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04:14: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教学反思,只有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成为体育教师精神需要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成长的平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并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出色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才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关键词:教师;成长;平台;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科研意识,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反思要抓住自己的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因此,教学反思,只有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成为体育教师精神需要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成长的平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出色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快速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一、体育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平时所记录的一些体育教学感受或教学反思,为教师自身今后的成长、成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案例和经验,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最真实的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不断进步,且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实际上,写教学反思并没有什么窍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应当把它当作教师工作的一种习惯,生活中需要做的一件事。它有这么四个特点:
第一,教学反思表现为自觉性。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教师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教学反思的记录、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次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心得,厚积薄发,而不是为了应付才写。
第二,教学反思表现为叙事性。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应原汁原味记录下教育教学的案例,真实、有味,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必用什么华丽的词语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第三,教学反思表现为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第四,教学反思表现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总结,自我奋斗。它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就会应运而生。
二、体育教师要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找准切入点,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写作表达方法主要有:
第一,随笔式教学反思――一种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可以在课后记录,也可以在教案上随时留下痕迹,课上成功之处或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随笔看似事小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二,课堂实录反思法――一种原生态的课堂再现教学反思方法。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观看课堂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或采用另一种方法,会有什么效果,什么方法最有效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任何一个致力于教学反思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点:一是思想开放,二是有责任感,三是有专心致志的执着性。思想开放能够注意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责任感表明了能积极寻求真理和运用获得的信息去应付问题;执着性表明了能克服恐惧和具有始终如一的精神,并能批判性地评估自我和周围的一切。
二、掌握学科特点,确定反思内容
各门学科都有着自身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体系和思维方式。
1.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需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一,教学日标的三维性,即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新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并确保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思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即教学目标是否有不同层次的具体内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反思三,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即是否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块落实到各个动态的教学环节中,让活动去诠释目标,化解目标,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目标。
2.反思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需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这个载体能否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立足选用教材,吸收其它教材的优点,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反思二,学科教育价值性。教学内容是否蕴含了学科的教育功能,在科学发展观、人地协调发展等观念或价值取向上有所体现和承载。反思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否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要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学科知识的自身价值。
3.反思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这些是多少代教师在重复着的教学基本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过程。然而,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每个过程某个环节中,是否都能体现出新的思想和方式,适应新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对教学常规进行反思。一是反思它的弊端、缺欠和与教育发展相抵触的地方,从而找到改革的突破口,进行开发和重建。二是反思教学常规中沉积下来的教育精华,对其进行挖掘和提炼。反思教学常规,择取精华而创新,是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稳妥而有效的方法。
4.反思教学习惯
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些自身的教学习惯,并渐渐地习惯成自然,形成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似乎觉得这些习惯的正确性是理所当然的。例如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怎么教,在备课、上课方面颇下一番工夫;对于为何教,教得怎样,教学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这些因素间有何联系等相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
5.反思学生表现
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
三、培养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1.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加强教学研究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理论,了解教育新理念、新技巧,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研究。如果教师对日常教学的生活世界司空见惯,那么他既发现不了教学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发现不了教育教学中潜在的问题。教师要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这样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现象的意义,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2.在观摩学习及与同事交往中提高自我
就像“照镜子”一样,他人的观察与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反思。经过多年的教学磨炼,大部分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有着迥异的教学个性,也有不同的教学感悟和教学体会,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维才能够得到碰撞,情感才能得到交流。教师要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学术报告,还有同级或本单位的集体备课、研究课等,以获得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通过交流学习有利于教师从一个新的视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3.强化课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从而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记录课后反思。
一是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与应用的过程,以及有何感触与创新等。
二是记录“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上找原因,并有勇气请同行提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
三是记录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是记录教学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反思,检查自己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把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否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五是记录“再教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虽然仔细研究了教材,写了详细教案,但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学过程又是互动的,因此在具体施教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情况,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也会相应地加深。教师在授课结束时,把这些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如能持之以恒,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4.教师要学会叙事与倾听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
笔者以参加区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开设《乙醇》(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专题3[1]公开课为例,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呈现如下:
一、反思备课过程的教学设计,建构学科观念
备课过程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筛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目的。反思备课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反思
《乙醇》课题内容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体现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乙醇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修中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不能随意加深。如:乙醇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结构分析促进学生理解,但不能推演到醇类的性质,要合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避免超标增加难度而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班级学情反思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教师把握好上述学生的特点,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大有帮助。从学生已有的对“乙醇”知识经验看:知道乙醇的元素组成和化学式,知道乙醇易溶于水,易燃,能做燃料、溶剂。
3.学法教法反思
有机物同无机物相比,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有机化学知识是高一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由于教学是分别针对某一具体有机物进行的,并且这些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典型反应及结构特点等内容有着明显差异,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易被发现或容易忽视[3]。
学生学习过程的主线设计为: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要对知识(教什么)和过程(如何教)做出决策,即要用恰当的方法教最有价值的知识。笔者教学前准备好供全体学生观看乙醇的大型比例模型和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搭建乙醇的小型球棍模型,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对乙醇分子结构的理解,进而加深对乙醇脱水消去反应和与水对比分别跟钠反应差异性等性质的牢固掌握。结合本节课课程特点,乙醇教学设计的主线是:诗歌引入小结已知的乙醇用途观察乙醇物理性质动手搭建乙醇结构模型实验探究乙醇主要化学性质拓展乙醇用途课后延伸探究。
本节课结束后,笔者发现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要经历一个渐进与发展过程。很多学生认为有机物的性质零乱而不系统的,有机反应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的,这样造成很大的记忆负担,觉得有机化合物的学习非常繁杂,学过亦忘记。因此笔者认为:醇羟基官能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所在,要通过“乙醇”学习,建构“结构与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学科观念。
二、反思课堂进程的教学组织,促进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1.创设情境导入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中,由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引领学生走进乙醇,通过实物展示多种品牌的酒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请学生浅尝葡萄酒,闻高度白酒,观察乙醇,小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掌握很多关于酒文化的优美诗句,对课上品尝葡萄酒感觉十分新鲜,学习气氛很活跃。
但引入的内容不精练,占时过长。教师应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2.探究新知建构过程的反思
学习方法的引导要细致。学生进行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很是兴奋,实验观察往往是无序的。结果是实验场面激动人心,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教师适时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固体、液体、气体三个方面来观察和描述,即①固体:铜丝的颜色先后的变化;②液体:铜丝插入乙醇中,乙醇有什么现象;③气体(或气味):乙醇的气味有怎样变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向更深度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紧凑。
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机智和灵活。学生观察了乙醇与钠的实验,与以前学过的水与钠进行比较讨论。笔者发现讨论中凸显出学生对水的结构不清晰,限制了用类比方法讨论的进行。这是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教学时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再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评判。
要关心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多样性,把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个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如:学生讨论乙醇与钠反应机理时,通过有关实验装置和获取的数据,经过合理推算得出: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可得到0.5molH2,那是什么氢原子参加了反应?学生思考有三类氢原子:甲基氢、亚甲基氢和羟基氢,教师适时地从乙醇结构中氢原子的差异与获得氢气的比例关系上予启发、推理。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插话,因为课堂插话的学生通常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敏捷的学生。教师不能为刻意完成教学任务而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顺应学生探究的需要,即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如何兼顾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时间的紧凑,教师还需要再做深入研讨。
要加强知识网络的构建。学习了乙醇性质,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乙醇乙醛乙酸”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知道有机反应及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科研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了解有机合成做铺垫。课后学生反应终于找到有机物学习入门的感觉,有着恍然大悟之感。
三、反思课后教学的拓展延伸,开展兴趣活动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课后将乙醇内容加以深化,如利用教材“拓展视野”中假酒和交警检测酒驾知识让兴趣小组学生做课后延伸探究,与课前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呼应。
笔者让一组学生利用酒瓶标签上的原料和生物课学过的知识,一起了解酒的制作过程,即发酵法制取乙醇,并探讨发酵法的优缺点过渡到工业利用石油裂解气乙烯快速大批量地制取乙醇,从而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学生通过课本“拓展视野”中假酒知识,明白了不能利用工业酒精兑制假冒伪劣的酒制品,明白了要正确运用化学常识做诚信守法之人。另一组学生通过交警检测酒驾知识了解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认识酒后驾车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数学;反思;情境
国内外对反思及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大都是对反思的含义,理论基础,以及反的过程、模式等方面对反思进行研究,有较强的系统性。本文是对一所初中学校的所有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进行的个案研究,从个人主观角度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反思理论对该校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内容、类型、深度、方法五个维度行分析研究。从教学反思的时间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活动前的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从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对教材的反思、对学生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数学教师个人的反思和教师集体的反思;从反思的深度上划分,将数学教学反思分为技能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三种反思;从反思的方式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观察反思、教后札记反思、课堂实录和对话交流反思几种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利用反思促进教与学。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进自己专业成长。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才能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我们又该反思教学中的哪些内容呢?
一、情境创设
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是从“创设情境”开始。情境创设又有“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歌曲情境”等等。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一个好的“情境创设”,是一节好课的开始,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怎样做效果会更好,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二、自主探究
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
三、学生活动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让学生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反思中,教者要从课堂实际出发,反思小组是否真正有效地合作。很多老师上课会先提一个问题,然后让小组讨论,却不关注学生的动态,殊不知,很多活动是虚假的活动,是没有实效性的、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活动。
四、数学建构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体系。反思中,教者要思考,建构知识的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尽量有效、简洁地构建本节学习的新知结构。
五、拓展运用
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六、归纳小结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同时,教者要适时引导,归纳全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学会反思,要经常思考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果,然后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虚假的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最后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1)转变该校初中数学教师观念,认识教学反思的价值。(2)加强该校教师培训,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3)加强该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初中数学教师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刘家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大学报2004,(3).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一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来的不算早但走得很迟,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培养班干部,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的见意,并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注重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不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而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跟班紧、认真负责、指导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级真正形成“团结向上,纪律严明,环境整洁,学习刻苦”的良好班气。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
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学期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帮助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二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教材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
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
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数学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
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数学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数学复习缺乏系统性,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
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
同时,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内容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计算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
4、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
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抓住课本,有效复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题型,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计算证明,小到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网络图”。
三是专项练习,有的放矢。对于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逐题突破。
四、复习提示和建议。
在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把试卷和做过的练习题里的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及时订正反馈。教师要加以选择,并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做基础知识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关于阅读理解,现在出题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因此,学生复习时应加强练习,广泛接触各种题型,拓展知识面,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可减少中考时的答题失误。
总之,中考数学复习阶段非常重要,复习可以查漏补缺,能使知识达到系统、全面。虽然我们已经逐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指导的紧迫性,但是离相对满意的数学课堂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和轻松面对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三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一、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教学反思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旅程,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些都说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幼儿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教学活动反思和教师自身反思。教学活动反思是以教学为指向,对教学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教师自身反思是以教师自身为指向,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反思,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不是一种面向幼儿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用来提高幼儿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幼儿教师二度教研的过程。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其目标具有双重性,既要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学习”,又要让幼儿教师自己“学会教学”。教学反思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质。幼儿教师把反思当作一种习惯,在具有丰富、生动的幼教活动中,借助于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学过程,能使平凡的教育事件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幼儿教师不断从经验中学习,不断在反思中成长,并努力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探究教学的一种对话形式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具有生命智慧和教育智慧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具有目的性,带有研究的性质。“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可见,对话是教学反思的表现形式。幼儿教师反思教学的心灵对话主要有:
与教学理念对话。教学理念倡导的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幼儿教师对教学理念反思对话为: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幼儿为中心,是否确定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坚持了“依标施教”;是否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怎样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些知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等。
与教学过程对话。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师演绎精彩人生的舞台,也是幼儿心智发展的主要阵地。与教学过程对话就是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流程是否合理;教学前是否考虑了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否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交往的机会;是否重视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幼儿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是否得到赞赏和激励;教学是否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还是让幼儿处于专制、服从、压抑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还是“演员”;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等。
与教学得失对话。教学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这节课的价值在哪里;我的教学有效吗;教学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还有哪些瑕疵、“败笔”之处。通过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等形式将有价值的教学感受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行剖析,加以研究、改进和完善,形成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再设计,从而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 “预案+反思”的备课形式应成为幼儿教师“终身备课”的重要形式。
三、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没有专业的行为反思过得将是单调呆板的职业生活。教学反思起源于幼儿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追问,寄寓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人生价值。自觉性的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应成为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学习引领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为了反思,幼儿教师必须多读书、多学习,要读经典著作,读专业理论,读文化知识。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幼儿教师应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也就意味着教育。在幼教领域中,一大批教育专家成长的过程表现出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在阅读他们教育思想的时候才能明白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才能知晓怎样去继承、发展和创新。通过与教育大师的对话,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并从书籍中寻找出自己的精神同伴和人生范例。这样,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在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明确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