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8 10:16: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林业经济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发展的潜力同时也见到林业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强大约束力。由于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林业资源不断的退化。这种退化逐渐的演变成了林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②林业企业产权关系不顺,政企职责不分。由于林业企业制度适应计划紧急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导致林业企业基本没有经营的自,成了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在所有制形式上企业资产归全民所有国家经营,国家对企业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企业既无权也无责,致使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不顺,企业的财产经营权也不顺。由于国家是财产所有权为宜主体,尽管资产所有权分散于各个行政机构,但他们都不是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在这种制度下,谁都是财产的支配者,而谁都不对国有资产负责,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③企业经营方式单一,创新能力偏低。大多数林业企业采取的是单一的经营方式,即国有的经营方式,对许多生产活动无法实现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林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多样行的特征,各种生产活动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既有直接从事土地经营的应林业和种植业,有养殖业,还有各种林产品采集业和加工业。这种多样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求有多种经营方式与之相适应。同时,由于多样性的林业生产其劳动强苏和分散性不一,管理的幅度和资金循环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要求林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不能采取一种模式。
2对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构建林业经济的发展
对于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因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林业资源的量、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想要确定林业资源的多功能作用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对现存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善。由以往的靠资源发展逐渐转变为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生物系统的稳定及生物的多样性等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创新工作较为复杂,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实现林业经济管理有法可依。其次还要加强林业环保监测。在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做好环保监测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资源利用或者是开发不会出现过度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在具体的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边开发边污染的状况。对于一些对林业资源产生威胁的因素要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火灾隐患都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以确保事故隐患零存在。此外,加大林业经济税的征收力度,加快林业经济亏损的恢复度。
2.2加强林业经济产业的优化
从云南林业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来看,对与林业经济相关的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是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点。但是想要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就不得不做到技术的革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现有技术的改善将是林业经济发展中工作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要政府部门做到对林业资源整合,发展核心技术以保障林业经济产业化水平的上升。至于林业经济产业化管理的实现需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将科学技术作为主导的模式。以市场效益获得为中心实现以实现林业经济生产化和生态化。同时不仅要做到林业经济在国内的良好发展,还要保障其在国际中的地位,实现林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大力推行林业经济的进出口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
2.3转变林业经济管理方式
实现林业科技管理的创新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将推动生产的规范化以提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目标。林业经济要想突破当前发展状况较差的局面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核心形象的树立,不断的带动相关林户的发展,为其提供合适的生产计划,实现产业化生产,从而不断的拓展林业增效的途径。
3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形式
3.1重视林业管理知识的创新
在科学技术急需发展的今天,知识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性日益凸现出来,有知识本身所演变出的附加产物的价值也在日渐上升,成为产业经营的重要战略。由此可知,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经济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的管理者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改变管理的方法、方式,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创新做出应用的贡献。
3.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狭隘性,从广义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作为主体。这种思想和实际操作的转变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这要求人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去挖掘优秀的人才,实现人才的有效汲取。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战经验,在应用中不断的优化理论知识结构。对队伍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高技术人才和知识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全体林业经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3.3强化制度创新
在管理创新中的基础位置林业经济想要在管理和发展上实现创新和超越就需要强化其制度的创新。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只有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人们才有可能实现其他职能的创新,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基础,是客观的保证。林业经济制度要创新就要现在生产权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为林业经济承担着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故而,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4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1.1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当前对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认识不足,存在偏见和疑问。林业经济建设通常都是国家建造树林,相关的林业部门争取投资,没有想过引入民营资本或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虽然有些地方通过政策进行了引导和支持,可是因为组织和支持措施不合理,仍然只有少数人参与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没有发展成一定的规模。
1.2林业主导产业的建设滞后性较强
林产工业的发展总量很大,可是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很少。主要是由于林业工业的项目不够先进,林产品仍停留在发展原料阶段,缺乏对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同时水利灌溉方面的基础建设也不够完善,经常出现森林浇灌困难的问题。同时森林中基本的道路建设滞后,导致林业产品运输困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1.3政策方面存在着问题
政策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融资贷款和林木采伐。从融资贷款方面来说,林权通过评估后可以抵押贷款,所以林业大户存在着贷款困难的问题,因此林业大户缺乏后续发展林业的资金。从林木采伐方面来说,因为采伐限额,很多投资者无法依据计划更新和改造承包或者租用的地产林,还有就是在主伐林龄、审批程序、采伐计划等方面受到限制,导致投资者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采伐,也降低了个各界人士开发林业的积极性,这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另外,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一般集中在山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缓慢,人们过于注重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对森林资源过度采伐等。
1.4缺乏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
因为林业具有单一的所有制、薄弱的宏观调控、较低的集中度、较差的规模效益等特征,市场机制以及产业协会无法发挥作用,产业的素质和管理理念也无法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同时林业改革的缓慢,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加上过多的限制和过重的税务负担,导致一些经济政策根本发挥不出预期的调节作用。
1.5林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1)林业资源开发过度。
目前,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发展迅速,因此对木材资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城镇化的发展缩小了林业资源的范围,使得林业资源保护问题日益严重。
(2)林业缺乏较高的产业化程度。
目前,我国林业具有较低的产业化程度,林农的经营模式一般是分散经营,缺乏完善的行业协会,也影响了林业和市场的接轨,影响了林产品的销售,此外,也对产业的纵深发展有不良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已经失衡,但有些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和规模,有些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是因为缺乏管理和引导,无法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产业链和规模相对落后。
(3)林业执法不严格。
林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保护林业资源,监督林业资源的使用情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林业监察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林业行业基层执法检查站,依照有关法律管理和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这些都促进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林业资源的管理和监督中仍存在着问题,有些林业部门的领导不重视林业工作,同时执法人员也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经常出现以权代法和以言代法的现象,这些也对我国林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2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1加快改革三项制度
(1)改革林业产权制度。
通过对林地、林木“三项”政策进行完善,将所有权稳定,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促使民营资本和整个社会都参与转到非公有制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同时分类经营国有林场,依照现行体制管理公益林,依法享受国家的各项补偿。依法出租、转让、拍卖商品林,增加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根据市场发展,转让出乡村集体林场,增加林业经济发展中的民营成分,促使林业经济更具发展潜力。
(2)改革林木采伐制度。
也根据分类经营的要求,针对公益林、商业林、乡村集体林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不同的采伐政策,放松采伐商品林的限制,实施采伐限额单列,促使林业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自由确定采伐的方式和期限,这是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在采伐村庄片林以及在册农田营造的商品林时要单独报批,没有采伐的限制。
(3)改革林业税费制度。
在对非公有制林业进行发展时,要降低税费,促使林业经营者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如果非公有制林业的经营者在“四荒”地上营造生态林时,可以免除一切税费;如果营造的是商品林,只需要交育林基金。如果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在应税耕地上营造林,只需要交农业税,免除了其他的附加税费。
2.2加快改革林业经营的管理体制
虽然当前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是林业的管理体制还是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特点,林业一直都是政企不分、企事不分。因此,为了切实落实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就要改革林业的管理体制,促使企业资源转变为国家资源,从企业中分离出资源管理的行政职能,将一些林业工作转变为管理和护理工作。完全分离企业中一些采伐和加工工作,也就是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
2.3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首先是森林资产评估机制。以县级以上的相关林业部门为基础,建立专门的评估森林资产的机构,然后在进行资产评估之后才能进行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其次是林权流转机制。目前,林权流转不够规范,国家一定要改进和完善相关法律,鼓励和引导林地以及林木形成规范的拍卖、租赁、承包等流转形式。再次是融资和投资机制。引导银行以及财政部门研究非公有制林业融资和投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允许林业经营者使用林权抵押贷款,切实解决非公有制林业贷款问题。同时因为林业生产周期较长,金融部门在提供贷款时要提供周期长、利息低的贷款。最后是林业产品质量认证机制。如果国际和国际上有相关标准,就依照相关标准执行,如果没有相关标准,就及时制定和调整,对林产品以及加工等进行规范,确保林产品的质量。
2.4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经营模式
首先,要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编制,从宏观上完成布局和调控生产力。其次,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促使林业经营者可以了解正确鼓励、限制、有限、淘汰内容。接着,拟定的经济调节和资源管理政策要和产业特点相适应,以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要严抓市场体系建设,既要抓好硬件建设,对林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进行完善,也要抓好软件建设,完善各项规则,规范市场秩序。也要对各项林产品标准进行指定和完善,引导并支持林业企业在科技方面取得进展,尽快赶上国际的步伐。最后,做好林业产业的市场信息服务。这样促使林业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2.5林业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林业经济产业化要确保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虽然是可再生资源,可是如果过度采伐,超过森林的生产速度,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林业资源,就要确保可持续发展,创新资源利用的模式,促使林业经济产业化之路走得更远。
(2)对产业链结构进行细化。林业管理要进行宏观调控,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以进行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更深入的优化产业链结构。
2.6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调控立足于市场需求产业基础等条件对林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为了促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出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提倡培育品牌产品扩展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林业发展的动力。
(1)加大人工林集约经营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可以选择在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退耕还林后林民收入过低的问题开展林木良种工程从根本上提高造林质量。
(2)加大研发抗逆性品质的林木以便满足东北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再次积极引进并推广品质高的新林木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以及城市林业充分满足人民对森林和生态多样化需求。
3结语
发展民生,保护生态,是维持林业和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指导精神和有力保障,在国内外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共识和热烈的讨论。在国内,经过几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发展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经济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型生态经济、农工商一体化的生态经济、生态旅游、乡镇工业型生态经济、城市化生态经济、生态破坏修复型生态经济、流域生态经济。
2对生态经济模式的几点思考
发展森林生态经济,首先要明确森林的几项功能,从宏观上看,森林三大效益是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在天然林停采的大形式下,传统独木支撑的经济模式明显已经不再适用,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森林的作用不仅在于物质上,更应该重视它对人们精神层面和心理影响上的作用,重点发挥森林的生物效应、景观效应和人文效应等。对于基于资源的林下经济,应该不断拓展产业内涵,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机制和经营模式,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业价值。
2.1形式简单复制
人参、五味子、枸杞、刺五加等药材种植;蓝莓、葡萄、山梨等水果种植及加工;红松果林承包;林蛙养殖承包;蘑菇、木耳等食用菌培育;特色农家院旅游;矿产、地下水开发等,各式林业经济可谓遍地开花。深入调查可以发现,各地林业经济模式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复制,缺乏整体规划。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林业经济具有明显的微观经济特质,地域特性明显,所以各地在发展林业经济,制定发展计划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鲜明特色,走产业集群化道路。如以吉林省通化为中心,人参、五味子、葡萄、蓝莓等为主的特色医药、葡萄酒产业区;以敦化为中心,红松果林、林蛙养殖、木耳以及蘑菇养殖为主的食用菌交易中心等。都是基于当地自然条件特质规模化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2.2资源利用粗暴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营养丰富、天然绿色的山珍产品,广受好评和重视,产业价值巨大。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生态鸡、山野黑猪、林下参、刺五加等食材、药材成了饮食行业的时尚宠儿。但是目前的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经过加工便直接走向了市场。面对停采的大形势,林下经济将成为林业职工、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山珍产品,林下药材等林业经济,应深挖掘产业内涵,延伸产业链条,在内外包装、产销以及售后服务上下大力气,不断延伸产业链。同时,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对山珍产品进行深加工和高度提纯,寻求更加广阔的应用范围,推出更适合大众消费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的产品,增加行业产值的同时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
2.3结合文化内涵
人文效应是森林的一个重要作用,蓝蓝的天空,幽幽的绿意可以使忙碌的现代人得到彻底的释放和完全的放松。特色农家院、乡村旅游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天然的餐饮食材,得到都市人的广泛欢迎。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急于求成,往往只是简单地学到了这种形式,导致有形无神,缺乏特色,遍地开花的同时,行业发展缓慢。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特色农家院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是自然风光和食材的吸引力,在淳朴的环境中得到完全的放松,远离喧嚣的宁静,充分享受休闲时光带来的身心愉悦才是隐含在行业中最大的吸引力。另外,旅游产品更应该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历史文化遗产,提升产品的文化层次和服务质量,推出结合地方鲜明特点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休闲方式。
2.4创新机制
受区域以及传统经营思维的限制,林区经济发展与现代社会建设形成了严重的滞后,行业“欠账”较大。林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交通、通讯设施覆盖面非常有限,社会服务行业明显不足,导致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限制。缺乏资金、技术落后、运输不便、消息不通等是林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转变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是发展林区经济的必经之路。剥离林区“不良资产”,由政府买单,依托优惠政策,走产学研、产供销的道路,让林区资源与企业资金相结合,跟随市场需求寻找发展方向,以增产增收为目标,是发展林区经济的重要内容。企业资金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林农以自有林地等有价财产入股或承包方式承担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工作,企业回收后进行深加工,进行市场化销售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林农与企业双方各自面临的困难,实现互利共赢。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重点天然林林区停采,对林区造成了极大的劳动力剩余,如何转移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我国林业发展进程中,受传统观念以及林区自然情况等限制,造成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迫切需要发展建设,这笔账成了“老大难”问题。根据目前政府和林场都无力完全承担“欠账”的状况分析,可以采用BOO或者BTO等模式对林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对于建设中毁占林地的,应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并给与相应补偿。这种建设方式,在发展林区建设的同时,也将转移林区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成本。
3总结
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传统林业品种体现出生命强度低、繁衍期长、抗病害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技术创新可促进旧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绿色化发展进程。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中,还存在病虫害严重、成活率低、水腐烂根、花期受损、光合作用不足等问题,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无法精确控制作物的水分、温度、日照、养料等。而技术创新可促进林业管理的数字化、科学化发展,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分、阳光等进行直观的在线测量,提高林木环境管理的针对性;诸如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林业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成为可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林业技术的创新可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提升林业从业保同的整体水平,优化人员结构。
2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创新发展资金不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技术才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投入大量先进的设备、高端的人才、适用的实验场地等,而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现阶段林业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专业型人才得不到更高的待遇,人才流失严重,而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仅靠政府财政拨款远远不够,因此资金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林业技术创新的瓶颈。
2.2林业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
所有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实现资本增值,因此市场需求才是技术创新的指导与方向,而且市场是检验一项技术创新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却存在轻市场、重技术的问题,在未充分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闭门造车,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竞争的态势,导致技术成果与市场脱节,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2.3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林业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技术储备相对较小,再加之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高端经营管理者的缺失等,这些均是导致林业科研进程发展缓慢、科研成要实际转化率低的原因。由相关资料可知,我国现阶段林业科研成果实际转化率仅在35%左右。
3促进林业科技创新的策略
3.1重视林业产业升级
提高林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政策扶持、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鼓励其在技术改造、技术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如有条件可自主兴办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研发过程中找准市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防止技术开发中的浪费,提高整个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科技含金量。在林业企业中成立集咨询、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林业技术服务与示范中心,构建全面的配套服务体系,该体系中除林业部门外,还要联合产业部门、科研单位等,以实现对林业产业中的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系统集成化、工程化研究;政府牵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绿化消化技术及创新咨询服务平台,加强合作、协调,提高林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2加强林业素质教育
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形成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为技术发展提供驱动力。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原则的指导下,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针对林业企业现有员工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开展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员工定期参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3促进林业信息化的建设
大力发展林业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促进政府林业管理部门、林业企业、林业咨询机构等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产业与软件产业。以林业产业化、林业市场化发展为视角,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明确其发展指标与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经济发展,为我国林业建设提供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与决策依据。逐步实现网络信息发展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开发利用、资源共享等技术环境,搭建信息化资源发平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林业建设、资源利用的实际效能充分体现出来;创建林业信息数字化采集与传播模式,在远程服务系统的开放、应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与资金。
3.4调整林业科研力量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