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志愿服务交流材料

志愿服务交流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4 01:00: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志愿服务交流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志愿服务交流材料

篇(1)

为纪念全国第五十三个学雷锋日,营造我校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展示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成就、新风貌、新发展,形成"人人学雷锋、个个争当先"的生动局面,经研究决定将在2016年3月启动"千名大学生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千名大学生学雷锋——心动志愿服务,爱传桂子情怀

二、活动时间

2016年3月—10月

三、活动内容

(一)"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以"邻里守望"进社区为主题,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社区照顾、家居护理、亲情陪伴、法律援助、就业指导、文化辅导、电器维修等便民利民、帮困解难的志愿服务,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关爱他人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做起、共享美好生活。

(二)"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

以"阳光助残"为主题,深入各类助残志愿者组织与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生活照料、励志分享、康复陪伴、就业支持、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各类助残志愿服务,在活动中大力传播平等尊重残疾人的理念、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针对各类残疾青少年的个性需求开展服务。

(三)"关爱帮扶"志愿服务活动

以"关爱帮扶"为主题,深入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村居、社区、学校,与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关爱行动,在活动中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交流、陪伴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四)"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开展对河流、湖泊、植被的保护活动,对道路、绿化地带、楼道等公共场所的整治活动,同时以植树节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护林,绿色生态等志愿活动,传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和"垃圾减量分类"等环保理念。

(五)"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以"网络文明"为主题,以线上活动为主,通过宣传口号、海报、视频、动画、微电影等多种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起号召,发扬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构建网络文明,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活动要求

1. 组织发动。各学院团委及学生组织进应广泛发动青年团员、志愿者,针对社会热点,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同时,兼顾校内外实际情况,覆盖本科生、研究生群体,活动期间,各学院参与志愿服务人数应达到学院总人数的5%.

2. 宣传报道。活动期间,各学院团委及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应积极做好相关活动报道,同时注重挖掘志愿服务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积极向xx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微博、微信平台,"爱在华师"专题网站以及各级校园媒体平台进行专题投稿,增强活动效果,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3.项目申报及反馈。各学院团委及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申报活动时应填写《"千名大学生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总表》(见附件1)、《"千名大学生学雷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见附件2),并于3月15日前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 xx,4月20日-4月30上交"千名大学生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阶段性反馈(能说明已开展活动的主题和效果、实际参与人数等)、宣传报道以及相关支撑材料,并提供10-15张能反映活动主题的图片并配上相关图文说明。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共青团xx师范大学委员会

篇(2)

[关键词]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瓜州县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0-0053-02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后,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喜欢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书香漂流。图书漂流在中国的发展虽仅有几年的时间,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热心人数的增多,此项活动已经越来越普遍。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瓜州县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公益活动,也是图书馆开展的一项方便快捷的延伸服务。活动以“漂流、分享、传播”为遵旨,按照“通用共享,产权不变,按需流动,定期轮换”的原则,将一定数量的馆藏图书贴上统一的漂流书签,投放到已建好的图书漂流点,让沉睡在书架上的书“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获得阅读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发挥馆藏图书的功效。

一、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宗旨

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充分发挥瓜州县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优势,结合瓜州县实际,广泛开展图书漂流进机关、进军营、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景点、进学校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倡导全民阅读,培育现代人文精神,打造书香之城,提高文明程度,提高百姓生活品质,增强民众幸福指数,推动瓜州文化强县建设步伐。

二、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质

(一)知识的流动,智慧的碰撞

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图书漂流流动的不仅是图书,同时还把阅读者自己对书的感悟通过流动传递给不同的阅读者。通过书的漂流,让人们的智慧得以碰撞,思想得以交流。随着城市文明的进一步提升,对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阅读活动,将有助于广大市民利用图书馆资源开拓阅读视野。

(二)资源的共享,价值的提升

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分享图书、分享知识、提高图书利用价值的活动。通过漂流让书在流动中发挥作用,在传递中递增知识的价值。

(三)诚信的测试,文明的考验

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宗旨是分享、信任、传播、交流、提升。其不仅是对知识的分享,同时也是对诚信的挑战、对阅读者素质的考验。因此,要求阅读者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坚强的自律性和清晰的诚信意识。但是由于没有硬性的制度约束,也缺少外在的监督,一切依靠阅读者的自觉自愿,依赖于阅读者自身的道德与素质,因此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公民素质的一种检阅。

三、瓜州县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一)准备阶段

其一,制定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事宜。

其二,开展读者及单位走访调查工作,联系确定瓜州县政府办、武警中队、看守所、甘肃西脉冶炼有限公司,西湖乡中沟村、渊泉小学等在内的多个图书漂流点。

其三,制定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规则,制作漂流形象标识(图书漂流架,图书漂流标签),宣传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做好培训工作。

其四,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建立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图书漂流服务。

其五,按照上级要求,统一采购制作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设备及用品。

(二)实施阶段

其一,征求意见,选配图书。征求图书漂流点所需求图书的意见建议,选择各类书籍,分类采编,按期配备漂流图书。

其二,定期漂流,统一管理。确定一个季度配送一次,漂流图书贴统一标识,专人负责登记造册、收集读者意见、归还图书清点等工作。

其三,轮换漂流图书,不断增加图书。丰富漂流图书类型和内容,探索开展跨区域互通漂流活动形式,逐步扩大延伸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和利用率,方便和满足各类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免费的文化成果。

其四,积极开展电子图书漂流活动,让读者受众面更广更方便。

(三)总结推广阶段

其一,检查回收漂流图书,清点归还到图书馆。

其二,召开座谈会,总结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不足。

其三,举办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总结表彰。

其四,通过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推广普及,不断丰富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民精神文明素质再上新水平,加速推进瓜州文化强县建设步伐。

(四)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活动特色

其一,广泛宣传,提升活动知晓度。分别印制“共享知识,诚信漂流”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海报、倡议书、活动规则等宣传材料,并录制音频资料,在学校、文化广场、机关单位以及利用节庆活动之机在群众集聚地进行散发播放,使广大群众对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则和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充分利用电视台、瓜州在线、省市文化网等公众媒体平台的力量进行宣传,使活动在新闻媒体上有声音、有图像,让广大群众不出家门便可了解到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最新动态;结合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爱我瓜州”读书征文活动,使宣传活动覆盖到城乡广大群众之中;利用固定橱窗,制作漂流活动展板进行长期宣传; 制作完成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的视频汇报片,并在各漂流点播放,使各个漂流服务点的读者更加了解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为各个志愿者的管理工作鼓足干劲。

其二,领导重视,推动活动有序开展。瓜州县领导高度重视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亲临现场开展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设备及物品配发仪式,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提高了活动的认知度,为顺利开展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三,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统一标示的物资。为开展好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使各个漂流服务点物资整齐划一,瓜州县图书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买漂流书柜、漂流图书,漂流卡、漂流标签、小书卡、漂流标示牌、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简介、活动细则等各类管理制度,使得各个图书漂流服务点设备整齐划、规范化。

其四,多方联系,建立图书漂流服务点。为切实解决边远农村、厂矿、军营购书经费少,老百姓看书难,缺书少报等问题,瓜州县图书馆积极沟通协调,采取“先远后近”“先乡后城”“城乡结合”的方法建立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点,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其五,结合实际,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最大限度满足漂流需求,采取灵活的漂流方式,一是通过检查指导、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漂流点需要什么样的图书在选配漂流图书时即可侧重,也可以直接到图书馆挑选图书;二是在中小学校设立了诚信书柜,采取开放式借阅,在营造书香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诚实守信意识;三是在4.23世界读书日之际,在学校漂流点举办了“品味书香经典美文”阅读活动,从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四是举办了“情暖职工、书香润心” 图书漂流职工书屋漂流图书发放活动,使得职工书屋的书“活”了起来;五是为创新漂流形式采购电子借阅机投入政府办、中心图书漂流点,为机关单位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完成了电子图书漂流进机关,使机关干部及办事群众轻松将图书馆搬回家,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享受阅读的快乐;六是结合精准扶贫活动,开展贫图书漂流进乡村活动,为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知晓度;七是在社区开展了“5点半小课堂”活动,使得离社区近的小学生在每周一、周五下午放学之余可以在阅览室进行阅读写作,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使此活动有声有色。

四、启示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取得很好成效的同时,因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读者读书习惯等因素还存在一些不足:群众对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的知晓度和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图书漂流志愿者队伍的力量比较薄弱,无法跟上当前图书漂流服务点建设的速度;^藏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由于经费紧张,没有交通工具,收回配送漂流图书还有一定困难。

(二)改进对策

其一,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新型阅读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图书漂流志愿服务活动属于新兴事物,要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真正融入“漂书、读书、爱书”的阅读氛围。

其二,制定符合实情的漂流规章制度。首先,可以采用以漂带读,多漂多读的漂流方式;其次,漂流的图书可以采用统一的标示,便于读者鉴别漂流图书与其他图书;再次,读者可以自己制定个性化漂流规则,这样既保证了图书按规则漂流,又增加了趣味性。

篇(3)

__同志自9月被派往__区团委挂职锻炼以来,自觉按照团中央、团市委的有关要求,深入基层抓调研,强化指导促工作,严格自律树形象,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挂职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理思路。挂职伊始,__同志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主动深入基层团组织实地走访谈干部,与团员青年座谈,全面摸清基层团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制约因素;通过对9个街镇团委和70余个村厂团组织现实性状况的全面分析,与挂职单位团干部共同撰写了《当前__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的调研报告,并在《区情调研》上予以刊发,对推动全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化引导抓典型。坚持把典型引路作为推动基层团工作的有效方法,结合基层调研,大力挖掘和选树先进工作典型,指导挂职单位在全区开展了“百项五四共青团特( )色工作”评选活动,选树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工作阵地、整合资源、专题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典型38个,如__镇东兰坨庄村团支部的“坚持党建带团建,创建和谐团支部”、杨柳青一中团委的“阳光使者俱乐部”、赛达伟业有限公司团支部的“年轻的战场主题辩论赛”、__中学团总支的“校园吉尼斯,你我的精彩”等,有效促进了基层团工作的活跃。

三、夯实基础促规范。以《__青年志愿服务条例》颁布为契机,指导挂职单位对青年志愿者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调整,注册成立了__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设立了助老服务、法律服务两个志愿服务总队。半年来,全区41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1613名注册志愿者,累计向14个签约养老机构提供助老服务128次,服务时间4000多小时,有力推进了__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针对__区青联长期没有换届的问题,积极协助挂职单位筹备召开青联二届一次全体会议,具体指导青联界别划分、委员推荐等基础内容,从源头上规范青联工作,为青联发挥团结凝聚全区优秀青年群体、搭建相互交流合作的桥梁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4)

广西工学院xx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XX年5月23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在校学生组成的社会团体。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学院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现有干部干事50人,注册会员XX多人。

协会在志愿活动当中,秉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一、“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权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高我院广大师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意识和能力,3月15日青协举办了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活动通过系列海报宣传和开展维权保护知识竞赛,提高了同学们的维权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树立同学们合理消费的好品质。

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如今“低碳”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为了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同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宣传健康低碳的生活理念,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志愿者们走进小区,进行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活动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开展,推广低碳环保以及各种生活小窍门,在现场教妇女和孩子们手工活,教她们如何变废为宝,将不用的“垃圾”制作成工艺品。这个环节深受居民的喜爱。此活动让让公众了解了“低碳”居住理念,使“低碳”概念得到了推广。

三、参观禁毒所活动

当今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安宁,已成为国际性的公害,引起全球的关注。为此,青协组织部分学生参观柳州市禁毒所,使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的危害性,进一步加强拒绝的意识,从而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

像这样的志愿活动我们组织开展过的还有很多,如:校园植树、博物馆等。部分活动也和学院各系青协一同完成,这增进了院青协与其它青协组织的经验交流,提升了各自的综合水平,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篇(5)

项目名称

共筑文明社区

温情送到家

一、项目主题

重点围绕“往社区走”战略,助力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共青团又是和团属力量特长,关注“老、小、旧、远”以及关注如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民生“痛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

二、项目特色

本次项目将通过深入基层社区,了解基层的治理建设工作内容,关怀独居老人,美化改善社区环境,营造温馨家园而展开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项目主要内容

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决定于“”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进行一系列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为该社区和该社区居民们提供一个更加和谐舒心、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关怀独居老人。随着上海等一、二线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家中年轻一辈都在外打拼,留下家中长辈们独自在家。由于无力支付家政费用,对“养老院”的固有偏见,对“家”的观念根深蒂固等等原因,不少老人都是独身或是老夫妻相依,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生活,从而对生活上造成了许多不便,更有甚者酿成悲剧。对此我们团队将对该社区进行的其中一项志愿服务活动便是关怀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包括为他们整理家务、故障反映、聊天舒心等等。

美化改善社区环境,营造温馨家园。居住环境间接影响着人们幸福生活的指数,美好和谐的社区环境能使每一个居民生活锦上添花,通过对社区环境的美化,和卫生知识的普及,从而为居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精彩也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将采访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社区治理建设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清理社区中隐蔽角落里的垃圾,装饰美化社区公示栏、宣传板,清理小广告和传单,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等等。

四、项目活动日程安排

(一)策划组织阶段

根据学院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拟定实践项目主题,针对目标对象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二)材料准备阶段

对项目人员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着手准备项目相关材料,为调查和后期项目总结做准备。

(三)调查实施阶段

根据项目内容进行实地活动,完成项目设定目标。

(四)总结提炼阶段

将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文字材料、影像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撰写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题书。

五、预期成果概述

通过本次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基层社区建设的不易,也感悟到了亲情的珍贵。

在基层社区中,治理生活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反映和处理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问题等等平时在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仿佛隐形的工作,其实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工作提供创新管理观念或方法,提高治理效率和效益。

隐藏在基层社区中的“独居老人”不在少数,使我们感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亲情的宝贵。他们虽然已是垂暮之年,身体都不太好,但为了子女的幸福,依然勤俭节约地生活,只为给予子女更多。有许多老人甚至还为工作忙碌的子女分担家务和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但大多数的他们一年之中都鲜少见到子女儿孙的面,只能日复一日地思念与等待,令人心酸,令人深思。

六、团队分工

七、经费预算

交通费:

以实际车票价为准

住宿费:

其他项目(如市内交通、文档打印复印、文具等):

文档打印复印:以实际文档打印复印为准

共计:

以实际车票价为准

八、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注:此部分主要针对实践过程中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准备的应急措施,如当地的民俗情况、当地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可能对于实践活动带来不便的情况,如何预防、如何解决等等)

1、自然灾害问题。如地震、暴风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问题。应对措施:

(1)事前了解天气预报,上网了解当地当天的地理情况。

(2)加强安全保卫教育,当地震发生时,学会一些应急的应对措施。

2、人身安全问题。如交通事故、当地人民歧视、遇到抢劫等。应对措施:

(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地方人员可能会带有歧视眼光。对此,我们应该主动并善于与当地地方人民交流和沟通,不得粗言滥语甚至出口骂人。

(3)人身安全第一。在遭遇强盗时,不可盲目与其争斗,而应视实际情况,尽可能报警呼叫救援。

3、财产问题。由于人生地不熟,对交通和各地方的地理分布不清楚,可能会遭到路人的欺骗;再有,在公交车上或者在街道上可能会遭遇到盗贼或者强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对措施:

(1)熟悉活动地点的地理分布。活动之前,务必事先了解调研活动地方的交通和地理环境。

(2)公交车上、街道上小心保管自己的财产和重要资料,发现偷窃或可疑人物及时联系调研小组。

(3)出去调查时,尽量不要随带贵重物品出去。

指导老师意见

名:

学院意见

签名盖章:

校团委意见

盖章

篇(6)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人员;大学生志愿者;新型养老模式;启示借鉴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62-02

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却渐趋弱化,养老服务提供面临日益严峻的困难与压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工作已是整个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11月2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民政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完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其中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成为其中重要途径之一。而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积极参与各种助老服务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建设、推动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创新。大学生志愿与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服务工作的结合是时代的现实需要,是探索离退休人员新型养老模式的有力补充、积极尝试。

一、高校离退休人员现状及高校离退休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高校离退休人员现状

本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离退休人员共312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142人。近年来,离退休人员呈现“一增一减”变化,即退休人员逐年增多,离休人员逐年减少;离退休人员年龄结构呈现“一高一低”变化,即离休人员平均年龄越来越高,退休人员平均年龄越来越低。高龄、空巢老人比例高,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占25.3%,空巢家庭约占46.8%。目前,大部分离退休人员还是选择传统的社会居家养老为主、单位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

(二) 高校离退休工作面临的困难

1.空巢、高龄老人数量增多,为高校离退休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日趋走向小型化,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的越来越多,还有高校教职工子女通过教育和就业的途径,纷纷流向大中城市和国外,导致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他们在健康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要增加,且空巢老人由于长期缺乏来自子女的身心关怀和生活照顾,长期处于压抑、悲观的消极心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大多数高校很少有针对离退休人员,尤其是针对空巢、高龄老人建立或培养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明显不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

2.高校离退休工作人员不足及工作内容存在局限性

高校离退休人员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离退休工作人员的数量却未见增长,面对繁杂的工作和众多诉求,不能进行针对和精细化服务,高校离退休工作质量和效率或多或少会有不足。而且,虽然高校自身建立了离退休工作处,但是由于高校的特殊性,这种工作机构自成体系,难免有一定的封闭性,不能通过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来解决和补充高校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二、大学生参与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离退休人员数量增多,福建中医药大学从2014年开始实行二级管理。由于刚试行,二级学院尚无专人负责离退休工作,一般由办公室人员兼任。各二级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同志,安排大学生志愿者与离退休人员采用结对帮扶的形式,将志愿者与离退休人员结对,与老同志聊天谈心,给他们带去精神慰藉,帮忙提重物、做卫生,陪伴上医院,上门帮忙收材料和党费等等;另外,学院在开展活动时邀请老同志参与,开展他们喜欢的娱乐活动等。这些都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通过对离退休人员及家属的访谈,有90%以上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感到满意;另一方面,受调查的志愿者85%以上乐意为老同志服务,他们认为在参与助老服务过程中,培育了他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也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毕业后能更快融入社会,而且很多离退休人员都是资深中医教授、老干部、老前辈等,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知识、经验及优良的传统美德。

由于二级管理刚实行不久,管理服务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缺乏系统培训

大学生的助老方面活动大多停留在表面,且健康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只有一腔热情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

(二)服务效率不高

对于离校较远、交通不便的离退休人员服务较少;另外,部分老人或子女对志愿者不够信任,不愿意让陌生人进入家中或接受其服务。

(三)服务体系单一

光靠二级学院学生的结对帮扶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如团委、学工处,还有与其他高校的沟通联系,丰富活动形式,如学生社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及勤工助学等。

三、国内外先进志愿服务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起步较早、历时较长,并创下了不少先例,取得了不少成就,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理念创新、宣传招募、管理保障、评价激励四大方面。还有,香港在1997年还没有回归中国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和机构,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模式、非政府组织力量的推动、规范化管理、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等经验。这些国内外先进经验都为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高校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创建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启示。

(一)加强宣传力度,创新服务理念

现在很多高校志愿者活动大多依托团委开展团日活动,多利用“重阳节”等特定的节日到一些敬老院参加敬老服务工作,而对于校内高龄空巢离退休人员了解很少,学校职能部门(如离退处、团委、学工处、各学院)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高龄空巢老人逐年增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让大学生把零碎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做些有意义的事。另外,引入志愿者“自助”的价值观念,实现“助他”与“助己”的价值契合,让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他人的奉献快乐,又能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但可以使离退休老人得到帮助和关心,而且有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完善培训体系,提供专业服务

培训制度是帮助志愿者掌握基本服务技能和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的佳径。要根据老同志的不同需求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事前培训;另外,要根据大学生志愿者个性特点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针对医疗、护理、老年心理等方面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福建中医药大学作为医学院校,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可以让相关专业背景如护理、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学生进行此方面系统培训并提供相应医疗护理服务,让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为老同志提供心理咨询等帮助。另一方面,进行经验交流,让这些具有专业背景及已经有丰富养老服务经验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经验交流,定期召开养老服务经验座谈,相互学习。另外,尽可能以专业对口方式服务本专业离退休教师,使双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好地满足老同志的情感和归属需要。

(三)丰富活动形式,规范服务体系

高校中有离退休工作处、团委、学工处这些部门可以和各学院联合起来,通过社团、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把大学生助老纳入到高校勤工助学项目中;各学院学生党支部与离退休党支部搭建共建平台,实行支部对接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助老服务,既培养了大学生敬老爱老的品德,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也有利于老同志发挥余热。另外,离退休工作处作为离退休人员专门的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各学院沟通联系、协力互助,搭建运行有效、管理有序的工作体系。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让志愿者了解老同志需求,也让老同志获取服务信息,并对志愿者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对离退休老同志、大学生志愿者实行双向调研,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志愿服务体系。

(四)改进评价方式,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评价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一是对服务队伍人数进行评价,包括总人数、新增人数,专业背景人员数量等;二是对服务队伍结构进行评价,即新加入与有丰富经验的志愿者比例,有利于高校志愿者大学毕业后养老服务对象的合理交接;三是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既要包括服务老年人数、次数、拜访量、活动开展次数等可量化方面的评价,又要包括接受服务的老同志对服务态度和服务效果等的评价。在评价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一是精神奖励,如宣传表彰等;二是政策性补偿,如在入学、实习、就业时优先考虑;三是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以便在自己需要时,能从社会支取。

参考文献:

[1] 明兴建,王琪琪.高校开展学生志愿服务离退休老人的PEST分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9):22-23.

[2] 周传发.高校养老模式现状分析及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3X):38-39.

[3] 成卫卫.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验及其启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4):53-57.

[4] 邵珠萍.香港地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6,(2):150-151.

[5] 王立.大学生在高校家庭养老中发挥作用的探讨[J].学理论,2009,(16):239-240.

篇(7)

——编者

英国:历史最为悠久

英国是世界上志愿服务萌芽最早、发展最成熟、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目前英国志愿服务开展得十分活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进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英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

志愿组织“社区服务志愿人员”(简称CSV)于1962年由艾勒克·迪克森博士创建。在此之前,他已建立了海外志愿服务队。CSV可安排16~35岁的志愿者参加活动。所有的志愿人员都要直接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他们帮助无家可归者、年老体衰者、犯罪的青少年以及精神和生理不健全者。工作场所包括学校、医院、监狱等,其中三分之一的工作是帮助严重残疾的人,使他们能独立生活。有时由两三名志愿者对一个服务对象进行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昼夜监护。有些志愿人员帮助一些家庭,使他们不必把自己的亲人送到公共机构(如医院或养老院等)中去。

英国志愿服务在卫生部门、教育机构和社区内一直在发展。在最初的30年里,CSV展示了非职业性志愿者的独特、积极而有价值的作用,也体现了志愿活动对青少年的价值。这一点在身有残疾的志愿者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参加活动时显得尤为突出。例如:“伦敦行动”这一项目安置了那些用尽各种医学治疗与心理疗法都无济于事的厌世者,让他们做志愿者为别人服务。一段时间以后,69%的人因为感到别人信赖自己而找到了生活目标。某监狱中上百名服刑人员在他们服刑的最后一个月里参加了CSV,最后有一半的人在已获得自由并可以离开的情况下选择留下来继续为CSV工作。

(赵明)

丹麦:志愿者可免兵役

丹麦政府为了激发青年的志愿服务意识,修订法律,规定适龄青年如在福利机构或政府注册的社会团体中提供志愿服务,即可免除兵役义务。政府的大力提倡,使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据统计,丹麦80%以上的青年曾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志愿服务光荣的良好舆论环境。

(马君)

加拿大:服务项目繁多

加拿大的志愿服务项目繁多,青少年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进行选择。这些项目主要有:

1.“加拿大世界青年”。该组织创办于1971年,主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组织17~20岁的青年到国外生活,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或加勒比地区等,在农副业、社会工作、教育、传媒等领域从事志愿服务。通过了解不同国度的环境、文化、价值观,增进相互理解,为所在社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暑期挑战”。这项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为青少年提供暑期工作机会,使参加者既掌握工作技能,又获得工作经验。比如“学生商务贷款项目”,向暑期有志创业的青年提供经济援助,贷款最高额为3000加元;“暑期就业经历发展项目”,为雇主提供薪金补助以鼓励他们在暑期安排学生就业。

3.“指导性工作坊”。开设结合实际工作,积攒经验的实习班,鼓励参加者完成学业或特种技能的培训。

4.“加拿大海外大学服务”。该机构创建于1961年,主要服务包括向加勒比地区、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团体提供技术顾问、项目基金及后勤援助,并向其在第三世界的分支机构及基金开发项目派遣技术熟练的加籍志愿者。

5.“卡蒂马维克计划”。该计划自1971年发起,到1986年结束,大约有2000名加拿大青少年参与。其宗旨是:帮助17~20岁加拿大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为加拿大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加强大众的环境意识;让加拿大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活动形式包括旅行和服务、过集体家庭生活并承担家庭社会义务、学习实际工作技能等。

6.“保护环境青年队”。组织15~24岁的青少年从事环境保护项目,并从中学习新技能。

(孟少逸)

德国:高考后去当志愿者

德国高中生毕业后,男生通常服兵役,女生要做社会服务(即志愿服务)。男生在服兵役前先体检,通过后去当兵,通不过的话,还是得参加社会服务。

德国规定,学生从事社会服务原则上年纪在18~28岁,即高中毕业以后。学生报名参加社会服务的时间,比高考后申请大学要早。社会服务完成后,学生会得到一本带钢印的证书,不少大学在入学时要参考学生的社会服务成绩。在同等条件下,学生有社会服务经历可优先录取。

在德国,一半以上的学生会参加社会服务。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有两个选择,在国内或者去发展中国家。留在国内的学生常被安排在幼儿园、福利院、养老院和各种社会志愿者组织。工作种类有不少,如做儿童的小老师、慈善募捐、保护植物动物、垃圾分类指导、环境治理、救助流浪人员和难民、参加妇女保护组织、文化传播、手工制品制作等。选择去发展中国家的学生被安排的工作和国内差不多,但最主要是支教或做些社会福利工作。目的地国主要集中在非洲、东欧、亚洲、南美洲的国家,无论是从适应生活环境还是融入当地社会文化,对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德国的社会服务项目一般由政府牵头的志愿者机构运作,流程严谨。根据招募流程,高中生在高考前就要上政府网站了解今年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如去哪里服务、工作内容、大致人数;确定好想去的地方和想从事的工作,然后去市政厅相关的办公室报名,说明自己的意向。报名完成后,递交相关材料,包括照片、简历、毕业证书等。

报名时,每位学生要交1800欧元费用(德国人一般的月收入在3000~4000欧元),生活困难的还可申请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比例是75%,自己交25%的费用。学生在国外一年的时间,学生户口所在州的州政府将发给每名志愿者每月100欧元的生活费,另外的生活费用得志愿者自己出。

中学生每年5月底左右考完德国高考后,就开始做社会服务的准备工作。7月中旬左右,学生要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目的地国情、风俗文化、生活方式。这时学生也会收到自己前往国家的具体地址和时间。8月初前往被分配的国家或地区。

在目的地国,学生的住宿费用由志愿者机构负责,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申请学生公寓或普通公寓,另外一种是住当地人家里,这些家庭要通过志愿者机构的审核,会英语或德语,家庭条件较好等。

大多数德国人支持政府倡导的社会服务活动。德国政府工作人员说,教育是无价的,中学生进大学前先实践一年,是学生进入社会身体力行的实践,比任何说教都有意义。把孩子送去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体验生活,同时也能促进这些国家的文化进步、社会发展。

(汉姆斯)

美国:不当志愿者不准毕业

美国有关部门规定,中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志愿服务,否则不能毕业。宾夕法尼亚州有两位中学生,因无法证明自己曾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而不能参加中学毕业典礼。马里兰州教育厅则规定,全州所有中学生都要志愿服务于社区或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25小时以上。达不到这一标准,任何学生不论任何理由均不能毕业。而要想进入斯坦福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西点军校这样的名牌大学,必须在申请就读时提供为他人服务或为社区服务的证据,如果证据有力,入读这些名校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美国的志愿者是有一定回报的。参加“为美国服务的志愿者”项目,服役期为一年,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两个学期的奖学金9450美元,而且选择政府职业时可免除考试。而参加“全国民事社区服务队”的志愿者,年龄都在18~24岁,10个月的服役期满后可得到6000美元的津贴及2362.5美元的一次性奖学金。

美国有关官员表示,中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基本宗旨,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和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美国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帮助病人、残疾人、弱智者、无生活能力的人和孤寡老人料理生活;为贫穷家庭的人检查和防治疾病,为他们补习文化课程和传授科学知识;为街头流浪汉寻找住处;帮助酗酒者和吸毒者戒酒戒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