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7 00:57: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汉语汉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汉语汉字

篇(1)

前段时间有消息传来,成都书法家安石先生已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要将汉字书法申报为民间美术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在各界引来不小的争议,不少人认为这纯粹是故意炒作和哗众取宠。但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历史的眼光、宽阔的视界来看待这个问题,则会发现此举反映的不仅是申遗者的内心焦虑,更有汉语汉字目前存在的困境。

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即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不能脱离汉语汉字进行交流和思考,也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进行生活和交往。大凡有点文化意识和民族情感的中国人,都不会听任汉语汉字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也不会漠视中国文化沉沦消亡。行文至此,我们就会明白汉字书法申遗者的文化焦虑和迫切心情了。盖若干年之后,人们连握笔写字都不会了,何谈书法艺术、文化瑰宝呢?即使在今天,用繁体字或草篆字体写成的书法,又有多少人能看懂?书画后面的纪年,比如壬申年和甲子日,又有谁知道是何年何月?

但我并不主张采用申遗之类的做法来保护汉语汉字和书法,因为申遗就意味着它们变成“博物馆”里的展品或“保护区”里的物种了,而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制止其衰败的势头,激发其潜在的活力。在此,我尝试性地提出四条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一是加强保护和纯洁汉语言文字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事实上,亲近和保护母语也正是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通行做法。比如,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

二是实行繁简并用、文白并行的双轨制。继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首先需要我们认识繁体字、阅读文言文,因为经典名著多是用繁体字、文言文写成的。鉴于目前推行简体字和白话文已有不少年头,短期内完全恢复繁体字和撰写文言文,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三是引导国人勤练书法重展书法魅力。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三尺蒙童入私塾不但要读书,还要“日课三千”,即练习临摹写字,直到民国时期的小学还有“习字课”。如今,电脑的使用已经使人们懒得再握笔写字,大中小学早已没有必修的习字课。相比之下,日本倒是很重视汉字书法教育,每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过书法,正式场合下日本人都会用毛笔写信签名。难怪有位日本书法家说:三十年后中国人会到日本去学习书法。

四是推进全民读书运动,重建书香社会。阅读纸面文本和传统经典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网络阅读使人的阅读支离破碎,使人变得浮躁喧哗。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很重视经典阅读,比如俄罗斯三岁的孩子就会朗诵普希金的诗,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就是美国式的经典教育,《源氏物语》在日本几乎是每家一册。

篇(2)

汉字是现代世界上各种记录语言的文字中唯一继承传统而被保留下来的文字。它与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构成当今文字的三大类型。音节文字与音素文字是通过记音而达到记义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则是直接记义的。它在记音方面不甚明显,也就是说,汉字在联系语音方面的功能是较弱的。在汉语圈中,同一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可以读不同音而在意义的理解上却又是相同的。所以,汉字的功能特征在于它的表义性。它是建构在音形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其最大特点是既以形表音,同时又以形表义;其间音与义是通过形体建立联系的,即音与义之间是间接取得联系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汉字的三维结构。有如下图所示:

形体

语音……语义

(虚线表示间接性)

因此,对于汉字,就有了听音尚难辨义,识音则能解义的特点。另外,如上文所述,汉字是以表义为中心的,所以它又具有开放性特征。一个形体,在汉语中,不仅仅允许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方言中取不同的读音而获得同一意义,甚至还可以为语音系统与汉语迥异的其他民族语言(如日本、朝鲜、越南)所借用。

由于汉字的表义是体现在形音义一体化上,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音义的结合体,这与语素是音义结合体这一特点是相吻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被称做“读书识字”,我以为这正说到了点子上。问题还不仅仅到此,关键是在于识字就能读书上。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现象,汉语语句构造是依赖语义勾联起来的。我们只要从掌握汉字的字形入手,了解了一个个汉字的音也就懂得一个个汉字的义,同时从这些串联成句的字义中又可领会出句义、文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在一个“悟”上。现代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在“悟”的背后的语言人文主义特点,挖掘其中的规律。因此,研究汉字和语法的关系当然也是这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述三个方面是我们在探索中获得的几点认识。

其一,汉字的表义性适应了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我们知道,语言的组合序列有如一条长链,链链相扣,环环相接,其间每个语词乃至每个汉字都是语言中的一个链子。在汉语中,这种链式序列可以允许人们根据需要取去某些链子(语词)而不影响达意,其衔接处可以完好如初。所以说,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恰恰表现在意合性上。意达而词之多寡可随意增删。神经病理语言学实验表明,人们记忆句子和理解句子,并不记忆句子的形式。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加工处理的不是语音,而是语言所运载的信息,即语义。汉字的缺点是与语音联系不紧,但它在对于字义的理解上显然优于拼音文字。因为汉字的规律就是文字形式与概念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拼音文字的字形是以代表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连缀而成的,人们在掌握字母和拼法之后,一般可读出字(词)音来,如果其意义正好是在口语中已熟悉了的,他也可以同时明白词义。但在一些国家的阅读教学中,也常常出现会拼、会读而不知句子含义的“语义性失读症”。然而,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服从于语义,表现出语义,因此,学习汉语的人很少出现能读音而不理解意义的现象。这就是说汉字具有知音解义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力地支持了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汉语语法表达中的重意义支点,轻形式配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汉字的这种表义性征。句子中的语词弹性现象主要地体现在汉字上。汉字的块状和可拼合性为汉语语法的“随表达意图穿插开合,随修辞语境增省显隐”〔2〕和以意义支点为中心的表达意识提供了丰厚条件。

其二,汉字的单音节语素性质适应了句法中的韵律需求。汉语作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背景的民族语文,其注重韵律的特点是这样的明显,它不但讲究句子的抑扬顿挫铺排,而且还讲究句子音节的多寡对应。一般观点认为,句子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汉语的词,在古代以单音节为主,字即是词。在现代,汉语词汇已向双音化发展,古汉语的词延传到现代大多降级为语素,因此,字又相当于语素。虽然如此,但传统的文化征性并没有因此消失。汉语语素具有灵活性,它可以根据需要而随时升格(还原)为词。据统计,汉字中仍能独立成词的约有2000字,在现代汉语日常生活的语料中,这些作为词而独立运用的字,其出现率为61%。至于那些不成词的实语素,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可以成词。例如,在“夹道迎接”、“双喜临门”、“拥被而卧”中的“道”、“临”、“拥”这些字都是词,它们体现的正是字所代表的意义。另外,由于汉字的表义性,使得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在表达中既可选择单字(单音节)形式也可选择复字(双音节)形式,从而有效地调节了语言的节奏,使句子的结构匀称,音节配合和谐。如“学校”可说“校”,“月亮”可说成“月”,“时候”可说作“时”,“开始”可说为“始”,“工厂”可简作“厂”等等。有时根据表达需要,多音节词还可以随意拆合,依赖汉字表义特性加以运用,使字(语素)升格为词。如“青春痘”一词可以拆成两个词,“我们要青春,不要痘”(广告语)就是一例。汉语的对偶句对音节的选择更是显示了汉民族语言文化的传统——汉字对组词成句的特有作用。这方面行家已有诸多论述,不在这里赘述了。

其三,汉字的块状整体认知适应了汉语语法的整体认知特征。汉人的思维观在于注重整体性。人体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思维偏重于大脑右半球。而右脑主管的能力正是具体性的能力,综合性的能力,类推性的能力,空间性的能力,直觉性的能力和整体性的能力。〔3〕这些特点在汉语言文化中表现很突出。例如,汉人传统的舞台艺术表演,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令人由个体、局部想到整体、全貌。汉人对汉字的理解也是抓住整体轮廓。汉字是一种高形差度的文字,印刷模糊,残缺笔画部件,甚至遮去一半字体,仍能认读。这对于拼音文字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由此,我们联想到近年来有人提出的汉字上的“识繁写简”问题。这个提法适合不适合当前的实际需要,我们不妄加评论。但有一点,“识繁写简”是符合汉民族整体认知的文化心理的。在这方面,有许多人有过亲身体验。那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在识字上就有这么一个特点,用繁体字印刷的古典作品,他们阅读下来几乎没有问题,但如果请他们写几个字,可就为难了。这里面说明了这么一种现象——他们能读能认繁体字,但无法书写出来。他们在认字时是运用整体认知原则的。这种整体认知在汉语语法中也有许多表现。从现行语法观看,有些句子是属于成分残缺的,但人们在阅读理解时并不困难。例如,“自行车下坡请减速!”“一个孩子好!”这些句子用现行语法理论都很难给予合适的分析。但在交际中却是达意的好句子。因为人们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句子的,而不是像印欧语一样从形式入手去理解内容的。更有趣的是下面这两句话词序不同,意思竟然相同,交际者从来不引起误解:

在家里我对儿媳像闺女一样,

│儿媳对我也像亲妈一样。

│在家里我对儿媳像亲妈一样,

儿媳对我也像闺女一样。

让外国人理解,就不明白“闺女”换“亲妈”,意思怎么还会相同呢?其实这儿正好充分体现了汉人所具有的抓意义支点——“我对儿媳”、“儿媳对我”,从而进行整体领悟的能力。从上述分析可见,汉人在认识汉字和汉语语法上具有一种通约性。这也是汉字之所以从创始以来几千年而不废的原因之一。从中亦可看出汉语语法之不重形式而重意合的民族文化传统。

由此,我们还可以推论,假如有朝一日汉字的方块形体改为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汉语语法不能不随之发生变化,走上形态特征的道路。因为汉字的见形识义、识音解义、以意义为重心的特点和汉语语法具有十分深刻的共通性,汉字为汉语语法特点的存在提供了诸多方便。

从目前来看,汉字与语言的关系在字音、字义方面已经有许多成果,但在汉字和汉语语法的关系上尚属未开垦的处女地。我们希望这个领域今后越来越引人注视,会有更多的同仁参与探索、挖掘其间规律,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字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那么,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注:

〔1〕拙文《论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载《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P4—6。

篇(3)

[关键词]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20-1

一、汉字教学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这个原则在汉字教学中体现为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教合体字时,又可以复习学过的独体字。对于合体字中的会意字,只要讲解字本身的理据性,就有利于记忆。

(二)音义结合,形成系统

要充分利用意符表义的特征,来教学生认字,扩大识字量。可以在学一个字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关的常用字。有意识地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可以充分展现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学意义的偏旁、部首。

(三)增加趣味性,讲究形象性

汉字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趣味性、形象性上多费一点心思。适当地编制一些顺口溜、口诀、歌谣等。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颐、姬、熙”三字的声旁不是“巨”,可以编造出“颐和园里演蔡文姬,观众熙熙攘攘”这样的句子来帮助记忆。

汉字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笔画、笔顺、部件、结构的教学;还可以设置一些不同的练习,比如用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用汉字组词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字的形、音、义。

二、教学策略

(一)利用比较法教字形

字形相近的字学生容易写错,如“狗”和“拘”等。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后,可在教学中进行相似相近字的对比,以巩固偏旁部首和形声字的运用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认清近似字的细小区别增强对汉字的辨认能力,克服书写中的错别字。

在教学中使用对比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新学的汉字,还可以温故知新,加深对已学汉字的理解。

(二)实行语音、文字、常用语三线交叉

汉字书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汉字的基本笔画,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 、“下”、“人”、“大”、“头”、“水”等汉字的造字方式;2)名称及书写,如“月”、“休”、“ 围”等;3)基本笔画组合及笔画顺序,如“打”、“吃”、“说”、“清”、“草”等。以上内容都应该结合常见的简单汉字进行,这些汉字以意义比较实在、用法比较简单的为好,要求学生能十分熟练、快速地书写这些字。同时利用实物图片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如“学校”、“邮局”、“银行”、“电话”、“钱”、“宿舍”、“卫生间”、“饭店”等,常用日常对话,如“你叫什名字”“谢谢”“多少钱”等情景、声音来学习,不一定要会写汉字。

(三)以基本字带新字

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以后,可以以一些组字构词能力较强的常用字和基本字为中心 ,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相同类型的组合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辨析,认清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将新学的以字归人这一系列中去,可以举一反三,促进学习。

(四)结合课文讲解汉字理据意义

从理论上推断,正确讲解汉字理据意义,对学习者记住汉字字形、理解汉字本义以及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引申义都是有利的。由于汉字与汉语发展的不平衡性,汉字的理据意义并不完全等于汉字所记录的汉语词的概括意义,但是字义与词义确实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因此 ,抽象讲解字义与词义的关系容易流于空泛。结合课文具体讲解汉字的理据意义以及字义与词义的关系,能将复杂抽象的规律讲得简单具体。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赵明德.全方位加强汉字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探讨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海丽.从汉字和拼音文字比较谈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J].理论观察,2000,(3).

篇(4)

周健(1998)认为,目前所实施的汉字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国内教小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一致的。描红、临摹、抄写和偏旁部首的分析都是常用的手段。事实上,作为汉字初学者,留学生与中国小学生之间有很多区别,小学生上学之前已经习得了很多词和句子,大部分学生对于所学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但是留学生对于形音义的学习同步进行的。另外,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汉字教学通常依附于综合课,很少单独开课,教学内容与综合课内容基本一致,一开始便教授“你好、请问、谢谢”这些难写的汉字。此外,在学习汉语的初期,学生需要同时学习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学习负担很重。不少专家都提出应当使用专门的汉字教材,单独开设汉字课。但因为缺乏合适的教材,汉字课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汉字教学方法

(一)基本的汉字教学原则1、赵金铭先生曾提出过“先语后文”的四步教学方法先进行口语交际,只学口语,不学汉字;初步掌握口语以后,开始识字,只看字不写字;认识300个汉字之后,学习描红;学习写汉字,听说读写同时进行。2、合理安排识字顺序有关识字顺序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吕必松(1999)指出:教授汉字应当遵循如下规律,笔画由少到多,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由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先教常用部件字,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认字数量。

(二)汉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1、针对初学者的教学策略

新说文解字法:

使用一切认知手段: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兼用理性和荒诞,来帮助初学者学习和记忆汉字。“形象法”:例如“口,日,山”之类的象形字。“描绘法”:如“早”:太阳(日)在教堂上的十字架上升起,预示早晨的到来“;联想法”:如“左右”:“左”下边是“工”字,可以联想成Z,是zuo的首字母;“右”下边是“口”字,人们用右手吃饭,这样便可以形象地区分“左右”二字;“说明法”:如“休”字:人在大树边,表示人在树荫下休息;如“男”字:男人在田里劳动。“谐音法”:“离”与Leave谐音“;哭”与cry谐音。“比较法”“,千”与“干”“,此”与“比”等字应通过比较来鉴别。“组合法”:如“解”字,“角刀牛”即为“解”;“赢”字,“亡口月贝凡”即为“赢”。

2、学生入门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以教学部件为主的教学策略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学好部件是学好汉字的基础。崔永华(1997)认为,汉字拆分出的部件单位越少,越容易被记住;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可称谓性越强,越利于识记字;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的有理性越高,越利于识记。跟笔画和整字相比,部件是最理想的。部件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视独体字的教学。优先考虑构字率高的独体字,在教学中要提早出现,为后面的汉字教学做铺垫。如“人、口、八、木”等字;注重对比分析。一是形似部件的对比。如“牛、午,广、厂,木、禾”;二是结构对比。如“兑、况,呆、杏,部、陪”;注重汉字结构教学。不但要教授一个汉字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还要强调部件的排列方式。

(2)重视声符的表音作用策略

重视现行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这样既能利用汉字表音功能的积极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留学生从小就形成的善于将字形和字音相结合的习惯。柯彼德(1995)认为,在说明形旁所表示的意义之外,在汉字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发挥声旁的潜在优势,应当努力完善从汉字的表音功能出发的汉字教学体系。柯彼德进一步提到了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学会“太”和“心字旁、三点水、金字旁、肉月旁”等形旁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教授“态、汰、钛、肽”等汉字,为的是使学生学习带有“太”声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声旁与形旁的互补作用,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字义,也不要求其会写会用。

(3)重视意符的表意作用策略

第一,意符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属,有助于分辨形近字。例如:“拥、佣、痈、涌”这四个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相似。但是通过意符,可以弄懂这四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抱”需要用手,因此成为“拥”;“仆人”亦是人,因此而成“佣”;“恶性脓疮”视为疾病,进而形成“痈”;“水冒出来”形成水的一种运动,是为“涌”。第二,针对组字能力强的意符,可以根据汉字的不同意义,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类别学习。例如,汉字中用“口”作形符的汉字数量达到100多个,我们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用口吹的器具:喇、叭、哨;用口喝的液体:咖、啡、啤;口腔的不同部位:唇、咽、喉;模仿不同的声音:哈、嘿、哼;动物口的不同动作行为:叼、叮、啄;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鸣、吼、啸;人类口的普遍动作:吃、喝。汉语教师可以把这些汉字进行分类,然后进行比较和学习。第三,在利用意符作为部件进行汉字教学时,可以通过将同属于一个语义场的形符联系起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集中由同一个形符构成的汉字时,可以把与这一形符同属一个语义场的其他形符一起学习。利用形符的表意功能来区分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篇(5)

关键词:外来词;日语汉字词;变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11-01

一、词汇意义方面的差异

(一)理性意义的不同

“日语汉字词”在汉语和日语的使用中理性意义上发生的不同。如:

1、“暗算”在日语中指“心算”,即“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而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但在汉语中却指“私下计数;暗中图谋伤害或陷害”等,如唐代杜荀鹤《旅寓》诗“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

2、“物语”在日语中读作“monogatari”,写作“物語”,是近几年才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借形词。其实“物语”是日本的一种文学体裁,被现代汉语引入后在理性意义上发生改变,转指“故事”,如“婚姻物语”。

3、“写真”在日语中读作“shasinn”,写作“写真”。“写真”在汉语中的本义是“画人物的肖像”,而现在所说的“写真”是日语借形词,在日语中的意思是“照片”,后引用到汉语中意义范围缩小而特指“明星艺人等的个人特写照片集”。

4、“階段”,在日语中多写作“かいだん”,与汉语繁体字形一致。“阶段”在日语中指“楼梯、梯级”,在汉语中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的段落?”,理性意义发生了变化。

5、“丈夫”,在日语中是“结实”的意思,如“丈夫な机”指“结实的桌子”;而汉语中“丈夫”一般用作名词,指“已婚女子的配偶”,如《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中的“丈夫”。

6、“彼岸”在日语中指“春分、秋分的前后三天”。而在汉语中却是一个佛教语,佛教中一般称“超脱生死”为“彼岸”,出自《大智度论》十二“以生死为此岸,涅盘为彼岸”;除此还有“水那边的陆地”“比喻所向往的境界”等意思。

(二)色彩意义的不同

“日语汉字词”在汉语和日语的使用中色彩意义上发生的不同。如:

1、“贩卖”在日语中是一个中性词,指“买进货物后卖出”,但在汉语里却同时具有了贬义色彩,指“怀着骗人的目的做事或说话”,如“贩卖人口”。

2、“小人”在日语中是一个中性词,指“小矮人”,而在汉语中却是贬义的,专指“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感彩是不同的。

3、“大方”在日语中是一个中性词,指“大众、公共”,而在汉语中“大方”是一个褒义词,指“不俗气;无拘束;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4、“浮気”这一字形是汉语“浮氣”根据日语习惯简化来的,在日语中指“、见异思迁、用情不专一”,是一个贬义词,表示厌恶、反感的感彩;在汉语中将“浮気”写作“浮气”,指“浮游的云雾”,是一个中性词。

5、“情報”在日语中是一个中性词,指“资讯,消息,信息”,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形象色彩,而在汉语中“情报”是“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

二、语法意义方面的差异

通常来说,一个来自外民族语言的词语是要经过本族语言的语法规则加以改造的,表现在“日语汉字词”上就是语法汉化,结果是词性发生了变化。如:

1、汉语词“超”,本义是“跳过,跃过”,可作动词、形容词等。而现在所说的“超”是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接头词,多放在词的开头做前缀,表示程度的大小。如“手机大卖场,超低价回馈新老客户”中“超”便含有夸张成分,表示“低价”真的很低。

2、“控”在汉语中原是词根,指“控制、告发”。现在所说的“控”是一个典型的日语汉字词,源于英语“complex”的前头音“com”,日本人将其借用到日语中,按照日语语法形成“某某控”的结构,如“微博控”即“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此时“控”作为一个词缀在“微博”等词后起修饰作用。

3、“不時”在日语中作名词,指“意外;万一”,但其在现代汉语中不止可作名词,表示“随时”,还可作副词,表示“时时,经常不断地”。

4、“放送”在日语中作名词,指“广播;传布(消息)”;但其在现代汉语中却是一个动词,指“播送”。

5、“勉強”在日语作名词,指“学习;勤奋;锻炼”,但其在现代汉语中不止可作形容词,指“能力不够还尽力做;牵强,理由不充足;将就”,还可作动词,指“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6、“駆使”在日语中是作名词使用的,意思是“运用自如”,但是在现代汉语中“驱使”是动词词性,指“赶、赶走”。

从上述“日语汉字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变化所举的事例看,在使用类似发生了意义方面变化的“日语汉字词”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意义,不同的语境要搭配不同的词,使词义与语境贴切,否则就会产生歧义,妨碍交际。

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记忆法;质化研究

一、引言

汉语难学是举世公认的。而本论文目的就在于研究消除其国外汉语学习者恐惧感的方法,使汉字入门变成一项易于外国学生接受的轻松的过程。

二、抽样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非概率抽样,属于目的性的小样调查,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1年级2班一共14名学生为抽样小组。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三、初级汉字教学研究及结论

14名学生在此学期之前均没有学习过汉语,无论自身的第一语言为何,他们的英语水平都足以听懂笔者用简单的英语进行的授课。经过一个学年的汉字学习之后,有3人觉得汉字“简单”,7人觉得“有趣”,4人觉得“很难”,没人觉得“可怕”。

从学生在问卷上写到的,课下与笔者交流中提得比较多的,以及在课堂上互动比较热烈的汉字记忆实例中,归纳整理然后分类出以下四类汉字教学方法:

1、故事记忆法

故事记忆法就是在讲解汉字字形的时候,根据汉字部件的意义或形状,充分发挥想象力,编造有趣的故事,以便学生在轻松的小故事中记忆汉字。

实例一:道——road

“辶”是“走”的意思,“自”是“我”的意思,把“”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蝴蝶结。“我”“走”在街上,头上戴着一个巨大的蝴蝶结,每个人都以为我是个变态。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实例三:书——book

“书”虽然是繁体“書”的简化字,但其简化后本身就是一个很生动形象的汉字。见图-1。

图-1

四、讨论

对于这些比较通俗,有的甚至是无厘头的汉字学习法,有的传统文字学家极为反对,认为是误导学生;也有专家认为对外汉字教学中应当借助汉字文化和汉字学研究中的积极成果。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病,它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汉字,没有普遍效应。同时,它更适合汉字基础入门的学生,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大量基础汉字的外国学习者而言,他们会更少运用此方法,而是在已掌握的汉字基础上拓展新的汉字。

参考文献:

[1]陈申,傅敏跃.汉语教学的两个难点与电脑的辅助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三期.

[2]唐娟.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文教资料.2007.2.

[3]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姓名

性别

地区

第一语言

英语水平

是否学过汉语

华如纳

 

 

 

塞拉利昂

英语

撒非

苏丹

阿拉伯语

图尔

苏丹

阿拉伯语

普鲁斯

纳米比亚

法语

木塔法

索马里

索马里语

阿木德

索马里

索马里语

阿巴迪

索马里

索马里语

乔斯

安哥拉

葡萄牙语

唯艾

汤加

汤加语

美莲

汤加

汤加语

雷毅

萨摩亚

英语

拉丁

美洲

安提瓜和巴布达

英语

乔比

格林纳达

英语

李荷琳

亚洲

韩国

韩语

篇(7)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形体 课堂教学

大部分留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汉语中最难学的一个是声调,另一个就是汉字的书写。汉字具有数量大、形体复杂的特点,那么如何教会留学生写汉字,如何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成为摆在对外汉语教师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了克服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困难,消除他们对汉字的枯燥感和神秘感,笔者特意针对初级班设计了这样一堂汉字形体的识记课,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形体,学习书写汉字。

为让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上课前,笔者将以下部件或汉字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到黑板上,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a:二、三、八、儿、川

b:人、刀、工、几、上

c:十、七、力、九、也

2.a:朴、札、机、杆、村

b:抡、伦、论、轮、沦

c:肝、脸、肚、肿、肋

3.a:早、音、时、旬、禺

b:只、占、咽、问、噩

c:会、从、仄、囚、巫

上课铃响后,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所写的字,每一组里面都包含汉字形体方面的小规律,看他们谁能第一个发现奥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在学生观察的同时,笔者开始板书这堂课的主题:汉字形体的书写规律。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就会积极动脑思考,紧接着讲述汉字的形体规律就不那么难。以上三组例子分别代表汉字形体的笔画、部件和结构三方面的规律,基于初级班的同学已经上过几堂汉语课,对笔画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师生一起分析。

第一组:

学生在仔细观察分析第一组里的a组时,可能没有看出规律或因羞愧心理而不敢说出来。笔者此时根据情况进行指点,提示同学们:看看“二”上面和下面的两个笔画之间是否有连接,是不是离得比较远?部分同学回答“是”,再让同学们看看同一组的其他例子。当大家点头一致同意时,老师适时告诉他们,这便是笔画组合的一种规律,叫做“相离”。

通过老师对a组的引导,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悟,初看b组时,大家踊跃地说b组的例字们笔画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像“人”字的撇和捺一样有连接的交点。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b组的例子们是汉字笔画组合的又一种方式,叫做“相接”。采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学生说c组的“十”、“力”等字的笔画既不相离又不相接,但是不知道用哪个确切的词形容。这时,老师充分发挥作用,把这种笔画组合方式的专业术语告诉大家――相交。最后,老师告诉大家,这一组字都能够单独成字,又称“独体字”。

经过对第一组例字的学习,学生感觉收获颇多,对汉字不再有畏惧感,课堂气氛活跃。在大家互相交流收获、心得的同时,老师告诉大家,汉字的学习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其中都是有小规律可循的。了解了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后,老师再和同学们一起探寻汉字字素的小规律,以此引入下一组例字的学习。

第二组:

同学们在经过一番观察后,大胆地说,这一组字的笔画比较多,和第一组的规律不太一样,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一组的字有一部分是相同的,a组字的左边都是“木”字,b组是右边都是“仑”字,c组左边是“月”字。听到同学们的回答后,老师满意地微笑点头,夸同学们表现得不错,观察得也挺仔细。接下来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加以补充。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此组汉字笔画相对复杂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上组字讲到的只是三种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方式,而实际上汉字笔画组合的规律要更复杂一点,通常会在笔画组合基本方式的基础上再组合,形成合体字。如“朴”字中的“木”和“卜”之间就是彼此分开的,这就是第一组里讲到的笔画之间的相离,而“木”既包含相接,又包含相交,像“抡”、“肝”等字也有这样的规律。多数汉字是综合运用2种或3种笔画的组合方式构成的,像“伦”、“沦”、“论”和“脸”运用的便是相离和相接两种方式,而“机”、“村”和“肚”等字运用了相离、相接和相交三种组合方式。

接下来老师继续点评同学们的回答,简单的笔画组合后,就会形成刚刚大家提到的“木”、“车”等,它们可以称之为字素,也可以叫做部件,具有一定的组配汉字的功能。虽然汉字数量庞大,形体复杂,但是很多汉字都是由相同的字素构成的,像a组的这五个例字从形体上看,左半部分都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汉字时,可以拆分,“把一个整体的汉字分为若干字素,再以字素为单位进行笔画、笔顺和笔序的练习,然后把字素组合起来”,这样学习书写汉字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第二组例字讲完后,老师嘱咐同学们,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汉字学习本。在平时的学习中,每当学到一个新的汉字时,要及时记录整理下来,并且把以前自己学到的汉字适当地归类,按照字素的不同将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包括以后即将学到的也不要忘记整理。这样同学们就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汉字形体系统,从而更好地学习书写汉字。

第三组:

“是不是汉字形体方面的规律只有笔画的组合方式和字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呢?”老师发问,同学们若有所思,感觉到还有第三组要讲,大部分同学说不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在再次引起大家兴趣与思考的同时,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最后一组例字的学习。

经过短暂观察,同学们说a、b、c三组中每一组里的字貌似都有相同的部分,但表现在每个字中又不完全相同,并且位置也是有变化的。这些相同的部分有的在字的上边,有的在下边,有的在左边,还有的在方框里面。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紧接着分别用相对专业的汉字知识术语对同学们的发现进行总结。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第一点,每一组里确实都有相同的字素,像a组里的“早”、“音”等字,其中都包含了“日”这个字素,即便最后的“禺”字也是包含的,把字素拆开来看,“禺”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扁扁的“日”,只不过后来的笔画中又穿过了一条竖。同样的道理,b组和c组里的“口”和“人”也有此种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字素因为在汉字中的具置不同,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很感兴趣。老师顺势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以此进行汉字基本结构的讲解。

一个汉字中各个字素的相对位置叫结构,很多人写出来的汉字不好看,原因在于结构不匀称,各字素占据的空间不合理。相同的字素会在不同的汉字中变得有大有小,有宽有窄,都是字素在不同部位产生的不同变体,是为了让汉字整体结构美观、匀称,有的字素为了适应结构需要甚至改变末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汉字方块字的形体特点。因此,老师在此处告诫同学们:在学习书写每一个汉字前都要仔细分析它的结构,做到大小、宽窄适宜。

紧接着,老师提示大家,构成汉字的字素有500多个,因为数量较为庞大,汉字字素的排列组合就必须有一个顺序,字素书写要按照顺序进行,像例字中的“早”、“只”、“会”等字都是由上下两个字素构成的,这种汉字就叫做上下结构。以此类推,“时”、“咽”这两个字呢?同学们能回答出是左右结构。在涉及“旬”、“问”、“仄”、“囚”这四个字时,同学们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及时告诉大家,这是字素之间组合的另一种方式,叫“包围组合”,“囚”和其他字的区别只不过是“全包围”和“半包围”之分。由于这三个术语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不再一一赘述。最后的“禺”、“噩”、“巫”三个字,老师直接讲解给同学们听,它们是合体字字素之间组合的最后一种方式,叫做“框架组合”,也可称为“穿插结构”,这种组合的汉字数量极少,暂时只要求大家了解,不要求掌握。因为它们不像上下、左右结构的汉字那样构字部件一目了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等大家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基础后,再书写学习这些字便会易如反掌。

经过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汉字形体方面的书写规律,对未来汉字的书写学习道路充满了期待,同时饱含信心和希望。

三组例字讲解分析完后,老师对所讲的内容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设计课后习题,列出一些汉字,让学生对汉字笔画组合方式相同、字素相同和汉字结构相同的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下一节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复习提问。

本次课堂教学严格遵循学生习得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大环节,按照课前引导、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的步骤一一进行。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趣味性和逻辑性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再加上大量练习,学生牢牢掌握了汉字的形体特点及如何书写汉字。

参考文献:

[1]施光亨.对外汉字教学要从形体入手[J].世界汉语教学,1987(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3]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2.

[4]厉芹.对外汉字教学的分析和方法[J].广西大学报,2008(2).

[5]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6]朱宇清.抓住汉语汉字的特点进行对外汉语教学[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