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测量专业

工程测量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3 23:11: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测量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测量专业

篇(1)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测量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和使用,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行业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中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解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测量技术的技能。虽然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学科,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光电技术、全站型速测仪、GP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的、经典的测量方法正逐渐被新的测量手段和方法所代替。同时,建筑类专业不断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新的问题,也给测量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而迫使测量课程的学时缩减;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因此,如何使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成为建筑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2.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编排应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以项目教学为出发点,将工程测量的内容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各个小项目,通过建筑行业的广泛调查,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来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内测绘地形图,因此涉及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外业与内业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放样、土方开挖与土方量的计算、基础工程与主体砌筑中的施工测量、构件的安装测量、对工程质量评价而进行的检查与校核测量;施工竣工后的竣工测量。

2.2、改革教学方法

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多媒体、录像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避免了理论教学枯燥性与复杂性。利用课件拓展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图片、视频以及动画效果,减少文字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实践教学以实物演示法为主,边演示边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3、加强实训教学

合理的实训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要严格规范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工程中很少应用的内容,如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全圆法观测水平角、大平板测图等,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删减。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测量实训的过程中,引入工程实例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指导学生进行建筑物的实地放样等工作。积极组织学生测量技能比赛。技能竞赛可以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3、工程测量课程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局限性

3.1、教学方式单一

工程测量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教师演示、学生重复,即首先在课堂上讲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几周后的测量实习中,再演示一遍测量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就是学生自行操作,本质上仍然是“集中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环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满足高质量实践教学的要求。

3.2、实习时间集中

在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测量实习是工程测量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在我国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数高校将测量实习集中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的几周,这种做法主要是便于教学管理,尤其是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以及测量仪器数量有限的高校。但是,集中实习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在测量实习期间能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但是对测量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没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因此,测量实习应该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应该使学生在工程测量课程之后仍然有机会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

3.3、灵活性创新性差

测量实习环节应该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测定部分步骤相对固定,而测设部分比较灵活,可以与房建设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设计图纸灵活展开,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测量实多数都是围绕测定部分展开的,测设部分涉及很少,而施工建设单位测设操作应用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工程测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增加灵活性较强的测设环节。

4、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

4.1、测量实验环节

验证性实验是继承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紧密配合理论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精讲,演示,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设计性实验涉及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安排,这就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前提。而综合性实验是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之后,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将各个验证性,设计性实验环节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4.2、测量实习环节

测量实习环节是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在具体的工程测量理论课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拓宽和加深课堂教学的成果,可以进行实践实习工作,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实施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对实际工程中的测量过程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3、课外创新活动

在课外,可以搭建课外创新活动平台,比如测量协会的创办以及开展活动,学院的测量实验室保证定期全天开放,为协会会员提供测量仪器服务,同时实验室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保证学生每周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还可以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外创新活动平台的建立,激发了学生们投入测量实践活动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测量实践技能。举办测绘前沿技术讲座、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等。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开展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推动其专业建设。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在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锻炼、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以此来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工作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朝林.中职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甘肃教育,2013,20:20-21.

[2]王安怡,陈昌平,沈璐.,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1:76-78+82.

[3]马驰.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J].学园,2014,02:7-8.

篇(2)

关键词: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95-02

《工程测量》是高等教育土木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技术性和应用性双重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有益措施,是培养面向社会的高质量适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目前在校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加之测量3S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是当前社会的要求。我校自创校开办土木工程专业以来,始终把工程测量的实践性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把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这样毕业生就业率高,都能胜任各自的工作,现就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一些经验加以总结。

一、工程测量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扩充

针对目前大多数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和工程建设相结合;实训项目偏少,测量仪器陈旧,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运用近来。任课老师在教学中比选合理的教材,并根据现场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相应的应用测量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增加计算器编程、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GPS在施工中的应用等。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

二、注重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杠杆,我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着重突出了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课程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量化考核标准。目前针对实践教学中的关键技术,已制订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进行全面考核,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真正掌握有关实践技能,考核方法量化可行,已与有关部门的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接轨,使学生在就业时能持多证上岗,以充分体现土木专业测量实践性教学特色。

三、注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加强实习基地的开发建设是搞好实践性教学的有力保证。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出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要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基地,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技能的训练。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加强了校内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基地的补充,与企业联办校外基地,既可扩大学生生产实习空间,又可发挥学校人才优势,促进生产和教学结合,因此我校与各铁路工程局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将其作为我们校外长期的实习基地。

四、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专业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水平。在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方面重点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与兄弟高校联姻,定期送专业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访问学习,学习他们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二是选送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去锻炼,例如我校根据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分期送专业教师到铁路工程局集团等生产一线挂职,从事技术工作,使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练就一身硬本领。通过两三年的实践,效果明显,部分专业教师已成为生产一线的科研人员,主持或参与了企业的技术攻关际。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入学后,第一、二学期学习基础课,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这两个学期应根据学校安排,不失时机的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对学生进行测量实践熏陶,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我校充分利用每一个假期,针对土木专业的特点,安排学生进行工地社会实践调查,加深对各施工单位状况的了解,切实了解社会对工程测量的需要,摆正自己的学习位置。

(二)组织专业参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工程测量的感性认识,我校有针对性的选择测绘局和勘测单位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两年来,我校组织土木学生到省测绘局、水利勘察院等企业进行参观,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增强了学生对测量现状的了解。

六、注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测量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的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至“纸上谈兵”。具体可做好如下工作: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积极利用Internet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CAI课件室等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 水利土木专业 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工程测量》是水利土木等专业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是水利土木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之一。随着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仪器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不断被用在生产实践中,工程测量的方法及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测量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的增加,这就给测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当代水利土木等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在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同时,为以后工作增加知识储备。目前工程测量已逐步发展成为将测绘、计算机、光电子、3S乃至5S(即在3S技术的基础上加入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ES专家系统)等技术运用其中的新学科。测绘科学和各项工程建设相互融合,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而与此同时,以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已在各高校全面铺开,压缩专业数量、拓宽专业面、淡化专业等系列教学改革正在实施,工程测量教学课时也相应减少。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课时减少的矛盾使得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故应根据测量学科的现状及水利土木专业的特点,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在经典内容和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压缩后的有限学时增加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教学改革。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辅助设备陈旧

现在测量学教授基本上是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对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工程测量》是和实际情况结合较多的一门学科,一些操作过程光靠抽象地“讲”不仅费时,而且有些问题还难于描述清楚,传统的补救手段就是在课堂上使用大量的挂图和模型,虽然补充了部分不足,但准备起来却非常麻烦;而对一些工程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只能在老师的讲解下由学生去想象了,其效果可想而知。对仪器的使用,也是老师亲身演示。由于学生多,实验老师少,效果不是很好,而且对一些仪器内部装置的讲解,由于没有很好的辅助设备,教师讲解起来费时费力,且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虽然现在部分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多数仅限于PPT幻灯片,表现形式单一,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的优势和多种表现形式,教学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

2.部分内容已过时,在实际中很少使用,急需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测量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迅速发展,一些传统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在工程建设中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省时省力、精度高,而且不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的新仪器、新方法。例如,现代数字测图中,一些新的软件对测图面积的计算和测量,已经达到了精确化和自动化。而机械求积仪、电子求积仪等仪器在现代测量中已不在使用,但在教学中还占有一定的章节;而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及3S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替代了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钢尺量距方法。同时,随着这些新仪器的出现和发展,一些老式的误差理论分析方法也与之不相适应,相伴生的是一些新的误差理论分析方法。这就给测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调整教学内容。

3.大量先进仪器闲置

为了跟上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加强实验室测量仪器的建设,院校二级单位,也为实验室购置了一些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以及数字测图的软硬件等设备,但是,这些仪器在教学中却只充当被用来演示或用于参观的角色,原因有三:一是有限的学时数不允许他们。

有过多的时间去使用;二是仪器的购买数量跟不上学生的扩招数。由于现代测绘仪器价格都比较贵,好不容易购置几台,却有几百个学生等着使用,几班平均不到一台,所以不能保证人人动手使用;三是仪器的管理比较落后,实验室对仪器的管理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即上课发仪器,下课收仪器,平时学生不能借仪器,由于有限的实验实习课,对于常规仪器的使用已是非常紧张,更不用说先进仪器,故使大量先进仪器不能为学生所用。

4.实验实习课时数少,仪器使用不过关

在测量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时少的问题,而且,水利与土木专业尤为突出。一门50个学时的工程测量学,既要讲基础理论,基本仪器操作,又要讲工程应用,所以实验学时只有12~16学时,新的仪器技术不断出现,使测量教学任务日益加重,加之教学辅助设备陈旧,课堂内容容量难以增加,为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理论,实验课常常还要被压缩成课堂教学,故使基本的水准仪、经纬仪等使用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而实验室的老式管理,也关闭了学生进一步想练习和熟练仪器的大门。其中有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常常实验任务不能完成,却无弥补的机会,更不用说是熟练使用仪器。对于实习,原是以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设计的,要完成这些任务,先进的全站仪、GPS及数字测图工具,就没有使用的时间。

5.施工放样教学不足

施工放样是水利土木专业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但在教学中,却只有2~4个学时,无实验课,也无实习课。教学与生产发生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工程建设需要。

三、改革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随着测量知识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容量有限。在测量教学学时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但是,多媒体教学虽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它也有其缺点,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误差分析等方面,就不如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边思考边推导的效果好。所以,我们应去传统教学之短处,取多媒体之长处,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些理论的讲解与公式的推导部分,采用传统式教学;利用幻灯片或录像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碎部测量等原理、方法和步骤,系统、清晰地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这些内容的原理、方法、作业程序,最终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概念,然后通过实践来加强感性知识。这种办法效果较好,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技术是如何有效地通过多媒体对测量知识的展示问题。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多媒体的制作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3D动画技术,录像视频等,制作基于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这些内容的原理、方法、作业程序,最终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概念,然后通过实践来加强感性知识。

2.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体系,解决好新理论、新技术与传统内容的关系

近几年,测量学科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在道路桥梁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中引进新理论、新技术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如何引进这些新内容,其深度、广度如何,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取舍,如何兼顾传统与现代值得探讨。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必须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界限,在理论教学环节体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工程实践中用的比较少而且陈旧的知识要大胆删除,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要及时引进。在测量教学中,对于一些过时的章节,应删除不讲。对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使用少的,应大胆给予删减,压缩其课时数,为新仪器、新知识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时间。《工程测量》前几章均为传统测量的教学内容,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等,应采用讲清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测量课实践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使其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而目前进行测角、量边、测高程时,所使用的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的有关知识要加入教学内容中去,占用一定的时间去讲,使学生了解当前测量手段的更新情况和发展趋势。在讲小地区控制测量时,要把GPS,RS 技术应用内容适当传授给学生。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测绘技术发展的新知识要详细讲解;在介绍新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测绘发展新动态,使其向本学科的深度钻研。如有条件,可把3S技术作为任选课在这些专业开设,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工程建设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放实验室

测量课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学生测量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面对高校扩招,学上数量多,仪器数量少,更新换代慢的特点,实验室的开放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开放实验室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了解和掌握各类测量仪器,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得心应手。对此,实验室可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收费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以加强实验室管理。这样做有诸多好处:其一,解决了课堂实验中人多仪器少的矛盾,为课堂上得不到训练或训练不充分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其二,学生通过课堂和课余时间熟练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步骤,为日后的教学实习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三,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4.加强施工放样教学

由于测量课学时的限制,施工放样部分常常是有教学而无实习,更没有时间去工地现场实习。对此,其一,可在两周集中实习中拿出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做施工放样实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放样方法。其二,一般土木、水利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时都有工地实习的安排,可就此机会安排测量教师随同,现场讲解其应用。通过测量在各工程上的一些应用实例,激发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可将国内外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学到工程测量的一些实测方法和原理,知道如何在水利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使用测量知识;如何进行施工放样和工程检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自觉地到施工现场去考察,并带着问题和老师交流。

四、结束语

在测量教学中,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各项改革,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设备资源,努力迎合测绘技术发展的新水平、新理论、新仪器,结合水利与土木专业生产实际,使《工程测量学》课程在整体结构和内容上迈上新台阶,实现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专业性于一体的整合,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尽快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光.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71-72.

[2]李丽,鲁雷.《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1):129-130.

[3]张鑫,耿宏锁,李援农.测量学[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论文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考试机制,考试模拟系统,试题库数字化校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成绩构成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分析,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摄影测量》等,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均应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要结合现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构建新的考试机制,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形式单一、考试目标的模糊等情况,造成学生创造力的抵制,综合能力的下降,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试目标僵化。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这应该是一个考试的主题教育管理论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手段,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拓宽思路,成为创新人才的起步。而现在考试形式促使学生考试目标僵化,态度不明确,认为考试是学习的终结者。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是是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单一性,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前便习惯性产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惯性思维。不光答题纸张耗材,教师阅卷、试卷回收也耗时。

3、考试内容主观性过强。目前考试内容大多由任课教师或专业教师自主出题,自主阅卷。老师出卷自由度小,试卷质量低。多数老师在出卷时都只会侧重大纲中的重难点,而忽略或者说是无法把各科知识进行链接,也无法区别对待,从而测试出个体真实的成绩论文服务。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考试内容,便会导致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倾斜。试题内容的泄露,批改阅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判错、计算错误等现象都会促使最后结果失去客观真实性、公平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又有测试内容不全面的因素,因此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迫在眉捷事宜,只有改革考试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目前期末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在考前搞题海战术,有的同学把“投机取巧”的功夫用在考场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就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5、考试反馈机制缺乏。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导致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失去重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凭借计算机的考试系统以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驾驶理论考试就是运用计算机考试的一个实际应用,它实现了理论考试的无纸化,以往出题、印试卷、批改试卷等繁琐的工作也随之被计算机所替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评价教学等众多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安全性高、便于组卷和评阅、资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考试等特点,在学历考试、各种职称考试、证书考试中已被广泛使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应首先通过对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收集资料建设试题库,同时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合作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因此,核心内容便是依托建立的考试模拟系统,其原理应同驾校理论考试一致,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计算机智能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身,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测试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考试要求,也切合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此考试模式,不仅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也让教师从此告别了出题、组卷、人工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登记分数等繁琐的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考试模拟系统代替传统的考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多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随机抽题功能,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达到公平、公正性。支持随机组合卷,可以从指定的若干试卷中按要求随机抽取考题进行考试,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供考生作答,保证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用于考生平时自测也十分方便。由于试题是随机抽取的,所以考生试卷的试题顺序是不同的,这极大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行为,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2、题型可以丰富,自主选择性强。教师可以在选择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的基础上,如条件充裕,可以设计新增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识图题、简答题等题型。

3、考试过程自动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交卷、评分。整个考试过程由系统自动计时,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提交试卷,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试结束时,考生还不愿意停笔交卷的拖延现象论文服务。

4、成绩分析功能,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考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将立刻对试卷进行自动评分,生成成绩通知单。最终将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汇总教育管理论文,并按分数段排列,形成分析报告。真正实现考生考完即刻知道考试成绩的愿望,也体现出考试高效、快捷的特点。

5、可支持试题库管理,方便录入、导出试题,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题库资源。该系统可拥有简单快捷的试题录入模式,方便对试题库的管理。试卷可以直接导出到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可以把所有试题保存到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进行模拟考试,也允许设置为练习模式,让学生考试过程自行判题。

6、考试模拟系统扩展性强。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增加各种功能。如新增考生身份检查功能:对考生重考、二次登陆和考后查卷时进行身份检查,只有班级、考号、姓名和第一次考试输入的信息一致方允许登录,防止考生身份信息输入出错的情况。

7、界面可设计人性化,操作简便。在实际使用中,从每一位学生到教师,在操作方面都没有障碍,界面人性化,方便可行。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首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观念、内容、形式、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而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篇(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综合实训和课间实训中,下面分别就这两个实训进行具体的阐述。

1、工程测量技术课间实训

工程测量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消化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课间实训。我校的测量专业教师一直非常关注课间实训,在设计每门专业课教学时都把课程的核心能力设计为课程的主线,对学生的实训要求也非常严格,每个实训都需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将每门课程都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在大任务的基础上又分成多个小任务。每次课间实训都安排具体的任务,每个具体的任务都有明确的技能目标。

下面以《测量学》课程为例,讲解课间实训任务的设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地形图测绘”,把“地形图测绘”作为一个大任务,在这个大任务下又分“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两个二级任务。“测区控制测量”下又设“导线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个三级任务;“碎部测量” 下又设“全站仪测绘法”和“GNSS测绘法”两个三级任务。

《测量学》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地形图测绘这一技能目标,因此将该课程分解成8项课间实训任务,分别是:等外水准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在8项课间实训任务中进行任务分解,详细的小任务有水准仪认识、等外水准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四等水准测量内外业、经纬仪认识、测回法观测三角形内角、竖直角观测、经纬仪检验与校正、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经纬仪测绘地形图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以上所列的任务模块均需在课间实训中完成、掌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理论课程后,课间实训前将任务布置下去,使每个小组心中有数,知道本次实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训注意事项,这样在任务实施时才不会出现混乱局面。

教师一定要在每项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具体、细致的评价。这个环节很重要,是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阶段,对做得好的表扬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实训后都要上交实训报告,有的是以小组为单位,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教师要在下次理论教学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上次实训的完成情况总结,指出每组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小组的表现给出小组的整体实训成绩,每个整个课间实训的成绩都是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

2、工程测量技术综合实训

为了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要体现综合性,测绘类专业的骨干课程均以一个综合实训为引导,把实训任务的完成作为目标,模拟测绘生产任务系统的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设计上要把握好,将综合实训若干个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具体任务中,把握和每个技能要领。

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际任务,要制定具体的任务书,根据任务书来布置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综合实训任务需要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在实习基地方面,我们采取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见表3。

表3测绘类专业主要综合实训任务分解表

二、注重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是提高技能、增加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综合实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后考核单独给定。测量专业课程的成绩一般是:理论成绩和课间实习成绩各占50%,课间实习成绩有每次的课间实习成果给定。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实习考核和仪器考核在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在学生完成理论课教学、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之后,进行测量技能的考核,对于提高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考核中,强化了学生的记录和计算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了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为了搞好测量仪器操作考核这项工作,在综合实训开始后,我们就把考核标准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使他们把测量实践技能考核当成了综合实训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重视综合实训这个环节。考核在工程测量教研组教师布置的场地进行,每名老师负责其中一项,监督每名学生的考核情况,最后几名老师综合给出每名参加考核学生的考核成绩。同学们对这种男做法很认可,认为这样的考核很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考核方法促进了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

每年举行的校企测绘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学校推广了本专业,为了竞赛的公平性,我们完善了《测绘技能竞赛方案》。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力求突出,不仅认真训练而且还主动请教老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教学录像、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习题库等均已上网,以便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前预习。利用CAI、网络教学、课外实验和演示、仿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教学服务。

篇(6)

关键词:工学交替;进阶入岗;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是指在以人为本、就业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组织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场合,分别在课堂与校外生产实训基地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工学交替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有模式,要求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要进行职业培训,以满足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生产与教学的互补与相长。

一、实施背景

我系在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之初,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以前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时间增加到1.5个学期。通过以上的教学调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生产,尽快掌握实际生产技能。通过以上调整,虽然增加了学生生产实习的时间,但也会造成一个问题:校内学习和生产学习是互为独立的两个环节,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系在省示范院校建设期间,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再次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工学交替,进阶入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大二开始到大三上学期完成两轮的工学交替跟岗实习,最后在大三下学期完成顶岗实习,使学生在企业从基本技能到专项技能再到综合技能的成长规律层层推进。

二、面临问题

“工学交替”作为一种受国际社会认可的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很好的实施,它使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培养目标紧贴行业,最终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实际问题。

1.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实现工学交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参与实训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国家对于企业是否参与教学还未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学校也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产生的交通、食宿、补助等开支全都由企业承担。因此,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2.接受实习生的人数和时间不能固定。企业会根据自己测绘任务的大小和项目时间为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实习与企业测量任务密切相连,因此,企业很难按照教学计划定时定量地接收实习生。

3.工学交替管理不规范。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在实习期内面临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不好协调两种管理制度的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两种管理模式存在不适应性。

4.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工学交替的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打分,其中,企业指导教师打分的比重较高,但往往流于形式,只要按时出勤都会有较高分数,以至于在企业学到什么无法体现出来。有时企业会根据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的业绩给予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来给予评价,这与工学交替的初衷相悖。

三、解决方案

首先,由于工程测量专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不同,企业无法提供固定的工位。因此,我系选择了22家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企业,保证了岗位的基数。其次,针对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时间不同,我系建立起灵活的教学进度安排,只要保证学生在生产实习的每一学期完成固定时长的实习任务,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的时间可以根据企业项目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我系和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了《学生校外实训校企管理职责》《跟岗实习协议》《跟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跟岗实训手册》等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校企共同管理制度,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

四、实施过程与效果

我系对工程测量技术134个班实施了“工学交替”,第一轮跟岗实习是在大二下学期,结合合作企业的项目情况,我系将学生派往四川中歌测绘、四川省德阳地质工程勘察院、中水成勘院、四川金广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完成了8周实习任务。第二轮跟岗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将学生派往中水成勘院、四川金广通科技、四川华尔达、光大测绘等公司,完成了10周的跟岗实习。最后顶岗实习由于涉及学生就业,就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企业使顶岗和就业融为一体。工学交替育人模式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前期的调研准浣岷鲜凳┕程管理与监控,固化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与教学文件;通过和企业磨合,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学生通过企业三阶段的生产实习,学到了很多实用生产技能;实习生也为企业解决了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考查时间,真正达到实习―就业一体化。

篇(7)

关键词:高职;路桥专业;工程测量;教材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1-01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高职教材,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许多教材缺乏高职特色、内容陈旧,不能与先进技术接轨,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模式上来,这些都对高职人才培养十分不利。

二、高职公路桥梁专业“工程测量”教材的现状

(一)高职特色不鲜明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人才。产学合作、“双证书”教育和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和教材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中都必须围绕高职培养特色展开。但高职路桥类教材一直借用该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即使教材上标注有“2l世纪高职土建类规划教材”的教材,仍是本科教材经过适当删减而成,教材仅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缺少“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用技能比例偏少,造成理论内容无法对实践内容指导,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特色。教材内容与路桥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够紧密,教材内容与行业的实际职业技能偏离,失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

(二)教材内容先进性不足

现行高职路桥类教材的一些版本虽新.但内容仍较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现代路桥行业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能较好适应新时期水利工作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材中如施工测量、全站仪中线测量、GPS测量等内容的撰写仍侧重于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知识量。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分量极重,但目前的实训教材缺乏高职实践教学特色实训。实训内容陈旧且项目少,不能适应现代路桥行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业参与不够,不能针对行业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工作岗位的变化作出快速反映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往往造成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三、编写适应路桥类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的教材

(一)突出路桥行业特色

教材编写应该与路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将行业规范要求融入教材内容中,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教材编写应反映路桥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等特点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为了使教材具有行业特色,加强教材编写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的人员参与编写教材,使高职教材真正具有行业特色,适应社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突出“工学结合”高职特色,开发项目化改造后的教材

高职路桥类教材编写应从路桥行业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出发点,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教材内容以岗位需要为参照。设计具有职业情景的实践教学项目,打破教师课堂上“一言堂”,实行师生互动。例如“工程测量”课程是路桥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传统的教材内容编写设计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不能体现职业能力的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抽象,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工程中计算问题。项目化改造后的课程教材编写则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理论体系,将课程理论部分融人六个项目中,在每一个子项目中又包含有若干个任务,是以项目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职业资格要求来进行设计与开发的教材,以项同活动为载体,教学内容模块为驱动,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把教、学、做看成了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文章内容:

(三)体现高职教育“双证制”的特色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教材内容要与路桥行业中的“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材料员”等职业证书紧密联系.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到教材中,缩小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强化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编写时预留些章节由学生自学后自己讲解,相互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有研究、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科学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每一章结束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研究主题或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查阅、检索相关资料。

四、结语

教材是课程的中心环节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发出既具有鲜明本校专业特色的教材,打造特色毕业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重视教材改革与建设.有利于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人才培养适应交通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宝.工程测量学教学内容的涵盖面探讨\[J\].地矿测绘,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