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3 15:20: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政收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政收入

篇(1)

关键词:GDP;财政收入;VAR

1.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依据一定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力量集中地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廖楚晖、段吟颖进行了“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他们分析表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正向变化会引起经济增长的正向变化,经济增长的正向变化会引起财政收入的负向变化。但是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正向关系不具有持久性,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结构的负向影响呈现微弱的持久性;靖学青利用1994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三角地区,中央财政收入占比较高,长三角地区税收负担较重,而且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胡义芳分别从三大产业的增加值、收入水平和就业人口数等方面对影响财政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第三产业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大的结论。

2.财政收入与GDP的特点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上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在1978年到2012年统计数据(以现价计算)进行分析。分析可以看出,1978年-2012年中,在财政方面2007年增幅最大,较上一年增加了32.40%,比06年增幅多了近10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是80年1.18%,较上一年的增速,基本无变化;财政收入最高增幅与最低增幅之间差31个百分点,差异巨大。在GDP方面增幅最大的是1984年,增幅高达15.30%,比上一年增幅多出了4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是90年4.07%,增速较前一年无增长,最高增幅与最低增幅相差11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

如前面理论部分提到的一样,GDP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但是财政收入反过来也会反作用于GDP,即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只是各自对对方的影响程度是不同而已。

3.1财政收入与GDP的VAR模型

3.1.1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来检验序列的平稳性,(GDP)1表示GDP的一阶差分,(GDP)2表示GDP的二阶差分,以此类推。检验结果如下表所诉:

通过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GDP和CZSR(财政收入)及其一阶查分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因此它们都是 不平稳的,并且一阶也不单整。而GDP和CZSR在二阶差分后,检验值小于10%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GDP和CZSR同为二阶单整序列。

3.1.2协整检验

GDP与CZSR同为2阶单整序列,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由AIC和SC准则很容易判定模型的最优滞后后阶数为3,在Eviews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运行数据中得出如下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56.88>18.4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能拒绝没有协整方程的假设,即至少有一个协整方程。而2.73

3.1.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①VAR模型估计。前面已经通过AIV和SC信息准则得出了最优滞后阶数为3,利用表1中的GDP和CZSR的数据进行VAR模型估计得,如下结果:

由上表写出VAR模型的估计结果:

GDP=-1935.2+1.685GDPt-1+0.128GDPt-2-0.729GDPt-3-2.115CZt-1-4.350CZt-2+7.462CZt-3+e1t

CZ=-845.7+0.165GDPt-1-0.131GDPt-2-0.018GDPt-3+0.358CZt-1-0.358CZt-2+1.370CZt-3+e2t

②方差分解

结果分析:左上图,GDP对自身贡献的时间路径为正,

图2 方差分解结果贡献率稳定在80%左右。由上图财政收入对GDP的贡献时间路径为正,且贡献率稳定在20%左右。左下图,GDP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时间路径为正,且稳定在90%以上。右下图,财政收入对自身的贡献路径为正,贡献率稳定在10%以下,有向0靠拢的趋势,可以视为对自身无贡献。

③格兰杰因果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财政收入不是GDP格林杰原因的概率为0.00761%,概率已经较大,说明GDP的增长对财政收入变动的影响推动作用不大。

4.主要结论

综合上面的分析过程,由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了GDP和财政收入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VAR模型分析,在数量上确认了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知道了两者具体的随时间的影响路径,再一次确定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式相互的。接着进行的方差分析,显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贡献率-事实证明GDP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90%以上,而财政收入对GDP的贡献率仅为20%,这与经济学家说的GDP对财政收入的规模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相一致。格林杰因果检验表明,财政收入是GDP的格林杰原因,而GDP不是财政收入的格林杰原因。(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国税安排

一、个人利息所得税

20__年底银行储蓄存款余额4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5.8亿,增长率为15,去年储蓄存款利息税完成1280万,今年按15增长为1280×115=1472万元;存款中活期占17左右,一年定期占50左右,其他占33,个人利息所得税不但取决于储蓄存款的增长规模和速度,也取决于当期消费的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缴税环节在取款结息时,不是预提制,按活期年利率0.72,定期一年2.52,半年2.25,以及现有存款结构和规模测算,理论上最高值1700万元,按1500万元安排较可靠,县级部分为600万元。二、新增企业所得税

去年国税在房地产上征收新办企业所得税80万元,今年安排150万元;县级部分60万元。

三、增值税

乡镇:

乡镇去年全额完成5539万元,其中乡镇征收2768万元,商贸公司、外地代开票、外地引进和协调累计2771万元,正收部分按25的增速增长,主要是地税按20增长,国税无论在征收手段和税源上都好于地税;不稳定部分按10增长,主要是考虑商贸公司一是业务不稳定;二是政策上打球,随时被省国税局监控就有可能被取消,并且有的已经取消;三是考虑收入质量,不愿把增长过多寄托于这一块;四是考虑任务,不增长大盘无法计划。

按上述原则测算后,取整和个别乡镇略作调整,主要是道口镇全额增长25,达到1575万元,有河西钢厂作保证;高平去年完成1700万元,但目标为20__万元,今年维持上年目标任务;老店去年目标为340万元,今年全县倾力扶持华康,维持340万元不动;半坡店商贸公司取消、瓦岗二硫化碳厂关闭、八里营年底外地协调税50万元,20__年已取消的公司入38万元,三乡镇均无像样的新增长,维持上年完成数或略增。

国税三项收入合计安排321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34.8%,比上年决算增21.05%。

地税安排

一、主要项目

阿深高速

全长42.131公里,合同总金额91231.7万元,其中一期58122万元,二期工程33109.7万元,扣除工程监理费522.6万元,三个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工程款1914.3万元,工程应税总金额88794.8万元。

全部收足:应征营业税88794.8×3=2663.84万元

城建税2663.84×1=26.63万元

教育附加2663.84×3=79.91万元

从20__年以来,已征:营业税20__年1000万元,20__年277万元,20__年1221.72万元,共计2498.72万元。

20__年安排营业税:2663.84—2498.72=165.12万元。相应安排城建税1.65万元,教育附加4.95万元。

济东高速

1、资源税:总土方170万元,应税总金额85万元,20__年已征55万元,20__年安排30万元。

2、营业税:总长度14.281公里,一期合同总金额19314万元。目前二期招标尚未结束,与阿深相比,由于都是双向六车道,二期估计工程金额11192万元(14.281/42.131×33019=11192万元)。两期应税工程总金额30506万元。应缴营业税总额30506×3=915.18万元

20__年已征营业税233.98万元,还剩915.18-233.99=681.19万元,城建、教育附加相应安排。

307线西延工程:(按初步设计测算,最后以招标价格为准),全长43.095公里(对外称48.429公里,主要是为了批收费站),建筑安装工程共计11744万元(对外称13196.9万元)。

其中:一期路基、桥涵、交叉及沿线设施、施工技术装备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等3844万元。二期路面工程:7900万元。

安排税收:

1.资源税:设计土方74万方,应征资源税74×0.5=37万元

2.营业税:一期3844万元×3=115.32万元,城建、教附随征。

二期工程7900万元×3=237万元。据公路局预测20__年5月份各项批文弄齐,然后招商、征地、做前期工作,根据近年可比较的工程的工期估计,最快今年安排税收假设按土方上齐,一期工程完成50的程度推测。20__年所安排资源税按30万元(保守安排),一期工程营业税总额115.32万元,按50%的工程建设,为57.66万元。

新区道路

新区8条路,投资总额8262.5万元。应征营业税247.87万元,所得税136.33万元,城建税12.4万元。教育附加8.74万元;难题是所得税,华通路桥(碗国端)工程占工程投资5950万元,其应纳所得税98.2万元。年前初步接触,地税分局调查其有外出施工证明,按规定所得税不在我县缴纳。建议县财政或新区在结算时强力扣缴,如果能够全部交到我县,新区道路税收:营业税247.87 所得税136.33 城建税12.39=396.59万元。扣除:大三路20__年已交43万元,人民南路20__年已交21.6万元,43 21.6=64.6万元。

20__年可安排营业税247.87—64.6=183.27万元。

滑兴中路

全长1920米,合同价格738.25万元。应征营业税738.25×3=22.1万元,城建税、教育附加随征。

大寨、桑村四升三工程

全长15 公里,投资每公里55万元,共计825万元,其中上级每公里拨25-30万元,其余自筹,应征营业额总额825万元×3=24.25万元,所得税13.6万元,城建、教育附加随征,为保险起见,对上级资金安排,按每公里30万元,总投资450万元安排税收,根据实际投资额据实征收,测算营业税13.5万元,所得税7.43万元,城建、教育附加随征。

新区建设项目

据排查,新区共有27个项目,理论上测算应征营业税879万元,所得税484万元,城建税44万元,教育附加26万元,共计1433万元。由于一是新区项目多数进展情况不可预测,二是投资多为垫资,三是企业建厂投资方本身投资在建设期资金紧张,四是所得税是否能在我县交纳尚不可确定,诸多因素变数较大,20__年安排预算时,按营业税实现30%、为263万元,所得税实现20%、为92万元,城建税随营业税征收、为13万元,合计税收安排372万元,县级部分314万元。

城区房地产

县直:财政预计总额应收880万元,税务预计应为570万元,扣除前二年应征的379万元,财政部门认为,遗留还有501万元,按税务部门测算还有190万元,数据差距较大,主要是投资额认定有差距,税种认定有差距,同时我们测算的较足,但不管怎么说,应在190万元以上。

道口镇:道口镇情况于县直一样,财政部门认为还有1000万元以上,地税部门认为只剩168万元,需进一步核对数据和政策。

城关:城关方面总的分歧不大,财政测算认为遗留还有186万元。

二、县乡面上安排

乡镇:

1、综合地税部门统计和财政部门调查的一次性因素,作为乡镇税收中基本可参考的一次性因素,乡镇去年实际完成分成稳定征收和一次性征收两部分,稳定征收部分主要是工商个体户、企业和稳定的行业,下一步重点应该调整税负、加强征管以及正常的经济发展来支撑增长,按20%平均增长速度计算;一次性税源为修路、建桥、建房等小项目税收,很难区分是否属真正的一次性,考虑经济发展、投资扩大、上级加大农村建设力度支持等因素,乡镇所谓的一次性因素还会有,无非是有的项目尚未下达,有的税源尚未排查,有的怕追加任务汇报时有所隐瞒,这部分按10%的速度增长,尽管对个别乡镇考虑不一定十分周全,但作为整个乡镇级来说,应该是完全可以的,两项合计作为20__年任务。

2、对个别乡镇略作调整,其中城关、小铺、王庄主要是砖瓦窑业的因素,这个行业肯定会有减收,但主要取决上级取缔黏土砖的力度,减收程度不好预计,今年安排比去年略增或持平。

县直:

1、正常税收按20%的速度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和新的项目支撑,县直的压力不轻。

2、金融保险营业税去年完成325万元,其增长主要取决于金融单位放贷规模和速度的增长,很难预料,以目前金融贷款的态势,今年安排350万元,增长8%

3、土地使用税去年全额完成82万元,县乡各半。今年全额安排100万元,县乡各50万元。

地税全额和县级的形成

1、(1)乡镇去年征收企业所得税624万元,个人所得税804万元,合计1428万元,乡镇剔除公路建设因素后完成3172万元,占比例为45%,今年安排乡镇3556万元,按45%的比例,两项所得税应为1600万元,考虑到道口、城关等遗留的所得税占比重大,20__年按所得税占48%,应为1706万元(3556万元×48),因此,乡镇正常安排总额为3556万元,县级为2533万元.

(2)安排公路建设和交通货运税收1398万元,县级1393万元。

2、县直去年全额1952万元(不含金融保险),其中所得税369万元,占20%,今年按22%预计,两项所得税为2304万元×22=506万元,县直县级部分为2304-506×60=20__万元。

3、新区

(1)新区道路安排全额332万元,县级250万元。

(2)新区建设项目全额372万元,县级314万元。

地税全额安排8362万元,县级为689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19%,比上年决算增12.95%。用于弥补去年一次性入库1800万元的措施有:一是乡镇公路建设安排989万元;二是老庙交通货运企业安排404万元;三是新区道路安排250万元;四是新区建设项目安排314万元,合计1597万元。

财政部门安排

1、耕地占用税去年预算200万元,决算完成241万元,今年安排300万元。

2、契税去年预算500万元,决算完成648万元,今年安排550万元。

3、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去年预算3600万元,决算完成6332万元,今年安排4000万元。

4、教育费附加去年预算225万元,决算完成261万元,今年安排280万元。

篇(3)

税收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税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体现在:1.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马克思说过:“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废除捐税的背后就是废除国家”。没有税收,就没有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国家的象征,并与国家共存亡。2.税收是以法制为基础的一种分配形式。税收的通常定义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凭借国家权力依法向居民和经济组织进行强制征收而取得的一种固定收入。国家通过立法和采取相关政策,赋予税收极强的法律地位,使税收征收呈现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更加凸显了税收法律地位的重要性。3.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出来的结论。所谓统一性,就是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一经制定,各地必须无条件遵守。所谓权威性,就是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权在中央,各地无权随意制定。所谓严肃性,就是各地不得擅自违反或不执行税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否则要承担相应责任。实践证明,只有高度维护税收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地位,国民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0%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预算安排,支持农村发展,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进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公共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开展外交活动,保证国家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时,税收能够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凡是纳税商品就具有生产和经营的合法性受到政府的保护,可以在全国市场上通行无阻,具有竞争的权利;税收能够适应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需要,各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在国家与企业及个人分配关系采用平等纳税原则,一视同仁,对各种所有制实行公平负担政策,使各种所有制具有平等竞争能力;税收适应企业自主经营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税法和自己的经营情况,确定自己的利益,具有确定利益界限,可以使企业摆脱主管机关的财政控制和财政部门过多的干预。

篇(4)

多层因素形成煤炭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主导地位

(一)特殊的资源禀赋形成独特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财政结构山西是个资源性地区,多年来一直按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来建设,特殊的资源禀赋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由于煤炭资源丰富,故而形成了以煤炭、焦炭、电力为主导的产业结构。2010年,我省三次产业GDP结构为6.2:56.8:37,其中第二产业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一产、三产业低于全国4个和6个百分点,“十五”期末产业构成比例6.26:56:37.74,产业结构未发生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全省经济总量一半以上来自于工业,而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占到全省工业经济的80%以上,其中煤炭占比70%(68.6%)。反映到财政方面,煤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一些。据决算数据反映,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810.18亿元,其中煤炭行业完成830.4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45.88%,比重较“十五”期末提高14.28%,占煤焦冶电四行业83.95%,提高23.95%,焦炭、冶金、电力三行业收入比重为3.12%、2.32%、3.33%,比“十五”末分别下降5.09、4.17、3个百分点;从新兴产业、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建材、装备制造、化学三个行业财政收入为83亿元、42.59亿元、22.2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4.58%、2.35%、1.23%,其中:装备制造、建材行业的比重比“十五”期末提高0.98、0.52个百分点,化工下降0.14个百分点;三行业收入占财政总收入8.17%,比“十五”期末提高1.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财政收入387.4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25.27%,其中批发零售行业成为继煤炭之后的第二大行业,财政收入为119.16亿元,占比为6.58%。包括第二产业在内的其余行业提供财政收入的占比均未超过5%。可以看出,我省财政主要特点就是收入来源高度集中,且主要集中于煤焦冶电等传统支柱行业,煤炭占有相当比例,以煤为主的财政结构与经济格局基本一致。(二)经济较快发展加大了煤炭需求“十一五”时期,在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综合推动下,我省煤炭产销量持续稳定增长,产业价值量实现了较快发展,占经济总量份额也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时期全省生产煤炭32.24亿吨,年均增长6.32%,占全国同期煤炭生产总量的23%左右。煤炭出省销量24.9亿吨,年均增长4.2%,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70%以上。2010年,我省向河北、山东、浙江和江苏等4个经济强省外调煤炭达2.54亿吨,占总出省量的61.72%,增长21.74%,全省67.85%的外调煤炭供给冶金、电力、化工三大行业,增长16.64%。煤炭生产增长迅速转化成价值量的较快增加,2010年全省煤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18%,比“十五”期末上升了12个百分点。从与经济关联度密切的增值税情况看,2010年全省煤炭行业增值税完成480.1亿元,占全部增值税的比重为60.54%,比“十五”期末提高7.31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17.03%,比增值税平均增幅高2.97个百分点。(三)煤炭价格上涨,促进了煤炭行业增产增效“十一五”时期,我省煤炭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高,既有产业度提高、深化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的因素,也有市场趋旺、产品价格走高的因素,煤炭价格高位运行、上涨幅度较大,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也是很大的。2006-2010年全省煤炭价格指数上涨累计52%,2010年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吨煤综合平均售价比2005年提高81.4%,吨煤价格平均上涨250元,价格将近翻了一番。“十一五”时期,全省煤炭工业利润年平均增长39.03%,高出工业整体利润12.58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全省煤炭行业占全部工业利润的比重达到88.08%。价格因素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40%之间。2010年全省煤炭行业企业所得税完成158.66亿元,占全部企业所得税比重为53.9%,比“十五”期末提高16.13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35.98%,比企业所得税平均增幅高9.34个百分点。

正确认识我省煤炭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高的现状

(一)转型跨越发展是一个过程,现阶段,煤炭收入作为我省经济财政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是我省坚定不移的目标,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省产业集中度仍然较高,从2010年各行业提供的税收比重看,煤炭税收占绝对主导地位,比重高达47.81%,批发零售业次之仅为7.77%,其余行业全部在5%以下,煤炭产业的龙头地位坚不可摧,其提供税收的能力是其他行业在一段时期内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从历史禀赋和现实状况都决定了现阶段煤炭收入必然是我省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支撑。目前,山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我们不应该单纯忧虑煤炭收入的超高增长,而更应该看到其增长的合理性,进而着眼于如何用好煤炭收入。(二)在全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促使煤炭收入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我省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对于煤炭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也十分明确。全省煤炭收入中直接来源于煤炭开采的比重逐渐降低,而通过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深加工而产生的效益逐渐放大。煤炭产业价值链条向更深、更广、更宽的层面延伸,以肥、醇、炔、苯、焦油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加快,装备制造、汽车、交通运输、生物制药、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服务、生态农业等非煤产业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内涵效益成为全省煤炭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我省大型煤炭企业的非煤产业发展迅速,如2010年阳煤集团营业收入75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完成229亿元,化工产品和其他辅助产业完成520亿,非煤收入的比重达69.33%;晋煤集团2010年营业收入623.68亿元,其中非煤收入400.34亿元,比重达64.19%。另据煤炭厅统计,2010年全省煤炭销售收入5441亿元,其中非煤收入2139亿元,占总收入的39.3%,比上年增长66.98%,比2005年增加1936亿元,增长10倍。“十一五”期间,全省煤炭行业非煤收入5284亿元,年均增长61.12%。需要说明的是,我省煤炭财政收入包括非煤因素,由于目前税收统计口径不单独列示非煤税收。但是我省煤炭税收在规模继续扩大、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产业多元化发展已经产生积极效应,煤炭税收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三)从长远来看,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珍惜可贵的煤炭收入,要用好煤炭收入、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以煤炭为跳板,为山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再造新山西的目标离不开煤炭产业的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求山西必须摆脱一煤独大的格局,这是一个长远和现实目标之间的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分析山西财政收入的构成,我们不能简单的分析煤炭产业收入的增长比例等信息,而应该透过数字看本质,在煤炭资源整合到位,煤炭多元发展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的内在发展质量会有明显提高,相应地,会对财政收入增长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而山西经济依赖煤炭的局面由来已久,转型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成效只能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是煤炭行业的厚积薄发:一方面是新型产业的初露头角,两方面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不平衡,我们应当辩证看待煤炭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促进效应,也要看到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带来的希望。当前,全省各级各部门谋转型、思跨越、促发展,深入推进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转型跨越发展。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入推进我省工业新型化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全力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管好用好产业发展资金、煤炭企业转产发展资金、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和“两权”价款的调控作用,大力支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煤炭企业转产转型;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扶持力度。支持循环技术研发推广,支持延长资源循环产业链和发展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支持建设和改造循环工业园区;四是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投入力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转产发展给予财政扶持。

本文作者:王建国工作单位:山西省财政厅国库处

篇(5)

摘要:财政收入水平是影响政府融资的关键性因素,其不仅限制了融资平台拓展的范围,也从资金上约束了政府参与经济调控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来看,财政收入与融资平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财政收入融资平系性分析

建立融资平台是政府发挥经济职能的表现之一,其通过建立各种经营机构以扩大融资渠道,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物资保证。财政收入水平是反应地方经济实力的核心标准,与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我国融资平台建立的情况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等企业、事业法人机构,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由各地政府推出后,因其还款来源的特殊性,其中隐含的风险正在不断受到市场质疑。经历了2009年的信贷大潮和“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出现了比较快、比较高的增长[1]。

二、财政收入对融资平台的作用

中央财政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最用,不断提升财政收入水平以规范融资平台的形式。从部分地区的执行情况看,财政收入水平对融资平台的作用表现:

1、提供资金。财政收入不仅是地区实施工程建设的物质保证,也是政府建立融资平台的重要支撑。由于政府所建立的容易平台逐渐朝着“公司化”规模发展,在经营平台、维护平台期间要有足够的资金为保证,向公司提供物资以维持经营。财政收入水平提升会增强政府的资金力量,使其能大范围地开展融资活动,按照编制的融资计划完成各项经济活动。

2、政策指导。无论是中央财政部门或者地方财政机构,对于融资平台的建立均有明显的指导性。这是因为融资的本质是政府调控资金的一种方法,而资金变动必将带动财政政策的调整。因此,当财政收入水平达到相应阶段,政府的融资活动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保证融资平台的正常进行。但总体来说,财政收入水平改善后,政府融资平台多数处于稳定状态。

3、调控市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化”经营后,平台的融资状况与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财政政策调整约束了企业经营的范围,从而引起了融资平台的波动。如:国家每年颁布新的财政计划后,地方政府能够用于融资平台建设的资金有限,以融资为目的的企业或机构在市场上的经济活动会受到限制。但是,财政收入水平提高,政府飞经济活动会很少受到限制。

三、融资平台建立对财政的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应充分发挥所持有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融资平台是政府参与市场活动的新方式,其所建立的融资公司或相关机构在运营期间对财政收入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增加财政渠道。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或个人的纳税,以及国家投资的一些工程收益。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经济开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推动了市场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建立融资平台也属于机构经营模式,投入成本资金后可创造预期的收益,从而拓宽了财政收入的渠道。

2、促进财政改革。当政府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之后,国家的财政政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财政体制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如:政府融资平台所筹集资金的数量增大,政府则要参与宏观调控以引导资金利用[2]。财政管理过程中则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融资模式的运营要求,避免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3、刺激财政收支。维持收支均衡是财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融资平台能够刺激财政收支调控:收入方面,融资平台所创造的经济收益增加了财政收入金额;支出方面,积累足够的资金后,地方政府的投资本金增多,可投入多个产业增加自身的收益水平。

四、融资平台维护的有效策略

考虑到政府所建立的融资平台属于公司经营形式,其在运行期间也要加强维护管理。若融资平台内部机构出现异常,势必影响到经济政策的有序实施,减慢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因而,地方政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平台维护方案,及时解决融资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控制规模。融资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而定,否则会影响到整个平台经营的收益水平。融资平台过大,政府需要投入的成本资金就多,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负担;融资平台过小,长期运营后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收益,阻碍了地方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3]。控制融资规模是极为重要的,这需要政府及财政部门共同制定调控方案。

2、规范行为。政府建立融资平台应规范其在经营阶段的经济行为,不得随意性的参与投资活动,否则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将要投资的项目需经过多方考察,掌握足够的项目资料后才能制定投资方案。此外,可制定有效的监管方案,要求政府按照国家颁布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管理融资平台。

五、结论

总之,目前,我国城乡地方经济差距依旧十分明显,若不及时采取宏观调控策略则会加剧“两极分化”的社会局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时要借助各种融资平台,以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德成.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财政.2010.18(4):32-34.

篇(6)

财政收入首先应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财政收入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债、政府收费等。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所谓常驻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可以看出,财政收入来源于GDP,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是决定财政收入的基础和源泉,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能力,而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因此,深入分析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又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的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和地位,反映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可供全社会分配的总价值中属于国家财政预算的财力所占的比例。比例过高,就会影响集体、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在初次分配中的所得,挫伤其积极性;反之,又会影响国家财政再分配的保障能力,制约国家重点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最终影响集体、企业和劳动者根本利益,严重影响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削弱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说明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不高,GDP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GDP与财政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研究。

从上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1978-2005年27年间我国财政收入与GDP的增长势头良好。GDP在1978-2005年这27年间增长速度不断波动,其中最大增长速度为35%,最小增长速度为5%,平均增长速度为15.9%。财政收入在这27年间增长速度也在不断波动,其中最大增长速度为25%,最小增长速度为l%,平均增长速度为12.6%。可以看出财政收入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6%和15.9%,相差不大,随着GDP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也在随之增长,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的发展趋势是密切相关的,我国财政收入与GDP的总量关系基本稳定。

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随着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趋势,下面就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对二者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散点图的走向大致是一条直线,不难看出,财政收入与GDP保持密切的正相关,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用Eviews软件对财政收入与GDP作一元线性回归,设模型为Y=C+BX+U~。其中:Y(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X(GDP)为解释变量,Ui为随机误差项,C为常数项,B为系数。得出结果如下:

从理论上讲,财政收入与GDP的变化应保持同步同向的变化规律,这与现实中GDP与财政收入同向变化是相符的。从上表得到D-W值为0.200705,在显著水平a=O.01时,dL=l.10,du=1,24,D-W=0.204705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在显著水平a=O.01时,4-dn=2.76>D-W=2.001531>du=1,24随机误差项ui存在的自相关已被消除。在显著水平a=0.0l时,F=4322.230>Fa(1,25)=7.77>Fa(1,26),,所以模型显著,可决系数R2=0.998306,说明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很好,从检验结果看方程能够很好的反映我国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用Eviews软件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Estimation Command:

LSLNYC LNXAR(1)AR(2)

Estimation Equation:

LNY=C(1)+C(2)*LNX+[AR(1)=C(3),AR(2)=I:(4)]

Substituted Coefficients:

LNY=120.6421752+0.3144085305*LNX+[AR(1)=1.

757873027,AR(2)=-0.7580720399]

该模型的经济意义可解释为:GDP每增长l%,则财政收入平均增长0.3 144%。

三、结果讨论

综上可以认为:在中短期内,当国家税收结构、外部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收入与GDP确实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且二者高度相关。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有企业利改税,1984年10月起,在全国实施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陆续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在我国这是税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取得了改革开放以后税制改革的第二次重大突破。还有就是1994年税制改革,这一时期是我国税制改革全面深化的时期,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税制改革的第三次重大突破。从1992年起,财税部门就开始加快税制改革的准备工作,1993年迅速制定了全面改革工商达,减小FDI的山海差距,进而减小福建省面海背山的区位劣势,增强与其他省市的竞争能力。

(四)加强区域合作

突破行政界线,加强区域合作。莆田、宁德两市应充分发挥其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优势和毗邻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与福州、泉州优势互补,建立经济联系,获得福州、泉州甚至厦门的产业转移、资金扩散和技术支撑,使自身经济规模得以扩大,以实现FDI由沿海经济中心向这两地的延伸发展。南平、三明和龙岩三地亦可加强与周边广东、浙江、江西等省的经济合作。

篇(7)

从财政边际收益分析,显示宏观税负增长趋势明显财政边际收入率是指新增财政收入占新增GDP的比率;财政平均收入率是指财政收入总额占GDP总额的比率。从2006-2012年张掖市财政收入增长趋势图(图1)显示,财政边际收入率和财政平均收入率总体趋势相同,财政边际收入率曲线较财政平均收入率曲线明显陡峭,从财政边际收入率曲线与财政平均收入率曲线的近期趋势看,财政收入超GDP增速现象仍将延续。

从劳动者报酬看,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没有制约居民收入增长从2006-2011年张掖市、甘肃省、全国生产总值(GDP)收入构成比较(表3)看,张掖市GDP构成中比重出现“两升”(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两降”(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与甘肃省GDP构成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与全国GDP构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GDP构成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稳步上升,2011年达到68.08%,较甘肃省和全国分别高22.13和23.14个财税论坛表2张掖市经济与财政横向比较统计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张掖市统计年鉴》,下同。说明:汇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外汇交易中心2012年12月31日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2855元人民币;平均工资2012年未出。注:2012年部分数据未出。单位:人均GDP为美元,人均工资为人民币,其它为%百分点,达到发达国家50%以上占比标准;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占比所有下降,2006-2011年间,二者在GDP总量中占比同步下降4.5个百分点左右;企业营业盈余占比所有提高,2006年营业盈余在GDP总量中占比为13.56%,到2011年达到16.92%,提高3.36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与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两升两降,且二者变动幅度基本相当,这进一步说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没有制约居民收入增长。

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我国采取的是以流转税收和所得税收为主的征收模式。征收模式决定了税收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高。1.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GDP的增长,生产经营者实现的销售(或经营)收入增加,保障了流转税税基的稳定增长。2.企业效益。经济发展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利润的增长保证了所得税收入的快速增长。3.产业增速。GDP是由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的,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增速也高于GDP增速,而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GDP中的二、三产业,各产业增速的不同导致财政收入增速随之变化。

(二)制度因素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和税收制度设计缺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制度。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税收制度,对生产经营者的销售收入,减去已购进的各类材料和其他费用支出作为税基进行课征,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没有剔除,所形成的财政收入存在一定水分。2.统计内容。财政收入与GDP两者大部分统计内容相同,但也存在不同:部分税种存在重复使用同一税基计征现象,如对销售行为除计征增值税外,还要开征所得税、教育附加费和城市维护费等;财政收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未计入GDP统计范围等。3.统计价格。目前使用的GDP增长是以1985年价格为基数,按可比价格计算所得,没有考虑物价变化,而财政收入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包含了物价涨幅和体制变动等因素。4.税收制度。现行税制中规定了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优惠办法,而在财政收入统计上,对已退税收也计入到当期财政收入中,如对出口退税的财政收入统计,使实际财政收入存在虚增。

(三)政策因素1.财政政策取向。2006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财政收支总量稳步增长。国家连续实施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GDP保持年均14.68%的增长速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纳税能力增强。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紧急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财政政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地方可用财力增强。2.税收政策调整。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加强了征收管理,新开征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1996年国家费税改革,出口税收调整刺激一般贸易增长,进口增值税加速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税费征收方面积极实行减、免、缓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状况,税收收入有所减缓,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但是,国库部门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流程,切实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企业退税资金的到账速度,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缓慢。3.其他因素。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征收或取消利息税、部分大型企业一次性上交国有资产收入,税率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财政收入统计口径调整等。

(四)管理因素1.税收征管因素。2008-2010年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速缓慢,部分地方财政通过预收虚增收入形式提高当期财政收入增长。税收征收水平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及税收征收系统是否完善,对税收征管密度和征收效率带来较大影响。海关实行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刺激了进口增值税的地方缴纳。2.既得利益因素。地方政府为保证地方财力的稳定增长和财政支出的需要,通过税收考核制度,以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直接挂钩的做法,调动征收部门、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

结论和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张掖市从2006年开始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一是2008—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张掖市GDP(现价)增速由15.83%回落到10.76%,大量的资金通过税收形式被抽离,相应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二是2006—2011年张掖市GDP(现价)年均增长15.18%,较劳动者报酬年均增幅17.22%低2.04个百分点,而来自经济生产成果的财政收入年均增幅25.91%较劳动者报酬年均增幅高8.69个百分点;三是2011年张掖市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5985元,分别较甘肃省和全国低6107元和15814元,年均增长13.43%,分别较甘肃省和全国年均增幅低0.13和1.49个百分点,与其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后两者不相符,但与其人均3397.90美元(折合人民币21358元)GDP的经济基础相一致。说明财政收入的高增长能够惠及公众,提高劳动者报酬,促使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综上所述,张掖市财政收入增长超经济增长既是对国家财税体制及宏观调控变化的反映,也是对历史增长的修正和经济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反映,存在一个自然调整的过程。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运用稳键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提高工业技术含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创税能力;充分考虑各项政策的短期与长期效果的综合平衡,积极引导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向,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宏观税负。

(二)健全财政秩序,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清理规范政府收费项目,加快费改税,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取消预算外分配。充分发挥财政直接调控作用,有针对性地扩大投资性支出,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等的公共支出,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合理使用税收调控,适当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公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