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07:40: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铁路信息化工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铁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经过20多年的应用后,从最初的V1.0开始,到2008年末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V5.0在全路的上线运行,完成了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以及预算监控系统进行共享和衔接,实现了跨部门的企业级应用,达到了企业各管理部门的一体化管理,即全面信息化管理。
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企业规模庞大,组织层次多、股权结构复杂,不便于集团公司监管;下属单位涉及行业众多,业务核算模式多样;集团内部交易多,合并报表复杂等等。由于铁路非运输集团型企业固有的管理上的层级性、业务上的差异性、地域上的分散性等方面的特点,造成了集团型企业在进行财会信息化建设时要比一般的单体企业困难得多。因此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财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铁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专项规划》建设原则
根据《铁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专项规划》建设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五个统一”方式,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实现“五个统一”就要在建设和应用铁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时溶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去,实现会计稽核和业务管理相结合。
二、充分学习和借鉴铁路运输站段的先进经验
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是原铁道部统一研发,由铁路运输站段运用稳定成熟之后才逐渐向非运输企业推广,因此铁路运输站段在试点及运用财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寻求铁路局的支持,对铁路运输站段积累的先进经验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根据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自身特点,采取“硬件内联、软件外包”方式,依附运输站段展开网络线路的铺设、服务器的构架,对现有网络的升级维护;利用信息系统开发方对系统各模块的专业了解,将该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托管给系统开发方;这样可以发挥二者的专业性优点,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构建一个领导重视、全员配合的平台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财会信息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多系统的融合,涉及企业差异化需求的作业流程,并要求企业革新领导思维方式、重设组织架构、顺应市场政策、再造考核标准和流程,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
财务管理信息化如果不能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不能得到各个部门的配合,那么就发挥不了作用。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集团内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财务信息化的落实必须在全体员工中树立正确科学的全员目标成本管理。通过不断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人人控制成本”的良好氛围,才能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之主动的参与到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来,发挥团体的力量,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四、积极开发辅助系统并对现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目前的铁路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基于B/S结构的应用平台,这对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的个性化需求预留了广阔的空间,为满足集团各企业的多样化需要,可积极开发各种辅助系统如决算辅助系统、财务报告分析系统、财务指标预警系统等,为防范日益增加的会计行为风险应大力发展预警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重大风险防控应急机制,通过提示、预警、控制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通过加强辅助系统的建设和针对性的二次开发,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管理能力,使其具有更加完善的管理能力,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和有机结合,从而推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也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五、强化财会信息化系统风险控制
财会信息系统在分布式应用模式下,安全风险可能带来的只是局部的损失,但在目前集中核算模式下,安全风险则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应建立科学的财会信息化风险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管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全方位布局,防范系统风险的发生。
1.加强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
在非运输集团各企业数据向集团公司集中的同时,原来分散的风险也随之集中,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容灾观念,提前做好面对信息灾难的准备。集团灾难备份中心应该是将各非运输企业的业务数据同步传到路局,作为各企业本地备份的补充,当数据发生破坏时,可通过局中心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避免灾难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2.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是确保财会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进行日常演练和响应启动,发现影响财会信息系统安全隐患时及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六、建立一支具备财会信息化复合知识的财务管理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一是分清层次、突出内容,对一般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根据不同不同的对象聘请不同的专职老师或者在职人员,结合工作岗位,贴近实际工作;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对财会信息化数据集中管理,账务报表系统、
racel数据库操作具体知识,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进行上机操作;三是举办财务主管培训班,提高财务主管的计算机运用,并重点提高财务主管对财会信息化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管理技能,适应财会信息化条件的财会管理工作的需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加快财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首要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艰巨且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开展这项工作。只有坚定执行《铁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专项规划》,善于总结在财会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经验,使财会信息化建设达到科学、有序的程度,才能逐步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铁道部了《铁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专项规划》,全面指导铁路财会信息建设;财政部也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2013年12月印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快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财会信息建设步伐,不仅是全面深入开展铁路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强力推进,更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铁路财会管理水平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马金花 马建勋.集团会计信息化系统构建风险防范探析――基于宁夏发电集团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01期.
[2]李斐然. 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会计学会“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观点综述[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010年07期.
[3]阿不力米提・尕衣提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年14期.
【关键词】铁路信息系统 建设 应用 措施
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目前在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中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铁路各部门的重视,已经被提上研究的日程,为了加强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1 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需求分析、设计深度、开发水平方面。只有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同业务管理进行结合,才能满足群众对管理方面的要求,逐步提升系统的应用能力。
(2)需要进一步增强共享程度。以前的铁路信息系统一般都是独立进行建设的,在信息方面成为了一座孤岛。自从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铁路信息网络的建设,带来了更多在信息方面的进步,出现了信息共享,数据统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信息共享方面的运用水平还比较低下,在运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3)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度的建设。目前制定的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基本处于待完善的状态,在某些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大规范力度,保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健全。
(4)进一步提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运力资源管理、经营资源管理方面及一些重要生产部门信息化水平较低,急需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5)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网络中多少都存在着安全隐患,这对于铁路工作人员来说,压力非常得大,因此,需要加大对安全风险意识的加强,大力宣传,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保证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2 加快推进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
(1)在理念方面进行更新,思路要开阔。在推进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要本着科学发展观为主要的指导思想,主要围绕建设一个和谐的铁路建设进行,促进铁路建设的信息化水平,保证系统的安全发展,重点放在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这三个主要的领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铁路信息化的总体方案的设计,运用适合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稳步发展。
(2)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中管理方式方面的改革。
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根据铁路系统的业务作为自己的驱动,服务于人们,而且需要全面提高很多环节的质量,如:关于铁路信息系统在需求方面的分析;在工程方面的设计、在软件方面的研发;以及在试点的推广、监理、验收、总结、分析等任务,这就能够最好程度把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水平提高很大一步。
(3)要不断突出重点内容,抓住关键的部分,大力推进在铁路信息化方面的规划、标准和,以及在制度建设方面要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思路来进行工作,即用远大的视野和思辨的思维,考虑到全局的情况,把铁路信息化的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在工作中去推进开来,为了健全和完善在铁路信息化的标准的体系,前提是把铁路信息化的各项管理制度达到制定好和完善好,即实实在在把各项规划、标准抓好以及把制度落实好,这样就能使得操作达到规范,而行政按照法率来办。
(4)通过科学的规划、统筹、考虑,来逐步把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推进;来严格进行任务,即加强工作的协调和推进;在工作中,以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建设为重点,把专项规划的编制、科研等项目结合起来,通过推进铁路信息的共享平台,对数据中心的设想进行研究。
(5)为了提高铁路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转,进行机制方面的创新,逐步实现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安全稳定。为了提高在运行、维护方面的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的铁路信息系统来实现,即健全在运行维护方面的管理;在运行评估方面的制度,以及优化在信息系统方面的故障处理等程序,甚至对信息系统运行时出现的不同寻常的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运行、维护的岗位,其职责需要实现的,通过努力的培养,来成就专家和人才的形成,即在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和中间件等维护方面的人才,最终提高在运行、维护方面的水平。
3 铁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1)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把技术驱动转向业务应用驱动,这是铁路信息系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考虑到运输、生产、管理等,来建立适合铁路业务的需求,坚持应用做为先导,这是铁路信息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
(2)把信息资源的分散使用转向资源的共享和综合的利用,这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管理方法,在加大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使得系统的集成加快了,相应的铁路信息系统在运行、维护的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达到落实,通过铁路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来强化其系统的生活的管理,能够及时进行更新、改造。
(3)针对铁路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要本着系统安全的角度去考虑,逐步实现网络信息的安全有了保证,使得系统信息化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一个健全的铁路网络与信息的体系,从而,保正铁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发展,使得资源达到整合、信息达到共享,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观念、来加快、推进在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得铁路信息化工作能够科学、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左良友.搭建铁路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屏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2]左美琳,董宝田.客运专线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0(03).
[3]2010年铁路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0(03).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在2001年底正式提出的,随后在IEEE-CS/ACM CC2004中被确立,CC2004最终定稿为CC2005并于2006年3月。2003年秋季ACM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SIGITE)成立了IT课程规范起草小组负责信息技术专业和课程规范(Computing Curricul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简称CCIT)的制订工作,并在CC2004和CC2005中给出了主要的框架体系,2005年10月了CCIT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11月形成了IT2008。计算领域教育界达成这样的共识:“信息技术”专业是当今发展很快、社会急需且需求很大、并已自成知识体系且具有独立教育学意义的一个专业方向。其基本目标是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能够通过对计算技术的选择、建设、应用、集成和运维管理,为社会各单位或个人提供支持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计算技术是构成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计算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世界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开始启动了我国计算机专业规范的制订工作,并于2006年9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计算机专业的四个专业方向,其中新增了“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的定位和内涵基本上与CC2005接轨。同时,《规范》鼓励各学校制定并执行和本规范相容且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特别是对新设立的“信息技术”方向,《规范》留出了更多的空间,需要大家在实践中补充和完善。
开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挑战性,存在较大的难度。其难度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建设课程体系、储备师资力量等,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相比对传统计算机专业(包括软件工程)人才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不同点。
首先,“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通用的信息技术,同时要学习并熟悉一种典型的应用领域或行业。按照IT2008的定位,相对于传统的“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IS)专业关注信息技术的“信息”方面,“信息技术”更加关注“技术”本身。但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直接面向社会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完全独立于应用进行培养是达不到要求的。所以,一方面该专业毕业生的基础是掌握构建各行各业信息系统都需要的通用性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入地了解某种行业或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否则就缺少了整体上对通用技术进行学习和实践的载体,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了人类涉足的所有领域,这就要求开设“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院校要找准恰当的行业应用背景,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
其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计算领域全面的技术功底之外,同时需要具备很强的人际沟通等社会活动和协调能力。这种社会能力的培养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的软肋。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多地偏向于“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强调个体的逻辑思维、抽象和编程能力,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需要与各种背景的同事和客户打交道,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常常涉及非技术因素,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高水准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并能建设性地评价其他人意见的能力。可以说具备优秀沟通能力是“信息技术”职业人士成功的基础。但是,沟通能力靠一两门课程是很难培养的,需要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活动中来培养,这就要求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便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是由实际应用驱动的一个专业,非常注重知识与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在培养过程中,要提供学生充足且有效的实践环境和机会。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社会实习机制尚未形成良好的态势,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后,实习生的社会成本没有了明确的承担实体。虽然,很多IT企业提供了实习生岗位,但总量不足,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实习机会,而且应用背景不够确定,不利于院校批量培养学生。这就要求院校要寻求行业的支持,能够把实习环境和实习生岗位的部分经费纳入企业的成本预算,构建切实可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体系支撑环境。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国内外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设置和培养工作,例如,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中密歇根大学、英国Guildford学院、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韩国铁道大学等,但与CC2005和IT2008的符合性并不是十分好。而国内高校开设符合《规范》标准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也刚刚起步,尚没有公开报道的资料。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依托其长期参与铁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针对铁路行业信息技术特色需求,于2006年初开始研讨铁路特色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设立工作。我们与铁路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在充分调研后认为面对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培养铁路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必要和可行的。在《规范》的指导下,学院于2007年3月形成了《“现代铁路信息技术”专业设计》报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开设“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开设了铁路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两年来每年有30名左右的学生自愿选择该方向。2008年修订完成了《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明确了与计算学科其他方向的关系。
2铁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背景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一个庞大的网络性产业。我国铁路行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了以6%的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完成世界铁路25%的运输工作量,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一票难求”、“一车难装”的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将使全社会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预测到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货物运输需求将分别达40亿人、40亿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和4%。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1.2万公里,形成四纵四横为主干线的铁路路网,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50%。2008年10月,鉴于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做出了一些调整,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提高到了12万公里,电气化率上调为60%,客运专线里程增加到1.6万公里,并将城际高速铁路系统由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展到长株潭、成渝、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地区。
截至到2008年底,铁路营业里程已达7.9万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4.5亿人、货运量33.1亿吨。在纵横7万多公里的铁路营业线上,驰骋着1.5万辆机车、50多万辆车辆。众多部门、工种相互间的有序联动共同完成旅客运输、货物运输、行包运输和邮政运输等任务。铁路运输组织和指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是信息,信息化是铁路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益、增强铁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改造铁路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铁路信息技术应用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近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单项的、部门级的以数据处理为主的初级应用,发展到今天涉及各业务领域的、覆盖全路的、实时处理的综合应用。铁路的高速化、重载化、密集化发展趋势,对铁路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在1995年召开的铁道部科技大会上就提出了:铁路的发展取决于现代化,而铁路信息化是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002年,王麟书总工程师(时任铁道部总工程师)撰文表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为适应新的形势,把握机遇,铁道部提出了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作为指导今后铁路工作的纲领。信息化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支撑手段之一,铁路信息化面临新的巨大需求,必须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为了推动铁路信息化,铁道部于2005年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体系结构、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总共要建设和完善3大信息化应用领域、5个基础平台、10个建设方面、38个具体应用系统,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其中,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是铁路信息化的3大应用领域。运输组织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涵盖运输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客货营销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铁路市场营销人员和旅客、货主,向旅客和货主提供优质服务;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运力资源、经营资源管理与运营决策支持的部门和相关人员,以保障铁路运输的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运输成本为目标,提高铁路运输效益。铁路信息化公共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络基础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公用基础信息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和铁路门户平台,为业务应用层的各应用系统提供公用的基础环境。铁路信息化具体细分为10个主要建设方面和38个重要应用系统,运输组织领域包括运输调度指挥、运输生产组织、列车运行控制和行车安全监控4个方面共14个应用系统,客货营销领域包括客运营销和货运营销2个方面共6个应用系统,经营管理领域包括运力资源、经营资源、办公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4个方面共18个应用系统。铁路信息化是铁路运输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对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有大量信息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有一批基础扎实、技术过硬、能够胜任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铁路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9年1月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京津城际铁路集成创新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了数字化旅客服务系统、新建客运专线和部分重要干线广泛采用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CTC)、全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覆盖率达到95.7%、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和货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升级,铁路信息化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些技术进步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同时也更加迫切地需要铁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2009年3月召开的全路信息技术系统工作会议上,铁道部何华武总工程师特别指出,要加强培训,重视人才,以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为重点,深入研究铁路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健全完善人才资源库,为铁路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铁路信息化、特别是高速铁路信息化的建设,明显需要培养具有铁路行业特色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其就业市场很大。
3加强铁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举措
铁路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铁路主管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的支持。铁路行业的传统主干专业是运输、信号、线桥隧、机车车辆、电气等五大专业,计算机专业作为通用辅专业尚未列入铁路紧缺专业。但是,随着铁路信息化需求的持续增加,铁道部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铁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并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2007年9月,铁道部人事司技术干部处组织召开了高校铁路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经北京交大、西南交大、铁道部运输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建议,人事司决定将原定“铁路信号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划分为“铁道信号与控制”和“铁路信息技术”两个独立的方向,新增并确立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作为铁路行业关注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向的地位。随后成立了“铁路信息技术”特色教材编写工作组,在铁道部信息办的指导下,开展现代铁路信息技术导论、铁路信息技术标准体系、铁路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铁路信息安全技术、铁路信息系统架构、铁路运营维护信息技术、铁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铁路信息系统应用技术、铁路信息系统工程、铁路信息资源与规划、铁路运营系统计算机仿真等11本教材的规划和编写工作。2008年3月铁道部人事司组织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了铁路信息技术特色教材编写大纲研讨会,认真研讨了对大纲的反馈修订意见,正式布置了教材编写实施工作,并扩大了参编院校和单位,包括铁道部信息办、铁道部信息中心、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兰州交大、大连交大等,计划于2009年底完成全部编写工作,铁道部人事司提供了立项建设经费等支持。
2008年4月教育部批准成立了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高函[2008]10号),2008年11月交通运输与工程教指委批准成立了轨道运输与工程分委员会,2009年2月分委员会决定下设6个教学指导组,其中有铁路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组,全面负责专业建设指导、教材建设、专业规范制订等工作。2009年5月,铁路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对指导组的工作计划以及专业定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2006年初,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着手开设铁路特色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工作,2007年启动了“现代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设置研究”学院教改项目,制订了初步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铁路行业信息化的了解,学院与铁路信息化主管部门和主要业务单位,以及相关IT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2007年6月,我校与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07年7月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学―甲骨文铁路信息技术实验室”;2008年1月获批建设“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中心(筹)”;2008年7月成立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铁路专业分中心”;2008年10月学院建设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室”;2009年1月启动了Intel―北京交通大学“云计算在铁路行业的研究应用及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以铁路信息技术作为特色之一,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级和国家级特色专业。
4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简介
按照《规范》精神和要求,参考CC2005信息技术方向的设置思路,我们在设立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时遵循了以下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方向定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下的一个方向,其核心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相同,本科的第1~3学期以计算机专业大类公共课程为主,在第4~7学期中加入该专业方向的系列特色课程。
本专业方向设置主要为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同时考虑信息技术专业的通用性要求,使学生具备该专业的基本能力以便适应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工作。
本专业方向以培养本科毕业应用型人才为主,但同时考虑为本学科方向输送合格的硕士、博士生源,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基础。
设置铁路信息技术专业特色课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教学做有机结合,必修内容精而少,教学内容设置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
将最新的铁路信息应用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现场需求的结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必修、选修和实习的合理组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设置讨论、学生报告、小组项目等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鼓励学生通过一些相关IT企业的认证考试,如Linux认证考试、Oracle ERP认证考试等。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教务部门的要求,本科课程由学科门类基础、大类专业基础和专业三个模块组成。学科门类基础模块是必须具备的数学、物理及其扩展类基础性课程;大类专业基础模块是为大类学科专业领域中必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计算机专业以主干核心课程为主;专业模块主要有专业特色方向选修模块和专业拓展选修模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方向模块分设三个方向课程组,铁路信息技术方向是其中之一,需要修满8个学分,另外配置了为加强实践能力和研究素质而设置的专业拓展选修模块8个学分。铁路信息技术特色方向课程组主要由6门课程构成,包括“铁路信息技术导论”、“铁路运营维护支撑信息技术”、“铁路通信与控制技术基础”、“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专业拓展选修包括“铁路运营调度系统”、“铁路信息保障和安全”、“铁路信息系统测试”、“国外铁路信息技术”等课程。另外还安排了3学分的生产实习。
5结束语
“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是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兴计算学科方向,该专业方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挑战性。我国高速铁路大发展也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依托多年参与铁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良好基础,在铁路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率先开展了“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建设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一方面能为铁路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也希望为其他院校开设“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The Joint Task Force for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 The Overview Report,A cooperative project of ACM, AIS, and IEEE-CS[EB/OL].March 2006. /education/curric_vols/CC2005-March06Final.pdf.
[2]SIGITE Curriculum Committee-Writing Subcommittee and the Steering Committ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8 -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EB/OL],Nov. 2008. /education/curricula/IT2008%20Curriculum.pdf.
[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真,李红辉,刘峰. 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设置和建设的思考[C]//王永生、屈波. 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2008).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42-246.
[5] 刘峰,李红辉,刘真.“现代铁路信息技术”专业设计[R].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内部报告,2007,3.
[6]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Z].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内部资料,2008,12.
[7] 何华武.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速铁路[J]. 中国铁路,2006(7):23-31.
[8] 王政,刘琪,何京玉,等.“中国铁路信息化”系列报道[N]. 中国信息化,2009-2-20:28-52.
[9] 马钧培.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展望[J]. 世界轨道交通,2005(6):22-23.
[10] 王麟书.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3,12(10):1-3.
【关键词】铁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当今铁路企业铁路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铁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铁路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铁路企业各门类档案活动特点和现状,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制度,并完善铁路档案部门和各部门网络环境及与之相互配套的档案管理系统,以便各门类档案的电子文件实施科学的归档与管理,才有利于铁路企业更好地利用和发展。
一、铁路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普遍存在的现状
铁路企业档案工作随着企业升级活动的开展,档案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现代信息化发展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长期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上硬件配置低级,软件兼容性差,电子档案的接收和管理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档案管理系列标准只是为实体档案管理而制定, 档案收集、管理重心主要还在实体档案管理上,《铁路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管理和查询档案的目录,具体要查阅的内容还是从档案库房查找,只有部分门类档案的部分电子档案是通过公文处理系统逐一下载。
二、铁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的建设,即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系统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档案数字化设备是档案部门应有的硬件设施,陆续配置与铁路系统相配套的高速度、大容量的微机和服务器,提高档案信息处理速度,为各门类档案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服务平台的构建。《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要求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应当具备“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四项基本功能,以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维护等功能。系统的收集功能要求具备接收立档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对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和采集重要信息资源等功能,从源头上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系统应提供在线接收和脱机接收,就目前铁路系统各门类档案电子文件归档比较适合脱机归档,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移交,优先推荐只读光盘和一次只读光盘,并且异质异地备份保管,光盘存放柜环境应符合国家温湿度标准要求。
(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电子文件的收集、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和资源整理加工等。档案馆应规定每年接收各门类实体档案时,同时接收与之相对应的电子文件;在归档整理实体档案时,电子档案顺序、档案保管期限等应与电子档案顺序、保管期限相一致,这样既有利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也给将来的鉴定工作打好基础。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可以按照特殊载体优先、重要程度优先、共享性强优先等原则分步实施。
(四)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工作,数字档案馆安全包括数字档案数据的安全、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平台的安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用相应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二是建立健全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实施。
【关键词】 工艺管理 工艺工程化 数字化工艺
1 研发平台建设
依托PDM研发平台,通过仿真分析、工艺试验、局部细节工艺设计等手段,结合可行性分析、基础工艺研究、产品工艺性审查、设计方案工艺评估、试制样机工艺评价等工作的开展,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改进。其主要特点是:强化团队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充分做好工艺性审查,并推进设计过程快速反馈,将设计结果及时进行审查,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杜绝错误的延续,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工艺性,针对新技术、新材料超前开展工艺研究和工艺准备工作。
2 TCM系统建设
现在是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工艺管理提升也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快速提升,借用信息化平台加强规范管理。通过TCM系统建设,可实现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创新,提高设计效率和制造响应速度,缩短制造周期。完整的制造过程电子档案至少可以减少90%的查询时间,实现质量的可视化和快速追溯,并实现制造知识的挖掘分析和积累,快速提高工艺设计的质量。
3 开展工艺研究
针对产品调研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艺可靠性研究计划,不断开展前瞻性工艺可靠性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一是结合四新技术应用开展基础工艺研究,重点开展新材料工艺性能研究、新工艺应用研究、新结构可靠性研究、新装备技术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以及工艺试验等手段,系统掌握并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二是结合新一代铁路货车产品研发,针对继承的典型结构进行工艺可靠性评估,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改进制造工艺,确保典型结构及其制造工艺的可靠继承。三是在对产品图样、技术条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结构及质量特性要求,识别产品制造工艺要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制造工艺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合产品生产进行验证完善。四是系统开展产品检测方法研究,对产品质量控制要点实施可靠性检测。
4 深化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不在局限于工艺验证单中的尺寸要求,而是提高工艺验证的范围。验证工艺路线和工艺文件是否合理、可行;设计和选用的工艺装备、设备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设备是否能满足批量生产纲领要求;检验手段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工艺方法能否保证产品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由产品和工艺带来的劳动安全和环境污染情况。主管工艺要制定专项验证表,明确需要验证的具体工作内容,在主管工艺不能参加验证的情况下,分管工艺可以持专用验证表格代替主管工艺参加验证,杜绝只看检查员检查尺寸是否合格的简单验证方法。
5 推进工艺纪律检查,确保工艺要求得到落实
目前所说的工艺纪律检查主要指的是现场工艺纪律检查,主要工艺技术执行、工艺装备管理、工艺定额管理、产品数据管理(ERP)等方面内容。主要作用:指导和监督生产单位按照工艺标准和要求执行生产作业,建立稳定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降低消耗;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现场工艺技术执行及工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违反工艺纪律的问题长期存在;通过工艺纪律检查,及时发现源头工艺设计和系统工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促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6 挖潜增节项目,降低工艺成本
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工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工艺过程又是支撑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的重要过程。一、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艺方法。二、主动与设计沟通,优化设计或材料替代。三、提高工艺制造能力,关键部件实现自制。四、优化工艺路线,整合配件工序,降低制造成本。五、全面提高利用率,主要采用定尺料优化、套裁下料。在工艺管理、工艺设计工作中,要以降低成本做为工艺工作的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7 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
知识的积累与凝结是工艺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完善知识管理体系,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基础。工艺知识的管理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构造工艺知识管理体系。铁路货车制造行业涉及多个企业、多种产品,铁路货车产品图样、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为行业归口管理,但存在各企业技术标准执行不统一、工艺术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予以统一和规范。一是货车制造工艺文件标准化体系构建:按铁路货车产品的类型及复杂程度,建立反映货车制造的工艺技术文件体系和工艺文件“网络层次结构树状图”。二是提炼标准化工艺:强化工艺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提升工艺人员对工艺经验总结和升华的能力,注重标准化工艺、典型工艺、通用工艺的整理,上升为企业标准。
关键词:大准线 信息化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14-02
大准线是我国第二条开行万吨的列车重载铁路,并于2011年达到年7600万吨的运量,2014年将达到1亿吨的运量。因此,随着它载重量的增长,大准线的运营管理方面也成为了目前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大准铁路公司是大准线的建造者,更是大准线路的管理者;所以,规划及建设一个适合大准线的信息系统来分担大准线日益繁重的运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大准铁路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务。据说,大准铁路公司还曾邀请过中铁集团来协助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特点及运营管理的信息系统,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发展趋势不容小觑,大准铁路公司更是对信息化建设工程看的很重。
1 大准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大准线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以生产、运输的指挥为主,以经营管理为辅;初期先建设运输组织及调度指挥方面的信息系统,后期再建设经营管理及辅助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尽量实现系统平台的统一,数据库的统一及信息的共享。并全面结合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适用性及经济性等方面,争取实现能对系统少维护,甚至实现对它的免维护。
在《大准铁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2008年以来,大准铁路公司已经组织实施了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电力调度远动系统、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及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等系统,以此来提高大准线的运输效率、保证列车的安全及改善指挥调度人员的工作条件方面。从而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系统在大准线的应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现在甚至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很多企业所关注的对象。
2 信息系统在建设中的功能
2.1 TDCS系统
TDCS系统是一个能在列车管理中实现透明指挥、调整及控制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它能保障列车的安全、提升列车运输的效率和改善指挥人员的工作环境。它采用了计算机来辅助列车指挥工作人员完成对列车运行时的计划编制、改善和下达,并能完成调度命令的编写和下达;同时,它也通过车站行车报告信息系统的辅助来实现对列车运行实际图的自动绘制。
在TDCS系统中,主要利用了列调台软件及车站报告软件来实现对列车调度的业务。
列调台软件的主要功能:第一,能控制列车的运行路线;第二,能输入列车所限制的命令和注解,能铺画各项列车限制命令的功能,比如车站封锁、车站慢行、区间封锁、区间慢行、图表记载等,还可以依据铺画出的图形自动生成封锁调度的命令;第三:能实现邻台计划交换,通过计算机实现了邻台之间台间站的数据交换之后,将非常方便进行大量数据的准确传输;第四,能自动调整计划;第五,能自动下达计划和接收车站报点;第六,能下达调度命令,可以让调度人员在计算机上编写调度命令,从而下达的车站,车站的工作人员就能通过电脑受到调度命令。第七,有辅助窗体的功能,比如可以当班记事,可以对报点通信监视,可以进行区间运行的分析等等。
车站报告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能调度调台与车站的信息交互,代替以往中间站的运统二(行车日志)或者区段站的运统三(货车出入登记簿),这便是它调度功能的体现之处。
2.2 TMIS系统
TMIS系统的主要包括确报、运输计划、车辆、货运站、货票、货车实时追踪、日常运输统计、计划调度、机车调度、统计分析、车站综合管理等子系统。接下来分别介绍下TMIS一些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首先是计划调度系统,它主要帮助调度人员完成对站存车、到达车和出发车自动入流、自动编制计划、命令、注意事项等数据的收集。其次是机车调度系统的功能,它主要实现对机车工作计划的编制、实行、使用情况及调度命令等。接着是货运调度系统功能,它主要以货运计划等运输计划为根据,以列车工作计划为基础,来实现信息的组织及信息的查询;并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全方位控制计划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从而实现货运工作计划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然后是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它包含了编组站、货运站、区段站及中间站所需要的各项工作功能,实现了车站系统间的内部整合及多个车站共享一台服务器的功能,达到了企业数据共享的需求,并还有系统预警的功能,方便工作人员能及时的解决问题。最后是货运制票系统及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货运制票系统主要通过和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来实现输入、存储、制票、计费等工作,它的数据共享功能更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而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是一个队列车、机车等作业位置的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及汇报的系统,它结合了确报、货票、车站运行及调度系统信息,来实现对列车、机车等的动态追踪和管理。
2.3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
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红外线轴探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主要是通过对经过车辆的轴承进行温度检测,来防止车辆的轴承发生故障,比如断裂、脱轨。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智能故障跟踪系统,来进行对车辆的跟踪,从而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送去检修。
2.4 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检测系统
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检测系统主要是通过检测平台来检测货车运行的指标脱轨系数、车轮擦伤、轮重减载率及货车超载等,来判断货车能否安全运行。
2.5 轮轨界面力跟踪系统
轮轨界面力跟踪系统主要是通过应变片技术来检测并发现对钢轨形成伤害的车轮,从而及时报警来实现行车的安全。
3 大准线信息系统在运输组织中的作用
3.1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自从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投放以来,它所带来的效果也很明显,接下来我就分别简述一下它所带来的成效:首先它提升了天窗的使用率,缩短了天窗的下令时间;其次它增加了列车的运输效率,使每天的列车发送量都增加了三列多;同时它也优化了作业,它能准确的审查各个站的工作情况,并能及时进行对装车、调车等作业方面进行组织汇报;然后是它能提高列车的运输收入,比如以每天多运5列为例,就得出以下的结果56节×80t/节×5列×0.15元/tkm×265 km,大约就等于得到每天89万元的收入;最后它能减少列车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例如:能通过网络来下达指令,不再需要用口头叙述来进行传达;终止了过去行调人员一支笔、一块橡皮、一把直尺的时代,能自动生成列车的运行图,不再需要手工绘制了;车站终端系统等也对列车站的值班人员组织行车的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等等。
3.2 电力调度远动系统
而自从电力调度远动系统投放运营以后,它对车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的作业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他们可以通过电力调度系统来直接对全线的开关进行分断,全面掌控了各站停送电的情况,开关的准确率达到98%左右;由此可见,电力调度远动系统在安全及效率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4 大准线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如今大准线已经建设了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列车指挥调度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轮轨界面力跟踪系统、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电力调度远动系统、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及机车运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各自为政,单独组网,所以造成了它们之间的信息不能进行共享,通道里资源的浪费度十分严重,系统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投放重复及由于独立性,各个系统在维护方面的力量十分薄弱,通常都各管各的,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5 大准线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依据大准铁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计划,我们可以着重结合公司的特点及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来建设一个新型的包括调度、巡检及管理于一体的列车信息化管理系统。具体的建议如下。
首先进一步改善综合调度信息系统,优化各个系统的功能模块,从而让这些系统能提出更加适合大准铁路公司在实际工作中的功能模块及运作流程。其次是建立一个综合巡检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方便供电、通信、信号等工作的统一运行。我们可以通过短信或网络传输等方式把检查到的结果传送给对应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维护、检查、派修,降低了之前巡检不到位的不良情况,减少了对劳动力资源的使用,并大大提升了巡检的科学制度化。最后就是建立一个综合的列车管理系统来对目前的信息资源系统进行整理,从而去实现对信息的查询、统计及分析等;同时还要注意系统建设的兼容性,它能否可以接受其他信息系统的接入。
6 关于TDCS调度系统升级的探讨
依据大准线的信息建设情况,我们发现,TDCS系统的升级版CTC更适合大准线的多元化发展。CTC系统能实现大准线各种列车的共线、混合货运及高效率式的集中调度指挥,它利用分散自律的方法攻克了行车及调车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将可以实现两种作业运作的统一性和列车运输效率的高效性。但是CTC在作业比较少的区段比较能发挥出它的优势,比如在条件有限的山区,或者在较少的客运专线,它就可以去完成车站无人看守的功能;但是在车站较多的情况下,CTC就无法发挥才这个优势了,因为列车作业的繁多,它将没有闲置的能力去解决在调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干扰问题,它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减少。所以,我认为在目前大准线信息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分步实施CTC的实行方案,既符合了线路在调度指挥方面的需求,又大大减少了公司对这个项目工程的投入资金。
那么我可以把TDCS系统和CTC系统相互结合,互相补足,完美的融合并解决信息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结合TDCS和CTC系统的特点,针对系统网络结构、设备状况和软件运行的方面,提出在信息管理的平台上使用监督管理、分类收集及分级分析等想法,来进行具体的实施步骤,把网络性能可视化监控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相互结合,最终去实现TDCS和CTC系统共同进行管理及维护的目的。
7 关于OA网络办公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OA―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它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怎样使办公自动化与我们现代化企业的组织管理相结合,来满足如今企业对软件管理方面愈来愈大的需求。比如OA能否在大准线信息化建中起到组织管理方面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下如何得到一个新型的OA办公系统来为现在的企业所服务。
传统的OA网络办公系统很难与企业的业务需求相关连,导致企业内部的运作流程相对独立,所有的数据缺乏一致性,公司需要使用很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甚至动用财力,来为不同的级别之间的系统进行信息的分析及切换。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型的OA网络办公系统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摆脱传统OA网络办公系统因为整体架构的落后而所带来的运作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新的OA网络办公系统不但要可以进行文档的处理和公务的转换,而且还要能进行全面的信息组织,并可以单独与后台的信息平台系统进行数据的整合,甚至蔓延到对其他系统功能的使用。它应该具有用户、角色、权限集一体的多层体系的管理特点,能满足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管理方法或手段的需求,允许一人多部门或岗位的存在;还能能非常快捷的对办公文件或会议通知等待办事情进行检索,及时提醒用户能准确对办公事务进行处理;更能依照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办公过程的DIY,并根据制定好的办公流程进行工作,甚至它可以满足用户对权限分配的需求,来使我们根据权限的分配任务自动进行工作,最终实现网络办公的灵活性、多变性、实用性。我相信这种新型的OA网络办公系统能够适用于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系统中,并在未来的工作管理中将为我们带来的更多的益处。
8 结语
大准线曾经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发展到如今的宏大规模,已是了不起的成绩。在这么多年的努力建设中,大准线也在信息技术上进行逐步的改善和提升,致力于对系统漏洞进行研究和避免。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大准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所作出的一些突出成就,比如TDCS系统、TMIS系统、甚至结合TDCS系统改进版的CTC调度系统的出现,都证明着大准线这些年努力前进的脚步,也让大家都看到了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但是,精益求精,大准线的一些系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大准铁路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来得出更加妥善的解决方法。希望本文能让读者更加了解大准线信息建设方面的一些信息,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谭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施精细化管理 努力提高襄樊枢纽运输组织水平[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5).
[2] 牛光明.向铁路信息化市场进军[J].通信企业管理,2010(10).
[3] 田少洁.中国铁路信息化发展[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记者进太原的时候已是午夜,不是因为动身迟,而是正巧遇上太旧高速的一段封路整修,汽车从石家庄开始就不得不转到乡村公路上行驶,因此原本6个小时的车程一下子就变成了12个多小时。其实走普通公路也不该这么长时间,怎奈运煤车辆太多,把路堵死了。
坐在不太舒服的长途车上,一连几小时无奈地看着窗外排成长龙般的运煤车,那种心情可想而知,这使我不禁对山西、山西的道路和山西的煤产生许多思考。
太原的一位出租司机告诉我,以前山西的路很是难走,即使从井径(晋冀二省交界处的一个县)算起,汽车跑到太原也得10个小时。再说铁路,阎锡山独霸山西的那个年代,有意把山西铁路修成与全国不一样的窄轨,如今说起来不禁让人感到又可气又好笑。
有过这样一段自我封闭的历史,山西在世人的眼里似乎总难消除一种神秘的色彩,而作为山西省会的太原更应当是这种神秘感的标识。记者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赶在周六来到太原的,为的是能够在展开采访之前能够稍稍领略一点当地的风土人情。
总的来说,太原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亲切和自然的,并无任何孤僻或另类之感。太原人待人接物非常热情,谈起话来也是质朴爽快,如果真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气氛不够浓厚,已然寻觅不到当年“晋商”纵横天下的那种味道。
“晋商”之名,曾经是旧中国一个时期的商业文化的代表,如今在太原、晋中等地,还留存有许多富商巨贾当年建造的豪宅大院,而其中除乔家、王家等少数几个外,其他多不为外人所知。在太原商业中心区的柳巷附近,一些年代久远、风格独特的建筑也在述说着那段历史。然而时代已经变了,山西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相对落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真实地体现在太原的城市建设、文化设施、消费水平等方方面面,而信息化建设虽然有所成就,却也难以称作亮点。
太原市信息中心的一位同志在电话里婉言谢绝了我的采访请求,并明白无误地告诉我,很多项目都想搞,但都没有钱,“没有钱就什么也干不了”。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太原市经济委员会技术进步与装备处的徐晏处长。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徐晏及其所在部门担负着当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督导之责,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介绍说,太原市的信息化工作大致分为两大块:由科委负责机关、部门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由经贸委(即经济委员会)抓工业。经贸委的思路是每年推出几家典型示范企业,除业务指导外,每年还给予“贷款+拨款”式的资金支持。
从徐晏那里记者了解到,太原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3C”(CAD、CAM、CAE)领域,CAD的应用已非常普遍,更高层次的应用则还不多见。
喜欢“做实事儿”的徐晏话虽然说得不多,却非常恳切和实际。记者注意到他的桌子上没有计算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已经到太原落户的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富士康公司,刚来时就把办公地点设在这间科室里,后来搬出去的时候又把徐晏的计算机借走了。徐晏说:“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太原市重点企业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卷烟厂
太原新凯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
太原铝业有限公司
太原化学工业公司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机车车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