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3 11:07: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诊断学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
4.3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4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5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6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 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9.
[2] 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
医学教育,1991,(6):27-29.
[3] 梁仁,陈远存.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浙江医学院学报,1991,(2):77-78.
【关键词】 医学高专;诊断学;教学改革;现状
伴随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进步,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被挑战。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善传统的医学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标是获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根据我校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农村和社区基层医院。从全国大局来说,医疗改革的重点方向由大中城市转向基层医院,面对人群占比超过全国95%。现在基层医院不再是缺医少药,而是缺少大量能干敢干的医务人员。就四川而言,地震后,全国各地的兄弟城市对我们的帮助和援建,使得我们当地的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的硬件设施设备跨越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相对缺少的就是高素质的医务人员,一些医疗设备亟待懂得操作的相关人员方能投入使用,故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1 诊断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自98年以来,全国各级大中专院校扩招,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在校生人数增加很快,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虽然也在加大投入,但增长的速度仍显滞后,另外实操课时较少,以致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练习不足。②诊断学相对于病生理等基础课程来说,有这些特点:实践性更强、症状体征变化多且很抽象、教学内容多且杂、较难掌握和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③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关键,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人,但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加强,直接在把病人作为练习对象学习临床技能越来越困难,如住院病人担心作示教病例会加重病情,加之见习学生手法不熟练等因素,以致体格检查时病人往往不愿合作,实例操作较少。④部分教师对临床见习的带教不够重视,见习前准备不充分,时常没有准备具有代表性或针对性病例,影响技能实训教学效果。
2 改革的内容
2.1 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 在原本诊断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时数与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把目前已经部分淘汰的或基本不用的东西相对压缩少讲,节省下来的课时着重讲述临床常用的基本理论,对于一些基层医院尚未普及的辅助检查内容可列为自学或课外小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重点理论知识,增加实验实践教学机会,提高他们的基本诊疗技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可以看到这种课时安排较为合理,技能让学生掌握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强化提高他们的基本查体及操作技能,避免高分低能。
2.2 完善教学模式,加强多媒体教学 诊断学课时不多,且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课程需占用课时,故用于理论讲授的课时相对较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信息量较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又可以将临床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扩展信息量,还可以通过视、听等多感官刺激,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得到加深。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诊疗技能。
2.3 改进测评手段强化技能训练 在传统的教学中,诊断学技能的培养主要由学生互相查体结合病房见习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异常体征检查的教学上,则无法通过传统方法可以得到训练和解决。同时,随着《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学生的床旁实践遇到了很大挑战,诊断学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更受到医院实际情况的诸多限制。
另外,由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包含技能操作、理论考试两部分,我们在进行诊断教学时,针对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除了进行理论考试外,可参照执业医生技能考试方法,把体格检查项目分成若干个,采取随即抽签的形式进行,由每个教师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考核。经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考试方法,可使学生在实习课上主动、认真的进行练习,使学生们操作手法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教师素质深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度。根据诊断学既包括理论讲授,又包含临床相关知识的特点,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即我们对师资的要求是懂临床、爱教学、有良好基础理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 探 讨
诊断学一直以来被称作“桥梁学科”,它不仅直接连接着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和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而且它还是学习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且在临床医生的工作中贯穿始终;它是论述诊断疾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所以在高职高专乃至所有的医学教育中,诊断学都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超、CT、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技术更加成熟,都能够直接、迅速、准确地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但医生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技术手段,而仍旧应该从问诊和体格检查这些必须具备的技能获得诊断结果。我校为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农村和社区基层医院,在这些医院中辅助检查相对不够完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我们主动适应卫生服务市场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着这个要求,我校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日益深入,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已经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整个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实验诊断领域的不断拓宽,新的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在教学反馈中,有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如一些教师对实验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的回答学生的问题等。因此,教研室要求实验课教师不能只面对课本,重复老的或者临床已经淘汰的方法,要不断学习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未登过讲台,为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实验课教师,教研室采取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培训,如集体备课、教案编写、实验操作测试、综述汇报等。其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试讲,通过选择部分授课内容在教研室内部师生范围内进行模拟讲课,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其授课的各个方面,如知识点、声音、姿态、节奏等进行点评。试讲是对新教师授课能力的检验,也是新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克服恐惧情绪、获得自信的有益经历。笔者发现,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新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获得了一些间接的教学经验。教研室还特地安排几位高级职称教师负责跟踪督导几名新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现场听课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帮助新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这些措施使新教师在短期内达到了高质量实验课教学的要求,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从学生反馈来的评价也认为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新教师教学水平较好。高质量实验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得到合理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实验的理论背景、设计思路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教学反馈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备课不充分有关。为了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实验课教案,要多查找参考资料,确保内容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并要熟记讲稿。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参照不同的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做好时间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每次上课前一周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由一个老师把自己所要讲课的内容及思路讲一讲,提出自己的重点、难点及疑问,再由其他教师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老教师总结、指正、解决疑点。年轻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做到高质量的教学准备,并达到了培养目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课授课
实验诊断学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容易混淆等特点,而且各种血细胞、细菌、尿沉渣等形态结构仅靠单纯的口头文字讲解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笔者所在教研室,在省教育厅重点教学课题的资助下,进行了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重点针对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和临床微生物学和遗传学检验建立图谱库,用于实验课的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把实验过程中希望学生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细菌、尿沉渣、染色体等典型形态图片,以幻灯片、动画、声音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放映,以完全真实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对以形态学为主的实验诊断实验课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常常可把学生制作的较好的血涂片瑞氏染色或细菌革兰染色体标本片利用显微摄影成照片,通过多媒体幻灯片让全班同学观看,便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制片和染色的成败原因,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病例结合式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方法是医生认识疾病、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等临床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逻辑推理的方法[3]。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改革,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理念已成共识。由于临床医学生在学习实验诊断学时还没有接触临床课,许多疾病对于他们来说都一无所知,所以单纯以实验结果片面地来分析诊断疾病,实际上对临床专业学生分析诊断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4]。我教研室从2003年开始将病例分析讨论作为主要手段先后用于实验诊断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探索。尤其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课之前对学生分组,先引入典型的病例,提问学生与该病例相关的检测项目,然后讲解这些项目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然后根据临床资料开化验单,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室检测;最后根据自己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讨论分析,给出诊断。结果表明病例结合式教学可加强学生对实验诊断学的重视程度,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4完善实验课考核方式
1培养目标与定位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掌握多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本专业及超声医学乃至多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知识,目光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以上三点既是当代临床医师岗位提出的基本需求,也是本次教改的目标。
2已有的教改方法和模式
如何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岗位需求,以及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近20年来国内外医学高校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纯理论教学,重视综合临床知识、技能和对待患者态度等多方面的临床能力。
教学方法:多种新的教学法百花齐放,比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另外以为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是在PBL基础上形成的“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针对临床医学教学,也受到广泛认同并推广。其他还有“讲座式”教学法,给医学生一种“同行”的心境,聆听本专业学者、学科带头人等讲座式教学,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深度。
考核方式改革:临床多站式考评,又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一种综合临床知识、技能和对待患者态度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自1994年起,我国的部分医学院校将OSCE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中。这种考评方法是对传统临床综合考试的发展,在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考试中应用。优点是客观、公正、真实、可操作性强。经过改良后的临床多站考试法也开始在我国执业医师考试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应用。
3改革初期的具体做法
3.1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考核方式的更新,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基本的源动力,也是本次教改实施的基础。方法:一是采取讲座式教学法。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1~2次超声诊断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讲座。二是教学方法改进。采取优势互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从基础做起,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PBL教学、CBL教学法等均可以尝试,但首要目标是获得学生的认可。计划做部分关于授课方法的调查问卷,结合调查结果,在部分课时实施,逐步推广。
3.2改革考试模式
借鉴OSCE的方法,对于超声诊断学结业考评方式从一站一卷考完结束调整为分阶段考核,调整试卷考点范围,考后进行试卷分析与讲评,进行综合评估。整体步骤共计包括5个阶段:①超声检查技术;②超声基础应用;③临床相关科目,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内外妇儿等学科知识,与相应章节同步考核;④超声笔试;⑤考试后的试卷自我分析与教师讲解。前两部分包括笔试与上机操作;3、4部分同在传统的结课后笔试中完成,以上机操作为主。每一阶段分数按照不同百分比计入最终结业考核成绩。
4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BL、CBL等新的教学方法比例的增多,导致传统授课学时明显减少。部分没能很好地学习基础和临床理论的学生,在新教学方法中理论基础明显不足,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的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从基本知识到学习思路,都不足以跟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步伐。而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比如CBL,以问题为中心,往往讨论的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从深度到广度都较传统授课丰富的多,一旦落后,则出现积重难返的现象。相比传统授课模式,落后的同学比例偏高。
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浓,导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很显然,不是每个章节、每个系统的疾病,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新的教学模式特点中,包含大量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专科教师一般仅为一人,且多为教学医院中超声科的医师兼职教师。在繁重的科内日常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诊疗任务完成之余,兼职超声教学,导致对同学课后学习的情况监督与沟通均不满意。从而出现新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后退的情况。
5对策与分析
在改革初期,要新老教学模式即传统授课和CBL等新方法的结合十分必要,并且应以传统授课比例居多,增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在超声教学中,尤其是要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大学期间理论知识培养为主体,实践教学主要以实习期以及未来的规培期为主。合理排课,掌握传统教学和CBL、翻转学堂等新教学模式之间的学时比例分配。
【关键词】 诊断学 实验课 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 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 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 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 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 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 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 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 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 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 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 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 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 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 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2]
佣拐锒涎д嬲晌俅惨窖У幕 *ぁ糞THZ〗4.3 基于第2点,就一定要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3.1 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3]
缭诖笱Ф昙毒涂枇俅惨窖迪胺矫娴目纬痰取*ぁ糞THZ〗4.3.2 增加临床实践的学时数,带教老师最好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
4.4 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5 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6 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 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7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 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 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 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 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 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
2 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医学教育,1991,(6):27-29.
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个分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查在各级医院,包括师以下卫生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是卫生士官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对各专业卫生士官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分配课时
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的概念与原理多且复杂,教学难点较多,但教学课时较少,要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使学员完全掌握这门知识难度很大。因此,应该立足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内容与课时,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清楚。
士官教学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学员来自基层,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知识背景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 科学安排课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考虑到学员普遍专业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定时间,复习相关的解剖、病理知识,为理解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奠定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超声诊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它是在动态中形成图像的同时观察图像[1]。传统的粉笔、挂图、板书、文字幻灯等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该学科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及动画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静、动、图文并茂的媒体形成,多角度刺激学员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员,极大地调动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时空观的扩展也有利于开阔学员的思维空间[3]。
平时工作中我们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超声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统、部位正常声像图及典型病理声像图,用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纲挈领,简述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要点;用大量的解剖图、病理图及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给以感性表现;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插入一些动态图像及超声检查短片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板书,用黑板绘简易图或示意图,如超声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频谱图、二尖瓣M型运动曲线、胆囊“WES”征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起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用。
3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也不同。各专业共性的教学内容包括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正常值等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专业的学员还应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熟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针对不同系统疾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最优化的影像诊断。因此,我们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目的性,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更适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课前还了解学员的信息,包括学过的课程及其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在学员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结构组合,明确主次。讲授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注意教学互动,启发思维。抓住现象的内在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注重练习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声医师的手法与经验。练习课的目的就是使学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超声无辐射损伤,安全性大,学员之间可以反复多次互相练习。我们在讲解仪器的构造组成及具体操作方法后,选择一名学员作为被检查者,教员操作示范,同时讲解观察内容、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具体操作手法。然后,让学员相互练习,包括选择、探头放置部位、扫查切面(纵切、横切、斜切等)、扫查方法等操作技术,教员随时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颖嘉,鲁鸿,龚渭冰.超声诊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317318.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是学习各门临床课和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1],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其中的症状学和体格检查,是医学生认识疾病的钥匙。诊断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临床实际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来诊断学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诊断学的教学质量,谈些粗浅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把教科书的内容用口头表述的方式背一遍或复制一遍[2]。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仅是教师的自我或单方的表演,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未能受到足够重视,这样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3]。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如何教好”。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临床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厌恶什么。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是目前医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先引导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实践操作,观察他们的操作手法,然后再针对存在问题予以纠正,让他们在操作中体会动作要领,总结检查中的注意点。让学生在问诊过程中记住问诊的内容;把病史长、病情复杂的病人的繁杂症状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从中学会归纳主诉,仿照病历格式书写病历,然后教师批改讲评。鼓励学生多动口问诊,勤动手操作,善于动脑思考,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由“观众”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演员”,教师则由独角戏的“主演”变成“导演”。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艺术
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教师应具有相关科目广博的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对诊断学本学科的知识应潜心钻研,仔细琢磨,透彻理解,力求达到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具备丰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善于启发式教学。还要提高绘画艺术,善于画示意图,增强板书、画图的艺术效果,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应善于模仿病人的神态、步态与姿势,如模仿蹒跚步态、慌张步态、偏瘫步态,使讲授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有趣,提高艺术感染力。一个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教师,必受到学生的爱戴,亲其师而信其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
三、改革教学内容,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以往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本形式的诊断学教学,由于和临床实践相脱节,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再从学科性质来讲,诊断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增强诊断学教学的针对性,突出技能训练,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式是先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过此关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理论考试。因此,加强临床技能教学,是现今医学法规的需要,也是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每级同学都适时选用适合本级学生特点的最新版本的诊断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制,修订《诊断学教学实施计划》、《诊断学授课计划》,反复修正、提炼、完善讲稿教案,精炼课堂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理念,增加实践课学时及见习课学时。开展诊断学实践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举办诊断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体会、巩固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如此培养的医学生动手能力强,基本技能操作功底扎实。编写《诊断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抓住重点,提纲挈领。利用习题,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领会理解知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启迪思维,开动大脑,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科在发展,新知识、新思想层出不穷,我们适时将本学科的新观点,新进展融入教学内容,拓宽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钻研探索精神,为将来的科研奠定基础。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多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教材、挂图、模型,教学方式单调,学生易形成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比如对肝病面容、玫瑰疹、蛙腹等体征,教师用语言抽象地描述,学生只能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难以在脑海里形成具体印象,理解不深刻,记忆也不牢靠,以后在临床上真正遇到了该体征,也回想不起来,不认识。学生在校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和笔记以取得高分,但在临诊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造成学生普遍实践能力低下,考试成绩却优秀的“高分低能”现象。而多媒体教学以数码摄像机、扫描仪、计算机和数字投影仪等先进的设备为主要手段,是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视听媒体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配一些病理图片、插图、典型体征的视诊摄影图片,也可以配一些触诊、叩诊手法录像,还可以配一些叩诊、听诊音响,从而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现,视听共享的效果,使学生如到现场,面见其人,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因板书而引起讲课的间断,使讲课内容更加流畅紧凑,从而使教学的信息容量大幅增加,拓宽了学习内容,同时缓解了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适时选取不同的字体字号及一些艺术字,再配以优雅动听的轻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易于接受新知识,享受学习,提高学习的乐趣,从而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从声音、图像、动画等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速度和效率。
2.运用网络技术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教学手段和方式大为改观。我们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网站,推荐一些“精品课程”网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网上观看体格检查录像,查看一些典型体征,观看“精品课程”。学生可以在宿舍、网吧、家中学习,不受地点、时间限制,这样使传统的“教室”观念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欠缺或喜好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多次重复,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上网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3.运用模拟化教学系统
全身体格检查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医学考核的必考内容,对医学生来说是最需要加强和训练的环节。长期以来,结合临床病例的床边教学方法,可增强医学生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对阳性体征的理解体会。但近年来,医疗行为的法制化,医疗观念的转变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病人维权意识增强,有时涉及病人的隐私或违背病人的意愿,则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目前,医患矛盾突出,患者中能够接受实习、见习的人群越来越少,让每个学生都利用患者学习和体验操作手法越来越困难,见到阳性体征的可能性更少。这一现实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受限制。为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建立并利用模拟化教学系统,建立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室,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实验室,引进一流的教学设备,如TYIV型自动心肺听诊触诊模拟仪,JCFGP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等教学设备。电子模拟人是借助于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的人体,可逼真地再现临床上常见的体征和生理特征。心肺听诊模拟人可以使学生在听心音、杂音的同时,看到心脏跳动、瓣膜开闭;又可在听呼吸音、罗音的同时,看到肺泡、支气管内的情况及其活动。腹部触诊模拟人可供学生进行反复地技能训练,让其触到近似于真实的阳性体征。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诊断学体格检查模拟实习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使教学更具趣味性,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且不受时间限制,并能反复训练。这样避免直接在病人身上操作练习,增加病人的痛苦,也避免了学生早期亲临病人身边产生的紧张和慌乱感。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善于利用身边现成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
在诊断学实践操作课上,选择性格开朗、善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男生为模特,令其扮演病人。教师先在其身上视、触、叩、听操作演示,学生再模仿练习。课后在宿舍分组练习,交互扮演医生、病人,进行“实弹演习”,使学生先熟悉正常人的表现。这样弥补了病人少,实习、见习生多,难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的缺陷。同时,不忽视学生群体中的现成“病人”,如有人患扁桃体炎、心肌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利用身边现成的资源,就地取材,对患病同学进行问诊,全身体格检查,使学生学会扁桃体的检查及分度,体会早搏的特点,触诊胆囊压痛,阑尾压痛等阳性体征,再书写完整病历,全班同学针对同一个病人书写病历,再对病历展评,然后让学生相互比较,这样他们就容易区分优劣,选出优秀病历,最后引导其取长补短,把病历修改完善。
六、加强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提高
加强教学管理,改进考核方式,提高约束机制,发挥考试向导作用,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传统的诊断学考试一般只采取理论考试,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记忆程度,背书的功夫。偏重知识测试,忽视临床基本技能考核。而诊断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而其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却很高,往往这一点被忽视了。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单纯的理论笔试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学生操作手法是否正确,单凭笔试很难了解到。这样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在临床实际中,遇到病人常茫然不知所措。对此,我们根据诊断学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建立形式多样、规范化、标准化、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专门针对实践技能又制定了考核方案和详细的评分标准。比如,教师扮演不同疾病的病人,由学生来问诊,问完后由学生书写病史,考查问诊的内容是否记全,记熟,问诊的技巧是否掌握。或者两名学生为一组,分别从备选题中抽签选取某部分体检试题,互为对方扮演病人,相互查体。查体时,先叙述检查的名称,一边叙述操作手法,一边检查,然后叙述正常表现和阳性表现。教师从中考核其对身体某一部位的视、触、叩、听检查手法的掌握及熟练程度。此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25%,并且作为学生参加下阶段理论考试的准考资格,凡未通过实践技能考核者,不得参加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严重不达标者不能进入临床实习。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也促进了有关基础理论的学习,两者相得益彰。
总之,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有机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授课内容,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动口问诊,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2],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经过我们的努力,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基本技能操作功底扎实。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运用自如,实习医院对学生的满意度提高,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提高了学生就业率,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长生.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施华秀,王挹青,张亚强,等.创建诊断学精品课程的探索[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7,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