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使用五线谱、双杠、斑马线等一些素材,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平行线为什么不能相交,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经过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学生就可以自主构建起关于平行线的模型,认识到了平行线的本质内容,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优化建模过程,对建模进行外部拓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小学课本上有很多生动的实例,这些实例都是和教学主题相关度很高、很典型的实例,并且这些实例贴近生活,而且在小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由这些事例可以引申出很多的数学模型供在教学中使用。对教材要进行深度的把握,充分挖掘教材在建模上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材上会有很多关于数小鸡小鸭的例题,其实这些实例本身就是很好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数手指,数班级人数等的方式来建立数学模型,这样的数学模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教材,更加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且这样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模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结语

总之,数学建模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教学思想,它的应用之广,效率之高,就可以反映出来它的重要性。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目前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经验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数学的认识肯定是越来越成熟,建模思想在数学研究上发挥的作用肯定越来越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和数学发展模式的要求的。伴随着它不断地成熟,数学建模思想会在数学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足迹。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暴露不足;学习反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错误有的老师故意忽略,或者学生讳疾忌医不敢提问,导致大量有价值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无法做到“过而能改”,这样的含糊支应只会导致基础不牢,无法提升技能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践行新课改精神,站在知识动态生成的高度看问题。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记诵,更需要让学生在经历中去生成,所以我们在一线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整理并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争取变废为宝,矫正他们错误的理解和学习方法,以期获得更加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正视错误,端正态度

正视错误,端正对待错误的态度是一线师生需要迈出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还原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从实际学情出发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笔者一向拒绝伪装,严斥学生畏错如鼠的讳疾忌医行为,因此,笔者在讲解完知识点,就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解析概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从细节上开始抓错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真正想法,我们才能抓住蛛丝马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调整,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因势利导,让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知识的升华和迁移。

二、充分备课,错误预演

三、诱导犯错,牵引反思

反思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深化,对知识迁移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常常忘记一帆风顺,而对挫折却刻骨铭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不要觉得课堂顺水顺风就是高效的课堂。必要的时候,我们要故意设置陷阱问题,让他们摔一次,然后刻骨铭心地记住,这样才能掌握得深刻,运用得自如。

比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很可能大家都能记住了这个规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不代表大家在实际中能信手拈来为自己服务。于是,笔者就通过以下问题让大家来反思,生成能力: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两条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请问大家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吗?

看看上当了吧,大家想一想,假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分别是3厘米,底边是7厘米的话,那两腰加起来才6厘米小于边长7厘米,那是围不成三角形的!所以,虽然分情况讨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有注意到细节概念导致了错误,这是不可取的。

四、理清概念,辨别混淆

数学知识中也存在一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小学生辨别认知的能力亟待提高,所以经常在概念上踟蹰不前,错误百出。如果我们单纯地进行归纳对比,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听不下去,或者记忆不到脑袋中,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将相近的概念放到适当的情景中来对比,这样才生动形象、一针见血。比如,笔者发现许多同学对分数和比例的概念混淆不清,于是就设计了两个试题,让大家通过对比来认识分数在不同背景下的意义和概念: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如何巧用错误资源进行知识生成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回避错误,错误不是阻碍学生成长的绊脚石,如果利用好了恰恰是其攀登知识高峰的垫脚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效挖掘和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将它们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学到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早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J].小学时代:教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