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22-08-01 12:21: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题组长:吴毓敏 课题方案陈述人:吴毓敏 班级:高一(4)
小组成员:吴毓敏、赖丽思、赖赠朱、杨玉宇、林冬瑜、曹俊杰、蓝坤、李泽贤、蔡淦沅、廖俊华
指导老师:×××
问题的由来:
现在,不少中学生的铅笔盒已经不放橡皮了,取而代之的是涂改液。因为涂改液用起来方便,而且覆盖力很强,挥发性也比较大。但涂改液涂改了字迹,却留下了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修正液中含有苯、钡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为了更好了解修正液给人体带来的影响,特著此文。
活动计划:
1.活动步骤
①讨论小组分工
②实施行动
③总结归纳
④发表
2.可行性分析
经过大家的讨论,认为比较符合要求,觉得该方案具有可实施性与合理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些问题还需在实际调查中探讨。
3.小组分工
一组:××同学收集有关报纸、报道、总结资料
二组:××同学询问使用人群,了解其情况
三组:××同学上网查资料、整理资料
四组:其余同学结合一、三组提供资料制作调查问卷访问人群
研究方法:资料查询法、调查访问法
预期成果:调查问卷经过多次完善,最后询问有关人士并记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07-01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突出教学方法的“新”,更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新”。新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而新的教学手段则是将与时代、与社会、与教育发展相匹配的新的媒介和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最能体现其教育新理念及教学新效果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的有机整合。
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学的深入挖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经过创新与延伸形成的一种适合高中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完成的方式对课题自行组织研究,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不再单纯的是一个被教育对象,而是学习的构建者与创造者。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使政治教学更具开放性与针对性,重要的是对发挥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作用。
2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意义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全新起点。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它不但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信息资源带来的高效与快捷,同时也使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选择课题还是进行课题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信息技术都为他们提供了优质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不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特征――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及综合性所使然,更是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必然趋势。
3 高中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过程
3.1课前自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文章书本,应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前自读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准备。它主要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前获得一个整体感知,并对一些问题尝试进行自我解答,或者形成质疑留到课堂中寻找答案和进行验证。在此过程,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与收集,也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图片等方法将自己感知的内容形成影音材料,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3.2选择课题
引导学生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在学生进行选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也可以设计制定一些课题供学生参考,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选择带有一定方向和侧重点的可行性研究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寻找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了解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发展与变化,从而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课题展开研究。
3.3开展研究
当学生选择并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建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题进行研究与验证。各小组还可以结合课题的目标、构思,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者进行调研来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同时教师要传授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建议他们以信息技术作为开展学习的重要手段,运用网络咨询、现场调查、查阅文献、科学实验等多种方法组织开展课题的验证与研究。
3.4评价交流
评价交流是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整体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与价值均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学生们通过评价认识自己,通过交流分享成果,通过讨论相互提高。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过校园局域网网页、电子屏幕、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与交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本文以“公司的经营”一课为例,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的过程给大家一个具体呈现。
阶段一:确定课题目标。本课内容其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公司制的优点,重点掌握一个公司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经营。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学生进行自读时,推荐他们借助信息网络进行资料的采集。在选择课题时,应注重政治课题的时效性,引导他们从近几年的“三鹿破产、三元接手” 事件,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现象入手准备。
阶段二:根据选题设计方案。对学生选择的课题,做必要的指导与辅导,让学生将利用网络搜集的各种信息与资料设计成课件形式的研究方案。方案中应体现出课文内容,包括公司存在的形式、公司经营中承担的责任、作为股东你应享受的权利、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等等,并要求他们以本地企业为例,深入分析和了解公司制改革的成效。制定设计方案后按照自己的即定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最终形成结论,可以以论文、调研报告、课件等多种形式完成。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难度很大,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的渗透,能够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型接受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学习渠道,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必然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语文课程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主动探索、发现、收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获取、应用实践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学生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把课堂研究和亲身实践相结合,自主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层次,从生活中自选主题并且进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建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得到最优发挥。
(二)问题探究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应该由教师指定材料让学生理解学习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已经是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如学习完《鸿门宴》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作《项羽新探》《失败的英雄》等文章,从历史和人性角度研究项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设置“专题研究”课,即在语文教学中,以专题研究的形势穿插、设置一种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活动。具体来讲,在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程有如下步骤。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题
研究性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合理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确定课题范围,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方案
研究主题方案和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学生成立若干小组,组成分工不同、团结合作的集体,小组成员充分协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和计划。
(三)小组实施计划,教师负责指导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根据每个研究小组提交的活动安排、详细报告、活动情况报告表,对于其中的不恰当做法提出纠正,对小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便提高小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技巧。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协调合作,以强化责任感和确保研究课题质量。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笔者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 学习主体
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一、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以上只不过揭示了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2.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归纳起来,主要有①课题选题的指导;②研究思路的指导;③研究方法的指导;④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
例如,笔者在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教师先列出多条研究性课题:山水画中诗情的体现、从山水画里的树种看现代环境保护、山水画与古典音乐的联系等十多条。学生可以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选择课题,有的学生就自定了如:从山水画看现代旅游资源、山水画里的名山大川、山水画里的宗教气氛、水墨山水画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品位等优秀的选题。在确定了选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后继续分析直至完成分析报告。
3.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学生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四、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重庆;满意度
随着新课改中“加快推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地理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应用地理知识、地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发现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和方式。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精神,让学生回归生活,探究生活,形成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我们从已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包括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八中、育才中学和南开中学)和非直属高中(包括田家炳中学、朝阳中学和重庆第三十七中学)中抽取高中生共800人发放问卷,回收435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对有效问卷进行研究。此外,对这几所学校的6位地理老师或学生进行了访谈。
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重庆市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调查及研究分析,了解重庆市高中生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满意度情况,最终对重庆市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重庆市高中更好地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也为全国范围内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更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1喜忧参半的现状:整体满意,差异明显
1.1学生对目前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总体较为满意
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71.55%,说明所调查学校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总体情况表示满意①。满意度平均值最高的是学生对个人收获的满意度,其值为77.74%。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最低,值为57.72%,表示满意度一般。将各板块满意度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个人收获>家长>小组>教师>评价>课题>时间安排>社会>学校(表1)。
1.2 直属学校学生的满意度高于非直属学校
重庆市直属高中学校的平均满意度为73.81%,而非直属学校的满意度平均为73.45%。由此可见,直属学校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中相对具有微弱优势,非直属学校通过改善实施策略可以和直属学校不分上下(图1)。
1.3 高一年级学生的满意度高于高二、高三年级
高一年级满意度平均值73.78%大于高二年级满意度平均值70.67%大于高三年级满意度平均值70.02%。高一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年纪,可见高一年级学生对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收获较高;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满意度降低,这一现象直接关乎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时间策略(图2)。
1.4男生与女生对于不同方面的满意度不同
男女生总体的满意度相差不大,但是在不同方面有所不同,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可根据不同性别特征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图3)。
1.5 队长的满意度高于普通小组成员
成员满意度平均值71.22%小于队长满意度平均值73.29%,由此可见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会促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表2)。
2错综复杂的原因:因素多样,程度各异
根据调查,学生对不同方面满意度差距较大的原因如下:
2.1 对于各板块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2.1.1个人收获及家长态度
参加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合作学习、人际交往、调查研究、信息筛选、文字整理等方面的收获存在差异,则满意度差异较大。只要学生提出参与地理研究性学习,多数家长都会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与充分支持。但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告诉家长,使得这部分学生对家长的态度不明确,则谈不上满意与否。
2.1.2小组
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遇到困难时,多倾向于自己解决或求助于指导教师。高一学生倾向于小组讨论解决,高二学生倾向于小组成员分工查找资料,高三学生倾向于找相关的老师帮忙(除指导老师)。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投入精力的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则满意度存在差异。
2.1.3教师及评价
同学对指导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满意度很高,大部分指导教师在评价时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但学校或领导比较重视课题成果,以便对其后续研究进行持续引导。由于不同学生看重的方面不同则满意度存在差异。
2.1.4课题选择及时间安排
课题选择的方式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初定一个课题,经老师指点后,最终确定课题。所以学生在选择课题时自较大,教师指导不够,造成学生满意度的差异。此外,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理论课的时间集中在高一,课时为每周1节课,而学生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段多集中于寒暑假和上学期周末。因为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存在满意度的差异。
2.1.5社会及学校
在调查过程中,社会人士的不配合是学生较难攻克的一个障碍。实施课题的资金来源由学校全额支付的极少,学生的积极性不强。学校方面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完全肯定,学生认为学校关于资金支持力度没有达到学生预期的水平,这是所调查的各个内容中最不满意的一个方面。
2.2 直属学校与非直属学校学生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直属中学开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课的时间大多数是在高一第1学期,非直属中学几乎都不开设课程。第二,直属中学的学生更喜欢选择“社会热点、焦点”、“自然环境”等贴近生活的题目。第三,直属学校的硬件设施更为完善。第四,直属学校的老师参与度更高,尤其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会和学生一起解决,而不仅是小组成员自己查找资料。第五,直属学校对于课题成果的处理方式多是评出等级,给予奖励,也支持优秀课题深入研究和推荐去参加比赛、投稿、申请专利等。
2.3不同年级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理论课的学校,课程开设时间集中在高一,极少数在高二,高三几乎不开课。高一学生寒暑假相对高二、高三来说更轻松,有较充足的时间来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第二,虽然三个年级的家长都支持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但是高三面临高考的压力更大、实施的时间不足使得家长的支持力度下降。第三,高一学生更关注课题成果评价与自我期望的差异和学校关于课题成果的处理方式,高三学生更关注自我收获。
2.4男女生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女生倾向于选择生活、时事、人文地理等更容易接触到的方面的内容;与女生相比,男生兴趣广泛,在选题上倾向各异,但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的研究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第二,男生更愿意挑战自我,因而对于知识面的拓展、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习地理兴趣的提高和意志力等品格的培养的满意度都高于女生。第三,女生更需要来自家长、老师、社会人士的精神支持。
2.5队长满意度更高的原因
队长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负责小组分工,自觉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指导老师的接触和交流更为频繁,参与程度也更为深入,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更大的收获及成就感。
3相对合理的策略:提高认识 注重差异 加大投入
3.1提高学校、教师、学生的认识
3.1.1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是前提
地理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快乐有趣的、可以增进友谊和充实生活的,并且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使学生有归属感。此外不算学分、不强制性参与、全凭爱好参与等有助于减小学生压力。
3.1.2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不管是正负面看法中还是理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中都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和要求。学生普遍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好的一面在于“扩充知识面、增长视野、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增加地理知识、有助于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式的正确理解”,因此地理研究性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学生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会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3.1.3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关键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调剂生活、丰富假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迫于高考的压力则时间紧,怎样安排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时间才能使得学生既不会耽误学习又有较充足的时间完成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3.1.4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是目的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进行团队合作,这有助于增强合作组织能力、提高学习应用能力、提高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了解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
3.1.5规范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标准
健全的评价体系不光是对结果的重视,而应该结合老师、家长、学校、同伴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过程评价。所有地理老师对所有小组进行认真的评价,评价包括:小组综合素质(知识拓展情况、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意志力等)、小组成果报告等。选出优秀的小组、确定名次后,学校颁发奖状和一定的奖励品。特别优秀的小组继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参加比赛或投稿或申请专利等。
3.2 注重年级、性别、兴趣差异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年级、性别和兴趣差异,在安排上应该区分对待,建议如下:
3.2.1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
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查找资料、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何写总结、注意事项等。开设时间:高一的第1学期和第2学期。开设的课时:每学期10个课时,安排在学期期末(接近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时间)。实施时间:高一的寒、暑假(建议实施两次)。高二、高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参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3.2.2课题内容及选择
课题分为自然地理(地、气、水、土、生等)、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产业、交通等)和科学地理(“3S”技术、宇宙探索等),每个方面都分配相应的指导老师,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和学生协商后,最终确定课题。
3.2.3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将选择课题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组内人数在6至10人之间。小组内选出一名队长、一名副队长,共同负责监督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进度。需注意分工合作以及性别搭配等问题。
3.3加大资金、设备的投入
经费方面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费用。建议学校规定给每个组统一报销一定金额,若超出限定金额,则超出部分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此外,学校应加大投入,向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与课题相关的图书、资料、基础设备等。重视并规范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确立评价标准和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夏志芳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368
[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E].2010
关键词: 自主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 探究和实践
引言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对化学中的变化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他们具有很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但是,这些对于学好高中化学远远不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自主研究性学习,是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使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学习,并轻松掌握化学知识。自主研究性学习,把“课题研究”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它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同化学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发展和提高。因此,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值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一、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活动形式,其基本特征为探究性学习。此方法尤为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2]。自主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并由教师全程指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满足新课程改要求的。该模式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激励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的欲望、使学生尽早进入学习情境中[3]。一方面,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感同身受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班里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合理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通过讨论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每一个小组根据教师分给本组的任务,制订学习计划,查阅资料,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相关信息,经过思考、分析,小组内讨论,确定最终结果。这一环节是自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任务,并确保组内每一位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解答过程,并以组为单位各交一份讨论结果报告。
(三)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学习。收到各小组结果报告后,教师应当留出一定时间,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互相提问。同时,教师也应当全程从旁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应当客观点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果,指导学生得出更完美的答案。
(四)实践应用。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后,应该教会他们独立运用。教师可以针对相关知识设计练习题目,并提炼出解题中运用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一)重视科学探究,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将科学探究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将自主研究性学习方式真正落实到研究内容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场景,例如“对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尽心调查和应急处理”,引导学生自主了解Cl■、NH■的性质,并知道CL■、NH■泄漏分别用碱液、水喷洒。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根据气体的密度,确定是往低处跑,还是往高处跑,不仅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掌握遇到突况时求生的本领,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强烈欲望。
(二)围绕大纲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应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致力于让学生掌握除课本内容以外更多的知识。例如,选题“金属铝与稀盐酸及稀硫酸反应的差异”,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铝和酸的反应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由理论学习上升到实验研究的高度。首先,发现问题,通过课本学习,铝和酸起反应生成气体,但通过化学实验观察,铝和稀盐酸的反应现象明显,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其次,分析问题,这两种相同浓度、不同种类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H■,反应现象不同,可能是由于H■所处环境不同。再次,提出假设,假设Cl■能促进金属铝与H■反应;SO■阻碍金属铝与H■反应。分别在两种反应的试管中加入NaCl、Na■SO■晶体,反应现象不变。最后,做出结论,假设正确。通过自主对比研究性学习,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知识奥秘的欲望。
(三)开拓网络学习途径。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化学知识是丰富多彩,而又贴近生活的。因此,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走进生活,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或利用图书馆、网络途径搜索资料。教师应当在学生中组建学习小组,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推荐可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方法。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海量网络资料中快速搜索到自身所需的知识。
结语
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各种背景资料为学生创造逼真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章延玲.浅谈如何构建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26):68.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实施策略
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是当前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次课改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落实到生物教学中,是生物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来谈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2.学生讨论问题并设计实验流程;3.教师指导并启发学生思考与创新;4.学生自主研究并实施实验;5.师生共同评价并总结研究成果。在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尤为重要。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已习以为常,再加上学业负担很重,因此很少有高中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情境,促使学生对身边的现象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在上《遗传的基本定律》新授课时,笔者请了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站到讲台中间,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这四位同学的相貌特征,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习热情高涨,研究兴趣浓厚,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人眼睛有大有小?”“怎样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长得更高?”“不同人相貌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进入了学习状态。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研究并实施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一个良好契机。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是30%的蔗糖溶液和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学生按照书本上提供的实验步骤验证完实验现象之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开始自主研究。有的学生提出“如果将30%的蔗糖溶液换成10%或50%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换成30%的KNO3溶液或30%的葡萄糖溶液,结果又会怎样?”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来观察,将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而应鼓励他们去设计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或指导学生用现有材料去配制自己所需的材料。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换了实验材料之后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让实验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研究性学习在课外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让每个小组去寻找并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生活现象。当小组研究的课题确定以后,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并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或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验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如: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的购买,实验应该观察或测量的合适指标等。例如,某兴趣小组在对校园环境进行细心观察后发现,生长在学校操场边的牡丹花比生长在学校前山上的牡丹花长得更高,每年开的花更大更多。学生在仔细比较两处牡丹花的生长条件后,提出他们想要研究的课题“牡丹花的生长情况是否与不同地方的土壤土质情况有关”。在研究过程中,以哪些指标来判断土壤的土质情况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搜集,并选择一些便于观察或操作的土壤指标,如测定土壤pH、观察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检测土壤中氮磷钾等矿质元素的多少等。然后帮助学生联系实验室,准备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在网上购买其他必需的实验用品。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并实施实验,指导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总结实验结果,提出适宜牡丹花生长的土壤条件并对学校前山土壤条件的改善提出合理的建议。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