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0 18:31: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机技术推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但是在农机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层政府不重视农机推广,导致在购买农机方面政府政策有限,在进行农机推广中,工作重心都在农村,但是一线的推广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有限,因此推广得到的效果不理想,推广方法单一,不足以吸引新用户。
1新形势下农机技术推广基本情况
1.1新形势下的有利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各个行业都发展起来,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很大提高,再加上土地比较平坦,适合机械化的使用,提高耕作的效率[1]。除此之外,由于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但是农村耕地没有发生变化,出现人少地多的现象,这样农机技术可以承担农业生产任务,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除此之外,在发展过程中,农村开始从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需要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1.2新形势下的不利因素
在进行农机技术推广中,由于农村基层距离县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站较远,在向基层传播技术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当前形势下投入的资金有限,整体推广工作不到位。一线推广人员数量不够,人员素质不高,通过调查得知,一线农机技术推广中很多工作人员年龄较大,没有从事过这一行业,没有进行正规化的培训,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2]。
2新形势下农机技术推广措施分析
2.1设立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思路
在进行农机推广中,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必须能够推动农民经济的收入,保证每年在农业方面的增产,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在落实推广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放大农机推广优势,改变之前推广工作混乱不堪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要深入到农民基础中,了解农民在农机技术、农业生产方面的需求,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把最新的技术,农民最需要的农业资讯、技术、设备带到基层中去,扭转农机技术推广滞后问题。
2.2企业带动农机技术推广
通过调查显示企业带动模式很好的进行了农机技术推广,如果农机技术简单,投入资金有限,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就应该采取企业带动模式。例如新型播种机和新型玉米品种有机结合,发挥了市场运作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作用。该方式企业、科研单位自主研究新型技术,相关的管理部门,或者中介组织进行用户、企业之间的连接,同时负责后期的售后服务,该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得到的效果最佳。
2.3应用信息化推广技术
农机信息交流平台有三种,第一种是进行短息群发,该系统的优势就是覆盖面非常广泛,因为现在基本上都有手机,而且信息传播不受限制,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除此之外,在工作中对民众的一些回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对应的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是做有总结性的报告,和上级进行反应,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农机技术推广符合人们的需求。然后把气象信息,或者是农业技术,以及一些田间的管理知识进行编纂和整理,变成一些通俗易懂的短信,把这些重要的信息及时发送给一线的领导,以及田间地头的工作人员,同时也发给农民,提高农民的自身能力。除此之外,还应用了视频会议系统,其应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使用了多媒体设备,以及一些传输设备,把视频、或者是声音[3],以及其他文件资料进行两地的传输,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不仅快捷,而且作用效果强,两方需要沟通,或者有问题时都能及时取得联系,而且所需要的各个形式的资料都能共享,有效的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如果上级有重要文件,重要政策和策略的时候,在第一时间就能传递过去,同时还可以进行多节点的视频会议交流,多节点的语音交流,如果有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可以进行在线的网络授课,作用效果非常直接,而且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好评。
2.4建立农村技术推广保障体系
对于社会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进行着方面的建设,例如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必须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弥补当前法律中出现的漏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机技术推广环境。政府要积极予以政策支持,确保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会损害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完善法律体系,对农机技术推广是一个保障,也是落实工作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支高素质,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加强日常培训,深造多种形式,对员工实施考核制,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入职,从根本上提高技术推广效果。总结通过以上对新形势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分析,发现农机技术推广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阻力,相关职能部门要分析发展形式,扬长避短,在政府方面,要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农机公司方面,要实施企业带动模式,让农机技术推广完全市场化、规范化,同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推广人才,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咨询都推广到农村,让农村和城市同步,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张艳芬,辛太国.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信息化宣传工作促进农机化工作健康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7):3-3.
[2]姜忠东,臧凯燕.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9):185-185.
全市现已拥有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47台,年处理各类作物种子在50万kg以上,播种面积在1万hm2以上。经实测,玉米、大豆增产幅度分别在15%和9%以上。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县级农机推广部门,是农机推广的主要实施单位,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几年来,在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同时,始终把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举措,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一是积极引导和激发农民使用“两新”的积极性。每年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积极与厂家、商家联系沟通,把新产品现场向农民进行展示、演示,利用试验示范作业效果,提高和影响农民使用科技种田意识。利用全市性科普大集和农业生产资料展洽会,将全国各地知名农机厂商、企业的新机具引进来,搭建一个展示农机新产品的平台,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亲眼目睹当前各种先进的新机具、新机型,为农民购机选型创造机会。
利用建立国家全程农机化示范区的大好契机,邀请农机生产企业,提前将机具引进来,供购机农民选择比较,受到农民欢迎。通过市农机作业协会,组织农民到国内有关农机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农民购机热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机具展示、现场作业和考察学习等,农民使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热情空前高涨,大批高科技含量、价格高昂的各类联合收割机、肥料施撒机和大功率高性能拖拉机等得以应用。二是联合推广、联合销售和委托推广,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新方法、新举措。采取联合推广、联合销售、委托推广等多种形式,同农机厂商、大户建立紧密性联系。如推广部门与市农机生产企业采取联合推广的方式,帮助农机企业推广农机新产品。在农机部门与农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敦化市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进入省、国家农机产品购置补贴生产企业目录,使得本地生产的旋耕机、脱粒机等农机产品能够推广到省内、国内。通过不同的推广服务方式,促进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创了敦化市农机推广工作新局面。敦化市每年新增更新各类农机具在3000台(套)以上。三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把农机科普宣传作为农机推广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市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为“两新”推广大造声势,营造氛围。利用科技之春、科技之冬、科普大集和现场会等时机,深入乡镇村屯,对农民进行宣传培训。每年组织送科技下乡不少于20次,开办技术讲座不少于30场(次),发放资料在20000份以上。同时,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开展农机科普宣传活动。在敦化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上设置了农机科技推广专栏,及时为农民传递新技术、新机具信息,农机推广工作动态,提供各种农机化信息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意识得到提高,为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创新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不断加强,科技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推广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工作,要求推广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业务知识。多年来,始终把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常抓不懈。一是转变作风,树立形象,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全系统积极倡导做信息干部、技术干部、经营干部、泥巴干部和知法守法干部。广泛开展为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为农民推广一项新技术或一种新机具,为农民宣传农机法规一次,为农民排除机械故障一次等为农服务“四个一”活动,。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农机科技人员与农民的感情,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全面掌握当今先进机具的性能、用途、使用、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农机队伍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农机工作作风建设“十不准”,认真落实市政府“八条禁令”,建立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编制下发了《工作管理制度手册》,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四是强化政务公开。
严格履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奖惩机制。实行出勤考核,工作外出填写报告单。年终拿出创收资金的30%作为奖励基金。存在的问题(1)农机科研经费短缺,研制开发的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成本过高,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单一,一种机型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在使用,始终形成不了规模。(2)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研发人才资源短缺,缺乏开发具有地方品牌农机产品的能力。(3)农民思想观念守旧落后,普遍素质不高,应用机械化意识淡薄,科技种田水平亟需提高(4)全社会对农机推广还不够重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3建议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机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和推广、培训手段。在基层要多培养国家、省级高尖端的农机人才等。
作者:王立明 高艳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农机技术推广站 吉林省敦化市红石农机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农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
1前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农业机械生产、管理、企业化及专业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区域性农业发展背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相关数据库等对农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极具优越性。它实现农机技术的升级,为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农业服务质量,使我国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发展朝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2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借助信息技术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能够使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市场资源等更具适用性。劳动力是农业技术中的重要资源,传统粮食收割中,如果庄稼数量比较多,农民不仅要自己收割,更要进行劳动力的额外雇佣,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农产品收割,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而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农民可直接借助收割机等农机技术对庄稼进行收割,不仅从根本上控制了粮食浪费问题,更降低了时间、资金及劳动力等资源消耗。土地资源方面,信息技术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保护,使土地资源达到良好的再生效果,不断提高其使用率和生产率。市场资源方面,农民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收获的粮食快速卖出,而买家同样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买到合适的粮食,在买家和农民中间构建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对销售渠道进行不断拓展及革新。市场资源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1]。
3农机技术推广中的信息技术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关键性信息技术。政府和相关部门可在现代化农场中,对附带GPS系统的播种机、施肥机和联合收割机等作业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应用,以对土壤中的养分、温湿度和农作物产量等相关参数指标进行准确测量、记录和定位等。继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对其进行加工,分析农业种植情况。(2)地理信息系统。依据计算机系统和相关信息理论等,分析和管理相关数据,使农作物生产管理体系和投入产出比例数据等更加完善。它能够接收传感器数据,由GIS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坐标方式进行显示,并对作业量或拖入量进行有效改进和调整。(3)网站建设技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相关管理平台和系统,构建农业网站,用以存储农业运行数据,并对农机作业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技术方面的适用性,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使仪器、机械和管理方法等更加数字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4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4.1信息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不可或缺。它能够对该环节的人力物力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具体工作过程进行简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例,种植人员能够借助摄像头和温度传感器,将大棚的温度及蔬菜生长情况等相关信息传输给互联网,继而实现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生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为蔬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时刻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2]。
4.2信息技术在生成产量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农产品产量分析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分析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且失误率比较高。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对生成产量分析现状进行有效改善,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准确。种植人员可借助互联网对蔬菜或农产品生产情况进行直接观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继而应用GPS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对植物生长产量分析图进行准确绘制。也可以采用附带导航的传感器,对收割机进行准确定位和控制。种植人员可以应用流量传感器对田间作物产量进行准确分析,明确农作物具体生长状况。
4.3信息技术在精确整地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人为整地方式,使人力物力损耗比较严重,也会出现田地分布不均或坑洼情况。在该环节采用红外线激光技术和GPS能够对田地进行平整,并降低整地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消耗,使地形更加均匀整齐。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土地信息系统进行合理构建,并以此为载体,对田地种植和施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农产品种植质量。
4.4信息技术在精确种植中的应用
在种植环节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减少种植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农产品种植质量,使其更加精确。当前,信息技术在精确种植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且极具有效性。种植人员要结合农产品的具体种植背景,借助GPS和计算机技术等,了解种植范围内的土壤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播种期间的种子数目、种植深度和植物分布情况等进行明确。它能够有效减少种子数量,使农作物分布更加均匀,以便于农作物或蔬菜等对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进行充分吸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3]。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地方农业部门要明确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意义,并在农业物联网、生成产量分析系统、精确整地和种植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实现农机技术研发和推广,使农业朝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区域性农业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永宏.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J].新疆农垦科技,2016,(07):38-39.
[2]阿米娜•阿布都如苏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意义及方法[J].南方农机,2016,(03):37-38.
1.1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通过具有视频、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采集器等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绘制出数值空间分布图,根据设定报警值向管理电脑或手机实施联动报警。如IP摄像头、土壤温度传感器、大棚空气湿度传感器将作物生长状况及棚内小气候条件等信息参数通过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手机等终端在网上键入相应的IP地址和密码,就能够随时随地查看大棚作物生长状况,当需要对棚内作物进行操作时,只需要在操作界面上点击相应的命令就可以完成相关操作,实现了对农作物种植的远程管理。
1.2在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中的应用。产量分布图记录作物收获时产量的相对空间分布,收集基于地理位置的作物产量数据及湿度含量等特性值,通过使用测量谷物数量的流量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以及记录作物位置信息的GPS接收器完成绘制。带导航系统和流量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时,定时给出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所在地理位置,流量传感器定时计量累计产量,根据作业幅宽换算为对应作业面积的单位产量,从而获得对应小区的空间地理位置数据和小区产量数据,再利用专用软件生成产量分布图。
1.3精准整地技术。在整地机械中应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红外激光扫描技术和土壤样品采集技术可以精确地平整土地,使之具有精耕细作的基本条件,同时建立土地信息模块,为精准播种、施肥等后续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1.4精准种植技术。精准播种技术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和导航技术应用于精量播种,根据不同地块的播种期土壤墒情,土地生产能力等条件的变化,精确变量播种机可以进行播种量、开沟深度、施肥量的调控,使其达到精量播种、均匀播种、播深一致的目的。精准播种技术既能大量节约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最佳环境,并大大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利用率。
1.5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可通过电子地图提供的处方信息、土壤类型及土壤中各养分的盈亏情况,并参考作物类别和产量水平,从土壤采样与成分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施肥量拟合模型建立以及土壤肥力信息系统建立四个方面对地块中的肥料撒施量进行定位控制调整,并通过基于软件工程方法设计精准施肥数据库。在土壤测肥的基础上对NPK、可促进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与有机肥进行科学配方,从而做到有目的地施肥。这样既可减少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又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处方信息的多源和多系统自由共享。
1.6精准灌溉技术。在大面积旱田中,采用大型喷灌设备比漫灌可节约大量水资源,利用调整作业机械的行驶速度、喷口大小和喷水压力等可进行喷水量的控制;还可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期、土壤情况等条件,编写灌溉程序,作业机械可以自动地按程序发出的指令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不同地块的要求进行喷灌。通过个人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可实现在控制室内进行灌溉管理。如在大型平移式喷灌机械上加设GPS定位系统,通过处方图,可实现变量喷灌,还可以把灌溉、施肥和施药同时进行。
1.7精准收获技术。收获精准化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或遥感技术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适时利用精准收获机械做到颗粒归仓。农场主可利用产量分布图来确定下一季的种植计划以及种子、化肥和农药在不同田块的使用量。
二、思考与建议
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对一些问题加以注意,以求能够达科学实现农业现代化目的。下面提出了关于农机技术推广的一些思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农机推广组织应有可控的互联网宣传平台。信息时代的农机推广组织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自己控制的网站。这不仅关系到单位的形象,也体现着单位的价值。一方面,单位可以利用网站宣传自己,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更重要的可以建立与农机新技术潜在使用者的非常方便的联络渠道,沟通与未知农机新技术潜在使用者的联系,为“技术”找到“市场”。
2.2农机推广组织在开展农机新技术推广项目工作,制定项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技术信息传播的需要,将新技术的试验验证、推广和技术信息传播一并考虑,制定完整的工作方案。
2.3农机推广组织应配备足够的资源,满足互联网宣传的需要。为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农机推广组织应该从多媒体传播方式的需要出发,配备足够的资源。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稳定的重要保障,坚持不懈地进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对全社会来都存在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文中的研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中是不可取代的,如何扩大农机技术推广的方位,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是值得人们密切关注的。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力量和技术优势,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推广农机技术,扩大农机技术的使用范围,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我国在此方面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和国际相比还存在差异。大力推广农机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节约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业投入产出比,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并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2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推广农机技术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机械农业所占比重,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及附加值。其次,农产品的产量及附加值增加,使农民农业方面的经济收入得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最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又节约了农业劳动时间,农民就会有更多的物力、财力及时间来改善农村面貌,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
2农机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行之后,县级或镇级甚至村级政府对土地及农业的管理作用相对来说减弱,工作的重心也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农机技术推广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环节,受到的重视程度自然不够。且许多原来的农机站被合并、撤销等,使得农机技术推广的难度加大。再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在农机技术推广中不重视,导致农机技术推广有时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2.2推广方式与农机发展不相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由推广部门开展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市场已完全开放,市场的自发性决定了农民可以随意购买自己所需的农机,在无形中已经实现了农机技术推广。这就使得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在推广中的主体地位受到很大的冲击。此外,不同的人群对农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即使进行推广,也相对来说具有滞后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已经行之无效。
2.3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影响推广结果
受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机站合并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方面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不高,无法产生职业认同感,在工作中消极懈怠;另一方面,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没有得到及时的提高,知识体系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及补充,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及认识不足,影响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
3解决农机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机技术
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加大农机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基层的农机站、县镇政府等机构,更要大力宣传,提高他们对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座谈会、课堂电视、报刊、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还可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如微博、微信、网络等方式,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
3.2改革推广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
首先,建立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政府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市场调控下,实现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其次,各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所需要的基本农机技术进行筛选及确定,从而进行推广。最后,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推广。除传统的电视、报刊外,还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
3.3加强教育,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
定期对推广人员进行推广工作重要性及最新技术设备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其知识体系得以更新,整体上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推广工作更好地开展。
4结语
1 农机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队伍素质问题
农机化技术推广需要依靠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只有拥有较高人员素质的队伍,才能满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需求。当前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首先,现代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农机技术正在向现代农机技术方向快速发展,这使得到传统农机化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出现断层,部分农机技术人员如果不提升自身素质,是无法满足现代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求的。其次,目前部分地区的农机技术人员还存在着年龄老化的问题,不仅现有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低,而且没有及时补充年轻的农机技术人员,导致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无法满足现代农机推广需要。此外,当前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培训不足,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基层实际需求。最后,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较为艰苦,造成当前农机人才流动性较大,不能留住专业的高技术人才,也是制约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
1.2 缺乏科学的农机技术推广管理机制
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需求,但是部分地区还未能形成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管理体制,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着不足,农机技术推广不能全面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首先,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管理监督有限,未能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必要的监督考核,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监督体制,无法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质量。其次,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明确的规划性,未能根据地区农机技术发展情况制订完善的针对性方案,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存在着盲目性,未能解决地区实际问题。最后,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常常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有限的技术人员不能全部投入到基层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存在着基层技术推广人员被调用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机化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1.3 必要的经费和推广保障条件不足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迅速,但是地區发展的差异较大,各地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影响着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经费和保障水平。首先,某些地区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导致农机化技术推广不能全面开展,因为经费限制影响了基层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时间与规模。其次,有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条件简陋,不仅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学设备,而且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有些做法甚至本身违反了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要求,使得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效率降低。最后,必要的农机化基础设施体系未能发展起来,不仅导致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缺少必要的培训场地,而且缺乏必要的农机设备维修实践操作条件,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降低了培训效果。
2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点工作
2.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阶段性重点工作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开展,着力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开展好具体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首先,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科学安排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使用资金,重点解决重大农业项目的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效率,助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其次,认真落实农机购置的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补贴资金,保证农机补贴资金的全面落实,注重运用农机补贴资金补贴重点农业项目,同时促进地域内农业机构的优化配置,满足地区农业发展需求[1]。最后,按照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科学调配农机化技术推广力量,扎根重点区域进行农机化技术推广普及,形成农机化技术推广优势。
2.2 围绕地区实际开展针对性推广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从地区的实际情况着眼,重点解决区域性农机化技术存在的不足。首先,根据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高端农业项目农机化技术的实际需求,着力实现农机技术与农艺整合发展。重点针对机防、机收、机烘等要求高技术含量的项目进行培训。其次,围绕新投入使用的农机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推广工作,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新引进的农机技术进行有效的指导。再者,重点抓好保护性农业项目的农机技术推广,注重推广节省成本和增加收益的农机技术。最后,运用网络化渠道制作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视频,这样可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普及率,满足更多农户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可以在网络性实时互动中开展农机化推广工作。
3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主要策略
3.1 推进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改革
随着我国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成为基本的发展趋势,必须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制定与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推广体制。首先,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法规及政策,切实强化基层政府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职责,着力形成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其次,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制订详细完善的推广普及计划,着力加强调研工作,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点和工作措施。最后,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和农业机械的上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监督,着重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考核体系,在给予农机化技术推广必要支持的基础上,提高相关工作的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困难,全面提高农机化推广效率[2]。
3.2 建立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
为了扎实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解决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推广能力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技术推广质量不高等问题,必须完善专业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首先,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待遇,着力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施行绩效管理,根据农机化技术队伍的工作业绩和工作量给予适当补助。其次,全面提高现有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水平,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现实需要,开展必要的培训和轮训工作,重点解决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此外,不断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不仅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青年人才,同时还要建立专家志愿者队伍,结合大专院校的高端农机人才,引导他们加入到基层农机化技术普及工作中[3]。最后,开展农机化技术人员的交流考察工作,重点学习农机技术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作法,全面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效力。
4 结语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从农机化推广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推广的重点,解决以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爱莲,丁春梅.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169.
关键词: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保障条件
0前言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机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各种农业机械购置者和使用者已经由集体为主,逐步变为以农户(特别是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二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也由集体统一组织逐步变为市场化,并由一般性的宣传示范转向全程服务;三是农机化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上来;四是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实现这些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迫切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是在省、地推广总站的基础上,实行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中心,以乡、镇农机站为纽带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体系。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政府主导下的单一推广组织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竞争的氛围淡化了行政推广方式的垄断权威,某些传统的推广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单一化推广组织体系已不能实现上述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的重大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对农机新技术的需要,不适应农机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户传播的需要。不适应广大农民对通过普及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达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进行创新和完善。
1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社会建制
1.1.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调整和完善现行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包括:调整市、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的设置,以便农机技术推广专业机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调整和创新县、乡(镇)农机站机构设置,可组建区域性的中心农机站,或按优势产业带设置的跨区服务专业农机站,亦可按特色产业综合设置。
1.2培育和发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
培育和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农机科研部门的技术推广组织、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广组织、社会团体性质的农机推广组织、专业合作经济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企业的科技推广组织、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民间的农机协会组织等,“官办”与“民办”的组织共同发展。
1.3对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实行政府统一管理体制
政府应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农机技术推广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并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应使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在竞争中得到优化配置。
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2.1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笔者根据自身参与校企合作进行农机具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推广的实践,并对目前农机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应是“官办”(国家企事业单位)与“民办”(民营企业及民间组织)相结合,以官办为主的双轨多元化的组织体系。
多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双轨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双向性、适应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点,其推广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需求,使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生机。因此,目前在强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广组织机构的格局。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大力调动农机科研机构、农业工程院校、社会经济组织、农机企业、中介组织、农机协会、农机户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实现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加速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根据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推广非常重要。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的推广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广形式与组织体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其组织体系有以下几种。
1)政府支撑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广机构+示范基地+农机户”及“政府推广机构+农机大户”等形式。这种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广资金,推广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对机具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示范基地和农机大户进行示范作业。
2)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资金筹措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适宜于经济效益明显、技术简单直观、投资少、农民易接受的农机推广项目。推广组织体系的主要形式有“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大户”、“农机生产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机户”等多种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3)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它是一种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民间推广组织主要有农机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形式。资金来源是由会员提供的会费,协会组织会员开展农机作业、技术推广、经营等活动,协会在向会员提供服务的同时,又保证会员家庭(农户)独立经营的基础不受影响。这种民间推广组织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市场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能弥补当前因国家专业部门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务跟不上而不能满足农机户经营多种农机需求的缺陷:能在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这种推广组织形式很受农民和农机户的欢迎。
3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保障条件
3.1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政策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