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02:13: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动态心电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得到应用和重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对于了解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时监测成功的236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岁。均为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1.2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以J点后80 ms测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续1 min以上;ST段恢复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为再次发作[1]。与心电图有关联的标准是:血压升降变化时间段内心电图出现ST段呈缺血型改变、心律失常发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的30%为增多)为有关联。
1.3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监测时间为24 h,每次监测间隔时间为30 min,白天与夜间一致。7:00~19:59为白天,20:00~6:59为夜间。24 h应获得48个血压监测值,大于80%即获得39个血压监测值为有效监测。血压波动>其时间(白天或夜间)平均值15%时,观察同时间段的心电图变化。
1.4其他要求患者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日记,以便分析症状、心电图和血压之间的联系。
2结果
1)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为89.58%~100%,平均为90.63%,大于80%均为有效监测(表1)。
2)动态心电图观察到与血压升降有关联的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64例,其中与血压升高有关联的58例,与血压下降有关联的6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分布情况(表2)。
3讨论
1)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可以捕捉到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到的异常,与动态血压同时应用可以发现心电图异常与血压之间的联系。资料已充分显示心、脑血管病发生存在时辰规律。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现在认为血压晨峰程度的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关系[2]。血压晨峰是指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持续4~6 h。一般认为是健康人由于觉醒并开始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即刻激活,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增加所致。但在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的即刻激活引起周围血管阻力迅速升高,因此出现血压晨峰高反应发生。本组58例与血压升高有关联心电图改变中的39例是发生在清晨或上午,ST段下移或异位节律增多对应时段的血压均有升高或明显升高。说明发生在6:00~10:00时的心肌缺血与血压变化有密切关系。动态心电图一般不将T波改变作为心肌缺血的标准,本文中6例患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时,心电图记录T波由直立或低平变为倒置,深度大于2.5 mV,其时间段血压升高,因此视为与血压有关联的心肌缺血改变。从表2心电图异常分布可以看出,64例患者大多数均有两项以上心电图异常。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时,心电图除发生ST-T呈缺血型改变外,还伴有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增多。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2)高血压治疗中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常会导致降压过度,而老年人由于功能减退特别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本组有6例在血压降低时段心电图发生改变,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73.6岁。发生在夜间血压降低大于其平均血压的15%。当血压降低时,ST段出现明显下移,异位搏动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40%,可见老年高血压病人降压不当极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监测有利于指导降压治疗。
3)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可以及时找到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一般单独监测动态心电图或动态血压时,患者的症状常与监测记录不相符。有时患者头晕、胸闷反复发作,但监测记录无明显异常。本组有1例冠心病患者因发作性低血压而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该患者低血压发作时头晕、胸闷、出冷汗,酷似心绞痛症状,但常规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均正常。监测时发作1次,即刻血压记录为9.3/6.6 kPa,而同时段的心电图仅有心率增快137次/min,余未见异常。考虑到发作时间在上午且血压极低,为排除右室壁心肌缺血,将动态心电图电极安放在右胸壁再次监测。监测中增加运动量后患者出现胸闷,血压下降为12.0/8.0 kPa,同时段心电图右胸导联记录到ST段抬高0.15 mV。行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5%。该患者为以低血压为主要表现的变异型心绞痛,因采用了同时监测得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能够观察到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近年来血压晨峰现象倍受关注,血压晨峰现象亦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观察。但由于现在血压晨峰的标准不一,所以我们仅仅观察了患者有症状时间段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而无症状的血压晨峰现象对心脏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20-154
【关键词】 运动平板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一类心脏疾病, 会引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患者猝死。本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共收治60例疑为冠心病患者,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测, 将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疑为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44~73岁, 平均年龄(55.0±6.7)岁。均具有冠心病可疑性, 无精神病史,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检查方法
1. 2. 1 运用Jindkins检查方法, 配合GE公司所产C型臂X线机, 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如果患者管腔直径达到50%以上狭窄度, 就代表患者冠状动脉检查呈阳性。狭窄度在50%~75%被称作轻度狭窄, 狭窄度≥75%则被视为严重狭窄。
1. 2. 2 选用美国高仪公司生产的treadmill2.0型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测机作为运用平板心电图检查仪器, 以bruce方案为基准, 对患者进行诊断。该检测仪阳性诊断标准:①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 患者在心电图ST段出现水平型或倾斜型下移, 移动持续时间达到2 min, 幅度达到0.1 mV以上;②在运动过程中, 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③运动过程中, 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多元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④运动过程中患者血压产生明显下降。
1. 2. 3 选用美国BMS动态心电图监测仪作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设备, 在检查开始前72 h内, 避免对患者使用任何会与检测结果产生冲突的药物。该检测仪阳性诊断标准为:ST段心电图出现倾斜型或水平型移动, 下降幅度超过0.05 mV、移动时间超过2 min, 抬高幅度超过0.1 mV。
1. 3 观察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诊断结果, 可分为真阴性、假阴性、真阳性、假阳性。
[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特异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敏感性。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6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后, 表现为阳性的患者48例(80.0%), 单支病变患者18例, 双支病变患者16例, 三支病变患者14例;48例阳性患者经检查, 共查出受累血管91支, 包括左主干5支(5.49%), 左旋支21支(23.08%), 左前降支37支(40.66%), 右冠状动脉28支(30.77%)。60例患者运用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测结果如下:真阴性7例、假阴性7例、真阳性40例、假阳性6例、特异性53.85%、敏感性85.11%。60例患者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如下:真阴性9例、假阴性9例、真阳性37例、假阳性5例、特异性64.29%、敏感性80.43%。将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特异性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40, P>0.05);敏感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79, 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阻塞或狭窄病症, 导致心肌出现坏死、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脏病, 常常被称为“冠心病”[1]。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 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2]。冠心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分成了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诊断方面, 冠心病需要依赖典型临床症状, 并通过辅助检查找到血或冠状动脉阻塞的证据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判定是否有心肌坏死[3]。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常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心电图负荷试验、有创性检查包括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情况下, 都会先进行无创方便的辅助检查[4]。
在此次冠心病诊断案例中, 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特异性是53.85%, 敏感性是85.11%;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特异性是64.29%, 敏感性是80.43%, 将二者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比较, 特异性χ2=2.2540, 敏感性χ2=0.7679, 组间差异均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王利群[5]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在冠心病诊断过程中,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小丽.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医药前沿, 2014, 12(7):150-151.
[2] 臧莉.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5):88.
[3] 孙灵敏.对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研究.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5, 21(7):64.
[4] 朱利娟.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体会.医药与保健, 2014, 7(8):56.
目的 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STT 的差别,为12导动态心电图(AECG)STT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对象共600人用常规心电图(RECG)的连接方式和12导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然后比较两种连接方式心电图STT的差别。结果 两种导联联接方式,ST段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55例,一致率为92.5%,但AECG的ST改变较RECG显著;T波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61例,一致率为94.8%;QTc 间期:两种连接方式均在正常范围内586例,一致率为97.5%。结论 (1)两种联接方式,虽然ST段的一致率为92.5%, 但AECG的ST改变较RECG显著,所以AECG的ST诊断标准应比RECG的ST诊断标准更为严格;(2)两种联接方式T波的一致率为94.8%差别较ST段小,在分析12导联AECG T波时,可适当考虑这一情况;(3)两种联接方式QTc 间期一致率为97.5%,可考虑使用同一诊断标准。
【关键词】 12导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导联;STT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STT parameters between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m so as to provide proofs for the diagnozing standard for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m.Methods Both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were applied to 600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of STT of both electrocardiograms was compared.Results 555 cases shared samilarity in normal ST or changed ST in both electrocardiograms with the consistent rate of 92.5%, but the change of ST in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routine electrocardiogrm; 561 cases shared similarity in the normal T-wave or changed T-wave with the consistent rate of 94.8%; 586 cases showed normal QTc intervals in both electrocardiograms with consistent rate of 97.5%.Conclusion (1) As the change of ST in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even with the cosistent rate of 92.5%, the diagnozing standard of ST in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should be stricter than that in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2) The consistent rate of T-wave in both electrocardiograms is 94.8%, the differenc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T,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making analysis of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3) The consistent rate of QTc in both electrocardiograms is 97.5%, the same diagnozing standard may be adopted.
KEYWORDS 12-lea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lectrocardiogram
lead
STT
12导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诊断一过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手段。由于12导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尚没有出台,主要是参照12导常规心电图的各项指标进行诊断。由于两种肢体导联连接部位不同,其STT 差异是肯定存在的,找出其差异所在,是确定12导动态心电图STT诊断标准的重要前提。我们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连接方式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比较两种12导联连接方式描记出的12导心电图STT之间的差别,为研究12导动态心电图STT的诊断标准提供有效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共检测600例,其中男性396例,女性20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平均42岁。被检测者均为在我院就诊或体检者。
1.2 方法 列入检测对象后,查身高、体重、血压、以观察两种连接方式描出的心电图STT差别与上述体征是否有关。先描记常规12导心电图,紧接着用12导动态心电图连接方式描记心电图,方法是:分别在左、右锁骨外上三分之一处和左、右腋前线肋缘处放置电极,用特制的导联转换线分别与心电图机的左、右上肢和左、右下肢电极板相连,胸导与常规12导心电图相同,此即为12导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AECG导联)。由专业人员测量两种不同连接方式描记的心电图ST段 和T波,比较两者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心电图机 使用美国TLC4000型12导联动态心电仪描记。
2 结果
两种导联连接方式,ST段两者一致率为92.5%,T波两者一致率为93.5%(T波的一致是指:在QRS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方向一致、T波的电压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T波的形态大致相同)。两者都有STT改变的,AECG导联较RECG导联变化显著。
2.1 ST段 两者无差别555例,一致率为92.5%,有差别的45例,占7.5%。其中AECG导联有ST改变,RECG导联无ST 改变33例,占5.5%;AECG导联无改变,RECG有改变12例,占2%。ST段改变又分为ST段抬高和ST段下移两种情况。
2.1.1 ST段抬高(≥1mm) RECG导联正常,AECG导联抬高12例(V1V2导联4例,Ⅱ、Ⅲ、avF导联5例,Ⅰ、avL导联3例);AECG导联正常,RECG导联抬高2例(V5V6导联)。
2.1.2 ST段下移(≥0.5mm) RECG导联正常,AECG导联下移21例(Ⅱ、Ⅲ、avF导联9例,aV4导联3例vL导联5例,V4~V6导联4例,V3);AECG导联正常,RECG导联下移10例(Ⅰ、avL导联5例,Ⅱ、Ⅲ、avF导联3例,V3V4导联2例)。
2.2 T波 主要观察比较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两者方向相同、形态大致相同、电压变化都在正常范围内为561例,一致率为93.5%。RECG导联正常,AECG导联异常27例(Ⅰ、avL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11例,V3V4导联4例,V5V6导联3例);AECG导联正常,RECG导联异常12例(V3V4导联4例,Ⅰ、avL导联8例)。
2.3 QTc间期 两者均在正常范围内(0.32s~0.44s)586例,占97.5%。RECG导联正常,AECG导联延长11例,占1.83%。AECG导联正常,RECG导联延长3例,占0.5%。两者均无QTc 间期缩短。QTc 间期的测量和计算以心电图机自动测量为依据,心电图技师仅对QTc 间期不一致的14例进行测量审核。
3 讨论
12导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为动态心电图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不仅在心律失常诊断上进一步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心肌缺血的诊断上也有独到之处。但是,由于12导动态心电图统一公认的国人诊断标准目前尚未建立,对于心律失常和STT的诊断一般根据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和标准进行[1]。由于12导动态心电图和12导常规同步心电图两者导联连接部位有所差别,动态心电图的电极集中安装在胸壁上,不可能有真正的肢体导联,所以记录的波群形态在理论上无法和常规心电图相比较[2],通过实践检测也证实,两者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于正常人的AECG表现或正常变异,目前尚无统一标准[3],所以找出这些差别所在,对建立12导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提高12导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和应用价值将是有所帮助的。
当前,国内外有很多家均生产和销售12导动态心电图检查仪,质量良莠不齐,分析软件也有很大差别,所以使用某一种12导动态心电图仪所描记的图与常规12导心电图对比,研究其差别,说服力较差,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记录仪所记录的心电图是有差异的。所以,使用12导同步心电图机在相同下描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则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导联电极位置不同所引起的心电图的差异。按着12导动态心电图电极放置方式和12导同步心电图导联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比较两者所描出的心电图的差别,是研究12导动态心电图与12导常规心电图各项参数差别的一种方法[4]。12导动态心电图与12导常规心电图之间STT的差别不仅由于导联连接方式不同而存在,同时还受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我们只能逐一研究,综合考虑。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者STT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肢体导联上。在两种连接方式中STT差别共有84例,其中肢体导联出现58例,而胸前导联仅出现26例。同时,动态心电图导联模式比常规心电图连接方式STT变化更显著。 这可能由于两种连接方式,肢体导联的差别大于胸前导联。AECG导联方式与RECG导联方式比较QRS波群电压存在着较大的差别[4],QRS波群反映的是心室的除极,而STT反映的是心室的复极,心室除极的变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室的复极。
两种连接方式在QTc 间期方面虽也有一些差异,但比例较小,QTc间期存在差异的仅14例,占2.5%,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在常规心电图中,STT是诊断心肌缺血、心肌病及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心脏疾患的重要指标,虽然两种连接方式的STT的差异在10%以下,但12导动态心电图由于还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用12导常规心电图STT 诊断标准诊断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时应从严掌握,综合分析,更多地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开滋,郭继鸿,刘海洋等主编.临床心电信息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94.
[2] 郭继鸿,张萍主编.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90.
[3] 郭继鸿主编.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6.
关键词: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是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可以长时间持续实时记录到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长RR间期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其他检查手段。长RR间期是一种心电现象,有其不同的原因和临床处治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者2372例,其中长RR间期"2000ms者191例,发生率为8.05%,其中男性116例,女性75例,年龄35~89岁,平均65岁。
1.2方法 采用美国Mortara公司生产的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仪进行检测,要求受检者记录生活日志(明显的不适症状及发生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记录24h后录入分析系统,剔除伪差、干扰后进行分析.再人工编辑打印报告,其中长RR间期默认值"2000ms。
2 结果
2.1长RR间期的发生率及性别 受检者2372例,其中长RR间期"2000ms者191例,发生率为8.05%,其中男性116例,占4.89%,女性75例,占3.16%,男性高于女性。
2.2引起长RR间期的各种病因 191例长RR间期中冠心病63例(32.98%)、高血压30例(15.71%)、糖尿病28例(14.66%)、肺心病19例(9.95%)、风心病12例(6.28%)、急性心肌梗死10例(5.24%)、脑卒中9例(4.71%)、心肌病6例(3.14%)、病毒性心肌炎5例(2.62%)、病窦4例(2.09%)、心源性晕厥3例(1.57%)、心悸待查2例(1.05%)。
2.3引起长RR间期的心律失常类型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伴长RR间期、阵发性房颤或阵发性心动过速终止后、早搏后的代偿间期、房性早搏未下传、窦性停搏、二度Ⅱ型窦房阻滞、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滞、高度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起搏器引起的长RR间期,发生率最高的是心房颤动。
3 讨论
长RR间期是常见的一种心电现象,常规心电图是瞬间记录,容易漏掉有价值的心电信息,对长RR间期的诊断有局限性,尤其是夜间的心电活动无法检测。动态心电图可准确实时记录长RR间期的阵次、停搏间期及发生时间,是其他任何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动态心电图对长RR间期的分析一般多采用默认值"2000ms[1],但临床中有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重新设定RR间期值。长RR间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有胸闷、胸痛、心悸、黑、晕厥等症状。
本组监测的2372例动态心电图,其中长RR间期191例,发生率为8.05%,其中男性116例,占4.89%%,女性75例,占3.16%,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工作压力较大有关。
191例长RR间期中冠心病63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28例、肺心病19例、风心病12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脑卒中9例、心肌病6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病窦综合症4例、心源性晕厥3例、心悸待查2例。其中病窦是窦房结本身及周围组织发生缺血、炎症、退行性变、纤维化,而导致其功能障碍使冲动的形成或者传出过程受到影响,并随着年龄增长,窦房结内P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组织增多,造成其功能减退,因此年龄因素是窦房功能衰退病变的主要因素。
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与病窦有关,但冠心病的改善有时并不引起病窦的好转,病理解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窦房结、房室结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加[2],窦房结内的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减少[3]。
脑卒中患者长RR间期与阵发性房颤、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终止后有关,其机理可能因脑缺血、水肿等病变累及丘脑下部网状结构和脑干的重要核团,大脑高级植物神经中枢受到破坏,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失调引发心律失常有关[4],脑卒中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激素分泌失调,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分泌急骤增加,使心血管活动加强,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电活动异常及心功能改变[5]。
心房颤动患者的长RR间期发生率最高,时间分布多在23:00~07:00,夜间明显高于白天,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隐匿性传导增加有关,多属于生理性阻滞。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心房颤动患者出现3个≥1.5s的RR间期、连续10个f波未下传心室或平均心室率
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速或室上速终止后的长RR间期多是窦房结受到超速抑制后恢复其自律性的过程,有助于判断窦房结的功能。房性早搏未下传的长RR间期是因房早较早,落在不应期而干扰性未下传引起。窦性停搏、二度Ⅱ型窦房阻滞多由于炎症、缺血、缺氧、药物等原因影响窦房结功能引起。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滞、高度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多与房室交界区病变、药物或自主神经调节有关。
心源性晕厥非常凶险,死亡率可达20%~30%[7],其发生原因为心脏停搏或心动过速时间过长,造成有效心搏出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8],其中1例心源性晕厥患者出现高度房室阻滞,最长的RR间期达8894ms,伴有黑、晕厥症状,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症状消失。起搏器引起的长RR间期多因起搏器感知或起搏功能障碍。临床上,生理性阻滞引起的长RR间期无不适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对病理性阻滞的长RR间期,特别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者(有黑、晕厥等症状),应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无效时须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总之,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长RR间期对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决定治疗方案有很大的作用,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谈剑诚,张天贶.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161例临床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33-35.
[2]BuruLjanowa I,wassilew G,Radanov s.Age relate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stimuliconducting system of the human heart[J].zentralbl ALLg Pathol,1987;133(3):433-438.
[3]Inoue S,Shinhara F,Niitani H,et al.Anew method for the histological study aging changes in the sinoatrial node[J].Jpn Heart J,1986,27(5):653-660.
[4]郜立红.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分析[J].临床荟萃,2001,16:717.
[5]王雅纯.脑卒中心电图改变临床意义的探讨[J].华西医学,2003,18:207-209.
[6]郭继鸿.迷走神经性房颤[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1):51-52.
参考文献
[1] 邵颖, 王翠瑛, 王惠吉. 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
压左室重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 医药产业资讯, 2005, 2(7) :
24225.
[3] 朱青, 朱平, 刘涛. 高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心脏结
功能的影响.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08, 8(5) :2892291.
[2] 肖小华, 梁干雄, 刘晓真. 超声心动图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
构和功能的变化.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6, 9(1) :25227.
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早搏250例分析
孙丽 宗绍婷 宋凌云 徐秀丽 郭莉莉
【关键词】 室性期外收缩;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动态心电图(DCG ) 现在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不可缺少的医用电子仪器。它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DCG 检查中, 室性早搏(P VS ) 的出现频率最高, 现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的250例P VS 者的DCG 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诊的P VS250例, 例, 14~岁, 平均541375、例、风心病10例8例、病毒性心肌炎12例; 例; 心悸待查20例。
112 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仪(美国康泰公司生产的T LC9803AA 动态心电图系统) 3导和12导记录盒, 记录24h 后采用人机对话方式, 识别各种心律失常, 删除伪差, 嘱咐受检者记录24h 。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P VS 总次数, 每小时次数、发生室速阵次、频率、发生时间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等; 采用人工识别P VS 形态和与T 波关系, 进行Lown 分级[1]。113 诊断资料 ①提前发生的宽大畸形QRS 波, 其前无与QRS 波相关P 波; ②QRS 波时间>0112s; ③早搏后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部分间位者无代偿间歇。114 分级 0级:无室早; 1级:偶发、单个出现室早, 30个/h;3级:多源、多形性室早; 4A 级:成对的室早, 4B 级:室早连续3个以上; 5级:R 2on 2T 现象室早(R 2T/QT
250例中, 1级140例, 占5610%; 2级25例, 占10%; 3级30例, 占12%; 4级52例, 占2018%; 5级3例, 占1120%。除21例是多源性P VS, 其余229例均为单源性的。3 讨论
P VS 是最常见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 主要是由于房室交界区远端即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心肌组织提前除极造成的, 可以起源于某一侧心室或室间隔。它可发生于有器质性病变者, 也可发生于正常人, 临床意义取决于它属于功能性或器质性, 也就是来自于正常的心脏还是来自于有器质性病变的心脏, 前者一般不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必用药物治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鹤岗市妇幼保健院(孙丽 宗绍婷 宋凌云 郭莉莉) ; 鹤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徐秀丽)
疗。由于工作辛苦, 精神压力太大的人群, 出现频发P VS (指
2级以下) , 经过休息、解除压力后, P VS 可减少90%以上甚至消失; 后者往往易于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甚至导致猝死, 需要临床处理。
DCG 可对。DCG 监测, 、、室颤及较长搏DCG 标有以下几点[], Lown 分级3级以上; 伴1000次/24h 的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指成对房早、阵发性室上速、房颤、房扑) , 传导阻滞及ST 2T 异常改变; P VS 发生率在活动时最高; 昼夜心率差小; P VS 后第1个窦性心搏的ST 段呈缺血型改变。
P VS 的发生无任何规律可循, 有的为一过性, 有的为间歇性, 有的只有在夜间发生, 而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仅能记录几秒至几分钟的心电活动, 对P VS 的检出率尚低, 而只有通过24h DCG 监测才能提高P VS 的检出率。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这在常规心电图中难以捕捉。DCG 可以检出有猝死倾向的高危病例, 大大提重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速、室扑、室颤及较长时间心脏停搏等) 的检出率。随着DCG 的广泛应用, P VS 检出率大大提高, 对于它的临床诊断意义主要在于是否会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引起猝死, 所以有必要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来鉴别P VS 的性质, 并对它的预后进行预测。
室早的性质, 对于正确对待疾病和给予必要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如急性心肌梗死72h 内发生的室早, 特别是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早, 要在心电监护下作为室颤前兆处理。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室早也可以多发的形式存在数年, 这并不意味着随时会引发室速或室颤, 也不需要紧急处理。不同性质室早其临床意义和处理都不相同。这说明判断室早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有症状者不论其常规心电图是否正常, 均应积极提倡做24h DCG 监测, 及时明确诊断, 及早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吴哗良, 龚仁泰. 临床心电图鉴别诊断.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892399.
[2] 卢喜烈, 卢亦伟.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学. 北京版社医学出版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02-01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而多发疾病,常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将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5年11月经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具有室性心律失常84例分析如下,以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5年7月至2005年11月间住院及门诊患者,年龄在15岁~95岁,平均年龄66.2岁,男性65例,女性55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5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病35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23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5例。
1.2 方法:采用监测仪为Premier Ⅳ Holter系统。胸部安放7个电极做连续24 h记录。监测中让患者详细记录1 d活动、情绪变化等,然后将所有心电信号输入计算机分析系统,并同时人机对话进行取样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有84例记录有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过速(室速)2例,每次发作5阵~10阵,发作时间多出现在下午、夜间。室性早搏(室早)82例,主要发生在活动、劳累后。84例中基础心律全部为窦性心律,大部分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房早)40例,房室传导阻滞6例,结性早搏10例。84例记录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79例,占94%,其中高血压病20例,占高血压患者57.1%;冠心病44例,占冠心病患者77.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15例,占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65.2%;经各项物理检查及X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均未能证实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也排除由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引起的5例,因以上资料研究对象均为就诊患者,并未在正常人群中进行,故这里仅讨论在高血压患者、冠心患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结果见表1。表1室性心律失常在三组患者中的发病率(略)注:χ2=4.215,P>0.05。以上三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本组中有2例短阵室速,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受损的心肌于正常心肌间电生理不均匀,可诱发折返激动引起室速。认为心肌梗死的非持续性室速是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的标志[1],可见积极改善心肌缺血再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是预防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重要措施。本组中高血压病共35例,以胸闷、心慌就诊,Holter监测到有室性心律失常的20例,表现为室早合并房早96次~527次,经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左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有心肌细胞本身的肥大与增殖,也有反应性间质纤维化和胶原增生,重构的心肌增加了心肌细胞之间电活动不均性从而易于电传导折返和异位兴奋灶的形成[2]。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不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也有很高的室上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发生非室性严重心律失常危险性[3]。本组中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有5例,年龄为30岁~50岁,以心悸、胸闷就诊,Holter监测到室早为3个~8 539个,经各项检查包括X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均未能证实有器质性疾病,用慢心律、谷维素等治疗月余,室早减少或消失。最近国内外专家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致心脏性猝死,认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是有害的,降低室颤发生阈值,迷走神经对心脏起保护作用,使室颤的阈值升高。一般情况下,迷走神经兴奋通过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供血时间和其付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肌耗氧以及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直接影响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4]。此5例,有可能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不稳、精神紧张导致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交感兴奋性增强,心脏兴奋性增高。确切机制尚不明了。综上所述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基础上,对于这些患者应积极治疗病因。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早确立诊断并给予适当镇静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韩桂兰.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44
[2] Stuart DP,Francis GD,MBCHB,et al.Significance of ventricular arrhy thmias is systemic by pertens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m[J] Cardiol,1992,69(10):193197
【关键词】心悸;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93-02
心悸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心悸[1]。因症状常常是一过性,常规心电图往往难以捕捉。本文观察我院门诊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探讨其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因心悸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507例门诊患者,男821例,女686例,年龄12-90(47.3± 15.2)岁。全部患者均因心悸就诊,排除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服用阿托品等药物患者。
1.2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DMS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对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完成后将数据导入DMS公司Version 12.5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人工去除干扰及伪差,计算机自动分析相关心电数据。嘱患者做好日志,记录佩戴动态心电图期间的心悸症状。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
2 结果
1507例患者中,752例患者(49.9%)动态心电图检出心电图异常,排在前五位的是:窦性心动过速14.4%,房性早搏6.8%,室性早搏4.3%,交界性早搏4.2%,ST-T异常3.8%。ST-T异常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及中青年女性中多见。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见表1.
3 讨论
心悸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可见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心悸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通常表现为不适、惊恐和轻微疼痛。心悸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也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很多情况下由于没有找到心悸的根本原因,没有针对病因治疗,患者往往反复因为心悸而就医,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的时间较短,动态心电图可以补充这一缺点,常用于检测体表心电图难以记录到的心律失常。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仪主要包括两种:体外和植入式记录仪。体外记录仪包括Holter记录仪、中央监护系统、事件记录仪、远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植入式记录仪包括起搏器和ICD,具有心律失常诊断功能。
只有在心悸和动态心电图描记的心电图异常一致时才有意义。对于在监测中没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异常不能提供诊断价值。如果监测到无症状而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时,可以做出可能的诊断。临床上很多不明原因的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是良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或者室性早搏,从本研究结果看,依然是良性心律失常占多数。我们注意到很多年轻人心悸,动态心电图可能出现良性心律失常,或者没有发现心电图异常,实际上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焦虑引起的。
一部分患者的心律失常有临床价值,如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些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2],常常需要马上治疗[3]。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没有记录到心律失常,有时记录到的心律失常与临床不符,而且无法识别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和室性心动过速,但它仍然是心悸的最好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Mayou R.Chest pain,palpitations and panic.J Psychosom Res,1998,44:53-70