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9 02:27: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模块化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模块化教学

篇(1)

关键词:中职;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

笔者从事中职教学快十年了,现谈谈我的中职模块化教学

感悟。

一、中职学生特点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在变,学生也在变。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各方面的素养参差不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理论基础差、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上进心缺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多数孩子从小没受过父母关爱,造成心理缺陷;其二,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厌倦,不习惯于机械式地获取知识。据此分析,要让中职学生能真正走出暗区,最重要的是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模块化教学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厌学的最佳教学方法。

二、中职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的优势

模块化教学基本思想就是将整本教材归纳分类,每一类通过一个实例模块体现,学会了做实例就掌握了知识。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例上来,这样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就更有趣味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各组中优生带动差生学习,拉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度,学生学得开心就不会再厌学了。

三、中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

中职实验模块化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我认为应该突出以下几个目标:

1.突出实际性

模块的设计能起到掌握知识,培养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2.突出实践性

设计模块应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让学生明白学知识对将来的重要性。

3.突出自主性

中职模块化教学学生是主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4.突出合作性

中职模块化教学,就是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中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1.中职模块化学习的一般内容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这是项目是否能做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是诱导问题创设并解决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知识的组合,需要一定的解题思路。

需要借鉴的书中实例,项目所涉及的思路可从教材中的实例借鉴,还可通过网络搜集信息。

2.中职学科教学在构建教学模块化时,对此要进行充分地借鉴并进行整合

①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整合。模块的难易做到简而实用。

②教材内部内容之间的整合。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组合,例如:利用C语言编写求任意半径、任意高的圆柱体体积,这不仅需要

C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还涉及数学中求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知识。

③教材与教材之外信息材料的整合。最重要是以教材原有的教学章节为基本内容进行保留和删减处理。

五、中职模块化教学课型的设计

课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知识点、一定的教学方法而精心设计并组织的授课形式。中职模块化教学,可以设计出以下五类课型:

1.综合性课

从内容上看,模块化反映一个完整功能产品;从知识形成来看,它应该在突出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更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学习形式上来看,有课内、课外的学习,有自主、合作性的学习;从学习方法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研究性课

模块化教学往往要解决某一类事物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互动性课

模块性学习强调师生互动,即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强调这种参与是在思想、情感、知识的交流中完成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包括认知的、行为的和情感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4.开放性课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广阔空间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信息去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

5.创新性课

专业课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组合。

六、中职模块化教学评价设计

我认为,教学评价的设计应包括如下几点:

1.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本,以激励师生改进模块化教学为目的

2.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又要重视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3.内容的编排、学生的参与率

4.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方式方法上的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

教法

七、模块化教学计划书设计分八阶段

第一阶段,引入阶段。教师要确定项目名称,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以确定项目所需实现功能模块。通过引入项目名称,引导学生思考本项目应实现哪几个功能,应注意哪些实际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等,由学生自由讨论。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及信息描述的能力。

第二阶段,收集信息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借助一切可用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事情的条理性及巩固知识点。

第三阶段,制订计划阶段。学生制订计划的可行性。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子功能模块,并分配给各位组员编制相关代码,实现人人参与。

第四阶段,确定计划阶段,即教师评价计划的可行性。

第五阶段,学生着手实施计划。

第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测,指导不足之处,表扬优点。

第七阶段,学生解说自己的作品设计思想和缘由,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八阶段,师生测评阶段。对本次项目课程,学生与教师互评,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国清.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

篇(2)

近几年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开始逐步推广模块化教学,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1-4]。这种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仅能突出各自专业特点,又能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发展的需求。具体的做法是:结合海渔专业的特点,渐进地改革理论教学、实验和实习环节的内容,将整个教学体系整合成数个模块,研究适合的教学安排,更新教辅手段。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步优化、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妥善地处理好与后续课程的衔接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更好地完成《海洋与气象学》的学习与实践任务。

1教学大纲的制定

2009年海渔专业开始实施新的一轮专业培养方案,因此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也按照专业培养方案作了相应地调整。新的《海洋与气象学》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授课方式、课外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制定出了详细的规范。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充分掌握海洋气象学知识,利用有利的天气海洋条件,避开恶劣天气,判断适渔海况,实现安全航行和生产。教学内容分成六大模块:气象学基础知识(理论教学8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天气系统及其天气过程(理论教学10学时)、天气图基础知识(理论教学6学时)、船舶气象导航(理论教学2学时)、海洋学基础知识(理论教学10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海洋气象与水文调查规范(理论教学2学时)。每个知识模块都指出了教学重点与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授课方法和手段。例如,对潮汐一节提出了用PPT和挂图讲解原理,随后进行例题演算,教会学生利用潮汐表计算潮位和潮时。课后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作业,还要完成一定量的专业文献阅读(一般每个知识模块,要求阅读2~3篇文献)。课程的考核以平时分20%、实验分10%、期末考试分70%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理论教学实践

海渔专业现有的《海洋与气象学》的理论教学学时只有38个学时,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整个基本理论的授课是理论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海渔专业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特别是对海上航行时天气状况的实时判断,而对海洋与大气运动的具体原理不要求详细掌握,只要求定性了解就可以,因此采用的教材为航海类专业的《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教学内容是按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六大知识模块分章节进行,具体结构如下:1.气象学基础知识,包括大气概况、气温、气压、风、大气环流、大气湿度、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稳定度、云和降水、雾和能见度;2.天气系统及其天气过程,包括气团和锋、锋面气旋、冷高压、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西风带高空天气系统、热带辐合带、东风波、热带云团、中小尺度天气系统;3.天气图基础知识,包括天气图一般知识、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低纬流线图、船舶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船舶分析和应用气象信息、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4.船舶气象导航,包括气象航线和气候航线、气象导航的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影响船船运动的海洋环境因素、气象导航优选航线方法、船舶气象导航服务程序、船舶使用气象导航程序及注意事项、船舶自行气象导航;5.海洋学基本知识,包括海流、海浪、海温、海冰和潮汐;6.海洋调查规范,包括海洋水文调查规范和海洋气象调查规范。

在建立好理论教学模块的前提下,将各模块进行细化,建立数个知识小模块,根据海渔专业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小模块,这样可以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专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如地面天气图的知识小模块中,要求识别天气图中的图题、填图符号、气压系统、锋、警报。准确识读天气图,将有助于海上安全生产,教学中采用了日本东京JMH传真台的地面分析图ASAS进行读图训练;海洋学中的海流系统知识点对于了解渔场的形成非常重要,教学时加强了对海流与渔场关系的分析。构建模块化知识,不仅要在教学内容进行浓缩提炼,还要在教学方法进行革新,理论联系到生产实践。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配合以多媒体。学生课余采取自学和网络学习。为了配合学生未来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要求,课后的作业按照各个章节建立了大量的试题库,按航海类专业考证的要求设计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这样做既达到了专业培养的要求,又为学生参加考证做好前期准备。

3实验课的设计

《海洋与气象学》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设计参照了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91、GB12763.3-91)。实验内容分为气象和水文两块模块。气象项目包括海面有效能见度、云、天气现象、风、气压、气温和湿度等。水文项目包括水深、水色、透明度、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和铅直海水温度等。现有的实验教学大纲设有5个实验项目,共安排了10个学时,将实验分成了陆上观测实验和海滨观测实验。陆上观测实验主要针对气象项目。海滨观测实验针对水文项目。实验设计亦分为3类。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或创新性。基础、验证性实验3个,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包括温度湿度的测量、云和降水量的观测、风与气压的观测。综合性实验2个,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包括采水器的使用及水温、水深的测量,水色、透明度、盐度的测量。由于现有教学中,实验设备的缺乏和老化,有些实验的可操作性、创新性还不够。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增添实验设备,增加实验学时数,多开展综合性实验如“海水测量实验”、“海流测定实验”、“遥感气象云图分析”等,开发一些设计性实验如“潮汐波浪分析”,为课程专项实习打下基础。

4实习的教学改革

与本课程关联的实习是海洋调查实习。实习时间有两周。实习分为3大模块:海上调查、海岸带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其中室外调查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91、GB12763.3-91)执行。第一模块,利用渔业调查船在近海海域测量海水温盐特征,观察水色、海面能见度、海浪等;第二模块,在港口和渔码头测定潮汐涨落规律,了解潮汐对船舶进出港以及近海渔业的影响;第三模块,实验室分析,利用海洋遥感资料分析近海海况、海上天气,规避生产和航行危险。

5辅助手段的研究

模块化教学实施后,原有的教学、实验和实践内容发生了变化,教材删简的有些重要内容需要借助网络实现自学。根据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课堂增加了学生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堂演讲,分享个人学习心得的教学环节。此外还要增加课外阅读内容,通过教学博客、教学QQ群、维基百科等网络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实验课应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做法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自由组队,自行选题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型实验的研究。而实习方面应根据校外实习的特点,多利用气象站、海洋观测站的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让学生接触到生产实际,培养踏实肯干,虚心好问的精神。

篇(3)

目前,我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专业有物理学、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课的学时从16到3时之间不等。实验项目的开设以传统的基础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实验项目的设置也没有根据专业能力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为16学时课程的实验项目,开课的专业有化学工程、轮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这与我校根据不同模块培养不同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严重不符。综上所述,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状况存在着“学时少、无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无专业针对性”的问题,远达不到学校运用模块化教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目标。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模块化改革思路

1.模块的设计。

模块的设计方针必须紧扣各专业所要求培养的专业能力。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实践类课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设置基础模块,通过若干个基础性实验的训练,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获得以上基本的实验技能。在这个模块里,教师需对整个实验过程讲解得比较透彻,以利于几乎没有物理实验经验的大一新生理解。这样可以使其快速入门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模块为根据不同专业设计的专业模块。物理学主要可分为力、热、光、电学四个大块,涵盖了各个理工科所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但是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偏重于电磁学),此模块的内涵是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物理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设置了电子(针对电子工程、计算机、物联网等专业)、化工(针对化工、食品等专业)和机械(针对机械、轮机等专业)三大专业模块。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都可在里面选择一个专业对口的模块。以电子模块为例,该模块里设置了惠斯登电桥测电阻、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测量、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示波器的使用、RLC电路特性研究、万用电表的组装等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训练,使电子相关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基本的电学元件、电路的连接和电学仪器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第三个模块为设计性模块。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模块的训练,已经掌握了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思路、仪器的操作方法、数据处理计算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在最后一个设计性模块中,我们设置了若干个设计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只给出实验题目和目标,整个实验方案由学生自行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独立进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性模块旨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密度的关系探究》中,教师仅给出“通过至少3种不同密度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探究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密度的关系”这个目标,学生需要自己选择所要测量的液体种类,密度的测量方法,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方法以及正确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由于我校在开展设计性实验上起步较晚,因此设计性实验项目正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阶段,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2.建立新的考核方式。

一直以来我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实验报告60%,平时实验规范过程10%,期末理论考试30%。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进行期末理论考试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整。新的考核方式是将期末理论考试取消,取而代之的一个自选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在教师所给出的若干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选择一个,在规定的4个课时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教师以整个实验的设计方案、操作过程规范性和实验报告的质量为依据给出评价。这个考核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占总比重的30%。相比于理论考试,新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设置大学物理实验这门实践课的初衷,即让学生掌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篇(4)

[关键词]汽车设计 模块化模块化 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03-02

汽车行业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如何为行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我们教学研究探讨的问题。在以往的传统教法课程设置中,一般各课程独立开设,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在不同阶段进行,但是这种教法有其诸多不足之处,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如一些职业学校纷纷将汽车制造、检测、维修、维护等环节进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探索实行了专业整合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模式,并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等,通过各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多年的汽车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学生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汽车设计模块化设计教学”也是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尝试。

一、传统教育模式特点分析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在学习汽车设计理论时,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习缺乏思路,课堂效率极低,学生们普遍感到专业理论课程难学易忘,只能靠死记硬背甚至考试作弊来应付考试。

而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阶段,虽然兴趣浓厚,但由于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也导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同学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对学生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其次,传统理论课的教学和实践设计教学环节通常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或学期,这样就人为地将教学环节划分成理论与实践两大阶段,而在这两阶段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课和实践设计的老师往往不是同一个人,这样不容易在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方面达到有机的结合一致,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总体教学认识上对机器的某一部分的认识是不完整的、不连续的和分散的。

另外,传统教学过程,不断重复那一点书本知识,知识出现落伍等,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老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汽车设计模块化设计教学”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关系

以素质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的培养。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模块化教学过程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到自主学习上,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上下工夫。首先是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设计出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等。

老师将模块化学习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安排及教学特点等先交代给同学,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情况介绍,抓住其中的线索进行学习,由于老师提前介绍了情况,具体的过程中对课程可以提前预习,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可以穿插利用课堂理论,多媒体、专家讲座、实物、教具等手段,将书本上的完成部件总成设计,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把生硬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套好的学校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

三、 “模块化设计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一)该教学法可使具体部件总成设计与专业理论相对应

该教学法可使具体部件总成设计与专业理论知识相呼应,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同步,理性与感性的同步,并且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反复学习并和实践情况反复对照加以理解,提高了同学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完美实现了专业理论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设计中去。

(二)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反复,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在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过程中交叉往复,并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使学生不断有新鲜感,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争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技术技能的形成进程加快,学生学到过硬的本领。

(三)师生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更能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直接接触,接触时间长,接触机会多,因此,教师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及综合设计能力水平更容易全面了解和掌握,并且可以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们争强工作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具体工作中给专业课老师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利于教师的互相促进、提高。努力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力推动教师自觉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

(四)“模块化”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

汽车设计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把汽车整机按照总成分成若干个模块: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前后桥、半轴、转向机构、制动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整机等模块进行教学,各个模块之间是独立的,但也有相互联系,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模块进行教学,在这个独立的模块中,把“汽车结构”、“汽车理论”和“部件设计”等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目标单一,对象明确;对于这单一模块,可以充分利用形象感知记忆、联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多通道记忆法等记忆方法,在短时间内对整个部件模块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在整体的教学环节中,应注意模块之间衔接的问题。由于各个部件模块之间没有太多紧密的联系,每个独立的部件模块的教学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对于每个独立的模块来说,学生获得的信息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完整的,但是,对于模块以外的知识和信息却得到的不够、信息不完整,因此很难将模块与模块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也就达不到对整车的信息的获得。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模块化教学一开始先给学生们一个模糊一点的整车概念,各个部件模块化教学完成后,通过进行整机模块教学,使同学们走出独立的模块化部件,将整车多个模块进行联系交流、沟通和组合,把各个独立的部件模块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概念,最后,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汽车知识体系。

(五)加强纪律,强化监督

在模块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通过学生之间教学相长、优势互补来组合小组,使每个小组都能同步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避免出现“放羊”的情况。遇到上述情况时,教师根据给小组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同学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对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要组织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中启发学生想办法、出主意,特别是对有一定差距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跟踪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六)组织教师培训,参加实践活动

篇(5)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U472-4

首先应明确模块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套用别人的经验,必须考虑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学校的设备情况、学生的能力层次等因素。

为设做好汽车专业模块化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汽车专业的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定位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多数学校都主要是为本地区培养从事汽车维护、修理、检测、装潢、汽车外形整修等工作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摸清汽车行业的这类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此目标开展各项教学、教研工作。

二、确定并划分教学模块。如何科学划分教学模块,是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一个大模块,该大模块由两类模块构建而成,第一类为基础模块,包含文化基础课和公共关系类课程等教学模块,采用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一类基础模块在一年级进行教学。第二类是多个专业模块,采用工作过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且各专业模块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更换和开发的活模块。我们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专业内容为主线,以实训场室设备为条件,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底盘构造与拆装、发动机机械维修、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传动系与行驶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器系统、空调系统、整车检测与保养等模块。每个模块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适合于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项目,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并将各模块涉及的构造、原理、修理和维护工艺、故障排除等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教学目标、围绕专业课题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比如汽车电器系统,设计的模块有蓄电池的检查、起动机的检修、发电机的检修、灯光线路的检测等等。

三、开发模块化的校本教材。编写好适应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教材的基本框架是:模块-----子模块------课题。编写模块化教材我们将从模块的教学目标出发,注重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并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陆续编写校本教材。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形式的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等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式教材将打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的界限,对完成本模块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简明扼要的描述,涵盖了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着重体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系和冷却系”这一模块中,除了常规的结构、原理、检测与维修外,我们把日常维护中的项目——滤清器的清理与更换、冷却液和油的检查与更换等也列为主要内容。我们考虑到,现阶段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解维修的机会很少,但进行日常维护的机会却很多,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马上就能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四、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我校实行“模块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方法,专任教师必须自编各模块的配套教材,制作相应模块的课件,具备讲(讲授)、写(编教材讲义)、带(指导实习)的能力。为此,我校对现任专业课教师加强培训,取长补短。要求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纯理论课教师,下到实习基地锻炼或外出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培训考级,现在已培养了一批胜任本专业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篇(6)

一、模块化教学概述

1.模块化教学的基本含义。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称MES)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大的特点是在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将系统自顶向下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知识模块有特定的子功能,再将模块按照规律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完成教学目标。

2.模块化教学的研究意义。模块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初期主要应用于数学类课程、计算机教育等技能型学科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相对较少。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采用学生多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操练,这正好符合了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操练的要求,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3.模块化教学研究背景。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的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护理口语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从而实现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培养拥有应用技能的人才的要求。

4.护理口语中存在的问题。高职的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师资力量受限,英语专业教师的护理专业知?R有限,而护理专业的教师又难以独立完成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专业课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2)教材匮乏,市面上大多数医学英语类的教材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学生编写的,而高职学生基础相对本科生来说比较薄弱,词汇量小,使用这些教材时学生有畏难情绪,看到大段难以理解的内容之后就失去了学习兴趣。(3)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脱节,就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她们的职责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随着跨国交际和交流的机会增多,护士的护理对象随之改变,她们护理的不仅有中国的病人,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病人。我国已有多家医院通过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的认证,这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另外,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及护理专业的发展,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今后,护士将由对病人的局部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即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实现身心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和护理教育(personal Health Promotion,Prevention measures Continuity of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为了让护理班学生在今后的跨国护理中能够准确、流利地和病人交流,给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听、说、读、写训练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如何使用一种既切实可行又能符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口语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本研究着眼于模块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改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探讨口语教学的新方向,即把模块化教学模式正确地运用到护理专业的口语教学中,通过对护理情境的模拟,将口语教学实景化,培养学生自如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模块化教学模式并没有广泛地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对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口语教学中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MES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要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一步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要求。具体到护理口语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块化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本校学生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并充分加以利用。根据教材中的不同主题划分不同的教学模块,例如入院、问诊、身体检查、标本采集、取药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高职高专的生源中包含高中毕业生、中专和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招生、“3+2”等基础不同的生源,他们的英语基础差别也较大,有的在第一学期就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的连基本的对话都难以完成。对全班进行分组,每组4―5人,基础好的同学和基础差的同学合理搭配,每次的分组作业必须每个人都参与,但是分工不同,有的负责查阅资料,有的负责编写对话,还有的负责角色扮演、呈现对话,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实际操练,学会有效地与病患沟通交流,而不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只会读读背背,是很难灵活运用的。

2.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形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同学们针对教材中的不同模块设计情景对话,模拟医院护士与病人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以及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对话情境,表演之后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总评这几种形式,评价标准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身势语、总体印象等方面。比如第一单元中的就诊环节,安排一名学生扮演前来就诊的病人,另一名学生扮演导医台的护士,通过模拟病人就诊的场景,熟悉这一模块需要掌握的句型、词汇、完成问诊、分诊等相关环节,再让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加以改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由教师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要以鼓励为主,鼓励他们敢于开口去说,敢于犯错,在犯错中进步,克服“哑巴英语”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境加入自己的原创内容,比如一些肢体语言和一些戏剧性的表演,这些也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让同学们在“玩”中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组织教学活动,掌控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内容,但是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学生更多的是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满堂灌”。

篇(7)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模块化教学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建立模块编制,组合教学内容

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之上我们建立了模块编制,对各模块进行自由选择与重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学习能力出发,把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 “主题式文学鉴赏”、“ 实用口语交际训练”和“实用应用文写作”三个主模块和若干个子模块。

2达成模块目标,夯实语文基础

2.1主题式文学鉴赏

主题式文学鉴赏是根据作品主题的内涵而划分的模块,是从作品的主题入手,把具有相同或相近主题的篇章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在同一个主题下去欣赏、解读不同作家的人文情怀及其所表现的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美学理想等,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便于对相同主题篇章的拓展阅读。

2.2写作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

3讲究教学策略,拓展学科外延

3.1主题式文学鉴赏

3.1.1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

没有体验,生命就不会感动,灵魂就不会震撼。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形成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人文思想,并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能使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上都得到发展。例如,在阅读《致橡树》一诗时,我们从一棵树体验出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旺盛不屈的生命以及当代女性独立的人格与追求。因此从阅读文本中的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个人物,引导学生体验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一种人生,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

3.1.2“多角度切入,个性化解读”鉴赏策略

针对古诗文的鉴赏可采用“多角度切入,个性化解读”的教学策略。“多角度切入”,就是可以从古诗鉴赏的常见角度――语言、形象、技巧、内容主旨――切入思考;“个性化解读”,就是让学生“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表达自己阅读体验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分成若干组,从语言角度赏析,从写作技巧角度赏析,从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评价,从意象、意境角度赏析,学生组内交流后,再选派代表分享赏析结果,教师最后总结。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教师轻松的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1.3拓展对比,提升学生散文审美鉴赏能力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内容的构建,可以采取拓展对比的策略,这种策略强调结合具体文本和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根本上是创设一种和谐自由的氛围,以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充分实现文本、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情感愉悦的审美体验中丰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江南的冬景》,同质性的拓展对比,可以阅读欣赏作家本人的《故都的秋》;异质性的拓展对比,可以回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甚至朱自清先生的《春》等。这种拓展对比的方向和角度可以多方面地探寻文本本身更丰富的审美意蕴,建构散文审美性教学的内容。

3.2实用口语交际训练

3.2.1课前5分钟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今天我登台,今天我最靓”活动,每学期按阶段训练目标变换内容,训练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讲述小故事、新闻述评、演说等。教师制定相应的措施对“说”与“听”进行评价激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要保证口语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的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启发、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内训练之所得,广泛应用于课外学习活动的口语表达之中。

3.2.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利用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还注重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的内容密切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如创设“应聘”情境,学生除了自我介绍,回答问题之外,还要进行一些专业技能方面的面试。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

3.2.3丰富内涵,深厚底蕴

学生在口语训练中往往无话可说,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提高他们的学识修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广泛涉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准备一个小本子,把每天从报纸、杂志、书本、网络中看到的新观点、新思路、新鲜事、好词好句都记录下来。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读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拥有广泛的知识,才能有话可说。此外,还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懂得尊重他人,说出的话才能真诚、得体,有礼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