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总结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31 04:39: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三化学实验复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三化学实验复习总结

篇(1)

一、复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化学实验

初三化学由于复习的时间很短,在复习期间,学生很少有机会再动手做实验了。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不是真正的化学教学。学生们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因此,没有实验的化学复习,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在初三化学复习期间,我们化学老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些实验的机会。偶尔去一次实验室最好,即使不能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重温以前做过的实验操作程序。笔者在复习期间,经常播放一些实验“微课”,也能够达到一定的复习实验的效果。

二、复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有些老师只注重化学知识的梳理、归纳,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其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比复习化学知识更为重要。笔者在复习“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一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究。他们通过泡糖水实验,发现并提出了很多疑问;他们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了“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的问题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提高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初三化学的复习,第一轮大多进行单元知识梳理。由于距离中考的时间较短,课堂上复习的化学知识容量很大,节奏很快。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跟得上复习的节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很吃力了。这部分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情绪。如此复习,怎能高效呢?这时,我们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效果就会好得多。首先,利用多媒体梳理化学知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比较直观、形象,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够用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如此复习,怎能不有效甚至高效呢?如复习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时,仅靠空洞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让这部分抽象知识直观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四、践行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初中化学总复习通常按照单元知识梳理、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容量大,节奏快。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许多教师都存在困难或不足。尤其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初中化学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到正规、系统的化学专业训练(即非科班出身)。虽然他们有着比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很想把学生教会、教好,但限于个人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等因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初中化学课程每周只有四节课(有的学校更少),每节课只有45分钟(有的学校是40分钟)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有时就是一天的教学。”为了确保复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集体备课”在总复习中就显现出它的生命力。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总复习期间每周二集体备课雷打不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讨近几年中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心进行选题和编题,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全年级的化学成绩。实践证明:教师务实合作,复习效果提升明显。

五、实施分层复习,关注差生学习进步

初三化学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是刚刚学过的,许多学生对复习课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而徐州市近几年化学这一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只有60分,有的学生思想上越来越不重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初三化学复习要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提高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初中化学总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许多教师总是不加选择地利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或综合模拟试卷,让全体学生进行训练,根本不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和可接受性,学生完全被淹没在题海之中。结果也就出现了下列情形:基础差的学生根本不会或不做,中等成绩的学生疲于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因试题的大量重复而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复习课怎能谈得上有效呢?当然,更谈不上高效了。

在复习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采取分层复习。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以“扶”为主,为他们编制基础性的作业,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中等成绩的学生,简单、基础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鼓励指导他们解决一些能力题和综合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师生互动。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了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均采用填鸭式教学。由于课时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就不得不把大量信息灌入到学生们的脑海里。就造成了学生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时间长了难免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成绩。

2.忽视图表作用。教材的撰写和编排都是经过研究的,浓缩了教学精华,同时也是编者们的心血。化学教材中不仅有文字叙述,同时也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生动,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们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有些老师认为这些插图没有什么作用,在讲课过程中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没有对插图进行讲解或者实验。

3.理论联系实际较差。化学教学通常都是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讲到燃烧和氧化这一课时,老师们通常会将满足燃烧的条件和氧化的定义教给大家,并没有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联系。

4.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学生们只是在台下看着老师一步步的操作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差,而且印象不深,不久就忘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加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能寓教于乐,这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环境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二、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课前准备是基础。教师课前给出学生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如在学习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课之前,先列了一些提纲,由学生针对提纲预习,自己查找资料,写出预习报告。教师要精心备课,在引导过程中,要创设的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2.课堂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出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师应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3.课堂上营造讨论的气氛。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三化学新教材《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的内容比较零碎,和生活比较贴近,可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先列出研究的提纲,学生先进行准备。上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四人一组,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来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又适当插入新的知识进行讨论。通过这么一节课,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

5.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电子计算机辅助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对于一些实验室很难完成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录相的形式播给学生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6.课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的实践之中,使学生动手做实验,尽量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也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到社会中调查研究,选择切合实验的小课题研究,如调查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如何,水环境如何等等。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小论文,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7.总复习是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中,抓住重点及时突破,对于难点、重点做到及时复习和巩固。具体做法有运用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强化酸、碱、盐通性规律;让学生选做“水样、土样酸碱性测定”及“几种盐的鉴定”,并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抓住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实质上是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注意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其化学方程式应紧扣酸、碱、盐通性,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等。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8.针对中考考试题型,进行专题总结及综合训练。其中专题可分为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物质鉴别、文字叙述推断题、框格型推断题等等。中考复习过程中要以大纲要求为导向,基础知识为依据,化学实验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宗旨,突破重点和关键。

篇(3)

一 重视复习的意义,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1)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2)复杂问题简单化;(3)抽象知识形象化;(4)零散知识系统化;(5)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合理规划复习进程,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奧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1)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找准考点,落实基础);(2)合理使用资料,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3)训练要适当,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4)问题引领课堂,重视情景创设,防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自命知识专题,通常有气体制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注意事项:(1)研究考题、缩小范围、找准专题、做好专题复习;(2)做好专题训练,精选、精练、精讲,切忌过多过滥,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的训练;(3)要杜绝仍由教师独占课堂40分钟的做法,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练习、复习、小结、思考的时间。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中考仿真训练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1)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整理考试信息,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2)提倡教师组卷(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难度宜小,保证训练价值);(3)回归教材、加强记忆,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 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重视知识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篇(4)

关键词:学案导学;实验教学;“探究”栏目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达到教学效果制订的纲要称之为“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提前准备的预习提纲称为“学案”。“学案”的制订与“教案”息息相关,学案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做课堂的主人,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完成实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消化知识,最终转化为一种学习能力。在中学学习阶段,“教案”与“学案”一个以教师作为主体,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两者在教学功能上有很大的差距。以教学为目的的“教案”教学,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主的“学案”教学法,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完成实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引导角色。选择“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实验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案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教材,通过小组学习讨论的方法完成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形成的教学形式,借助学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法、学生为本展开教学。

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就教师而言,仅仅凭借“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现成的课本作为学习工具,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在下一堂课中将要讲什么或者怎么讲。其次,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通常比较在意教案内容的落实而忽略了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思考,课本上的一些概念、公式、原理、法则等只是一些大纲,对其他知识点的概述也比较抽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解释,对于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描述得不是很详细,学生只能借助于各种参考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预习和复习功课的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导致其学习负担加重。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应该借助有效的学案导学进行改进,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一、“探究”栏目实验教学学案的基本形式

根据内容不同,“探究”栏目实验教学学案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学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一个学案往往是几种形式的结合,从教学经验上看,“探究”栏目实验课的学案应该根据探究主题选择不同的形式。

1.填空式学案

如某些基本实验操作,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选择等,可设计成填空式学案,由学生预习或课堂上填写。

2.图解式学案

初三下学期对于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等涉及实验先后顺序、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可制成图解式学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研究。

3.图表式学案

大部分验证性实验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为主,可设计成图表式学案。

4.问题式学案

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内容,可设计问题式学案。

5.习题式学案

对一些课后习题(如人教社初三化学第78页“有关氢氧化钠变质”习题),可按课本顺序和知识点难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习题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针对各种形式的学案,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灵活运用。

二、“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的设计特点

1.规范性

规范实验程序是一项很重要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意识。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严谨科学的探究活动。教师通过规范实验操作,实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强化学生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成功的重要前提。人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最初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在初三化学开始实验探究活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案”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平时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能够严谨规范,那么学生在预习和总结实验报告时也会受其影响自然而然地规范化学实验程序。一般化学实验的规范程序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2.引导性

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生情,因材施教,起点要注意“就低”,杜绝一开始就难度过大,树立“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意识,避免出现因问题难度过大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失去信心。“学案”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开始可以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并观察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实验动手能力。比如第一单元中,“蜡烛的燃烧”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严格按照第12页《探究》栏目进行探究活动,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学案的设计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的顺序和细节。

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够,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实验的规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学习设计基础实验方案上。教师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设计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和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样思考并化解,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定实验问题的难易程度,通过每一项具体步骤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不断进步和成长。

3.阶梯性

在教案当中,适当加入一些拔高的内容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在“学案”中,教学设计需详略得当,缩小实验的开放性,就要加大对“探究”栏目问题思考的开放性。这样做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探索的良好态度,其次也可以形成“学生带学生”“学生帮学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加进来,在学习讨论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比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常常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说法,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出“门道”呢?合理的学案就起到引导、点拨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将有利于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阶梯性可以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个是对于实验内容、问题呈现的阶梯性,即实验原理是逐步深入、逐步揭示的;第二个是对于学生实验技能要求的阶梯性,即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由简单到综合。

三、“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的分类与功能

教师想要编制出合适的学案,必须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方法、习惯以及成绩,并且研究相关的教材和资料,教师应该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课堂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和教学理论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探究”栏目实验课教学学案,根据实验课的性质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案、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案、探究性分组实验学案。其中演示实验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结论。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案重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顺序、规范以及对实验现象、结果的记录。探究性分组实验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原理、装置、药品的探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基于不同的使用范围,应该有针对性地编制对应的实验课学案。

“探究”栏目实验课学案的使用,笔者力主其点睛的功能,也就是说,不要淡化了实验课的主要任务――实验,所以实验课的学案务求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将动笔的机会放在不同实验类型的教学重点上,有的放矢。同时,也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在实验课上有目的地动起来,笔者觉得,实验步骤尽可能用图形代替,让学生看图完成实验,这样比较适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验课的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如笔者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药品及装置研究实验”学案“制取步骤”这一环节使用了如下图示:

步骤:检验气密性装入石灰石倒入稀盐酸搭好装置,收集气体。

对于实验课的学案是否适合学前和课后,笔者觉得不需要统一,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做出取舍。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踏实稳重;有的教师希望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积极主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只要教师用心把握,都能有相同的教学效果。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离开实验就没有化学。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将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充分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做(操作),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操作原理)。由此可见,有效的学案导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支梅,等.对比试验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篇(5)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探究与反思;现状;解决对策;认识和理解;学习兴趣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普遍以“教师灌输,学生接受”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高一化学既是对中学化学的深化和升级,更是高二、高三化学知识的学习基础,在学生整个化学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高一的化学教师,又当如何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使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呢?我对此进行了钻研和探索。

一、高一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一般都是在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但是迫于中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选择放弃“质量”转而追求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学生当做“录音机”或者储存知识的“容器”,简单、粗暴地将教材知识点强加于学生,根本就不理会学生是否已经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了。

学生在中学时没有打牢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地基,作为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有效桥梁的高一化学教育本应该履行起其教学职责,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现实却不然:高一化学既然是对初中化学的深化和升华,无论是从难度上还是深度上自然都要远远超出初三的化学水平,但是在学生本身没有学好初中化学知识的状况下,仍然有不少老师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初三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二、针对高一化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教师应当对高一化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一名高一化学教师,要想教好这门课,首先必须从思想和理念上对其学科特点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前文已经提到,高一化学既是对中学化学的深化和升级,更是高二、高三化学知识的学习基础,在学生整个化学教育过程中起着过渡和衔接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于这一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比如可以采用课堂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化学水平形成大概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高一化学教材知识点的讲解,相信这样的话,不但可以实现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二、高三化学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佳质量保障。

2.转变教学方式和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更加偏重于发散学生的理性思维,

这就决定了其包含大量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会感觉困难,从而直接导致缺乏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学生喜欢动手实验的学习特点,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化学实验的比例和时间,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再比如,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到高一化学知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促使学生摒弃以往“化学只是一门需要应付的考试科目”等不良想法,为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化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一化学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有效桥梁,作为一名高一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帮助学生在巩固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崔允.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人民教育,2004.

篇(6)

关键词: 化学素质 初三学生 化学复习课 教学策略

初三化学是整个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学处在一个特殊、关键时期。对初三学生来说,它是起始学科,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今后高一级学校的学习,它又处于初中毕业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化学复习课在化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上好化学复习课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初三学生化学素质发展的关键。

一、化学素质概述

在当今科教兴国的时代,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同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化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初三学生化学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化学素质主要由化学知识素质、化学能力素质、化学品德素质组成。化学知识素质是解决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基础,化学能力素质是化学素质的核心,化学品德素质则是青年一代成才的动力和关键。

1.化学知识素质。

化学知识素质是解决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其他的素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授业”,即促使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的掌握,对化学基本计算的掌握,对化学实验原理、过程的掌握,等等。当前的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生化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对教材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其他一切素质都以其为前提。

2.化学能力素质。

化学能力素质是在化学知识素质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初中生处于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老师应着重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素质。首先,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特别是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概括,将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综合、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其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对于卤族元素的教学,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氯气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卤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最后,在教学中应从学法、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阅题、如何归纳利用规律等。

3.化学品德素质。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我们见到所学知识用到歪门邪道上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例如瘦肉精、三聚氰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中,老师不能忽略品德素质的培养。包括对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通过化学史尤其是对化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化学复习课特点

复习课是中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化学复习课作为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化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研究针对教学策略,认清化学复习课的特点,才能提出合适的策略。

1.化学复习课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

初中学习化学的时间只有一年,而学习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给复习课所留时间较少。加之初三处于中考冲刺阶段,对于这样一门新开学科大部分学生分配时间相对较少,需要通过复习课提高成绩。化学复习课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对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对复习课的把握上。

2.化学复习课内容重复,学生提不起兴趣。

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这是大多数复习课都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就无益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而需要老师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促进初三学生化学素质发展的复习课教学策略

1.回归学生,“讲堂”变“学堂”。

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能总结的规律让他们自己总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小组内外互动,由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

2.创设生动活泼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往往都是开门见山地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罗列或直接对练习题进行校正讲解。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复习的机械被动,久而久之使学生身心疲惫,课堂沉闷低效。创设复习情境可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地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理解应用。

在初中化学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比如二氧化碳的制法复习,我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组12个人;再将每一个组的12个人分成4个小组。我给学生提供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4个大组比赛,每一个组中的一个小组组装好仪器之后,这组中的第二个小组才能开始组装,而且本组内的4个小组组装的装置不允许重复。通过这种接力的方式,看哪个组的同学组装的方法最多,仪器连接最准确。最后教师点评,并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总结。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不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3.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复习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1)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程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转变学生学习化学方式,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有如下特征:第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并培养能力的;第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第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第四,重视合作式学习;第五,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如下两种方式。

①实验探究式。实验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归纳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采用科学方法自主进行探究,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验证新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②调研探究式。调研探究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索事物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认识结果是未知的、是非约定的,结论的获取不是教师传授的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假设过程、实验求证得出结论。

(2)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安排并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接触问题情境、提出主意、列出事实、提出学习课题、制订行动计划、报告实施、做出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其间教师既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工作伙伴,以身作则地表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满腔激情,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积极营造出一种支持开放性学习的环境,还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怀者、鼓励者、支持者和评价者。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大致有如下步骤。

①问题的确定,即确定问题的存在,定义问题到底是什么。

②程序的选择,即选择或找出一套适当的程序解决问题。

③信息的表征和组织,即按一定的格式(如主题、作者)在头脑中或以书面文字等把收集的信息表述为有意义的形式,并按一定的顺序或结构将信息组织起来。

④策略的形成,即信息如何表征,按照信息表征的先后把一个个程序排列起来形成步骤等。

⑤资源的分配,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地分配到思维或问题解决过程的各个阶段。

⑥问题解决的监控,即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随时留意已经完成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和还有什么没做,以避免重复,提高效率。

⑦问题解决的评价,即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过程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或哪个答案更好,等等,这需要学生具有对反馈的敏感性和将反馈转化为行动方案的能力。

(3)概念图式教学模式

概念图是一种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通过连接词能形象化地表达某一命题中各概念节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建立概念图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知识变得一目了然。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使用概念图帮助学生达到复习的效果。

概念图的建立是一种对旧知识的重新梳理、新知识的延伸、拓展的过程,可以通过如下的步骤构建。

①选取熟悉的某一知识领域。学习制作概念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学习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概念图的建构必须依靠对上下文知识的运用,所以最好选择学习者已经理解掌握的某一节课、某个实验活动或者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此形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

②确定关键概念的排列顺序。从选定的内容中选择关键概念(关键词),并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对这些关键概念排序,按照从最一般到最概括的概念,由概括性大到小,从最特殊到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层级结构。

③建构概念图的框架体系。在这一步骤中,把这些关键词分层和分支在黑板上进行排列,把概括性最广、最一般的概念(主概念)放在顶层,依次向下排布,概括性较低的(子概念)位于较低层次,最具体的概念(子概念下的子概念)位于最低层,这样分级排序,构建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从而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布。

④建立概念图的连接。寻找建构规律,按自己的观点建构,并且可以在连接线上用连结词表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时很复杂,但一般可以分为同一知识领域的连接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连接。交叉连接是不同知识领域概念的相互关系。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的横向思维,也是发现和形成概念建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构建概念图是一项极好的创造性工作。当然,任何概念之间都可以形成某种联系,我们应该选择最有意义的知识和当前知识背景的交叉连接。

⑤修改和完善。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和改变,对已建好的化学概念图从整体上进行反思,随着重新思考,所建立的化学概念图被不断修正、充实和发展。经过修改或修饰后,各级概念及其关系清晰可见,化学概念图就基本确定了。

参考文献:

[1]安栓文.构建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尝试[J].中小学电教,2011,(3).

[2]张述凤.构建初中化学复习课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J].新校园:理论版,2011,(7).

[3]钱海如.初中化学高效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0,(6).

篇(7)

一、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应将学生摆在核心地位,一些化学概念、原理及重要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整理,教师重在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复习整理了相关知识之后,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复习的内容加以补充、完善,纠正学生复习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在化学复习中,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凡学生可以自己讲解、归纳甚至设计的习题,留给学生做,可以学生教学生,“兵教兵”,让学生按小组展开有关讨论、思考、总结、反馈。

2.抓住各种反馈有重点地对学习有困难、概念模糊不清、解题方法不当等加以复习和指导。

3.要废除“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意见。

二、避免面面俱到

复习时,如果逐题逐点讲解,面面俱到,力量平均使用,什么都讲,结果就会导致什么都讲不透、讲不清,复习效果一定不理想。其实“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复习虽然要考虑系统完整,但更要考虑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应用能力,对于重点、难点一定要讲得细,讲得透;对于简单的或者一看就会的,可以略讲或不讲。

三、依纲扣本

“纲”是指教学大纲和考纲(即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考纲是中学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大纲规定了教学目的、要求、内容、重难点,考纲则规定考试的内容、形式、性质和试卷结构。“本”指课本,是初中化学教学和复习的蓝本,其内容实在。因此初三化学复习既要重视课本(但不能全部依赖课本),又要深入研究“两纲”,以考纲规定的知识点为准,各个知识点的难度应控制在考纲要求的能力层次,对照近几年中考题,找出结合点和生长点及课本的落脚,联系中考对易、中、难题的划分,把课本适当深化和提高,使复习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难点。

四、采取四个阶段

1.按章节扫描。

在化学复习中,先按教材的章节次序加以复习,这样可以为学生构织网络化的化学知识体系,创造更成熟的条件,但复习不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而是新授课的浓缩,要注意疑难点的解释、点拨、方法指导、能力培养,重要的典型的实验通过重做或观看录像等方式加以再现,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一些实验事实、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寻找新角度、应用新方法,使用新材料,让学生既温故又知新,头脑得到一些新鲜的刺激,达到相当兴奋的程度,效果好;每章复习后,还要精选一些试题给学生训练,然后重点讲评。

2.分块包干。

通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基础已比较扎实,基本技能已初步形成,但综合能力还有欠缺,其根源是对知识的横向联系掌握还不够。针对这种情况,第二阶段的复习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大块进行。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应着重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及理论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复习物质的分类时,强调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多少,不能将概念中的“物质”换成“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是看元素的种类多少,不能将概念中的“元素”换成“物质”,同时它们必须在纯净物的范围内。这样就能理解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与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在一起即为混合物。又如: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条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应引导学生掌握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把重要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列成网络表;化学计算重在审题、解题思路、解题能力的训练和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化学实验则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思维等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热点”知识的复习。

近年来的化学中考,选题精、题材新、构思精巧,注重能力的考核,但题型、题量及试卷总体难度相对稳定,保持了化学中考的连续性,从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看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是每年必出,只是问题的角度、考查的层面略有变化,这些几乎是每年必考的重要知识称为“热点”。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热点主要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式符号的意义、实验探究等;复习时要精选精编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复习的效果。

4.考前指导和综合模拟。

这个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回归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

(2)翻阅自己的“错题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防止错误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