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媒体教学作用论文

多媒体教学作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22 22:31: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多媒体教学作用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多媒体教学作用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相当广泛;本文分析其优点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对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相当广泛;目前几乎每个中职学校都建有多媒体电教室,有些专业的多媒体课已占其总课时量的一半以上。然而多媒体课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教学表现多样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进行演示和播放,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与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在讲解涉及运动、结构、操作步骤及不具备实验条件的知识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单纯讲授式教学相比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容易理解等优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教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要比用单纯文字来描述的内容丰富和生动,学生易于接受。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方便地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搜集、编辑、存储和更新,及时了解当前最新的教学成果。

(3)多媒体教学容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课件作为多媒体教学中的主要载体,体现着教师的讲授特点、重难点处理和教学经验,通过借鉴和学习其他教师的课件,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积累了教学经验,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课件的共享与传播。

2、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或不重视传统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好,不管是哪一节课,只要安排有多媒体课就上,用文字代替板书,甚至整节课播放一些教育光盘,既简单又方便;这样教师图省事,学生也懒于动手和动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过于注重技术的展示,忽略了教学目的。在课件制作中恰当地添加一些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是如果过了头,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关注力降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3)课件制作水平低,缺乏课件制作系统知识。有的教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制作的课件却不能完全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粗枝大叶,只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用幻灯片代替黑板,重难点不突出。有些教师请人代做课件或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应付。

(4)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技术知识不足。在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充当的是课件的解说员.或者按照课本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做下来,学生听一节课收获平平。

(5)动手能力差,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知识。教师对电教设备操作不熟练,不会使用设备,或者使用设备方法不正确,出现小问题不能及时排除,找人解决时造成课堂教学间断。

(6)课堂组织不到位,教学秩序混乱。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教室内部光线昏暗,教师坐着边操作边看着电脑屏幕讲课,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违纪现象,课堂秩序出现混乱。

(7)教学节奏快,师生互动差。在多媒体教学中,进度过快,讲的内容过多,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加之中职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有限,又不能现场操作;学生的思维往往跟不上讲解,听的差三落四;昏暗的环境又看不清教材和记录笔记,学生听不懂又导致违纪现象发生,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

3、对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都是一致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使用的范围和弊端。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或者是传统教学都是不正确的,两者各有千秋,相得益彰。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用多媒体教学,哪些要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

(2)教师应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和教学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常见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更新教育理念,了解中职学生的认知特征。能够得心应手地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的课件必须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心理。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在保证教学效果情况下尽量简单,不能过分追求多媒体的展示效果。

篇(2)

论文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已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潮流,它有着巨大的潜在需要,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和况固,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还将促进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使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文就当前对学校教育教学所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提出作者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而且多媒体教学具有常规教学不可达到的直观、形象、生动、交互性等优势,充分利用声像信号,使教学过程更加富有乐趣,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形式构成了巨大冲击,在有些学校甚至在衡量教师的一节公开课上得如何时,把有没有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了必不可少的标准之一。学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现代教育技术范畴,即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教学中涉及的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媒体资料,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及要求组织起来,并按照一定的呈现形式,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行为。

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从而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

笔者在日常的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它在教学中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趣点得到多方面的刺激,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成当今教学的主流。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弊端

多媒体是指一种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优势表现为: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r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高效、活泼等特点,给教学改革注人了生机,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2.展示丰富的课文资料,使重点、难点更清晰

在多学科教学中,常常需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比较自由灵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比如在讲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许多应用实例及丁达尔效应产生的物理原理。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3.交互性个性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对应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相互促进、相互强化。让学生处于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的科学选择。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了教学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表现为:

1.不利于学生巩固和吸收所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加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势必造成学生不能及时巩固已学内容,不能很好接受后续课程,其教学结果是适得其反。合理计划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领会所学知识是多媒体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无法即兴发挥,教学风格不明显

一个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的言语、恰如其分地配以优雅的形体语言,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般根据做好的课件讲课,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气氛,无法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且程序化,学生十分被动地跟着课件“走”。如果是计算机操作不十分熟悉的教师,有时操作不当或因电脑故障,使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只能尴尬收场。

3.师生互动不够,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容易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足,而且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在那些需要培养个体的情感体验、想象能力等方面效果较差,甚至有消极作用。

以上两者之所以产生这种看法上的分歧,主要是因为缺乏新的理论支撑。因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必须相应变化。因为当前的教学课程研究已经将教与学当做统一活动来看待,对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也就可以视为是对“教与学的艺术”或“教与学的技巧”的研究。

三、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利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优势。但是,学校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贪求多媒体的形式多样,而不顾及教学效果

作为辅助教学的课件,应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课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一些华而不实的课件反而容易让学生只注意到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演示等,而真正要学的知识却被忽视了。

2.不能只重视多媒体的运用,忽视课堂上教师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师生对话以及教师板书、解题验算过程的规范表达等,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不能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还只是设计教师的如何“教”,用电脑来帮助教师讲清用黑板或其他教具不能讲清楚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用电脑帮助学生“学”,即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课件只是辅助教学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在设计教师如何“教”的同时,更要设计学生的如何“学”。

4.要正确处理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在学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应该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被过分抬高,凡公开课必言多媒体,好像不使用多媒体便跟不上形势,不少观摩课也皆以此为首要条件,不用多媒体就难登大雅之堂,便与优奖无缘;有的完全用课件代替教师课堂教学,盲目追求“多媒体”,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抛弃了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引起家长、学生的反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多媒体使用产生的错误的认识。事实上多媒体也只能是一种媒体,不管怎样说它也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喧宾夺主,把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多媒体课堂的话,或为追求时尚,借此来哗众取宠,或以此来掩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等,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要走出以上误区,笔者认为还是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究多媒体运用的实效性、选准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依据学科特点,优化使用过程,真正让多媒体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篇(3)

论文摘要:现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给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其对课堂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作者就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所得谈些认识。

目前,应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课件形式,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子课件设计,教育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教育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勾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可以使课堂更加活跃。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人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3.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人,使教学实现了从文本认知到超文本认知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能更好地驱动教师们去探求教法与知识结构的改革。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不得已而为之”。

一些教师为了应对检查和听讲,便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仅以语文教学为例,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老师在借助多媒体课件授课时,往往会把课文照搬到课件中,再简单地配置几张插图,在边看边读中翻译文章内容;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回放一下相应的影片资料,然后肤浅地点评,便草草了事;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有的老师从网络上找一些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意境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孰不知图片的表现力并不能与文字所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运用多媒体来迎合某些已走人形式主义的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资料是否与课堂教学的主题合拍。这种不得已而为之,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盲目“借用”。

目前,真正能亲自制作课件上课的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借用”。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可以方便地下载。但问题的关键是一些教师养成了“不能自理”的毛病。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人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它深深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借用的。盲目“借用”,只能使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三、改进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与普中的学生相比差一些,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发展规律,多媒体可提供形象、丰富的信息,让学生感知。

3.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时一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篇(4)

一、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兴趣缺失的成因

(一)课程组织形式陈旧、课堂教学沉闷不能吸引学生

目前英美文学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课堂讲授,对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学生在课后没有信息扩展,没有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有的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后缺乏有效的途径与任课教师交流。同时,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课堂沉闷机械、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此外,教师“满堂灌”的做法也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逐渐丧失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把期末论文或考试当成指挥棒,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和辅导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缺乏对文学文本的细读导致文学价值失败

英美文学课堂任务重、课时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文学史+选读”的模式要求“学生既了解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又能读懂古今经典文本,还要对文学产生持久的热情,这样高的期待难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文学兴趣。”(范谊 2005:155)上文学史课时,教师花大量时间介绍历史背景、文学流派等,无暇顾及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分析;而处理作品时只是简单解释意思,浅尝辄止;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老师的复述,死记硬背大量抽象的作家、作品知识。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认为,在文学活动过程中,读者的阅读活动不仅是达到理解文本的方式,其本身也是文本的构成方式。因此,读者的活动就成为一切文学价值的源泉,文学的价值也就依赖于阅读过程的价值。阅读过程的缺失直接导致文学价值在文学课堂上的失败,导致了学生的畏惧和厌恶情绪。

缺乏文本细读导致文学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的缺失。众所周知,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英美文学课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细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应有的美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其对美的感受能力。然而由于对文本细读不足,教师无从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人生情操的教育功能也就无法实现。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对英美文学课兴趣索然。

(三)学生的畏难情绪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以上是外因,而内因也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学课丧失兴趣。首先,学生从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转入高年级专业课学习时语言基础准备不充分,而文学课上突然接触到的大量的文学术语,以及文学作品中的生词和表达法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畏而退;此外,很多学生在社会上追求实用性的风气影响下越来越“务实”,认为英美文学课不是一门实用技术,在他们将来择业时用不上,因而对一些所谓的“短期、实用”的课程趋之若鹜。

一方面,目前高校中的英美文学课教学中很多方面差强人意,不能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出于畏难情绪和文学课“无用论”的影响,造成目前学生总体上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缺失。

二、对策

针对上述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缺乏兴趣的成因,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组织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要的是改革陈旧的教学组织方式。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此课程可以实行“课堂多媒体教学+课堂实践性教学+课外网络自学+师生交流辅导+讲座、录像”的模式。

1.课堂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它重视多媒体手段在英美文学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使用教学光盘和多媒体辅助课件,向学生多渠道地传输教学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趣味性强,声音、图片、录像等的利用改变了教师在台上“满堂灌”的现象,避免了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其次,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师板书的问题,把教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使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提问、讨论,把更多的主动给学生;此外,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拷贝,节省了学生课上记笔记的麻烦;最后,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直观的讲解,减小了听讲难度,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

2.课堂实践性教学:适当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培养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宜采取课堂讨论和文学小论文的形式。课堂讨论前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学生课下查资料做准备,待课堂上师生讨论交流。而文学小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在查找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其自己发现学习的兴趣点,并在研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应该指出,实践性教学不可能代替课堂教学,安排的次数不宜多,应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接受程度而定,否则会适得其反。

3.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课外网络自学与教师辅导答疑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即将讨论的作家生平及主要作品、相关文学术语等,鼓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拿到课堂上供师生讨论;同时,教师的辅导答疑是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的辨伪解惑和个性培养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英美文学的兴趣。目前有很多文学课开设了课程网站,提供各种文本链接供学生阅读,还有留言板供师生提问、发表见解等,这些现代化媒体手段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讲座与录像:聘请知名学者开设英美文学系列讲座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它能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习氛围。周末播放经典文学影片既可以弥补学生阅读量的不足,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讲座与录像应与教师的授课相呼应,避免讲座和录像与教学脱节。实践证明,专家讲座与文学影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细读

正如王守仁教授呼吁的那样,英美文学课要吸引学生,就“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王守仁 2002:10)细读作品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精妙。比如细读Lamb,可以使学生体会William Blake质朴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领略其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以及对宇宙和谐的领悟和向往。细读作品首先要吃透语言,同时要分析作品形式的意义。本世纪新批评及叙事学等的崛起,使人们认识到作品形式往往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思想,作品形式仅是作品内容的载体,其本身也具有实际审美价值。此外还要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深刻内涵。总而言之,英美文学课应该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对文本进行语言、文体、思想等多方面的阐释,达到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把握文学内涵的目的。

(三)发挥英美文学课的审美功能

英美文学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英美文学教学的支撑点就在于通过作品引导和启发学生挖掘文学作品的美。首先要使学生们感受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意蕴深刻性和内涵丰富性,使其受到美的感召和熏陶。此外,要引领学生理解作品中歌颂的美好的人类情感;通过阅读作品中形形的艺术形象与作者产生共鸣,从心灵深处被打动并震撼,从而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吸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运用美的语言及情感,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使学生对作品反复玩味,对英美文学课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强调文学课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

“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Bassnet 1993)。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亲临语言环境,感受不同场合中不同语言的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英语“是学习英语和文体知识的可靠材料”。(陈许 2001:36-37)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英语的精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反过来,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调查发现:“语言能力越强,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越浓”。(白锡汉 2000:68)因此文学课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英美作家作品中英语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

篇(5)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教学中,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来讲授、灌输知识点,学生被动地接受。笔者认为,语文的学习重在实践,学生参与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关键,应得到足够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基本知识点,如作家生平经历等,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点讲授作家创作风格、作品主题意蕴与社会意义。对于经典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指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形成书面材料。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和他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思想等关系密切。教师系统讲授知识点的同时,结合作家、流派,介绍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如:精神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态度等。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现象,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本次综合课改中,我们将通过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参与,尽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良

教学方法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市场化、功利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所以改革《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大学语文》综合课改中,我们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播放影片、改编话剧等多种方式,寓教于乐。

1.文史结合——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授课模式

作家作品离不开特定背景,因此分析作品应结合文学史。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是系统的文学史知识。屈原、李白、苏轼、李清照、鲁迅、郭沫若,学生耳熟能详,但文学史的知识零碎而片面。授课教师需简明讲述中外文学史的框架体系,包括文学类型、代表作家与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与得失。

2.与学生加强互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

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环节,课前预习至关重要。授课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告知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思路及课堂讨论提纲。学生按照既定提纲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现状,提出问题,写出讨论的概要。经典作品的改编,也是学生参与和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在现代教学中也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动态的影像画面、有声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另外,本课程综合课改,要求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如建QQ群、微信等,以延伸第二课堂。

二、授课方式的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信息量丰富,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识记。多媒体课件通过链接方式,授课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简洁明快,切忌太过花哨,否则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授方式,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二)影像教学

播放由中外文学作品改编的经典影片,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进行赏析,分析文学作品的特色,形成独特的见解;同时通过影视作品,直观地感受作家笔下的世界和人生,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三)精讲多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课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自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每节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讨论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做到各抒己见,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见解;定期进行写作训练,将学生的感想通过文字展示出来,师生探讨对人生的见解和认识,使语文的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意义。语文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借助文学作品,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现实、个人的思想、人生本质等结合,这将成为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重心。

三、综合课改的关键步骤

(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系统

为扭转“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升学”的传统观念,本课题组尝试采用多样灵活的考核体系,将提高学生能力作为教学关键。

1.考核方式多样化

除闭卷考试外,撰写论文、读书报告、研究综述等,都可作为考核方式。调整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比例,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学生的上课发言、讨论、读书笔记、小论文纳入平时考核中。让学生充分重视《大学语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而不仅仅是应付期末考试。

2.增加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度

基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形势的需要,除考虑传统考试内容外,我们要增加可供学生任选的考题,检测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传统考试所引起的高分低能的弊端,防止应试教育的倾向,也可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和知识面,有助于文学课程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定期安排学生阅读代表作家的经典作品。通过课堂提问、讨论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 高职高专 教学质量

1. 引言

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它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多媒体教育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近年来关于教育技术的国际性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与多媒体有关的论文占到70%至80%,教育技术正朝着多媒体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与采用其他媒体的教学系统相比,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以下优点:(1)多重感官同时感知;(2)传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3)使用方便,操作简易;(4)传递信息质量高,应用范围广泛;(5)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迅猛发展,在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发展更是惊人。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广泛运用于课堂,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大中专院校的教学过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因其专业和教师素质等特点,使得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展示其巨大魅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本文结合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对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感受以及对如何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思考。

2.多媒体教学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突出以实践案例教学为主的技能培养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交互性、增大教学信息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首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高专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是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去“填鸭”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直观生动、注重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利用计算机进行现场演示教学是必须的,“照本宣科”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学中,专业知识注重易懂实用,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根据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等课程的重点难点通过计算机运行实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实际解决问题。

其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教师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更大的操作自由度,可以完全按照自身的教学意愿去控制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以计算机专业课程JAVA程序设计为例,教师在演示运行实例的过程中,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运行程序代码,通过实例运行过程中的人机对话更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最后,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并且相当一部分课时用于学生上机操作,多媒体课件集中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多媒体课教学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正好满足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3. 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受到欢迎和重视,在重视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上。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操作和运用技术已经比较娴熟,而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先进教育理论的支撑。为了避免多媒体教学成为传统教学现代手段的翻版,关键在于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提高多媒体的教学质量。缺乏先进教育理论支持的多媒体教学质量很难有质的改善。

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教学信息量太多、课堂教学节奏过快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节省了很多板书的时间,使用计算机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换也很方便,比较容易出现教学信息展示过多、过快的现象。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要注意教学内容适量,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授课与沟通方式,维持教学过程的适当节奏,给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空间。

4.总结

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对如何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高专的教育更应体现实践性与实用性,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性人才,就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结合先进教育理论,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小梧.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贺州学院学报,2007,23(3).

[2]袁金戈,贺林茂.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利弊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

[3]胡丽竹.高校多媒体辅助教学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5).

篇(7)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对策

前言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开宗明义的支持英语我能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作品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英语基本功和文学素质,推动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经调研显示,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人文水平方面发挥了正面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上对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的需求大,而英美文学由于其市场经济效益不明显被很多人忽视,高等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处在种种困境之中。

一、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已经有一定时间,该课程内容历史跨度很大,文学流派繁杂,作家行文风格多样化,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情况差距明显等等这些因素使得英美文学课程陷入了难学难懂的境地。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了解英美文化的社会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功利思想的普及,人们将英美文学等同于不实用的东西,除特定人群外,英语专业学生中完成指定阅读量的人极少。这一现象与市场经济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该课程教学本身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落后有关。

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障碍之一就是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文化课程的地位被边缘化,具有文学背景知识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饰物而非必需品。在众多文献研究中,英美文学课程被看作是英语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普遍认为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作品产生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是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缩影,在阅读过程中要逐渐培养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语言具有隐藏性和艺术性,仅仅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而看不到深层文本意义,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兴趣缺缺,认为作品晦涩难懂。另外一个障碍时,学生阅读时存在走马观花,只读不批的现象。文学课程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掌握评判作品的能力,如果仅仅将阅读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而不能让学生产生应有的阅读反映,只入不出,英美文学课将局限于欣赏的层面,而无批判精神的产生。然而对业已存在的事务持批评精神,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毕业后很少有人愿意重回大学学习文学课,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课应当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欢迎程度不高。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调查显示,学生在正式前接触英美文学课程前,对课程兴趣缺乏;但是在课程学习中,超过半成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开设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应当开设。同时由于该课程是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必修课,为了通过考试,很多同学不得不被迫学习,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美文学课是否有利于未来工作的开展持不确定态度。用人单位在选人时看重的是学校的语言能力和证书考取情况,而不论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程度。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和书本知识,没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内在动力,从而也无法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英美文学作品众多,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毕业慎之又慎,如果课程内容能够太多,作品实践跨度过大,涉及范围过多,将使学生陷入阅读的浩大海洋之中而找不到出处。老师在有限的课时限制内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讲解的主次和详略,在学生感兴趣的作品种类上多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仍沉迷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将知识点以填鸭式的讲解形式要求学生去领悟,而对学生参与课堂的要求不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单纯地通过考试进行评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实质提高。当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英美文学课的作品选择、学生英语能力、图书馆藏书较少多方面因素有关,这些又使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长时间存在且有呈强劲发展的势头。大学生是参与意识较强的群体,如果忽视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单纯依靠简淡的说教方式是不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化功能的。

第三,考核方式和自主学习情况差。当前高等院校多将英美文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定为闭卷考试,考核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忽略了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在考核方式上,既要注重学生通过考试形式积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要注重通过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等能力考核方式,课程讨论参与情况可作为考核的预评方式,当然要注意考核必须是合理且有效的,不能频繁进行,否则将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学生很少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他们了解英美文化和作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或电影,而不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的。

第四,多媒体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在英美文学课程上使用多媒体文学课件持肯定态度,特别是对那种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课件反馈良好。但是由于部分院校经济实力的限制和教师运用多媒体水平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因此,在今后的课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多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在提出英美文学教学对策之前,教师要考以下几个问题: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英语能力不同学生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学习。从上文谈及的英美文学课的诸多特点和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从本质上解决英美文学课程的问题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唤起学生对英美文学的热爱,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自主思考。

(一)改变文学课程的边缘地位

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英美文学课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各高校的课程表上,英美文学课的课时是较少的。通常英美文学课分为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和英美文学简史三门,都是专业选修课程,三门课时合计一般占英语专业总课时的4%-5%。由此可以看出,英美文学课程被边缘化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英美文学课逐渐被贴上了无用的标签,商务英语、饭店英语等实用英语发展势头强劲,挤占英美文学课程的空间,致使英美文化课边缘化程度加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讲好英美文学课,要求授课老师既要具备高水平的英美文学修养,又要具有熟悉中西文化和文学作品的能力。老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授课激情能够直接感染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上那些学士渊博、经验丰富、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的课。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文学课程老师主要由一个老师主讲,这种师资队伍情况继续加强。学校要多鼓励青年教师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在资历丰富的教师带领下建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学队伍,强化师资力量。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的英美文学教学师资队伍是英美文学课程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经典作品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时展和文学的发展,当前的高效英美文学教材多是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的,但是由于早期作品距离当今社会时间较久远,作品难度、生词多的特点,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美文学时就接触的是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将挫伤学生对英语文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精心选择教材,同时要注重选择那些涵盖文学批评方法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体验和文学能力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那些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智慧,了解该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当前快餐式文化令人担忧,必须加强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规定阅读数量,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和板书为主的形式,课堂氛围沉闷。而多媒体被应用于教学之中,将能极大地改善这一情况。以图像、声音、动画配合文字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综合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加深课程内容对学生视觉和记忆力的冲击,强化课堂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发散式思维,准确清晰阐述个人见解,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化课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非常实用的。如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英美文学做出变革,使其走出边缘化地位,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2]殷企平.文学何尝不实用J].郑州大学学报.2002,(5):8-10.[5]

[3]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4]牛建伟.重视英美文学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5]简海红.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