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赞美老师格言

赞美老师格言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8 20:14: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赞美老师格言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赞美老师格言

篇(1)

竞选演讲的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妈妈发现了,和蔼地对我说:“婧婧,不要紧张,成功或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地去做好每件事。”听了妈妈的话,我安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竞选演讲开始了。辅导员简单地介绍了各位候选人的情况,接着就是我们按顺序发言,由台下的小评委们选举。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朱一苇的竞选格言;“不求最好,但愿更好!”邹楚琰微笑地对大家说…… 一位位候选人充满自信地争取着自己的选票。我坐在台下,手心里微微地渗出了汗水,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小白兔,怦怦地直跳,有一刻我甚至产生了怀疑:“我能行吗?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这时,妈妈那亲切的脸庞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暗暗给自己打气:“相信自己,就把它当成一次锻炼吧。”

“现在请徐雪婧发言。”

轮到我了,我悄悄地对自己说:“不要慌,我一定能行!”我快步走上,镇定自若地面对着老师和小评委们,郎声演讲:“我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乐于助人……我的竞选格言是:给我一片土地,我会奉献给大家满园绚丽多姿的花朵!”随着我演讲的结束,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用赞美的眼光望着我,我知道我成功了……

篇(2)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学生的交往是关键,而师生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沟通,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消除师生心灵间的“壁垒”,搭起理解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教育。那么,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到与学生有效的沟通?

一、讲究语言艺术,将道理植入学生心中

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中,班主任的语言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用词简洁、语言明确、表达清楚,语言富有亲和力。这些可以基本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了解来自对方的信息,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同时班主任还要考虑到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差异,中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情绪波动大,感情脆弱,心理发育不成熟。虽然做错了事,但若教师直言诉斥,当众指责,会使其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班主任的语言应讲求艺术并有针对性。例如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跌、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宜采用暗示、旁敲侧击或警句格言的点拨式语言;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要用有层次、有步骤、逐渐深入学生心灵的渐进式语言等等。学业生只有接纳了你的语言方式,才会接纳你语言所承载的道理。

二、积极聆听,与学生心灵接轨

积极聆听是指班主任不仅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感受,还要对学生的情感作出反应。反应不是评判,而是班主任用自己的话对学生表达的意思进行复述的过程,又称译意的过程。常用的句式包括:“你觉得……”“你认为……”。译意如果正确,师生沟通得以继续;如果不正确,学生会主动更正老师的理解。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听,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在通常的做法中,班主任往往不正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而只是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或乘机批评“教育”学生。不合时宜的批评、命令、甚至于肯定和安抚都使学生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对的,他们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感到沮丧和受挫。于是他们渐渐失去了诉说的欲望,致使沟通阻塞,甚至终止,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积极聆听则可使沟通保持顺畅。当教师积极聆听学生表达的情感时,学生感到教师是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于是,他们愿意进一步地诉说自己的问题和苦恼,从而触及更深入的问题,找出真正困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慎用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说到师生沟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教训学生。可以说,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班主任训学生在师生沟通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班主任总是在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后才会想到要找学生。以至于一说到班主任,学生想到的常常是一个板着脸教训人的形象。班主任批评学生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改进。若批评不具备教育效用,那么就该摒弃。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些带有侮辱性质的批评对学生的伤害,所以纷纷制定了“教师忌语”,严格规定教师们不准再对学生口出恶言。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未必一定要采取批评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班主任宽容一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恰当赞美,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篇(3)

有一句话,是我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灰心丧气,不垂头丧气,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向困难低头,那就是“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句励志的话,陪伴了我许许多多个春夏秋冬,这句话,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比喻的多么亲切啊!只有一次次地吸取到失败的教训,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是有遇到挫折爬起来,才能拥抱成功,享受成功的荣誉。

又一次的数学小检测,因为我的细心检查,获得了无人能及的分数,一百分!同学们都羡慕地看着我,可是到了第二次测验的时候,我大摇大摆地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试卷,我自信满满的到处炫耀,可是,等到老师发试卷的时候,给我来了个五雷轰顶,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差劲的成绩,八十一分,同学们都嘲笑我,因为我在大家的心中,永远都是好学生的形象,就在这时,我的脑内闪现出了“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这几个字,让我从人生的边缘又走了出来,我仔细检查,还真发现了几道会做儿粗心大意做错的题。我还发誓,一定要认真学习、不马虎。在课间,我比别人更用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次小测验的时候,我又不废吹灰之力地拿到了满分,博得了大家的喝彩,但我激励压抑着自己不能骄傲。一定要细心,坚持就可以胜利!

这句励志的名言永远激励着我向前进发,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句格言,要是没有了它,我就不会爬起重新迎战,要是没有了它,我也不会细心地仔细检查出错误,并得到改正。

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数学拿到了满分,并夺取了全班之冠,我很高兴又一次地站上了人生巅峰,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我也非常感激这句话,因为是它给了我打败困难的勇气,重新站起的力量,让我成功的获得了荣誉与赞美,也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篇(4)

我很欣赏老子的一句名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繁琐的育人工作,可谓“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就必须在细节上下苦功夫,因为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细节。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班主任深层次的素质修养和人格魅力。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那么,如何在细节中体现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呢?作为班主任的我努力思考着良策。

一、寓德于教

身为班主任,我深知“寓德于教”的重要性,因此,利用好班会课和夕会课这两块“阵地”,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深受感动。我自然地由这些内容引申到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引申到作为学生的责任,教育他们要认真学习,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为了自己的将来,必须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学好每门功课。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之心,我在黑板的左上角布置了一个方框,名曰“每周格言”,每周一让学习委员在上面抄上由我精选的一至两条励志格言,并利用夕会课让学生谈对此的认识。通过这些格言,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努力学习,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在教育中赏识激励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已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在后进生的思想转化教育工作中,最需要的是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又需要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中捕捉细节及时予以激励。

光是整体上的教育还不行,对于那些特殊学生和基础较差、学习十分吃力的学生,还得特殊处理。首先是找他们的优点。开学初,为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我曾让学生写了一份自我认识小结,要求他们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反思自己的缺点,写下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个学生写的内容我都仔细看过了,特别是前面提到的学生。其次是针对具体问题,利用课后时间单独找他们谈心。任何学生都有被老师肯定的欲望,不过有的学生对自己的长处认识的并不清楚,所以我从他们各自的优点入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然后进一步提出希望,让他们去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去赢取同学的赞赏。然后再跟他们指出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谈话,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在行动上能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效果很好。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一方面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考试,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我都要大力表扬。特别是对那些名次靠后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从来不会吝啬我的夸奖,我要让他们意识到,老师没有忽视他们,更不会放弃他们,给他们以希望。不仅如此,我还努力给他们提供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

三、在竞争中激发斗志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团结向上富有竞争力的集体。班主任应善于在学习及其他各种竞赛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力争上游,展示自我,为班争光。

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普遍欠缺,尽管多方努力,学生也想认真去学,但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又开始松懈,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就得长抓不懈,经常地给学生们鼓劲。学校除了期中、期末考试之外,中间还安排了月考,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清理,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我就利用这些统一考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把目光放远些,在年级中为自己树立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时时以这些目标来警醒他们,让他们反省自身不足,从而奋起直追。

篇(5)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兴趣,促进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使学习“日积月累”成为学生主动行为。

1.情境运用

生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源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积累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时值班上的两位学生参加市信息技术竞赛,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让他们在全班介绍获奖的体会,回忆备赛、参赛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这与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中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启发引导学生比较体会,采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两句比较恰当,采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亦可。这样,联系生活,结合具体的情景,相机引导,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2.故事激趣

在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学生。教学时,笔者采用《曹刿论战》的故事导入方法,先向学生生动描述了齐国和鲁国战斗的故事,接着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引出曹刿精辟分析的语言,最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自主积累格言的兴趣。学生兴味盎然、热情高涨,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格言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格言的意思,促进了积累。

3.现身示范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给学生以示范和榜样。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有感情地诵读,现身示范,促进学生主动积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要求积累八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笔者告诉学生,老师能把这八句话背诵下来,并让学生打开书本逐一对照。除了背诵出句子外,笔者还把作者、作品以及作者的国家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学生听完教师抑扬顿挫的背诵后,大为惊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诵读积累,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积累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的任务。

4.课件悦情

“日积月累”语句隽永,启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自觉积累并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笔者经常采用课件演示的方法,播放与“日积月累”有关的图片、动画片、录音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促进积累。例如,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内容是四幅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教学时,伴随悠扬的乐曲,教师用课件播放对联中所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如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济南大明湖、苏州的沧浪亭等,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在赏景悦情中促进积累。

二、第二境界:讲求方法,有效积累

“日积月累”语句简短,言简意赅。教材将需要积累的词句逐一罗列,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词句内容较枯燥,词句之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积累的任务是较困难的。如果采用机械记忆方法,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求方法,丰富积累的形式,提高积累实效。

1.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非熟读而成诵也。”反复诵读,熟能生巧,形成记忆。在指导学生练读时,先要求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等形式,大体了解各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组织多种的形式进行检测,增强复习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安排了六句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笔者采用这些形式进行检测:

(1)师生互背。教师读出诗句,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的作者和作品。也可以教师背诵出诗句的作者或作品,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

(2)小组互背。如组织一二组学生背诵前一句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后一句诗句。也可以一二组学生背诵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诗句的作者和作品,反之亦然。

此外,还可以采用男女生互背、单双号互背的方式。在教师组织下,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较好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积累的目的。

2.分散记忆

一个学习过程,相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心理学上认为处于中间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可能受到前后两个阶段的干扰。而学习过程刚开始的阶段,前面没有干扰,学习最后阶段后面没有干扰。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好。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干扰少的首尾阶段。同时,由于每次学习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

“日积月累”教学的时间仅为一课时,引导学生采取“分散记忆,逐个突破”的方法,可以较好解决积累记忆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学本单元伊始,教师将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词句抄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过关背诵。一周后,再换另外的词句。等学完本单元的课文,也完成了本单元“日积月累”背诵任务。在课前的诵读时,教师重在纠正读音,对词句意思作必要讲解。教学“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时,重在抽查检测,巩固运用。事实证明,取“分散记忆,集中巩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高积累的兴趣和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奇特联想

教材编排“日积月累”的词句,呈线形排列,这些词句往往是内容相近、结构相仿。尤其是那些对联和诗句,由于学生对诗句排列的顺序没有清晰的印象,积累难度较大。笔者采用“抓住字头,奇特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形象记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十一册教材第一单元要求积累六句诗句,笔者引导学生从每句诗句中各选一字,即“花、天(造物)、虫、柳、云、菊”这六个字,代表该句诗,运用奇特联想的方法,将这六个特点鲜明、形象好记的字编写几句话。如一朵特别大的花从天而降,落地后爬出一只只的小虫,小虫子们顺着柳树不停地往上爬,居然爬到云朵上面,云朵承受不了,掉落在地上,砸到了一朵上。这样,抓住字词,奇特联想,组成一串,达到快速记忆、有效积累、不易遗漏的效果。

4.分门别类

中高年级的“日积月累”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积累词语。对于这些成语,除了采用分散记忆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积累与“艺术的魅力”有密切联系的十六个成语,但这些成语互不关联,要求学生准确记忆,难度较大。笔者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从中寻找规律,选用合适方法来记忆。学生很快发现,从成语表达的内容看,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还有关于书法方面的。积累时,可将十六个词语进行分类记忆。从词语的构成看,学生发现有三个带有“不”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人”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笔”字的成语,还有三个带有“梁”字的成语。按照这样分类记忆,就可以轻松积累十个成语,再引导记住其他的六个不同类的成语就容易多了。

三、第三境界:学用结合,深化积累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学生在理解、诵读之后,教师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语句的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让积累的词语、诗句、对联等互动起来,使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联系旧知

“日积月累”的内容编排上,与单元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从不同年级不同册的内容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巩固已积累过的内容,不断丰富积累。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的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回文联、叠字联时,可以结合复习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对联,加深对回文联、叠字联特点的认识。

在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有四句是与《三国演义》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两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复习巩固旧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意识,提高了对知识的梳理、归类的能力。

2.收集资料

在完成积累的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警句、对联、诗句等,鼓励他们分类,以方便查找引用。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经常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歇后语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在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歇后语,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主动性。

3.活用词语

中高年级的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到两个单元积累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某种情境的,有的是描写艺术魅力的,有的是形容创新品质的。成语的内容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笔者引导学生将学习课文与积累成语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成语的感知和理解。如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成语,大多是描写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的。学完《小英雄雨来》后,要求学生从“日积月累”的十六个成语中选择合适成语赞美雨来,学生兴致很高,筛选了“出其不意”“神出鬼没”等九个合适的成语。这样既巩固了积累的成语,又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篇(6)

活动背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面对的全部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和社会接触太少,不会和别人交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好给学生这样一个空间,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开始,减少孩子对社会的恐惧感。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大多在家务农,白天在地里干农活很辛苦,到了晚上要求孩子自己完成作业,由于非常疲劳几乎不与孩子促膝交谈,而学生有事不愿和父母说,和父母之间产生力很大的代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可由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减少代沟,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把这种爱传播给自己周围的人。通过活动感触亲情,进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标。

活动目标:

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

和妈咪谈心,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并把情况记录下来。

从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1-2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教师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的学生搜集整理新闻媒体报道的或自己听说到的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第二组的学生每人寻找一首诗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或歌曲。第三组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等。第四组寻找描写动物母子之情的有关介绍或图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这里老师给与了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同时老师也搜集有关资料来补充。

学生准备:自愿结组,调查了解自己的妈妈,准备妈妈的照片,写有关妈妈的作文。搜集有关妈妈的诗、谚语、图片等。

这里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始点。在活动中,需要学生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共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写作能力,诸方面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第二阶段:活动流程

调查了解自己的妈妈。利用一周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在日常生活小事之中,逐步走进母亲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交流,减少与母亲之间的隔膜,通过与母亲的深层接触,理解母亲的艰辛,激发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

搜集资料

在实践中,不少同学对于调查、参观、访问,去图书馆看书,上网查询,这些活动很热衷,活动完也能说出一些收获、体会及感受,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有点说不清了。此时,老师应有目的、有指导的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活动的记载工作,让学生准确的记录搜集到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成语、谚语等。通过活动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与周围的人相处。

展示与交流

导入: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我们平时只是心安理得的承受着妈妈给与的关心和爱护,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母亲。我们就来了解自己的母亲,去感悟深深母爱。

小组内交流:出示自己妈妈的照片,讲述妈妈的动人故事,在这期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选出的四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妈妈的平凡。

第一组把搜集到的有关妈妈的故事向全班同学汇报。老师讲述有关妈妈的故事使学生深深体会母亲的无私。

第二组的同学吧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或歌曲向全班展示,使学生们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第三组展示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谚语。老师出示有关的课件向同学们展示,通过这一活动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第四组介绍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故事。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动物世界中伟大母亲的壮举,动物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不在伤害他们。

教师介绍母亲节的由来,使学生把每一天都当成母亲节爱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母亲则是给家送来温馨的源泉,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尽的源头之水,母亲如天大,同时又小的只能住在我们心里,我们要孝敬父母,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来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活动评价标准

调查采访的内容具体、生动、感人,能真实地反映母亲的生活与内心世界。

语言的表述流畅,口齿清晰,语调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拓展:通过这次活动你想说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老师小结:母亲是生活中最爱你的人,不论你在生活中多么平凡,但在母亲的心中你永远处在最核心的位置,所以你应该进你的全力爱你的母亲,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每一位母亲都是值得你去爱的。

拿出你们的爱心,天空更加湛蓝,海水更加深邃,阳光更加灿烂,甜蜜的温馨弥漫在你周围,恬静的芳香陪伴在你的两侧,淡雅的爱意包围在你的左右。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共创一个美好的人间。

篇(7)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开始。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便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要“诱惑”学生爱上阅读,并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听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可读的课外书,“诱导”他们说,最近自己正在读一本很好玩的书,然后,有意地把一些情节讲给他们听,讲到引人入胜时就说停下,让学生自己去读。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情节讲一讲,并和他们一起聊这里面有趣的人和事。如此一来,学生们越读越有兴趣了,他们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信心,阅读的良性循环也就形成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有计划,课外阅读也不例外。每学年开始,我都让孩子们订一份读书计划,内容包括要读的书目和自己的读书安排两大方面。通过订读书计划,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次,教师可以举行“好书推介会”和“读书交流会”,给孩子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孩子的阅读资源共享;也可以结合影视内容,以此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好书推介会”和“读书交流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图书,为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读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对书的认识与了解更多了一些,对图书的热爱又深了一层,对于他们阅读兴趣的提升,阅读习惯的养成,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也使孩子们明白,有很多很多的好书正等待着他们去阅读。

《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均已被拍成电视。学生看完了画面精彩的影片,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还有白话文,读什么版本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再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也一定能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坚持做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和主题手抄报。做读书笔记和主题手抄报有很多的好处:可以累积资料、深化印象,还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日后查询。

低年级学生,可以要求学生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即可。中年级学生,可以拓展阅读《主题丛书》,就是让孩子把《丛书》上的相关的文章读完,并做一份主题手抄报。同时让孩子除了做摘抄以外,还可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受,并简单装饰一下自己的笔记本,这就形成了图文并茂的阅读笔记了。学生这样坚持做读书笔记,三年后他们便拥有一笔宝贵的财富!

还有,教师在班级里可以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舞台。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展示自己来赢得成人或同伴的肯定,因此我经常组织我班的孩子进行诸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一来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二来可以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的辛勤付出结出丰收的果子,以激励他们在以后的日子更加奋勇向前。每当看到比赛中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诵,看到他们入情入境的表演,看到他们不甘落后的倔强劲儿,我就倍感欣慰,心里总是涌动着一股股暖流。

在教室里开展“读书卡”“读书格言”等阅读游戏,也会成为学生阅读中的开心调料。具体做法就是教师利用上课间隙或课余时间,让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读书卡片,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做一个记录或纪念;然后让他们选择一句励志性的读书格言,以便时时鞭策自己。这样做,类似他们在美术课上制作一个小手工或是画一幅图画,让他们在获得知识、受到熏陶的同时,也得到了放松,得到了愉悦。

当然,教师对学生赏识性、多元化评价,更会让孩子的阅读充满自信。

被人赏识是一种幸福。对于学生来说被老师赏识,无疑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之火。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给予赏识性评价,以激励学生通过努力亲身体验到成功的滋味。这种评价机制广泛适用于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课外阅读也不例外。

在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我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对这些同学的昵称。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恭维”,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消除了他们对阅读的恐惧,让变得爱课外阅读了。课外阅读便会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一日不吃饿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