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10:5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债务融资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债务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解决企业资金压力,又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导致破产的境地。文章首先对债务融资及其利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并对企业如何防范债务融资风险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债务融资风险防范
债务融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通过债务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企业对资金需求,带来财务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财务危机,面临破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债务融资,并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债务融资的涵义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行为。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式下,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国家控股,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参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及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四、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最佳作用,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鄂秀丽,季小杰.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7)
2.郭燕枝.试比较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1)
3.胡玉明.中国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制度性分析.经济评论,2001(1)
4.李慧丽.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控制决策.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5)
表2统计了中国上市公司自1995年到2006年12年的总体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以及银行信用比率的变化情况,其中12年的平均值分别为51%、43.4%、7.7%、84.7%、15.2%和47.9%。图1直观的显示了1995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趋势。
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中,从期限结构的分类来看,期限短的流动负债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期限长的长期负债则只占一个较小的比重,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偏好期限短、流动性好的流动负债。从债务资金的来源来看,银行信贷是企业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从1995年至2006年12年的时序特征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2左右,12年间呈U形变化,即1995年该比率为52.6%,之后逐年递减,2000年该比率为45.54%,从2001年该比率开始回升,到2006年达到63.86%,说明中国上市公司通过债务筹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趋势在不断增强;流动负债比率偏高,也呈U形变化,即1995年该比率为42%,之后逐年递减,到2000年该比率为38.83%,2001年该比率开始逐年上升,到2006年该比率为55.91%;长期负债比率很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5年该比率为10.5%,1999年该比率下降到最低点6.85%,之后又有所回升,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7.82%;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5年为79.8%,到2005年达到最高点88.1%;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5年为20%,到2005年达到最低点11.8%,2006年该比重有所回升,为12.2%。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以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资产负债比率呈逐年递减趋势,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也呈递减趋势,而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仍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长期负债的减少造成的,这可能与在1996-1999年间央行连续7次的降息有关,企业为了避免长期债务的利息率风险而采取减少长期债务融资或用短期债务融资来替代长期债务融资的方式,以降低利息率风险,从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二、中国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融资结构状况
表3列出了1995年至2006年12年间短期债务所反映的与企业具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表3可以看出:(1)中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债务融资结构中,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最大,平均为38.36%。(2)其次是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与代销商品款,这三项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之间的往来所形成的资金占用关系,占流动负债的比率平均为33.39%;其中又以应付账款所占的比重最高,平均占18.76%。(3)至于企业来自职工和股东的债务融资所占流动负债的比重不大,分别为1.84%和3.54%。(4)从这12年的时序特征来看,短期借款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呈逐年递减的趋势,1995年该比重为40.14%,2006年下降为34.19%;而商业信用(企业相互往来所产生的资金占用)占流动负债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由1995年的28.26%上升到2006年的41.88%;再者,从表2可知流动负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银行信贷的有限性;第二,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银行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而上市公司业绩又呈下滑趋势,故出现“惜贷”现象。企业为了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采取了用商业信用来替代银行信贷的债务融资方式。这也是在中国债务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5)企业对职工工资的拖欠在不断上升,1995年为1.17%,2003年上升到2.09%,对股东支付股利等的拖欠却在下降,这间接的表明企业为了满足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在尽力为企业保留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注:各指标的结构比率是各指标的平均值与全部流动负债平均值之比。“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短期借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指“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与代销商品款之和”,即商业信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应付工资与福利”;“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应付股利与利息”;“企业与其他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是指“应交税金、其他应交应付款、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以及其他流动负债之和”。
三、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债务融资结构状况
表4列出了1995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债务融资的结构特征,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中长期借款占绝对主导地位,平均为78.59%;其次是长期应付款,主要反映的是上市公司采用补偿贸易方式下引进国外设备价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平均为13.88%;至于应付债券,它所反映的是上市公司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来为公司筹集长期资金的情况,在长期负债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仅为2.92%。从这12年的时序特征来看,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占长期负债的比重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利用银行贷款和债券市场筹集长期资金,而长期应付款占长期负债的比重则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采用补偿贸易筹集长期资金的比重越来越小,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外商多以设备作为直接投资进入中国而造成的。
从表5可以看出,尽管银行信贷是企业长期债务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有相当大比率的上市公司,其长期借款为0,甚至于有16.49%的企业根本就不使用长期债务,所有的债务资金全部来源于期限短、流动性好的流动负债。并且,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1年以前,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完全依赖于短期流动负债而根本就不使用长期负债的趋势在增强,从2002年起这一趋势又有所下降;而长期借款为0的公司占总样本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银行以外的融资渠道来筹集公司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从应付债券不为0的样本分布来看,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的公司很少,并且从1995年到2001年,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的公司占总样本的比率呈递减的趋势,这是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方式单一的必然结果。从2002年起,这一趋势有所扭转,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的公司占样本的比率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趋势并不十分明显(图2),表明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多元化提供支持。
【论文关键词】资本结构;战略管理;环境动态性
一、引言
资本结构长久以来一直都是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它与企业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求的能力有密切联系(Miller, 1963)。以战略管理为视角,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与影响企业竞争力若干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较新且重要的领域。
不同的行业中具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Allen(1993)指出适用于传统行业的财务系统类型不同于动态行业的财务系统类型。因此,资本结构选则需要考虑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环境的动态变化,即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变化程度(Dess and Beard,1984)。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的匹配程度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Simerly and Li,2000),将环境动态性纳入到资本结构决策中,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资本结构决策理论基础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起源于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MM不相关理论”,该理论将现实中的复杂因素以假设形式抽象滤出,得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的结论。由于MM理论的假设与现实具有偏差,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资本结构理论。
MM理论假设不存在破产成本,而现实的情况是破产成本相当高,与破产有关的问题大多与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包含过多的债务有关,因而破产成本不支持企业多度地利用债务。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将视角主要放在了与债务融资有关的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上面,从而形成了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忽略了信息不对称和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的出现弥补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缺陷。
2.理论、交易成本与资本结构
理论是组织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可对资本结构决策进行解释并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当今,理论的焦点问题是如何通过使用契约寻求分配决策权和激励从而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在资源控制上的冲突(Rumelt 等,1994)。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高债务资本成本会降低企业对利益相关群体的吸引力,同时债权人对企业过紧的外部控制会干涉到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同时,由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企业偏向于利用债务融资,以减少人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从而降低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交易成本经济源于Coase(1937)的研究,当今TCE关注的问题是企业与其内外部支持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同时节约交易成本。交易最重要的维度是资产专用性(Williamson,1997),对于专用性程度低的资产,可以从要素市场上得知关于该资产现在及未来价值的信息,降低了交易风险使交易更加有效。因此,资产专用性程度低的企业最佳的融资工具是举债;资产专用性程度高的企业若采用债务融资,会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增加交易成本因而不适合举债融资。 三、考虑环境动态性的资本结构决策
Bettis(1983)和Bromiley(1990)指出,研究战略管理与财务要素的关系时,应保持战略的眼光,战略管理的显著特征是强调企业的竞争环境。贯穿于诸多行业,环境特征对企业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环境的动态性就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特征。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当环境动态性增强,会导致行动者准确判断现在及未来环境状况的能力下降(Milliken,1987),同时降低企业与其内部组成成分关系的稳定性和预测性。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以环境动态变化为前提考虑资本结构决策变得具有价值。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受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动态变化程度的影响。Chung(1993)的资本结构研究检验了经营风险与资产特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与财务杠杆负相关。也就是说当企业的不确定性较低时,资本结构中负债水平较高。该研究说明资本结构决策与企业战略是有联系的,但是没有直接提出环境动态性,资本结构决策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Simerly和Li(2000)将环境动态性考虑到资本结构决策中,研究了它与资本结构、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环境因素对资本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影响。对于处于稳定环境中的企业即低动态性的企业,债务融资越高企业经济绩效越好。反之,债务融资越低企业经济绩效越好。资本结构与企业竞争环境不相适应,导致企业经济绩效变低。
我国学者对基于战略视角下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学者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整合。曾德明、周蓉和陈立勇(2004)通过融合组织经济学和战略管理学理论,研究环境动态性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与Simerly和Li(2000)存在不一致。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依据环境动态性来进行资本结构选择,公司资本结构、环境动态性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并无显著性的关系。敬辉蓉、赵静(2007)基于战略公司财务的动态视角,从实证上检验了竞争环境动态性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其研究结论表明资本结构选择与所在产业的动态市场竞争环境具有密切关系。陈文浩、周雅君(2007)从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出发,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垄断性行业即竞争环境稳定,公司的债务比率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竞争性行业,公司的债务比率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四、结论
论文关键词:财务杠杆,资本结构,影响
1 引言
杠杆效应,是指固定成本提高公司期望收益,同时也增加公司风险的现象,杠杆具有放大赢利波动性的作用。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往往会使企业产生固定性的筹资成本比如债务利息或优先股股利。当企业现金流不能应付这些到期的固定性筹资成本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这就是财务风险。例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很多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温州30万家制造企业中的20%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并有4万家企业倒闭;东莞关停、转移外资企业就有405家,同比上升36.4%[2]。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只盯住了杠杆的更大收益而忽视了由此带来的风险,当风险释放的时候企业无力承受。悲惨的事例教育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杠杆效应的最大化经济学论文,应将杠杆效应与风险因素综合考虑,使企业能从容应对风险,不至于倒闭破产。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企业最佳资本结构?这将是本文的介绍重点。
2 财务杠杆简介
2.1财务杠杆定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债务的存在而导致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的杠杆效应。当企业存在债务融资时就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3]。财务杠杆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它是企业计算每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之间的比率。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DFL==
式中:DFL——财务杠杆系数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息税前盈余变动额
EBIT——变动前的息税前盈余
上述公式可以推导为:
DFL =
式中:I——债务利息
PD——优先股股利
T——所得税税率
2.2财务杠杆收益
A、B、C三家业务相同的公司,相关财务资料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完全没有负债融资的A公司相对于有债务融资的B、C公司,当息税前利润增加1倍时,每股收益也增加了1倍,说明每股收益与息税前利润同步变化,没有显现出财务杠杆效应。而B、C公司每股收益分别增长了116%和154%,显示出财务杠杆效应。同时由于B、C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同(B、C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0%、50%),他们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116%和154%,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财务杠杆效应越明显。随着债务利息的增加,企业面临的现金危机也在增加,同时财务风险也增大。
企业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来调整企业的负债比率,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济学论文,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资本结构简介
3.1资本结构含义
企业资本由负债和权益构成,短期资金需要量和筹集方式经常变化,且在整个资金中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将短期资金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因此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的组合形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融资一方面可以实现抵税收益,但在增加债务的同时也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并最终要由股东承担风险的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主要内容是权衡债务的收益与风险,实现合理的目标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2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资本成本比较法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其中资本成本比较法以资本成本作为选择标准,计算过程简单,这种方法只是比较了各种融资组合方案的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不同融资方案带来的财务风险,本文重要介绍第二种方法即: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以不同融资方案下企业的每股收益相等为基础,通过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下的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进而选择每股收益最大的融资方案。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EPS==
式中:EPS——每股收益
N——筹资后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以上述A公司为例,假定A公司息税前利润为15万,需追加资本50万,有三种筹资方式
一是全部发行普通股:增发25000股,每股20元经济学论文,这时每股收益1.5元
二是全部发行长期债券:债务利率7%,利息35000元,这时每股收益1.725元
三是全部发行优先股:优先股股利10%,优先股股利50000元1.25元
1、 计算第一、二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105000万
这时每股收益1.05元
2、计算第一、三种方案的无差别点
=
EBIT=200000
这时每股收益2.00元
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10.5万元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20万元时,采用优先股融资比采用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同时可以看出无论企业息税前利润多大时,采用长期债务融资都比采用优先股融资的每股收益大。由于A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通过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比较A企业应该采用发行长期债券融资方式。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通过比较在不同筹资方式下企业每股收益的变化来指导企业筹资决策,哪种筹资方式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就选哪种方式。但是在选择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整体价值大小。当每股收益的增长不足以弥补风险增加所需的报酬时,尽管每股收益在增加,但公司价值仍然会下降。企业管理目标并不是每股收益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那么怎么样的筹资方式才是符合企业管理目标的方式?这就引出了最佳资本结构的概念。
3.3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而不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在这种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应该是最低的。
企业的市场价值V等于其股票的市场价值S加上长期债务的价值B。
V=S+B
假定企业长期债务的现值等于其面值;股票的现值等于企业未来净收益按股东要求报酬率折现。企业经营利润永续,股东要求回报率不变,则股票市场价值为:
S=
式中:Ke——权益资本成本(股东要求报酬率)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股票的资本成本Ke
Ke =RF+β(Rm-RF)
式中:RF——无风险报酬率
β——股票的贝塔系数
Rm——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
公司资本成本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WACC)表示
K=K(1-T)()+K()
式中:Kd——税前的债务资本成本
继续以上述A公司为例,该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15万,长期资本构成为普通股,无长期债券和优先股经济学论文,该公司认为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准备通过发行债券回购部分股票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经咨询,目前的债务利率和权益资本成本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以及前述公式计算不同长期债务规模下企业价值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如下:
以发行20万长期债务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债务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20万
股票市场价值==100万
企业市场价值=20+100=120万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38%
一般情况下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按账面价值计算,当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差别过大时,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如果能够取得资本市场价值在计算过程中用市场价值计算权数会更准确,本例中长期债券取账面价值,股票取市场价值。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当企业以发行20万长期债券方式回购股票时公司的价值最大(V=120万),同时公司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KWACC=9.38%)
4 结论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企业价值的大小,选择适当适度的筹资方式将财务杠杆效应发挥到最大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每股收益。但更大的每股收益与最大化的企业价值下企业资本结构往往并不一致。发行什么规模的债务来筹资从而达到最大的企业价值是本文论述的关键。我们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今天,筹资与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引起你对筹资决策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雷曜.《次贷危机》[M].(修订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希琴.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多元化融资策略[J].会计之友,2009(2)上:5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严勤连.浅谈财务杠杆与股东利益最大化[J].现代企业教育,2007(9):64-65
[5]杨志慧.财务杠杆应用误区及策略[J].财会通讯,2007(9):46
[6]董永灵.浅谈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J].经济师,2010(10):153-155
[7]杨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企业筹资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20-122
[8]张小文.文拥军.财务杠杆效应对资本结构配置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0(1):120
关键词:融资偏好 ;资本结构 ;融资成本;内部人控制
一、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于1958年在论文《资本成本,公司金融和投资理论》中提出了MM定理,随后Myers和Majluf (1984)在其名篇《企业知道投资人所不知道信息时的融资和投资决策》一文中,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出优序融资假说,Titman and Wessels(1988)也验证了Myers and Majluf的这一结论,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实证检验相继问世,使得资本结构理论更加的完善。Myers和Majluf(1984)的优序融资理论指出企业偏好于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会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也就是说,先债务后权益。虽然国外的现状基本都遵循着传统的优序融资理论,不管是统计分析中还是案列研究中,基本都符合传统的融资顺序。然而我国众多研究学者却发现中国的上市公司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融资行为。黄少安和张岗(2001)认为中国大陆的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林凡(2007)、陆正飞,高强(2003)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更偏向于外源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基于这一差异,本文着重分析形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特点的成因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融资负效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
(一)股权融资成本低且风险小
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的方式时,最先考虑的就是融资的成本。由于我国很多企业都处在成长发展期,可能无法承受债务融资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所以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尽管可能债务融资可以起到抵税的作用,但是相比不能偿债带来的风险,上市公司选择了更为保险的一种方式方法。相对应的,股权融资虽然也有自己的风险,比如会导致母公司的控制权下降等等,但是不必每年都分红的弹性规则还是被众多上市公司青睐。但是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我国上司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实则是比债务融资成本高的,相关学者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的考量:
1.上市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少。在我国,不分配股利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使分配股利也是以股票股利居多,现金股利很少,因此,股利支出并不会对我国上市公司形成太大的成本。
2.我国上市公司大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一直处于控股地位,形成“一枝独秀”的股权结构,所以传统上认为的股权融资控制权削弱成本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几乎为0。
3.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价格偏高。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价格普遍高于股票自身的实际价值,股票的市盈率(P/E)维持在高水平,因此公司通过股票融资能获得更多的可用资金,进而降低了融资成本。
我们再来讨论债务融资,一方面债务人对债务的融资有诸多使用用途的限制,使融资方在公司诸多发展方面都会显得蹑手蹑脚,银行对于贷款的很多限制性条款,让企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一旦融资方没有及时偿还借款,比如周期性的经济不景气等原因,银行出于利己的角度,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债权保全,企业将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而股权融资使得公司拥有一笔永不到期的自由支配的资金,股权融资的这种“软约束”特征实际上也降低了资金成本。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股票种类过多,有内资股和外资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国家股、法人股和职工股,A股、B股、H股和N股等;第二,股权高度集中。公司的股权基本上由前三大股东控制,控制权达到40%以上,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故而融资决策显然由大股东操纵。由于股票发行造成的高溢价会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所以被大股东所偏好,而债务融资造成的经营性约束会给他们的经营带来压力,这也导致了大股东对债务融资的厌恶态度。
(三)内部人控制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内部人控制”,公司的管理层实际上控制着公司,而股东的权力受到削弱甚至被架空。我国上市公司大都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一股独大”,由于所有者缺位和链过长,国有股难以有效的行使股东权利。同时,我国的股市波动性比较大且通常不符合情理,实质上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股权融资的投资方大多也是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不会对公司的实质性经营提出建议,而只是选择用脚投票,即一旦被投资企业不符合自身的利益考量,就会选择抛出股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决策很多时候是由管理层一手决定的,企业的决策丧失了所有权人的监督,管理层的目标难免会与公司利益相悖,即会出现人问题。由此会导致公司可支配的现金流减少,损害管理层的在职消费利益等,而且债务融资会加强债权人对管理层的监督,一旦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利息并最终导致破产时,管理层的利益将会消失殆尽,所以管理层在本质上是厌恶债务融资的。相比之下,股权融资则赋予管理层更多自由支配现金的权利。
(四)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不发达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下,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来优化资本结构,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融资方式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状态。股票市场门槛低且进出自由化程度高,政府监管不到位,上市公司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也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决策者可以通过内部消息赚取超额收益。与此同时,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企业债券的发行相当严格,审批程序复杂,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政府对商业银行利率的干预性强,商业银行对长期借贷十分谨慎,公司为了筹集长期资金,就不得不求助于股权融资了。
参考文献:
[1] Myers,Stewart C., and Nicholas S.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
[2] Titman,S.,and R.Wessels.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J].Journal of Finance,1988(43).
[3] Modigliani,F.Miller,M.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
[4] Wruck K H.Equity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5).
[5]林凡.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
[6]陆正飞,高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3(10).
【关键词】 独立董事治理机制; 权益融资成本; 债务融资成本
一、问题的提出
独立董事作为董事会的研究热点,早期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独立董事制度本身的讨论上,后期的文献多属于实证研究、主要考察独立董事的实施效果,包括独立董事对企业绩效、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独立董事自身行为的研究(简宇寅等,2006)。
对于独立董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国外的研究并无定论,我国的研究成果主要发现独立董事制度没有很好地提高企业业绩(胡勤勤、沈艺峰,2002;于东智,2003等),而王跃堂、赵子夜和魏晓雁(2006)的研究却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在大股东缺乏制衡时该指标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会显著降低。关于独立董事与企业行为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独立董事与公司盈余质量、企业CEO更换、管理层薪酬等方面。国外大部分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对监督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Beasley,1996;Peasnell et al.,2005等)。国外最新的研究还检验了董事会独立性与企业成长和多元化的相关性问题,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会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多元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强(Boone et al,2006)。独立董事自身行为主要指独立董事的任职和辞职,这方面文献较少。主要有支晓强、童盼(2005)对独立董更与盈余管理、控制权转移的关系研究以及谭劲松等(2006)对独立董事辞职因素的分析。
总体而言,目前对独立董事的研究视角还是以关注企业层面为主,那么有没有更广泛的研究视角呢?
王跃堂、朱林等(2006)进行了董事会独立性与财务信息质量的研究。他们以沪深股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股权缺乏制衡的环境中能发挥监督作用,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而曾颖、陆正飞(2006)以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会产生积极影响。这就给后继者一个研究启示,即董事会独立性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权益融资成本?从理论上讲,这种影响是存在的。董事会的独立性会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引起资本市场上投资者降低对收益率的要求,导致企业权益融资成本的降低。而另一方面,董事会独立性是否还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这也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它能够使我们的研究视角从关注独立董事对企业层面的影响,拓展到是否对中国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层面上,从而更充分地实现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功能。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已有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独立性能够促进权益融资成本的降低,比如Ashbaugh,Collins和LaFond(2004)利用标准普尔公司数据库,对美国2001-2002年治理数据进行研究,证明了董事会的独立性会降低权益融资成本。Chen、Collins和Huang(2006)的研究发现更强的股东权利体制、更有效的董事会及更好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会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在亚洲方面,Faizul Haque(2006)对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治理数据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会降低通过股息率计算的权益融资成本。
债权人对董事会的关注源于董事会的独立性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公正性(Anderson et al.,2004)。董事会负有监督财务报告流程的责任,有效率的董事会会报告更可靠的会计数据。比如,Dechow et al.(1996)and Beasley(1996)的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越少的企业越有可能提供欺骗性财务报告。Klein(2002)的研究也发现当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越强时,企业财务报告的扭曲程度越少。在确保会计数据可靠性的情况下,债权人会降低对收益率的要求,因此董事会的独立性会降低债务融资成本。Anderson、Mansi和Reeb(2003)、Elliott、Ghosh 和Moon(2006)也通过实证验证了这一结论。
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问题:一是采用的是非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二是把董事会独立性作为度量公司治理的一个指标来检验与融资成本的关系,而不是直接进行董事会独立性与融资成本关系的分析,缺乏研究的全面性。因此,这种情况下采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全面分析两者的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
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看,2000年5月,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做了明确规定①,要求2002年6月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两名独立董事,2003年6月以前,独立董事的比例不得低于董事会成员的1/3②。而实际情况是,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截至2002年底,独立董事人数为2人正好符合要求的占66.86%,独立董事人数为3人的占21.93%,独立董事人数3人以上的占6.39%,而这其中独立董事少于2人不符合要求的仍占4.81%。截至2003年底,独立董事比例恰好等于1/3的占48.73%,比例高于1/3的占25.24%,而比例低于要求1/3的上市公司仍占26.03%,这其中还包括14家左右没有设立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这说明就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同的上市公司之间,董事会独立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已有研究表明,独立董事能够有效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降低经理层的在职消费(Brickley and James,1987),使得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与CEO被解雇更相关(Weisbach,1998);能够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支晓强和童盼,2005),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叶康涛和陆正飞,2007)等。而风险水平的降低,会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董事会独立性会促进权益融资成本的降低。
假设2:董事会独立性会促进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按照如下标准选取样本公司:1.2000年1月1日前在深沪两市上市的全部A股公司;2.为了避免股权分置改革对权益融资成本计算的影响,选取2001-2004年连续四年同时具有配股资格和债务融资资格的公司数据③;3.剔除数据缺失、方程无法求解的部分样本以及极值样本,最后获得每年293家四年共1 172家样本公司的平衡数据。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权益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
对于权益融资成本,这里主要采用预期收益增长RGMM模型④来计算,其具体计算方法为:
g2=(EPSt+2-EPSt+1)/EPSt+1
其中,y为1加上企业固定增长率⑤,EPSt+i为t+i期每股收益,Pt代表第t期的股票价格。
对于债务融资成本,由于中国上市公司没有提供不同类别的债务利息(如银行贷款、债券、应付票据以及其它非银行机构贷款),因此我们沿用Pittman和Fortin(2004)的方法,通过“利息支出/长短期债务总额平均值”来计算债务融资成本。考虑到该种计算方法存在很大的噪声,Pittman和Fortin(2004)是采用剔除极值的方法来进行处理⑥。本文主要采用winsorization的方法对极值进行处理,对所有小于5%分位数和大于95%分位数的变量,令其值分别等于5%分位数和95%分位数。
2.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三个指标来衡量董事会独立性,一是Indratio,表示独立董事比例;二是Dual,为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的虚拟变量,两职合一时取值为1,否则为0;三是Supercontrol,即董事会超额控制系数。该指标等于内部董事和关联董事的比例和减去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赖建清和陈炜,2006)。本文中,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采用Bebchuk,Kraakman和Triantis(1999)提出的方法计算,即取最终控制人在持股链条上的最小持股份额,作为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对于那些包含不止一条持股链条或包含多重持股情况的复杂结构,则采用Faccio和Lang(2002)提出的方法,即用每条持股链条投票权的最小值之和作为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董事会超额控制系数指标以反映最终控制人(控股股东)占据的董事席位比例是否超过其表决权比例,来度量董事会的独立性。如果董事会超额控制系数大于零,笔者认为最终控制人(控股股东)占据了过多的董事席位,这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反之,如果董事会超额控制系数小于零,则认为其占据的董事席位较少,有利于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
3.主要控制变量
根据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风险因子分析,大多数同类研究都将β系数、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作为控制变量。除此以外,唐国正和刘力(2005)、曾颖和陆正飞(2006)、陆正飞和叶康涛(2004)、姜付秀和陆正飞(2006)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等会影响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本文中的控制变量主要参考了上述文献,同时考虑到不同行业的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也将行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
参考已有的相关文献(Sengupta,1998;Shojraj and Sengupta,2003;Anderson et a1.,2004;Ashbaugh-Skaife et a1.,2006),对于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选定的控制变量有公司规模、资产收益率、负债率、央行基准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比例以及行业类型等。规模越大的公司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越强,违约风险越低,因此,其支付的债务成本会低于小规模的公司。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赢利能力越高,违约的可能性越低,债权人的资本越有安全保障,从而其债务融资成本可能越低。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违约风险越高,债权人要求的债务收益越高,因此,这些公司的债务成本较高。固定资产较多的公司能够为偿还债务提供更多的保证,因此,预计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与债务成本负相关;主营业务收人增长率与债务成本负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用当年对前一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中央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债务成本,贷款基准利率越高,则债务成本越高。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三)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研究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CCER Sinofin数据库和万德分析系统,部分数据通过手工收集而得。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tata软件处理,解方程主要采用Mathematics软件进行计算。样本的描述性分析见表2。
四、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一)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主要采用面板数据对样本数据通过随机效应模型(REM)进行回归。表3揭示了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权益融资成本的影响,表4揭示了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表3的检验结果显示,权益融资成本作为被解释变量,当独立董事比例单独作为解释变量时,其系数为负(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权益融资成本越低)并在1%水平下显著;当两职合一虚拟变量单独作为解释变量时,其系数为正(即两职合一时,权益融资成本高)且在10%水平下显著;当董事会超额控制系数单独作为解释变量时,其系数为正(即董事会超额控制系数越高,权益融资成本越高),并在1%水平下显著。采用这三个反映董事会独立性指标进行联合检验时,系数符号不变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董事会独立性指标的单独检验和联合检验表明,总体来看董事会独立性越高,权益融资成本越低,这说明独立董事制度能够降低权益融资成本。这里的研究假设1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即在研究期间,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董事会独立性与权益融资成本之间呈负相关,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对降低上市公司权益融资成本会产生积极影响。控制变量的检验表明,资产收益率对权益融资成本的降低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其权益融资成本越低。
表4的检验结果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债务融资成本作为解释变量时,董事会独立性指标的单独检验和联合检验表明,总体来看董事会独立性越高,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这说明独立董事制度能够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这里的研究假设2也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还表明,企业规模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规模越大,债务融资成本越高,这可能是由于企业规模大的企业融资数量大,导致融资成本相应会提高。
上述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对于企业的融资成本(无论是权益融成本还是债务融资成本)具有显著影响,能够促进融资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二)稳健性检验
我们进行的稳健性分析主要有:一是改变主要变量的定义与计算;对于被解释变量股权融资成本,另外采用剩余收益GEB模型来计算。二是增加控制变量;增加公司的成长性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以TobinQ's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增加公司的多元化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以Herfindahal指数来衡量。三是重新定义样本;删除上市年限不足三年的公司,重新筛选样本进行分析;增加有缺失数据的样本,采用非平衡数据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笔者研究结论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我国深圳与上海证券市场连续四年具有配股资格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是否会对权益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预期收益增长模型计算权益融资成本,通过“利息支出/长短期债务总额平均值”计算债务融资成本,采用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合一虚拟变量和董事会超额控制系数作为衡量董事会独立性的指标,在控制了β系数、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杠杆率、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比例等因素后,研究发现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对降低上市公司权益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提高董事会独立性,不仅有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权益融资效率和债务融资效率。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必要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发挥独立董事的真正作用,因为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投资者权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融资效率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简宇寅,谭劲松,周繁.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第五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2006.
[2] 胡勤勤,沈艺峰.独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世界经济,2002,(7).
[3] 姜付秀,陆正飞.多元化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会计研究,2006,(6).
[4] 唐国正,刘力.利率管制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管理世界,2005,(5).
[5] 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06,(5).
[6] 王跃堂,朱林,陈世敏.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第五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2006.
[7] 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经济研究,2007,(4).
[8] 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3).
[9] 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经济研究,2006,(2).
[10] 支晓强,童盼.盈余管理、控制权转移与独立董更――兼论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发挥.管理世界,2005,(11).
[11] Ashbaugh,H.,D.W.Collins and R.LaFond,2004,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省略.uiowa.edu.
[12] Baysinger,B. D. and H. D. Butler,1985,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Performance Effects of Changes in Board Composition. 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pp:101-124.
[13] Beasley,M.,1996,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Accounting Review,71:443-465.
[14] Bhagat,Sanjai and Bernard Black,1999,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Published in 54 Business Lawyer 921-963.
[15] Cheng ,C. S. A.,Denton Collins,Henry He Huang,2006,Shareholder rights,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Vol27(2):175-204.
[16] Claessens,S. ,2003,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 and Outstanding Research Issues. Proceedings of the 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 Donors Meeting,The Hague,The Netherlands,March 13.
[17] Drobetz,W.,Schillhofer,A. and Zimmermann,H. 2004,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xpected Stock Returns:Evidence from Germany.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10(2),pp. 267-293.
[18] Faizul Haque,2006,Corporate governance,cost of equity capital and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Bangladesh. Working paper,http://sed.manchester.ac.uk.
[19] Harris,M. and Artur Raviv,2006,A Theory of Board Control and Size,working paper,http://papers.省略.
[20] Iskander,M. R. and Chamlou,N. 2000,Corporate Governance:A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 DC.
[21] La Porta,L.,Lopez-de-Silanes,F.,Shleifer,A. and Vishny,R. 1997,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52 (3):1131-1150.
[22] Peasnell,K.V.,P.F. Pope and S.Young,2005,Board Monitoring and Earnings Management:Do Outside Directors Influence Abnormal Accrual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32:1311-1346.
关键词:零售企业;财务分析;财务战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十二五”规划指出,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引起诸多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自2004年12月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外资零售企业涌入我国,使得我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零售业的企业正处于机遇与危机并存的阶段,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效利用财务资源,制定和实施适合企业的财务战略。
一、A公司简介
A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定位于中小城市商业连锁的民营企业,总部位于湖南湘潭,2008年经证监会批准于深交所成功上市。公司位列全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30强,并连续多年列入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的“全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排名,被中国建设银行授予“AAA信用客户单位”。A公司的经营范围除了商品零售,还有广告的制作、经营,商业咨询服务,经营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服务,普通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商品配送、柜台租赁服务。
二、A公司财务战略分析
(一)融资战略分析
根据A公司2010年-2012年的各融资来源占比可知,A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债务,且其占比逐年攀升(见表1)。
对所有者权益的结构进行分析(见表2),可以知道A公司在权益方面的融资倾向。
A公司上市以来都没有对外发行股票,致使股权融资占所有者权益的比率逐年下降,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全靠利润盈余,由此可见,在权益融资方面,A公司倾向于内部融资的方式。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A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债务融资,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债务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对它的融资战略有更深入的了解。A公司的债务构成如表3。
流动负债占比都在90%以上,说明企业债务融资偏向于选择成本较低而风险较高的短期债务。
(二)投资战略分析
投资战略按结构可以分为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通过对投资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对资产变现能力、投资风险的要求,反映了企业的投资战略。A公司2010年-2012年的流动投资比率分别为55.63%、45.17%和38.48%,可见其以短期投资为主逐渐向以长期投资为主转移;A公司近几年的长期股权投资占资产总额的比率几乎为0,说明A公司的投资以对内投资为主,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
投资战略按类型可分为扩张型投资战略、稳定型投资战略和收缩型投资战略,其中扩张型投资战略又分为一体化投资战略和多元化投资战略,一体化投资战略又可以分为纵向一体化投资战略和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通过A公司门店规模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A公司的投资战略。A公司的门店由2010年的106家扩张到2012年的134家,每年扩张的速度不低于10%,可见在投资方面,A公司采用了扩张型财务战略;由于A公司自身门店规模不断扩大,即在自身业务的基础上扩大自身的规模,因此也是横向一体化投资战略。
(三)股利分配战略分析
股利分配的形式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负债股利和股票回购。从A公司近几年的利润分配方案可知,A公司采取的是现金分红的股利分配方式。
在股利分配实务中,公司常采用的股利政策主要有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从A公司近几年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见表5)可知,A公司总体上采用的是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三、结语
本文站在财务的角度对零售行业A公司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融资方面,A公司采用债务融资为主,权益融资为负的融资方式。其中,债务融资以短期负债为主,权益融资以内部融资为主。这样的融资方式降低了综合融资成本,但是风险较大。
第二,在投资方面,A公司逐渐向长期投资转移,并且以内部投资为主,根据其门店的扩张速度可知其采用的是扩张战略中的横向一体化战略。
第三,在股利分配方面,A公司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满足大多数股东的偏好,但是不能满足偏好资本利得的投资者的需求,从而失去潜在的投资者。A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以扩张,其应降低利润分配率。(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德章.中国零售业态发展与零售市场管理[J].商业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