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教师业务自传

小学教师业务自传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7 09:42: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教师业务自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教师业务自传

篇(1)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师素质;教师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6-0069-04

1896年,美国学者克雷茨(H.E.Kratz)调查了一大群小学生对于优秀教师特征的意见,分析后制定了一张分辨高效能教师的特征量表,作为培育师资的参考和优化教师行为的依据。此后的一百多年,为了确定教师评价的标准,或是为了构建教师发展的指标体系,学界进行了大量有关优秀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笔者认为,对于教师素质问题,我们还可以作一反向思考,即不仅要思考“教师应该如何”这一问题,还要探讨“教师不应如何”这一问题。这样一来,应然研究与实然研究相得益彰,不仅拓展了研究的问题域,也会使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更为立体。基于此,笔者对我国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展开了相关研究。

一、教师不当行为的分类:基于师范生教育自传的分析

美国学者卡罗琳・奥林奇(carolyn Orange)请职前教师回忆自己的中小学教师,并写下与教师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通过这种方式,奥林奇从职前教师那里收集到大约325个情节,并归纳出教师不当行为的六大类型25项特征(见表1)。

奥林奇对教师不当行为的分类研究是基于美国的社会文化与教育体制背景进行的,虽然她采用的研究方法对我们颇有启示,但是,教育是一项民族性特征非常浓厚的人类活动,奥林奇对教师不当行为的分类未必符合我国的现实,因此,本文将着力探讨在当下我国的语境下教师不当行为这一问题。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奥林奇的研究方法基本一致,即通过对职前教师的回忆进行分析,获取大量情节,然后归纳出教师不当行为的类型与特征。笔者任教于一所由师专发展来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学校保留了许多师范专业,笔者承担全校各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教育学的教学工作。作为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支持者和实践者,笔者每任教一个专业,即布置一个撰写教育自传的作业,以期师范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对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度反思。通过几年的积累,笔者共收集了258份教育自传,在这些传记材料中,关于教师不当行为的叙事情节共计1049个,本文对教师不当行为类型的归纳即基于对这些情节的分析。通过对大约150万字的自传材料的整理,笔者发现,师范生记忆中的教师不当行为主要有五种类型,每一类型的不当行为在教育自传中出现的频次分别如下:粗暴地体罚学生(269次);羞辱学生(174次);歧视或不公正地对待学生(158次);不当的教学行为(124次);不当的管理方式(81次)。

(一)粗暴地体罚学生

通过传记分析可知,“以粗暴的方式体罚学生”是师范生叙述最多的教师不当行为。

教师以粗暴的方式体罚学生主要表现为教师以身体接触的方式攻击学生,并造成学生的疼痛甚至损伤。在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中,“打”“踢”“揪”“拧”“掐”“拽”“戳”等动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一些教师的不当行为令人发指。例如,有的教师狠踹学生使其小腿骨折;扇耳光致学生耳膜穿孔;打掉学生的牙齿;把学生打成脑震荡;等等。教师的暴力体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伤害,根据教育自传的叙述可知,有的学生“被教师吓得尿了裤子”,还有的学生“一回答问题时就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

除了教师直接实施的暴力体罚外,还有一些体罚并不是由教师亲自出手来完成,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自虐式体罚和借刀式体罚。“自虐”的形式有:逼迫学生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强令学生蹲马步、蛙跳、做俯卧撑;逼迫所谓“不讲卫生”的学生自己将手指甲咬短;强令学生在烈日下、暴雨中或雪地里站立;等等。借刀式体罚则是教师强迫学生(主要是班干部)对学生实施的体罚,这种体罚方式的恶劣之处在于,它不仅伤害了被体罚的同学,对于被迫执行体罚的同学而言,也是一种严重的道德伤害和心理伤害。

(二)羞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羞辱可谓花样繁多。例如,用圆珠笔在学生额头写字;让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站在椅子上;给学生身上挂一个写着“不要脸”的牌子并让其站在教室外显眼的位置;等等。

教师对学生的羞辱很多时候是通过语言暴力来实施的。通过研读教育自传可以发现,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师范生们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些给他们带来伤害的教师语言,其中主要是侮辱性语言和否定性语言。

在教师的侮辱性语言中,出现较多的是对学生智力的侮辱,如“笨蛋”“猪脑子”“脑子里装着豆腐渣”等;有的教师给学生起绰号,并取笑学生的生理特点;还有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使用“不要脸”“有人养,没人教”“成天就知道勾引男同学”之类的辱骂性语言。除侮辱性语言外,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还会给予其否定性的评价,尤其是武断地贬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发展前景,对学生的伤害非常大。

(三)歧视或不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师公正是教师伦理的重要原则。教师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处理事情要公道。通过对教育自传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师公正与否非常敏感,对教师的“不公正抱怨”随处可见,而教师不当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公正性期待。

教师歧视或不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在很多方面。在教育自传中,很多师范生对“势利眼教师”深表不满,这些教师对于来自社会地位较高、经济状况优越的家庭的学生,在安排座位、荣誉授予、班干部任命、处罚措施等方面均给予优待或关照,而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则较为冷淡和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歧视和不公还表现为冷落甚至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某一种性别的偏爱、办事不公道、对具有某种个性的学生怀有偏见等。

(四)不当的教学行为

通过对教育自传的分析可知,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不端、教学方法不佳、学科知识不足、布置作业过多等方面。

教学态度不端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教学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如有的教师忙于经营自己的店铺而怠于教学;有的教师放弃对课堂的管理,任由教室变成喧闹的“菜市场”;有的教师从不批改学生作业;等等。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不学无术的教师很难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谅解。一旦学生发现教师不能准确地传授任教学科的知识,教师的威望和形象就有崩塌之险。通过对教育自传的分析可

知,教师学科知识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英语教师发音不准确;将知识讲错;语文教师课上读错字;数学教师解题解不出来被“挂”在讲台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错误解答;离开参考书或参考答案就不会讲课;等等。

此外,教师不当的教学行为还包括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不当,即采取照本宣科、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并且往往不考虑学生的负担状况,布置大量的作业,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

(五)不当的管理方式

教师不当的管理方式具体包括:在班级中安插“眼线”;鼓励学生“告密”和“互相举报”;对学生进行监视;制定一些不人,道、不合理的管理规章。要求学生遵守;放弃管理责任,任由纪律混乱或者对侵害学生的行为不加制止;侵权式管理,如强制给学生理发、翻学生书包及对学生进行搜身;毫无根据地冤枉和怀疑学生;动不动就将家长叫到学校;等等。

以上归纳了教师不当行为的五种主要类型,除此之外,教师不当行为还有一些其他表现形式,如情绪不稳定、性格不良、不注重形象仪表、缺乏诚信等,在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中,相关的叙述情节也占有一定的数量。

二、教师不当行为的矫治

在上文中,研究通过传记分析归纳出教师不当行为的五种主要类型。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当行为不仅给学生带来伤害,同时也损害教师形象,因此,如何改善教师的行为表现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面对教师的不当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现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伦理的同步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层面,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三个方面同步发展。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在当前由各类机构所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专业伦理的发展几乎成为一个盲点,而教师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发展却备受关注,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又强化了这一现象。通过前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不当行为中,“粗暴地体罚学生”“羞辱学生”“歧视或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而“教学态度以及业务能力不佳”排在第四位。由此可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教师教学的平庸,但是对于教师施加给自己的那些身体上和心灵上的伤害却刻骨难忘。因此,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前,尤其应突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公平”“敬业负责”等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

(二)导正教师的信念体系

信念是“一种对事物或命题确信不疑或完全接纳的心理倾向或状态,是对某种事物、对象或命题表示接纳、赞成或肯定的态度”。大量研究显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决策以及所表现出的行为,深受教师信念的影响。当一个教师对学生持有不恰切的信念时,其态度与行为自然也会出现偏差。因此,要引导教师作出正确的教育教学决策,就必须导正其对学生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目前,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学生应该是循规蹈矩的,不可犯错误的;学生的表现欠佳应该由学生负责;教师要管好学生,必须要“严”,要让学生“怕”;纪律好、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学生本性是“恶”的,为了他们的恶行,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教师过于仁慈会被学生视为软弱,这也将导致学生的肆无忌惮;等等。

(三)着力发展教师的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的缺乏,是导致教师产生不当行为的重要根源之一。所谓移情,亦即“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等皆有移情的意思。教师的移情能力指的是教师设身处地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学生精神世界的能力,德国著名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将这种移情能力视为“是否适宜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羞辱与歧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缺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从成人的立场、教师的立场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由于他们从没有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因而他们的教育工作充满了许多苛责、冷漠和不通情理之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移情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以学生的情感去体验,想学生之所想,感学生之所感,苦学生之所苦,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教师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

(四)关注教师的情感

在对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进行归因时,我们不能忽略情感因素的影响。一位教师在网络留言中这样说:“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面临着大量的压力,要管理班级,要批改作业,有时难免对一些顽劣的孩子粗暴一些,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有时情绪控制不住。”这说明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不当言行是有自知的,缺乏的是情绪管理的能力。当然,如果教师缺乏关爱、宽松、安全、公正和幸福,他们也很难给予学生以关爱、宽松、安全、公正和幸福。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尚不健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由于广泛存在的焦虑感、压抑感、被剥夺感、不公正感,许多教师呈现出典型的职业倦怠特征: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情绪衰竭指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过程中一种情感资源被耗尽、疲惫不堪、精力丧失的体验;人格解体指用消极的、冷漠的、疏远的甚至不人道的态度对待学生;低成就感指教师在工作中成功感和能力感降低,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如果从“职业倦怠”的角度来看的话,具有不当行为的教师的一些典型特征与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特点是非常吻合的。因此,要对教师的不当行为进行补救,应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入手。

(五)完善“游戏规则”,规范教师行为

篇(2)

教师,将教育纳入生命,用永不停歇的探索在心灵深处植一片爱的森林,播下一颗文明的种子,让理想变成现实,让人生更加精彩。

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学生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怎样教书、怎样为师是新时代下教师思考的问题。高海燕――长春市103中学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是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市人民满意校长,她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带领班子成员从办学实践中积淀凝炼出先进的办学理念,绘制出具有超前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长远蓝图,积极践行着“构建优质教育殿堂、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逐渐的走出了一条时代教育家的精彩人生,带领103中学的全体教师铺开了一个学校的多彩舞台。

长春市103中学,又叫长春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是一所集特色性与示范性于一身的一类一级示范学校。经历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通过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先进理念与完善的操作系统以及“名师强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铸校”发展战略的施行,使学校逐渐成为一所实行幼儿小学初中一体化、九年一贯制教育的省、市名牌学校。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长春市103中学在认真分析了学校的资源情况和未来教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营造了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们由被动型的工作状态向主动型的工作状态转变,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长春市103中学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工程,提出“名师强校”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目标。高海燕说:“103中学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同时也要为教师终身发展负责。”

从2003年教师专业化启动至今,长春市103中学走过了5年的风雨历程,学校按照“一年稳步发展,三年见成效,五年创一流,力争把103中学建成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用活载体,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是长春市103中学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过程中的一个新突破,以校本研修为载体,采用了多种研修形式并存的方式,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2003年提出从启发教师自我意识入手,让教师专业发展在反思中起步,确立了“认识自我反思起步”年度主题,帮助教师重新审视自已、认识自我,在反思中超越自我、升华自我。2004年,又提出了“反思?成长?升华”年度主题,通过提炼共同愿景、引导团队合作以及组织全校范围内的“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校本研修活动,使得全体教师“动”起来、骨干教师“研究”起来、青年教师“走”进来、新老教师“联”起来。2005年,确定了“用心做教育关注教育细节”年度主题,引领教师更加关注并着重解决学校日常生活中平凡事、普通事及细节之中的问题,通过开展叙事研究、“同一节课”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团队整体和谐均衡发展。2006年,确定了“研究,从实践中开始”的校本研修主题,广泛开展团队叙事及主题叙事研究,聚焦真实的课堂教学,脚踏实地夯实专业基础,整体规划、全面实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教研协作、农远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又确定了“和谐构筑成长环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年度主题,全力构筑和谐优雅的师生成长环境,锻造学校精神,凝炼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反思成长升华

海格尔曾经给思想下过这样定义:思想不像科学那样带来知识;思想不产生有用的实践智慧;思想不解决宇宙之谜;思想不直接给我们行动的力量。教师的鼻祖孔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学校在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中实施的策略。长春市103中学多数教师年轻、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强。但是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教师被淹没在具体繁杂的教学工作中,很少甚至没有时间从容的对教师的自我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而这样对教师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2003年开学伊始,103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接到了通知――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你要给学生什么,你能给学生什么?”第一稿拿出后,校领导发现每个教师的个人成长计划雷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并没有要求教师重新写,而是提出了先写个人自传,再拟个人计划的思路。同时学校还以“孩子心中的老师”为主题,举办了一次大型画展,设计了一张问卷,引导教师从孩子们的答案中反思自己。教育自传唤醒了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在教育自传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学校整体设计,引领教师共同思索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思索“教育事件”的教育意义,在观察、体验、感悟中去反思。几年间,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已深入教师心中,在初步尝试获得成功后,学校再次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学片段赏析,育人实例,感悟等教学哲思。教师们记下了教学过程中的真情实感,还能有针对性地再追问、再思考、再实践,教育教学出现了智慧化、人性化和完美化的发展趋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起来,反思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成长中的一道风景线。

现在,《教师合作叙事研究集》已编辑成册,为全校教师做示范引领;城乡教师叙事研究视频版,已成功应用于“农远”工程的建设,受到了中央电教馆王珠珠副馆长的高度评价,并有意在全国推广。同时2006年出版的《团队叙事研究集》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长春市教育局周国韬副局长在“长春中小学教师叙事研究经验交流会”上评价,长春市第103中学的叙事视频版,在长春市乃至全国也走在了前列。

特色意识下的特色品牌

长春市103中学以特色品牌学科建设为载体,打造名师团队。学校充分利用各学科团队名师的资源优势,成立了学科学习团队,有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带动学科教师全员参与教学行动研究,充分发挥各学科团队集体智慧及创造性,鼓励学科团队创新性的研究、学习、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的氛围。优秀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形成了宝贵的资源,每次团队学习都有新的提升、新的感悟。比如,英语学科团队在英语教学一体化理论、实践研究过程中迅速成长,一批有激情、有思想、善思考、能奉献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学特色彰显、成绩显著。2004年,这支年轻的团队还承担了省级骨干教师观摩培训现场会及论坛,2005年承担了市级备课的引路课、示范课任务,学生在各类各级竞赛中的成绩斐然。语文学科团队将合作叙事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教学中,设计了“阅读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把课堂带到了学校图书馆,真正为孩子们营造了“书香课堂”,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支实力很强的学科团队共承担了7次各级论坛,以“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等为主题的合作论坛反响强烈,30多人次到其它市地送课下乡,举办论坛,充分发挥了辐射与引领的作用,一大批名师、学科带头人崭露头角。可以这样说,教师们参加团队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提升,同时更是一种强化业务素养的人生追求,校本研修已逐渐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深入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现有100余名教师先后步入了省市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的行列,30余人次教师参加了省市中考命题和考纲编写工作。一流的教师创造了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103中学的学生已具有综合素质高、学习欲望强、思维新、潜能大等特点,80%以上的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长,在各级各类、各学科及特长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连续5年获得南关区中考综合评比第一名,先后有8名学生成为市、区中考状元。“教育是提升人生命质量的事业”这是高海燕校长多年来对教育事业的感悟,也是她对教育实践中的深刻体会。

用心做教育关注教学细节

“我们努力营造关注教育细节的良好氛围,在每个教研室里贴出了‘细微之处,用心呵护’的温馨提示;贴出了103中学《教师礼仪细节十条》、《教师温馨十句话》;在走廊文化中,我们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将各种规范礼仪展示给老师和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许多生活细节进行了正面引导……”高海燕校长在谈到103中学教育教学细节时这样说。“用心做教育,关注教育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提升品质”已经成为103中学所有教师的共识。学校以叙事研究为载体,以教师真实的教育生活为阵地帮助教师改变惯有的教育行为,引导他们用新课程的理念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育细节。在关注教育细节的同时,103中学还把关注点指向教师心理健康,提升学校管理细节。长春市103中学多次请东北师范大学的心理专家来校讲座,关注教育细节逐渐延伸到关注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细节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同时还将这种“细节教育”深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当中。高海燕校长说:“关心学生,就得从细节入手,这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是老师们长期以来的一种信念。让每个学生觉得上课就是一种享受,对学习有一种期盼和热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让老师和学生能顺畅地沟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